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交通运输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报告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01852669 上传时间:2022-06-05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15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广东交通运输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广东交通运输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广东交通运输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资源描述:

《广东交通运输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交通运输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报告(4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省交通运输厅2016年11月46 / 49目 录前 言1一、发展现状2(一)“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2(二)发展成效4(三)存在问题9二、形势要求11三、发展思路13(一)指导思想13(二)基本原则14(三)发展目标15四、主要任务16(一)促进交通大数据发展和应用17(二)构建智能交通感知网络17(三)营造信息化安全集成环境18(四)打造协同联动交通治理体系19(五)发展互联网+交通运输新业态19(六)构建便民惠民信息服务体系20(七)强化智慧交通科技创新21(八)创新持续健康发展机制21五、建设重点22(一)监管决策工程22(二)物流服务工程27(三)惠

2、民服务工程29(四)基础支撑工程34六、保障措施36(一)加强规划统筹和执行力度36(二)完善信息化与数据治理体系37(三)加大信息化资金投入37(四)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37(五)强化技术管控和标准执行38(六)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培育38附表:省“十三五”期交通运输信息化重点建设项目表39前 言“十三五”期是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完成总书记对提出的“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期望的决胜阶段,交通运输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交通运输全面深化改革,当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行官,发展智慧交通,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离不开信息化的引领和支撑。省相继发布了省物联网发

3、展规划(2013-2020年)、省云计算发展规划(2014-2020年)、省大数据发展规划(2015-2020年)、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等重要文件,对全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交通运输部也印发了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和交通运输部对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的新要求,在省智慧交通顶层设计框架体系下,厅组织编制了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信息化规划)。信息化规划是全省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十三五”期全省交通运输信息化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重点和保障措施,是“十三五”期推进全省交通运

4、输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一、发展现状(一)“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1.进展情况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综合行政办公平台、深化行业管理与决策平台应用、搭建智能交通服务平台、引导区域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安全监管和应急指挥系统、健全信息化保障体系等七项重点任务,共设置35个建设项目,其中,新建项目13个,扩建、完善、升级或推广项目22个。“十二五”时期,已完成21项交通运输信息化立项工作,其中,已经投入运行或部分投入运行16项,正在实施5项;正在开展前期工作项目2项。总体上看,“十二五”期,已开展的交通信息化建设项目与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大体对应,

5、各领域建设进展比较顺利,但是应急通讯系统、应急指挥系统、多式联运信息服务系统等3项规划建设项目尚未开展;数字航道系统、航道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2项进展比较缓慢。2.目标实现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四大类9项具体目标,目标实现情况如下:表1 “十二五”规划目标实现情况序号“十二五”规划目标目标实现情况一交通运输行业运行监测体系基本建成1依托高速公路干线通信网络,建成省交通运输行业专网。按交通运输部统一部署,建成全国高速公路信息通信系统(段);建成交通虚拟专网,搭建省、市、县(镇)三级联网体系,覆盖450个节点。2干线公路重要路段监测覆盖率达到70%;特大桥梁、特长隧道监测覆盖率

6、达到100%。3二级以上客运枢纽和客货运站场100%实现监控,地级以上城市出租车车载监控覆盖率达到100%。“两客一危”车辆100%监控。二级以上客运枢纽100%实现监控;“两客一危”车辆100%监控,重型货车GPS上传率97.7%。4港口重要货场、堆场、危险作业区100%实现监控;四级以上航道,实现数字航标覆盖率50%。四客一危船舶监控覆盖率达到100%。航标的遥测遥控覆盖率38%。二行业数据资源共享基本实现5形成统一标准的数据交换体系。6建设和完善市级交通数据中心、数据灾备中心。建成统一的省交通数据中心和省交通系统()数据备份中心。7持续完善省交通运输行业数据中心,推动数据支持业务和服务转

7、型。三信息化在决策支持、安全应急、出行服务等领域的应用成效显著8高速公路ETC 覆盖率达到60%,ETC终端发行量达到50万套,推进泛珠三角高速公路ETC 一体化和粤港澳ETC一体化。实现全省高速公路收费一网,纳入全国ETC联网;开通ETC车道1542条,主线站ETC覆盖率达100%,匝道站ETC覆盖率达93.62%;粤通卡存量用户超过400万,电子标签套装用户超过220万。9逐步扩大一站式联网售票服务的覆盖围,实现二级以上客运站100%联网售票,推进与银行、邮政等机构联网售票合作,加快实现网上联网售票系统建设,支持二代身份验证乘车服务。380多家三级与以上客运站实现联网售票。总体而言,“十二

8、五”规划目标基本完成。(二)发展成效“十二五”期,全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工作坚持“整合、应用、服务、效益”的理念,按照“办公自动化、信息发布正常化、交通管理信息化、信息管理系统化、交通智能化”的五步走发展思路,以电子政务为龙头,以交通智能化建设为重点,以管理和运营机制创新为手段,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1.信息资源整合初具成效基本建成省交通数据中心和数据备份中心(),基本建成公路、航道、港口、营运车辆、船舶、经营业户、从业人员等行业核心的基础性数据库,部分高速公路、客运枢纽、重点营运车辆动态数据实现整合接入。、等地市交通信息资源整合成果显著,大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处于

