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课程标准----孙文婷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01875249 上传时间:2022-06-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体解剖学-课程标准----孙文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体解剖学-课程标准----孙文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体解剖学-课程标准----孙文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人体解剖学-课程标准----孙文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解剖学-课程标准----孙文婷(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人体解剖学课程标准1人体解刨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 )1.课程基本信息人体解刨学课程基本信息,见表1-1。 课程名称人体解刨学开课部门人文科学系适用专业老年服务与管理课程编码课程总学时/学期总学时72/72课程总学分3.5已开课程基础护理学后学课程康复护理学制定/修订日期2013年7月8日授课时间第学期编制人孙文婷审定人 一、前言(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结构的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其任务是揭示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各器官、结构间的毗邻和联属,为进一步学习后续的医学课程和临床工作奠定基础。(二)设计思路围绕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医疗岗位实

2、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对人体解剖学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突出重点,注重与后续课程的联系,在授课中注意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注重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本课程安排在第1学期,课程总课时96学时,理论为68学时、实验为28学时。二、课程培养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人体的分部和人体各系统的组成,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特点及毗邻关系;2.掌握临床常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以及重要器官的体表投影。3.熟悉主要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关系。(二)能力目标1.能够指出重要的体表标志。2.能确定重要脏器的体表投影。3.能够明确人体主要器官的位置,结构及毗邻,并能够结合人体解剖学知识初步解释相关疾病

3、的生理病理现象。(三)素质目标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2.具有不怕苦、不怕脏、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3.具有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4.具有科学、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三、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 序号教学项目教学任务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教学设计课时一人体解剖学绪论人体解剖学概述、解剖学姿势及常用方位术语l.掌握解剖学姿势和常用的方位术语。2.掌握人体结构的组成概况。3.熟悉人体各系统在整体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4.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其意义明确常用解剖学术语以解剖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引入。1(理论)二运动系统骨与骨连结和肌学一)运动系总论1掌握人体骨的名称、形态和结构。2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及年龄

4、变化,骨的发生、发育概况以及骨性标志。3掌握骨连结的类型,关节的结构和运动方式。4熟悉肌的形态、结构,起止、辅助装置。二)躯干骨及其连结1掌握各部椎骨的基本形态。2掌握椎间盘的形态、结构特点、功能及临床意义,熟悉椎骨间各关节、韧带的位置、结构特点。3熟悉胸廓的组成、形态特征及意义。4熟悉脊柱的组成、形态特点、生理弯曲、功能和运动方式。三)四肢骨及其连结1掌握四肢骨的组成、名称、位置、基本形态及重要的骨性标志。2掌握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构成、形态结构和功能。3掌握骨盆的构成,大、小骨盆的分界线以及骨盆的性别差异。了解女性骨盆径线的测量在产科学上的意义,耻骨联合的结构特

5、点和功能意义。4了解足弓的构成和意义和维持足弓的主要因素。四)颅骨及其连结1掌握颅骨各部的名称、数目、形态结构及其在整颅中的位置。2掌握颅的整体观。3.掌握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特点及临床意义。4了解新生儿颅骨特征及生后变化;各囟的名称、位置和闭合时间。五)头颈肌1.掌握胸锁乳突肌的起至和作用。2.掌握前斜角肌间隙的位置及组成。3.熟悉咀嚼肌的位置和作用。4.熟悉表情肌的作用。六)躯干肌1.掌握浅表主要胸肌、腹肌、背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2.熟悉膈的位置、形态、孔裂的位置及通过的结构。七)四肢肌1.掌握三角肌、肱二头肌、臀肌、股四头肌的位置、名称及作用。2.了解其他四肢肌的分群和位置。1.明确椎间

6、盘的构成及临床意义。2.明确胸廓的形态、结构及重要的体表标志3.明确四肢骨常用骨性标志及易于骨折的部位。4.明确主要关节的常见脱位。5.明确男女骨盆的区别。6.明确翼点的位置及临床意义。7.明确斜角肌间隙、三角肌、臀肌的位置及临床意义。1.展示骨骼的x线片及临床应用。2.展示肌肉运动的视频和瘫痪病人的视频。12(理论)8(实验)三内脏总论内脏学概况1熟悉内脏的概念、范围以及各系统的主要功能。2熟悉内脏中空性器官和实质性器官的一般结构特点。3掌握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明确胸、腹部标志线及分区。0.5(理论)四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功能。一)消化系统的概述二)消化管(一)口腔1熟悉

