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学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01910409 上传时间:2022-06-05 格式:DOC 页数:82 大小:74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人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人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资源描述:

《人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学案(8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单元分析一、 教材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识顺序进行编排,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情

2、感与价值观: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三、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难点: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四、 教法、学法基于学生基础,教法上我采用创设引导开启为主线的启发式教学,积极营造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开启学生的心智,使学生空间思维得到发展。学法上让学生进行深入观察、大胆尝试、精心操作、互动交流的体验式学习,主动获得新知。五、 位置与方向课时安排共7课时认识东、南、西、北1课时认识平面图上的东南西北1课时认识路线1课时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1课时认识简单的路线1课时备 课 记 录课题:认识东南西

3、北 本课第 1 课时本学期第 课时集 体 备 课 记 录学科德育设计会辨认东南西北,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会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2、让学生参与活动,能用东、南、西、北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3、从现实生活的场景引入,使学生体验在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方位知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教学难点能正确运用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教学方法设计观察法、引导教学过程相关知识衔接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情支柱和丰

4、富的表象积累。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示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认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设计一、课前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1、分清左右 听口令: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女生请高高举起你的右手,男生举起左手。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个新本领,说说喜洋洋所在的方向。板书课题:认识方向 二、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1、教室中认识东南西北 2、你知道太阳是从哪里升起的吗? 3、通过体验

5、感知分辨东南西北的方法 4、请小朋友面向东起立,向右转面向哪?南再向右转面向西,继续向右转面向北,再向右转面向东。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闭上双眼,站在原地不要转,看看谁的记忆力最好,东向右转面向哪面?向右转,睁开眼看一看继续闭上眼。 5、你发现了什么? 6、太阳从东方升起,从哪里落下? 三、设计悬念,巩固和扩展知识 1、用北极星来认方向。北极星总是指着地球的正北方。 2、看树的枝叶,茂盛的向南,稀疏的向北。 3、看年轮,年轮宽的向南,窄的向北。 4、指南针可以辩认方向。 四.巩固练习。 1、当我面对北时,我的后面是 ,我的右面是 ,我的左面是 。 2、我们小朋友现在面向西,能说说其他三个方向的位

6、置吗?知道的小朋友马上和同桌说一说。 五、全课总结 1、今天我们和谁交上好朋友? 2、确定了一个方向,怎样来找其它三个方向呢?先找什么?再找什么? 六、课外活动 小朋友今天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一个你喜欢的地方,找一找东、南、西、北四个朋友分别在哪里。板书设计认识东、南、西、北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东与西相对,北与南相对。辨认方向的方法:面南背北,左东右西;面北背南,左西右东;面东背西,左北右南;面西背东,左南右北。作业设计1、东与 相对,北与 相对。2、说一说,教室里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什么。3、说一说,你的房间是怎样布置的。备 课 记 录课题:认识平面图上的东、南、西、北本课第 2 课时本

7、学期第 课时集 体 备 课 记 录学科德育设计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地图通常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并能看懂平面图或地图上的方向。2、使学生正确辨认平面图上的不同方向,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3、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平面图或地图上确定方向的方法。教学难点学会在平面图或地图上辨认方向。教学方法设计发现法、讲授法教学过程相关知识衔接学生已经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完成校园示意图的具体情境中,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实际环境中的东、南、西、北,并能认识地图

8、上的东、南、西、北。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设计 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哪位同学能说说我们教室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2、你们能在纸上画出教室的四个方向各有些什么吗?3、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1、绘制地图的规则尝试画校园示意图。生活中,人们常常要绘制地图,给人们指引方向。你能根据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说说我们校园的各个方向上都有些什么吗?小组长整理汇报各组的绘图情况。为什么各小组汇报的结果都不同呢?要怎么办才行呢?说明:平面图和地图通常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统一要求绘制的。再画校园示意图。请同学们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要求,重新绘制校园示

