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技术交底记录大全记录文本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01522151 上传时间:2022-06-0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技术交底记录大全记录文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技术交底记录大全记录文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技术交底记录大全记录文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技术交底记录大全记录文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技术交底记录大全记录文本(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技术交底记录工程名称Xx工程编 号xx-xx分项工程名称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技术工程交底日期XX年XX月XX日施工单位Xx建设集团工程xx项目部页 数共14页,第1页交底摘要智能建筑工程中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系统检测和竣工验收交底内容: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用于对智能建筑内各类机电设备进行监测、控制及自动化管理,达到安全、可靠、节能和集中管理的目的。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监控范围为空调与通风系统、变配电系统、公共照明系统、给排水系统、热源和热交换系统、冷冻和冷却水系统、电梯和自动扶梯系统等各子系统。 一、施工准备 1. 技术准备 1 施工前进行图纸会审。 2 施工

2、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并报上一级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 3 施工前应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方法及质量标准。 4 明确划分建筑物自动化BAS供货商与各子系统供货商之间的材料设备供应接口。双方所供设备必须满足系统设计要求或双方签订的接口技术协议。二、材料要求 1主材:中央站计算机、网关、DDC控制器、各类传感器、变送器、阀门及其执行机构、桥架线槽、各类管材、线缆、型材等。 2各类传感器、变送器、阀门及执行器、现场控制器等的进场验收要求。查验合格证和随带技术文件,实行产品许可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的产品应有产品许可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 外观检查:铭牌、附件齐全,电气接线端子完好,设备表面无

3、缺损,涂层完整。 3BAS系统与变配电系统、空调与通风系统、电梯系统、给排水系统等的硬件接口、通讯线缆、信息传输及通信方式等必须相互匹配,其软硬件产品的品牌、版本、型号、规格、产地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产品技术标准要求及双方签订的技术协议要求。 做好外观检查。外部设备、内部插接件应完好无损,无变形。 技术参数、性能指标等随机技术资料应齐全。 缆线符合设计和合同要求,应具有产品出厂合格证、检验资料。 4中央管理工作站与操作分站。 处理及系统、显示系统、操作键盘、打印设备、储存设备以及操作台等组成的管理工作站中央与区域分站的设备包括软件、硬件品牌、型号规格、产地和数量应符合设计和合同要求。 做好外

4、观检查。外壳、漆层应无损伤或变形。 内部插接件等固紧螺丝不应有松动现象。附件及随机资料、技术资料应齐全、完好。 包装和密封良好,并有装箱清单。 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型号、版本、介质及随机资料应符合设计和合同要求。 3. 机具设备 1施工机具:电焊机、切割机、砂轮机、对讲机、专用工具等。 2测试仪器:数字万用表、示波器、温度计、精密压力表、标准信号发生器、兆欧表、接地电阻测试仪等。 4.作业条件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安装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1已完成机房、弱电竖井的建筑施工。 2预埋管及预留孔符合设计要求。 3设备机房施工完成,机房环境、电源及接地安装已完成,具备安装条件。 4空调与通风设备、给排水

5、设备、动力设备、照明控制箱、电梯等设备安装就位,并应预留好设计文件中要求的控制信号接入点。 5各系统的供电及二次线路的设计必须满足BAS系统检测、控制和要求,并应有双方书面协议。二、操作工艺 1施工工艺流程现场设备定位 管线安装现场设备安装DDC控制器安装 校接线系统连接、调试 2施工要点 1现场设备定位与安装。 末端设备的定位与安装按设计和产品说明书要求进行,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般规定 a. 不应安装在阳光直射的位置 b. 应远离有较强振动、电磁干扰的区域。 c. 室外型传感器应有放风雨的防护罩。 d. 并列安装的同类传感器,距离高度应一致,高度差不应大于1mm,同一区域内高度差不应大于5

6、mm。 e. 应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地方。 温、湿传感器的定位与安装 a. 风管式温、湿传感器 a应安装在风速平稳、能反映风温的地方。 b应安装在风管直管段的下游,还应避开风管死角的位置。 c安装底座尽量采用轻质材料制作,安装处应用柔性材料及密封剂可靠密封,防止漏风。 b. 管道式温度传感器 a开孔和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不宜在焊缝处及其边缘上开孔和焊接。 b感温段大于管道口径的1/2时,可安装在管道的顶部,感温段小于管道口径的1/2时,应安装在管道的侧面或底部。 c安装位置应在流体温度变化变化灵敏和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不宜选择在阀门等阻力部件附件、介质流动

7、呈死角处和振动较大位置。 d温度取源部件与管道相互垂直安装时,其轴线应予管道轴线相垂直相交;在管道拐弯处安装时,宜逆着介质流向,其轴线应与管道轴线相重合;与管道呈倾斜角度安装时,宜逆着介质流向,其轴线与管道轴线相交。 压力、压差传感器和压力开关的定位与安装. a. 应安装在温、湿度传感器的上游侧。 b. 风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应在风管的直管段下游,应避开风管内通风死角的位置。 c. 管道型、蒸汽压力与压差传感器安装。 a 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不宜在管道焊接处及其边缘处上开孔及焊接。 b 压力取源部件的端部不应超出设备或管道的内壁。 c 在水平和倾斜管

