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01817562 上传时间:2022-06-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湖北省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研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桃源之美。3、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朗读课文,感受桃源胜境,理解作者表达的社会理想。学习难点:认识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学习过程一、读顺读懂课文,积累字词。1、读准:初读课文,圈画生字、多音字。A、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黄发垂髫( ) 豁然( ) 俨然( ) 阡陌( )便要还家( ) 间隔( ) 诣太守( ) 刘子骥( )2、读顺:自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字音要读准;句读要分明。3、读懂:译文,不懂之处先圈画出来再与同学交流解

2、疑。B、你能根据解释写出文中相应的词语吗?落花从树上纷纷飘下。( ) 闲适愉快,自得乐趣。( )老人和小孩。( ) 妻子儿女及同乡人( )田间小路互相通达( )(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彼此都可以听见( )C、翻译下列句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_。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_。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大意。1、概述故事:题目中的“记”是一种文体,本文是桃花源诗中的序,或说引子,是记叙性的文字,试用尽量简练的语言概述所叙故事。2、整体感知:桃花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试用几个简洁的词语从不同角度概括一下。_ _ _ _三、细读课

3、文,走进桃花源。1、想像描述:从桃源留给我们的总体印象中任选一词,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课文再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向人们绘声绘色地生动描述桃源之美。试采用“这是一个-的桃花源,请看-”的格式来描述一下。2、合作探究:桃源中人当初是怎样到桃源的?他们是否愿意离开?桃源内与外界应该有何不同?四、与作者对话,理解一种情怀,走进一种境界。1、探寻考证:你认为美丽的桃源是真实存在的吗?何以为证?2、深入理解:联系作者经历思考他为何要塑造这样一个美丽的人间仙境?你能理解作者的情怀吗?五、拓展延伸生活在东晋的陶渊明描绘了这样美好的境界,却是并不存在的,而生活在今天的你们,已经拥有了美好幸福的今天,一定对明天有着

4、更为美好的憧憬。你希望自己生活的未来社会是什么样的呢?请用美丽的语言加以描绘。参考题:我心中的世外桃源六、巩固练习1、重点实词和虚词解释。甚异之_ _ 欲穷其林_ _ 才通人 _便扶向路_ _ 诣太守 _ 阡陌_ _豁然_ 不足_ 怡然_志之_ _ 规往 _ 俨然_ _2解释古今异义词。鲜美:古意_ _ 今义_交通:古意_ _ 今义_绝境:古意_ _ 今义_无论:古意_ _ 今义_3、找出通假字并解释:便要还家_4成语解释。世外桃源:_豁然开朗:_恰然自乐:_ 无人问津:_5、找出每组中的同义词:A、悉如外人具答之咸来问讯皆叹惋并怡然自乐( )B、便要还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C、缘溪行便扶向

5、路( )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6、一词多义(1)乃: A乃大惊_ B乃不知有汉_(2)舍: A 便舍船_ B 屋舍俨然_(3)寻: A寻向所志_ B 寻病终 _(4)为: A捕鱼为业_ B不足为外人道也_C一一为具言所闻_7、思考讨论,要求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l)、渔人进入桃花源之前见到了怎样的景象?_(2)、桃花源内的自然环境怎样?人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_(3)、文中哪两处描述最能表现桃源中人的热情好客?_ 8、阅读文段做题:(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

6、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将“渔人”“村人”这两个词语,准确填入文中的括号内。(2)、桃源人“皆叹惋”他们叹惋什么?(3)、翻译“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_ _。附文:关于作者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他的曾祖陶侃是东晋初名将,手握重兵,声威煊赫一时。死后追赠大司马。祖父陶茂官至太守,父亲也曾做过官。只是到了陶渊明这一代,因他年幼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便日渐败落。但他仍然属于士族阶层。从当时的社会背

7、景来是说,那是一个动乱的时代:宗室内部的斗争,军阀对政权的野心,不断引起血腥的杀戮乃至激烈的火并。这种社会动乱不仅给人民带来灾难,同时在社会上层也造成严重的不安全感。另一方面,在这种权力争夺之中,一切卑污血腥的阴谋,无不打着崇高道义的幌子。陶渊明从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但是他不如意,不久便归隐了。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当陶渊明四十一岁的时候,再次出来做彭泽县的县令,前后不过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脱离了官场(为什么他辞职不干了呢?因为在他到任81天的时候浔阳郡派遣“邮至”,也就是相当于督察的这么一个官员来视察,有个小官告诉他要穿戴整齐迎接

8、那位官员,他说“我岂能为5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一气之下就辞职了。)也就是著名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陶渊明辞官归里之后,小日子过得还算清闲。与夫人翟氏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他亲自参加一些农业劳动,作为自己的社会观和人生哲学的实践。在这种劳作生活中,与农民有所接近。后来由于农田不断受灾,房屋又被火烧,境况愈来愈恶化。但他始终不愿再为官求禄。忧愤、饥寒、劳累、羸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