9、意图。介绍方向标。说明:在画平面图或地图时,一般要画一个向上的箭头,箭头上写一个北字,表示这幅平面图或地图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绘制的,请同学们为自己的校园示意图加上方向标。2、教学例2课件出示例2主题图。根据这幅平面图,运用绘制地图的规则,说出教学楼、体育馆、图书馆在操场的什么面;操场在图书馆的什么面,图书馆在体育馆的什么面,教学楼在大门的什么面,大门在教学楼的什么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完成例2填空。 三、尝试练习1、完成教材第4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6页第4题。 四、课堂小结通常情况下,地图都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来绘制的,这样就标准统一,简单清楚。板书设计认识平面图上

10、的东、南、西、北作业设计1、今天刮南风,顺风的方向应该是北方。 2、面朝南方时,你的左手边是西方。 3、在北半球,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向南方。 4、学校在小红家的东面,小红家在学校的西面。 备 课 记 录课题: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本课第 3 课时本学期第 课时集 体 备 课 记 录学科德育设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认识东、西、南、北的基础上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

11、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辨认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教学难点学会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方向。教学方法设计引导法、发现法、讨论法教学过程相关知识衔接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教材在内容的呈现上都是力求借助学生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主动构建方位知识,在生活实际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设计 一、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说一说讲台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什么。 2、以前我们辨认的都是正北、正南、正西和正东四个方向,但是在生活中,

12、当物体摆放得不是正对着这四个方向时,我们又该如何去辨认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情况。二、新课讲授1、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前面我们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但在实际生活中,许多物体的位置并不是正对着这四个方向的,很多道路也不是正对着这四个方向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把正东和正南之间的方向称为东南,正东和正北之间的方向称为东北, 正西和正南之间的方向称为西南,正西和正北之间的方向称为西北。在地图、指南针、罗盘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几个方向分布如下:2、教学例3课件出示例3的校园平面图。在平面图上怎样辨别东、南、西、北?请看这个美丽校园的布局图,操场的北面有什么?操场的东面

13、、西面、南面各有什么?师:为了更快更准确地辨认方向,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新朋友,请看,这是什么?指南针红色一头永远指向北方,它可以帮助我们辨认方向。指南针的盘面除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外,还有哪些方向?观察平面图三、课堂练习1、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2、教材第9页第1、2题。四、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四个新的方向,分别是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东南和西北是两个相对的方向,西南和东北是两个相对的方向。此外,我们还认识了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可以用指南针来给我们指明方向。板书设计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作业设计1、林立同学放学回家往东走,学校在她家的 。A.东面 B

14、.西面 C.南面 D.北面2、图书馆在邮局的北面,少年宫在邮局的南面,少年宫在图书馆的 。 A.东面 B.西面 C.南面 D.北面备 课 记 录课题:简单的路线图 本课第 4 课时本学期第 课时集 体 备 课 记 录学科德育设计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目标1、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2、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主动探究的意识。3、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教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教学难点准确、简洁地描述行走路线。教学方法设计讨论法、尝试法教学过程相关知识衔接学生已经认识了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

15、北、西南八个方向。在此基础上,通过动物园导游图的具体情境,让学生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够描述行走的路线。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设计 一、复习导入1、我们已经学会辨认地图上的八个方向,当我们到一个景点游览时,可以先看看它的导游图,了解各游览景点的位置与方向,然后确定自己的游览路线。 2、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路线问题。 二、新课讲授1、教学例4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例4主题情境图。请大家观察导游图,动物园里都有些什么景点?如果你在大门口,熊猫馆在什么方向?如果要到熊猫馆,可以怎样走?请你用方向描述你走的路线。描述去各动物馆的行走路线。描述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先确定参观点所处的方向,看哪条

