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电路》主题单元教案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1982203 上传时间:2022-06-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3.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简单电路》主题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简单电路》主题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简单电路》主题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简单电路》主题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单电路》主题单元教案(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主题单元标题简单电路设计作者姓名单位学科适用年级所需时间主题单元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本单元是小学自然教材中有关电学知识方面最集中的一部分,内容包括“导体和绝缘体”、“电路的连接”、“小电珠的串联和并联”、“电与我们的生活”四个方面,而在整套教材中,二年级有一个单元“小电筒”已经让学生了解了小电珠发光的原理,知道了电池、导线、小电珠的连接等知识,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在后续的教材中,五年级还将学习“电与磁”、“能与能源”等涉及电学的内容。因此就中观层面分析本单元的内容是电学

2、知识在小学阶段的重点部分,也是承上启下的部分。在本主题单元中,我们把这四篇课文的内容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因为它们都统属于电学这个范畴之中,设计三个专题来组织教学活动。专题一:怎样可以同时点亮两只小电珠。解决电路的连接与串联、并联的知识;专题二:怎样才能做到安全用电。通过研究水是否导电这个探究实验,初步理解导体和绝缘体及用电安全常识;专题三:电从哪里来。重点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了解电的来源、节约用电等知识,并为将来学习能的转化做伏笔。这三个专题的确定是源于教材,且基本覆盖了教材的全部要求,又不拘泥于教材,适当进行了拓展和延伸,为今后的学习做了铺垫。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气所要到的主

3、要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连接简单电路的基本方法;知道导体、绝缘体的基本知识;初步知道并联和串联电路的特点;初步了解电源的种类以及用途。过程与方法:通过区分两种不同电路的特点,培养用观察、对比的方法认识事物的能力;通过研究水的导电性,初步体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通过开展收集、制作相关学习资料的活动,初步体验信息技术手段在科学课中的应用。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从珍爱生命的角度感悟安全用电的重要性;了解电是生产生活中重要的能源之一,养成节约用电的习惯。对应课程标准:1、学会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简单电路2、知道简单电路的两种连接方式(串联、并联)3、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及其用途4、知道开关、电源和保险装置等基

4、本组件的作用 5、遵守安全用电的基本规则 6、知道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电能。7、具有节约用电的意识。摘录自上海市小学自然课程标准(试行稿)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怎样同时点亮两只小电珠?2、怎样才能做到安全用电?3、为什么要节约用电?专题划分专题一:电路的连接怎样同时点亮两只小电珠?(2课时)专题二:导体与绝缘体怎样才能做到安全用电?(1课时)专题三:电从哪里来为什么要节约用电?(2课时)专题一电路的连接怎样同时点亮两只小电珠所需课时2课时专题一概述(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用一节电池点亮一只小电珠,学生已经在过去的学习中掌握了,本专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5、更高的要求,用一组电池去同时点亮两只小电珠,让学生从任务出发,在实践中去探究新的知识。本专题计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是整个主题学习的准备阶段,先复习小电珠发光的原理,然后通过分小组实验的活动形式,连接简单电路,了解电池串联后带来的小电珠亮度的变化,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符号画出所连接的电路。第二课时重点探究如何同时点亮两只电珠的方法,通过实验-对比-交流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区别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本专题学习目标(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主要目标)1、掌握简单电路的连接方法,学会用符号表示电路;2、了解电池串联后能使小电珠更亮,生活中很多电器中的电池是串联后使用的。3、了解两个电珠可以串

6、联或并联在电路中,这样都能使它们同时发光但不同的连接方法,小电珠的亮度是不同的(并联比串联亮)4、通过区分两种不同电路的特点,培养用观察、对比的方法认识事物的能力对应课程标准1、 学会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简单电路2、知道简单电路的两种连接方式(串联、并联)本专题问题设计电路的连接方法不同,会产生有哪些不同的现象?1)怎样用一节电池点亮一只小电珠?2)怎样用一组电池同时点亮两只小电珠?3)什么是串联电路?什么是并联电路?它们有什么不同?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列出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资源)信息化资源常规资源每小组需要:小电珠2只,小电珠支架2只、电线若干、一号电池2节、电池夹2只、铡刀开关一只教学支撑环境

7、自然实验室其他记录用的纸、笔等学习活动设计(该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活动一:复习小电珠发光的原理1、提出问题:手电筒为什么能发光?2、出示小电筒提问:1)手电筒有几个部分组成(电池、电珠、外壳、开关)2)电池有几个电极?电珠有几个连接点?学生复习手电筒的组成3、拆卸一个手电筒,取出电池和电珠,将它们安装在演示支架上4、请一个学生在演示支架上连接电路,使电珠发光活动二:学生分组实验,连接简单电路并学画电路图1、提出问题:怎样用一组电池点亮一只小电珠2、老师演示讲解,学生学习实验操作方法1)如何将小电珠安装在支架上2)如何将电池装入电池夹3)如何将导线与支架连接3、布置实验任务

