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九 第26课 圬者王承福传(自读课)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1694360 上传时间:2022-06-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九 第26课 圬者王承福传(自读课)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九 第26课 圬者王承福传(自读课)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九 第26课 圬者王承福传(自读课)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九 第26课 圬者王承福传(自读课)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九 第26课 圬者王承福传(自读课)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圬者王承福传(自读课)传状,按照古代文体分类,大致分为传、行状、碑记等体裁。传记文源于司马迁史记中的史传。此外,还出现了一些文人撰写的散篇传记。从唐代开始,人物传记的数量大为增加,并正式成为文章的一个品种。在内容上,所记载的人物中出现了一些具有高尚品德或有一技之长的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作者对这些人物给予热情的歌颂,在这些人物身上还往往寄寓着作者对社会的批判和对理想的追求。在写法上,突破了以往人物传记的旧套,往往仅抓住人物某些事迹的重要方面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从而使得人物传记既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又具有动人的艺术魅力。“传”,记言与行,圬者王承福传记言,方山子传记行。“行状”原是请人撰写墓志铭而提供的

2、逝者生平资料,后也演变为传记,记录人物逸事逸闻的则称为“逸事状”。“逸事状”,为行状的变体,对死者的世系、名字、爵位、行实、寿年皆不详载,只记逸事。如柳宗元的段太尉逸事状。这些传记继承了史记开创的传记文学传统,通过生动的细节反映传主的个性和精神风貌,有些成为了传诵千古的散文名篇。圬者王承福传(自读课) 走近作者韩愈(见原毁)相关背景写作本文时,作者大约33岁,虽中了进士,却求仕无门,经举荐才做了节度使的幕僚,正处于艰苦挣扎、力图摆脱厄途的境况,有机会接触王承福这样的社会底层人物,并为之作传。也有人认为,“王承福不必有其人也,不必有其事也。公疾当世之食而怠其事者,特借圬者口中以警之耳。凭空结撰,

3、此文家无中生有法也。”(清蔡铸蔡氏古文评注补正全集卷七)文意感知本文是韩愈为一位普通的泥水匠人王承福写的传记。王承福从为人佣工粉刷墙壁的生活经历中,冷眼阅尽豪门的沧桑荣辱,意识到名利富贵如过眼云烟般缥渺虚无,从而自甘做一个自食其力又自得其乐的平凡人。作者借圬者之言,讥讽了社会上那些无才无能,却又贪图官爵禄位的人。并借对圬者的批评,表明自己坚持儒家道统,兼济天下的志愿。思维导图一、通假字1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同“馈”,译为“给,偿”2取其直,虽劳无愧 同“值”,译为“价值”3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 同“无”二、古今异义1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古义:是助词“所”与介词“以”的组

4、合,意思是“用来的”今义:连词,表结果2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古义:读f rn,指那个人,这里指传主王承福今义:读f rn,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3不肯一动其心以畜其妻子古义:指妻与子今义:指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的配偶三、一词多义1归2若3为4能5得6之7以8焉9其10虽11而12于四、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名词作动词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以为业,可译为“从事”丧其土田,手镘衣食手持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读sh,住宿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上下调整,或提高,或降低2形容词活用形容词作动词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喜爱悲伤杨之道, 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 对有利,有利于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

5、(1)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者也”表判断)(2)粟,稼而生者也。(“者也”表判断)(3)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者,也”表判断)(4)盖贤者也!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者也”表判断)2被动句(1)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用介词“于”表被动)(2)噫!刑戮也。(“刑戮”有语意上的被动)(3)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用介词“于”表被动)3省略句(1)有余,则以(之)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2)问之(于)其邻。(3)或曰:“死而归之(于)官也。”4状语后置句(1)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介宾短语“于人”作“使”的状语,后置)(2)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6、(介宾短语“于人”作“异”的状语,后置)(3)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介宾短语“于我”作“养”的状语,后置)(4)其贤于世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介宾短语“于世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作“贤”的状语,后置)5固定句式(1)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岂哉”,难道吗?)(2)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疑问句,反问句“其邪”,难道吗?)(3)不肯一动其心以畜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疑问句,反问句,“其哉?”难道吗?)1文章第一段介绍王承福的人生经历,突出了哪些方面?明确:一是放弃“官勋”而靠替人刷墙为业;二是不谋财物,有余则乐施于人。2第二段“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