9、全国领先水平。在省公路交通数据中心的基础上,建成了统一的省交通数据中心和省交通系统()数据备份中心,并提供主题分析和决策支持服务。搭建了省交通GIS公共服务平台,完成了1:10000比例尺基础地形图、2.5米分辨率卫星影像图、公路、港口、航道的交通业务数据建设,提供基础地图服务和数据服务,为各业务部门提供二次开发服务支持。建设了省航道电子地图系统,录入了西江下游航道、莲沙容水道、北江中游航道、劳龙虎水道等共约500多公里航道的数据资料。依托省综合交通监控中心的建设,整合接入高速公路收费广场、路段监控视频、客运站、港口、码头、航道等5195路监控视频。在交通行业CA分中心基础上建成在线认证平台,

10、提升了系统用户身份安全和应用安全保障能力,探索建立了行业电子认证服务体系,交通工程电子档案标准与系统研究成果处于全国领先水平。2.运行监测能力明显提高基本建成了覆盖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重点路段、综合客运枢纽、港口航道、两客一危车辆、公交车、出租车、四类重点运输船舶等的动态运行监测体系,行业运行监管能力显著增强。在西江建设了航标遥测遥控系统,实现了西江下游和莲沙容水道256公里航道沿线航标、工作船、部分水位站的遥测遥控。在全省主干航道上推广应用航标遥测遥控系统,实现1573座航标的遥测遥控,约占全省公用航标(4775座)的33%。建设了船闸管理信息系统,并在连江应用。二级与以上客运枢纽运行监测

11、率达到100%,实现全省350多家三级与以上客运站客票动态信息实时采集。全省42779台在营运的三类重点车辆(危险品运输车辆、县(区)际以上客运班车和旅游包车),已有42757台车辆上传了定位数据,上传率达到99.9%;全省119464台重型货车,已有116657台车辆上传定位数据,上传率达到97.7%。100总吨以上河普通货船、200总吨以上沿海普通货船以与四类重点船舶的动态定位跟踪监测覆盖率达到100%。完成交通移动应急通信指挥平台建设,实现在突发事件发生情况下现场信息的采集和与省交通综合监控中心的互联互通、远程会商。3.监管决策能力稳步增强公路、港航、道路运输、综合执法等管理部门开展了大

12、量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基本覆盖行政许可、行政执法、市场监管、安全应急、决策分析等所有业务,业务覆盖广度达到90%以上,交通政务管理能力稳步增强。建成了网上办事大厅,实现全厅共89项行政审批事项和非行政审批事项的全流程网上办理,达到“一个窗口,多个应用”的效果,办理进度可全流程网上跟踪、查询和全过程监督。其中,77项审批事项全部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58个事项只需到现场一次,19个事项到现场两次。建设了省交通运输行政复议管理系统、网上信访大厅系统。开展了省交通运输厅政务系统建设,构建“1+4+4+1”廉政监督体系,实现了重点行政职权运行的部交叉审核与外部公开监督有效结合、全程监管。建设了厅办公自动化

13、系统和电子公文交换系统,10个厅直属单位、21个地市交通局通过本系统连接省厅办公自动化系统,平均每年传输的电子公文已达2万多份。建设了省交通综合执法信息系统,功能涵盖公路路政、道路运政、水路运政、航道行政、港口行政五个交通行政执法门类业务办理,应用围覆盖全省21个地市、区,176个县区级办理点与部分临时办理点。省交通综合执法监控指挥系统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建设了省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覆盖全省21个地级市249个县(区)和镇,形成了省市县镇四级的道路运输管理体系,实现了全省道路运输业务一网办、一网查和一网服务。在省运政系统基础上建设了企业联网中心服务系统,实现了企业直接接入审批管理。建设了全

14、省电子证件应用系统,截至2016年11月,系统共发放了IC道路运输证和IC从业527万;全省277个业务点安装了1793台座式业务机,50个交通稽查站应用了手持读卡器,客运站业务机3440台,并在全省300多个三级以上客运站全部实现了IC卡道路运输证的进站管理;在2000多辆危险品运输车辆成功应用基于IC卡道路运输证的危险品运输配载管理系统;升级改造了我省公安交警原有的500台手持读卡器,实现了IC卡道路运输证的跨部门应用。建设了港航行政管理综合业务系统,建立了全新的水运证照管理与发放流程,实现了省、市、县三级联网业务处理。建设了路政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了公路路政许可审批、路赔案件等日常工作的网

15、络化管理。依托公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工程,建设了公路水路建设工程信用评价管理系统,启动了省公路水路建设与运输市场信用信息服务系统工程建设,先期开展了道路运输企业和从业人员诚信管理系统以与水路运输诚信管理系统建设,并初步推广应用。建设了基建管理平台,实现建设项目基建管理程序信息化。开展了省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并投入试运行。启动了省交通运输统计分析监测和投资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4.信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通过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公交一卡通、客运联网售票、交通服务热线、交通综合信息发布APP等系统建设和推广应用,全省面向社会公众、企业的公共信息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建设了“一网”联网收费

16、系统,与全国所有开通ETC的省份实现互联互通。实现了全省所有收费高速公路全部纳入联网收费,开通ETC车道1542条,主线站ETC覆盖率达100%,匝道站ETC覆盖率达93.62%;粤通卡存量用户超过500万,电子标签套装用户超过220万;客车ETC使用率28%,非现金使用率达27.78%。建成了全省公共交通一卡通(岭)。已经实现全省21个地市以与与、澳门地区和新加坡的互联互通,累计发卡量为5400多万。建设了省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实现了全省380多家三级与以上客运站的联网,向公众提供每天约4.5万个班次的网上订购票服务。建设了省道路运输一号通96990,为社会提供道路运输服务信息咨询、投诉、