8、道上安装压力取源部件时,取压点的方位应符合:测量液体压力时,在管道的下半部与管道的水平中心线成045夹角的范围内;测量蒸汽压力时,在管道的上半部,以及下半部与管道的水平中心线成045夹角的范围内。 d 蒸汽压力与压差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选在蒸汽压力稳定的地方,不宜选在阀门等阻力部件的附近或蒸汽流动呈死角处以及振动较大的地方。 d. 安装压差开关时,宜将薄膜处于垂直于平面的位置;风压压差开关安装离地面高度不应小于0.5m;不应影响空调器本体的密封性。 e. 水流开关的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不宜在焊缝处或在焊缝边缘上开孔安装;水流开关应安装在水平管段上,不

9、应安装在垂直管段上。 f. 压差传感器应配齐截止阀和平衡三阀组。 流量传感器类的定位与安装。 a.电磁流量计。 a 电磁流量计应避免安装在较强的交直流磁场或有剧烈振动的场所。 b 电磁流量计、被测介质及管道连接法兰三者之间应连成等电位,并应接地。 c 应设置在流量调节阀的上游,流量计的上下游均应有一定的直管段,当设计文件和设备说明书无规定时,一般上游侧应有长度为10dd为管径、下游段应有45d的直管段。 d 在垂直的管道上安装时,其流体介质应自下向上流动,保证导管内充满被测流体或不致产生气泡;在水平的管道上安装时,两个测量电极不应在管道的正上方和正下方位置。 b. 涡轮流量计。 a 涡轮式流量

10、变送器应安装在便于维修并避免管道振动、避免强磁场及热辐射的场所。 b 涡轮式流量传感器安装时要水平,流体的流动方向必须与传感器壳体上所示的流向标志一致。 c 当可能产生逆流时,流量变送器后面应装设止逆阀,流量变送器应装在测压点上游,距测压点3.55.5d的位置。测温应设置在下游侧,距流量传感器68d的位置。 d 流量传感器需要装在一定长度的直管上,以确保管道内流速平稳。流量传感器上游应留有10倍管径的直管,下游有5倍管径长度的直管。若传感器前后的管道中安装有阀门、管道缩径、弯管等影响流量平稳的设备,则直管段的长度还需相应增加。 e 信号的传输线宜采用屏蔽和有绝缘保护层的电缆,宜在流量传感器侧单

11、点接地。 空气质量传感器的定位与安装。 被探测气体密度比空气轻的空气质量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或房间的上部;被探测气体密度比空气重的空气质量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或房间的下部。 空气速度传感器的定位与安装。 空气速度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的直管段,应避开风管内的通风死角,直管段长度应满足设计或产品说明书要求。 风机盘管温控器、风机盘管电动阀的定位与安装。 温控开关与其他开关并列安装时,高度差不应大于1mm;在同一室内,其高度差不应大于5mm,温控开关外形尺寸与其他开关不一样时,以底边高度为准。电动阀阀体上箭头的指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风机盘管电动阀应安装于风机盘管的回水管上。四管制风机盘管的冷热水管电动

12、阀共享线应为零线。 电磁阀、电动调节阀的定位与安装。 a. 电磁阀、电动调节阀安装前,宜进行仿真动作和试压试验。电磁阀还应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检查线圈与阀体间的电阻。 b. 检查电动调节阀的输入电压、输出信号和接线方式,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c. 检查电动阀门的驱动器,其行程、压力和最大关紧力关阀的压力及阀体强度、阀芯泄漏试验,必须满足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d. 电磁阀、电动调节阀阀体上箭头的指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e. 电动阀、电磁阀的口径与管道通径不一致时,应采用渐缩管件,同时电磁阀、电动阀口径一般不应低于管道口径2个等级。空调器的电磁阀、电动阀旁一般应装有旁通管路。 f. 执行机构

13、应固定牢固。机械传动应灵活,无松动或卡涩现象,操作手轮应处于便于操作的位置。 g. 有阀位指示装置的电动阀、电磁阀,阀位指示装置应面向便于观察的位置。 h. 电动阀、电磁阀一般安装在回水管口。在管道冲洗前,应完全打开。 i. 电动调节阀安装时,应避免给调节阀带来附加压力,当调节阀安装在管道较长的地方时,应安装支架和采取避振措施。 电动风门驱动器的定位与安装。 a. 安装前应做如下检查:应按安装说明书的规定检查线圈、阀体间的电阻、供电电压、控制输入等符合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且宜进行仿真动作。风阀控制器的输出力矩必须与风阀所需的相配,符合设计要求。 b. 风阀控制器上的开闭箭头的指向应与风门开

