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及反思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01289574 上传时间:2022-06-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9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及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及反思(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人教版必修(一)Unit 1 Friendship Reading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NSEFC M1U1的主题是“友谊”,所以大部分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关于友谊的话题有很多,在本单元中涉及到的话题有:人们为什么要交朋友,如何交朋友,怎样处理与朋友的关系,生活在二战时期的安妮是如何渴望朋友、如何与朋友相处的,此外还谈到了在夏威夷表示友好、建立友谊的几种表达方式,使学生从不同的侧面了解到友谊丰富的内涵,让学生能在与之相关的听说读写活动中增强对友谊的理解,能有话可说,有情可表。 本课时是reading 的阅读课,这部分承载着整个单元最重要的语言和文化信息,也是在整个教学过程

2、中需要重点处理的部分(P2-3)。Annes best friend以日记形式讲述了犹太女孩安妮为躲避纳粹的迫害而藏身于小阁楼中,不能与外界接触,周围又没有知心的朋友,孤独之中她将日记当作自己的朋友倾诉衷肠,在写日记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要学会一些阅读技能和新的词汇、短语表达,还要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体会安妮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友情的渴望,从而反思自我,珍惜现有的幸福生活并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二、教学对象分析(一) 学生的情感特点学生对于交朋友并不陌生,但对孤独中的Anne将日记(取名Kitty)作为自己倾诉衷肠的朋友,这一特殊情况把握不够,而这个话题在

3、教材中也是比较新鲜的,所以学生普遍很感兴趣,积极性也比较高。因此通过信息技术进行背景知识的铺垫,让学生了解这段德国法西斯残害犹太人的历史,使学生在感受外国历史文化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才能使学生对文章有更整体、更深入的理解。(二)学生的认知能力尽管文章作者是一位十几岁的少女,由于阅读材料摘自安妮日记,对于刚升上高中的中国学生来说,阅读这样一篇英文原著还是有相当的难度,因此要充分估计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的困难,运用一些视频及图片等帮助学生理解。但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本身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较强。因此可以展开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活动。另外就语言角度来讲,学生交际英语的能力还是相

4、对欠佳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等,在任务型教学下完成本课题的学习。班级里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布置的任务要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使他们通过听、说、读、写都有所获。三、教学目标(一)语言技能: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训练学生阅读技巧,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二)语言知识: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习并掌握文章中的词汇、短语和句型,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三)情感态度:通过网络活动教学平台,开展学生间的英语研究性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四)学习策略: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收集安妮日记的相关背景资料,提高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收集信

5、息、整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注意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通过互动数码实验室等平台展开教学活动。(五)文化意识:让学生了解德国法西斯残害犹太人的历史,使学生感受外国的历史文化。感受主人公安妮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纯洁美丽的心灵。四、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1语言技能: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及获取信息的能力。2语言知识:掌握文章中重要的词汇、短语和句型。3情感态度:通过学生的小组活动,进行有关安妮日记的背景知识搜索,培养团队合作精神。4学习策略: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通过互动数码实验室等平台展开教学活动。5文化意识:让学生了解德国法西斯残害犹太人的历史,体会安妮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友情的渴

6、望。(二)难点1语言技能:培养学生在阅读基础上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2语言知识:运用所学词汇、短语和句型,进行日记内容的复述。3情感态度:学生乐于参与到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4学习策略: 提高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5文化意识: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体会安妮对自由、友情、大自然的渴望,从而反思自我,珍惜现有的幸福生活并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五、教学过程(一)教学流程(见第4页)教师活动“读”:图片预测+阅读内容(一)学生活动“导” :课前学生已通过自主网站采集对安妮及安妮日记的背景资料信息。运用教师QQ空间或微博,学生发表个人见解“读”一:视频+非

7、日记体部分(一)“练”一:复述日记内容使用信息技术插入音频播放“练”二:信息技术多元呈现学生的学习感悟课堂小结信息技术设定作答时间音频呈现二战基本信息问题指定网站浏览安妮生活的背景信息,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 信息技术呈现图片视频表格信息技术呈现P3第一大题信息技术呈现图片提示或文字提示略读扫读学生细读文本思考做连线题回答问题头脑风暴思考安妮躲藏前后的一系列变化掌握生词及词组,得出文章中心意 利用信息技术插入视频,安妮对皮特的一番话积极讨论作为隐藏人的感受、做法及理由分组讨论,分别派代表阐述延伸拓展布置作业开始“读”二:图片+日记体部分周末上交音频作业(课文的录音),发送至FTP运用学校内网FTP

8、,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课后讨论后上交关于友谊的海报(二)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事先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六人为一小组。分组原则由学生自主、自由的组合。老师也可制定组长,由组长去选择自己的合作学习的伙伴。组与组之间,既存在彼此间的竞争关系,也存在互相评价、赞赏激励的关系。【导】课前学生已在网上对安妮及安妮日记的背景资料信息有所分类整理。(学生上网搜索资料)提供一些网站:http:/www.annefrank.org/en/subsites/annes-amsterdam/教师:Today our class will begin with a short video from Schindlers Li