17、维修救援和道路运输相关政策查询等方面的服务。启动了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热线系统建设。开发了种类丰富的手机APP应用。省交通运输档案信息管理中心开发了“交通”出行服务APP和微信公众号,实现全省性、综合性、权威性、公益性出行信息服务。省交通集团开发了“高速通”手机应用软件,、分别开发了“行讯通”和“交通在手”等。市电子口岸与相关单位建设了地区口岸大通关物流信息系统,为大通关提供“一站式”服务,提高了口岸工作效率,降低通关时间;正在开展省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工程建设和珠江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工程设计工作。发布省“互联网+”运输服务行动,成功举办2015 中国(小谷围)“互联网+”运输

18、服务创客大赛。与阿里云联合举办2015“数据引领 飞粤云端”公共交通大数据竞赛,吸引了13个国家和地区的4615支队伍参赛。此外,正在参加部牵头开展的政企合作模式下的综合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科技示项目。(三)存在问题尽管全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较好的发展实效,但是各业务领域、各个地区的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深入、不持续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全局性、系统性、协同性不足,资源共享难、互联互通难、业务协同难等“老三难”问题没有实质性变化,信息化整体水平和发展质量还不能适应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需要。具体表达在以下四个方面:1.信息化发展不平衡较突出全省交通运输各业务领域、各地区信息化发展不均

19、衡问题比较突出。从地理区位看,以、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交通运输信息化处于全国先进水平,粤东、粤西、粤北等地区与珠三角地区差距较大,全省整体水平处于全国中等偏上水平;从业务领域看,电子政务、市场监管、信息服务类信息化水平较高,运行管理、安全应急类信息化水平较低。2.基础信息能力薄弱全省交通运输行业还没有形成一个能支撑全行业共享应用的基础信息资源体系,跨方式、跨部门、跨地区信息开放共享不足,特别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从业人员、营运车(船)、经营业户等行业基础信息尚未得到有效汇聚与共享,直接影响到行业信息化持续发展的根基。同时,行业动态运行监测能力较弱,虽然重点营运车辆、船舶基本实现了100%实时监测,

20、但公路、航道、港口等领域的动态运行监测水平还比较低。3.整体性开发应用不足虽然省实施了“一网”、“一卡通”、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交通综合执法信息系统等全省围的行业整体性信息化应用工程,在部分业务“条”线上形成了省市县贯通的纵向协调运行管理体系,但是由于各业务线、各部门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缺乏统筹,除个别地市外,省、市、区县“块”状整体性开发应用不足,支撑跨业务、跨部门的协调运行、综合分析、宏观决策等应用的能力较弱。4.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统筹行业信息化发展的环境建设相对滞后,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信息化组织管理体系不健全,分工合理、权责明确的信息化建设和运维管理制度尚未建立,信息化部门与业务部门

21、之间,厅、各业务局与地市交通局之间信息化建设管理职责尚未理顺。同时,在推动行业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方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引导社会力量投入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的措施不多、力度不够,信息服务市场化进程缓慢。二、形势要求“十三五”期,是全省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体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基本实现综合交通运输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对全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地,要求以信息化推进交通运输治理能力现代化。“十三五”期是交通运输行业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法制交通的关键时期。省作为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更要在全国交通运输行业率先实现突破。这就要

22、求在全面梳理交通行政权力的基础上,进一步简政放权,充分利用信息化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走权力下移、信息上浮,平台上提、服务下沉的发展道路,深化政务信息化工作,在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应急处置等方面,提高决策、执行、监督等的信息能力,深化信息资源利用,逐步形成大数据能力,最大化对社会开放,全面推进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是探索科学发展的实验区,要求以信息化推进互联网+交通模式创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能控制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浪潮风起云涌,“互联网+”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催生了交通运输新模式、新业态,在提升交通运输要素生产效率的同时,对传统产业的发展

23、和转型升级形成倒逼机制。这要求交通运输生产、管理和服务强化“互联网”思维,注重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和规引领,大力推动互联网与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交通运输生产、管理和服务模式,推动“互联网+交通”生产、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与变革。三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以信息化推动交通运输公共服务均等化、一体化。珠三角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之一,“十三五”期,全省将打造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推进珠三角与港澳融合发展,珠三角城镇化水平达到85%左右。然而,从全省围看,不同区域间、城乡间发展差异较大。这就要求交通运输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充分利用信息化缩小交通运输系统用户不同群体间的信息鸿沟,充分

24、调动全社会力量,政企合作开展综合信息服务,让交通运输发展成果惠与全社会,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通过信息化促进区域、城乡交通一体化,助力产业区域性调整,促进珠三角与粤西、粤东、粤北协调发展。四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要求信息化切实发挥推动交通运输转型升级的作用。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离不开交通运输现代化。这就要求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有效整合各种交通运输资源,全面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有序衔接,着力提升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绿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而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交通运输转型升级、引领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最正确途径和强大动力。特别是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的省

25、,必须依靠信息化手段挖掘交通运输系统潜能,创新管理模式,优化运输组织,提高整体运输服务水平。三、发展思路(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根据“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总目标,以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出行需求为导向,坚持“统筹、开放、融合、变革”的理念,按照建设“畅通开放、便捷优质、高效智能、安全绿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总体要求,以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行业深度融合为主线,着力夯实行业信息基础,积极推进交通要素数字化和在线化,加快构建智能交通感知网络,营造交通运输信息化安全集成环境,全面提升行业大数据能力,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两方面的积极性,继续深化交通运输政务信息化应

