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水利用系数PPT课件

上传人:深*** 文档编号:101379670 上传时间:2022-06-05 格式:PPTX 页数:73 大小:3.0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灌溉水利用系数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灌溉水利用系数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灌溉水利用系数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资源描述:

《灌溉水利用系数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灌溉水利用系数PPT课件(7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1、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内涵、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内涵灌溉水利用系数是指在一次灌水期间被农作物利用的净水灌溉水利用系数是指在一次灌水期间被农作物利用的净水量与水源渠首处总引进水量的比值。量与水源渠首处总引进水量的比值。是衡量灌溉水利用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集中反映灌是衡量灌溉水利用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集中反映灌溉工程质量、灌溉技术水平和灌溉用水管理水平的一项综溉工程质量、灌溉技术水平和灌溉用水管理水平的一项综合指标。合指标。灌溉水利用系数也是领导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灌溉水利用系数也是领导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在我国行业标准在我国行业标准节水灌溉技术规范节水灌溉技术规范中规定:灌区的灌中规定:灌区

2、的灌溉水利用系数溉水利用系数,大型灌区不应低于大型灌区不应低于0.50;中型灌区不应低于;中型灌区不应低于0.60;小型灌区不应低于;小型灌区不应低于0.70;井灌区不应低于;井灌区不应低于0.80;喷灌;喷灌区、微喷灌区不应低于区、微喷灌区不应低于0.85;滴灌区不应低于;滴灌区不应低于0.90。第第1页页/共共73页页2 目前许多灌区没有经常系统测定灌溉水利用系数,目前许多灌区没有经常系统测定灌溉水利用系数,其主要原因是:其主要原因是:v(1)(1)测量工作量很大测量工作量很大 如广西自治区,在如广西自治区,在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初期,对全区年代初期,对全区2222个个重点灌区进行

3、渠系水利用系数测试,当时投资了重点灌区进行渠系水利用系数测试,当时投资了8888万元,万元,累计实测灌区各级渠道长累计实测灌区各级渠道长5923.2km,5923.2km,实测渠段实测渠段26402640段,段,参加测试人员参加测试人员38503850人。人。v(2)(2)测试条件要求严格,难以保证测试条件要求严格,难以保证 如稳定的流量、测渠段要有一定的长度、测流断如稳定的流量、测渠段要有一定的长度、测流断面的规范性及测流桥等难以保证。面的规范性及测流桥等难以保证。第第2页页/共共73页页3v(3)(3)要求掌握测试技术的人员较多要求掌握测试技术的人员较多 测量测量时时需要大量的人员掌握测试

4、技术,目前对于需要大量的人员掌握测试技术,目前对于许多灌区许多灌区也也是难以达到的。如广西自治区在对是难以达到的。如广西自治区在对2222个灌个灌区进行灌溉水利用系数测量时,举办了区进行灌溉水利用系数测量时,举办了1414期测流培训期测流培训班,参加学习人员达班,参加学习人员达560560人次。人次。v (4)灌溉水利用系数的代表性较差灌溉水利用系数的代表性较差 目前我国灌区节水技术改造目前我国灌区节水技术改造发展很快发展很快, ,灌溉水利用灌溉水利用系数也随之改变,以往系数也随之改变,以往某次某次测定的灌溉水利用系数来测定的灌溉水利用系数来代替所有的情况是不合适的。代替所有的情况是不合适的。

5、应简化测定方法,经常应简化测定方法,经常测定灌溉水利用系数。测定灌溉水利用系数。第第3页页/共共73页页4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影响因素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影响因素 据河南省人民胜利渠的试验资料,渗、漏和蒸发损失所占比例为81%、17%和2%。第第4页页/共共73页页5从灌区的性质方面来讲影响因素有:从灌区的性质方面来讲影响因素有:(1 1)灌区规模的影响)灌区规模的影响 大灌区渠道的级数、数量多,在输配水的大灌区渠道的级数、数量多,在输配水的过程中渗漏损失大,其有效利用系数就小。反过程中渗漏损失大,其有效利用系数就小。反之,灌区小,其灌溉水利用系数就大。之,灌区小,其灌溉水利用系数就大。(2 2)渠道

6、级别的影响)渠道级别的影响 渠道级别的影响主要反映在渠道长度和衬渠道级别的影响主要反映在渠道长度和衬砌率上,渠道越长、衬砌率越低,渠道水利用砌率上,渠道越长、衬砌率越低,渠道水利用系数越小。系数越小。 第第5页页/共共73页页6 (3 3)不同地区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影响 不同地区其水文气象及地质条件也不同,对灌溉不同地区其水文气象及地质条件也不同,对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影响也不同。水利用系数的影响也不同。 (4 4)不同灌区类型的不同灌区类型的影响影响 一般情况下,渠系水利用系数提水工程灌区比蓄一般情况下,渠系水利用系数提水工程灌区比蓄水工程的高,蓄水工程灌区比引水工程灌区高,输水水工程的高,蓄水

7、工程灌区比引水工程灌区高,输水渠道中挖方渠道比填方渠道的渠道水利用系数要大,渠道中挖方渠道比填方渠道的渠道水利用系数要大,面积越集中的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越大。面积越集中的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越大。 (5 5)不同灌溉技术的影响)不同灌溉技术的影响 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必然提高田间作物的水利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必然提高田间作物的水利用效率。效率。第第6页页/共共73页页7 灌溉水利用系数可分解为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田间水利用系灌溉水利用系数可分解为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田间水利用系数二部分。可用下式计算:数二部分。可用下式计算: W Wj j/W/W0 0=q qt t (1)第第7页页/共共73页页8q

8、 q=g gz zd dn n (2)(2)S S=Q=QX X/Q/QS S=W=WX X/W/WS S (3 3)式中:式中:为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为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W Wj j为灌溉时为灌溉时能够被农作物利用的净水量;能够被农作物利用的净水量;W W0 0为渠首引入的为渠首引入的总水量;总水量;q q为渠系水利用系数;为渠系水利用系数;t t为田间水利为田间水利用系数;用系数;g g、z z、d d、n n分别为干、支、斗、分别为干、支、斗、农渠的加权平均渠道水利用系数;农渠的加权平均渠道水利用系数;S S为渠道水为渠道水利用系数;利用系数;QQX X、WWX X分别为该级渠道同时期

