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CDMA室内覆盖的研究报告及分析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01131735 上传时间:2022-06-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0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基于WCDMA室内覆盖的研究报告及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基于WCDMA室内覆盖的研究报告及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基于WCDMA室内覆盖的研究报告及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基于WCDMA室内覆盖的研究报告及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WCDMA室内覆盖的研究报告及分析(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摘要】:随着移动通信的日益普及,以及我国通信行业3G时代的全面到来,3G网络建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展。在城市围,建筑物的话务密度不断上升,室的话务占总话务的比例日益趋高,且数据业务绝大多数都会在室发生,网络覆盖、容量、质量、效益已经成为运营商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但目前,室覆盖仍是3G网络覆盖的一个薄弱环节,仅仅依靠室外宏蜂窝基站的覆盖已经无法满足容量及通信质量的要求。本文通过实例,探讨了针对大型重要建筑进展3G室覆盖的理论与实践,对实际工作有一定借鉴意义。 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作者收集了大量有关3G室无线覆盖技术与应用、规划设计的文献。通过阐述了现阶段3G市场运营情况,提出了进展3G室覆

2、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分析了联通目前阶段3G室覆盖的整体情况和存在问题。论文从室覆盖系统的组成入手,重点从工程角度对室覆盖系统设计技术指标要求、传播损耗分析、频率分配与编号方案要求、工程建立原则等容进展了分析和阐述。在对WCDMA室覆盖的一般理论进展了探讨的同时,本文重点针对GSM与WCDMA共享室覆盖系统的可行性进展了分析,在此根底上,以*办公楼为案例,根据本案特点,结合相关系统建立原则、技术要求和设计规,选择适宜的室覆盖组网方式,在实践中参与设计建立工程工作,并对工程系统进展了测试和优化.关键词; 3G 网络覆盖 质量 效益 SummaryWith the increasing popul

3、arity of mobile munications, as well as 3G era of China munication industry, 3G network construction is like a raging fire of. Within the city limits, traffic density buildings rise, indoor traffic accounted for the total traffic increasingly high proportion, and data services, the majority will be

4、in indoor, network coverage, capacity, quality, efficiency has bee the key operators to obtain a petitive advantage factor. But at present, the indoor coverage is still a weak link in 3Gnetwork coverage, relying solely on the outdoor macro cell base stations coverage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capa

5、city and munication quality requiremen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3G indoor coverage for large and important buildings,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to the practical work.In the writing process, the author has collected a large number of documents about 3G technology a

6、nd application, indoor wireless coverage planning and design. Through the present market operation of 3G, put forward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the 3G indoor coverage, and analysis of HENAN UNI, the overall situation at present stage of 3G indoor coverage and problems.This paper from the indoor c

7、overage system from the engineering point of view, focus on indoor coverage design technical inde* requirements of the system, the propagation loss analysis,frequency distribution and numbering plan requirements,construction principle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Are discussed at the same time in th

8、e general theory of WCDMA indoor coverage,this page focuses on the GSM and WCDMA share the feasibility of indoor coverage system is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 office building as a cas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bined with the related system construction principle, technical requi

9、rements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s, select the appropriate indoor coverage networking mode, participated i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work in practice, and the engineering system testing and optimization.Keywords 3G network coverag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z-目录【摘要】:2第一章 室覆盖系统51.1室覆盖系统51.2室覆盖的重要性51

10、.3 3G室覆盖的原则6第二章 室覆盖系统技术72-1、实现室覆盖的方法72-1-1实现室覆盖的技术方案的分类:72-2室覆盖系统的组成82-2-1信号源提取的几种方法9第三章 信号分布的根本方式123-1信号分布的根本方式123-2几种信号分布的比较12第四章 室覆盖设计参考数据134-1室覆盖指标要求13第五章 室覆盖假设干问题165.1覆盖区域选择165.2信源的选择175.3覆盖标准185.4 2G和3G共用18总结与展望20致20参考文献22第一章 室覆盖系统1.1室覆盖系统室覆盖是针对室用户群、用于改善建筑物移动通信环境的方案。其原理是利用室天线分布系统将移动基站的信号均匀分布在室

