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KPI指标定义分类指导书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01857868 上传时间:2022-06-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90.3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LTEKPI指标定义分类指导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LTEKPI指标定义分类指导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LTEKPI指标定义分类指导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LTEKPI指标定义分类指导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TEKPI指标定义分类指导书(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目 录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2页 共22页1 概述1.1 编写目的本文档目的是对的性能指标进行分类及解释,为 分析工作提供指导。1.2 术语和缩写无1.3 本文书写约定本文每个性能指标都是按照下面的表格进行组织的性能指标名称统计时间粒度统计区域粒度指标取值指标意义指标定义用到的计数器说明备注a) 关于字段说明中的“性能指标名称”是指每个性能指标的中文名称。b) 关于字段说明中的“统计时间粒度”一项,是指后台每隔多长时间进行一次数据的记录。如果该粒度与前台采集的时间粒度一样,则直接把前台的数据保存为一条记录,如果后台的粒度大于前台的粒度,则把前台的

2、数次采集数据进行合并后作为一条记录保存。合并的方法有多种,看采集的对象,如果是单纯的累加则累加前台数次采集的结果,如果是采集的测量量(比如发射功率),则进行平均值计算后作为一条记录保存。c) 关于字段说明中的“统计区域粒度”一项,在无线侧,统计粒度是按照或进行数据统计。d) 关于字段说明中的“指标取值”一项,表示该指标的取值建议,可能不同的无线环境下取值有所不同,需要按照具体的场景列出。e) 关于字段说明中的“指标意义”一项,所填的是该指标对于无线网络所表达的意义,也就是能够衡量什么。f) 关于字段说明中的“指标定义”一项,所填的是该指标的计算公式以及相关的说明。g) 关于字段说明中的“用到的

3、计数器说明”一项,所填的是进行计算该指标时所用到的计数器以及相关的说明。h) 关于字段说明中的“备注”一项,所填的是其它字段所没有解释到的,需要注意的地方。2 无线关键性能指标2.1 覆盖类指标2.1.1性能指标名称统计时间粒度统计区域粒度指标取值载波指标意义是衡量系统无线网络覆盖率的重要指标。是一个表示接收信号强度的绝对值,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移动台距离基站的远近,因此这个值可以用来度量小区覆盖范围大小。是承载小区参考信号上的线性平均功率。指标定义计算公式:无用到的计数器说明无备注路测获取数据2.1.2性能指标名称统计时间粒度统计区域粒度指标取值载波指标意义实际系统覆盖情况由确定,定义为小区参考

4、信号功率相对小区所有信号功率()的比值。对于系统来说,当系统覆盖范围、用户数、边缘速率等网络要求确定后,我们基于链路预算和业务模型设定的小区参考信号就为一个常数,其他信道功率基于此值设定。所以,获得参考信号,一定程度上就可以确定小区其他信道的。指标定义计算公式:无用到的计数器说明无备注路测获取数据2.1.3 覆盖率性能指标名称统计时间粒度统计区域粒度指标取值覆盖率小区指标意义无线网络的覆盖率,反映了网络的可用性。指标定义计算公式:FR且S,其中:表示下行导频信号接收功率;表示接收导频信号的信号质量;R和S表示是否满足条件,R和S是和在计算中的阈值。如果R和S都满足,则F取值1,若有一个不满足或

5、都不满足,则F取值0。计算之前首先排除测试中的异常点,异常点指的是或的取值远远超出正常范围之外。该公式表示如果某一区域接收信号功率超过某一门限同时信号质量超过某一门限则表示该区域被覆盖。覆盖率定义为F取值1的测试点在测试区所有测试点中的百分比。注意,这里的覆盖率指的是区域覆盖率,不是边缘覆盖率,边缘覆盖率的测试较为复杂,这里不考虑。用到的计数器说明备注路测获取数据2.2 呼叫建立类指标呼叫成功率是反映系统性能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也是运营商十分关注的指标。一个完整的呼叫接通率有多个层次:寻呼成功率、连接建立成功率和指配建立成功率。从接收到网络发来的寻呼消息,到指派完成,完成一个完整呼叫流程,包括主