9、放分别为该级渠道同时期放入下一级渠道的流量、水量;入下一级渠道的流量、水量;Q QS S、W WS S分别为该级分别为该级渠道首端进入的流量、水量。渠道首端进入的流量、水量。 第第8页页/共共73页页9 对于井渠结合灌区应分别算出井灌水利用对于井渠结合灌区应分别算出井灌水利用系数和渠灌水利用系数,然后根据井灌的地下系数和渠灌水利用系数,然后根据井灌的地下水利用量与渠灌的渠首引水量进行加权平均:水利用量与渠灌的渠首引水量进行加权平均:(W W1 11 1+W+W0 0q q)/ /(W W1 1+W+W0 0) (4 4)式中:式中:W W1 1为灌溉时井灌的地下水利用量;为灌溉时井灌的地下水利

10、用量; 1 1为井灌灌溉水利用系数。为井灌灌溉水利用系数。 第第9页页/共共73页页10 田间水利用系数为灌溉水贮存到作田间水利用系数为灌溉水贮存到作物计划温润层中的净水量与从渠系末端物计划温润层中的净水量与从渠系末端进入田间水量的比值。即:进入田间水量的比值。即:t t=W=Wj j/W/Wt t (5 5)式中:式中:W Wt t为末级固定渠道放出进入田间的为末级固定渠道放出进入田间的总水量,总水量,m m3 3。 第第10页页/共共73页页112 2田间水利用系数的测定方法田间水利用系数的测定方法 根据根据节水灌溉技术规范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SL207-98),田间水利用)

11、,田间水利用系数的测定法分为计算法和实测法。系数的测定法分为计算法和实测法。 (1 1)计算法:)计算法:t t= =m mj jA Aj j/W/Wt t (6 6)式中:式中:m mj j为设计净灌水定额,为设计净灌水定额,m m3 3/hm/hm2 2;充分灌溉时充分灌溉时,根据作根据作物主要根系活动层确定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的计划湿润层物主要根系活动层确定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的计划湿润层深度,并据此校核设计净灌水定额。非充分灌溉时深度,并据此校核设计净灌水定额。非充分灌溉时, 设计设计净灌水定额可取实际亩均毛灌水量的净灌水定额可取实际亩均毛灌水量的90%90%95%95%,即非充分,即非充

12、分灌溉条件下的田间水利用系数可取灌溉条件下的田间水利用系数可取0.9 0.9 0.950.95,亏缺量,亏缺量大时取上限,亏缺量小时取下限。大时取上限,亏缺量小时取下限。 A Aj j为末级固定渠道控为末级固定渠道控制的实灌面积,制的实灌面积, hmhm2 2。 第第11页页/共共73页页12 (2 2) 实测法:实测法:在灌区中选择有代表性的灌溉地块在灌区中选择有代表性的灌溉地块, ,通过实测灌水前后通过实测灌水前后(1-(1-3d3d内内) )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土壤含水量的变化, ,计算净灌水定额计算净灌水定额, ,用下式算出田用下式算出田间水利用系数间水利用系数: :t t=10=102

13、2(2 2-1 1)HAHAj j/W/Wt t (7 7)式中:式中:1 1、2 2分别为灌水前后作物计划湿润层的土壤含分别为灌水前后作物计划湿润层的土壤含水率水率( (以干土重的百分数表示以干土重的百分数表示),%),%;为土的干容重为土的干容重,t/ m,t/ m3 3;H H为作物计划湿润层深度为作物计划湿润层深度,m,m。其余符号意义同前。其余符号意义同前。水稻如采用旱作栽培水稻如采用旱作栽培, ,则田间水利用系数的计算和测定方则田间水利用系数的计算和测定方法同上;如采用淹灌法同上;如采用淹灌, ,则净灌水定额为灌后达到田面设计则净灌水定额为灌后达到田面设计水层深度增加的水量与稳定渗

14、漏量之和。水层深度增加的水量与稳定渗漏量之和。 第第12页页/共共73页页13 灌水均匀度是影响田间水利用系数的主要因素之一,灌水均匀度是影响田间水利用系数的主要因素之一,但灌水均匀度的测定需要采集土样或使用专门的仪但灌水均匀度的测定需要采集土样或使用专门的仪器,在生产条件下难以大范围进行。考虑到灌水均器,在生产条件下难以大范围进行。考虑到灌水均匀度往往影响田间亩均毛灌水量,低的灌水均匀度匀度往往影响田间亩均毛灌水量,低的灌水均匀度必然导致大的毛灌水量;过量灌水、径流等其他因必然导致大的毛灌水量;过量灌水、径流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也同样反映在毛灌水量上。故一般采用计素的影响也同样反映在毛灌水量上。

15、故一般采用计算法确定田间水利用系数。算法确定田间水利用系数。田间水利用系数调查地块应尽可能选择在渠系水利田间水利用系数调查地块应尽可能选择在渠系水利用系数调查的典型农渠的控制范围内,以利用农渠用系数调查的典型农渠的控制范围内,以利用农渠测定的进入田块的水量作为实际毛灌水量。测定的进入田块的水量作为实际毛灌水量。 第第13页页/共共73页页143 3 渠系水利用系数测定方法渠系水利用系数测定方法 第第14页页/共共73页页153.1 3.1 渠段水利用系数测定方法渠段水利用系数测定方法 渠段水利用系数测定方法分为动水测定法及静水测定法。渠段水利用系数测定方法分为动水测定法及静水测定法。(1 1)

16、 动水测定法:动水测定法: 根据渠道沿线的水文地质条件根据渠道沿线的水文地质条件, ,选择有代表性的渠段选择有代表性的渠段, ,中间中间无支流,其长度应满足以下要求无支流,其长度应满足以下要求: : 流量小于流量小于lmlm3 3/s/s时,渠道长不小于时,渠道长不小于1km1km; 流量为流量为1 110 m10 m3 3/s/s时,渠道长不小于时,渠道长不小于3km3km; 流量为流量为101030 m30 m3 3/s/s时,渠道长不小于时,渠道长不小于5km5km; 流量大于流量大于30 m30 m3 3/s/s时,渠道长不小于时,渠道长不小于10km10km。观测上、下游两个断面同时

