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学习教案

上传人:英*** 文档编号:101936172 上传时间:2022-06-06 格式:PPTX 页数:87 大小:1.0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学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学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学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资源描述: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学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学习教案(8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土地土地(td)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第一页,共87页。第1页/共87页第二页,共87页。第2页/共87页第三页,共87页。第3页/共87页第四页,共87页。第4页/共87页第五页,共87页。第5页/共87页第六页,共87页。第6页/共87页第七页,共87页。第7页/共87页第八页,共87页。第8页/共87页第九页,共87页。第9页/共87页第十页,共87页。第10页/共87页第十一页,共87页。第11页/共87页第十二页,共87页。第12页/共87页第十三页,共87页。第13页/共87页第十四页,共87页。第14页/共87页第十五页,共87页。第15页/共87页第十六页,共87

2、页。第16页/共87页第十七页,共87页。第17页/共87页第十八页,共87页。第18页/共87页第十九页,共87页。第19页/共87页第二十页,共87页。第20页/共87页第二十一页,共87页。第21页/共87页第二十二页,共87页。第22页/共87页第二十三页,共87页。第23页/共87页第二十四页,共87页。第24页/共87页第二十五页,共87页。第25页/共87页第二十六页,共87页。第26页/共87页第二十七页,共87页。第27页/共87页第二十八页,共87页。第28页/共87页第二十九页,共87页。第29页/共87页第三十页,共87页。特点(tdin)农业生态区法比较全面和系统地考

3、虑到了影响土地资源生产力的各个方面,及人均消费的合理标准;同时,其土地生产潜力的计算方法,采用了比较先进的作物生长动态模拟模型,通过模拟作物的生长环境而计算产量,结果能够与实际情况(qngkung)较好地吻合。 1农业生态区法方法先进,结果比较准确农业生态区法方法先进,结果比较准确 第30页/共87页第三十一页,共87页。特点(tdin)u土地生产力形成过程实际上是植物(作物)的生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植物通过其绿色部分的光合作用,截获太阳辐射能转化成生物化学能,同化大气中的C02形成碳水化合物(CH20)n,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在植物生理代谢过程中形成各种中间产物,同时有一些物质进入

4、环境。u在农田生态系统(shn ti x tn),土地生产力中还融入了人为调控因素,在不同的物质能量和技术投入水平下表现出不同的生产力。农业生态区以这一基本原理为依据,综合考虑了作物的品种特征(光合特征、群体叶面积等)和作物生育及产量形成的动态过程。u分晴天和阴天计算作物的生长率,按温度不同计算作物的消耗,采用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叶面积指数等指标反映作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2.农业农业(nngy)生态区法机制合理、思路严谨生态区法机制合理、思路严谨第31页/共87页第三十二页,共87页。特点(tdin)农业生态区域法的计算过程大多采用常规气象资料,比较容易获得,而且联合国粮农组织也给出了不同类别

5、的作物生产率、作物在时间上和叶面积上的生长校正系数、净干物质产量的校正系数及收获指数等主要参数,使得(sh de)计算易于进行。3.农业农业(nngy)生态区法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生态区法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第32页/共87页第三十三页,共87页。存在(cnzi)的问题u农业生态区法主要是从热带地区发展中国家(以非洲国家为主)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而我国与这些国家有许多不同的特点:诸如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和亚热带,东部为季风气候,西部为大陆性气候,还有青藏高原的独特气候;u我国作物(zuw)种类和品种繁多,农田基本建设投入存在差异等等。u这些都决定了我国不能机械地照搬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农业生态区法,

6、而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正、发展。第33页/共87页第三十四页,共87页。参数(cnsh)修订u农业生态区法在计算土地生产力时,所采用的各种参数均为粮农组织根据世界其它地区的试验而获得,与中国的情况不尽一致,甚至差异较大。u为此要求各地在应用农业生态区域法计算潜在产量时,尽可能搜集当地的观测试验资料,采用根据实际数据得出的参数。u鉴于我国许多地区缺乏系统、准确、翔实的观测试验数据,也可以在计算中直接采用粮农组织给出的参数,但应把计算结果与当地高产试验资料比较分析(fnx),以发现问题,尽可能使计算结果符合实际。1.农业生态区法所需的有关农业生态区法所需的有关(yugun)参数要根据实参数要