6、叫流程和被叫流程。信令流程如下图(参见3 36.331、3 23.401):图21 接入信令指派成功后,即可以开始进行数据业务,如浏览网页、下载等。2.2.1 连接建立成功率(业务相关)性能指标名称统计时间粒度统计区域粒度指标取值连接建立成功率一五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99%指标意义反映或者小区的接纳能力,连接建立成功意味着与网络建立了信令连接。连接建立可以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与业务相关的连接建立;另一种是与业务无关(如紧急呼叫、系统间小区重选、注册等)的连接建立。前者是衡量呼叫接通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后者可用于考察系统负荷情况。指标定义收到 建立请求之后决定是否为其建立连接, 连接建立成

7、功率(业务相关)用连接建立成功次数和连接建立尝试次数的比来表示,对应的信令分别为:收到的 次数和收到的 次数。该指标要求按不同业务类型分别进行统计。计算公式:连接建立成功率(业务相关)连接建立成功次数(业务相关)连接建立尝试次数(业务相关)100%用到的计数器说明连接建立成功次数(业务相关)连接建立尝试次数(业务相关)备注业务相关的连接建立包括建立原因是和两种。2.2.2 连接建立成功率性能指标名称统计时间粒度统计区域粒度指标取值连接建立成功率一五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99%指标意义反映或者小区的接纳能力,连接建立成功意味着与网络建立了信令连接,是进行其他业务的基础。可用于考察系统负荷

8、情况。指标定义收到建立请求之后决定是否建立。连接建立成功率用连接建立成功次数和连接建立尝试次数的比来表示,对应的信令分别为:收到的 次数和收到的 次数。计算公式:连接建立成功率连接建立成功次数连接建立尝试次数100%用到的计数器说明备注2.2.3 建立成功率性能指标名称统计时间粒度统计区域粒度指标取值建立成功率一五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99%指标意义建立成功指成功为分配了用户平面的连接,反映或小区接纳业务的能力。可用于考虑系统负荷情况。指标定义是指用户平面的承载,用于和之间传送语音、数据及多媒体业务。建立由发起。当建立成功以后,一个基本业务即建立,进入业务使用过程。建立成功率统计要包含

9、三个过程:初始过程,附着网络过程中收到的上下文可能会有信息,要建立; 过程,处于已附着到网络但连接释放状态,这时建立需要包含连接建立过程;建立过程,处于已附着网络且连接建立状态,这时建立只包含连接重配过程;建立成功率用指派建立尝试次数和指派建立成功响应次数的比表示,。计算公式:建立成功率(过程建立成功数目 过程建立成功数目+承载建立过程建立成功数目)/(过程请求建立数目 过程请求建立数目+承载建立过程请求建立数目)100%用到的计数器说明备注2.2.4 无线接通率性能指标名称统计时间粒度统计区域粒度指标取值无线接通率一五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指标意义反映小区对呼叫的接纳能力,直接影响用

10、户对网络使用的感受。指标定义由于通常一个呼叫建立首先需要触发建立,所以综合考虑接通率,需要把连接建立成功率和建立成功率联合起来。计算公式:无线接通率建立成功率连接建立成功率(业务相关)100%用到的计数器说明见“连接建立成功率(业务相关)”和“建立成功率”的计数器备注2.2.5 建立阻塞率这个指标是建立失败情况的一个子集,是否需要单独列出?性能指标名称统计时间粒度统计区域粒度指标取值建立阻塞率一五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指标意义反映或者小区的业务接纳控制能力和资源负荷情况。指标定义计算公式:阻塞率接纳拒绝的数 / 请求接纳的数100%用到的计数器说明备注参考2.2.4,要包含建立的三种场