17、段的流量观测上、下游两个断面同时段的流量, ,其差值即为渠段损失其差值即为渠段损失水量水量W W段损段损,由此计算出渠段水利用系数,由此计算出渠段水利用系数S S。第第15页页/共共73页页16 (2 2) 静水测定法:静水测定法: 选择一段具有代表性的渠段选择一段具有代表性的渠段, ,长度为长度为5050100m,100m,两端堵死两端堵死, ,渠段中间设置水位标志渠段中间设置水位标志, ,然后然后向渠中充水向渠中充水, ,观测该渠段内水位下降过程观测该渠段内水位下降过程, ,根根据水位变化即可计算出损失水量据水位变化即可计算出损失水量W W段损段损和渠段水和渠段水利用系数利用系数S S。渠

18、段水利用系数渠段水利用系数S S: :S S=1-W=1-W段损段损/W/W段首段首 (8)(8)第第16页页/共共73页页17 由于动水测定法是在实际灌溉运行条件下测定,由于动水测定法是在实际灌溉运行条件下测定,更接近于实际,而且没有较大的工程量,因此,一般更接近于实际,而且没有较大的工程量,因此,一般采用动水测定法。测定时要求:采用动水测定法。测定时要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渠道(包括衬砌渠道和未衬砌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渠道(包括衬砌渠道和未衬砌渠道),其平均防渗率和工程完好率接近全灌区该级渠道),其平均防渗率和工程完好率接近全灌区该级渠道的防渗率和工程完好率,使灌溉水利用系数测量渠道的防

19、渗率和工程完好率,使灌溉水利用系数测量精度具有可信度。精度具有可信度。测流断面应选择在渠段平直、水流均匀、无旋涡或回测流断面应选择在渠段平直、水流均匀、无旋涡或回流的地方,断面应与水流方向垂直。测流段应基本具流的地方,断面应与水流方向垂直。测流段应基本具有稳定规则的断面。有稳定规则的断面。应以水量为基础进行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测定。应以水量为基础进行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测定。 第第17页页/共共73页页18(3)测量步骤测量步骤a)确定测量渠道数量确定测量渠道数量 为减少工作量,可采取渠道抽样测量的方法,衬砌与未为减少工作量,可采取渠道抽样测量的方法,衬砌与未衬砌渠道分别进行测量衬砌渠道分别进行测量:

20、 :q大中型灌区:总干渠大中型灌区:总干渠 1条条 ,干渠(含分干)干渠(含分干)2 2条,支渠条,支渠 2 2条,斗渠条,斗渠 3 3条,农渠条,农渠3 3条条;q小型灌区小型灌区 :干渠干渠1 1条,支渠条,支渠 2 2条,斗渠条,斗渠 2 2条,农渠条,农渠2 2条。条。q井灌区:以县域为单位,以井为单元进行抽样测定。每个井灌区:以县域为单位,以井为单元进行抽样测定。每个县域的典型井数为县域的典型井数为6 6眼井,其中眼井,其中3 3眼井为已建节水灌溉工程,眼井为已建节水灌溉工程,3 3眼井为未建节水灌溉工程。眼井为未建节水灌溉工程。井的选择要有代表性,应接近井的选择要有代表性,应接近县

21、域的渠道防渗率和工程完好率;测定时井的运行状态也县域的渠道防渗率和工程完好率;测定时井的运行状态也应具有代表性。应具有代表性。第第18页页/共共73页页19b) 测量典型渠段长度规定如下:测量典型渠段长度规定如下: 流量小于流量小于1m3/s时,渠段长度不小于时,渠段长度不小于1km; 流量为流量为110m3/s时,渠段长度不小于时,渠段长度不小于3km; 流量为流量为1030m3/s时,渠段长度不小于时,渠段长度不小于5km; 流量大于流量大于30m3/s时,渠段长度不小于时,渠段长度不小于10km。c) 测定准备工作测定准备工作 全面认真检查拟测渠道,清除测水断面上及附近淤积全面认真检查拟

22、测渠道,清除测水断面上及附近淤积物和石块等,保持测流断面的完整和通畅。物和石块等,保持测流断面的完整和通畅。 校正水尺零点,如水尺已遭破坏应在测水前及时修复。校正水尺零点,如水尺已遭破坏应在测水前及时修复。 详细检查已安装的量水设备,如发现有歪、斜、漏水、详细检查已安装的量水设备,如发现有歪、斜、漏水、阻水等情况时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恢复。阻水等情况时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恢复。第第19页页/共共73页页20d) 测定时尽量采用流速仪表、量水建筑物测流为宜,测定时尽量采用流速仪表、量水建筑物测流为宜, 采用其他方法时,要用流速仪来率定。采用其他方法时,要用流速仪来率定。e)e) 测量时段内渠道(渠段

23、)流量应尽可能保持稳定。测量时段内渠道(渠段)流量应尽可能保持稳定。测定时间间隔为测定时间间隔为2060分钟,各测量断面可同步测分钟,各测量断面可同步测量,也可考虑水流到达各断面时间上的差异,采用量,也可考虑水流到达各断面时间上的差异,采用非同步测量。非同步测量。 第第20页页/共共73页页21f)数据记录数据记录v 观测水尺时,先读一次,将读数记入相应表内规定的栏中,观测水尺时,先读一次,将读数记入相应表内规定的栏中,然后重读一次,以便校核,如记录需要改正时,将错误的然后重读一次,以便校核,如记录需要改正时,将错误的数字用双斜线划掉,另填正确的数字。数字用双斜线划掉,另填正确的数字。v 在有

24、风浪影响的情况下,观测水位时,应将最高和最低水在有风浪影响的情况下,观测水位时,应将最高和最低水位的读数记下,取其平均值。位的读数记下,取其平均值。v 在测量断面进行测流、测速和测水深的同时应记录测流断在测量断面进行测流、测速和测水深的同时应记录测流断面尺寸及测量时间。面尺寸及测量时间。v 记录表内规定的栏目必须全部观测、逐栏填写,若遇特殊记录表内规定的栏目必须全部观测、逐栏填写,若遇特殊情况无法填写观测时,应在备注栏内说明。情况无法填写观测时,应在备注栏内说明。v 测流资料及各种报表要妥善保存,不得损坏或遗失、随意测流资料及各种报表要妥善保存,不得损坏或遗失、随意涂抹、挖补修改原始记录。更不

