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解题技巧(11届高三毕业生整理)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1829945 上传时间:2022-06-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诗歌鉴赏解题技巧(11届高三毕业生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诗歌鉴赏解题技巧(11届高三毕业生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诗歌鉴赏解题技巧(11届高三毕业生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解题技巧(11届高三毕业生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解题技巧(11届高三毕业生整理)(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三诗歌鉴赏复习指导专题一、意象与意境1、知识准备意象 “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 “象”物象、形象。 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意”与“象”的统一。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意象举例v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v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v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v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知识准备意境 由意象构成的,在整体上耐人寻味的诗歌艺术境界。意境举例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3、高考试卷上的提问方式:

2、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 某些词语的内涵是什么?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4、 答题方法点拨 意境,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诗中意象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1、找出描写诗歌形象的词语;2、概括形象特点;3、理解形象中寄予作者的情感。5、 答题步骤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

3、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6、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年全国卷)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提问: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

4、水,有山有树,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现出了山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送魏万之京 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关城:潼关、函谷关。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提问:首联、颔联的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参考答案】“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

5、,黯然神伤的情绪。二、表现手法1、知识准备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的方法,分为抒情手法、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用典抒情、情景交融、借古讽今和叙事抒情等。、描写手法:联想、想象、动静结合、白描、渲染、虚实结合、烘托、欲扬先抑等。、修辞手法:映衬、象征、夸张、拟人、对比、比兴、比喻、借代、对偶、反问、设问和双关等。附:观察角度的变化。2、高考试卷上的提问方式: 这首诗运用了何种(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 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情感的? 有何效果?3、答题步骤 第一步,指出运用的表现手法

6、;第二步,指出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第三步,说出运用该手法的好处。4、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年福建卷)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提问: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第一步);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第二步);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第三步)。三、语言特色1、高考试卷上的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 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

7、歌的语言艺术。 2、方法点拨 应该从语言的风格或特点来解答。一般从下列词语中选择答案: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等。3、答题步骤 第一步, 用一两个词准确概括语言特色;第二步, 用诗词中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色;第三步 ,指出描写的意境或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答题示例江 村 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提问: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提问。【参考答案】 本诗语言清新、自然、质朴(步骤一),描绘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一派恬静

8、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稚子敲针作钩的天真无邪,弥足可爱(步骤二)。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骤三)。四、炼字炼句1、方法点拨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久经锤炼的字的妙处。诗歌的字、词、名句具有形象、凝炼、含蓄的特点,鉴赏时应注意其深层含义。对典故性字词,要挖掘典故之本义,探寻作者之用意(即内蕴),答题时注意采用“委婉”、“含蓄”、“蕴藉” 等词语。A、对描写性字词,要分析对塑造意境的作用,答题时注意采用“准确”、“生动”、“传神”、“清新质朴”、“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朴实”、“隽永”等词语。B、对动作性字词,要分析其传神之处,以寻

9、求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答题时注意采用“生动”、“形象”、“简练”、“富有表现力”等词语。C、对名句,要从情感、意境、形象、哲理、语言等审美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要注意情、景、理的统一。2、高考试卷上的提问方式:你认为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词)是哪个?为什么?3、提问变体 某一字(词)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谈谈你的理解。4、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鉴赏常用语如:a、用语工整,形象地勾画出的画面。b、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C

10、、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的意境,生动形象,极富美感。d、写出了的过程或生动情景,使诗歌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为深切。E、叠字叠词还增加了诗的音律美。5、答题示例华子岗 裴迪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提问:请谈谈“侵”“拂”两字的妙处。【参考答案】“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步骤一),展现了诗人在夕阳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步骤二);“拂”字运用拟人的手法,增强了动感(步骤一),也让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步骤二),这两个动词写出了云光山色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步骤三)。五、赏析句子1、提问方式v 某句是全诗

11、的关键,为什么?【提问变体】v 前人认为某句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有什么看法?2、方法点拨古诗非常讲究构思,抓住某一句(字或词)就成了把握全诗的线索,进一步把握它的深刻含义、修辞意义和情感意义对我们全面理解诗歌有导向作用。3、答题步骤第一步,该词(句)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表达技巧);第二步,该词(句)在全诗所起用的作用(思想内容)。4、答题示例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南宋后期诗人。 提问: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

12、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步骤一);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眺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步骤二)。六、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1、提问方式v 这首诗是怎样来描写了某种艺术形象的哪种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提问变体】v 历代名人称这首诗表现了某种“味道”,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2、答题步骤古诗的思想内容大致有九种:忧国伤时、建功报国、思乡怀人、离情别绪、伤春悲秋、怀才不遇、隐逸志趣,山水之情、吊古伤今等。第一步,找出诗歌的意象,归纳其

13、特点和所营造的意境; 第二步,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意象、形象和诗歌主旨的关系;第三步,明确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3、答题示例v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 鸪 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提问: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 第一步,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第二步,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第三步,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

14、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七、小结v 在备考诗歌鉴赏这一考点时,首先要掌握古典诗歌的分类(内容上可分为抒情诗、言志诗、名理诗;也可分为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咏怀诗、讽谕诗、闲适诗),诗歌的句法特点(语序、对仗),诗歌的用典,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艺术风格。其次要掌握诗歌的鉴赏技巧,如诗歌的意象、意境、情境之间的关系(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以景衬情)以及鉴赏诗歌的术语。【答题步骤】v 上面我们归纳的几点,落实到具体的诗歌,大致可以分几个步骤:v A、把诗歌默读两遍,先有个总印象;v B、找出诗中写景、写人、写物的名词,注意它的修饰成份,弄清

15、楚它写了什么。v C、找出诗中反映诗人心情的动词或形容词(惜、哀、悲、痛、笑、乐等),弄清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v D、看看标题有什么提示,然后作总的思考。八、江苏省诗歌鉴赏高考题回顾v 2010考试说明要求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v 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v 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概括诗句内容体认诗境氛围05,1;07,2;08,109,2;10,105,2解读诗人情感05,2;06,1、3;07,1;08,1、2;09,3;10,2辨识修辞、表达技巧、表现手法06,2;07,8;08,209,1;10,3其他:文化典故和炼字05,3;06,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