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路总结报告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0979982 上传时间:2022-06-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试验路总结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试验路总结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试验路总结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试验路总结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验路总结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耒宜高速公路大修工程第S1标旧沥青路面热再生施工(K1728+000-1728+500)试验段总结报告一、工程概况就地热再生简称HIR,就是指采用专用的就地热再生设备,对沥青路面进行加热、铣刨,就地掺入一定数量的新沥青、新沥青混合料、再生剂等,经热态拌和、摊铺、碾压等工序,一次性实现对表面一定深度范围内的旧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的技术。它具有可实现原沥青路面材料100%的再生利用、施工速度快、对交通影响小、节约能源、利于环保等优点。本次试验段位于K1728+000-1728+500右幅超车道,处于曲线段,坡度平缓。原路面结构为AK-13加铺超薄磨耗层路段,再生后为AC-13C级配。再生路幅宽4.2

2、m,长度500m,试验面积2100m2。二、试验依据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2、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3、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指南;4、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5、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6、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三、试验目的1、检测施工质量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测量其平整度、宽度、横坡度、温度、再生厚度等摊铺质量,是否符合要求;2、确定沥青混合料摊铺速度、松铺系数、碾压机械组合及碾压工艺;3、根据试验段长度确定各项资源配套、人员配备、质量自检体系的运

3、转情况等;4、通过试验路总结出最佳指导参数指导大面积施工。四、试验准备:1、施工前对全套施工设备进行了全面调试和试运行;2、施工段落进行了表面清理、清扫,安全合理的布置围挡,设立安全防护标志牌、指示标志、警示标志、限速标志及宣传告示等,施工地段安装防火设施,并安排专职安全员现场监督,做到安全文明施工。五、施工组织:1、主要人员:咨询专家:吴超凡 张继森项目经理:向 良; 总 工:尹治国现场负责人:刘克玉 晏望星; 施工员:李中铭 陈栋 安全、材料、机械负责人:彭玉亮; 安全员:李玉 肖亮质检、试验:宋小金; 测 量:黎沧海再生机组负责人:韩宾 连松; 劳务队:罗鸿进 陈翔现场监理工程师:李辉光

4、 黄建龙 罗奥林。2、施工人员配备:配备施工人员20人:路面清扫4人、复拌机组:6人,压路机:2人,交安指挥、交通标志:6人,材料运输:2人。3、主要设备:复拌机1台,加热机组2台,13吨光轮压路机2台,32吨胶轮压路机2台,水车2台,沥青洒布车1台,燃料供应车2台。4、沥青路面热再生施工工艺流程:交通管制特殊路段的前期处理(清理填缝胶、标线铣刨)起点预处理1号加热机预热2号加热机预热再生剂、沥青喷洒铣刨拌和摊铺接缝处理碾压现场质量检测开放交通。六、现场施工质量控制就地热再生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再生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再生剂和温拌剂用量控制、摊铺厚度控制及碾压工艺。1、再生温

5、度控制再生工艺关键因素是温度控制,这包括路面加热温度和摊铺温度。路面加热采用两台加热机进行加热,其路面加热温度为180-190,铣刨机进行铣刨,铣刨深度为5cm,宽度为4.2m,铣刨面温度为80-100,复拌机进行复拌,拌和料温度为130-140,沥青混合料摊铺温度为130-140,初压实际温度为133左右,终压实际温度为96左右,根据加热温度调整再生机组行走速度,本段就地热再生施工中再生机组的行走速度控制在2m/min左右。 2、再生厚度控制再生厚度不仅影响再生路面的平整度,而且还会影响再生剂用量的准确性,从而造成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不均匀,严重影响施工质量,因此再生施工时,耙松的深度要均匀

6、一致,再生厚度控制在4.7cm以上。3、碾压工艺施工时采用三台压路机进行配合施工作业。面层碾压时,采用两种压实工艺,第一种碾压工艺采用钢轮按3-4km/h速度,进行高频低幅振动碾压3遍,然后采用胶轮按3-5km/h速度进行不间断碾压,最后进行钢轮静压2遍赶光。第二种方案采用胶轮采用2-3km/h速度进行初压3遍,然后采用钢轮按3-4km/h速度,进行高频低幅振动碾压3遍,最后进行钢轮静压2遍赶光。七、试验段检测结果(一) K1728+200-1728+500段试验结果通过室内配合比试验及其相关的验证试验,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油石比为4.8,在进行施工时,油石比应控制4.6%5.0%之