25、得伪造数据,弄虚作假。涂抹、挖补修改原始记录。更不得伪造数据,弄虚作假。 第第21页页/共共73页页22g)g) 有关问题的说明有关问题的说明 渠道弃水应计入管理损失,不属渠系渗漏的范畴;渠道弃水应计入管理损失,不属渠系渗漏的范畴; 闸门漏水、工程漏水,可作为渠系渗漏损失,但应闸门漏水、工程漏水,可作为渠系渗漏损失,但应对漏水情况进行准确描述,作为渠系渗漏的补充说对漏水情况进行准确描述,作为渠系渗漏的补充说明。明。 第第22页页/共共73页页23(4)(4)损失水量损失水量测量时段内的损失水量测量时段内的损失水量W W损失损失为:为:(4 4) 式中:式中:W W首首测量时段内典型渠段首断面的

26、累计水量;测量时段内典型渠段首断面的累计水量;W W尾尾测量时段内典型渠段尾部测量断面的累计水量;测量时段内典型渠段尾部测量断面的累计水量;WWi i测量时段内正常运行的下级渠道的累计水量;测量时段内正常运行的下级渠道的累计水量;WW渠渠测量始末典型渠段蓄水量的变化,增加时取测量始末典型渠段蓄水量的变化,增加时取“”号,减少时取号,减少时取“”号。号。渠尾首损失WWWWWi第第23页页/共共73页页24(5 5)典型渠段的输水损失率)典型渠段的输水损失率典段:典段W损失W首(5)(6 6)渠段水利用系数)渠段水利用系数典段:典段= = 1-1-典段第第24页页/共共73页页253.2 渠道水利

27、用系数渠道水利用系数S S第第25页页/共共73页页26(1) 渠道单位长度的输水损失率渠道 影响渠道水利用系数的因素主要有流量变化情况、沿程分水情况及典型段选择的位置情况,因此,引入k1、k2、k3三个修正系数:K K1 1为输水系数为输水系数, ,Q0为渠首流量,Qe为渠尾流量;k k2 2为分水系数为分水系数,假定渠道沿程按线性分水,则分水系数 k2可以用渠道控制区的宽度来计算: B为渠道控制区的平均宽度;B为渠道首部与尾部控制区的宽度差。若渠道接近均匀分水,则:k20.5;k k3 3 为典型渠段位置修正系数为典型渠段位置修正系数,k3 0.5+L1/L,L1为典型渠段中心点到典型渠道

28、渠首的距离,L为典型渠道的长度。011QQke)611(5.02BBK第第26页页/共共73页页27渠道单位长度的输水损失率为:渠道单位长度的输水损失率为:式中:式中:L L典渠段典渠段典型渠段的长度。典型渠段的长度。 渠段段渠道Lkkkk典典)1 () 1(2132(6)第第27页页/共共73页页28(2 2)某级渠道的输水损失率)某级渠道的输水损失率 渠渠: 渠渠= = 渠道渠道L L渠渠式中:式中:L L渠渠为该级渠道的平均长度为该级渠道的平均长度, ,等于该级渠道的总长等于该级渠道的总长 度除总条数。度除总条数。(3 3)某级渠道水利用系数)某级渠道水利用系数 渠渠: 渠渠=1- =1

29、- 渠渠第第28页页/共共73页页293.3 渠系水利用系数渠系水利用系数q qq q=g gz zd dn n第第29页页/共共73页页304、灌溉水利用系数测定计算法1 1)首尾测定法)首尾测定法 2 2)典型渠段测量法)典型渠段测量法第第30页页/共共73页页311 1)首尾测定法)首尾测定法 首尾测定法指不必测定灌溉水输、配水过首尾测定法指不必测定灌溉水输、配水过程中的损失程中的损失, ,而直接测定灌区渠首引进的水量而直接测定灌区渠首引进的水量和最终贮存到作物计划湿润层的水量(即净灌和最终贮存到作物计划湿润层的水量(即净灌水定额)水定额), ,从而求得灌溉水利用系数。这样从而求得灌溉水

30、利用系数。这样, ,可可绕开测定渠系水利用系数这个难点绕开测定渠系水利用系数这个难点, ,减少了许减少了许多测定工作量。多测定工作量。 第第31页页/共共73页页灌区第灌区第j j次灌水的灌溉水利用系数次灌水的灌溉水利用系数j j用式用式(1)(1)计算计算: : (1)灌区该年的灌溉水利用系数灌区该年的灌溉水利用系数a a为:为: (2)式中式中m mi i为灌区第为灌区第i i种作物的净灌水定额;种作物的净灌水定额;A Ai i为第为第i i种作物种作物的实灌面积;的实灌面积;W Wj j为第为第j j次灌水渠首总引水量;次灌水渠首总引水量;n n为灌区为灌区作物种植种类;作物种植种类;

31、W Wa a为灌区渠首年总引水量;为灌区渠首年总引水量;k k为灌区为灌区全年灌溉次数全年灌溉次数。 nijiijWAm1/kjajjaWW1/第第32页页/共共73页页 也可通过测定灌区渠首年度总引水量、种植作也可通过测定灌区渠首年度总引水量、种植作物年度总灌溉定额及各种作物的实灌面积计算灌区物年度总灌溉定额及各种作物的实灌面积计算灌区该年度的灌溉水利用系数该年度的灌溉水利用系数a a: : (3)式中式中M Mi i为灌区某种作物的总灌溉定额为灌区某种作物的总灌溉定额。 niaiiaWAM1/第第33页页/共共73页页34 首尾测定法首尾测定法, , 克服了传统测定方法工作量克服了传统测定

32、方法工作量大等缺点,适用于各种布置形式的渠系,但不大等缺点,适用于各种布置形式的渠系,但不能反映渠道输水损失情况等。如,相同的灌溉能反映渠道输水损失情况等。如,相同的灌溉水利用系数或渠系水利用系数,其渠道水利用水利用系数或渠系水利用系数,其渠道水利用系数的分布组合就可能不同,其节水改造效果系数的分布组合就可能不同,其节水改造效果就会不同。就会不同。 第第34页页/共共73页页35示例如下表:示例如下表: 在损失比较大的渠道上防渗在损失比较大的渠道上防渗, ,不仅其节水的程度大,而且,有选择不仅其节水的程度大,而且,有选择防渗材料的余地。这种情况显然用首尾测定法是分析不出来的。防渗材料的余地。这