8、1)用一节电池点亮一只电珠2)用两节电池点亮一只电珠,比较与任务1的区别3)用简单符号画出连接图(参见教材p59)4、学生分组实验活动三:展示交流1、学生分小组展示实验装置,交流展示绘制的电路图,包括对电珠亮度的记录2、老师出示电路图范例,各小组对照范例进行自评和互评3、教师总结第二课时活动一:复习并提出问题1、复习“电路的连接及电路图的绘制”2、在复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新的问题:怎样同时点亮两只小电珠3、学生以小组方式讨论、自行构思解决解决方案活动二:学生自主实验学生用自行构思的解决方案,自评实验,尝试用一组电池同时点亮两只小电珠活动三:在交流基础耻,认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1、汇报交流

9、实验成果:分别展示学生连接的串联和并联实物,对比连接的不同以及电珠亮度的情况2、结合学生的电路图,提出问题,“这两种电路(串联和并联)有什么不同?”讲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3、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插图和观察教室内照明灯的连接情况,理解串联、并联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电路和教室内照明电路的区别,为下一专题“案例用电”的学习做准备教学评价(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可评价要素:1、四种电路的连接评价方法:现场评价评价指标及方法:1)连接正确,没有短路现象 2)接线柱连接牢固 3)导线使用合理2、能正确绘制四种电路图评价方法:对照范例评价说明:给出四种

10、图的正确范例,要求学生对照各自所画的图进行评价及修改专题二导体与绝缘体怎样才能做到安全用电所需课时课堂教学1课时+课外活动+午会课专题二概述(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在专题一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几种简单电路的连接方法,同时也体会到电是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控制的。本专题的学习是让学生认识到,因为有导体和绝缘体的存在,人们才能有效地控制电。本专题主要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认识导体和绝缘体,让学生初步了解导体、绝缘体与安全用电的关系。具体活动有三个内容,首先,通过实验操作,在电路中接入各种不同的物品,根据小电珠能否发光来判断接入的物品是否导电

11、,从而初步认识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第二,学习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来探究水的导电性,判断水是导体还是绝缘体。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活动,将会引申出很多相关的研究内容,如电压大小的问题,水的纯净度问题等等,可以激发学生做进一步的研究。第三,引导学生从本课所学知识出发结合生活实际通过收集、制作、发布安全用电宣传资料等活动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本专题学习目标(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主要目标)1、 认识一些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2、 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树立安全用电的意识3、 初步体验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本专题问题设计1、怎样才能做到安全用电?1)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2)哪些物品是导体?哪些

12、物品是绝缘体?3)水能导电吗?4)为什么不要用湿手触摸开关,不要用湿布擦带电的物品?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列出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资源)信息化资源电脑及相关应用软件常规资源小电珠,灯座,电池盒,导线,纯净水、烧杯、食盐、各种导体和绝缘体等教学支撑环境自然实验室其他学习活动设计(该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活动一:认识导体和绝缘体1、出示一个电路实物,提出问题:在电路中接入一把塑料尺,小电珠还会发光吗?如果接入一把不锈钢尺呢?2、分组实验,判断下列物品的导电性:(剪刀、橡皮、钥匙、玻璃、陶瓷等)活动二:探究活动“水是导体还是绝缘体?”1、导入情境,提出问题小明从科学书中看到“纯净的水是不导电的”,但是

13、家长和老师又经常告诫他不要用湿手去打开电器开关,不要用湿抹布去擦拭带电的物体,还有很多东西干燥的时候不导电,遇到水以后就能导电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水是导体还是绝缘体?2、根据判断导体绝缘体的方法设计实验方案1)研究研究对象:纯净水、自来水、饱和盐水2)选择所须用品:电池、导线、电珠等3)提出自已的假设3、设计实验方案(参照教材P57)4、实验操作,记录实现现象(教师提供研究记录表)5、分组实验6、得出结论、填写研究记录表7、汇报研究结果8、教师评价各级的研究成果9、总结布置课外拓展活动要求(学生探究活动的结果大多是水不能导电,但很多学生会产生疑问,既然水不导电,但为什么书上说不要用湿手触摸开

14、关,不要用湿布擦带电的物品。这时可以引发学生做深入的研究,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并能适时的布置新的探究内容)附:拓展活动(课堂上布置要求,课后与班主任、信息教师协作,帮助学生完成)针对研究结果,进一步讨论水与安全用电的关系。具体活动要求:1、 课后收集有关水的导电性的资料,深入探究安全用电的知识2、 将收集的资料用WORD或PPT的形式制作成小报3、 以小组为单位在午会课时间进行交流4、将最终完成的安全用电宣传资料张贴在教室板报拦或发布到班级网页。教学评价(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可评价的学习要素要素:水是否导电的探究过程评价方法:完成探究活动表(小组间互评+教师点评)评价指标:1.研究记录表填写完整,结论正确2.对科学探究活动充满兴趣、态度积极3.活动过程规范有序、效果明显4.活动中能相互交流和配合,有效体现小组合作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