9、st , which won Oscars Best Picture in 1994. I divided the video into three parts according to the timeline.PPT呈现:TimeIncidentsMarch 20, 1941The deadline for entering the Ghetto, a closed Jewish district.All Jews are forced their homes and required to crowd into an area of only sixteen square blocksM

10、arch 13, 1943Liquidation of the GhettoApril, 1944Exhume and incinerate the bodies of more than 10000 Jews killed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把DVD电影转换成音频格式的文件,提取相关影像片段,并将影片内容概括到PPT上。该片段将德国纳粹残害犹太人的内容描绘地淋漓尽致。设计意图辛德勒的名单是第66届(1994年)奥斯卡最佳影片,通过欣赏相关片段,使学生立刻激发了兴趣,一能检查自己在网络资料搜索时的敏感度,二能让学生加深对二战背景知识的理解,为安妮及其日记作好铺垫,为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打好了基础

11、。教师:As we have known a lot about the German Nazis and Jews, now we are going to learn a Jewish girl called Anne and her best friend .She went through the same difficult period as the video showed. First lets look at the screen and know more about Anne.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介绍安妮的相关图片通过photo story这一应用软件进行播放,配上文字、

12、音乐。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欣赏一组安妮的照片故事,能更加形象生动地理解安妮将日记作为最好朋友的原因,体会到德国纳粹的残暴。【读】1Pre-reading教师:Now observe the text carefully to find out: how many parts does it contain? What are the different parts about? (简单处理)PPT呈现: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这篇文章的框架结构,通过PPT上显示的不同颜色字体,一目了然,由两部分构成:一是非日记体部分,介绍写作背景;二是日记体部分,其中一篇安妮的日记,讲述了文章的中心内容。 运用Zoom

13、It这一信息技术,可放大、缩小选中的资料,也可在上面划线、圈重点,便于学生看清材料,也便于教师教学。2Reading Part 1(1)Skimming教师:Read the first part of the reading section and answer these questions: Who was Annes best friend? When did the story happen?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skimming这一英语阅读技巧,快速扫读,找到关键信息点。(2)Scanning教师:Fill in the form about background informatio

14、n.PPT呈现:设计意图这张表格在PPT上的呈现大大提高了讲解的速度,体现了信息技术在教学运用上的快捷高效,并对呈现答案句子的一些词利用生动的图片加以描述,高效直观地让学生把握了整个篇章的脉络。(3)Match教师:Now join the correct parts of the sentences on Page 3, SB.PPT呈现:设计意图让学生做多媒体上呈现的连线匹配题目,是对于非日记体内容部分的升华。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就能从时代背景出发思考安妮所面临的困境,就不难理解安妮当时的心境和为什么将日记视为自己的朋友,从而深刻地领悟安妮日记的内涵。3Reading Part 2(1

15、)Questions教师:Read the diary of Anne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小组活动)PPT呈现: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三个问题的回答,前两个问题是根据时间顺序来递进的,第三个问题则是前两个问题的升华,为下面的教学设计作铺垫。(2) Brainstorming教师:What feelings did Anne have as she was looking out at the night sky? (头脑风暴)PPT呈现:设计意图这个头脑风暴是上面第三个问题的延伸,在学生理解了为什么安妮改变对自然的态度后,让

16、学生思考安妮透过窗帘看外界会有些怎么样的心情。运用多媒体,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力。(3)Fill in the form教师:After brainstorming, lets fill in the form on the screen.PPT呈现:设计意图这张表格在PPT上的呈现大大提高了讲解的速度,体现了信息技术在教学运用上的快捷高效,让学生对安妮躲藏前后的变化一目了然,理解透彻,很好的概括了日记的内容。【练】1复述安妮写的日记老师:Now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diary of Anne. Think over and retell it according

17、to the form above on the screen.设计意图通过前面读的输入,到现在的输出,用刚填的表格提示做到“以生为本”复述安妮日记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串上文章中的关键词,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2讨论(小组活动)教师:(1) Imagine you have to go into hiding like Anne and her family. What would you miss most? Give your reasons. (2) Suppose you have to stay indoors to hide yourself for a

18、 whole year. You can never go outdoors, otherwise you will be killed. You have no telephone, computer, or TV at home. How will you feel? What will you do?3影片欣赏学生讨论发表见解后,播放安妮日记这部电影中关于Anne向Peter说的一段话,让学生加深印象并体会到安妮的乐观。(用DVD转换成音频文件,并截取选中的片段)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背景,积极讨论感受、做法及理由,基本上能想到的我已经有了预设,而学生毕竟没有生活在二战那个时期,

