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08-09年高考写景类文言文解析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0898684 上传时间:2022-06-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上海08-09年高考写景类文言文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上海08-09年高考写景类文言文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上海08-09年高考写景类文言文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上海08-09年高考写景类文言文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08-09年高考写景类文言文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 (08)赴友人孟诞先之约,以有此寻也。是时秋也,故曰“秋寻”。夫秋也,草木疏而不积,山川澹而不媚。比之春,如舍佳人而逢高僧于浣衣洗钵也;比之夏,如辞贵游而侣韵士于清泉白石也;比之冬又如耻孤寒而露英雄于夜雨疏灯也。天以此时新其位置,洗其烦秽,待游人之至,而游人者不能自清其胸中以求秋之所在,而动曰“悲秋”。予尝言宋玉有悲,是以悲秋。后人未尝有悲而悲之。不信胸中而信纸上,于悲夫悲秋者也。天下山水多矣,余不足以了其半,而辄于耳目步履中得一石一湫,徘徊难去。入雷山恍然,入洪山恍然,入九峰山恍然,何恍然之多耶?然则予胸中或本有一恍然,以来而山山若遇也。予乘秋而出

2、,先秋而归。家有五弟,冠者四矣,皆能以至性奇情佐予之所不及,花棚草径,柳堤瓜架之间,亦可乐也。曰“秋寻”者,又以见秋而外皆家居也。诞先曰:“子家居诗少,秋寻诗多,吾为子刻秋寻草。”注 贵游:无官职的王公贵族。 孤寒:贫寒无依靠的人。【译文】 我赴朋友孟诞先的约会,才有这次寻游,这时候是秋天,所以叫做“秋寻”。秋天,草木稀疏而不多,山川安静而不媚俗。秋和春相比,就好像舍弃佳人而遇到一个高僧在洗衣刷钵一样;秋和夏相比,就好像是舍弃无官职的王公贵族而与高雅的书生在结伴去追寻清澈的泉水洁白的玉石一样;秋和冬相比又好像以贫寒无依靠的寒士为耻而在夜雨中稀疏灯火之下显露英雄气概。上天在这个时候更新它的位置,

3、洗去它的烦恼污秽,等待游人来到,而游人不能自己使自己的心胸清洁来寻求秋所在的地方,却动不动就说“悲秋”。我曾经认为宋玉有悲情,所以悲秋。后人未曾有悲情却悲秋,不相信自己的胸中的真情却去相信纸上的东西,我对这些悲秋的人感到悲哀啊天下山水多了,我不能够明了其中的一半,却总是在耳目步履之中得到一块小石一潭清泉,留恋难以离开。进入雷山猛然领悟,进入洪山猛然领悟,进入九峰山猛然领悟,为什么领悟得这么多呢?既然这样,那么是我的胸中或许本来就有一个“猛然领悟”,这样一来山山都像是我的知己了。我趁着秋而出来,又在秋之前而回家。我家有五个弟弟,成年的有四个,都能凭借极其奇异的性情补充我不能达到的地方,养花的大棚

4、,长满小草的小路,柳树映衬下的堤岸和瓜架之间,也都有快乐啊。 说“秋寻”,又因为除了会见秋以外我都是在家里的,诞先说:“你在家里写诗少,寻秋时写诗多,我给你刻写一篇秋寻草”22第段画线句用不同的形象对应一年四季,好在哪里?(2分) 形象直观地(1分)表明作者对秋的喜爱(1分)。 23对“予悲夫悲秋者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A我对悲秋者的因秋而悲感到悲伤。B我与那个悲秋者有着强烈的共鸣。C我为悲秋者的情不由衷感到悲哀。D我为宋玉那样的悲秋者深感悲伤。24“悲秋”是古人常有的感慨,文中能体现这一现象的一个字是动。(1分)25第段可分为两层,概括层次大意。(3分)(1)与山相知之乐(2

5、分),答“恍然之乐”得(1分) (2) 家居之乐(1分) 26本文首尾都提到“秋寻”,分析其作用。(4分)-开头交待了“寻秋”的缘由(1分),结尾点明诗集的主要题材(1分)。首尾呼应,结构严谨(1分)。“寻秋”作为线索,贯穿全文(1分)。(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327题。(12分) (09)桂 南方号桂海,秦取百粤,号曰桂林。桂之所产,古以名地。今桂产於钦、宾二州,蜀亦有桂。桂之用于药,尚矣,枝能发散,肉能补益,二用不同。桂性酷烈,易以发生,古圣人其知之矣。桂枝者,发达之气也,质薄而味稍轻,故伤寒汤饮,必用桂枝发散。肉桂者,温厚之气也,质厚而味沉芳,故补益圆散,多用肉桂。今医家谓桂年深则皮愈薄