14、闭方向一致。 c. 风阀控制器与风阀门轴的连接应牢固。 d. 风阀的机械机构开闭应灵活,无松动或卡阻现象。 e. 风阀控制器安装后,其开闭指示位应与风阀实际状况一致,风阀控制器宜面向便于观察的位置。 f. 风阀控制器应与风阀门轴垂直安装,垂直角度不小于85。 g. 当风阀控制器不能直接与风门挡板轴相连接时,可通过附件与挡板轴相连,其附件装置必须保证风阀控制器旋转角度有足够的调整范围。 2 管线安装。 参见本书第4章相关要求。 3 DDC控制器安装。 安装位置正确,部件齐全,箱体开孔与导管管径适配。 控制器箱内接线整齐,回路编号齐全,标志正确。 控制器安装牢固,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5,底边距地面

15、一般为1.4m,同一建筑物内安装高度应一致。 控制器柜安装应符合电气柜安装要求,符合相关要求。检查每台控制器的接口数量,应与被控设备要求相符,并留有10%以上的余量。 4校接线。 接线前应校线,检查其导通性和绝缘电阻,合格后方可接线,线端应有标号。 剥绝缘层时不应损伤线芯。 电缆与端子的连接应均匀牢固、导电良好。 多股线芯端头宜采用接线片,电线与接线片的连接应有压接法。 剥去外护套的橡皮绝缘芯线及屏蔽线,应加设绝缘护套。 线路两端均应按设计图纸标号,回路标志齐全正确,标号应字迹清晰且不易褪色。 5系统连接、调试。 系统调试必须配备专业调试人员,组成调试班子,其中包括负责现场施工的技术质量人员。

16、 要制定调试计划大纲,包括各方面的配合,经业主、监理审查通过后进行。 调试步骤及内容。 a. 检查新风机、空气处理机、送排风机、VAV末端装置及风机盘管的电气控制柜,按设计要求与DDC之间正确接线,严防强电串入DDC。 b. 按监控点表的要求检查装于通风与空调系统中的各类传感器、变送器、执行器等设备的位置,接线应正确,其安装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c. 确认DDC控制器和I/O模块的地址码设置应正确。 d. 确认DDC控制器允许送电并接通主电源开关,观察DDC控制器和各组件状态应正常。e. 按产品设备说明书和工程设计要求进行DDC功能测试,一般应进行运行可靠性测试和DDC软件主要功能及其实时性测

17、试。 f. 确认各类受控空调设备在手动控制状态下,运行正常。 g. 在DDC侧或主机侧,检测各AI、AO、DI、DO点,确认其满足设计、监控点和联动联锁的各项要求。 各个阶段、步骤应有记录和报告,最后归成文档。 另外,由于变频器在通风空调系统的广泛应有,在此类通风空调系统的单体设备的检测调试中还应按以下内容进行。 a 若新风机是变频调速或高、中、低三速控制时,应模拟变化风压测量值或其他工艺要求,确认风机转速能相应改变或切换到测量值或稳定在设计值,风速转速应稳定在某一点上,并按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记录30%、50%、90%风机速度时高、中、低三速相对应的风压或风量。 b 变风量空调机,应按控制

18、功能变频或分档变速的要求,确认空气处理机的风量、风压,随风机的速度也相应变化。当风压或风量稳定在设计值时,风机速度应稳定在某一点上,并按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记录 30%、50%、90%风机速度时高、中、低三速相对应的风压或风量 VRV空调系统。 对VRV空调系统纳入BAS系统的控制一般是在配电回路中设置监控节点,起到按时间程序设定开启系统的功能,以控制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目前,相当多的VRV产品制造商都已相继开发出了基于BACnet协议专用网关的接口设备,可以将VRV空调系统纳入BAS系统中,VRV末端设备的运行状态是通过BACnet网关接口上传信号至BAS系统,监控中心经该网关接口下传信号

19、如初始值设定、控制参数设定等至末端设备,并对整个VRV空调系统实行系统管理。经对这两个系统的集成,在中央控制中心可以对VRV空调系统实现以下功能。 室温监视。 温控器状态监视。 压缩机运转状态监视。 室内风扇运转状态监视。 空调机异常信息监视。 ON/OFF控制和监视。 温度设定和监视。 空调机模式设定和监视制冷、制热、风扇、自动。 遥控器模式设定和监视。 滤网信号监视和复位。 风向设定和监视。 额定风量设定和监视。 强迫温控器关机设定和监视。 能效设定和设定状态监视。 集中/机上控制器操作拒绝和监视。 系统强迫关闭设定和监视。 在BAS系统管理平台上,可以将空调系统与其他弱电系统实现联动控制

