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流行病论文设计论文设计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00967512 上传时间:2022-06-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常见流行病论文设计论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常见流行病论文设计论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常见流行病论文设计论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常见流行病论文设计论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流行病论文设计论文设计(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档糖尿病与其并发症 所属专业: 会计系 班 级: 10班 姓 名: 宏玥 学 号: 6 摘要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性疾病。高血糖如此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根据糖尿病并发症发病的急缓以与病理上的差异,可将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急性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乳酸性酸中毒等,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胰岛素活性重度缺乏与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导致血糖过高,而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紊乱,以致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主

2、要包括:大血管并发症,如脑血管、心血管和下肢血管的病变等。微血管并发症,如肾脏病变和眼底病变。神经病变,包括负责感官的感觉神经,支配身体活动的运动神经,以与司理脏、血管和分泌功能的自主神经病变等等。对糖尿病人来说,米饭不能吃饱,水果不能吃多,甜品根本不碰,营养专家为糖尿病人开出了“三宜三不宜健康食谱。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饮食结构糖尿病作为慢性癌症杀手一直威胁着患者生命,到底糖尿病是从何得来的怎么预防,如下作为简单介绍.一、 糖尿病一病因1遗传因素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

3、病。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2环境因素:饮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响,破坏胰岛素细胞。二临床表现1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1型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2疲乏无力,肥胖:多见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4、发病前常有肥胖,假设得不到与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三诊断1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2尿糖: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3尿酮体: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4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响结合的产物,反响不可逆,HbA1c水平稳定,可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5糖化血清蛋白:是血糖与血清白蛋白非

5、酶促反响结合的产物,反映取血前1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6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反映胰岛细胞的储藏功能。2型糖尿病早期或肥胖型血清胰岛素正常或增高,随着病情的开展,胰岛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7血脂:糖尿病患者常见血脂异常,在血糖控制不良时尤为明显。表现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8免疫指标: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是1型糖尿病体液免疫异常的三项重要指标,其中以GAD抗体阳性率高,持续时间长,对1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大。在1型糖尿病的一级亲属中也有一定的阳性率,有预测1型糖尿病的意义。9尿白蛋白排泄量

6、,放免或酶联方法:可灵敏地检出尿白蛋白排出量,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轻度升高。四治疗目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主要包括5个方面:糖尿病患者的教育,自我监测血糖,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一般治疗1教育: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懂得糖尿病的根本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何控制糖尿病,控制好糖尿病对健康的益处。根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2自我监测血糖:随着小型快捷血糖测定仪的逐步普与,病人可以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降血糖药物的剂量。药物治疗1 口服药物治疗:2 1磺脲类药物2型DM患者经饮食控制,运动,降低体重等治疗后,疗效尚不满意者均可用磺脲

7、类药物。因降糖机制主要是刺激胰岛素分泌,所以对有一定胰岛功能者疗效较好。对一些发病年龄较轻,体形不胖的糖尿病患者在早期也有一定疗效。但对肥胖者使用磺脲类药物时,要特别注意饮食控制,使体重逐渐下降,与双胍类或-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降糖药联用较好。如下情况属禁忌证:一是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二是合并严重感染,创伤与大手术期间,临时改用胰岛素治疗;三是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期间,临时改用胰岛素治疗;四是糖尿病孕妇,妊娠高血糖对胎儿有致畸形作用,早产、死产发生率高,故应严格控制血糖,应把空腹血糖控制在105毫克/分升5.8毫摩尔/升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20毫克/分升6.7毫摩尔/升以下,但控制血糖不

8、宜用口服降糖药;五是对磺脲类药物过敏或出现明显不良反响。2双胍类降糖药降血糖的主要机制是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减少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降低体重。适应证肥胖型2型糖尿病,单用饮食治疗效果不满意者;2型糖尿病单用磺脲类药物效果不好,可加双胍类药物;1型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病情不稳定,用双胍类药物可减少胰岛素剂量;2型糖尿病继发性失效改用胰岛素治疗时,可加用双胍类药物,能减少胰岛素用量。禁忌证严重肝、肾、心、肺疾病,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缺氧性疾病;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伴有严重感染、手术、创伤等应激状况时暂停双胍类药物,改用胰岛素治疗;妊娠期。不良反响一是胃肠道反响。

9、最常见、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痛、腹泻,发生率可达20%。为防止这些不良反响,应在餐中、或餐后服药。二是头痛、头晕、金属味。三是乳酸酸中毒,多见于长期、大量应用降糖灵,伴有肝、肾功能减退,缺氧性疾病,急性感染、胃肠道疾病时,降糖片引起酸中毒的机会较少。3葡萄糖苷酶抑制剂1型和2型糖尿病均可使用,可以与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联用。伏格列波糖餐前即刻口服。阿卡波糖餐前即刻口服。主要不良反响有:腹痛、肠胀气、腹泻、肛门排气增多。4胰岛素增敏剂有增强胰岛素作用,改善糖代。可以单用,也可用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联用。有肝脏病或心功能不全者者不宜应用。5格列奈类胰岛素促分泌剂瑞格列奈为快速促胰岛素