33、种情况显然用首尾测定法是分析不出来的。 第第35页页/共共73页页362 2)典型渠段测量法)典型渠段测量法q qt t第第36页页/共共73页页37 一般情况下,分析某一级渠道的水利用系数并不困一般情况下,分析某一级渠道的水利用系数并不困难,但如何合理确定全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则往往令难,但如何合理确定全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则往往令人十分棘手。现行灌区规划理论是按各级渠道水利用系人十分棘手。现行灌区规划理论是按各级渠道水利用系数与田间水利用系数连乘计算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在实数与田间水利用系数连乘计算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在实际灌区中际灌区中, ,普遍存在越级渠道。有越一级的,有越二级普遍存在越级

34、渠道。有越一级的,有越二级甚至三级的。如在总干渠上直接接斗渠甚至三级的。如在总干渠上直接接斗渠, ,则跨越了干渠、则跨越了干渠、支渠二级。越级则免损支渠二级。越级则免损, ,不考虑越级现象的影响,则过不考虑越级现象的影响,则过低地估计了渠系水利用系数。因此,在灌区渠道有越级低地估计了渠系水利用系数。因此,在灌区渠道有越级现象时,应进行修正,使计算结果更加符合实际。现象时,应进行修正,使计算结果更加符合实际。同时,同时,对非等效并联的渠系及对非等效并联的渠系及灌溉渗漏水重复利用等灌溉渗漏水重复利用等也应进行也应进行修正。修正。第第37页页/共共73页页38(1 1)渠道越级输水的修正)渠道越级输

35、水的修正 设直接从总干渠上取水的斗渠灌溉面积为设直接从总干渠上取水的斗渠灌溉面积为A Al l;直接从总干;直接从总干渠上取水的支渠所控制的斗渠灌溉面积为渠上取水的支渠所控制的斗渠灌溉面积为A A2 2;直接从干渠;直接从干渠上取水的斗渠灌溉面积为上取水的斗渠灌溉面积为A A3 3;从干渠上取水的支渠所控制;从干渠上取水的支渠所控制的斗渠灌溉面积为的斗渠灌溉面积为A A4 4;作物净灌溉定额为;作物净灌溉定额为M M。显然。显然A A1 1、A A2 2、A A3 3、A A4 4之和即为全灌区总灌溉面积。实际上各灌溉面积所引之和即为全灌区总灌溉面积。实际上各灌溉面积所引的毛水量的毛水量W W

36、为为: :W= AW= A1 1M M 总总 斗斗 农农 田田A A2 2M M 总总 支支 斗斗 农农 田田A A3 3M M 总总 干干 斗斗 农农 田田A A4 4M M 总总 干干 支支 斗斗 农农 田田第第38页页/共共73页页39实际灌溉水利用系数为:实际灌溉水利用系数为: 水水= M= M(A A1 1A A2 2A A3 3A A4 4)W WMAMA(A A1 1M M 总总 斗斗 农农 田田A A2 2M M 总总 支支 斗斗 农农 田田A A3 3M M 总总 干干 斗斗 农农 田田A A4 4M M 总总 干干 支支 斗斗 农农 田田)A A(A A1 1 1 1A A

37、2 2 2 2A A3 3 3 3A A4 4 4 4)=1=1(k k1 1 1 1k k2 2 2 2k k3 3 3 3k k4 4 4 4)即,一般地即,一般地,有越级输水时灌溉水利用系数为:,有越级输水时灌溉水利用系数为: 水水=1/=1/(k ki/i) (4-14-1)式中:式中: i i为对应于为对应于不同越级形式取水控制面积不同越级形式取水控制面积A Ai i的灌溉水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利用系数;k ki i为为A Ai i占总面积的权重。占总面积的权重。第第39页页/共共73页页40 如某灌区存在渠道越级输水问题。渠系组成类如某灌区存在渠道越级输水问题。渠系组成类型就有型就有

38、1616种。该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计算见下表。种。该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计算见下表。 第第40页页/共共73页页41续上表续上表第第41页页/共共73页页42 按传统连乘方法计算渠系水利用系数为按传统连乘方法计算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420.42,与越级修正后计,与越级修正后计算的结果算的结果0.55220.5522比较,差值较大。认识上大型灌区水利用系数低,比较,差值较大。认识上大型灌区水利用系数低,没有考虑越级输水问题是主要的人为原因之一。没有考虑越级输水问题是主要的人为原因之一。续上表续上表第第42页页/共共73页页43(2) (2) 渠道布置形式的修正渠道布置形式的修正 图图4-1 等效并联

39、渠道布置等效并联渠道布置第第43页页/共共73页页44图图4-2 非等效并联渠道非等效并联渠道第第44页页/共共73页页45 串联渠道是指干、支、斗、农四级渠道首尾依次相接,串联渠道是指干、支、斗、农四级渠道首尾依次相接,中间又无分流的灌溉渠系。串联渠道的渠系水利用系数中间又无分流的灌溉渠系。串联渠道的渠系水利用系数可用各级渠道水利用系数相乘的积来计算。可用各级渠道水利用系数相乘的积来计算。 并联渠道为几条下级渠道均由同一条上级渠道供水并联渠道为几条下级渠道均由同一条上级渠道供水的组合渠道。一般灌溉面积较大的灌区,干、支渠多采的组合渠道。一般灌溉面积较大的灌区,干、支渠多采用续灌,斗、农渠采用

40、轮灌。干、支渠的联接方式通常用续灌,斗、农渠采用轮灌。干、支渠的联接方式通常为非等效并联渠系,而支渠控制的若干斗、农渠为等效为非等效并联渠系,而支渠控制的若干斗、农渠为等效并联渠系运行方式。并联渠系运行方式。等效并联的渠系水利用系数计算式等效并联的渠系水利用系数计算式符合各级渠道水利用系数连乘的计算形式。符合各级渠道水利用系数连乘的计算形式。第第45页页/共共73页页46 设上级渠道计算参数用下标设上级渠道计算参数用下标i i表示,下级渠道计算参数表示,下级渠道计算参数用下标用下标j j表示,并分别用下标表示,并分别用下标g g和和n n表示渠道的毛流量和净流表示渠道的毛流量和净流量。在非等效

