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叭罩冲压模设计本科设计说明书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01247287 上传时间:2022-06-04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6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喇叭罩冲压模设计本科设计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喇叭罩冲压模设计本科设计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喇叭罩冲压模设计本科设计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资源描述:

《喇叭罩冲压模设计本科设计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喇叭罩冲压模设计本科设计说明书(4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本 科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喇叭罩冲压模设计Horn Progressive Metal Stamping Cover Design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与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工学院与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意。作 者 签 名: 日 期:指

2、导教师签名: 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工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容。作者签名: 日 期:目 录中文摘要、关键词英文摘要、关键词前言3第1章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4 第2章 零件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52.1 冲压工艺性分析52.2 工艺方案与模具结构的确定5第3章 模具的设计3.1 落料模设计计算3.1.1 毛坯尺寸与排样3.1.2 压力中

3、心计算3.1.3 冲裁工艺力3.1.4 落料模刃口尺寸3.2 冲孔模设计计算3.2.1 冲孔力3.2.2 冲孔模刃口尺寸3.3 拉深设计计算 3.3.1 确定拉深次数3.3.2 拉深力3.3.3 拉深模刃口尺寸 第4章 冲压设备的选择第5章 模具结构设计5.1 落料凹模5.1.1 模的刃口高度5.1.2 厚度H和壁厚c5.2 冲孔凹模5.2.1 凹模的刃口高度5.2.2 凹模厚度H和壁厚c5.3 冲孔凸模设计与校核5.4 凸凹模设计与校核5.5 成型推板5.6 其他模具零件结构尺寸5.6.1 模座尺寸5.6.2 垫板5.6.3 凸凹模固定板5.6.4 冲孔凸模固定板5.6.5 弹压卸料板5.6

4、.6 模柄5.6.7 打杆和推杆5.6.8 弹顶装置5.6.9 挡料销5.6.10 螺钉和销钉5.6.11 导套和导柱5.7 模具的闭合高度第6章 典型模具零件的加工工序6.1 冲孔凸模加工工艺过程6.2 上垫板加工工艺过程第7章 模具总装配图结论致参考文献36 / 40喇叭罩冲压模具设计摘 要:本设计题目为喇叭罩拉深落料冲孔整形复合模具设计,此论文主要阐述了我国模具工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对零件的工艺分析、模具结构的设计、模具装配与部装图的设计。本论文是对拉深落料冲孔整形复合模具做的总体设计。这套复合模极提高了生产率,且成型后的制件质量精度更容易保证。它把这几个原本分散的制造工艺通过复合模具实

5、现了统一,使工艺过程变得简便。本设计运用冲压工艺学和模具设计的基础知识,首先分析了该零件的技术要求与成型工艺,为冲裁方案的确定做准备;然后对毛坯的形状与尺寸进行计算,确定排样图,计算出压力中心;进行总力的计算后即可选择压力机;分析制件的特征后进行模具结构尺寸的设计,确定了模架的大小、模具各零件的尺寸等;最后进行模具装配以与部装图的总体设计关键词:复合模具;冲压;结构尺寸;装配Horn Progressive Metal Stamping Cover Design Abstract:This design topic is the horn mask deep drawing blanking

6、punching plastic composite die design,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mould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the status quo and developing trend of the component, the analysis of the technology of die structure, the design, the mold assembly and with the design of the figure. The present paper is of deep dr

7、awing blanking punching plastic composite die do of the overall design. This compound model greatly increase productivity, and the forming quality precision parts more easily guarantee. It was this a few scattered manufacturing process through the compound mould achieve unity, make the process becom

8、es easy. This design using the stamping technology and the basic knowledge of the mould design, first analysis in the parts of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molding process, for cutting plan really ready to order; And then the blank size and shape of calculation, sure layout diagram, calculate the

9、pressure center; Their total force calculation can choose after machine; Analys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ool parts after the size of the structure design, to determine the size of the formwork and the size of the parts in the mould etc; Finally the mold assembly and put the figure of the overall de

