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识字中感受汉字的魅力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01910433 上传时间:2022-06-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97.5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在识字中感受汉字的魅力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在识字中感受汉字的魅力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在识字中感受汉字的魅力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在识字中感受汉字的魅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识字中感受汉字的魅力(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转载)在识字中感受汉字的魅力 特级教师黄亢美识字教学赏析(转载) 这是一节情趣盎然的识字课。这些二年级的小学生与其说在学习识字,不如说他们在特级教师黄亢美老师的带领下,步入了一个神奇的汉字王国。这里,移步异景,妙趣横生,一个个惊喜的发现,令孩子们兴味倍增。此时,一个个汉字,在孩子们的眼里全然不是枯燥的符号,而是一幅画,一首诗,一个故事,使他们乐此不疲,并在浑然不知中,沐浴着祖国文化的璀璨阳光,感受着汉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兴趣,从问题开始 师:我们一起来识字,这是什么?(出示“一束鲜花”图片) 生:一束鲜花 师:对,这就是词语“一束鲜花”。把这个词语读两遍。 生:一束鲜花、一束鲜花 师:翘舌音

2、“束”再读准确些。 生:一束鲜花 (教师继续出示图片,认读“一顶帽子、一面镜子、一杯牛奶、一轮朝阳、一串珍珠、一副球拍”等词,特别强调读准后鼻音的“顶”、“镜”这两个字。) 师:中国的汉字多有特点呀!“鲜花”为什么用“一束”而不用“一条”?帽子为什么说“一顶”而不说“一个”?“朝阳”为什么说“一轮”而不说“一只”?“球拍”为什么说“一副”而不说“一条”?你看,我们中国汉语表达的方式真是丰富多样! (教师又出示了若干写着数量词的卡片让学生认读:一只鸡、一羽信鸽、一峰骆驼、一张纸、一头牛、一匹马、一粒米边读边向学生提示这些动物或物品所使用的不同量词。) 兴趣是引导学生进入知识大门的前提,是引起探究

3、的第一步。黄老师在带领学生读了一组组使用不同量词的词语后,通过一个个“为什么”,在学习内容与学生的求知心理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把学生引入汉字学习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 探究,领略汉字奇妙 师:这些问题回去自己思考,这节课我们着重研究黑板上面这些表示数量的词语。 第一小组讨论:“一束鲜花”为什么叫“一束”?这个“束”字“木”里面一个“口”,这个“口”是表示嘴巴吗? 第二小组讨论:帽子为什么说“一顶”?一顶的“顶”是形声字,形旁和声旁各在哪里? (让学生念读顺口溜:“形声字,真有趣,声旁帮助读字音,形旁帮助解字义”。) (教师分别向各学习小组分派了所要探究的其它数量词语,学生们分组合作研

4、究,教师巡视指导。小组研究结束后,全班交流。) 一束花 师:(指引学生看图)一束鲜花的“束”为什么是“木”字中间加个“口”?为什么说“一束鲜花”? (小组代表解说了“口”是根绳子,“束”是绳子把树枝捆扎起来的意思。) 师:(画一朵花),这是一束鲜花吗? 生:这是一朵鲜花。 师:(画一枝上开两朵花的形状)这是一束鲜花吗? 生:这是一枝鲜花。 (教师分别指示“一朵花”、“一枝花”和“一束花”的图画让学生辨读不同量词的词语)。 师:谁能用“一束鲜花”说一句话? 生1:我买一束鲜花送给妈妈。 师:很爱你妈妈,是个好孩子。还有谁说? 生2:今天是母亲节,我买了一束鲜花送给妈妈。 师:呦,都很爱你们的妈妈

5、。我是个男老师,感到很遗憾,有谁买束鲜花送给爸爸的吗?(众笑) 生3: 教师通过“图示法”,用图画将“束”字的本义表示出来,使学生悟出“口”字是根绳子,“束”是用绳子把树枝捆扎起来的意思。这样的识字教学析形索义,因义记形,因而形象、具体,使学生将汉字的形与义紧密联系起来,不但加深了对“束”字本义的理解,其探究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维的品质。而教师通过简笔画勾勒出“一朵花”、“一枝花”,与“一束花”进行对比,一方面适度拓展了学生的词汇量,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在对比中,对“束”字的理解和运用更加准确。 一顶帽子 师:“帽子”为什么说“一顶”? (教者结合第二组学生代表的解说引导学生分析形声字“顶”。“

6、顶”的形旁是“页”,“页”的繁体字是“頁”,“頁”实际上是“首”的倒写。“頁”中有“目”,“目”在人的头部,所以“页”和页字旁的字与人的头部有关。帽子戴在头顶上,所以帽子的量词用“顶”。) 师:注意看“帽子”的“帽”,(老师书写“帽”的右上部分),这一部分有很多人写错。(边说边写)第一种写法是缺口框里两横悬空;第二种写法是缺口框里中间一横悬空,下面一横封死;第三种是缺口框里中间两横全封死。哪种写法正确?认为第一种正确的举一个手指,认为第二种正确的举两个手指,认为第三种正确的举三个手指。 (学生举手示意) 师:(教师板画“冒”的古文字进行解说)缺口框就是帽子的象形,中间两个短横像帽里的头发,下面