20、功能,如利用电子考勤及电子门锁系统实施VRV空调系统的启、停联动,达到有效节能的目的。利用火灾报警信号,实施VRV空调系统的相应联动功能,满足消费要求。 基于BACnet协议专用网关的VRV空调系统接口设备的调试方法可按设备说明书进行,与网络系统网关设备调试方法一致。 d 变频调速排风机。变频调速排风机启动后,室内风压测量值应随风压设定值的改变而变化。当风压设定值固定时,经过一定时间后测量值应能稳定在风压设定值的附近。如果测量值跟踪设定值的速度太慢,可以适当提高PID调节的积分作用。如果送风温度在设定值上下明显地做周期性波动,其偏差超过范围,则应先降低或取消微分作用,再降低比例放大作用,直到系

21、统稳定为止。PID参数设定的原则是:首先保证系统稳定,其次满足基本的精度要求,各项参数设置不宜过分,应避免系统震荡,并有一定余量。当系统经调试不能稳定时,应考虑有关的机械或电气装置中是否存在妨碍系统稳定的因素,应做仔细检查,排除此类干扰。 2. 变配电系统 1施工工艺流程电量变送器安装线槽敷线、配管穿线 DDC控制器安装校接线系统调试 2施工要点 1电量变送器安装 常用的电量变送器有电压、电流、频率、有功功率、功率因素和有功电量变送器,安装在检测设备高低压开关柜内或者设置一个单独的电量变送器柜,将全部的变送器放在该柜内。 变送器柜安装按电气变配电柜按照标准执行。 变送器柜外壳及其有金属管的外接

22、管应有接地跨接线,外壳应有良好的接地,满足设计有关规范要求。 2线槽敷线、配管穿线。 参见相关国家标准。 3DDC控制器安装。 参见上面空调与通风系统相关要求。 尚应注意以下内容。 相应检测设备的CT、PT输出端通过电缆接入电量变送器柜,必须按设计和产品说明书提供的接线图接线,并检查其量程是否匹配包括输入阻抗、电压、电流的量程范围,再将其对应的输出端接入DDC相应的监测端。 变送器接线时,严禁其电压输入端短路和电流输入端开路。 检查变送器的输入、输出端的范围与设计和DDC所要求的信号必须相符。 4系统调试。 参见空调与通风系统相关要求。 尚应注意以下内容: 系统监控点的测试。 a. 根据设计图

23、纸和系统监控点表的要求,逐点进行测试。 b. 模拟量输入信号的精度测试:在变送器输出端测量其输出信号的数值,通过计算与主机CRT上显示数值进行比较,其误差应满足设计和产品的技术要求。 电量计费测试检查。按系统设计的要求。激活电量计费测试程序,检查其输出打印报告的资料,用计算方法或者用常规电度计量仪表的资料进行比较,其测试资料应满足设计和计量要求。 柴油发电机运行工况的测试。 a. 确认柴油发电机及其相应配电柜单机运行工况正常。 b. 确认其输出配电柜电压处于断开状态,严禁其输出电压接入正常的供配电回路。 c. 对柴油发电机进行仿真测试,即仿真激活柴油发电机组的启动控制程序,按设计和监控点表的要

24、求确认相应开关设备动作和运行情况应正常。 3. 公共照明系统 1施工工艺流程线槽敷线、配管穿线DDC控制器安装系统连接、调试 2 施工要点 1线槽敷线、配管穿线。 参见相关国家标准。 2DDC控制器安装。 参见上述空调与通风系统相关要求。 3系统连接、调试。 按设计图纸和通信接口的要求,检查电气柜与DDC通信方式的接线是否正确。 确认DDC控制器和I/O模块的地址码设置应正确。 确认DDC送电并接通主电源开关,观察DDC控制器和各组件状态正常。 系统监控点的测试检查。根据设计图纸和系统监控点表的要求,按有关规定的方式进行逐点测试。确认受BAS控制的照明配电箱设备运行正常情况下,激活顺序、时间或

25、照度控制程序,按照明系统设计和监控要求,按顺序、时间程序或分区方式进行测试。 4.给排水系统 1施工工艺流程线槽敷线、配管穿线 安装现场设备液位计、液位开关、压力传感器、压力开关、水流开关等 DDC控制器安装系统连接、调试 2施工要点 1线槽敷线、配管穿线。 参见相关国家标准。 2安装现场设备液位计、液位开关、压力传感器、压力开关、水流开关等。压力传感器、压力开关、水流开关等末端设备的安装。 参见空调与通风系统的有关要求。 液位计、液位开关的安装。 a. 浮力式液位计的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 b. 浮筒液位计的安装应使浮筒呈垂直状态,处于浮筒中心正常操作液位或分界液位的高度。 c. 钢带

26、液位计的导管应垂直安装,钢带应处于导管的中心并滑动自如。 d. 用差压计或差压变送器测量液位时,仪表安装高度不应高于下部取压口。 e. 双法兰式差压送变器毛细管的敷设应有保护措施,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50mm,周围温度变化剧烈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f. 安装浮球式液位仪表的法兰短管必须保证浮球能在全量程范围内自由活动。 3DDC控制器安装。 参见上述空调与通风系统相关要求。 5. 热源和热交换系统 1施工工艺流程 线槽敷线、配管穿线现场设备安装温度传感器、水管型压力和压差传感器、蒸汽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电磁阀、电动调节阀等DDC控制器安装系统连接、调试 2 施工要点 1 线槽敷线、配管穿线。