10、sign. Keywords: compound mould; Stamping; Structure size; assembly 引 言 我国的冷冲压模具工业正在飞速发展,我们生活和工作中所用到的产品,几乎都离不开模具,使用模具已经成为当代工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工艺发展方向。我的毕业设计的题目是喇叭盖冲压模设计,完成这个设计的过程是一次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以解决实际程也是一个对冲压模具的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 1. 冲压模具的发展现状(1)冲压模具市场情况 我国冲压模具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技术和能力等方面都已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国民经济需求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很大,一些大型、精密、复杂

11、、长寿命的高档模具每年仍大量进口,特别是中高档轿车的覆盖件模具,目前仍主要依靠进口。一些低档次的简单冲模,已趋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激烈。 主要现象有:一是进口模具大部分是技术含量高的大型精密模具,而出口模具大部分是技术含量较低的中低档模具,因此技术含量高的中高档模具市场满足率低于冲压模具总体满足率,这些模具的发展已滞后于冲压件生产,而技术含量低的中低档模具市场满足率要高于冲压模具市场总体满足率;二是由于我国的模具价格要比国际市场低格低许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因此其在国际市场的前景看好;三是近年来港资、台资、外资企业在我国发展迅速,这些企业量的自产自用的冲压模具无确切的统计资料,因此未能计入上述数

12、字之中。 (2)冲压模具水平状况 大型冲压模具已能生产单套重量达50多吨的模具。为中档轿车配套的覆盖件模具国也能生产了。精度达到12m,寿命2亿次左右的多工位级进模国已有多家企业能够生产。表面粗糙度达到Ra1.5m的精冲模,大尺寸(300mm)精冲模与中厚板精冲模国也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我国模具CAD/CAM技术的发展已有20多年历史。由原华中工学院和733厂于1984年共同完成的精冲模CAD/CAM系统是我国第一个自行开发的模具CAD/CAM系统。由华中工学院和模具厂等于1986年共同完成的冷冲模CAD/CAM系统是我国自行开发的第一个冲裁模CAD/CAM系统。交通大学开发的冷冲模CAD/

13、CAM系统也于同年完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汽车行业的模具设计制造中开始采用CAD/CAM技术。国家科委863计划将东风汽车公司作为CIMS应用示工厂,由华中理工大学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开发的汽车车身与覆盖件模具CAD/CAPP/CAM集成系统于1996年初通过鉴定。在此期间,一汽和成飞汽车模具中心引进了工作站和CAD/CAM软件系统,并在模具设计制造中实际应用,取得了显著效益。1997年一汽引进了板料成型过程计算机模拟CAE软件并开始用于生产。 在冲压成型CAE软件方面,除了引进的软件外,华中科技大学、大学、湖南大学等都已研发了较高水平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并已在生产实践中得到成功应用

14、,产生了良好的效益。 围绕着汽车车身试制、大型覆盖件模具的快速制造,近年来也涌现出一些新的快速成型方法,例如目前已开始在生产中应用的无模多点成型与激光冲击和电磁成型等技术。它们都表现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优点。 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正确引导下,经过几十年努力,现在我国冲压模具的设计与制造能力已达到较高水平,包括信息工程和虚拟技术等许多现代设计制造技术已在很多模具企业得到应用。 虽然如此,我国的冲压模具设计制造能力与市场需要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些主要表现在高档轿车和大中型汽车覆盖件模具与高精度冲模方面,无论在设计还是加工工艺和能力方面,都有较大差距。轿车覆盖件模具,具有设计和制造难度

15、大,质量和精度要求高的特点,可代表覆盖件模具的水平。虽然在设计制造方法和手段方面已基本达到了国际水平,模具结构功能方面也接近国际水平,在轿车模具国产化进程中前进了一大步,但在制造质量、精度、制造周期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标志冲模技术先进水平的多工位级进模和多功能模具,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精密模具品种。有代表性的是集机电一体化的铁芯精密自动阀片多功能模具,已基本达到国际水平。 但总体上和国外多工位级进模相比,在制造精度、使用寿命、模具结构和功能上,仍存在一定差距。汽车覆盖件模具制造技术正在不断地提高和完善,高精度、高效益加工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高性能的五轴高速铣床和三轴的高速铣床的