26、用,大力促进互联网+现代交通发展,积极推动交通运输信息服务市场化,以支撑全省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二)基本原则1.夯实基础,稳步发展。强化顶层设计,搭建行业信息化发展总体框架,着力夯实行业数据基础,完善数据采集制度,完善交通运输动态感知网络,健全全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体系,营造信息化安全集成环境,以夯实智慧交通发展基石,保障行业信息化稳步发展。2.统筹协调、资源共享。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工负责、分类实施,加强全行业信息化发展的统筹协调力度,健全交通运输信息化体制机制,打破分割、条块联动,推进跨地区、跨方式、跨部门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实现行业重要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业务协

27、同。3.需求导向、注重实效。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行业难点、热点问题为目的,以效果、需求并重为导向,关注信息化建设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提高运输服务效率、改善用户服务体验等方面的实际作用和效果,实现信息化在交通运输行业中的深度渗透与融合。4.政企合作、开放融合。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政府“互联网+”、大数据等发展战略,明确政府和企业各自的工作界面和工作重点,深化政府与企业间的全方位融合,大力推进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共享,激发市场活力,鼓励社会化创新应用,形成多发共赢的发展格局。(三)发展目标“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交通运输要素信息资源的在线集成和开放共享,行业大数据能力显著

28、增强,基本建成全面覆盖、泛在互联的智能交通感知网络,“互联网+”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行业治理能力稳步提升,综合运输服务一体化初见成效,政企合作的交通信息服务产业初具规模,围更广、品质更高的交通信息服务实现在线交付,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行业信息化治理体系。具体而言,包括:1.要素信息在线集成、开放共享基本实现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运载装备、经营业户、从业人员、许可证件、执法案件、交通档案、客运票据等要素的数字化和在线化,数字化率达到100%,在线率不低于80%,行业开放共享率不低于70%。2.感知网络全面覆盖、泛在互联基本建成全面覆盖、泛在互联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运载装备运行状态感知体系,高速

29、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隧道、桥梁动态监测覆盖率达到100%,国省干线公路重点路段动态监测覆盖率达到70%以上,高等级航道重点航段动态监测覆盖率达到95%,“两客一危”车辆、四类重点运输船舶和珠三角城市公交车、出租车动态监测率达到100%。3.行业治理在线协同、高效实用全面深化并推进行政许可、综合执法、运行管理、建设管理、市场监管、安全应急等交通运输核心业务信息化应用的协同化、平台化,基本实现跨区域、跨部门信息互联互通和业务协调联动。4.综合运输一票到家、一单到底大力推进不同运输方式信息互联互通,“一票到家”客运服务和“一单到底”货运服务取得重要突破。三级以上客运站电子客票覆盖率不低于80%,水路客

30、运电子客票取得突破,危险品运输电子运单覆盖率达到100%。5.信息服务与时准确、丰富多样基本实现交通信息服务“一站解决”、服务监督“一号畅通”,12328服务监督处理满意率不低于90%,交通出行服务APP覆盖的地市比例不低于80%,基本实现“岭”在全省公共交通出行链的全覆盖,城市公共交通领域电子支付率不低于80%。6.IT治理统筹集约、健康可持续全省交通运输信息化组织管理、项目管理、技术管控、运行维护、绩效考核、政企合作等统筹管理的政策法规、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治理体系。四、主要任务(一)促进交通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全面推进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运载装备、经营业户、

31、从业人员等基本要素以与许可证件、执法案件、交通档案、客运票据、货运单据等核心要素的数字化、在线化,增强基础数据采集能力。研究制定全省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框架,明确数据资源合理布局和治理架构。建立全省统一的交通运输数据资源目录服务系统,逐步完成数据资源目录著录工作。建立健全行业数据资源管控机制,制定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管理制度,编制行业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清单,完善行业数据资源交换共享平台,建设交通运输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全面推进省市、部门、政企间的数据共享和对外开放。深化大数据分析,增强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规划、宏观决策科学性。通过政府数据资源开放,引导和鼓励社会机构开展交通大数据增值性、公益性开

32、发和创新应用。(二)构建智能交通感知网络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社会资源,加强对综合交通运行信息的采集,从“大交通”角度统筹考虑各单位、各领域业务需要,实现公路、水路、铁路、民航、邮政等运行信息的共享、汇聚、融合,逐步构建更加完善的综合交通动态感知网络。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港口、客货运输站场运行监测设备,着力补充普通公路、河航道运行监测设备,提升交通运输网络关键设施动态运行监测的覆盖率。重点推进信息采集和监测设施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改造。进一步完善对营运车辆、船舶等运载装备的运行监测,提高设备在线率;着力加强珠三角地区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公交、长途客运车辆、出租汽车与重点物

33、资、危险品运输车辆的卫星定位、运行监测、能耗监测和无线网络覆盖。加强手机信令数据、移动互联网数据等社会化数据采集利用,进一步丰富数据采集和运行监测手段。(三)营造信息化安全集成环境打破区域和行政管理界限,建设完善覆盖全省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基层站点和移动装备的全省交通运输行业骨干网,扩容网络带宽。加强全省公路、铁路、地铁、机场、港口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配套通信传输通道、通信基站、电信间、设备间等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城乡客运站场、高速公路、铁路、地铁、城际轨道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4G、WLAN信号覆盖水平,实现高速公路4G全覆盖和重要客运站场WLAN全覆盖。加快推动省级交通