7、“目”是眼睛,缺口框里的两横封死的话就像把帽子上下封死了,这样就戴不进去了。所以“帽”字右上的中间两短横左右两边不封,以此表示帽子戴在头顶上。和它相关的字还有“冕”,也是帽子的意思,所以上面的两短横也是左右两边不封的。理解了吗? 生:理解了。 师:帽子戴在 生:头顶上。 师:所以帽子就说 生:一顶帽子。 识字教学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识字的能力。当学生学了“首”字,并懂得“首”作形旁时变写为“页”,那么,当学到“顶”时,学生就知道“顶”与人的头部有关,帽子戴在头上,自然用“顶”,久而久之,就会“无师自通”,形成一定的识字能力。黄老师在教学中,正是依据汉字本身的规律和学生认知的规律,引导学生弄清楚了

8、“帽子”为什么要说“一顶”。 “帽”字,在书写时,人们常常把右上部分写成“曰”字,一些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字时虽注意到缺口框里两横悬空,却很少知道其中的道理,更谈不上讲给学生,因此学生只是机械记忆。黄老师在教学中运用字理知识,以“冒”的古文字进行解说,生动形象,不仅使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并由此推理到“冕”字等与帽子有关的字。这样的教学,不仅传授了知识,渗透了文化,更培养了学生的情智,使他们对汉语言文字的奥秘充满了向往。 一面镜子, (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面”字中间的部件是“頁”少了下面的两点,“頁”是人的头部,那么,在它两边的“ ”写成“( )”就像人的左右脸面了。) 师:我们理解了“面”原来

9、就是指人的脸面。那么,“镜子”为什么说“一面”?镜子是拿来干什么的? 生:照脸面的。 师:对啊,镜子是用来照脸面的。人的脸面又是比较平、薄的,镜子也一样,所以镜子说 生:一面。 师:镜子的“镜”为什么是金字旁? 生:因为镜子是用金属做的。 师:这是什么金属呀?是金?是银?是铁?还是铜? 生:是铜。 师:是的。古语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古人曾打磨铜片作镜子,所以“镜”字用“金”作偏旁。 齐读“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齐读“一面镜子”。 “形象感知”和“意义识记”是学生学习汉字的认知规律。黄老师对“面”字的分析,将学生带入了一个汉字无比美妙的构形情境,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易于联想的线索,此时,学

10、生眼中的“面”字,不再是由几个笔画构成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动感的“脸”。既然镜子是用来照“脸”的,亦平如“脸面”,故而称谓它的量词用“面”。由“一面镜子”,孩子们又懂得了古人曾磨铜为镜,知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这样的教学,孩子们犹如在悠悠文化的长河中涵泳,聆听着一段段美丽的汉字故事,感受着祖先的无穷的智慧。 一杯牛奶 师:“牛奶”为什么说“杯”?“杯”字为什么用“木”作形旁? (教师根据小组代表的解说引导学生理解远古的杯子曾用木头制作,所以“杯”用木字旁。后出现陶瓷器具后,“杯”曾写成上“不”下“皿”,声旁“不”古音与“杯”的读音同,现仍具有双声关系。) 师:除了说“一杯牛奶”,还可以说

11、“一杯”什么? 生1:一杯奶茶。 生2:一杯果汁。 生3:一杯饮料。 生4:一杯清茶。 生5:一杯红茶。 师:谁要喝红茶呀? 生5:妈妈要喝红茶。 师:能连起来说一句话吗? 生5:妈妈工作很辛苦,她下班回到家,我给她倒上一杯红茶。 师:爸爸也下班回来了 生5:爸爸下班回来了,我给爸爸倒上一杯清茶。 师:你真细心,知道妈妈爱喝红茶,爸爸爱喝清茶,真是爸爸妈妈的乖孩子。 学了“杯”字,学生懂得了古人曾“以木为杯”。不仅如此,黄老师又从一个“杯”字,引导学生说出“一杯”等词语,进而引导学生用“一杯”说一句话,从而把识字与具体语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一轮朝阳 师:“朝阳”为什么说“一轮

12、”?要理解这个说法首先要理解什么叫“朝阳” (教师先引导学生理解“阳”的形义,把“阳”横倒就像旭日从两座山岭中升起的样子,由此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到左耳旁的字与山岭高地有关,并旁延列举了“险、阵、陆、阻”等字,这些字都与山岭有关。) 师:“阳”是太阳,“朝”是什么意思? 生:早晨。 师:从“朝”字的字形可以看出是早晨的意思吗? 生1:“朝”字有个“早”,所以是早晨的意思。 生2:“朝”字还有个“月”字,很“早”,月亮还没有完全落下去。 (教师通过板画对“朝”字进行形义析解:)“朝”左边“日”的上下的“十”表示草。正是:“一轮红日升草间,一弯残月挂天边。”) 师:月亮快要落下去了,太阳很快就要从草丛