7、口腔的组成和分部。2掌握牙的种类、数目、形态结构、牙式的描写,乳牙和恒牙的排列顺序。3掌握舌的形态结构,熟悉味蕾的概念。4熟悉大唾液腺的位置、形态及其导管的开口部位。(二)咽1掌握咽的形态、位置、分部和交通。2了解咽淋巴环的位置、组成和功能意义。(三)食管1掌握食管的形态、位置和分部。2掌握食管三个生理性狭窄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四)胃1掌握胃的位置、形态、分部和功能。2了解胃壁的结构。(五)小肠1了解小肠的位置、分部和功能。2掌握十二指肠的位置、形态、分部及降部的结构特点。3熟悉空、回肠的位置、结构特征。(六)大肠1熟悉大肠的分部、形态、各部的位置及其特征性结构。2掌握盲肠和阑尾、直肠和肛管

8、的位置、形态结构。三)消化腺(一)肝1掌握肝的形态、位置,肝的分叶及体表投影。2了解肝毗邻关系及主要功能。(二)肝外胆道1掌握胆囊的形态、位置和功能。2掌握输胆管道的组成。3熟悉胆汁产生及其排出径路。(三)胰1熟悉胰的形态、位置、功能及其导管开口。2了解胰的外分泌和内分泌功能。1.明确牙式的临床意义。2.明确腮腺的位置及导管开口部位。3.明确咽的交通及临床意义。4.明确食管三个生理性狭窄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5.明确胃窦的临床意义6.明确十二指肠球部的临床意义。7.明确阑尾的体表投影及临床意义。8明确齿状线的临床意义。9.明确肝脏的位置及体表投影。10.明确胆囊体表投影及临床意义。1.以食物的消

9、化、吸收引入。2.适当引入消化系统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及常见的疾病。5.5(理论)2(实验)五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功能。一)呼吸管道(一)鼻1掌握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和开口部位,各窦的形态特点及其功能意义。2.熟悉鼻的形态结构。(二)咽 (见消化系统)(三)喉1.掌握喉的组成及形态结构、位置和毗邻。2.熟悉喉腔的分部及结构特点。(四)气管和主支气管1掌握气管的形态、位置及结构特点。2掌握左、右主支气管形态学上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五)肺1掌握肺的位置、形态、分叶和结构特点。2. 掌握胸膜、胸膜腔的概念。3了解肺段、纵隔的概念和意义。1.明确鼻旁窦的位置及开口位置。2.明确上下呼吸道的组成及

10、临床意义。3.弹性圆锥的临床意义。4.明确左右主支气管的特点及临床意义。5.明确各肺叶的位置及意义。6.明确胸膜腔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1.以呼吸过程引 入。2.适当引入呼吸系统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及常见的疾病。4(理论)2(实验)六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功能。(一)肾1掌握肾的形态和结构,肾的位置和被膜。2了解肾段的概念和意义,肾的泌尿作用。(二)输尿管1掌握输尿管的形态、位置和分段。2掌握输尿管的行程和三个狭窄部位,了解其临床意义。(三)膀胱1了解膀胱的形态、位置和分部。2掌握膀胱三角的位置、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四)尿道1掌握女性尿道的形态结构特点,开口位置。2男性尿道详见生殖系统。1.

11、明确肾区的概念及临床意义。2.明确输尿管的走行、狭窄及临床意义。3.明确膀胱三角的位置。以泌尿系统常见疾病表现引入。4(理论)1(实验七生殖系统生殖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功能。一)男性生殖系统1掌握睾丸的形态结构、位置和功能。2掌握输精管的行程和分部。3掌握男性尿道的分部及结构特点,三个狭窄、三个扩大和两个弯曲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4熟悉前列腺的形态、位置和分叶。5了解外生殖器形态结构。二)女性生殖系统1掌握卵巢的位置、形态、分部及固定装置。2掌握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及功能。3掌握子宫的位置、形态、分部及固定装置。4了解女阴的概况。5. 了解会阴的概况。1.明确男性、女性计划生育结扎部位。2.明确男、

12、女性尿道特点及临床意义。3.明确前列腺位置、形态及临床意义。4明确子宫正常姿势及临床意义。5.明确阴道后穹隆的临床意义。以不孕症的发病原因引入。3(理论)1(实验八腹膜腹膜的组成、结构及功能。1.掌握腹膜、腹膜腔的概念。2.熟悉腹膜与脏器的位置关系。3.熟悉腹膜形成的结构。1明确腹膜腔的概念、腹腔脏器与腹膜的位置关系。1(理论)九循环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的组成、行经及功能特点一)心血管系(一)概述1.熟悉小循环(肺循环)与大循环(体循环)的途径和功能意义。(二)心脏1掌握心脏的位置、形态,心脏内部结构。3掌握心传导系统的组成和功能。4掌握左、右冠状动脉的起源、行程、重要分支及其分布。5了解