34、运输云平台建设,形成服务于行业的统一、集约、绿色的信息化集成应用环境;鼓励有条件的地市依托当地市政府或自有资源,建设市级交通运输云平台。完善交通“一图”等基础应用支撑平台,实现公共应用支撑的一体化、平台化建设和行业应用的定制化、服务化交付。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监测管理平台,加强国产密码在已建、新建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应用,实施高速公路联网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系统国产密码算法迁移工程,提高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四)打造协同联动交通治理体系大力推动行政许可、综合执法、运行管理、建设管理、市场监管、安全应急等核心业务信息化应

35、用向基层管理机构、基础管理业务延伸,加快成熟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推进省市县站业务联动和跨区域、跨部门业务协同,推动行业信息化均衡发展,全面提升交通治理能力。进一步巩固交通运输网上在线许可建设成果,大力推进许可证件(书)数字化,实现网上全流程“一站式”办理。推动公路水路工程建设基建管理业务在线办理,有效对接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进一步推广交通运输综合执法,稳步推进非现场执法,实现行为的自动在线筛查、取证,推进执法案件(文书)数字化。推进路网、航道、水上交通秩序的区域协同运行和应急联动处置,推动电子巡检、电子巡航的智慧管理和对社会公众的实时在线服务。推动公路、水路、铁路、民航等部门间安全与应

36、急信息资源共享共用,建设省市两级综合交通运行协调与应急指挥系统,基本实现管理精细化和决策科学化。(五)发展互联网+交通运输新业态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客货运输生产和服务模式创新,构建o2o(线上虚拟+线下实体)的交通运输服务的新业态。进一步推进岭和移动支付在公共交通出行链的全覆盖,建设水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大力推广电子客票和电子检票,以联网售票和电子客票为支撑,鼓励开展客运联程联运,打造“一票到家”的全程出行链服务。抓住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机遇,开展粤港澳-东盟甩挂运输系统示,推进集装箱、大宗散货等江海联运、铁水联运信息

37、互联互通,大力推广电子路单,打造“一单到底”的全程物流链服务。加强市场培育,积极推动公益性、商业性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与互联互通,推进货运车辆与货运枢纽站场、港口码头、物流园区、配送网点等的信息互联互通,共同打造全省乃至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物流信息服务网络。(六)构建便民惠民信息服务体系主动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围绕交通出行、物流、汽车后服务等领域,在政府资源开放、网络安全保障、投融资支持、基础设施和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大服务力度,鼓励以市场为主体创新服务模式,培育产业集群;加强政企相关信息资源整合与系统互联互通,进一步升级完善“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交通信息服务“一站解决”,为交通用户提供全

38、程出行信息服务;进一步推广高速公路交通公路广播、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热线等,不断丰富群众出行信息服务渠道。同时,加强对交通信息服务市场中新兴服务业态的深入研究,尊重市场的选择,通过政策创新加强对新兴服务业态的引导和规,进一步释放交通信息服务市场发展潜力,提升交通信息服务创新发展水平。(七)强化智慧交通科技创新依托省物联网产业集聚地的优势,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智慧交通技术创新体系,支持行业单位积极参与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项目的申报建设。加强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遥感遥测、第二代卫星导航、超高速无线局域网、下一代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交通领域的集成应用创新,开展智慧公路、智慧

39、港口、智慧公交等示试点,建设珠三角智慧交通示区。结合全省交通运输信息化现状,加强高精度定位在交通运输中的普遍应用,并探索国家高分遥感数据资源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深度应用。选择具有高度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产品和项目,攻克一批亟待解决的技术瓶颈,推动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以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产学研用结合,加强成果转化应用。(八)创新持续健康发展机制建立健全信息化组织管理体系,加快编制和出台行业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方法,实现全省信息化建设的统一规划、统筹建设和分工负责、分块实施。完善信息化技术管控机制,加强新建信息系统审查,保障技术体系的延续性。细化落实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维护事权和

40、投资责任,完善行业信息化投资管理方法。创新信息系统运维机制,明确信息系统运维费用比例,将系统运维费用纳入管理经费或养护经费中。建立信息化建设项目后评估机制,构建项目建设投资绩效评价体系,保障信息化投资的实际投放和效益,提高行业信息化的管理水平,促进信息化资源向信息化能力的转化。五、建设重点在继续推进“十二五”期已经批复立项的省公路水路建设与运输市场信用信息服务系统工程、珠江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工程、省交通运输统计分析监测和投资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在“十三五”期,深化开展四大类重点工程建设,重点工程实施方案详见附表。(一)监管决策工程 1.综合交通运输运行协调与应急指挥系统(TOCC)

41、建设省市两级协调联动的综合交通运输运行协调与应急指挥系统(TOCC),覆盖省级和重点城市。建设覆盖公路、航道、道路运输、港口等的综合交通运输运行与辅助决策系统,实现动态运行监测、预测预警和辅助决策分析等功能,并进一步强化与铁路、民航、邮政等运输方式基本信息与运行信息的汇聚分析、发展态势的综合研判,开发交通经济运行分析、规划政策实施效果评价等功能,增强综合交通运输协同监管和宏观决策能力。建设智能交通仿真平台,开发宏观、微观交通仿真平台,实现规划量化分析、交通需求预测、方案仿真与比选等功能,为规划、建设、宏观政策实施效果评价等提供技术支撑。整合现有的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安全监督与

42、应急处置系统,实现安全生产监察和交通突发事件值守接报、指挥调度、资源管理、应急演练、信息报送、后评估等功能,实现安全生产责任在线分析和突发事件省市两级联动处置。推动与部级系统、相邻省份系统以与公安、安监、气象、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系统的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 2.公路网协同运行管理系统利用移动测量技术(MMS)采集全省主要干线公路实景影像,实现公路与公路附属设施的实景化管理;改造现有信息系统,构建基于统一公路动静态数据资源平台的“数字公路”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公路规划、建设、通行、养护、收费、路政、治超、设施管理和公路检测分析等功能的集成应用。综合利用已建信息采集和通信网络设施资源,补充必要的公路网