11、景2.3 呼叫保持类指标2.3.1 连接异常掉话率性能指标名称统计时间粒度统计区域粒度指标取值连接异常掉话率一五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指标意义对处于连接状态的用户,存在由于异常释放 连接的情况,这种概率表示基站连接保持性能,一定程度上反映用户对网络的感受指标定义计算公式:连接异常掉话率= 异常原因导致的连接释放次数 / (连接建立成功次数连接重建立成功次数) 100%用到的计数器说明备注2.3.2 掉话率性能指标名称统计时间粒度统计区域粒度指标取值掉话率一五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指标意义反映系统的通讯保持能力,是用户直接感受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指标定义由于某些异常原因会向发起释放

12、请求,请求释放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承载()。当丢失、不激活、或者异常原因,会向发起上下文释放请求,这也会导致释放已建立的所有。计算公式:掉话率=(因异常原因请求释放的数目 + 因异常原因请求释放上下文中包含的数目)/ 建立成功数目100%用到的计数器说明备注2.4 移动性管理类指标1. 系统内切换介绍系统内切换和系统内切换不同,只有硬切换没有软切换,都是断开服务小区的通信链路后再接入到目标小区。切换触发原因有:a) 因为网络覆盖触发,当检测到邻小区信号质量高于服务小区信号一定门限,且服务小区信号质量低于某一门限时,网络会触发进行切换;b) 因为网络负荷触发,当服务小区负荷过载而邻区负荷较低,且检

13、测邻区信号质量满足一定门限时,网络会触发进行切换;c) 因为业务触发,当所在服务小区不支持发起的某种业务,而邻接小区支持这项业务,且检测邻区信号质量满足一定门限时,网络可以触发进行切换;d) 因为速度触发,当判断移动速度超过或低于某个速度,同时所在网络部署了高速、低速小区时,将切换到对应小区以更好的提供网络服务;切换类型划分:切换可分为系统内切换和系统间切换,系统内切换又可根据载频配置情况分为同频和异频,系统间切换包括与所有3G系统(、)的切换,下面通过这些分类来全面反映系统切换性能。2. 与其他系统切换介绍在当前无线运营竞争格局下,由于牌照、运营策略等多种原因,不同运营商往往筹建不同无线技术

14、的网络;对于同一运营商,由于网络升级的过渡性及综合业务服务质量考虑,也会筹建多种制式网络。而对于终端用户而言,全球无缝服务是必然趋势,所以不同制式网络间切换非常重要。对于来说,存在和3G各种制式(2000、)网络切换的需求,甚至也存在和2G 网络、B3G 网络切换的需求。系统间切换能力直接影响用户(往往是高端用户)对网络服务的满意度。网络和各种其他网络的切换过程基本相同,均通过两种网络核心网网关之间的交互完成切换信息的传递,对于接入网来说,系统间切换和系统内切换没有太大差别。下面给出系统间切换出和系统间切换入流程,本文与其他所有系统间切换均参考此流程。从网络切换到其他无线网络流程:图22 从其

15、他无线网络切换到网络流程:图23 2.4.1 内切换成功率性能指标名称统计时间粒度统计区域粒度指标取值内同频切换成功率一五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指标意义反映了内小区间切换的成功情况,保证用户在移动过程中使用业务的连续性,与系统切换处理能力和网络规划有关,用户可以直接感受到。指标定义计算公式:内切换包含同频和异频两种情况,需要分别统计内同频切换成功率内同频切换成功次数 / 内同频切换请求次数100%内异频切换成功率内异频切换成功次数 / 内异频切换请求次数100%用到的计数器说明备注2.4.2 X2口切换成功率性能指标名称统计时间粒度统计区域粒度指标取值X2口切换成功率一五分钟、30分钟