27、参见国家相关要求。 2现场设备安装温度传感器、水管型压力和压差传感器、蒸汽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电磁阀、电动调节阀器等。 参见上述空调与通风系统相关要求;此外水管型压力和压差传感器在高压水管上安装时,应装在进水管侧,在低压水管上安装时,应装在回水管侧。 3DDC控制器安装 参见空调与通风系统的有关要求。 6. 冷冻和冷却水系统 1施工工艺流程 线槽敷线、配管穿线现场设备安装水管温度传感器、压力和压差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电磁阀、电动调节阀等DDC控制器安装系统连接、调试 2施工要点 1线槽敷线、配管穿线 参见国家相关要求。 2现场设备安装水管温度传感器、压力和压差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电磁阀、电

28、动调节阀等。 参见空调与通风系统的有关要求。 3DDC控制器安装。 参见空调与通风系统的有关要求。 7. 电梯和自动扶梯系统 1施工工艺流程线槽敷线、配管穿线DDC控制器安装系统连接、调试 2施工要点 一般电梯设备与智能建筑工程系统的工程接口应按下表划分,与施工合同不一致的,以合同为准电梯设备与智能建筑工程系统的工程接口序号设备材料名称设备材料供应接口设计接口技术接口施工接口1摄像机a.供应摄像机b.供应视频线和电缆a.提出安装位置的要求b.设计线路走向a提出开口尺寸,视频线线和电源线的型号规格a.安装与接线b.负责电缆敷设2楼层显示器a. 提供设备b. 提供干接点信号b提供接线图b提供运行状

29、态、楼层N故障/运行、报警、上行、下行和停止等干接点信号a.负责将运行状态、故障报警信号引至BAS系统的管线敷设和接线,将楼层显示信号引至安保系统3卡片阅读机a.提供卡片阅读机b.提供卡片阅读机信号电缆和电源线a.提供电梯侧接线图和卡片阅读机安装位置和开孔尺寸b.线路设计走向a.提出卡片阅读机的外形尺寸和开口尺寸要求b.提供停层限制的干接点信号要求。a.安装卡片阅读机及机房至安保控制室之间的管线敷设及接线b.负责开孔、电源电缆线敷设4电视机a.提供设备b.提供视频电缆和电源线b负责电缆敷设走向和安装支架开孔位置与尺寸a提出电视机安装位置和固定方式a安装与接线5电梯迫降a.提供控制信号模块和管线

30、材料b.提供迫降和返回干接点b提供接线图a提供干接点信号要求a管线敷设及接线6喇叭a.提供喇叭b.提供电缆b提供接线图a提出电线要求,喇叭尺寸a.负责安装接线b.负责开孔 注:a-智能;b-电梯 线槽敷线、配管穿线 参见有关国家标准 DDC控制器安装 参见空调与通风系统相关要求。 8. 中央管理工作站与操作分站安装 目前国际上有两种开放式标准:一种是LONworks标准,另一种是BACnet标准。这两种标准也得到我国有关标准的推荐。 LONworks标准是LONTALK通信协议的一种现场总线技术,通过挂接在LON总线上的控制节点上装配的神经元芯片,以及芯片内固化的标准网络通讯协议使得接入总线的

31、各类设备可实现相互通信。该控制节点即可视为操作分站。LONworks标准是实时控制域方面,为建筑物自控系统中传感器与执行器之间的网络化,实现互操作性产品制定的标准;是控制现场传感器与执行器之间实现互操作的网络标准。 BACnet标准是管理信息域方面的一个标准,有比LONworks更为大量的数据通讯能力,处理高级复杂的大信息量,有更强大的过程处理、组织处理能力,适用于大型智能建筑和不同厂家、系统之间系统集成。中央管理站多采用BACnet标准。 1施工工艺流程中央管理工作站与操作分站设备安装线槽敷线、配管穿线设备连接BAS系统调试 2施工要点 1中央管理工作站与操作分站设备安装。中央管理工作站通常

32、远离冷冻机房和锅炉房,因此,通常在该关键设备房现场控制室设操作分站,执行关键设备的监控和中央管理工作站的通信。 设备安装前应检查所需的供电要求与供电系统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包括电源功率、稳压电源或UPS等。 设备安装按产品技术说明书及设计要求执行。 2线槽敷设、配管穿线。 参见相关国家标准 3设备连接。 按系统设计图连接主机、网络控制设备、UPS、打印机、HUB集线器等设备。 连接主机和DDC控制器,形成控制网络。 目前,基于BACnet协议的专用网关或LONTALK协议的接口设备,可以将冷冻机组、锅炉、热交换器等设备纳入BAS系统中,设备的运行状态是通过BACnet网关或LONTALK协议的接口