16、应用已越来越多。NC、DNC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成熟,可以进行倾角加工和超精加工。这些都提高了模具型面加工精度,提高了模具的质量,缩短了模具的制造周期。 模具表面强化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工艺成熟、无污染、成本适中的离子渗氮技术越来越被认可,碳化物被覆处理(TD处理)与许多镀(涂)层技术在冲压模具上的应用日益增多。真空处理技术、实型铸造技术、刃口堆焊技术等日趋成熟。激光切割和激光焊接技术也得到了应用。 2. 冲压模具的发展重点与展望 发展重点的选取应根据市场需求、发展趋势和目前状况来确定。可按产品重点、技术重点和其他重点分别叙述。 (1)冲压模具产品发展重点。冲压模具共有7小类,并有一些按其服务对象

17、来称呼的一些种类。目前急需发展的是汽车覆盖件模具,多功能、多工位级进模和精冲模。这些模具现在产需矛盾大,发展前景好。 汽车覆盖件模具中发展重点是技术要求高的中高档轿车大中型覆盖件模具,尤其是外覆盖件模具。高强度板和不等厚板的冲压模具与大型多工位级进模、连续模今后将会有较快的发展。多功能、多工位级进模中发展重点是高精度、高效率和大型、高寿命的级进模。精冲模中发展重点是厚板精冲模大型精冲模,并不断提高其精度。 (2)冲压模具技术发展重点。模具技术未来发展趋势主要是朝信息化、高速化生产与高精度化发展。因此从设计技术说,发展重点在于大力推广CAD/CAE/CAM技术的应用,并持续提高效率,特别是板材成

18、型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分析技术。模具CAD、CAM技术应向宜人化、集成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并提高模具CAD、CAM系统专用化程度。 为了提高CAD、CAE、CAM技术的应用水平,建立完整的模具资料库与开发专家系统和提高软件的实用性十分重要。从加工技术来说,发展重点在于高速加工和高精度加工。高速加工目前主要是发展高速铣削、高速研抛和高速电加工与快速制模技术。高精度加工目前主要是发展模具零件精度1m以下和表面粗糙度Ra0.1m的各种精密加工。提高模具标准化程度,搞好模具标准件生产供应也是冲压模具技术发展重点之一。为了提高冲压模具的寿命,模具表面的各种强化超硬处理等技术也是发展重点。 对于模具数

19、字化制造、系统集成、逆向工程、快速原型/模具制造与计算机辅助应用技术等方面形成全方位解决方案,提供模具开发与工程服务,全面提高企业水平和模具质量,这更是冲压模具技术发展的重点。 第1章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1.1设计容:为下图1.1所示的喇叭罩产品设置一副冲压模具图1.11.2设计目的:(1)掌握冲压模具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2)了解压力机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3)了解现代模具加工的各种方法;(4)熟练地使用Pro/E和AutoCAD等软件设计机械类相关产品。第2章 零件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2.1冲压工艺性分析 图2.1工件名称:喇叭罩生产批量:小批量材料:08F厚度:1mm(1)冲压件为钢板,是

20、优质碳素结构钢,具有良好的可冲压性能;(2)工件可以看成由有凸缘的圆筒件和锥形件构成,要求外型尺寸,没有厚度不变的要求,因此工件的形状满足拉深工艺要求。各圆角尺寸,满足拉深对圆角半径的要求。由查参考文献1中表7.14可知它的尺寸精度为IT13级,满足拉深工序对工件的公差等级的要求。(3)该零件的外形是圆形,比较简单、规则。工件中间有孔,且孔在平面上,孔与件边缘之间的距离较大,即满足。这部分可以用冲裁工序完成,查参考文献1中表2.3,可知冲裁件外型尺寸和孔尺寸能达到的尺寸精度为IT11级,查参考文献1中表7.14可知该工件的精度要求能够在冲裁加工中得到保证。(4)零件图上未标注尺寸偏差的,可按I