16、路通向参观点,用先向再向最后向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这样会使描述的路线更清晰,更有条理。具体叙述方法 去熊猫馆的路线:叙述一:从大门出发,先向北走到狮山,再向西北走到熊猫馆。叙述二:从大门出发,先向西北走到猴山,再向北走,经过大象馆到达熊猫馆。如果站在大门口,猴山在什么方向?可以怎样走?能找出不同的行走路线吗?小组内交流,然后把每组交流的结果向全班同学汇报。如果从大门往北走,你先来到什么地方?指名学生回答。当你站在狮山上,你能告诉大家其它几种动物分别在什么方向吗?2、尝试练习看着这张导游图,作为游客,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三、课堂练习完成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5题。 四、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

17、运用有关方向的知识,解决了哪些问题?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简单的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先确定要到达的地点所处的方向,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用先向再向最后向的句式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作业设计1、在学校西30米的地方是小红的家,请你用O 标出小红的家。2、 小明和小立背对背站着,小明向北走了150米,小立向南走了130米,两人现在相距多远?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单元分析一、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 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 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

18、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二、教学内容 1 本套教材整数除法的教学内容安排在三个年段进行,具体编排如下表: 年段 内容 二年级下学期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三年级下学期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四年级上学期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本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它是在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

19、算方法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法则。2. 掌握估算的方法。教学难点:1.商中间、末尾有零的一位数除法。2.估算的方法。备 课 记 录课题:口算除法 本课第 1 课时本学期第 课时集 体 备 课 记 录学科德育设计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主探索用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口算方法。2、能正确口算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一位数除几百几十的口算方法。4、理解掌握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口算方法。5、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能正确进行口算。 2、能正确进行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教学难点1、掌握除法口

20、算的思维方法,理解算理。 2、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弄清口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算理。教学方法设计引导法、启发法、课堂讨论法教学过程相关知识衔接学生已有的与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相关联的口算经验有:表内除法和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这些口算经验是帮助学生解答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因此,教学时,应采取积极措施,激活学生已储存的相关口算经验,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忆,并将它灵活运用在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这样一个新的情境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设计 一、复习引入1、口算。 628244 105 93 84 2、口答。240里面有个十。720里面有个十。39里面有个十和个一。55里面

21、有个十和个一。 二、新课讲授1、教学例1课件出示例1,分析题意。把60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求每人得到多少张,就是把60平均分成3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列式为603。探究603的口算方法。方法一:利用数的组成计算。60是6个十,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即20。因此60320。方法二:利用表内除法计算。先算632,6后面有一个0,就在商2的后面添一个0。因为632,所以60320。方法三:利用口算乘法推导出商。因为20360,所以60320。三种计算方法的比较。2、口算:60033、引导学生归纳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用表内除法计算。用被除数左起第一个0前面的

22、数除以一位数,求出商后,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商的末尾添几个0。想乘法,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4、教学例2课件出示例2题目。问题:平均每班用了多少张?探索1203的计算方法。方法一:利用数的组成计算。把120看作12个十,根据表内除法1234,可知12个十除以3得4个十,就是40。因此120340。方法二:想乘法算除法。因为340120,所以120340。解决问题。1203405教学例3课件出示例3问题:每人得到多少张?引导学生列出算式:663探索663的计算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组长汇报,集体讲评,使学生理解663的计算方法,把66根小棒每10根

23、捆成一捆,可以捆成6捆,还剩6根。6捆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捆,即60320,再把剩下的6根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根,即632。20222,所以66322。板书:66322。 三、课堂练习 1、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三第3、4、5题。 四、课堂小结今天大家一起学习了口算除法,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板书设计口算除法60320120340 600320066322作业设计1、24除以6等于 ,运用的口诀是 。2、口算4509,想:450是 个十 个十除以9等于 个十,也就是 。3、1200是3的 倍,是4的 倍,又是6的 倍。备 课

24、记 录课题: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本课第 2 课时本学期第 课时集 体 备 课 记 录学科德育设计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教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正确书写除法竖式。教学方法设计启发法、课堂讨论法、练习法、讲授法教学过程相关知识衔接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教学时应该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