33、设备上传信号至操作分站直至中央管理工作站,中央管理工作站经该网关接口下传信号如初始值设定、控制参数设定等至DDC控制器使末端设备执行相应动作,从而实现系统管理。 因此,在订购冷冻机组、锅炉、热交换器等设备时应关注设备厂家对BACnet协议或LONTALK协议的支持,根据系统设计订购产品,确保其自带控制器与接口设备的匹配性。 接口设备的调试方法可按设备说明书进行,与网络系统网关设备调试方法一致。 4BAS系统调试。 检查各子系统的调试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工程安装完成后,要对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及系统功能含系统联动功能进行现场测试,传感器可用高精度仪表现场校验,使用现场控制器改变给定值或用信

34、号发生器对执行器进行检测,传感器和执行器要逐点测试;系统功能、通信接口功能要逐项测试;并填写系统自检表。 中央管理工作站调试。 a. 线缆导通、绝缘等性能测试、设备外观和安装工程质量检查、环境温湿度卫生及供电电源检查、接地系统检查、系统与设备间接联机检查,应符合设计要求。 b. 系统软件功能测试。 一般应测试以下功能。 a 口令及登陆。 b 交互式系统接口。 c 报警、故障的提示和打印。 d报警处理 e 系统开发环境。 f 多种控制方式。 g 历史数据查询打印。 h 其他辅助功能。 c. 应用软件功能测试。 一般应测试以下功能。 a 采样和数据处理功能。 b 报警设定。 c 控制程序。 d 教

35、学功能。 e 通信控制。 f 命令冲突及处理。 工程调试完成经与工程建设单位协商后可投入系统试运行,应由建设单位或物业管理单位派出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试运行,认真做好值班运行记录,并应保存系统试运行的原始记录和全部历史资料。 三、质量验收要求 1. 系统检测 1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检测应以系统功能和性能检测为主,同时对现场安装质量、设备性能及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质量记录进行抽查或复核。 2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检测应在系统试运行连续投运时间不少于1个月后进行。 3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检测应依据工程合同技术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设计变更审核文件、设备及产品的技术文件进行。 4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检测时应提供以

36、下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记录。 设备材料进场校验记录。 隐蔽工程和过程检查验收记录。 工程安装质量检查及观感质量验收记录。 设备及系统自检测记录。 系统试运行记录。 2.主控项目 1空调与通风系统功能检测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应对空调系统进行温湿度及新风量自动控制、预定时间表自动启停、节能优化控制等控制功能进行检测。应着重检测系统测控点温度、相对湿度、压差和压力等与被控设备风机、风扇、加湿器及电动阀门等的控制稳定性、响应时间和控制效果,并检测设备联锁控制和故障报警的正确性。 检测数量按每类机组总数的20%抽检,且不得少于5台,每类机组不足5台时全部检测。被检测机组全部符合设计要求为检测合格。 2变配电

37、系统功能检测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应对变配电系统的电气参数和电气设备工作状态进行监测,检测时应利用工作站资料读取和现场测量的方法对电压、电流、有功无功功率、功率因子、用电量等各项参数的测量和记录进行准确性和真实性检查,显示的电力负荷及上述各参数的动态图形应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参数变化情况,并对报警信号进行验证。 检测方法为抽检,抽检数量按每类参数抽20%,且数量不得少于20点,数量少于20点时全部检测。被检参数合格率100%时为检测合格。 对高低压配电柜的运行状态、电力变压器的温度、应急发电机组的工作状态、储油罐的液位、蓄电池组及充电设备的工作状态、不间断电源的工作状态等参数进行检测时,应全部检测,合

38、格率100%时为检测合格。 3公共照明系统功能检测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应对公共照明设备公共区域、过道、园区和景观进行监控,应以光照度、时间表等为控制依据,设置程控灯组的开关,检测时应检查控制动作的正确性,并检查其手动开关功能。 检查方式为抽检,按照明回路总数的20%抽检,数量不得少于10路,总数少于10路时应全部检测。抽检数量合格率100%时为检测合格。 4给排水系统功能检测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应对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和中水系统进行液位、压力等参数检测及水泵运行状态的监控和报警进行验证。检测时应通过工作站参数设置或人为改变现场测控点状态,监视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自动调节水泵转速、投运水泵切换及故障状

39、态报警和保护等项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检测方式为抽检,抽检数量为每类系统的50%,且不得少于5套,总数少于5套时全部检测。抽检数量合格率100%时为检测合格。 5热源和热交换系统功能检测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应对热源和热交换系统负荷调节、预留时间表自动启停和节能优化控制。检测时应通过工作站或现场控制器对热源和热交换系统的设备运行状态、故障等的监视、记录与报警进行检测,并检测对设备的控制功能。 核实热源和热交换系统能耗计量与统计资料。 检测方式为全部检测,被检系统合格率100%时为检测合格。 6冷冻和冷却水系统功能检测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应对冷水机组、冷冻冷却水系统进行系统负荷调节、预定时间表自动启停和