10、分泌剂,餐前即刻口服,每次主餐时服,不进餐不服。那格列奈作用类似于瑞格列奈。2胰岛素治疗胰岛素制剂有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根据作用时间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胰岛素,并已制成混合制剂,如诺和灵30R,优泌林70/30。胰岛素治疗的最大不良反响为低血糖。运动治疗:增加体力活动可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减少身体脂肪量,增强体力,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长短应根据病人的总体健康状况来定,找到适合病人的运动量和病人感兴趣的项目。运动形式可多样,如散步,快步走、健美操、跳舞、打太极拳、跑步、游泳等。饮食治疗: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治疗的根底,一局部轻型糖尿病患者单

11、用饮食治疗就可控制病情。二、糖尿病病发症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我国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由于其存在复杂的代紊乱,一旦开展到终末期肾脏病,往往比其他肾脏疾病的治疗更加棘手。但积极适当的干预措施能明显减少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尤其在病程早期干预治疗效果甚佳。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上根据是否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为标志,将没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或称单纯型或背景型,而将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

12、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2与糖尿病相关的葡萄膜炎大致上有以下4种情况:与糖尿病本身相关的葡萄膜炎;感染性葡萄膜炎,糖尿病患者发生源性感染性眼炎的机会较正常人明显增加;伴有一些特定的葡萄膜炎类型,但二者是偶然的巧合,抑或是有在的联系;眼手术后的感染性眼炎或无菌性眼炎。多发生于中年人和老年人糖尿病患者。3糖尿病性白障发生在血糖没有很好控制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多为双眼发病,开展迅速,甚至可于数天、数周或数月开展为完全混浊。足部是糖尿病这个多系统疾病的一个复杂的靶器官。糖尿病患者因周围神经病变与外周血管疾病合并过高的机械压力,可引起足部软组织与骨关节系统的破坏与畸形形成,进而引发

13、一系列足部问题,从轻度的神经症状到严重的溃疡、感染、血管疾病、Charcot关节病和神经病变性骨折。实际上类似的病理改变也可以发生在上肢、面部和躯干上,不过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包括心脏和大血管上的微血管病变、心肌病变、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病因。冠心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大血管并发症,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死亡风险比非糖尿患者群高35倍。其病理机制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糖、高收缩压、高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高密度脂蛋白下降、年龄、性别、吸烟、家族史均是其发病的危险因素。是指由糖尿病所引起的颅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据统计,2型糖尿病患者有20%40%会发生脑血管

14、病,主要表现为脑动脉硬化、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出血、脑萎缩等,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糖尿病神经病变最常见的类型是慢性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性多发神经病变,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率很高,局部患者在新诊断为糖尿病时就已经存在周围神经病变了,遗憾的是在治疗上,尤其是在根治糖尿病神经病变方面相当困难,所以其重点还在于预防其发生和控制开展。三、饮食结构1.总热量总热量的需要量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力活动量、病情等综合因素来确定。首先要算出每个人的标准体重,可参照下述公式: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或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女性的标准体重应再减去2kg。也可根据年

15、龄、性别、身高查表获得。算出标准体重后再依据每个人日常体力活动情况来估算出每千克标准体重热量需要量。根据标准体重计算出每日所需要热卡量后,还要根据病人的其他情况作相应调整。儿童、青春期、哺乳期、营养不良、消瘦以与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应酌情增加总热量。肥胖者要严格限制总热量和脂肪含量,给予低热量饮食,每天总热量不超过1500千卡,一般以每月降低0.51.0kg为宜,待接近标准体重时,再按前述方法计算每天总热量。另外,年龄大者较年龄小者需要热量少,成年女子比男子所需热量要少一些。碳水化合物每克产热4千卡,是热量的主要来源,现认为碳水化合物应占饮食总热量的55%65%,可用下面公式计算:根据我国人民生活

16、习惯,可进主食米或面250400g,可作如下初步估计,休息者每天主食200250g,轻度体力劳动者250300g,中度体力劳动者300400g,重体力劳动者400g以上。蛋白质每克产热量4千卡。占总热量的12%15%。蛋白质的需要量在成人每千克体重约1g。在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营养不良,消瘦,有消耗性疾病者宜增加至每千克体重1.52.0g。糖尿病肾病者应减少蛋白质摄入量,每千克体重0.8g,假设已有肾功能不全,应摄入高质量蛋白质,摄入量应进一步减至每千克体重0.6g。脂肪的能量较高,每克产热量9千卡。约占总热量25%,一般不超过30%,每日每千克体重0.81g。动物脂肪主要含饱和脂肪酸。植物油中含不饱和脂肪酸多,糖尿病患者易患动脉粥样硬化,应采用植物油。总结:评阅标准:常见流行病生物学根底课程论文评分表学生信息学院:学号:论文项目具体要求得分选题,论文结构,层次,20分选题符合教学大纲要求,论文标题和容新颖鲜明,结构层次严密生物学根底知识运用,20分生物学根底知识适用得当,论点鲜明,论据可靠严谨,论述,20分论述逻辑清晰严密,容、结构、层次合理流畅,文字表述准确论文篇幅,10分3000-4000字数,适当格式,10分参照毕业论文格式,页面、字体、Word格式编排符合要求参考文献,15分5-10篇,参考毕业论文格式上传视频资料,5分视频题目总分13 / 1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