7、根据实际情况修订际情况修订第34页/共87页第三十五页,共87页。目前中国可供选择的仅有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这是中国惟一的全国性的土地评价图。但是这个评价不是专为土地资源承载力做的,缺乏符合条件的土地资源评价。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只进行了粗略的宜农、宜林、宜牧的评价,缺乏具体对象,其结果的不确定性很大。因为对于某种作物、树种或牲畜是限制性的因素,对另一种(y zhn)作物、树种或牲畜则可能是适宜性的。2.我国目前的土地资源评价结果不能满足土地资源承载力研我国目前的土地资源评价结果不能满足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究(ynji)的要求的要求第35页/共87页第三十六页,共87页。联合国为土

8、地资源承载力进行的土地资源评价的要求是:(1)土地适宜性只有(zhyu)涉及到具体的利用时才有意义。 (2)在进行土地评价时将土地生产力与土地质量的关系定量化,以便于相对准确地计算各种用途下的土地生产力。这种土地资源评价是一个多层次的多维系统,单幅二维地图已无法包容这样的系统,其评价过程也不是可以在一幅地图上完成的。粗略的宜农、宜林、宜牧评价是无法搞清上述适宜性与限制性的关系的,不符合土地资源承载力计算的要求。如果要满足土地资源承载力计算所要求的具体适宜于何种作物、树种或牲畜,并且适宜程度如何等条件,就必须重新进行土地资源评价。2.我国目前的土地资源评价我国目前的土地资源评价(pngji)结果

9、不能满足土地资结果不能满足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的要求源承载力研究的要求第36页/共87页第三十七页,共87页。u在由联合国粮农组织主持的农业生态地带项目中以及在后来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研究中,投入水平是作为生产条件(tiojin)而提出的。u它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个是在土地资源评价中充当衡量土地适宜性的标准,以确定土地的利用类型;另一个是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时用于确定优化目标。u因此,这里的投入水平不同于一般意义上试验田式的投入产出中的投入,而只是生产条件(tiojin)的标志。所以,具体到一个地块或一种土地利用方式上,高投入并不一定意味着高产出,也不能根据投入水平直接定量地得出土地的产出。而必

10、须在根据光温条件(tiojin)计算出的理论上的土地最大生产潜力的基础上,通过不同投入水平下的土地评价完成产出的计算。3.投入水平只是生产条件投入水平只是生产条件(tiojin)的标志,而不同于的标志,而不同于一般意义上试验田式的投入产出一般意义上试验田式的投入产出第37页/共87页第三十八页,共87页。u但是国内在进行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时,在一定程度上误解了联合国粮农组织所使用的投入水平的概念,将其视为单纯的试验田式的能量投入,因而寄希望于通过某种能量投入(例如化肥的施用量)与产量(chnling)的关系直接得到单产。投入水平在土地评价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反而被忽视了。3.投入水平投

11、入水平(shupng)只是生产条件的标志,而不同于一般只是生产条件的标志,而不同于一般意义上试验田式的投入产出意义上试验田式的投入产出第38页/共87页第三十九页,共87页。第39页/共87页第四十页,共87页。光合生产潜力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光温水光温水(wn shu)生产潜力生产潜力光温水土光温水土(shut)生产潜力生产潜力第40页/共87页第四十一页,共87页。光合生产潜力光合生产潜力第41页/共87页第四十二页,共87页。前提:仅把光照作为惟一(wiy)的考察因素,而假设其他因素都不起任何限制作用,都处于最佳状态。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作过理论(lln)推算。第42

12、页/共87页第四十三页,共87页。现实情况第43页/共87页第四十四页,共87页。光温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第44页/共87页第四十五页,共87页。光温水光温水(wn shu)生产潜力生产潜力第45页/共87页第四十六页,共87页。光温水土光温水土(shut)生产潜力生产潜力第46页/共87页第四十七页,共87页。 二、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的计算方法(fngf)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生物生产力的研究得到很大发展,而国际生物圈计划(IBP)、农业生态区域计划、人口承载力研究这三次国际范围的研究活动,更是带动了生物生产力研究发展,涌现了大量有关生物生产力计算模型。这些模型在构成模型的方法(fngf)

13、、所适应的范围、模型的结构和参数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大致可分为三类:机理型模型、统计型模型、混合型模型。 模型(mxng)第47页/共87页第四十八页,共87页。机理型模型是按一定生物生理、生态机理建立的生物干物质积累动态模型,以实(试)验手段获取各种与生物干物质形成有关的生理和物理参数,其要求的参数多,测定较为复杂,因此,适应小范围的生物生产力计算。代表模型有瓦赫宁根(Wageningen)模型和FAO的农业生态区法。1瓦赫宁根模型 20世纪(shj)60年代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提出的一种植物生产力的动态模拟模型。通过模拟作物的光合、呼吸作用,叶和根生长量等因子的日变化以及碳水化合物的变化过程,来