19、安妮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还能保持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渴望,这方面体会不够深刻,所以插入相关的视频,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珍惜现有的幸福生活并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既是阅读文本的拓展,也能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积极的价值观。【课后作业】1学生运用网络手段,借助微博等平台发表个人见解,便于更好地理解安妮和安妮日记,珍惜友谊,教师要即时互动。2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关于安妮生平主题的英语海报,并发送至学校内网Ftp,教师通过信息切换手段,重点share各组成果。3模仿安妮日记电影中的独白,以安妮的口吻进行录音,并上交录音至学校内网Ftp,然后学生可以自由分享,同时在班里截取一些阅读流畅、富有感情的朗读片段,再

20、以音频文件的形式分享,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说英语的热情。六、教学环境学校设有专门计算机远程教学课堂和设配齐全的微格教室。可以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充分展示安妮及其日记的信息,搜索基本的学习的素材,包括图片、视频等,并借助网络活动教学平台开展合作学习。七、教学反思(一)设计说明1体现英语阅读三过程“导读练”。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围绕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课堂教学规律就是人的认知规律,即人认识客观事物获得知识的过程),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创设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输入到输出的语言学习过程”。2英语学科与信息手段的结合(1)文字图象材料的呈现功能。特点:高效、直观(比如这节课中大量信息光凭教师的口头描

21、述很难为学生所接受,运用的实物图片的呈现极为有效与直观);(2)强大的信息收集和整合功能。特点:快捷、精准;(3)动态模拟的完美再现和全面的音频播放功能。特点:形象、生动英语学习中阅读文本的解读往往需要一些背景知识,不仅仅需要教师的讲解,还需要学生的理解与感悟。对于英语老师来说,对信息的把握本身也些欠缺与不全面,而且,语言的学习需要各方面能力的拓展。所以借助这两项功能,这一问题就可迎刃而解;(4) 丰富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功能。特点:互动、共享学生在课堂上的感悟有时是一闪而过的,一些珍贵的想法,新颖的观点,在匆忙中内湮灭。借用信息技术(教师QQ空间的日志留言或微博的评论)的即时对话功能,不仅师生之

22、间实现直接无障碍的交流,学生直接更是架起心灵碰撞的桥梁。在相互的碰撞中,更能闪耀智慧的火花。(二)有效整合解析1整合点诊断的思路和依据学生对于交朋友并不陌生,但对孤独中的安妮将日记作为自己倾诉衷肠的朋友,这一特殊情况把握不够,而这个话题在教材中也是比较新鲜的,所以学生普遍较感兴趣。因此通过信息技术进行背景知识的铺垫,让学生了解这段德国法西斯残害犹太人的历史,使学生在感受外国历史文化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才能使学生对文章有更整体、更深入的理解。通过网络活动教学平台,开展学生间的讨论、获取信息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以为可以围绕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课

23、堂教学规律就是人的认知规律,即人认识客观事物获得知识的过程),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创设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体现英语阅读三过程,由输入到输出的语言学习过程”。为此本课教学过程设计确定三个整合点。即:“导”、“ 读”、“练”。2解决办法的选择和思路三个整合点,即:“导”、“ 读”、“ 练”。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导”被确定为英语阅读课的第一步。即了解一些阅读课文本的背景知识。在“导”这个环节中,学生完全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动脑”对大量书本内外(包括网络)的信息进行辨别、删减、归类等信息的整合。通过上述活动,学生有了文本充分的背景知识,大大增加了信息量,特别是来源于网络上的信息,学生的主动性体

24、现得更强,在导入部分,一个小小的音频文件就完全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为整堂课的深入打下了基础。“读”是英语阅读课的第二步。英语阅读课的关键步骤就是对文本的“解读”,通过一些泛读、精读把握文本本身的内容,并从中得出一定的收获。在上一环节“导”的基础上,我们对安妮所处的环境等信息已有了基本的了解,但老师采用直白的语言描述,单调的板书,根本很难让学生有很深的体会,同时讲解的课堂效率、效果还很低,甚至无法完成教学内容。因此必须要使用信息技术的图象材料、视频的呈现功能,计算机的动态模拟演示功能,来帮助学生的理解。 “练”是英语阅读的第三步。每一个阅读文本的解读,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对其本身语言加以学习并得到有效

25、的输出,特别是“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要求我们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导地位,学以致用,在正确理念的引导下,促使学生展现各方面的能力,使得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3整合效果反思本节课较充分地利用了信息技术高效、直观、快捷、精准等优势。最大程度的发挥了“教学资源整合”的作用,充分调动了互联网信息资源、教材资源。同时,在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辅助技术的支持下,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方法,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师生交流的方式、方法得以转变,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使教学目标顺利达成。(1)选择学校专设的微格教室,充分利用计算机远程教学课堂(计算机房与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课前让学生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形成合作学习小组等步骤,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对宽松且高度信息化的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主动参与思考、学习。(2)恰当合理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善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原有的教材呈现方式无非是文字与图片,信息技术的大量介入,不仅使教材知识的呈现多元化,还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多样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形式上包含了:上网查找、信息摘录、整合,开口发表见解等一系列动作。(3)注意运用合理的理论框架引导学生对教材整体知识的把握。1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