13、中升起啦,这是什么时候? 生:清晨。 师:清晨的太阳就叫做 生:朝阳。 师:朝阳又大又圆,圆得像什么? 生:圆得像车轮。 师:所以我们就称早上的太阳叫 生:“一轮朝阳”。 一个“朝”字,黄老师却讲得有声有色,顺口溜“一轮红日升草间,一弯残月挂天边”不仅详解了“朝”的字义,还在孩子们面前勾勒了一幅“旭日东升”图,唤起了无尽的遐想。由朝阳又大又圆,黄老师又引导孩子们想象日圆如轮,如此得出“朝阳”要说“一轮”。 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善于创造尤为重要。汉字象形的特点,给我们留下了广阔无垠的想象空间,黄老师在依据字理教汉字的同时,不断启发学生想象,既教知识,又培养能力,同时也使语文课堂充

14、满了诗情画意。 一串珍珠 (小组代表说自己对“串”字形义的认识:“口”像珍珠,“丨”似穿珍珠的绳子。教师提示“串”可泛指穿起其它的东西。“珍珠”二字都有个“王”,“王”是“玉”字的省写,俗称斜玉旁,有斜玉旁的字跟玉有关。) 师:除了“一串珍珠”,还可组成什么词语呢?请你拿出纸笔,想组什么词就把它画出来。 (生画。几分钟后汇报。) 生:一串葡萄 生:一串鞭炮 生:一串羊肉串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黄老师由“一串珍珠”拓展开来,让学生用画画的形式“组词”,激起了学生广泛参与的兴趣。第一,这样的训练形式避免了因少数人发言,而让大多数学生失去表达机会的可能,使教学更加面向全体;第二,最好的理解是会运用,

15、每个人不同的“组词”,正检验了这种运用能力。同时,孩子们相互的交流,又进一步拓展了他们对“串”字的理解。 一副球拍, 师:“一副球拍”的“副”为什么用立刀旁的“副”? (教师从“券”字为什么是“刀字底”说起古人借钱物把数据写在木简上,然后用刀从中间剖开,借债和放债的各持一半,还债时两半木简相合数目才完整显现,互相符合。因而,“债券”的“券”是“刀字底”,由此又把具有“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的事物用立刀旁的“副”做量词。板书:一分为二,合二为一。) 师:球拍为什么说“一副”? 生:因为要两人对打。 师:眼镜为什么说“一副”? 生:因为眼镜有两块镜片。 师:对联为什么说一副? 生:因为对联有上联和下

16、联。 师:“一幅油画”的“幅”为什么又用是巾字旁。(引导学生对“副、幅”进行辨析。) (教师左右手分持“副”“幅”两字,念读下面一段话,要求学生根据该用“副”还是“幅”分别用举左手或右手的方式表示: 一位老爷爷戴着一副老花眼镜,他对人和蔼可亲,见人总是一副笑脸。他喜爱美术,给我画了一幅油画。天气太冷了,我送给爷爷一副手套。 (当说到老爷爷见人总是“一副笑脸”时,有些学生犹豫不决,有些则选错。这时老师启发道:“人的脸可分为左脸和右脸,爷爷笑的时候会是左脸笑右脸不笑吗?”学生立刻领悟到人的脸分为左脸和右脸,左脸和右脸组合构成了人的一张脸,这实际上蕴含着“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的意思,所以,很快又选择

17、了“副”。) 由古人借钱物以木简相合为据,讲到立刀旁与“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的事物有关,这种字理分析使孩子们耳目一新,也大大开启了学生智力的潜能。试想,当他们用心选择“一副笑脸”该用哪个“f”时,宁静的教室里该有多少条思想的小溪在流淌,并腾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这样的教学,不仅有思维的训练和文化的浸染,更是堵水源、掘树根,从根本上医除了学生使用错别字的症结,是最本色的语文教育。 收获,不仅如此而已 (全班学生高声念读七个数量词语) (让学生说说自己体会最深的字) 生1:我原来不知道“一束鲜花”的“束”中的“口”是表示绳索,我还以为是“口”啃树“木”呢。 生2:通过学习,我知道了“珍珠”的偏旁“王

18、”不是表示大王,而是表示“玉”,可以叫斜玉旁。 师:(在天津快板的曲调节奏中言说) 课已上完了,收获大不大? 生:伸出我的小手指,自己来评价。 (学生纷纷伸出十个手指评价自己的收获。最后,教师引导着学生在天津快板的曲调节奏中高声言说) 课已上完了,收获真是大。 伸出我的大拇指,自己把自己夸! “课已上完了,收获真是大。伸出我的大拇指,自己来把自己夸!”在孩子们稚嫩的童声与笑声中,黄老师走下讲台。然而,从他们异常兴奋的神情和余兴未消地围着黄老师问这问那的情景,我们不难想象,孩子们的收获岂止是认识了几个汉字,知道了几个汉字的故事!黄老师以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教育智慧,在教给学生几个汉字的同时,早已暗渡沉仓,将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厚感情感染给了学生,将汉语言文字源远流长的文化浸润给了学生,将析形索义、因文记形的识字方法与能力传递给了学生。 这是真正充满了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