16、、1小时、1天、 指标意义反映了与其他存在X2连接的情况下,在基站间的切换成功情况,与系统切换处理能力和网络规划有关,是用户直接感受较为重要的指标之一。指标定义X2口切换包含同频切换和异频切换两种情况,对于每种情况,需要统计切换出和切换入两个指标:1X2口同频切换:X2口同频切换成功率(小区切换出)X2口同频切换出成功次数2口同频切换出尝试次数(本小区)100%;X2口同频切换成功率(小区切换入)X2口同频切换入成功次数(本小区)2口同频切换入尝试次数100%;2X2口异频切换:X2口异频切换成功率(小区切换出)X2口异频切换出成功次数2口异频切换出尝试次数(本小区)100%;X2口异频切换成

17、功率(小区切换入)X2口异频切换入成功次数(本小区)2口异频切换入尝试次数100%;用到的计数器说明备注2.4.3 S1口切换成功率性能指标名称统计时间粒度统计区域粒度指标取值S1口切换成功率一五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指标意义当根据测量上报决定要切换,且目标小区与无X2连接,就进行通过核心网的S1切换。S1切换成功率反映了与其他通过核心网参与的切换成功情况,与系统切换处理能力和网络规划有关,是用户直接感受较为重要的指标之一指标定义S1口切换包含同频切换和异频切换两种情况,对于每种情况,需要统计切换出和切换入两个指标:1S1口同频切换:S1口同频切换成功率(小区切换出)S1口同频切换出成

18、功次数1口同频切换出尝试次数(本小区)100%;S1口同频切换成功率(小区切换入)S1口同频切换入成功次数(本小区)1口同频切换入尝试次数100%;2S1口异频切换:S1口异频切换成功率(小区切换出)S1口异频切换出成功次数1口异频切换出尝试次数(本小区)100%;S1口异频切换成功率(小区切换入)S1口异频切换入成功次数(本小区)1口异频切换入尝试次数100%;用到的计数器说明备注2.4.4 系统间切换成功率() 性能指标名称统计时间粒度统计区域粒度指标取值系统间切换成功率()一五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 指标意义反映了系统与系统之间切换的成功情况,对于网规网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是用

19、户直接感受的性能指标。表征了无线系统网络间C切换( = 1- (系统间小区切换出失败次数 / 系统间小区切换出准备次数100);系统间小区切换入成功率 = 1- (系统间小区切换入失败次数 / 系统间小区切换入准备次数100);用到的计数器说明备注区分小区类型和类型2.4.5 系统间切换成功率() 性能指标名称统计时间粒度统计区域粒度指标取值系统间切换成功率()一五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 指标意义反映了系统与系统之间切换的成功情况,对于网规网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是用户直接感受的性能指标。表征了无线系统网络间C切换( = 1- (系统间小区切换出失败次数 / 系统间小区切换出准备次数1

20、00);系统间小区切换入成功率 = 1- (系统间小区切换入失败次数 / 系统间小区切换入准备次数100);用到的计数器说明备注区分小区类型和类型2.4.6 系统间切换成功率() 性能指标名称统计时间粒度统计区域粒度指标取值系统间切换成功率()一五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 指标意义反映了系统与系统之间切换的成功情况,对于网规网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是用户直接感受的性能指标。表征了无线系统网络间C切换( = 1- ( 系统间小区切换出失败次数 / 系统间小区切换出准备次数100);系统间小区切换入成功率 - = 1- ( -系统间小区切换入失败次数 / -系统间小区切换入准备次数100);

21、用到的计数器说明备注区分小区类型和类型2.5 时延类指标2.5.1 从态到态转换时延性能指标名称统计时间粒度统计区域粒度指标取值转换时延指标意义此指标表示从态转换到态的时间,直接影响呼叫()建立、等过程的时延,是衡量用户网络接入时延感受的重要指标之一,下图是定义并且大多数厂家认可的到状态转换时延,从第1步到第一八步。指标定义从接入到重配完成之间的时间。用到的计数器说明无备注建议在侧测量2.5.2 时延性能指标名称统计时间粒度统计区域粒度指标取值指标意义时间表示完成网络注册需要的时间,是衡量用户网络接入时延感受的重要指标之一。下图是过程,我司定义时延为第1步到第30步。指标定义从接入到网络注册完