40、节能优化控制。检测时应通过工作站对冷水机组、冷冻冷却水系统设备控制和运行参数、状态、故障等的监视、记录与报警情况进行检查,并检查设备运行的联动情况。 核实冷冻水系统能耗计量与统计资料。 检测方式为全部检测,满足设计要求时为检测合格。 7 电梯和自动扶梯系统检测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应对建筑物内电梯和自动扶梯系统进行监测。检测时应通过工作站对系统的运行状态与故障进行监视,并与电梯和自动扶梯系统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核实。 检测方式为全部检测,合格率100%时为检测合格 8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与子系统设备间的数据通信接口功能检测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与带有通信接口的各子系统以数据通信的方式相连时,应在工作站检测

41、子系统的运行参数含工作状态参数和报警信息,并与实际状态核实,确保准确性和响应时间符合设计要求。对可控的子系统,应检测系统对控制命令的响应情况。 数据通信接口应按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第条的规定对接口进行全部检测,检测合格率100%时为检测合格。 9 中央管理工作站与操作分站功能检测 对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中央管理工作站与操作分站功能进行检测时,应主要检测其监控和管理功能,检测时应以中央管理工作站为主,对操作分站主要检测其监控和管理权限以及数据与中央管理工作站的一致性。 应检测中央管理工作站显示和记录的各种测量数据、运行状态、故障报警等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以及对设备进行控

42、制和管理的功能,并检测中央管理工作站控制命令的有效性和参数设定的功能,保证中央管理工作站的控制命令被无冲突的执行。 应检测中央管理工作站数据的存储和统计包括监测数据、运行数据、历史数据趋势图显示、报警储存统计包括各类参数报警、通讯报警和设备报警情况,中央管理工作站储存的历史数据时间应大于3个月。 应检测中央管理工作站数据报表生成及打印功能,故障报警信息的打印功能。 应检测中央管理工作站操作的方便性,人机界面应符合友好、汉化、图形化要求,图形切换流程清楚易懂,便于操作。对报警信息的显示和处理应直观有效。 应检测操作权限,确保系统操作的安全性。 以上功能全部满足设计要求时为检测合格。 10系统实时

43、性检测 采样速度、系统响应时间应满足合同技术文件与设备工艺性能指标的要求;抽检10%且不少于10台,少于10台时全部检测,合格率90%及以上时为合格。 报警信号响应速度应满足合同技术文件与设备工艺性能指标的要求。抽检20%且不少于10台,少于10台时全部检测,合格率100%时为检测合格。 11系统可维护功能检测 应检测应用软件的在线编程组态和修改功能,在中央站或现场进行控制器或控制模块应用软件的在线编程组态、参数修改及下载,全部功能得到验证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设备、网络通讯故障的自检测功能,自检必须指示出相应设备的名称和位置,在现场设置设备故障和网络故障,在中央站观察结果显示和报警,输出结

44、果正确且故障报警准确者为合格,否则不合格。 12 系统可靠性检测 系统运行时,启动或停止现场设备,不应出现数据错误或产生干扰,影响系统正常工作。检测时采用远动或现场手动启/停现场设备,观察中央站数据显示和系统工作情况,工作正常的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切断系统电网电源,转为UPS供电时,系统运行不得中断。电源转换时系统工作正常的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中央站冗余主机自动投入时,系统运行不得中断;切换时系统工作正常的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3.一般项目 1 现场设备安装质量检查 现场设备安装质量应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第6章及第7章的要求,检查合格率达到100%

45、时为合格。 1传感器。 每种类型传感器抽检10%且不少于10台,传感器少于10台时全部检查。 2执行器。 每种类型执行器抽检10%且不少于10台,执行器少于10台时全部检查。 3控制箱柜。 各类控制箱柜抽检20%且不少于10台,少于10台时全部检查。 2 现场设备性能检测 1传感器精度测试,检测传感器采样显示值与现场实际值的一致性。依据设计要求及产品技术条件,按照设计总数的10%进行抽检,且不得少于10个,总数少于10个时全部检测,合格率达100%时为检测合格。 2控制设备及执行器性能测试,包括控制器、电动风阀、电动水阀和变频器等,主要测定控制设备的有效性、正确性和稳定性。测试、核对电动调节阀

46、在零开度、50%和80%的行程处与控制指令的一致性及响度速度;测试结果应满足合同技术文件及控制工艺对设备性能的要求。 按照总数的20%抽检,但不得少于5个,设备数量少于5个时全部测试,检测合格率达到100%时为检测合格。 3现场配置和运行情况 根据现场配置和运行情况,对以下项目作出评测。 1控制网络和数据库的标准化、开放性。 2系统的冗余配置,主要指控制网络、工作站、服务器、数据库和电源等。 3系统的可扩展性,控制器I/O口的备用量应符合合同技术文件要求,但不应小于I/O口实际使用数的10%;机柜至少应留有10%的卡件安装空间和10%的备用接线端子。 4节能措施评测,包括空调设备的优化控制、冷