21、T14级确定工件尺寸的公差。经查参考文献1中表7.14,各尺寸为:。2.2 工艺方案与模具结构的确定 根据工件的根据工件的工艺性分析,可知冷冲压要完成的基本工序有:拉深、落料、冲孔和整形。由此制定两套工艺方案:方案一:先落料,然后冲孔,再拉伸与整形,三个简单模。此方案模具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制造周期短,但是需要三道工序,三套模具才能完成零件的加工,生产率低,难以满足零件大批量生产的要求,而且工件尺寸的累积误差大,所需要的模具操作人员也比较多。方案二:拉深、落料、冲孔、整形复合模。如图2.2所示。此方案模具结构紧凑,工序集中,对压力机工作台面的面积要求较小,且外形相对位置与零件尺寸的一致性非常

22、好,制件面平直,并且制造精度高。缺点是结构复杂,安装、试和维修不方便,制造周期长。由零件图可知,有凸缘的圆筒件部分的拉深尺寸不大,锥形很浅,亦可一次拉成,可以考虑采用复合模;又由于产品批量较大,工序分散的单一工序生产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应考虑集中的工艺方法。经综合分析论证,采用拉深、落料、冲孔、整形复合模既能满足生产量的要求,又能保证产品质量和模具的合理性,故采用方案二。图2.2第3章 模具的设计3.1 落料模设计计算3.1.1毛坯尺寸与排样根据凸缘的相对直径查参考文献1中表4.4可得。 将拉伸件划分成若干简单的几何形状,图3.1所示。图3.1 于是 其中,8371.562090.092025.

23、532583.179620.723216.99 所以,8371.56+2090.09+2025.53+2583.17+9620.72+3216.9927908.06 则 根据该冲压件的形状特征,采用直排有废料排样方式。如图4.2所示。 图4.2 冲裁件毛坯直径,查参考文献1中表2.8得最小搭边量。 条料宽度:进距:一个进距材料利用率:3.1.2压力中心计算此工件是对称形状的冲裁件,其压力中心位于轮廓图形的几何中心上。3.1.3 冲裁工艺力该模具采用弹性卸料和上出件方式。(1)落料力其中, 查参考文献1中表2.12可取08钢故 (2)卸料力查参考文献1中表2.10得则(3)顶件力查参考文献1中表

24、2.10得则3.1.4 落料模刃口尺寸 零件尺寸: 查参考文献1中表2.12得:查参考文献1中表2.17得因数:查参考文献1中表2.14得:凸、凹模采用分别加工的方法,按参考文献1中表2.16的公式有:校核:,可见,不满足的间隙公差条件,应该缩小,提高制造精度,才能保证间隙在合理围。取故,3.2 冲孔模设计计算3.2.1 冲孔力3.2.2 冲孔模刃口尺寸零件尺寸:已知:查参考文献1中表2.14得:按参考文献1中表2.16的公式有:校核:,不满足的间隙公差条件,应该缩小,提高制造精度,才能保证间隙在合理围。取故,3.3 拉深设计计算3.3.1 确定拉深次数(1)有凸缘圆筒形件部分的拉深次数凸缘相

25、对直径毛坯相对厚度由此查参考文献1中表4.11可得拉伸的最大相对高度。,由此可知,这部分可以一次拉成。(2)锥形部分的拉深次数,因此这部分为浅锥形,而浅锥形可以一次拉成。综上所述,拉深部分可以一次拉成。3.3.2 拉深力查参考文献1中表4.17得任意形状拉深件的拉深力又查参考文献1中表4.23得则3.3.3 拉深模刃口尺寸 零件尺寸:拉深单边间隙取因为是一次拉深成型,所以凸凹模的圆角半径等于零件的圆角半径,即根据零件尺寸和查参考文献1中表4.30得故按参考文献1中表4.29的公式得第4章 冲压设备的选择综合以上得总冲压力为为了使压力机能安全工作,取故选择开式双柱可倾压力机J23-80。查参考文

26、献1中表7.10得到压力机的主要参数如下:公称压力:滑块行程:最大封闭高度:最大封闭高度调节量:工作台尺寸: 垫板尺寸: 模柄孔尺寸 工作台垫板厚度:第5章 模具结构设计5.1 落料凹模5.1.1 模的刃口高度 该零件形状略复杂,且采用的是复合模,因此用直刃口。 查参考文献2中表4-2得刃口高度。5.1.2 厚度和壁厚凹模厚度采用公式计算。-最大冲裁力,。-修正系数。查参考文献2中表4-3得。所以 凹模的壁厚 此处取。因此可以确定出落料凹模的尺寸,如图5.1所示。图5.1 图6.15.2 冲孔凹模5.2.1凹模的刃口高度同样采用直刃口,且刃口高度和落料凹模的刃口高度一样,即5.2.2 凹模厚度