11、每个角落,从而保证室区域拥有理想的信号覆盖。1.2室覆盖的重要性2006年3月底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使用3G技术的用户已经到达了2.369亿人,已经占到全球移动用户的10%。其中CDMA20001*用户1.59亿人、EV-DO用户2480万人、WCDMA用户5310万人。随着3G脚步的日益临近,室分布系统建立的紧迫性及重要性越来越突出。首先,室分布系统的话务量占比很大。根据统计,其3G业务室场所占了近80%的话务量,而在实施了室覆盖的建筑物话务量增大了1.43倍。从国的经历数据可以看出,目前2G网络60%80%的移动用户话务量也发生在室。其次,从3G业务使用来看,室环境舒适,用户大多在室消磨等

12、候的时间,因此,室用户更喜欢使用3G的丰富业务。再次,由于3G系统采用了比2G更高的频段,受其无线传播特性的限制,采用室外信号覆盖室的做法已不可能满足要求。所以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体验,树立良好形象,运营商应该对3G的室覆盖建立给予足够重视。以全球最早提供 WCDMA 效劳的日本 NTT 为例,其在2002年3G的商用网络初期把网络建立侧重点放在户外的连续覆盖上,在认识到室覆盖的重要性之后,其调整了建网和无线覆盖的策略,大量实施室解决方案。在2004年3月,室站点数量扩展到了1600个,比原来室建立方案提前了假设干年,其中包括许多微蜂窝和室站,并连接天线分布系统,以满足商务楼和地铁站等室环境中良

13、好的覆盖。从2004年3月开场,3G用户数出现了迅猛的增长,这得益于在全国围不断改善楼宇、地铁站等地方的室覆盖。截至2005年第三季度,将30%的基站资源用于室覆盖,规模到达了3800个室分布系统。从解决覆盖、容量、质量这三个网络规划及优化主题来看,室分布系统都是非常重要的解决手段。从网络覆盖来看,室分布系统可以解决室盲区及干扰区域;从网络容量来看,室覆盖还可以分散密集区域的话务量,从而减轻室外基站的压力,降低室外基站的数量和配置;从网络质量来看,室覆盖降低了室外系统的负荷,由于3G自干扰的特性,也就降低了网络整体干扰水平,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质量、容量。因此,室覆盖对于3G网络的建立具有至关重

14、要的作用。 重要性主要表达在3个方面 1从网络覆盖来看,室分布系统可以解决室盲区及干扰区域; 2从网络容量来看,室覆盖还可以分散密集区域的话务量,从而减轻室外基 站的压力,降低室外基站的数量和配置; 3从网络质量来看,室覆盖降低了室外系统的负荷,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质 量、容量。 因此,室覆盖对于3G网络的建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室覆盖产生的原因 1、室移动通信环境有太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2、覆盖方面,由于建筑物自身的屏蔽和吸收作用,造成了无线电波较大的传输衰耗,形成了移动信号的弱场强区甚至盲区; 3、容量方面,建筑物诸如大型购物商场、会议中心,由于移动使用密度过大,局部网络容量不能满足

15、用户需求,无线信道发生拥塞现象; 4、质量方面,建筑物高层空间极易存在无线频率干扰,效劳小区信号不稳定,出现乒乓切换效应,话音质量难以保证,并出现掉话现象。1.3 3G室覆盖的原则 统一性原则 室外统一规划,协调开展: 密集市区按室外覆盖目标规划重点室场景需考虑专用覆盖 差异性原则 不同的覆盖场景,根据业务类型,其覆盖指标也有所差异不同的地区,根据用户的业务需求,采取差异性建立策略经济性原则根据覆盖需求和投资效益,在本钱和质量寻求最正确平衡点,室分布方式和信源选取需要综合考虑性能和本钱的要求。根据以上原则,在3G室分布系统建立中:尽量控制建立本钱,防止重复建立;满足质量和容量的需求,室外协调开