43、运行状态监测手段和传输通道,并整合手机信令、移动互联网等社会信息资源,完善公路网动态运行监测体系,建设路网运行综合监测系统,实现路网运行状态全面实时监测与预测预警;继续建设完善国家公路网交通情况调查数据站点与省级系统;选择全省主要城镇群之间与城镇群部主要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试点建设基于手机信令的路网运行监测系统。建设公路网运行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系统,实现安全风险管理、应急资源管理、调度指挥等功能。建设公路网运行分析与辅助决策系统,实现对公路网运行态势分析和研判,提供多层面、多维度、多方式的决策辅助支持。3.航道网协同运行管理系统在继续推进珠江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省航道支持保障系统工程建设的基

44、础上,建设覆盖西江、北江、东江与珠江三角洲水网的航道网协同运行管理系统。进一步建设完善航道信息通信网络,实现航道全网覆盖;建设航道水位、维护尺度、通航净空、船舶流量、水文气象等航道要素的动态监测系统(含航标遥测遥控系统、水位遥测系统、船舶流量监测系统、桥梁净高显示系统等),实现河高等级航道航标遥测遥控全覆盖;进一步完善电子航道图,实现动静态监测信息、视频图像与电子航道图的信息融合;加强航道整治建筑物的监控检测,实现航道快速测量,建立科学的航道演变分析模型,实现航道维护管理由人工巡检制向监控值守制转变;构建基于统一航道动静态数据资源平台的“数字航道”综合管理平台,实现航道建设管理、维护管理、通行

45、管理、航政管理、设备设施管理等功能的集成应用。建设航道网协同运行管理与应急指挥平台(含船闸管理系统),实现上下游航道间信息共享、船闸协调调度,提高航道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水平。4.综合运输管理服务信息平台进一步完善并推广运政系统、企业联网中心系统、车辆卫星定位监管系统、电子证件系统,在城市公交车、出租汽车、重型货车和农村客运车辆上推装卫星定位系统,扩大电子证件应用围,完善道路运输动态运行监测体系。建设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考核系统,强化重点营运车辆动态监管。升级运政系统,建设“互联网+”车辆年度审验服务终端,实现营运车辆的跨区域远程年审服务。加大对网络约租车等社会化数据的采集,加强道路运

46、输各类静动态数据的汇聚、挖掘、分析,建设运行状态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实现客货流量、运输量与运输强度、能耗、成本与价格、服务质量、安全水平等重点运行指标的动态监测分析;强化大数据分析在行业预测预警、监控指挥、安全监管和科学决策方面的应用,实现行业的精细化服务和精准化监管。建设道路运输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系统,重点突出指挥调度和各应急保障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功能,形成“准确预测、与时预警、多级联动、快速处理”的道路运输安全应急保障体系。5.交通综合行政非现场执法系统升级交通综合行政执法信息系统和执法监控指挥系统,建设交通综合行政非现场执法系统,建立全省交通综合行政非现场执法业务框架体系。完善全省的货车

47、动态称重检测、大客车停车检测、公路遗洒物检测、卡口过车异常检测等技术监控设备,公路视频监控以与高清卡口抓拍监控终端、交通量调查、轴载监测等设备,以与移动执法装备,逐步形成行为智能化取证体系。升级交通综合执法监控指挥系统,实现执法力量指挥调度功能,开发执法指挥终端APP,建设非现场执法预警取证平台,为“远程取证、远程立案、事后处罚”的非现场执法模式提供案件来源和安全证据支持。升级交通综合行政执法系统,实现执法大数据分析功能,建设大件运输许可与超限超载综合监管平台,实现非现场执法案件的联网联动处罚、公示、非现场执法监督、考核与决策分析等功能。大力推进全省现场执法与非现场执法、行政许可与行政执法等业

48、务协同;实现与全国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全国治超联网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6.交通运输能耗与环境监测系统按照省交通运输行业贯彻落实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指导意见实施方案的要求,健全交通领域碳排放统计体系,完善全省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标准体系。建设覆盖重点交通基础设施(交通活动量大、强度较高的交通基础设施和涉与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交通基础设施)和重点营运车辆、营运船舶的能耗与环境监测系统,实现交通运输能耗数据、污染排放数据(含机动车尾气检测数据)实时在线监控,完善监测分析、公共交通油价补偿、决策支持等功能,建成交通运输行业环境数据中心;实现对新能源运营车辆运输强度

49、、运输效率、节能减排等的监测分析,开展新能源车应用效果评价。健全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监督考评机制,建设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监督考评信息系统。7.交通运输网上办事大厅完善工程按照省政府2015年省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工作方案要求,升级改造交通运输网上办事大厅,实现省、市两级交通行政审批事项和非行政审批事项的全流程“一站式”在线办理,实现全流程网上跟踪、查询和全过程监督,所有网上申办事项到现场办理次数不超过2次,70%以上网上申办事项到现场办理次数不超过1次。依托“交通”手机APP,开发交通运输网上办事大厅手机版,方便社会公众办理相关业务。大力推进许可证件(书)数字化,有效对接省政府网上办事大厅,并推