6、,必以薄桂为良,是大不然,桂木年深愈厚耳,未见其薄也。以医家薄桂之谬,考于古方桂枝肉桂之分,斯大异矣。又有桂心者,峻补药所用也。始剥厚桂,以利竹棬曲,刮取贴木多液之处,状如绖带,味最沉烈,于补益尤有功。桂开花如海棠,色淡而葩小,结子如小橡子,取未放之蕊干之,是为桂花,宛类茱萸,药物之所缓,而食品之所须也。种桂五年乃可剥,春二月、秋八月,木液所剥之时也。桂叶比木樨叶稍大,背有直脉三道,如古圭制然,因知古人制字为不苟云。 【译文】南方古代称为桂海,秦朝攻取百粤后,(把它)称为桂林。(这里是)桂树所生长的地方,古人用桂来命名。今天桂树生长在钦州和宾州两地,在宾州生长的桂树,外出经商的流动商人在陆地上

7、运输到达北方;在钦州生产的桂树,船商通过海上运输到达东方。蜀地也生长有桂树,上天莫非把它作为西方所积蓄的东西吧?桂树用于入药,历史很久远了,桂枝有发汗散热的作用,肉桂能够裨补助益身体,二者的作用不同。桂树的药性很猛烈,容易发作出来,古代圣明的人应该了解它了。桂枝有生发通达的属性,质性淡薄并且味道偏轻,所以治疗伤寒病在制作药汤饮用时,一定用桂枝来发汗散热,治疗内脏的病症最有效。肉桂有温和宽厚的属性,质性厚重并且味道浓香,所以滋补用的丸药或药粉,多半使用肉桂。现在的医生说桂树年龄越大那么树皮就越薄,一定把树皮薄的桂树看作最好的,这是很不正确的,桂树年龄越大树皮就越厚了,未曾见过那树皮薄的啊。按照医

8、生们所说的树皮薄的桂树的错误,对古代药方中桂枝和肉桂的分量,这就太奇怪了。还有桂心,是猛烈的滋补药所使用的。先剥掉桂枝的厚皮,用锋利的竹片做成曲木,刮取靠近树木多汁液的地方,形状像丧服所用的麻布带子.药味最重烈,对滋补身体更有效力。桂树开花像海棠花一样,花色淡并且花朵小,所结的种子像小橡树子一样。取还没有开放的桂花蕊.使它风干,这就是(药用的)桂花,它很像茱萸,是所和缓的药物,也是所必须的食品。种植桂树五年才可以剥制(药材),春季的二月和秋季的八月,是树木的汁液(最多)适宜剥制药材的时机。桂树的叶片比木樨树的叶片稍大一些,叶片背面有三道直的叶脉,像古代圭玉的形制那样,因此我们知道古人造字是不马

9、虎的啊。23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取未放之蕊干之 ( ) 固知古人制字为不苟( ) -(1)使干燥 (2)草率(各1分) -细解:“干燥”的用法,今古通用,这里用作使动。“苟”,随便,轻率等。如: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孟子告子上)又如:一丝不苟;不苟言笑。均属常用、常见的词,较之考试说明中所列的常见实词更常见。 24与“桂之所产,古以名地”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 B )(2分) A.因是桂的产地,自古以来就有名了。 B.因是桂的产地,古时就把桂作地名。 C.桂出产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地名。 D.桂出产的地方,古时候就是个名胜。 -细解:“桂之所产,古以名地

10、”,应该是“桂之所产(地),古以(之)名地”。“名”,命名的意思。相当于考查省略句、名词活用作动词。 25.画浪线部分介绍桂叶运用了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2分) -先作比较说明桂叶的大小,再用数字介绍叶脉的数量,准确清晰地说明了桂叶的形状(对一点即得1分) -细解:该句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比较,是写其大小;列数字,是介绍叶脉的数量。使用了这些方法的好处是“准确清晰”。对这些说明方法的基本作用还是要掌握的。 26.联系全文,概括桂的功用。(不超过12字)(2分) -桂能入药,又可食用。(各1分) -文章主要介绍其“药用价值”,兼及“食用价值”。相关的语句有:“桂之用于药”、“而食

11、品之所须也”。 27.以画横线的句子为例,简要说明本文科学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4分) -这两句用近似对称的句式强调了桂枝、肉桂的特性及药用价值的不同,又用“必”和“多”等词语从程度上准确地说明了二者药用上的差异,既有文学性又有科学性。(一点2分) -细解:其科学性主要表现在“特性及药用价值的不同”及“必”和“多”副词所体现的准确性。文学性表现在句式的调整所带来的形式上的整齐(近似对称)与节奏上的铿锵。 首先,是句式的整齐。然后,我们看到的是内容上的不同:桂枝、肉桂的特性及药用价值的不同,“必”和“多”从程度上准确地说明了二者药用上的差异。用“文学性”的形式,表达科学性的内容,这就是“本文科学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