16、展;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新建和室3G改造,满足GSM和WCDMA、WIFI需求;构造简单,工程实施容易,方便后续维护调整;新建分布系统的2G尽量采用1800M频段;新建分布系统的器件满足800M2500M频段;第二章 室覆盖系统技术2-1、实现室覆盖的方法2-1-1实现室覆盖的技术方案的分类:微蜂窝有线接入方式 是以室微蜂窝系统作为室覆盖系统的信号源,即有线接入方式。适用于覆盖围较大且话务量相对较高的建筑物,在市区中心使用较多,解决覆盖和容量问题。改善高话务量地区的室信号覆盖,微蜂窝是最正确解决方案。与宏蜂窝方式相比,微蜂窝方式是更好的室系统解决方案。微蜂窝方式的通话质量比宏蜂窝方式要

17、高出许多,对宏蜂窝无线指标的影响甚小,并且具有增加网络容量的效果。 但微蜂窝在室使用时,受建筑物构造的影响,使其覆盖受到很大限制。对于大型写字楼等,如何将信号最大限度、最均匀地分布到室每一个地方,是网络优化所要考虑的关键。且微蜂窝方式的弱点在于本钱较为昂贵,需要进展频率规划,需要增建传输系统,网络优化工作量大。因此,对宏蜂窝方式亦或微蜂窝方式的选取,需要综合权衡移动网络和运营商的多方面因素才能定夺。 宏蜂窝无线接入方式 是以室外宏蜂窝作为室覆盖系统的信号源,即无线接入方式。适用于低话务量和较小面积的室覆盖盲区,在市郊等偏远地区使用较多。宏蜂窝方式的主要优势在于本钱低、工程施工方便,并且占地面积

18、小;其弱点在于对宏蜂窝无线指标尤其是掉话率的影响比较明显。 目前,采用选频直放站并增加宏蜂窝的小区切换功能可以缓解这一矛盾:当对应的宏蜂窝频率发生变化时,直放站选频模块需要作相应调整。 随着运营商对本钱和网络资源利用率的注重,宏蜂窝方式在最近一年出现升温的势头 直放站Repeater在室外站存在充裕容量的情况下,通过直放站Repeater将室外信号引入室的覆盖盲区。在室外站存在充裕容量的情况下,通过直放站Repeater将室外信号引入室的覆盖盲区。 利用微蜂窝解决室问题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建立微蜂窝的设备投入与工程周期都较大,只适合在话务量集中的高档会议厅或商场使用。在这种情况下,直放站Rep

19、eater以其灵活简易的特点成为解决简单问题的重要方式。直放站不需要基站设备和传输设备,安装简便灵活,设备型号也丰富多样,在移动通信中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直放站的应用场合主要有以下几种: 扩大效劳围,消除覆盖盲区; 在郊区增强场强,扩大郊区站的覆盖; 沿高速公路架设,增强覆盖效率; 解决室覆盖; 将空闲基站的信号引到繁忙基站的覆盖区,实现疏忙。2-1-2使用微蜂窝和直放站的比较: 使用基站使用直放站1. 是否增加容量 根据需要增加容量不能增加容量2. 信号质量好一般3. 设置优先级可以不可以4. 对网络的影响小控制不好影响很大5. 是否需要传输设备需要不需要6. 是否需要重新频率规划需要

20、不需要7. 是否需要调整参数需要支持8. 是否支持容量动态分配不支持(容量预分配)支持9. 是否支持多运营商不支持支持10. 是否支持多频、多系统环境不支持支持11. 安装时间较长较短12. 投资较多较少2-2室覆盖系统的组成室覆盖系统主要由信号源和信号分布系统两局部组成。信源选取原则 WCDMA室分布系统信源选择主要沉着量和覆盖2个方面考虑。根据话务选取建议信源当室话务量低于15Erl时,建议选用直放站作信源;当室话务量高于15Erl且低于48Erl时,建议选用微蜂窝或RRU;当室话务量高于48Erl且低于96Erl时,建议选用宏蜂窝或RRU。根据覆盖面积选用建议信源覆盖为目的、业务需求较低