7、间。目标配合比设计再生剂的添加量为RAP质量的0.21%,改性沥青的添加量为RAP质量的0.43%,施工时再生剂与改性沥青掺配比例为1:2,因此混合液的添加量为0.64%。再生剂和新沥青混合均匀,在130的温度下喷入旧路面材料RAP中。1、试验段矿料级配以及油石比的试验结果表1 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及油石比级配通过以下筛孔的质量百分率(%)16.0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10096.271.345.232.622.818.615.912.58.9设计级配100.093.166.239.528.819.515.911.19.37.1从以上试验结果可以看

8、出,关键性筛孔通过率的波动都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规定范围内,级配曲线与设计目标级配接近,符合设计要求。2、马歇尔试验结果表2 马歇尔试验结果油石比(%)毛体积相对密度空隙率 (%)饱和度 (%)矿料间隙率 (%)稳定度(kN)流值 (mm)5.32.4983.178.914.115.313.6技术标准3-565-7512.58.02-53、平整度检测结果平整度采用3m直尺连续10尺法所测,试验结果见下表表3 平整度检测结果测 点 桩 号平整度(mm)1尺2尺3尺4尺5尺6尺7尺8尺9尺10尺平均K1728+3251.00.53.52.50.51.52.01.50

9、.52.01.6K1728+3751.01.01.02.00.50.52.01.52.01.01.3K1728+4352.01.52.01.52.01.53.02.23.02.52.1技术标准-3从以上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再生路面平整度符合设计文件和规范中规定的小于3mm的要求。4、 路面渗水试验结果表4 渗水试验结果测点桩号及位置试验开始时水位刻度V1 (mL)试验结束时水位刻度V2 (mL)试验开始 时间t1(s)试验结束时间t2(s)渗水系数(mL/min)K10+370右幅10010001800K10+270右幅10010001800技术标准-120从以上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再生路面渗水性

10、符合设计文件和规范中规定的小于120 mL/min的要求。5、芯样试验结果对试验路段进行钻芯取样并测定厚度和压实度,其试验结果见下表:表5 芯样试验结果里程桩号取样位置平均厚度(mm)设计厚度 (mm)毛体积 相对密度孔隙率(%)马歇尔标准密度理论最大相对密度压实度(%)K1728+31547502.4883.42.4982.57599.6K1728+35548502.4793.72.4982.57599.2K1728+41548502.5012.92.4982.575100.1K1728+46549502.4883.42.4982.57599.6技术要求-97从以上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再生路面

11、厚度偏差和压实度符合设计文件中规定的技术标准,其中压实度为毛体积密度与室内马歇尔密度的比值。(二) K1728+000-1728+200段试验结果为保证路面的再生效果及路用性能,通过第一段再生路面的试验段结果,对再生方案进行微调,对再生路面添加5%的AC-20新混合料,改性沥青与再生剂混合液的添加量调整为0.1%。1、试验段矿料级配以及油石比的试验结果表6 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及油石比级配通过以下筛孔的质量百分率(%)16.0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抽提级配100.095.268.643.532.421.319.514.812.68.2100.096

12、.369.843.131.92218.214.312.48.4设计级配100.093.166.239.528.819.515.911.19.37.1从以上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油石比和关键性筛孔通过率的波动都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规定范围内,级配曲线与设计目标级配接近,符合设计要求。2、马歇尔试验结果表7 马歇尔试验结果油石比(%)毛体积相对密度空隙率 (%)饱和度 (%)矿料间隙率 (%)稳定度(kN)流值 (mm)4.92.4983.873.113.916.453.2技术标准3-565-7512.58.02-53、平整度检测结果平整度采用3m直尺连续10尺法所测,

13、试验结果见下表:表8平整度检测结果测 点 桩 号平整度(mm)1尺2尺3尺4尺5尺6尺7尺8尺9尺10尺平均K1728+1952.01.51.52.01.81.03.01.81.52.11.8K1728+9752.42.03.03.01.01.02.71.51.91.82.0技术标准-3从以上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再生路面平整度符合设计文件和规范中规定的小于3mm的要求。5、 路面渗水试验结果表9 渗水试验结果测点桩号及位置试验开始时水位刻度V1 (mL)试验结束时水位刻度V2 (mL)试验开始 时间t1(s)试验结束时间t2(s)渗水系数(mL/min)K1828+97100165018022K