41、并联渠道中,同级渠道的渠道水利用系数不量。在非等效并联渠道中,同级渠道的渠道水利用系数不相等,流量也不相同。由渠系水利用系数定义知:相等,流量也不相同。由渠系水利用系数定义知:渠系渠系=Q=Qjknjkn/Q/Qi1gi1g (k=1,2,3,4k=1,2,3,4) ,由于由于 Q Qjknjkn= =jkjkQ Qjkgjkg, , 第第46页页/共共73页页47则则:渠系渠系=Q=Qjknjkn/Q/Qi1gi1g=(=(jkjkQ Qjkgjkg)/Q)/Qi1gi1g = =(Q Qjkgjkg/ Q/ Qi1gi1g)()(( (jkjkQ Qjkgjkg)/ Q)/ Qjkgjkg

42、) = =i i(d(dj jjkjk) (k=1,2,3,4) (k=1,2,3,4) 式中,式中,渠系渠系为二级渠系的渠系水利用系数;为二级渠系的渠系水利用系数;d dj j=Q=Qjkgjkg/ Q/ Qjkgjkg,为下级第,为下级第j j条渠道的毛流量占下级渠条渠道的毛流量占下级渠道总毛流量的权重;道总毛流量的权重;i i为上级渠道的渠道水利用系数。为上级渠道的渠道水利用系数。jk k为第为第j j条渠道的渠道水利用系数。条渠道的渠道水利用系数。 一般地,若渠道为一般地,若渠道为m段非等效并联,则渠道水利用系段非等效并联,则渠道水利用系数计算式为:数计算式为:渠渠道道=(djjk)

43、(k=1,2, m) .第第47页页/共共73页页48(3)(3) 灌溉渗漏水重复利用的修正灌溉渗漏水重复利用的修正 考虑到水的重复利用的灌溉水利用系数是指作物整个生育期进入作考虑到水的重复利用的灌溉水利用系数是指作物整个生育期进入作物根系层的灌溉水资源量占渠首从水源引入量的百分数。用公式表物根系层的灌溉水资源量占渠首从水源引入量的百分数。用公式表示为示为: : 水水=W=W净净W W总总(1 1)W W总总为作物生育期从水源引入的水量之和;为作物生育期从水源引入的水量之和;W W净净为作物生育期进入作为作物生育期进入作物根系层的水量物根系层的水量, ,包括各次灌水直接进入作物根系层的水量包括

44、各次灌水直接进入作物根系层的水量W1,W1,渠道渠道渗漏后经机井抽水灌溉补充给作物根系层的水量渗漏后经机井抽水灌溉补充给作物根系层的水量W2,W2,渗入作物根系渗入作物根系层以下又上升到作物根系层的水量层以下又上升到作物根系层的水量W3W3和作物根系层吸收的根系层以和作物根系层吸收的根系层以下的水量下的水量W4,W4,即:即:W W净净=W1=W1W2W2W3W3W4W4W1W1W0W0(2 2)式中:式中:W0W0为灌溉水的重复利用量,即除各次引水灌溉直接进入作物为灌溉水的重复利用量,即除各次引水灌溉直接进入作物根系层的水量以外被作物利用的灌溉水资源量。根系层的水量以外被作物利用的灌溉水资源

45、量。 第第48页页/共共73页页49则则: : 水水=W=W净净W W总总(W1W1W0W0)W W总总 0 0(3 3)为一般概念下作物生育期内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为一般概念下作物生育期内的灌溉水利用系数; 0 0为作物生育期内灌溉水的重复利用系数。为作物生育期内灌溉水的重复利用系数。作物生育期渠首从水源引入灌区的总水量输送到田间进入作物根系层的灌溉作物生育期渠首从水源引入灌区的总水量输送到田间进入作物根系层的灌溉水量为水量为: :W W净净 W W总总- -(1 1)W WD D- -(1 1)W WI I W W总总- -(1 1)(1-(1- 渠系渠系0 0) W) W总总- -(1 1

46、)(1-(1- 田田0 0) )(W W总总- -(1 1)W WD D) W W总总(1 1(1 1)(1-(1- 渠系渠系0 0) ))W W总总(1 1)(1-(1- 田田0 0) ) (1-1-(1 1) (1-(1- 渠系渠系0 0) )) W W总总(1 1(1 1)(1-(1- 渠系渠系0 0) ))()(1 1(1 1)(1-(1- 田田0 0) )) W W总总( 渠系渠系0 0(1-(1- 渠系渠系0 0) ))()( 田田0 0(1-(1- 田田0 0) ))式中:式中:为渠系渗漏量的重复利用系数为渠系渗漏量的重复利用系数, ,可通过试验确定;可通过试验确定;W WI I

47、为灌溉引起的为灌溉引起的田间深层渗漏量;田间深层渗漏量;为大田深层渗漏量重复利用系数为大田深层渗漏量重复利用系数, ,可通过大田试验确定可通过大田试验确定;W WD D为渠系渗漏量。为渠系渗漏量。 第第49页页/共共73页页50则则, ,修正后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修正后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 水水= W= W净净W W总总( 渠系渠系0 0(1-(1- 渠系渠系0 0) ))()( 田田0 0(1-(1- 田田0 0) )) 渠系渠系 田田(4 4) 渠系渠系0 0为没有考虑渠系输水损失量重复利用时的渠系水利用系数;为没有考虑渠系输水损失量重复利用时的渠系水利用系数; 田田0 0为没有考

48、虑田间深层渗漏水重复利用时的田间水利用系数;为没有考虑田间深层渗漏水重复利用时的田间水利用系数; 渠系渠系为考虑渠系输水损失量重复利用时的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为考虑渠系输水损失量重复利用时的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 田田为考虑田间深层渗漏水重复利用时的田间水利用系数。为考虑田间深层渗漏水重复利用时的田间水利用系数。在获得了渠系输水损失量的重复利用系数在获得了渠系输水损失量的重复利用系数和田间渗漏水的重复利用和田间渗漏水的重复利用系数系数后后, ,即可利用式(即可利用式(4 4)计算出考虑灌溉水资源重复利用时的灌溉水有)计算出考虑灌溉水资源重复利用时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效利用系数。 第第50页页/