25、过程中,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重视算理的理解,算法的归纳,同时注意除法竖式书写格式的指导。在学生口算除法的基础上,教学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笔算除法的原理,探索用竖式计算的合理程序。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设计 一、复习引入1、教师提问,指名学生回答。 36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7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56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新课导入。图中的同学们在干什么?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想一想:我们能用前几节课学过的方法来算出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的结果吗?以前我们学习了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除法,那么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又该怎样笔算呢

26、?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二、新课讲授1、教学例1课件出示例1主题情境图,理解题意,列出算式422。请同学们运用已学的口算知识进行计算。4022022120121 42221请同学们运用分小棒进行计算。我们刚才分小棒时,第一次把4捆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得2捆;第二次把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又分到1根。这样每份分得21根,21就是422的商。它是两位数,现在出现了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你们会不会写竖式呢?想一想:写竖式要分几步来写? 交流笔算方法我们在分小棒时先分整捆,在竖式计算中就要先分十位上的数。在42中,4在十位上,我们先从整十数除,4个十除以2,应

27、该得2个十,这个2要写在十位4的上面;再用2个十乘2,应该得4个十,这个4应该写在被除数十位4的下面,表示从被除数中分掉的数是40,为了简便,这里40的0可以省略不写,再用4减4得0,表示被除数中的整十数正好分完。然后我们再求个位的商,从图上看,分完了整捆的,还有2根没有分,从竖式看十位数正好分完,还有个位上的2没有分。我们继续求个位商,在竖式中把个位上的2落下来,用求十位商的方法来求出个位商。2个一除以2,得1,商1写在被除数个位2的上面。得出422的商是21。(4) 课件演示除法竖式的过程。图式结合。从图上看,每份是21根;从竖式上看,得数是21。 2、教学例2课件出示情境图和例2。根据题

28、意列出除法算式522。请同学们动手分一分小棒。指名学生说出分的过程,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演示出分的过程。结合分小棒的过程,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一下522,请两名学生上台板演。老师作说明:计算522,要先从十位除起,5个十除以2,每份最多分2个十,还剩1个十,2个十要写在被除数十位5的上面,再用2个十乘2得4个十,写在被除数十位5的下面,表示从被除数中分掉的数是40,十位上没有分完,5个十减4个十,还剩1个十。再把个位上的2落下来与十位合起来是12,1226,把6写在被除数个位2的上面。验算。当没有余数时,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来验算。 3、比较例1与例2的异同点相同点:都是从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起,除

29、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不同点:例2是被除数十位上还有余数,要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4、师生共同归纳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三、课堂练习 1、完成教材第16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9页练习四第1、2题。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1、7除63的商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 A.763 B.637 C.7632、155读作 。 A.15除5 B.5除以15 C.15除以5或5除153、小红有60朵红花,6朵黄花,红花是黄花的多少倍?正确列式是 。 A.606 B.606 C.606备 课 记 录课题: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 本课第 3

30、课时本学期第 课时集 体 备 课 记 录学科德育设计培养学生验证笔算的正确性,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2、在合作交流中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学会倾听,并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3、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理解一位数除三位数,被除数的最高位比除数小,需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再除的算理。4、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步骤,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教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使学生能进行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的笔算。 2、使学生能进行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教学难点1、理解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的算理与算法。 2、理解当被除数

31、的最高位比除数小,不够商1时的算理和算法。教学方法设计引导法、课堂讨论法、练习法教学过程相关知识衔接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知识经验来学习一位数除三位数。教学过程中将估算用于笔算除法之中,一方面可以确定商的大致范围、验证笔算的正确性,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笔算和验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探索、交流、汇报,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设计 一、情景导入有一对好朋友,上学期末,她们俩荣幸地被评为五星,她们高兴极了!学校还为五星每人发了一本相册以资鼓励。放假

