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硕士(光学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三年在职)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00908876 上传时间:2022-06-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2.2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工程硕士(光学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三年在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工程硕士(光学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三年在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工程硕士(光学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三年在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工程硕士(光学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三年在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硕士(光学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三年在职)(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工程硕士(光学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三年在职)中山大学是华南地区第一个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依托于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显示材料与技术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并有物理学等一级学科,以及光学、凝聚态物理、无线电物理等二级学科支撑, 基础扎实。光学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 是全国首批建立的博士点以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之一;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是广东省首批名牌专业之一。光学工程学科现有教授25名,其中中科院院士 2名,博士生导师12名;副教授5名,讲师10名,研究生100多名,具有完整的教学和科研队伍,并与国 内外众多知名企业建立了多种方式的合作。一、培养目标及学习年限按照德、智、体全

2、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要求工程硕士研究生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和法律,具有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良好的品德和科学修养、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适应光学工程领域技术与产业的迅速发展,优化知识结构,具有较强的解决光学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成为光学工程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的专门人才。学制三年。二、工程领域及研究方向1 .工程领域名称:光学工程2 .主要研究方向:1.光学技术与工程;2.激光技术与工程;3.显示技术与工程;4. 材料技术与工程;5.光电技术与工程;6.光伏技术与工程;7.光通信技术与 工程。二、

3、培养万式1 .实行学分制,共修 40学分。学习方式非脱产,上课时间一般安排在周六、周日。2 .光学工程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教师或导师组指导。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1.课程设置要求:工程硕士学位的课程针对工程特点和企业需求按工程领域设置,包括共同学位课、专业学位课和选修课三种类型。课程教学内容应具有宽广性和综合性,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反映当代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的新水平。其中:(1)外语课程的要求是比较熟练地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2)数学课程的要求是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3)专业课程应强调本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

4、和新工艺的学习与实践。2.学分要求:课程学习 28学分,必修环节10学分。(一)必修课:19学分知编R课程名称开课 学期学 时学 分任课教师 (职称)考核 方式必 修 课公 共 课3000021002第一外 国语 First foreign language1362外语学院考试3000021002马克思主义理论Theory of L Marxism1, 2362教育学院考试专 业 课3000021002:专业英语(光学工程)Scientific3 English1723理工学院考试3000022000光通信原理与系统Principle and System of Optical Communi

5、cations2724赵福利副教授考试30000220002光学工程进展Progress in-Optical Engineering2724王天及教授等考试3000022000:光学工程实验方法与技术3 Experimental method and Technology in OpticalEngineering2724集体考试(二)选修课:至少选9学分3000022000光电集成工艺与技术M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for Optoelectronic Integration2724陈军教授考试3000022000,现代光学原理Principle of Mode

6、rn Optics3724周建英教授考试3000022002j 激光技术 Laser Technology3724文锦辉副教授考试3000022002场致电子发射与平板显示技术6 Field Emission and Flat Panel Display Technology3543余竣聪教授考试30000220027薄膜制备技术Technology forThin Films Preparation4724江绍基教授考试3000022002光伏技术 Photovoltaic Technology4724沈辉教授考试30000220029 工程光学 Engineering Optics4724

7、董建文讲师考试(二)必修环节:10学分30000210058开题报任Launc二,中期检查hing Report4362各导师组3000021005学科前沿讲9S:座与学术报告 eminar1-8181各导师组I 13000阳0060学篙ex:;15-81126171各导师组 五、中期考核与开题报告光学工程工程硕士研究生在第五学期初一个月内需进行一次全面考核,检查课程学习的学分和级点是否满足要求。学位论文的进展情况,具体按中山大学研究生院有关规定执行。按学 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执行六、学位论文1 .光学工程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的选题一般应与工程硕士生所在单位的科研或工程项目相结 合,无

8、工作单位的学生由培养单位的导师或导师组指导。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先进性、技 术难度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光学工程的基础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工程实际问 题的能力。2 .论文形式可以是工程项目技术报告、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等。3 .评审与答辩(1)学位论文的评审着重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项目具体方案及其实现的先进性、合理性、技术难度、工作量和实际效果,以及 报告的规范化程度和质量。(2)攻读光学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3)学位论文应有 2位专家评阅,其中至少一名应为学校具有副

9、高职以上职称的教师;答辩委员会应由 35位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 2位专家不是论文作者的导师);评阅 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该领域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七、学位授予按培养方案的要求,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校学位评定委员 会批准,授予“光学工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八、必读和选读书目序号著作或期刊名作者或出版社必读或选读1光学原理M.波恩,E.沃尔夫著,杨葭弥等译,必读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2Principles of optics(7th)Cambridge ,选读3光纤通信系统L.G.卡佐夫斯基,ect.张肇仪等译,北 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10必读4激光

10、技术蓝信钳等,科学出版社,2000年 必读5激光原理技术及应用阎吉祥等,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选读6SolidState Laser EngineeringSpringer , 1999 年选读7激光光谱学(原理与技术)张国威等,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选读8OpticalCoherenceAndQuantum OpticsCambridge选读9gj 7儿子赵建林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年二选读10信息光学苏显渝等,科学出版社,1999年选读11光学信息处理杨振寰著,南开大学出版社选读12光全息学R.J.科利尔等,机械工业出版社选读13全光通信网顾腕仪等编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

11、社,1999年11月版选读14工程光学郁道银、谈,值英,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选读15光学设计袁旭沧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88 1选读16The Art And Science Of Optical DesignCambridge选读17光电子技术杨经国等,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年必读18非线性光学过已吉著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出版社选读19非线性光学原理沈兀壤著,顾世杰译,科学出版社,1987选读20电子发射与光电阴极刘元震王仲春董亚强北京理工大 学出版社选读21平板显示器件原理及应用柴天恩机械工业出版社选读22光无源器件林学煌,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年选读23现代光学薄膜技术唐晋发、

12、顾培夫,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选读24光纤光学刘德明等,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5 年选读25光纤通讯系统人民邮电出版社选读26现代通信原理曹志刚等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 年选读27亚毫米波技术罗锡璋讲编选读28固体光学莫党,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选读29数字图像处理冈萨雷斯,电子工业出版社选读30IntroductiontoOpticalElectronicsAmnon Yariv选读31Nonlinear Optical Properties of Organic and Polymeric MaterialsDavid J.Williams,选读32光化学基本原理与光子

13、学材料 科学樊美公等著,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选读33Optical ElectronicsThird Edition by A. Yariv, Holt Rinchart and Winston, New York, 1985选读34Integrated Optical Circuirs andComponents DesignandApplicationsEdited by Edmono J. Murphy, Marcel Dekker Inc.,New York, 1999选读35Integrated Optics Microstructures and SensorsEdited by Massood Tabib-Azar选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