14、模拟在水分和营养充足条件下的作物光温生产力。该方法被国际土地开垦与改良协会采用,以早期进行的试验为依据,主要适用于苜蓿、玉米、高粱、小麦等,其公式为:机理(j l)型模型第48页/共87页第四十九页,共87页。 (1)计算标准作物干物质产量(Y0)。 Y0Fy0+(1一F)yc F(Rse-0.5Rg)0.8Rse 式中:Y0为标准作物干物质产量,F为白天的阴天部分(云覆盖度),Rse为晴天最大入射有效短波辐射圃J(cm2d),Rg为实测入射短波辐射kg(cm2d),y0为生育期间(qjin)完全阴天时的标准作物干物质产量kg(cm2d),yc为生育期间(qjin)完全晴天时的标准作物干物质产

15、量 kg(hm2d)。 (2)按气候影响进行订正。 ETm(ea-ed) 式中: ETm为生育期内日平均最大蒸散量(mmd),ea为生育期内平均饱和水汽压,ed为实际水汽压。 (3)作物种类订正(K)。标准条件下作物干物质产量与苜蓿、玉米、高粱和小麦的物质产量的关系为一经验常数(K),称为作物转换系数c。 (4)温度订正(CT)。标准作物产量为作物在标准温度下的产量,按作物把总能量的40用于自身生长维持呼吸作用考虑,则在总生长期实际白天温度平均值条件下的作物净产量可用作物各自的温度订正系数(CT)予以修正。 (5)经济系数(CH)。收获量仅占干物质总产量的一部分,所以作经济系数订正后才得到经济

16、产量。 综合上述五个计算过程,其总的计算公式为: YY0ETm(ea-ed)KCTCHG 式中:G为总生长期(d),Y为光温生产潜力(kghm2)。第49页/共87页第五十页,共87页。 2农业生态区方法 这一方法的基本思路与瓦赫宁根方法相同,但比瓦赫宁根方法适用的作物种类要多,是求算生产力方法中应用较多的方法。其计算过程是: (1)计算标准作物干物质产量(Y0)。同瓦赫宁根方法。 (2)作物种类与生育期间(qjin)的温度订正(CT)。作物的干物质生产率(ym)取决于作物种类与温度。ym可能大于或小于标准作物假定的20kg(hm2d)。 当ym20时 Y0F(0.8+0.01ym)y0+(1

17、一F)(0.5十0.025ym)yc ym20时 Y0F(0.5+0.25ym)y0+(1一F)(0.05ym)yc (3)叶面积订正(CL)。上面计算的Y0为叶面积指数LAI5时最大的物质产量。在LAI5时,对Y0的影响不大,但在LAI5时则应进行叶面积订正。 (4)净干物质产量订正(CN)。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积累干物质,晚上则呼吸消耗,消耗剩余的物质才能用于植物生长。 (5)经济系数订正(CH)。涵义同瓦赫宁根方法。 第50页/共87页第五十一页,共87页。第51页/共87页第五十二页,共87页。n以上两种方法综合考虑了作物的品种特性和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动态过程,以及作物光合、呼

18、吸与光温之间的关系,思路严谨,机理性较强。n由于这两种方法是建立在实验方法的基础之上,取得可靠(kko)的、符合实际的实验参数就显得非常重要。n虽然两种方法都提供一套实验参数,但这些参数是基于十多年前(如AEZ法)非洲国家的实验所确定的,在我国运用以上两法时,应注意到自然环境和作物品种与这些国家不同,而且随着作物育种的进步,作物品种特性也有很大变化。第52页/共87页第五十三页,共87页。 统计型模型是一种通过广泛布点(b din),反复采样,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起给定区域生物生产力与某一自然因子的相关统计模型,被用来粗略计算区域总的第一性生物生产力或对区域内某种作物生产力进行估计,此类模型称

19、作生物生产力的统计模型,适应于大范围第一性初级生物生产力估计。 代表性的统计型模型有迈阿密模型和桑斯维特纪念模型。 统计(tngj)型模型第53页/共87页第五十四页,共87页。1迈阿密模型 迈阿密模型是以年平均降水量和年平均温度作为预测(yc)生物生产力的一种模型。是H莱斯在1971年美国迈阿密举行的生物学会议上提出的。其表达式为: Y13000(1+e-1.315-0.119t) Y23000(1-e-000064r) 式中:Y1为根据年平均温度计算的生物生产量g(m2a);Y2为根据年降水量计算的生物生产量g(m2a;t为年平均温度():r为年平均降雨量(mm),e为自然对数的底,为2.