27、和壁厚 采用公式计算。 查参考文献2中表4-3得 所以5.3 冲孔凸模长度为由此可以确定冲的尺寸,如5.2所示。此凸模为典型圆凸模结构,此圆凸模的台肩用于固定和承受卸料力等。此凸模用于冲孔具有快速,方便的优点。结合其受力分析可得,选用此种类型凸模满足条件。冲孔时,因受凸模强度的限制,孔的尺寸不应太小。也需对凸模的强度进行校核。因孔的尺寸不是很小,所以采用无导向凸模。查参考文献3可得,无导向圆凸模的校核分为直径和长度的校核。因凸模的直径不是太小,所以对其进行长度的校核。图5.2校核:无导向凸模=175mm,故满足要求。5.4 凸凹模最厚部分为查文献3公式7-1得L=h1+h2+h3+h式中:h1

28、为凸模固定板厚度,一般为凸模高度的40%左右,计算取为30。h2为卸料板的厚度,取凹模厚度的0.8倍,一般为612 ,取为18。h3为零件高度24 。h为增加长度,包括凸模的修模余量,涂抹进入凹模的深度,一般取0.5-1mm,凸模固定板与卸料板之间的安全距离,一般取10-20mm,综上,取h为23。则:L=30+18+24+23=95mm查参考文献3可得,凸凹模中凸模部分强度的校核也分为直径和长度的校核。结合图可知采用长度校核。校核:无导向凸模=250mm,故满足要求。图5.35.5 成型推板中间部分厚如图5.4所示在喇叭罩的设计过程中先对零件进行拉深,其次是压形,而成形推板就是在此过程发挥作

29、用。压形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形成尖角,以免工件形成裂纹。从而降低其使用寿命。此过程的顺利进行有助于后面的落料和冲孔过程。图5.45.6 其他模具零件结构尺寸5.6.1 模座尺寸落料凹模的外径为 因为工件尺寸较大,选择中间导柱圆形模座,由此查参考文献1中表7.32,选取凹模周界的模座其它参数: 上模座的尺寸:,,下模座的尺寸:,, 有尺寸可知,模座的横向与纵向尺寸分别为和,而所选压力机工作台的尺寸前后为,左右为,可见完全符合要求。 图 5.5上模座5.6.2 垫板垫板的厚度选。冲裁时凸模进入凹模的深度按计算,中间垫板可取。图 5.65.6.3凸凹模固定板 凸凹模与固定板选用配合。查参考文献3中表3-

30、5,凸凹模固定板的尺寸为。 凸凹模的高度为,则可以取凸凹模固定板的厚度为。5.6.4 冲孔凸模固定板冲孔凸模与固定板选用配合。查参考文献3中表3-5,凸模固定板的尺寸为。 考虑到工艺较复杂,孔的尺寸为,选取凸模的长度为,则凸模固定板的厚度按计算得5.6.5弹压卸料板 查参考文献1中表2.29,卸料板宽度等于落料凹模的外径,即由以上查参考文献1中表2.29得。查参考文献1中表2.30得到卸料板孔与凸模的单边间隙卸料螺钉的安装采取卸料弹簧与卸料螺钉安装在一起的方式。凸凹模的边缘厚度则凸凹模固定板的厚度按选用,这里取因此综合考虑到上模座的厚度,然后查参考文献1中表7.58,选取的卸料螺钉,其它的尺寸

31、为:,,。弹簧孔的尺寸查参考文献1中表2.33得弹簧外径座孔径5.6.6模柄采用凸缘模柄B型, 根据所选压力机的模柄孔尺寸查参考文献1中表7.39,选取的模柄,其它的尺寸为:,, 模柄为有凸缘的,比较适合适用于较大的模具。模柄与上模座安装孔用,所以上模座孔的尺寸为。5.6.7打杆和推杆 这里取打杆直径。 打杆活动区间取,则推杆长度可取。打杆长度为。推杆的直径略小于孔径,取,推杆的凸缘部分的尺寸为。5.6.8 弹顶装置 抬起工件的弹顶装置的活动围为,弹顶器的活动区间可定长度,。则打杆的长度须大于,考虑到冲裁刃口高度为,可取打杆的长度为,又因为顶杆所在位置的平面尺寸为,查参考文献1中表7.55可以