22、成的时间。用到的计数器说明无备注建议在侧测量2.5.3 用户面时延性能指标名称统计时间粒度统计区域粒度指标取值用户面指标意义定义用户面时延包括空口时延、时延和E2E时延三部分,是时间,见下图。其中空口时延是在良好的信道质量和系统空载下测试。时延测试可采用方法。指标定义在预调度情况下,空口时延要5,E2E时延要10。用到的计数器说明无备注2.5.4 系统内X2切换业务中断时间性能指标名称统计时间粒度统计区域粒度指标取值系统内X2切换中断时间一五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 指标意义此指标表示进行 X2切换过程中的用户面中断时间。中断时间过长,用户会明显感受到业务中断,特别对于实时性业务,如。所

23、以此指标是衡量用户感受网络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指标定义系统内X2切换时延包括两个指标,上行时延和下行时延 上行时延 = X2切换后目标基站收到第一个上行数据包的时间 X2切换前源基站收到最后一个上行数据包的时间下行时延 = X2切换后目标基站发送第一个下行数据包的时间 X2切换前源基站发送最后一个下行数据包的时间用到的计数器说明待定备注2.5.5 系统内S1切换业务中断时间性能指标名称统计时间粒度统计区域粒度指标取值系统内S1切换中断时间一五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 指标意义此指标表示进行 S1切换过程中的用户面中断时间。中断时间过长,用户会明显感受到业务中断,特别对于实时性业务,如

24、。所以此指标是衡量用户感受网络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指标定义系统内S1切换时延包括两个指标,上行时延和下行时延 上行时延 = S1切换后目标基站收到第一个上行数据包的时间 S1切换前源基站收到最后一个上行数据包的时间下行时延 = S1切换后目标基站发送第一个下行数据包的时间 S1切换前源基站发送最后一个下行数据包的时间用到的计数器说明待定备注2.5.6 异系统切换业务中断时间性能指标名称统计时间粒度统计区域粒度指标取值异系统切换中断时间一五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 指标意义此指标表示进行异系统切换过程中的用户面中断时间。中断时间过长,用户会明显感受到业务中断,特别对于实时性业务,如。所

25、以此指标是衡量用户感受网络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指标定义异系统切换时延包括两个指标,上行时延和下行时延 上行时延 = 异系统切换后目标基站收到第一个上行数据包的时间 异系统切换前源基站收到最后一个上行数据包的时间下行时延 = 异系统切换后目标基站发送第一个下行数据包的时间 异系统切换前源基站发送最后一个下行数据包的时间用到的计数器说明待定备注2.6 系统资源类指标2.6.1 流量指标2.6.1.1 S1接口流量性能指标名称统计时间粒度统计区域粒度指标取值S1接口流量一五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指标意义反映S1接口的系统负荷情况指标定义S1接口流量统计的是S1接口传输层层流量。由于上下行

26、的数据流量可能不对称,因此S1接口流量分为两个指标:S1接口上行流量和S1接口下行流量。此处上下行是针对而言。计算公式:S1接口上行流量所有S1接口地址对传输层发送的数据速率之和S1接口下行流量所有S1接口地址对传输层接收的数据速率之和单位为用到的计数器说明备注2.6.1.2 X2接口流量性能指标名称统计时间粒度统计区域粒度指标取值X2接口流量一五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指标意义反映X2接口的系统负荷情况指标定义X2接口流量统计的是X2接口传输层层流量。由于上下行的数据流量可能不对称,因此S1接口流量分为两个指标:X2接口上行流量和X2接口下行流量。此处上下行是针对而言。计算公式:X2接口上行流量所有X2接口地址对传输层发送的数据速率之和X2接口下行流量所有X2接口地址对传输层接收的数据速率之和单位为用到的计数器说明备注2.6.1.3 层流量第 22 页 共 2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