20、718281828 在上述公式中,Y1与t的关系呈S形曲线,而Y2与r之间的关系呈负指数曲线。使用两个公式计算同一地点的资料会出现两个数值,根据最小限制律,所以选用其中的低值作为该地点的生物生产量。第54页/共87页第五十五页,共87页。实际上植物生长不仅只受温度和降水影响,还受到其他一些气候因子的影响,为此,莱斯在桑斯维特的研究基础上,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第22届国际地理学大会(dhu)为纪念桑斯维特的讨论会提出了新的计算模型,即桑斯维特纪念模型。 2桑斯维特纪念模型 桑斯维特纪念模型初期被称为蒙特利尔模型,这是通过蒸散量模拟陆地生物生产量的模型。其表达式为: y30001-e0.0009

21、695(E-20) 式中:y为生物生产量g(m2a),E为年平均蒸散量(mm),e为自然对数的底。 由于蒸散量受太阳辐射、温度、降水、饱和差、风速等气候因子的综合影响,所以该模型估算的生物生产能力较迈阿密模型更为准确。 第55页/共87页第五十六页,共87页。 (三)混合型模型 这是一种对影响生物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如光、温度、水分、农业、投入水平,分别用订正系数代表,各订正系数相乘,对太阳总辐射能逐步衰减而得五个层次的模型,即:光合、光温、气候、农业、投入水平生产力模型,这是在目前无法建立机理性强的多因子复合模型情况下的一种替代模型。有一定的机理性,也有一些相关统计的结果,适合于一定区域范围和

22、各生产力层次的应用。这类模型总的表达式为:YYp f(t) f(w) f(s) f(i) 式中:Y为一定投入水平的作物生产潜力,Yp为光合生产潜力f(t) f(w) f(s) f(i)分别为温度、水分,土壤(trng)、投入水平订正系数。如果用Yt、Yw、Ys分别代表光温生产潜力、光温水(气候)生产潜力、光温水土(农业)生产潜力,则 YtYp f(t) 以此类推,得出各系数。 第56页/共87页第五十七页,共87页。第57页/共87页第五十八页,共87页。 水分订正系数。最常用的水分订正系数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计算方法,其表达式为: f(w)1-Ky(1-ETaETm) 式中:Ky为产量反应

23、系数,ETm为最大蒸散量,即供水充足条件下作物的最大蒸散量,ETa为实际蒸散量。 由于计算实际蒸散量比较困难,需要在既无径流又无地下渗漏的情况下才能实现,所以,经常根据不同降水条件、不同作物用经验方法直接给出f(w) . 土壤订正系数。常用的方法有: f(s)(F1a1+ F2a2 + F3a3)F 式中:F1、F2、F3分别为一等地、二等地、三等地的面积。F为耕地总面积,a1,a2,a3分别为一等地、二等地、三等地产量比值。f(s)实际上是指影响作物产量的土地质量系数,取决于某地区土地质量构成及不同质量土地在一般条件下的平均单产。 投入水平订正系数。投入水平订正系数尚未见特定的计算公式。一般

24、考虑一些主要的投入因素(如化肥投入量)由于不能满足作物生长要求而造成减产的程度,主要依靠(yko)投入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分析,生产经验或专家打分等方式确定订正系数。第58页/共87页第五十九页,共87页。 三、土地利用结构与土地资源生产潜力 土地资源承载力最终计算出的是在一定土地利用结构下土地所能养活的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土地利用结构不是惟一的,因而依据土地利用结构而定的土地资源承载力也不是惟一的。不同的资源分配与组合方式所产生的生态经济效益差别很大,如能根据资源结构特点对不尽合理的农业结构进行调整,充分发挥资源配置效益,就能大大提高土地资源承载能力。 这种土地利用结构是根据土地生产力、