13、心冠状窦的位置和开口;心大、中、小静脉的行程和流注。心脏的神经分布。5熟悉心包的结构及意义。(三)动脉1.掌握主动脉的分部、分支及形成结构。2.掌握颈总动脉的分支、分布及形成结构。3.掌握上下肢动脉的起止、分支及分布。4.掌握腹主动脉起止、行径、分支及分布。5.掌握胸主动脉、髂总、髂内、髂外动脉的分支。6.掌握肺循环。(四)静脉1.掌握上、下腔静脉的组成、起止、收纳范围。2.掌握肝门静脉的组成、分支和属支。肝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脉系间的交通。3.掌握四肢主要浅静脉的起始、行径及注入部位。4.了解静脉的结构和特点、静脉血回流。二)淋巴系统1掌握淋巴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意义。2掌握身体9条淋巴干的组

14、成、主要行程、收纳范围。3掌握浅表淋巴结的位置及功能。全身主要器官周围的淋巴结群的位置、引流方向及意义。4掌握胸导管的起止及收纳范围,右淋巴导管的组成、位置和收纳范围。5了解脾的形态、位置及结构。1.明确心脏及其瓣膜体表投影及临床意义。2.能明确冠状动脉的起始、行程和主要分支走行及分布;冠状窦的位置和主要属支。3.能明确主要动脉的位置毗邻关系及临床意义。常用的压迫止血点。4.能明确肺循环的组成及特点。5.能明确主动脉的起始,行程和分段。6.能明确上、下腔静脉系的组成和重要属支的走行及收集范围。7.明确肝门静脉的形成、行程、主要属支的收集范围及其与上、下腔静脉系的交通。8.明确浅表淋巴结的位置,

15、收集范围及临床意义。以循环系统常见病名引入,提示学习要点。12(理论)6(实验十感觉器视器和前庭蜗器的组成、结构及功能。一)视器1.掌握眼球壁各层的形态、结构和功能。2.掌握眼球内容物的组成。3.熟悉眼副器。4.掌握眼球外肌的名称、作用和神经支配。5.了解眼动脉、静脉的起始、主要分支和分布。二)前庭蜗器1.掌握中耳的组成,鼓室的位置、六个壁的主要形态结构及毗邻。2.掌握咽鼓管的位置、分部、开口部位和作用,幼儿咽鼓管的特点。3.掌握内耳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分部。4.掌握听觉和位置觉感受器的位置与功能。5.熟悉外耳的位置、形态、分部。6.了解声波的传导途径。1.明确折光系统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2.明

16、确中耳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1.以近视眼发生的解剖学基础引入。2.以耳聋发生的解剖学原因引入。4(理论)2(实验十一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功能。一)神经系统总论1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分部及功能。2掌握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基本组成。3掌握灰质、皮质、神经核、神经节、白质、髓质、纤维束和神经的概念。二)脊髓1.掌握脊髓的位置和外形特点,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及临床意义。2.掌握脊髓的内部结构。3.了解脊髓的功能及其损伤后的临床表现。三)脑(一)脑干1.掌握脑干的组成和外形及内部结构。2.掌握第四脑室的位置及连通。3.掌握脑干内神经纤维成分的性质4.掌握脑干脑神经核的名称、位置、性质、分类及

17、其与脑神经的关系和功能。5.掌握薄束核、楔束核位置。了解红核、黑质及其他非脑神经核的位置。6.掌握脑干内锥体束、内侧丘系、脊髓丘系、三叉丘系的位置与功能。7.了解外侧丘系、脑干网状结构的位置及功能,了解脑干各部损伤后的临床表现。(二)小脑1.熟悉小脑的位置、外形、分叶和功能分区。2.了解小脑核的名称、位置。3.了解小脑的纤维联系与功能。(三)间脑1.熟悉间脑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的组成和位置。2.熟悉第三脑室的位置与连通。(四)端脑1 掌握大脑半球的外形、主要沟裂、分叶和各叶的主要沟回。2 掌握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第I躯体运动区、第I躯体感觉区、视区、听区的位置及功能定位。掌握语言中枢的位置。3掌