32、了,这两个好朋友商量着把她们俩的照片整理一下,插在相册里。你们看,她们俩多认真呀! 二、新课讲授1、教学例3课件展示例3情境图。引导学生完整地说出竖式的计算过程。 2562,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2个百被2除商1,在商的百位上写1,用除数去乘1个百,积是2个百,写在被除数百位2的下面,没有余数;再把十位上的5写下来,表示5个十,5个十除以2,商2个十,在商的十位上写2,用除数去乘2个十,积是4个十,写在5的下面,5减4得1,1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1个十和被除数个位上的6合起来是16。16除以2商8,表示8个一,在商的个位上写8,即2562128。验算。用乘法验算一下,看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12

33、82256,即2562128正确。 2、归纳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除法,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3、教学例4课件出示例4题目,让学生说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理解题意,想一想该怎样列式。列出算式:2566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学生汇报结果:因为每页可插6张照片,把256张照片插到这本相册里,可插满多少页,就是求256里面包含有多少个6,每包含一个6就插满一页,所以用除法来计算。请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被除数的第一位不够除,怎么办?商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上?十位上余下的1个十怎么办?汇报。小组汇报第问:先看被

34、除数的最高位是2,2个百除以6,商不够1个百,就要看前两位,把它看成25个十,用25个十除以6进行试商。汇报第问,教师引导商应该写在十位上,并追问:为什么写在十位上?汇报第问最后得出:十位上余下的1个十,应和个位上的6个一合起来,再继续除,直到余数比除数小。请学生完整地叙述计算过程,教师和学生的叙述同步写出竖式。4、小结当一位数除三位数,百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的首位就在十位上,所以它的商是两位数。通过这样的观察,还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商的位数。5、课件出示2343 5366 4563请学生观察各题,判断其商是几位数,并说明理由。计算上面各题。4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师:怎样检验例4的计算是否正确?学生

35、汇报,教师引导:用42和6相乘表示什么?42页可以插252张照片,用252加上余下的4张,就是共有的照片。板书:小结验算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三、课堂练习1、完成教材第17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对个别理解有困难的学生单独辅导。 3、完成教材练习四的第5、6、7、12题。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1、273是一个数的3倍,这个数是多少?2、488里面有多少个8?备 课 记 录课题:商中间有0的除法 本课第 4 课时本学期第 课时集 体 备 课 记 录学科德育设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

36、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学会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2、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在除法计算中,当商不够商1时写0占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教学难点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方法设计引导法、启发法、练习法、演示法、谈论法教学过程相关知识衔接这节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创设情境,引入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两种情况,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掌握算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设计 一、情景导入1、填空。0乘任何数都得。一个物体也没有,用表示。 2、引入。有6颗糖,3个小朋友,平

37、均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颗糖?如果其中一个小朋友一下子就把6颗糖都吃掉了,那么另外两个小朋友还能分到糖吗?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个问题。 二、新课讲授1、教学例5课件出示题目05,02,08。探究05的计算方法。与以往的除法不同,这里的被除数是0,根据除法的意义,05表示把0平均分成5份,求每份是多少。因为0表示没有,所以平均分后还是没有,即为0,因此050。也可以根据乘、除法的关系想几乘5得0,因为050,所以050。同理,020,080。总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0不能作除数的原因例如50,根据乘、除法的关系,0和几相乘都不可能得5,所以50不可能得到商。例如00,因为0和任何数相

38、乘都得0,所以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由此发现0作除数无意义,因此0不能作除数。 3、教学例6课件出示例6的情景图小明买了2套中国古典名著,求每套花了多少钱,该怎样列式?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082让学生试着自己笔算出结果。可能会出现三种结果,把这三种结果用投影显示出来。思考:算法a:为什么2除到被除数十位上的0时,在商的十位上写0呢?因为2除到被除数十位上的0时,0除以2得0,因此,十位上要商0。算法b中0和除法2相乘得0,0减0得0,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算法c错在哪儿了?学生互相讨论,指名学生汇报结果。少了除数2除被除数十位上为0的过程。请学生讨论这一步能不能省略,然后汇报结果。不