7、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的含意是什么?明确:王承福认为社会由不同的行业组成,一个人不可能做完所有行业的事情,每一个人都离不开社会,每个人又必须从事一定的行业,尽自己的责任,否则就会有天灾。从“不敢一日舍镘以嬉”一语中,还可以看出王承福自食其力,终日辛劳,食焉而不怠其事,独善其身,并知足常乐。在这里,王承福成了韩愈理想的传声筒。3在韩愈眼中,王承福是一个怎样奇特的泥水匠形象?明确:王承福的奇特有三方面。本有战功,却弃之回归故里,又失去了土地,做了一名泥水匠。虽然粉刷墙壁卑贱而且辛苦,但他却好像自得其乐。这是王承福的“一奇”。王承福认为“任有大小,惟其所能”,“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就是说,人

8、应各有所司,各尽其能,分工协作,这些认识,显然不是一个普通的泥水匠的见解。“言,约而尽”,颇有哲学家的认识,这是王承福的“二奇”。王承福在“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的经历中,深悟盛衰无常的社会现实,能够窥斑见豹,见微知著,这是王承福的“三奇”。4作者对王承福的哪些方面是高度肯定的?对他的哪些做法又提出了批评?这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政治理想和人生哲学?明确:作者肯定了他选择力所能及的工作,忠于职守,自食其力,知足常乐;但又批评他“不肯一动其心以畜其妻子”“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的杨朱哲学。这表现了作者希望君王、大臣和百姓人人各尽其职、自食其力、安分守己的政治理想和积极追求有为的人生哲学。写法鉴赏

9、1本文结构明晰严谨,而写法又有变化本文虽为记叙文,却有较强的议论性,其记述简明扼要,叙中有议,叙议结合。从整体看,首段为叙,中间两段叙中带议,末段为议。从局部看,以“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的议论句开篇,接着便是语气平静的叙述。第二段的重点是围绕“食焉而怠其事”而发的一番议论,又穿插了王承福操镘入富贵之家的生动描述。其间,或叙或议,自然而然。末段叙议结合更为紧密。“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为叙,“盖贤者也!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为议,“然吾有讥焉”为叙,然后又是议。充分显示了韩愈条分缕析的叙述能力与善于思辨的论述能力。2本文的另一艺术特色是抑扬反正,对比鲜明全文贯注了贬斥贪欲无限而致家破人亡者,

10、褒扬圬者王承福之意,而以“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与“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得以养生,构成鲜明对照。官僚与泥水匠,这是身份贵贱的对比;贪欲与知足,懒散与勤劳,患得患失与安分守己,纵情享乐与甘于粗茶淡饭,这是两种品格与行为的对比;家破人亡与自得其乐,这是两种结局的对比。而文章的主旨,于这些对比中更加突出。素材挖掘一个人而担负两重任务,纵是圣贤也难胜任愉快。王承福本有官勋,不难身至富贵,其所以弃之而业圬者,自度其能不足以任其事,故甘为贱且劳,自食其力,博得一个心安无愧而已。此即不处富贵、不去贫贱一副大本领也。若仕宦人肯存是念,必能为清官,必能为劳臣,致君泽民之道,尽于此矣。应用角度孟子所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泥水匠王承福,他认为他的心力足以安贫乐道独善其身,但是却不足以去养妻儿兼善天下,他是能够自知的人,当然算得上是韩愈所称的“贤人”。看看庸庸碌碌、蝇营狗苟的人们,看看他们钻营计较的小利,能够做到独善其身已经是百里挑一的贤士了,因此无需苛求责备,人只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倘若强行去承担力所不及的事情,就会心力交瘁,最终想独善其身往往都不能得。这则材料可用在“自知者明”“安贫乐道”“承担力所能及的事情”等作文中。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