21、、面积2万平方米,建议选用直放站信源;存在较高业务需求,面积约215万平方米,建议选用微蜂窝或RRU;超大型建筑物,面积15万平米以上,如机场、会展等,选用RRU或宏蜂窝。2-2-1信号源提取的几种方法 直放站做信号源 1. 通过直放站的施主天线直接从附近基站提取信号; 2. 用耦合器从附近基站耦合局部信号通过光纤传送到盲区的直放站。 3. 用耦合器从附近基站耦合局部信号通过电缆传送到盲区的直放站。 增加微蜂窝(基站) 直放站做信号源1. 通过直放站的施主天线直接从附近基站提取信号2. 用耦合器从附近基站耦合局部信号通过光纤传送到欲覆盖区的直放站。 3. 用耦合器从附近基站耦合局部信号通过电缆

22、传送到欲覆盖区的直放站。 微蜂窝(基站)加直放站方式 第三章 信号分布的根本方式3-1信号分布的根本方式1、无源天馈分布方式 通过无源器件和天线、馈线,将信号传送和分配到室所需环境,以得到良好的信号覆盖。用于中小型地区。 2有源分布方式 通过有源器件(有源集线器、有源放大器、有源功分器、有源天线等)和天馈线进展信号放大和分配。3. 光纤分布方式 主要利用光纤来进展信号分布。适合于大型和分散型室环境的主路信号的传输。4. 泄漏电缆分布方式 信号源通过泄漏电缆传输信号,并通过电缆外导体的一系列开口,在外导体上产生外表电流,从而在电缆开口处横截面上形成电磁场,这些开口就相当于一系列的天线起到信号的发

23、射和接收作用。它适用于隧道、地铁、长廊等地形3-2几种信号分布的比较几种信号分布方式的比较:信号分布方式优点缺点1. 无源天馈分布方式本钱低、无源器件,故障率低、无需供电,安装方便、无噪声累积、宽频带系统设计较为复杂、信号损耗较大时需加干放2. 有源分布方式设计简单,布线灵活,场强均匀频段窄,多系统兼容困难;需要供电,故障率高、有噪声积累,造价高3. 光纤分布方式传输距离远,布线方便,性和传输质量好。造价高4. 泄漏电缆分布方式场强分布均匀,可控性高;频段宽,多系统兼容性好。造价高,传输距离近。总的来说,信号分布系统根据覆盖区域的具体情况,组合无源、有源、光纤、泄漏等方式,进展综合性的分析。在

24、实际使用中,室分布系统可使每个微蜂窝覆盖围增至几十层楼左右;如果加装干线放大器,覆盖围还可大幅度增加。 第四章 室覆盖设计参考数据4-1室覆盖指标要求根据WCDMA室分布系统各业务的现场测试,可得到各业务所需最小Ec/Io要求:实际工程设计中,室覆盖边缘场强考虑:室*点Ec/Io与该点接收到室小区的导频功率Ec、室小区负荷、室外干扰信号强度,以及接收机产生噪声等有关。室小区负荷、室外干扰信号强度,以及接收机产生噪声等有关。应用举例:如果室外干扰水平为75dBm室外导频-80dBm),设计要求Ec/Io大于10dB ,室设计的下行负荷为50%,则所需要的CPICH RSCP即室小区Ec设计值大约

25、为82 dBm。假设考虑到在室区域只占用室小区信号控制软切换比例或防止导频污染,则室小区边缘场强设计要求更高,此时要求室信号强度为。假设考虑到在室区域只占用室小区信号控制软切换比例或防止导频污染,则室小区边缘场强设计要求更高,此时要求室信号强度为-78dBm。4-2室覆盖设计参考数据设计参考数据手机接收电平Po+Gt-L其中Po是传输信号输出功率,Gt天线增益,L是链路损耗。L=Ls十LzLdLd为多径损耗;Lz为阻挡损耗;Ls为自由空间损耗。自由空间的电波损耗为LsdBm=201g4dfc201g4C201gf201gd其中:d为传输距离,单位为kmf为电波频率,单位为Hz,取890960M