50、动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网上办事服务与地方政府网上办事大厅有效衔接。(二)物流服务工程 1.多式联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以在建的省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国家集装箱海铁联运物联网应用(港)示工程为基础,全面推进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海关、检验检疫等信息资源的整合,打通物流信息链,建立大围协同、实时、准确、高效的多式联运公共信息平台,提供“一单到底”的全程物流信息服务。以港、港等重点港口为依托,以集装箱、甩挂运输为切入点,基于标准化的货运电子运单,实现与港口、铁路等生产系统的无缝对接,实现不同运输方式的生产作业计划以与组织调度、监管服务等生产动态信息的实时交换,满足货代、承运人、托运人、收货

51、人与各监管部门的多重信息需求,实现运输单证信息共享和通关一体化服务。2.货运物流电子运单监管试点工程按照省“互联网+”运输服务行动和关于开展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电子运单管理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交办运2014237号)的要求,以危险货物运输为切入点,选择有代表性的货运物流企业,开展货运物流电子运单试点,建设货运物流电子运单管理系统,并逐步覆盖全省公路水路货运物流行业。建设货物电子运单管理系统,建立电子运单填写报送和监督检查制度,督促试点货物运输企业规填写、使用和上传电子运单,实现运单管理、监督检查、量化分析和分类评估等功能,强化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提升行业安全监管效率。建设全省统一的货物运输监管平

52、台,实现与运政管理系统的协调联动,探索建立电子运单填写情况与运输企业扩大或核减经营围、运力发展、年度审验等工作相关联的工作机制,提高货物道路运输的综合监管能力。建立与车辆、船舶动态监控系统的协同联动机制,加强对货物种类、数量、分布、流向的分析,为政府调整优化货运物流产业布局等宏观决策提供支撑。3.粤港澳东盟甩挂运输系统示工程依托“一带一路”战略,开展粤港澳东盟甩挂运输系统示项目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协会牵头、企业运作的原则,以、和货运物流企业为主体,组建“粤港澳东盟甩挂运输联盟”。以电子运单和甩挂运输信息交换标准为抓手,鼓励大型企业作为试点率先建设甩挂运输运营调度系统,实现运营组织的人、车、货、

53、站场运输智能化调度。加快与多式联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对接,依托港、港,开展以半挂车为标准荷载单元的公水、江海联运的滚装运输试点;加强与广铁集团的协作,开展以半挂车为标准荷载单元的铁路滚装运输试点。以企业运营调度系统为依托,建设甩挂运输公共服务信息系统与智慧运营监管平台,建设甩挂运输运行分析与服务系统,实现对甩挂运输运行情况的全程跟踪、全面掌握、科学评估和公共服务。(三)惠民服务工程1.交通旅游服务大数据应用示工程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政府大数据战略,按照促进交通旅游服务大数据应用实施方案的要求,选择需求迫切、条件成熟的城市,积极引进技术实力强、业务基础扎实、积极性高的互联网企业,充分利用政府开放数据

54、,政企合力开展综合交通旅游服务大数据平台建设,为社会公众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交通出行、酒店预订、旅游度假等信息服务,全面提升社会公众全程消费体验。2.“交通”信息服务体系深化工程在“交通”出行手机客户端的基础上,按照努力打造成为在“互联网+”时代的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服务窗口的目标,进一步深化出行信息服务,并向政务信息服务延伸。强化出行信息资源的广泛和深度整合,进一步完善城际出行(路径规划、实时路况查询、沿线服务、高速服务区服务、高速救援、城际客运出行、水路客运出行、轻轨出行)、城市出行(公交、停车场、自行车)、出行指数(全省出行指数与各高速公路出行指数)等出行信息服务功能,补充完善网上办事大厅

55、等政务信息服务功能。3.基于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的 “一票到家”电子客票试点工程进一步建设完善省省域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实现三级与以上客运站联网售票开通率达到100%,逐步扩展至全省乡镇以上客运站;加快制定公路、水路电子客票统一标准,利用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在莲花山港、琼州海峡试点开展水路客运联网售票,并试点开展公水联网联程售票服务;在此基础上,构建覆盖全省所有等级道路客运站和大中型水路客运站的客运联网售票系统,提供网上售票、售票、手机APP售票、微信售票等多种形式的票务服务以与客运线路、时刻表、车辆/船舶信息等信息服务。开发电子客票管理系统,全面推行客票实名制,在全省三级与以上客运站实现

56、乘客凭二代自助购(取)票以与凭二代、手机二维码等电子凭证自动检票。选择部分客运线路,采用市场运作方式,与广铁集团、南方航空等企业联合组织开展公铁、陆空客票联程联运试点,为群众提供“一票到家”票务与联程运输服务。4.公共交通一卡通推广工程继续推进全省公共交通卡互联互通工作,加快推进“岭”在全省所有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的全面覆盖与在城乡道路客运、城际轨道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完善岭产业联盟,基本实现“岭”在全省公共交通出行链的全覆盖。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建设全国区域一卡通的清分结算中心,完成与全国公交一卡通的互联互通工作。加快研发推广新一代公交智能卡(兼容交通运输部标准与银联卡标准的CPU卡或虚拟卡),改造

57、现有的发卡、充值、清结算、密管、客服系统和消费受理系统。强化数据挖掘分析,实现对全省公共交通客流OD、时空分布、运行态势等分析功能,为各级政府与交通主管部门进行公交专用道设置、运力调度、线路调整、燃油补贴等宏观决策提供支持。5.道路运输证与粤通卡两卡合一试点工程采用政企合作模式,选择业务量大、具有代表性的道路客运、货运企业,开展道路运输证与粤通卡两卡合一试点,实现IC卡道路运输证与ETC卡的两卡合一,方便营运车辆驾驶员“一卡多用”,同时满足基于IC卡道路运输证的进出站检查、报班、安检等生产作业和运政监管的需要,以与高速公路非现金支付、打折优惠等需要。建设运政管理系统与高速公路“一网”联网收费系