49、共共73页页51(4) 测量计算步骤测量计算步骤(1)(1)确定灌区测量渠道的数量、测量方法、典型渠段;确定灌区测量渠道的数量、测量方法、典型渠段;(2)(2)计算出典型渠段的单位长度输水损失率;计算出典型渠段的单位长度输水损失率;(3)(3)确定输水系数、分水系数及典型渠段位置修正系数,确定输水系数、分水系数及典型渠段位置修正系数, 计算出典型渠道的单位长度输水损失率;计算出典型渠道的单位长度输水损失率;(4)(4)典型渠道非等效并联修正;典型渠道非等效并联修正;(5)(5)同级渠道土渠与衬砌渠道的渠道水利用系数综合计算;同级渠道土渠与衬砌渠道的渠道水利用系数综合计算;(6)(6)渠道越级输

50、水修正,计算渠系水利用系数;渠道越级输水修正,计算渠系水利用系数;(7)(7)计算田间水利用系数及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田间水利用系数及灌溉水利用系数;(8)(8)利用首尾法计算灌溉水利用系数并进行对比分析。利用首尾法计算灌溉水利用系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第第51页页/共共73页页52表表1 典型渠道典型渠道k1 、k2 、k3计算表计算表渠道渠道类型类型Q0 0Qe ek1B BBk2L L1 1Lk3(1)(1)(2)(2)(3)(3)(4)(4)(5)(5)(6)(6)(7(7)(8)(8)(9)(9)(10)(10)干渠干渠 支渠支渠 第第52页页/共共73页页53表表2 渠道单位长度的输水

51、损失率计算表渠道单位长度的输水损失率计算表 渠道渠道类型类型w首首w尾尾wiww损失损失典段典段L L典渠段典渠段渠道渠道1 1(1)(1)(2)(2)(3 3)(4)(4)(5)(5)(6)(6)(7)(7)(8)(8)(9)(9)干渠干渠 支渠支渠 第第53页页/共共73页页54表表3 非等效并联修正渠道水利用系数计算表非等效并联修正渠道水利用系数计算表 (水量:万(水量:万m3) 渠道类型渠道类型渠道渠道1W W首首w首首dj渠道渠道2 2防渗率防渗率渠道渠道(1)(1)(2)(2)(3 3)(4)(4)(5)(5)(6)(6)(7 7)(8)(8)干渠干渠 干渠干渠 干渠干渠 第第54

52、页页/共共73页页55表表4田间水利用系数计算表田间水利用系数计算表 作物作物mi(m3/亩亩)Ai(万亩万亩)mi AiW农 净农 净 i(m3/亩亩)(1)(2)(3)(4)(5)小麦小麦 玉米玉米 水稻水稻 其其 他他 合计合计 田间田间=mi AiW W农净农净i 第第55页页/共共73页页56表表5 渠道越级输水修正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表渠道越级输水修正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表 组组成成各级渠道水利用系数各级渠道水利用系数 (%)(%) 渠渠i ik ki i k ki i/ / 渠渠i i干渠干渠支渠支渠斗渠斗渠农渠农渠毛渠毛渠 5 5级级 4 4级级 (k ki/ 渠渠i i) 渠渠=

53、1/=1/(k ki/ 渠渠i i) 水水 第第56页页/共共73页页57表表6 首尾测定法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及比较表首尾测定法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及比较表 作物种类作物种类播种面积播种面积(万亩)(万亩)灌溉定额灌溉定额(m3/亩)亩)净耗水量净耗水量(万(万m3)小麦小麦 玉米玉米 棉花棉花 水稻水稻 合计合计 渠首放水量渠首放水量 水水(首尾法)(首尾法) 水水(综合法)(综合法) 第第57页页/共共73页页585、灌溉水利用系数测定方法应用实例、灌溉水利用系数测定方法应用实例 以河套灌区为例以河套灌区为例第第58页页/共共73页页59(1)河套灌区实测基本情况河套灌区实测基本情况q河套灌

54、区主要灌溉系统为黄河一首制引水,七级渠系布设,河套灌区主要灌溉系统为黄河一首制引水,七级渠系布设,即总干渠即总干渠1条,干渠条,干渠12条,分干渠条,分干渠48条,支渠条,支渠202条,斗农毛条,斗农毛渠渠7.4万多条。万多条。q现灌溉面积现灌溉面积877万亩。灌区工程老化现象普遍,配套程度差。万亩。灌区工程老化现象普遍,配套程度差。存在越级输配水。存在越级输配水。q典型渠道选择:干渠典型渠道选择:干渠2条,分干渠条,分干渠2条,支、斗、农渠各条,支、斗、农渠各3条,条,毛渠毛渠2条。条。q重复完成重复完成7次测量;计算时段水量采用连续实测流量过程线次测量;计算时段水量采用连续实测流量过程线法

55、推求。法推求。q由于水流均匀平稳,渠道槽蓄水量忽略不计。由于水流均匀平稳,渠道槽蓄水量忽略不计。第第59页页/共共73页页60 (2)河套灌区渠道水利用系数计算表河套灌区渠道水利用系数计算表 渠道类型渠道类型W首首W尾尾k1wiW渠渠w损失损失典段典段(%)L典渠段典渠段典渠段典渠段(%)典渠道典渠道(%)L渠渠渠渠渠道渠道1(1)(2)(3)(4)(5)(6)(7)(8)(9)(10)(11)(12)(13)(14)总干渠总干渠106710111.9500565.248410.1280.1251280.160 0.840乌拉河干渠乌拉河干渠 72.16 64.861.901.972-1.00

56、5 6.3338.77612.50.7020.60059.98 0.360 0.640通济干渠通济干渠40.3227.11.6711.15402.0665.12410.050.5100.42659.98 0.256 0.744沙壕分干渠沙壕分干渠 19.89 13.871.703.8102.2111.1116.41.7361.47322.27 0.328 0.672和胜分干渠和胜分干渠 14.1101.0012.2801.8312.9708.781.4770.73922.27 0.165 0.835 水量:万水量:万m3,长度:,长度:km 第第60页页/共共73页页61续上续上 表表 水量:

57、万水量:万m3,长度:,长度:km 机缘东支机缘东支渠渠4.268 1.0821.252.45400.732 17.1514.63.7282.3376.460.151 0.849机缘西支机缘西支渠渠9.893.241.334.490.321.8418.60592.0671.376.460.089 0.911右六支渠右六支渠8.653.521.414.0901.0412.0233.53.4352.4176.460.156 0.844机东一斗机东一斗渠渠0.646 0.5451.84000.101 15.6351.0914.34413.2221.960.259 0.741机东二斗机东二斗渠渠0.6