18、握基底核的组成和位置。4掌握侧脑室的形态分部和各部的位置。5了解大脑半球白质纤维的分类。6掌握内囊的位置、分部及各部所通过的主要纤维束,了解其损伤后的临床表现。了解嗅脑和边缘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四)脑和脊髓的被膜及脑脊液循环(一)脑和脊髓的被膜1.掌握硬脊膜的形态特征、硬膜外隙的位置与意义。2.了解脊髓蛛网膜、软脊膜的形态特点。掌握蛛网膜下隙的位置、内容;终池的位置。3.熟悉硬脑膜的形态特点、大脑镰和小脑幕的位置,硬脑膜窦的名称、位置。4.了解颅内、外静脉的交通。5.了解脑蛛网膜和软脊膜的结构特点。(二)脊髓和脑的血管1.了解脊髓的动脉和静脉。2.掌握脑的动脉来源,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的行程及其主要

19、分支。大脑前、中、后动脉的发出部位和分布。3.掌握大脑动脉环的组成、位置及临床意义。4.了解大脑浅、深静脉的回流。(三)脑脊液及其循环1.掌握脑脊液的产生部位和循环途径。五)传导通路(一)感觉传导通路1.掌握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纤维束在中枢各部的位置及向大脑皮质投射的部位。2.掌握躯干、四肢及头面部痛、温、触、压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的部位,纤维束在中枢各部的位置及向大脑皮质投射的部位。3.掌握视觉传导通路的组成,掌握瞳孔对光反射的径路。了解视觉传导通路不同部位损伤后视野变化。4.了解躯干、四肢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5.了解

20、听觉传导通路的组成。(二)运动传导通路1.掌握锥体系上、下运动神经元的位置。2.掌握皮质脊髓束在中枢各部的位置、纤维交叉部位及其与下运动神经元联系的状况。3.掌握皮质核束在中枢各部的位置及其对脑神经运动核的管理。4.熟悉锥体外系的概念。5.了解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临床表现。六)周围神经系统(一)脊神经1掌握脊神经的组成。2掌握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的组成、主要分支的走行和分布范围。3掌握脊神经感觉支在皮肤分布的节段性及其临床意义。(二)脑神经1掌握12对脑神经的名称、性质、分类、连接脑和进出颅的部位、主要分支的走行以及分布范围。2.了解睫状神经节、蝶腭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耳神经节的概念。

21、(三)内脏神经1.熟悉内脏感觉神经和躯体感觉神经在功能上的差别。2.了解牵涉痛的概念。3.掌握内脏运动神经的分类、与躯体运动神经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别。4.掌握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组成及其在形态和功能上的主要区别。1.能明确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脊髓内部纤维束的名称、位置、排列、走行及传导内容。2.明确脑干的脑神经核的名称、位置、纤维束的走行、交叉。各生命中枢的位置及临床意义。3.明确小脑的位置、外形、分叶。4.明确间脑位置、分部。第三脑室的位置及交通。5.明确大脑半球的分叶、主要的沟回及功能区的定位,内囊的位置及临床意义。6.明确大脑动脉环的临床意义。7.明确感觉传导通路的三级神经元

22、的位置、交叉部位及纤维束的走行。8.明确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区别。9.明确脊神经、走行、分布及损伤后的病理体征。10.明确12对脑神经的出颅部位、走行特点和分布及伤后表现。1.以意识的形成,疼痛的传导路径导入。2.适当引入常见病例及应用。20(理论)6(实验)十二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功能1.熟悉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松果体的形态和位置。明确垂体、甲状腺位置及临床意义。1(理论) 四、课程实施建议(一)教材选用根据本课程标准,选用优质教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分析各版各教材的特点,从中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取长补短;做到教学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一方面强调人体解剖学知识的重

23、点和难点学习,另一方面还应注意与后续基础和临床学科的延续性。(二)教学建议1.通过理论课讲解人体各系统、器官的结构知识,使学生对人体各系统,各器官具备基本认知。在教学过程中可选用挂图、模型、标本、多媒体教学,授课时可通过播放一些视听教材,或自己制作一些精美课件展示人体形态结构,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讲解过程中,适当联系一些临床知识,讲述某些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常见临床疾病的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加强学生对内容的理解。2.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在每次实验课上,先放相关教学录像,然后教师作简短的示教后,学生分组进行解剖操作,以获得人体形态和结构的知识,熟悉一般的解剖操作技巧。3.邀请临床一线专家结合临床应用进行专题讲座,以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习兴趣,加深认识学习解剖课的重要性。通过临床医生的亲身体会,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三)考核方式人体解剖学为临床医学专业考试课,根据课程标准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制定该课程的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分为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其中理论考核主要反映学生知识目标掌握程度,占考核总成绩的70%;实验考核主要反映学生对标本结构的识别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占总成绩的30%。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