26、Hz取900MHzc为光速,取3108ms多径损耗取10dB 1-7、室覆盖设计参考数据不同距离的损耗如下: 距离1m5m20m25m损耗31.5dB45.48dB57.52dB59.46dB普通大楼建材和构造的平均阻挡损耗:材料类型混凝土墙混凝土楼板天花板金属隔段损耗1015dB1520dB18dB5dB材料类型钢筋混凝土墙普通木门电梯拐角损耗20dB4dB25dB3dB第五章 室覆盖假设干问题5.1覆盖区域选择3G室覆盖系统的建立应根据覆盖等级、话务等级,结合市场开展策略,确定建立优先级,分批建立。对无法利用室外基站信号到达室良好覆盖以及对业务需求大的公共场所,应优先安排建立。根据权威调查

27、公司的影响力模型分析结果,对于新的移动通信产品,年轻人、白领商务人士对其它人群是否使用该产品的影响力最大。对于新运营商,要扩大品牌效应,应有针对性地对年轻人、商务白领人士经常活动的场所优先覆盖。优先覆盖的原则如下:从建筑物的性质考虑:大型公共场所、重要办公楼优先。从话务量角度考虑:高业务量区域、人流量大的区域优先。对拥有二代网络的运营商而言,应优先考虑2G3G需求有交集的建筑。可根据2G网络的话务量来分析3G的需求。从覆盖角度考虑:根据2G的经历,楼高15层以上、单层面积超过1200平方米、室间隔较多的建筑物优先。如果存在2G网络,且3G规划站址一样,可根据目前2G的覆盖情况较准确地预测3G覆

28、盖情况;也可根据室外基站规划仿真结果,对室外基站能否解决室覆盖进展初步判断。如高层居民楼覆盖探讨可采用室分布系统覆盖地下室、电梯等盲区,但覆盖房间困难较大:1、居民不同意在房间装天线,只能装在楼梯间,房间空间很大,一般为铁门,天线以符合国家标准的最大功率输出,透过铁门或承重墙后,经室空间的衰减到达窗边时,场强低于-70dBm,窗边室外信号经常高于50dBm,参数调整难度大; 2、居民楼的楼道多为水泥顶,无吊顶,电缆走线只能采用明线穿管方式,影响美观,物业协调难;3、逐层走线工程量大,投资大,而话务量相对较小,本钱回收难从窗外覆盖房间的几种尝试1、从高层对面的建筑物适当位置安装室外天线;2、利用

29、现有宏蜂窝基站,调整天线角度或增加定向天线进展覆盖;3、沿高层居民楼的窗边下水管或楼中央天井墙壁安装泄漏电缆5.2信源的选择按照信号来源,室覆盖解决方案可划分为宏蜂窝基站、微蜂窝基站、射频拉远基站和直放站等。目前,国2G网络使用最多的室覆盖方法是宏蜂窝基站加定向天线,该方法主要用于建筑物密封性较差或者建筑物较稀的地方,实现方式是将天线直接对准目标建筑物覆盖,并采用窄水平半功率角宽垂直波瓣的天线和适当的天线输出功率,优点是室外宏蜂窝基站可以同时提供覆盖区域的室覆盖,网络资源可以同时为室和室外的用户效劳;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该方法不能确保建筑物部的完全覆盖,也不能提高频率复用度。在3G网络中,宏蜂

30、窝方式的使用可能会减少。如前所述,3G网络中相当的业务量产生于室,而作为3G特色的高速数据业务要求的接收机灵敏度要高于话音业务,如果仍然使用室外站来确保室的覆盖质量,则必然会减小室外基站的站距,从而增加室外站的数量;另外,由于高层有比较严重的导频污染,如果高大建筑物的高层局部由室外站提供效劳,则用户将接收到来自于周围基站设备产生的多个强干扰,此时,用户如果想通话,则终端需要更大的功率,也就意味着将会产生更多的干扰,从而导致整个系统通信质量下降。另外三种方式很可能会在3G室覆盖方面获得更加广泛的应用,下面分别进展阐述。(1)微蜂窝加室信号分布方式。该方式采用独立的基站系统,可以独立承载话务量,并