39、能,因为0在这里起占位的作用。观察a和b的笔算过程,引导学生说明算理。 计算2082时,先用2去除百位上的2,2除以2得1,在商的百位上写1。除到十位时,由于除数的十位上是0,0除以2得0,因此十位上要商0。0和除数2相乘得0,0减0得0,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但商十位上的0起占位作用,必须要写,接下去再除个位上的数。小红买了2套世界名著,求每套花了多少钱,应怎样列式计算呢?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162学生试做,说一说在计算中遇到了什么问题。用2去除十位上的1,不够商1,该怎么办?在求出商的最高位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商0。师讲解:十位上商0以后,用除数2乘0得0,

40、把0写在1的下面。1减0得1,与被除数个位上落下来的6合在一起是16,16除以2商8,8写在商的个位上。引导观察:想一想,哪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如果少写了商中间的这个0,商变成了几位数?计算还对不对?使学生明白:商中间的0不能漏写。师提问:我们学习商中间有0的情况有几种?学生讨论后汇报:商中间有0的情况有两种:求出商的最高位后,除到中间一步,被除数是0,商0;除到中间一步,被除数不够商1,商0。小结:两种情况都是在求出商的最高位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十位不够商1,就在十位上商0。 三、课堂练习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1、61262、7126

41、备 课 记 录课题:商末尾有0的除法 本课第 5 课时本学期第 课时集 体 备 课 记 录学科德育设计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熟练掌握一位数笔算除法法则的基础上,会正确计算商末尾有0的除法。2、通过学习,形成一定的笔算技能。3、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除,写0占位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商末尾有0的除法算理。教学方法设计引导法、启发法、课堂讨论法、练习法教学过程相关知识衔接商末尾有0的除法是在商中间有0的除法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师在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时,让学生在已有

42、知识的基础上尝试独立计算,并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计算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设计 一、复习引入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02240843586 订正时说一说:4022和4084商的十位上为什么商0? 我们已经学过了商中间有0的除法,今天再学习商末尾有0的除法。 二、新课讲授1、教学例7第小题。 课件出示例7主题情景图,揭示问题:650元买短跳绳,可以买多少根? 根据题意列出算式:6505 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然后教师提问,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学生回答后,教师再给予指导。 教师借助竖式指导学生正确地列竖式计算。 指导:a.用5先除百位上的6,商1。 b把十位上的5落下来,5除15得3。

43、 c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已经刚好除尽,个位上还有0,0除以3商是几呢?为什么?那么要怎样表示商的个位呢? d做除法时,除到被除数十位正好除尽,只要在个位的上面补0就可以了。 2、小结:在做除法时,如果被除数前面一位或几位的数正好除尽,后面数位上还有0,可以不用再除,只要在商的末尾写上0就可以了。 3、教学例7第小题:245元买长跳绳,可以买多少根,还剩多少钱? 根据题意列出算式:2458 请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 师引导:我们在学习商中间有0的除法时,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时,怎么办? 学生讨论汇报:必须商0。 这里除到被除数的个位不够商1时,也要商0,用来占位。 4、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44、如果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尽,同时被除数个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可以不必再除,只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被除数个位上的数就是余数。 三、课堂练习1、完成教材第25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7页练习五第5、6、7、8题。 3、完成教材第28页第13、14题。 四、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商末尾有0的除法,大家有什么收获?你认为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笔算应注意什么?板书设计商末尾有0的除法例7:65051302458305作业设计1、4800里面有多少个8?2、4除360得多少?备 课 记 录课题:除法的估算 本课第 6 课时本学期第 课时集 体 备 课 记 录学科德育设计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45、和应用数学的能力。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教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教学方法设计启发法、练习法、讲授法教学过程相关知识衔接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自己估算,再进行交流。教师尽量把不同的策略展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讨论体会到: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会不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设计 一、情境导入1、课件出示以下情境图和问题:例8情境图从学