47、热源自动调节、照明设备自动控制、风机变频调速、VAV变风量控制等。根据合同技术文件的要求,通过对系统数据库记录分析、现场控制效果测试和数据计算,做出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评测。 结论为符合设计要求或不符合设计要求。 四、成品保护 1现场设备温/湿度传感器,压力/压差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电磁阀、电动调节阀、风机盘管温控器、DDC控制器等均需要做保护,以免损坏。 2中央管理工作站与操作分站机房的门应加锁,未经许可非安装人员不准入内。 3工程至交工期间需设专人值班。 4室内保持清洁干净、走道畅通、通风良好,室温保持在1828,相对湿度30%75%,室内严禁烟火。 5在机房内施工时,必须采用保护和防尘措施

48、,以免碰撞损伤设备。 五、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DDC分站控制器的设置和安装不合理 现象。 安装位置潮湿,靠近蒸汽管道或水管。 现场控制器靠近感应负载或大电流母线。 控制器监控区域的划分不合理。 控制器受控对象不清晰。 控制器输入量/输出量的余量太少。 2防治措施。 现场安装时远离输水管道,在潮湿、蒸汽场所,应采取防潮、防结露等措施。 应远离交流电机、大电流母线,以避免噪声大、干扰大的环境。在无法满足要求时,应采取可靠的屏蔽和接地措施。 合理划分控制器的监理区域,同一设备的监控内容尽量划分在一个控制器内。 监控总表的编制并不是监控点的无序罗列,应根据实际项目有针对地进行制表,并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所

49、规定的内容进行编制。 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加入适当余量。 2DDC控制箱箱内配线混乱 1 现象 箱内设备的布置凌乱。 箱内接线标志不清。 控制箱箱内空间过小。 2防治措施 箱内设备的布置应统一设计,尽量减少线路线路在箱内的敷设长度。 在图上清楚标注每个端子的编号。 合理计算元器件所占面积,预留箱体空间。 3中央监控界面操作不方便 1现象。 中央监控界面不能提供全汉化的中文界面。 中央监控界面缺少人性化设计,人机界面不符合友好、图形化的要求。 2防治措施。 BAS系统设计人员应熟知规范对中央监控软件的规定,并熟悉市场上主流BAS产品可以实现的功能,以便为用户选用合适的BAS产品。 图形中心方式由于其

50、一系列彩色、动态的模拟图形,快捷、直观的操作界面以及较短的培训周期,在目前得到广泛推广。目前BAS软件均包含强大的图形组态工具。 4不能查询、打印历史数据和报表。 1现象。 可以查询近期如1个月前的历史数据,但不能查询较前期如2个月前的历史数据。 只可以查询部分监控点的历史数据。2防治措施。 定期对系统数据进行备份,或增加硬盘储存容量。 调试人员应用户进行沟通,对有需要的监控点进行设置,以便系统记录和保存历史数据。 5流量测量误差 1现象。 不考虑需要测量的介质如液体、气体和蒸汽等种类而盲目选用流量计。 流量计安装位置不当,例如入口/出口直管段不能满足规定的长度,流量计插入深度不够等。 2防治

51、措施。 对不同的测量介质应选用不同类型的流量仪表。如对于测量腐蚀性液体介质或测量杂质多的污垢液体流量,最好选用电磁式流量计。 不同类型的流量计对安装位置的要求不尽相同,安装时应严格按照产品资料进行安装,如避免安装在有较强磁场或者剧烈振动的位置,部分类型的流量计还需要定期进行清洗等。 6温度采样不当 1现象。 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不适当。 温度传感器选型不当。 采样数量过少。 2防治措施。 将传感器的敏感元件移至最能代表被测量介质的温度点即可。 选择传感器之前,先了解被测量介质的特性如是测量液体还是蒸汽以及控制精度;施工时应避免安装在有振动的场合,远离门窗和热源,避免暴露在有阳光的地方;对于插入

52、式传感器,还应将感温体插入被测介质管道的中心。 当空调区域面积过大时,可设置多个采样点,然后取平均值作为控制比较参数。 7 数据通信接口实时性差 1现象。 受监控设备或系统同BAS系统以数据通信的方式相连时,实时性较差。 2防治措施。 严格进行系统接口测试,并保证接口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实现接口规范中规定的各项功能,避免发生兼容性及通信瓶颈问题。 六、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措施 1. 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中应当遵守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控制和处理施工现场的各种防尘、废气、废水、固体废物以及噪声、振动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2. 职业健康安全措施 1施工现场应采取维护安全、预防火灾等措施。有条件的,应当对施工现场实行封闭管理。 2施工现场对毗邻的建筑物、构筑物和特殊作业环境可能造成损害的,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3BAS系统的现场各级控制器、现场末端设备的安装及其管线敷设时,应注意做好可能的高处作业防护措施,并与其它专业做好协调沟通,确保施工顺利安全进行。 4施工中的安全技术管理,应符合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 50194-1993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中的有关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