31、能分担宏小区话务。该方式虽然需要传输和供电设备,但是实施简单,无需机房资源,更重要的是能够提供更多的网络资源,可以灵活结合具体室分布系统来实现室覆盖。因此,该方式通常应用于面积比较大或者人流量比较大、话务量比较高的室覆盖。(2)射频拉远基站采用室/室外混合覆盖。该方式的优点在于建立本钱低,室外基站的基带局部可以同时处理室和室外的话务量,无需严格的机房和建站条件,同时可灵活地结合具体的室覆盖系统,并且配置和实施十分灵活。缺点在于要仔细核算基站的基带所能承载的处理能力,同时远端无线接入设备需要独立的传输和供电设备。(3)直放站加室信号分布方式。该方式实施简单,但因为没有提供新的网络资源,该方式适用

32、于话务量较低的建筑。同时,它还需要保证直放站接收和发射天线之间的隔离度。对于地下室、停车场等强调覆盖而非容量的建筑,直放站是不错的选择。综上所述,室分布系统的信源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物的覆盖、容量和周围网络环境等关键因素,一般应该遵循如下原则:对于低话务密度、小规模覆盖且较为封闭的场景,优先选用直放站作为信号源,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室外站的容量。对于中等话务密度和中等覆盖规模的场景,优先选用微蜂窝作为信号源。对于高话务密度和大覆盖规模的场景,优先选用射频拉远模块作为信号源。5.3覆盖标准设计标准的取定直接影响到器件选用、设计方法、天线密度、系统效果等因素。一般来说,以导频信号强度Ec作为WCDMA

33、室分布系统的覆盖衡量标准之一。Ec确实定与业务要求、覆盖要求、Ec/Io要求以及Io相关。根据以上理论分析及实际测试的结果,对于WCDMA室分布系统的设计目标,可按以下标准设计。电磁环境较差区域RSSI75dBm的区域以及重点覆盖区域:要求导频信号强度-85dBm,导频Ec/Io-10dB。一般区域:要求导频信号强度-90dBm,导频Ec/Io-12dB。地下层、电梯:导频信号强度-95dBm,导频Ec/Io-12dB。CDMA2000和TDSCDMA系统的覆盖标准也可以参考以上标准制定。5.4 2G和3G共用对于现有移动通信运营商来说,从现有技术到3G阶段运营过渡是必然趋势,这也对3G在室覆

34、盖的建立方式上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室覆盖上的建立必然是在3G建立初期的重点,由于大局部无线网络运营商已经建立了大量的2G室分布系统,则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室分布天馈线资源,保护运营商的投资,正是对3G室覆盖解决方案的最大挑战。3G和2G合路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建立本钱,在原有的2G室分布系统的根底上进展3G的合路改造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3G系统无线端工作在2000MHz频段,较工作在900MHz频段的2G系统的链路衰耗大,特别是在室环境,其对于阻挡非常敏感,相对2G,其链路衰耗要大812dB,因此,在隔挡较多的室环境,要增加天线点位来满足3G系统的覆盖和容量要求,一般采取多点低场强的

35、覆盖方式。(2)原来的室覆盖系统所采用的无源器件可能不满足3G频段的需求,如耦合器、功分器、天线等,对于这些不满足要求的部件要予以更换,同时也应兼顾WLAN开展的要求,为以后的升级预留一定的空间,防止重复建立。(3) 现有的2G室分布系统使用的馈线大多为8D/10D/1/2,2000MHz和900MHz的衰耗差值较大,对于距离较长的走线应更换1/2 或7/8馈线,以减少功率衰耗并平衡2G和3G系统的功率,对于走线过长不便平衡功率的情况,可以考虑2G和3G主干线单独走线并增加合路器。5.5切换3G室覆盖的切换分为2G与3G系统间的切换,以及3G系统部的切换两种。这里只讨论3G系统部的切换。对于W