25、土地适宜性以及(yj)土地所养活的人口的生活水平等通过优化得到的。 第59页/共87页第六十页,共87页。n联合国粮农组织在非洲的研究认为,改变作物结构使之更适合当地条件这件事本身就会带来相当高的利益。根据他们的估算,若把作物搭配情况改变到最适宜的程度,非洲可以把低投入水平下的人口承载量提高58左右。n当然在着眼于提高土地资源承载能力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它与提高生态效益、维护环境功能的关系,因为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增强环境稳定性是保证持续稳定提高土地资源承载能力的前提,所以必须在控制土地生产过程的同时调节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使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反馈机制相互交织耦合为生态经济系

26、统。n因此在土地生产力和土地的适宜性评价确定之后,根据生活水平进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就成了最终(zu zhn)计算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关键。第60页/共87页第六十一页,共87页。 四、投入水平与土地资源生产潜力以上研究都是单纯从土地资源生产力的自然因素方面来考虑的,这仅是一个基础性的方面,还有另外一个社会经济投入方面。在生产投入中,除物质投入外,也应包括技术投入在内。关于投入方式基本上可分为两个大方面:一是改善土地状况的基础性投入;一是具体生产过程中的常规生产性投入。前者主要是农田基本建设,如丘陵坡地修筑梯田、平原地区的土地平整和排水等;后者主要是肥料(包括有机肥)、农药、良种、农机等。只有在前者

27、投入的基础上,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那些常规生产性投入才能发挥单项的和综合性效应。也只有这样(zhyng),才能使作物的土地适宜性不断提高,产量也能稳步提高,以真正的提高土地人口承载能力。 第61页/共87页第六十二页,共87页。关于投入水平对土地生产潜力的影响可以在农田基本建设与常规生产性投入方面同时考虑而分为高、中、低投入三级,其中基本建设和生产性投入每升一级,则在适宜性方面也升高一级,如原为S3,则在基本建设与生产性投入同时增加一级时可改为S2,同时增加两级可变为S1,在其两者中以农田基本建设为主,一般常规的生产性投入只有在单独(dnd)增加两级时可以考虑升一级,当然,具体情

28、况要具体分析。 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发展中国家土地资源潜在人口承载能力研究中确定了低、中、高3种投入水平,所评估的作物有珍珠稗、高粱、玉米、稻谷、小麦、甘薯、马铃薯、木薯、菜豆、大豆、大麦、油棕、花生、香蕉(xingjio)大蕉、甘蔗、草地16种。第62页/共87页第六十三页,共87页。第63页/共87页第六十四页,共87页。第64页/共87页第六十五页,共87页。 一、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测算方式一种方式是按粮食生产总量与每年人均消费粮食的数量来计算(j sun),由于不考虑年龄、性别、职业和粮食品种,所以它实际是一种概算;另一种方式是按每人每天需要多少焦耳的热量和多少克蛋白质,并将按不同的年龄

29、、劳动强度和性别的人折合为一个“平均人”,并将不同粮食品种的产品分别折合成热量与蛋白量并计算(j sun)为相应的农业生态区的单位面积的生产量,两者相除即得到单位面积土地所承载的人口数量上限。 第五节第五节 土地土地(td)资源人口承载力的计资源人口承载力的计算算第65页/共87页第六十六页,共87页。第66页/共87页第六十七页,共87页。表 主要粮食作物(ling shi zu w)卡蛋白质的千克转换系数表作 物热量(KJ/kg)热 量(kcal/kg)蛋 白 质(g/kg)水 稻14505347073玉 米15132362085小 麦14797354099大 豆172224120363高

30、 梁15215364077谷 子10952262097甘 薯5309127018马 铃 薯3219770231卡=4.18焦耳(jio r)第67页/共87页第六十八页,共87页。表 人体(rnt)各种营养物质的日消耗量类 别热量(kj)热量(cal)蛋白质(g)成年男子(65公斤)轻体力劳动10.9260075中体力劳动12.5300080重体力劳动15.0360090成年女子(55公斤)轻体力劳动10.0240070中体力劳动11.7280075重体力劳动14.2340085少 年(1316)男10.9260080女10.5250075儿 童710岁8.420006035岁5.914004