58、46 0.5911.91000.0558.5141.286.6526.3681.960.1250.875第第61页页/共共73页页62 水量:万水量:万m3,长度:,长度:km 宏伟斗渠宏伟斗渠1.691.521.90000.1710.0591.56.7066.3691.960.125 0.875机东二斗机东二斗二农渠二农渠0.008 0.0081.96000.0003 3.7970.675.6685.5600.990.055 0.945机东二斗机东二斗西农渠西农渠0.062 0.0591.95000.0034.8390.657.4447.2640.990.072 0.928东圪卜农东圪卜农渠

59、渠0.701.000.6100.0912.8570.718.3679.1840.990.091 0.909二农三毛二农三毛渠渠0.0110.011.91000.0019.0910.3823.923 22.8360.420.096 0.904乌兰毛渠乌兰毛渠0.08201.000.07300.009 10.9760.4623.860 11.9300.420.050 0.950续上续上 表表第第62页页/共共73页页63(3)非等效并联修正渠道水利用系数计算表)非等效并联修正渠道水利用系数计算表 水量:万水量:万m3,渠道类型 渠道1 W首 w首 dj 渠道2 防渗率 渠道 (1) (2) (3)

60、 (4) (5) (6) (7) (8) 总干渠 0.840 1067 1067 1 0.84 0.84 乌拉河干渠 0.640 72.16 0.642 通济干渠 0.744 40.32 112.48 0.358 0.678 0.678 沙壕分干渠 0.672 19.89 0.585 和胜分干渠 0.835 14.11 34.00 0.415 0.740 0.740 机缘东支渠 0.849 4.268 0.187 机缘西支渠 0.911 9.89 0.434 右六支渠 0.844 8.65 22.81 0.379 0.874 0.874 第第63页页/共共73页页64 水量:万水量:万m3,续

61、上续上 表表渠道类型 渠道1 W首 w首 dj 渠道 2 防渗率 渠道 (1) (2) (3) (4) (5) (6) (7) (8) 机东一斗渠 0.741 0.646 0.500 机东二斗渠 0.875 0.646 1.292 0.500 0.808 宏伟斗渠 (防渗) 0.875 1.69 169 1 0875 0.0261 0.810 机东二斗二农渠 0.945 0.008 0.010 机东二斗西农渠 0.928 0.062 0.081 东圪卜农渠 0.909 0.7 0.77 0.909 0.911 0.911 二农三毛渠 0.904 0.011 0.118 0.944 乌兰毛渠 0

62、.950 0.082 0.09 0.882 0.944 第第64页页/共共73页页65(4)渠道越级输水修正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表)渠道越级输水修正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表 各级渠道水利用系数 (%) 渠系组成 总干 干渠 分干 支渠 斗渠 农渠 毛渠 渠 i ki ki/渠 i 七级 0.84 0.678 0.74 0.874 0.810 0.911 0.944 0.257 0.001 0.004 0.84 0.678 0.74 0.874 0.810 0.944 0.282 0.04 0.142 0.84 0.678 0.74 0.874 0.911 0.944 0.317 0.059 0.18

63、6 0.84 0.678 0.74 0.810 0.911 0.944 0.294 0.016 0.055 六级 0.84 0.678 0.874 0.810 0.911 0.944 0.347 0.051 0.147 0.84 0.678 0.810 0.911 0.944 0.397 0.005 0.013 0.84 0.678 0.874 0.911 0.944 0.428 0.013 0.030 0.84 0.678 0.74 0.911 0.944 0.362 0.016 0.044 0.84 0.678 0.74 0.810 0.944 0.322 0.077 0.239 0.84

64、 0.678 0.74 0.874 0.944 0.348 0.295 0.848 五级 0.84 0.678 0.874 0.810 0.944 0.381 0.205 0.539 第第65页页/共共73页页660.84 0.678 0.911 0.944 0.490 0.004 0.008 0.84 0.678 0.74 0.944 0.398 0.032 0.080 0.84 0.678 0.874 0.944 0.470 0.112 0.238 四级 0.84 0.678 0.810 0.944 0.435 0.07 0.161 三级 0.84 0.678 0.944 0.538 0.

65、004 0.007 (ki/渠i) 2.742 渠=1/(ki/渠i) 0.365 田(根据调查推算求得) 0.73 水 0.266 续上续上 表表第第66页页/共共73页页67(5)首尾测定法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对比表)首尾测定法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对比表 面积:万亩,灌溉定额:面积:万亩,灌溉定额:m3/亩,耗水量:万亩,耗水量:万m3 作物种类 播种面积 灌溉定额 净耗水量 (1) (2) (3) (4) 小麦 303.94 260 79024.4 玉米 88.54 300 26562.0 向日葵 219.04 200 43808.0 甜菜 21.25 200 4250.0 瓜果等 208.

66、1 150.0 31213.5 合计 840.9 184857.9 年灌溉用水量 528440 灌溉水利用系数(首尾测定法) 0.350 灌溉水利用系数(综合测定法) 0.266 第第67页页/共共73页页68与首尾测定法相比,典型渠段测定法计算结果偏小。与首尾测定法相比,典型渠段测定法计算结果偏小。原因:本次测定时候灌区一水小麦已经浇完,总干渠和原因:本次测定时候灌区一水小麦已经浇完,总干渠和干渠运行流量偏低,为正常流量的干渠运行流量偏低,为正常流量的60%60%左右。左右。用近几年全渠的水量平衡资料推算,总干的渠道水利用用近几年全渠的水量平衡资料推算,总干的渠道水利用系数为系数为0.93,干渠的为,干渠的为0.80,分干渠以下变化很小。则相分干渠以下变化很小。则相应的综合测定法计算的渠系水利用系数为应的综合测定法计算的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476,灌溉水,灌溉水利用系数为利用系数为0.348,与首尾测定法计算结果较为接近。与首尾测定法计算结果较为接近。 第第68页页/共共73页页69图片图片: 现场测量现场测量(确定测流线)(确定测流线)第第69页页/共共73页页70现场测量现场测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