58、统数据接口,实现多个部门的营运车辆运营数据的共享与交互,完善数据挖掘分析功能,强化跨业务领域关联分析,为道路运输行业精准监管和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6.汽车电子健康档案系统试点工程按照“一车一档、持续跟踪”的模式,建立汽车全生命周期维修电子跟踪记录机制,选择积极性高、条件比较成熟的汽车维修企业、检测机构,试点建设汽车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并逐步推广形成覆盖全省的省市两级汽车电子健康档案管理体系。统一综合性能检测机构车型数据库和检测管理软件,构建全省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云检测平台,推动汽车检测数据开放共享和异地检测数据互认。建设汽车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采用移动互联网、门户等多种手段,为社会公众提供汽

59、车检测、维修信息查询查证、汽车维修过程实时跟踪、费用网上便捷结算等服务。建设汽车维修服务质量评价系统,社会公众对每一单维修交易与其维修企业、修理人、服务质量、配件质量等进行评价,并实现与运政系统的协调联动,提高维修市场监管能力。 7.超高速无线局域网(EUHT)智慧交通应用示工程加快推进超高速无线局域网(EUHT)技术在智慧交通领域的应用示,推动珠三角智慧交通示区建设。选择具备条件的高速公路,试点推进EUHT覆盖工作,在此基础上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实时传输和实时计算,为交通领域的大数据和云服务提供高可靠、低时延、大容量的精准数据采集和传输;选择具备条件的地铁线路,试点推进EUHT覆盖工作,支撑

60、运营数据的实时分析、实时处理、实时反馈和动态调度和提升旅客出行服务体验;使用EUHT网络覆盖试点城市有条件的地面道路和客运站场,在此基础上整合信息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与计算技术,打造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城市智慧交通运输管理系统;以EUHT为技术核心,实现试点港口云计算和网络平台的深度融合,通过自动化、智能化、全融合的方式,为我省主要港口构建简单、易用、动态、弹性的新通信网络基础架构。8.客运站与客运车船WIFI网络试点工程按照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要求,大力推进公共区域无线局域网(WLAN)建设,采用政企合作模式,建设全省统一的客运站与客运车船WIFI

61、网络体系。选择珠江三角洲经济条件和信息化基础较好的城市,开展客运站与客运车船WIFI网络工程试点,基本覆盖综合客运枢纽、三级与以上道路客运站、重点水路客运站、长途班车、旅游大巴、旅游客船、地铁、公交车等客运站与客运车船;逐步推广至全省所有重要的客运站与客运车船,为社会公众提供运输全程的免费WIFI上网服务。依托WIFI网络体系,建设省客运车船服务与安全质量评测系统,乘客可通过WIFI网络对行业服务进行即时评价,强化服务质量监督。9.省河航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在继续实施珠江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工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整合现代航运服务业中下游的数据资源,建设河航运公共

62、信息服务平台,为港航管理部门、航运企业、港口码头企业、船代/货代、货主等提供权威、准确的航运业公共信息,实现“公共信息一站解决”,构建高效的河水运信息服务体系,推动现代航运服务业的发展。按照部船员口袋工程的要求与总体部署,开展船员移动服务平台、自助服务平台、远程考试平台、远程培训平台等软件推广应用和配套设备设施建设,有效对接河航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船员提供更加便捷、更加贴心的服务。10.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监管服务平台按照关于推进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办发201588号)的要求,在全省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推广使用全国统一标准的计算机计时培训管理系统,并依托企业平台,建设驾驶员培训

63、监管服务平台,加强对驾驶员培训机构培训过程、教学质量、培训服务的动态监管,实现培训信息传输、储存、监管、服务一体化;建立学员监督和评价机制,通过12328监督服务、APP等渠道,实现学员对培训机构投诉、评价功能。推进驾驶培训监管服务平台与考试系统联网对接,实现驾驶培训与考试信息共享,确保培训与考试有效衔接。(四)基础支撑工程1.智慧交通云平台适应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建设省级智慧交通云平台,实现省厅、各直属单位信息化基础设施平台的集约化建设和统一运维管理。建设云基础设施(IaaS),构建统一的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资源池,并实现对资源池统一的监控运维管理、资源分配管理、运营交付管理

64、。建设云服务平台(PaaS),构建功能完备的应用支撑平台服务体系,提供统一的平台化系统软件支撑服务。分阶段、分类别地将应用系统逐步云化并迁移到云平台,对现有应用系统进行详细梳理和充分评估,制定个性化的迁移策略和技术方案,并对行业数据资源进行整体迁移。2.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中心与开放共享平台推进跨区域、跨部门、跨业务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实现行业数据资源的全面整合,基本建立涵盖公路、水路、民航、铁路、邮政与气象等部门的信息采集、交换、共享和应用机制,形成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中心。建设全省统一的交通运输目录信息库和目录服务系统,省厅、直属局与各市交通主管部门按照“先存量后增量”的原则,逐步完成数据资源目录著录工作;新建信息系统在验收前完成数据资源目录著录工作。编制行业数据资源共享清单,完善行业数据资源交换共享平台,实现部门间、省市间、政企间数据共享交换。编制交通公共数据开放清单,建设统一的交通运输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实现基础性数据、民生保障服务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