46、校到静水湖有223千米,客车行驶了4小时,平均每小时大约行多少千米? 2、你能列式吗?并说说每个算式的意思。 26732234 3、在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要用除法估算来解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 二、新课讲授1、教学例8教师带领学生重新回顾主题图,理解题意。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钱?分析题意:每天的住宿费总钱数住的天数列出算式:2673这里的大约是什么意思?讲解:求大约多少钱不用算出准确的钱数,这一道题并不要我们求出精确值,只要我们求出近似值就可以了。除法估算的方法方法一:因为267的十位满5,要向百位进一位,约等于300,所以2673100。方法二:因为267的个位满5,要向十位进一

47、位,约等于270,所以267390。比较以上两种估算的方法与过程,评价: a两种过程和方法都是正确的; b把被除数四舍五入到十位或百位,虽然两种结果有差异,但都接近准确值,不影响对问题的合理解决。学生独立估算:2234。 2、引导学生归纳: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一般是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估算。 3、教学例9。课件出示例9主题情境图,理解题意。小组内讨论:够装是什么意思?可以用估一估的方法来解决。方法一:因为20个纸箱,每箱装8个,只能装160个,所以18个纸箱不够装。方法二:因为182180,180820,所以18个纸箱不够装。 4、小结:在现实

48、生活中,有些问题不需要准确计算,用估一估的方法就可解决。 5、尝试练习:多少个纸箱才能装下? 1828226,表示用22个纸箱装时还多6个菠萝,所以需要22123纸箱。 三、课堂练习完成教材第31页练习六第1、2、3、4题。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板书设计除法的估算例8:2673100 267390例9:1820208160不够装或182180182820,答:18个纸箱不够装。182822622123作业设计1、估算5104时,可以把510看成 ,也可以把510看成 。2、估算2436时,可以把243看成 , , 所以2436 。3、284里大约有 个7。4、5 78, 里填

49、时,商最接近70。第三单元 复试统计表单元分析六、 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2让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1.教材的内容和作用通过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对收集数据、记录数据的方法已经有初步的体验,会将数据整理后填入单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做简单的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本单元教学复式统计

50、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方法和意义。尤其是借助复式统计表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必要性及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及其应用价值。复式统计表是把两个或多个统计项目的数据合并在一张表上,并可清晰、明了地反映数据的情况。这种处理、呈现数据的方法是学生以后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基础。2. 教材编排特点。(1) 内容的选择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单元选取的素材都是学生熟悉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例。例如,例1是统计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做一做是统计学生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练习八中安排了统计体育成绩、学生喜欢的种类、完成作业的时间等。2让学生经历复式

51、统计表产生的过程,体会其必要性,培养数据分析观念。标准2011中明确了数据分析观念的内涵: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编排,将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三、教学建议1让学生经历复式统计表产生的过程,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方法和意义。尽管一、二年级时,学生已有过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经历,但是,统计方法和意义的体验、数据分析观念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在多次的经历中不断积淀,逐步内化。因此,本单元教学时,切不可单纯地将复式统计表的认

52、识和填写作为唯一目标,而应以更宽广的视角来审视与设计教学的过程。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复式统计表的多角度解读,获得对数据分析方法的切身体验,体会数据中包含的丰富信息。通过以上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主动探究的过程,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验统计方法和意义。2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统计数据的解读能力。统计数据解读能力是新时代公民需要具备的二种重要素养。这种素养,应该从小就进行有意识地培养,小学数学教学自然是一个主要的载体。教学时,可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例如你对调查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等。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讨论,让学生读出数据背后的信息,逐步达到基于数据却又跳

53、出数据,引发学生对统计的兴趣,提升他们的数据解读能力。3本单元建议用2课时教学。备 课 记 录课题:复式统计表 本课第 1 课时本学期第 课时集 体 备 课 记 录学科德育设计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2、 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教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难点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教学方法设计引导法、启发法、课堂讨论法、讲授法教学过程相关知识衔接在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统计表的知识上,教学复式统计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设计 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统计的知识。 2、课外你们喜欢下面的哪种活动? 3、如果老师要请你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整理?下面就请大家把课前调查到的同学们喜欢课外活动的信息填在统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