14、1728+185100232018044技术标准-120从以上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再生路面渗水性符合设计文件和规范中规定的小于120 mL/min的要求。5、芯样试验结果对试验路段进行钻芯取样并测定厚度和压实度,其试验结果见下表:表10 芯样试验结果里程桩号取样位置平均厚度(mm)设计厚度 (mm)毛体积 相对密度孔隙率(%)马歇尔标准密度理论最大相对密度压实度(%)K1728+17054502.4625.02.4932.59098.8K1728+12555502.4874.12.4932.59099.8K1728+96054502.4764.42.4932.59099.3K1728+98554

15、502.4654.82.4932.59098.9技术要求-97从以上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再生路面厚度偏差和压实度符合设计文件中规定的技术标准,其中压实度为毛体积密度与室内马歇尔密度的比值。八、需改进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施工材料准备:再生剂、改性沥青材料准备不充分,再生剂与沥青混合加热温度时间较长,设备加热慢,耽误再生机组和人员施工时间;解决措施:开工前提前做好加热准备,并联系沥青储存及加热设备。2、开工前立即组织病害处治坑洞回填AC-20施工,提供施工作业面,并根据施工进度提前安排作业面;3、因原路面混合料级配及路面平整度的影响,施工过程中摊铺时起点缺料、两侧大面缺料,造成人工转料、加料困难,压

16、实效果差;解决措施:施工前添加5-10%的新AC-20沥青混合料。4、施工现场技术人员偏少,岗位分工不明;解决措施:增加2-3名现场检测及施工人员,主要负责再生机组跟班作业,检查施工质量;并要求前期检查、加热机组、复拌摊铺机组、压实设备、交安维护、后场清扫、质量检测等分工安排专人,各司其职,严谨脱离施工岗位;5、施工劳务人员、劳保用品的配备:根据现场施工进度,劳务人员偏少,需增加劳务人员数量,具体分工如下:路面清理、清扫6人、复拌机组:10人,压路机:2人,交安指挥、交通标志:4人,材料运输:2人;并对年龄偏大和施工不熟练的工人进行替换,并对施工人员发放手套、隔热胶鞋及防暑降温药品等。6、裂缝

17、填缝胶、标线未清理到位,存在安全隐患,要求加强清理施工质量,并安排专人负责作业面检查,落实到位,不留隐患。7、现场质量检测:中间泛油,两侧不密实,空洞较多,渗水较大。解决措施:两侧不密实的主要原因是拌锅中的沥青混合料少,无法保证布料器位置混合料的充盈状态,因此摊铺机两边没有充足的沥青混合料,通过人工补料缺少了熨平板的初始振实阶段,因此会导致路面两侧不密实,为改善该状态,须保证复拌机组有充足的沥青混合料,布料器可以不间断的将沥青混合料布满摊铺机两侧,通过良好的压实可以保证整幅路的均匀密实状态。8、质检、试验资料填写:应安排专人负责,每天根据完成施工路段及时填报质检、试验资料、签证。九、施工质量、

18、安全、文明、环保措施1、施工前制定各道工序指挥负责人,落实谁指挥谁负责的原则,分清各自的任务,并制定奖惩措施,对操作手进行工前施工配合技术交底和培训,施工时安排专职质检员对每道工序的质量控制项目践行现场检测,及时纠偏,确保施工质量。2、施工现场设立明显施工标示牌、警示锥形筒、闪灯等安全设施,所有施工人员配备反光安全背心,加强现场施工车辆通行指挥,施工段路口处安排专人指挥协调,确保安全。3、现场设备、机具、材料堆放整齐,并设立堆放、停放区域;现场标示、警示标志齐全,确保文明施工。4、施工地段开放交通前,及时清扫路面渣料、垃圾,不随便乱抛乱弃,运输废渣、沥青混合料运输车应防止沿路撒落,保护环境。十、试验段结论通过对上述试验路段施工和试验检测情况的分析,试验路段的效果是较好的,尤其是第二段试验路达到了正常施工的标准。通过试验段的施工总结出铣刨、摊铺、压实的合理施工工艺,为后期的施工提供了合理的参考依据。同时在试验段施工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再生机组协调配合还不够好,需要操作手进一步的磨合;施工中再生料碾压温度偏低,不利于压实等,这些问题的解决还需在今后的施工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这样才能更利于就地热再生工艺的推广,保质保量完成工程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