36、CDMA来讲,低层建筑一般采用室外同频的方式进展覆盖,高层大型建筑一般采用底层同频高层异频的方式。故室室外的切换一般为同频软切换,在设计时,应严格控制切换区域,减少室信号的外泄,减少软切换的次数,降低对系统资源的占用。对于采用同频加异频的覆盖方式,除了底层与室外的同频软切换外,还有室高层与底层之间的异频硬切换,如何控制硬切换发生的区域,采用何种切换策略来保证硬切换的成功率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目前提出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点:1、电梯引用高层信号覆盖。特点:施工容易,保证用户在进、出大楼时的切换成功率,还能够解决高层导频污染及业务需求等问题;缺点:用户在低层出、入电梯时发生的异频硬切换不容易控

37、制,切换参数设置较苛刻。2、电梯引用高层信号覆盖,为了迎合低层在电梯厅和电梯的切换,重新拉线将高层小区信号引入到低层的每个电梯厅。特点:解决了方式1中用户在低层出入电梯时因为信号快衰落出现掉话的问题;缺点:施工难度大,低层切换区域多,切换参数设置苛刻,在平层人为引入异频硬切换。3、电梯采用各自所在楼层信号信号覆盖。特点:施工简单,切换区域小,防止方式1、2中出现的问题。缺点:需要经过屡次测试及调整天线入口功率,结合测试结果合理设置切换区域和切换参数,需要基站方配合;不适用于高速电梯。下面讨论TDSCDMA室覆盖的切换问题。在TD-SCDMA中,使用的是接力切换(Baton Handover),

38、这是一种介于硬切换与软切换之间的一种切换方式,也是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其设计思想是利用智能天线和上行同步等技术,在对移动台的距离和方位进展定位的根底上,根据移动台方位和距离信息作为辅助信息来判断目前移动台是否移动到了可进展切换的相邻Node B的临近区域。如果移动台进入切换区,则RNC通知该Node B做好切换的准备,从而到达快速、可靠和高效切换的目的。在室,由于分布式天馈的引入,智能天线的作用已经失效,RNC不能确定UE的准确位置,但是分析接力切换的过程,可以得知,只要在RNC里设置合理的邻小区列表,接力切换仍然可以顺利完成。实验结果说明, UE在室外覆盖切换区域反复

39、走动时,接力切换成功率接近100。相对WCDMA来讲,TDSCDMA室覆盖的切换问题相对简单。总结与展望在这半年左右时间里,我完成了有线电视网络技术的调查研究这篇毕业论文。这半年里,我经常去图书馆,上网查阅资料。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锻炼不仅使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还提高了自我学习和分析问题能力。本课题涉及了很多科目的应用。本课题的选题很贴近现实生活,工作,实用性强,应用广泛,有时代感,覆盖的知识面广泛。通过此次论文让我室覆盖有了一定了解并且掌握了其相关的专业知识,更重要是让我知道如何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论文准备过程中发现室覆盖具有广阔的开展前景;通过查阅资料及指导教师的帮助

40、我觉得写毕业论文不但稳固了大学两年半来的所学的知识,同时也使我在不知不觉中更加的熟练应用电脑,加强了对通信技术的了解以及通信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这给了我一次很好的实践时机,增强了自己自学的能力;独立思考与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使自己的知识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并对我将来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帮助。致. z-参考文献1王奎勇。3G传输网。第一版。:科学技术,2006。2吴英桦。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技术及应用。第一版。:人民邮电,2003。3志刚,钱亚生。现代通信原理M。第三版。:清华大学,1992。4王志勤,万屹,贵明。3G技术实验及标准研究进展介绍J第一版。电信网技术,2003。5纪越峰。现代通信技术。第二版。:人民邮电,2005。6吉承。3G解决方案。第一版。:科学技术,20067樊昌信、丽娜。通信原理。第五版。:国防工业20218世鹤、运年。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一版。:人民邮电20219高伟东、啜钢、等。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优化及无线资源管理。第一版。:人民邮电200710段红光、毕敏、肖理兵。TD-SCDMA网络规划优化方法与案例。第一版。:人民邮电2021 11木根、王文博。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第三版。: 机械工业2021. z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