32、选取基本尺寸,长。 托住成型推板的顶杆的长度大于,查参考文献1中表7.55可得,基本尺寸,长度为,数量为三个。与之相配合的顶板选择A型,查参考文献1中表7.56可得它的尺寸为:,。5.6.9 挡料销 查参考文献1中表7.44,所选固定挡料销的尺寸为:,。5.6.10 螺钉和销钉 (1) 螺钉的直径和分布查参考文献1中表2.34,由于落料凹模的厚度为,于是选择螺钉为,间距为。 据此紧固上模座与垫板,以与凸模固定板的六角圆柱头螺钉安排三个,六角圆柱头带肩卸料螺钉三个,另外,前面已经设计过且也为,二者穿插使用。三个螺钉查参考文献1中附表7.59,的六角圆柱头螺钉的尺寸为:,,。考虑到,拧入凸模固定板

33、左右,于是选择,可知拧入凸模固定板的长度恰好为。查参考文献4中表14-45的螺钉安装孔尺寸,可得的卸料螺钉的孔尺寸为,的六角圆柱头螺钉的孔尺寸为:,。(2)模柄的紧定螺钉可以根据选择的六角圆柱头螺钉。数量为四个。按参考文献1中附表7.59,其尺寸为:,。上模座的厚度为,于是可以选取,。 (3)下模座与垫板,冲孔凸模固定板,中垫板以与落料凹模紧固,考虑到零件较多,要求螺钉的长度较长,因此螺钉直径为,安排三个。与三个圆柱销钉穿插。查参考文献1中表7.59,的六角圆柱头螺钉的尺寸为:,,。又由于,拧入落料凹模的长度取左右,于是选择。 查参考文献4中表14-45的螺钉安装尺寸,可得的六角圆柱头螺钉的孔

34、尺寸为:,。于是可以知道拧入落料凹模的长度恰好为。 另外用三个圆柱销钉,其直径同螺钉,即,查参考文献1中表7.61得,长度取。销钉与孔采用过渡配合。由此查参考文献3中附表3-2,附表3-4和附表3-5得孔的尺寸为,销钉的尺寸为。销钉在下模座、下垫板、冲孔凸模固定板以与中顶板全长配合,其余部分与落料凹模配合。5.6.11 导套和导柱 导柱与导套的配合采用。 根据算选上模座的尺寸和,下模座的尺寸和,查参考文献1中表7.35,选取与上模座配合的A型导套的尺寸分别为:,油槽数3,。,油槽数3,。选取A型导柱,由于,模具在闭合状态时导柱上端面与上模座顶面的距离不小于,而下模座底面与导柱面的距离,又根据所

35、选导套的尺寸查冷冲压模据设计与制造中表7.33可得导柱尺寸分别为:,取。,同样取。可以取,。5.7模具的闭合高度由以上的计算可知 所选压力机的最大封闭高度为,滑块的行程为,所以,即 由此可见在取值围,满足设计要求。第6章 典型模具零件的加工工序6.1冲孔凸模加工工艺过程工序号工序名称 工序容 1 备料备制尺寸为的棒形锻料 2热处理退火(消除锻后残余应力) 3 车(1) 车一端面,打顶尖孔,车外圆至;掉头车另一端面,长度至;打顶尖孔。(2) 双顶尖顶,车外圆尺寸,至要求;车尺寸至要求。 4检验检验 5磨削淬火达硬度56-60HRC 6线切割切除工作端面顶尖孔,长度尺寸至。 7 磨削磨削端面至。6

