《信》教学设计及反思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1997004 上传时间:2022-06-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信》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信》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信》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信》教学设计及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教学设计及反思(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信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教材分析:信是北师大版语文第六册“书信”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首儿童诗,作者通过替不同的对象写信,表达了自己美好的心愿,同时也说明了信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诗的语言简练优美,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很好范本。教学目标:1、学会认读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模仿2-4节写出一节以信为主题的小诗。4、了解诗的内容,体会作者写信的美好愿望,激发学生的写信热情。教学重点:1、学会认读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2、理解诗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儿歌小蜜蜂写信导入新课。 小蜜蜂用树叶给蚂蚁写信,咬了三

2、个洞,表示我想你。 蚂蚁收到信,看了半分钟,也咬三个洞,表示看不懂。 蜜蜂和蚂蚁,商量大事情,赶快学写字,写字很有用!2、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你们瞧,出示信件实物:这是一封信。看,中国人对“信”有这么多的称呼。(课件出示“信、函、札、书、简、信札、书简、尺素、雁书”。)读一读,记住它们。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信可以传递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实感,使人与人的心更接近,情更相连。让我们一起走进信这首儿童诗,看看文中的小姑娘都替谁给谁写了信?2、课件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初步感受。3、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通句子,注意生字读音,找出词语娃娃,结合课件学习。 写信 回巢 蜜蜂 绵绵 黄昏 航海

3、姹紫嫣红 风平浪静4、送词语娃娃回家,有感情的读小诗。5、(课件出示)填一填。谁来试着到黑板上贴一贴?替(雏鸟)给(妈妈)写信 快回巢替(花朵)给(蜜蜂)写信 来采蜜 替(大海)给(小船)写信 去航海 替(云)给(云)写信 变春雨 替(树)给(树)写信 连森林三、精读课文,交流感悟1、你们喜欢这首诗么?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给合作伙伴听,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谁想读给大家听,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课件出示学生喜欢的小节,进行指导朗读与引导理解)3、重点指导学习第二小节。要求:一读,读懂写什么;二读,想象画面读;三读,体会心情读。a、自由读读“我”替雏鸟给妈妈写的信,读懂信上写什么了? b、请闭上

4、眼睛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时间里,在什么地方,有一只怎样的小小鸟?c、把自己当作写信的“我”,你看到朦胧的黄昏中,树上鸟巢中的幼小的鸟,心里是怎样想的,于是就替它给妈妈写信呢?4、总结学法:只要用心去读,不仅能读懂诗歌的内容,还能读出画面,读出自己的体会。这样去品读诗歌,才能读得有滋有味。你们也想自己去试试吗? 5、四人小组共同学习一节诗歌。3-5中选出一节诗歌,按这种学习方法,首先自己反复品读,再美美地朗读给四人小组的同学听。一会儿小组里选一个读得最好的,在全班读。 6、请各小组推荐的学生分别汇报朗读,老师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四、续编小诗1、师讲故事,创造情境,请有爱心的同学替他们写一封信。

5、2、仿照诗歌的形式,动手写一写,注意用心、用情。 出示仿写格式:替-给-写信,-。3、学生自由创作小诗,争当小诗人五、拓展写信1、信是情感交流的工具,是心灵沟通的桥梁,它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读老师写的一封信。2、作业:回去后,希望每位同学给老师写一封回信,好吗?板书设计: 信替雏鸟给妈妈写信 快回巢替花朵给蜜蜂写信 来采蜜 替大海给小船写信 去航海 替云给云写信 变春雨 替树给树写信 连森林教学反思:本课是一首诗歌,作者以儿童独特的眼光和视角观察、描述这个世界,表达了一个刚学会写信的孩子的美好愿望。对学生来讲,内容理解没有太大的困难,主要是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课文深层的意蕴。

6、因此,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谈感悟上。体会“信”是人真实感情的流露,是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的纽带。课后,我觉得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学习诗歌的第二小节时,我通过形象生动的课件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雏鸟、回巢,但我只是让学生去读,没能引导他们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是天色已晚,妈妈还未归巢,雏鸟担心妈妈的安危,这说明雏鸟爱妈妈的深厚感情。使得教学内容都是蜻蜓点水,流于形式。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在本堂课中,我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进行自由朗读课文,却没能很好的搭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以至学生与作者之间产生的情感共鸣不够。其次,我对教材的分析还不够透彻,语言文字训练还不够火候,还没有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假如今后再执教此课,我会加大朗读的指导,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交流他们个性化的感悟,收到阅读教学的预期效果。教,然后知不足,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清楚地看到了自己内蕴的不足,应下决心多读书、学习教学理论,尽快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修养及教育教学理论修养;多研究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正确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争取更大的进步。三人行必有我师,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在专家的引领下、在同伴的帮助下、在自我积极的反思下更上一层楼!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