31、5第68页/共87页第六十九页,共87页。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将人均消耗水平标准分为三类: (1)温饱型。一般采用人均粮食需要量作为标准。我国规定人均粮食400kg是温饱型的生活标准。温饱型标准是消费水平的主要标志。 (2)营养型。规定了不同消费水平下的农畜产品人均消耗量,其食物(shw)构成包括粮食、肉类、蛋类、奶类、水产品、食糖、蔬菜、水果和植物油。营养型标准是计算人口可能承载力的依据。 (3)能量型。规定不同的消费水平、人均消耗热量和蛋白质数量标准。联合国粮农组织把热量10.9kJd规定为人均营养水平标准。这是以成年男子在轻体力劳动所消耗的热量与蛋白质作为标准而统计出来的。而没有考

32、虑到老人、女子和少年儿童等消耗量。所以,为了更符合实际情况,联合国粮农组织将10.9kJd,乘以0.73,而得到人均热能的日平均消耗量。我国人均日消耗热量平均为10.0kJ;蛋白质为7080g。能量型标准有利于土地的理论人口承载潜力计算。 第69页/共87页第七十页,共87页。 三、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概算方法 概算土地人口承载力可以通过(tnggu)测算一定区域内粮食生产总量和人均社会占有量,概算该区域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1)计算粮食生产总量。在土地生产潜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规划的耕地面积及粮食作物用地占耕地总面积的百分比,计算粮食生产总量。即:YPA

33、R 式中:Y是粮食生产总量;P是土地生产潜力(单位面积产量)水平;A是耕地面积;R是粮食用地占耕地的百分数。 (2)计算人均社会粮食占有量。人均社会粮食占有量应包括人口口粮、种子粮、饲料粮、本地工业用粮及仓储等其他用粮。一般可根据近几年人均社会粮食占有量,并考虑到经济发展水平确定。可制定几个不同消费水平,以便求出几个人口承载力方案。 第70页/共87页第七十一页,共87页。第71页/共87页第七十二页,共87页。 四、土地(td)资源承载力的统计(按行政区) 首先,根据土地(td)资源生产潜力分析方法,计算出某一农业生态区不同投入水平的土地(td)生产潜力,再按不同生活标准计算出人均生活需要和

34、人口承载数量。一般以行政单位进行统计,如以省、市或县,即能统计出不同行政区在不同投入水平、不同生活水平下所能养活的人口。 第72页/共87页第七十三页,共87页。 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计算结果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不同的投入水平与不同生活(shnghu)水平可以转化为时间和生产规划的要求,例如将它转化为2010年和2050年生产计划发展到什么水平(即什么样的投入水平),生活(shnghu)计划到什么水平(即什么样生活(shnghu)水平),相应地各承载多少人。这也就是生产规划的目标和依据。将不同行政区的现有人口与今后人口承载潜力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有的行政区的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量已接近饱和,或已经超载;

35、而另一些行政区可能有较大的潜力。这对各行政区的经济与人口发展可以是一个重要的规划依据。在上述的各行政区人口统计中可以发现人口承载潜力在许多地区存在不平衡现象。特别是大城市人口集中之处就牵涉到国家的调运计划和粮食基地建设规划问题。第73页/共87页第七十四页,共87页。 纵观土地承载力研究的历史进程,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外土地承载力研究进展,不难看出现代土地承载力的研究有四大趋向。一、以粮食为标志的土地承载力研究仍是主流 二、由静态分析走向动态预测(yc),日趋模式化三、资源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类研究日趋活跃四、由粮食单一指标走向综合指标体系研究 第六节 土地资源人口(rnku)承载力研究的发展趋势

36、第74页/共87页第七十五页,共87页。第75页/共87页第七十六页,共87页。粮食作为人类生存(shngcn)之本,应是土地承载力的第一限制。作为封闭系统,区域粮食产出总量,一般说来,从根本上决定着区域人口的可能供养规模。粮食作为人口与土地或土地生产力之间平衡发展的判据,仍是当今世界人地关系协调的核心问题,无论是人口急剧膨胀的发展中国家,还是需求日益扩张的发达国家(有些国家则兼而有之),在近年来都表现突出。粮食除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外,还是国际政治关系、经济关系等的重要评判。粮食作为仅次于石油的资源,往往成为争取独立自主、抗御外来压力(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的重要武器。 第76页/共87页第七十七页,共87页。第77页/共87页第七十八页,共87页。第78页/共87页第七十九页,共87页。第79页/共87页第八十页,共87页。第80页/共87页第八十一页,共87页。第81页/共87页第八十二页,共87页。第82页/共87页第八十三页,共87页。第83页/共87页第八十四页,共87页。义。第84页/共87页第八十五页,共87页。第85页/共87页第八十六页,共87页。第86页/共87页第八十七页,共87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