36、.2 上垫板加工工艺过程工序号工序名称 工序容 1 备料锻件(退火状态): 2粗铣铣外圆至,铣端面至尺寸 3平磨磨两大平面。厚度达 4钳(1) 划线 螺纹过孔中心线,销钉过孔中心线(2) 钻孔 钻螺纹过孔、销钉过孔到要求 5热处理淬火 硬度:54-58HRC 6平磨磨两大平面厚度达要求第7章 模具总装配图此模具为拉深、压形、落料、冲孔复合模。成形推板在顶杆的作用下,处于最上位置,托住坯料。上模部分下降,利用凸凹模和成形推板进行拉深和压形。上模继续下降,推动成形推板下降,此时由落料凹模和凸凹模进行落料,然后冲底孔。当成型推板与固定板接触时,则进行整形。在成形推板装有6根顶杆,开模时顶起工件。结

37、论历经两个月的毕业设计接近尾声了,在这期间,我感觉自己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在大学四年的时间里基本上都是在学习理论基础知识,并未真正地去应用和实践。但是在这次毕业设计,我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深入了解产品的注塑方法和模具的加工过程。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我还体会到了所学理论知识的重要性:知识掌握得越多,设计得就更全面、更顺利、更好。2、了解并知道进行一项设计有哪些必不可少的几个阶段。经过这次系统的毕业设计,熟悉了对模具进行设计、生产的详细过程。这些对我在将来的工作和学习当中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3、学会了怎样查阅资料和利用工具书。平时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不够全面,作为模

38、具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的特点自己更应该积极查阅资料吸取别的设计,加工中的宝贵经验。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学过,什么都懂,因此,当你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用一些不曾学过的东西时,就要去有针对性地查找资料,然后加以吸收利用,以提高自己应用的能力,而且还能增长自己见识,补充最新的专业知识。4、毕业设计对以前学过的理论知识起到了回顾作用,并对其加以进一步的消化和巩固。把我们之前学过的模具制造工艺、塑料成型模具、材料与热处理、CAD软件应用和Pro/E软件应用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写说明书的时候要用到Word文档,容的字体、字号、段落、格式等等都有一定的要求。毕业设计让我们温故而知新,重新拾起的记忆是另一番知识的汲取

39、,是一次新的学习收获。5、毕业设计培养了严肃认真和实事的科学态度,而且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以与相对应的工程意识,同学之间的友谊互助也充分的在毕业设计当中体现出来了。致 本模具设计与论文是在我的指导老师梁永政梁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经过半年的忙碌和工作,本次毕业设计已经接近尾声,作为一个本科生的毕业设计,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导师的督促指导,以与一起工作的同学们的支持,想要完成这个设计是有很大难度的。在这里首先要感梁永政老师,他工作繁忙,但在我做毕业设计的每个阶段,从外出实习到查阅资料,设计草案的确定和修改,中期检查,后期详细设计,装配草图等整个过程中都

40、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梁永政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我在设计图中出现很多问题,梁永政老师细心地纠正图纸中的错误,他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我还要感我们一组亲爱的同学们,设计中有许多Pro/e软件的知识不懂,他们都不厌其烦的给我讲解。最后,我要感我在这次毕业设计中参考过的所有文献的作者,没有他们编写的资料,我是无法完成这次毕业设计的。在这里我感他们对我的指导和帮助,!参考文献1洪,机械加工工艺手册M.:,19902齐卫东,

41、简明冲压模具设计手册M.:理工大学,20103高军,熹,修大鹏.冲压模具标准件选用与设计指南M.:化学工业,20074占尧,最新冲压模具标准与应用手册M.:化学工业,20105洪,机械加工工艺手册M.:,19906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第四版)M.:化学工业,19937程,机械工程材料M.:机械工业,19838王孝培,冲压手册M.:机械工业,19909翁其金,冲压工艺与冲模设计M.:机械工业,200410王卫卫,材料成型设备M.:机械工业,200411立亮,材料加工CAD/CAM基础(第2版)M.:机械工业,200412奎华,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M.:机械工业,200113马正元,启,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M.:机械工业,199814郭,洪钟德主编,简明机械设计手册M.:同济大学,197515仪先,梅顺齐,机械制造基础M.:中国水利水电,2004:130-13216鸿文,材料力学 M.:高等教育,2004:290-30717桓、作模,机械原理M.:高等教育,200118王笑天,金属材料学 M.:机械工业,198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