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50(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100893014 上传时间:2022-06-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4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2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50(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2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50(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2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50(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2022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50(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50(附答案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2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附答案解析)1. 问答题:为了加快市基础测绘建设,保障市基础测绘事业为市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促进市地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避免各部门重复投入测绘经费,实现地理信息共享及可持续利用,进一步实现建立“数字城市”的目标。为此根据市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要求,开展市1:2 000比例尺地形图工作。市建成区南北方向长20 km,东西方向长25 km,面积约为500 km2,主要分布在乎坦地区,建成区内以多层建筑楼房为主,房屋密集,其农村居民地以一、二层为主,平均海拔20 m。主要技术依据如下:1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航空

2、摄影规范(GB/T 69622005);2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79312008);3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 79302008);4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GB/T 159672008)5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 GB/T 179412008);6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 183162008);7平面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8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航空摄影采用传统的航空摄影方式,航摄比例尺为1:3 00

3、0,航摄仪器型号为RC30,像幅为23 cm*23 cm,航摄焦距为152 mm,影像扫描分辨率为0.02 mm,相片类型为真彩色。航摄总面积为500 km2,测区共布设45条航线,每条航线104张航片,东西方向飞行。测区航片总数为4 680张。航空摄影成果已通过质检部门的检查验收,其飞行质量和影响质量均应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所有航空摄影成果资料已完成提交。整个测区的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布设和测量工作已全部完成,按平坦地区和丘陵地区两个布设方案实施,航线按每4条基线在其周边布设6个平高点;接边处的外业控制点已互相转刺,保证所有同名公共点均得到共用;区域网外业像片控制点的精度和成果质量均符合规范和

4、技术设计的要求,质监部门已经同意将该成果交给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和立体测图工序使用。整个测区的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工作已全部完成,其成果质量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要求,并已全部通过质检部门的检查验收,并同意移交下一工序使用。问题(1)简述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的工作流程。(2)试述数字化测图的编辑步骤。(3)立体测图完成后应提交哪些成果?答案: 本题解析:(1)(参见8.3考点1)作业准备。像片定向。它包括内定向、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数据采集。应保持原始记录的完整性、正确性,不应有断缺、遗漏、移位,并对每一要素按照相关规定给予分类和编码。在采集、接边、收尾等项工作中的技术处理原则、各项限差按照相关规定执

5、行。生成图形文件和绘图文件。联机数据采集后应对所贮存的数据进行检查,并输出图形文件和绘图文件。图形编辑。质量检查。编写技术总结,提交成果。(2)(参见8.3考点3)数字化测图的编辑,可在专用图形编辑系统上通过显示屏幕边审视边进行,也可先将图形回放在图纸上拟定好编辑内容后再通过显示屏幕进行。根据技术设计书以及外业调绘片和调绘结果,按照相关规定确定编辑原则,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修改、增删和编排。完成后回放出编辑检查图,找出存在的问题,继续上机进行编辑直至符合质量要求;也可将编辑检查图拿到野外去进行实地施测和修改,再上机进行数据插入后进行编辑。(3)(参见8.3考点5)图历簿。原始数据文件、编辑图形文

6、件和绘图文件。地形图。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外业控制点及内业加密点布点图。加密成果。图幅接合表。检查验收报告。2. 问答题:根据某市“十一五”基础测绘规划和市政府相关部门的需求,需对该市沿海、沿江的滩涂实施110000水下地形测量,为该市围垦工程、港航建设、海洋资源利用等提供基础性测绘资料。测区位于东经12134001220900,北纬400445402330,包括该港口及附近地区、航道、锚地以及航行信息(水深、障碍物、干出滩、海岸线、海底底质、助航标志等)。项目任务是完成110000水下地形测量,提供当地平均海平面基准下的高程数据、2000坐标系下的UTM坐标,并绘制水下地形图。任务日期为:

7、自2010年4月15日开始,到2010年5月30日结束。(1)已有的资料准备。测区内已有110000地形图,可作为控制网设计、选点用图;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长期验潮站资料包括:布设了1、2、3三个潮位站,3站为长期验潮站,前期已经有13年的潮位观测资料;1、2站为短期验潮站。(2)成果主要技术指标及规格。测绘成果,严格按照现行的的测绘规范和标准执行。(3)已有设备情况。水下地形测量采用的设备包括定位设备(GPS)、声速测量、验潮仪、水准测量、其他辅助设备。问题:1重要海区的礁石与小岛周围布设测深线有何要求?2在本案例中,当深度点上岸时,如何处理?3深度测量后,需要对测深数据进行检查,当出现哪些

8、情况时需要进行补测?答案: 本题解析:1.重要海区的礁石与小岛周围布设螺旋形测深线。2.当深度点上岸时,应分析产生的原因,如由系统定位误差引起,则允许该点在1.5mm范围内向水部方向移动。3.下列情况下需要补测:新版章节练习,考前压卷,更多优质题库+考生笔记分享,实时更新,用金考典软件考,下载链接 www.(1)对一般海区测深仪回波信号或数字记录以及两定位点间测深线漏测在定位图上超过3mm时;(2)记录式测深仪的零信号或回波信号不正常,不能正确量取水深时;(3)不能正确勾绘等深线和海底地貌探测不完善时;(4)验潮站工作时间不符合要求时;(5)测深线间隔超过规定间隔的1/2时。3. 问答题: 为

9、了全面查清目前全市的土地利用状况,摸清土地资源家底,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该市决定开展本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工作。现已完成土地权属调查工作,本项目的主要任务是完成该市农村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工作。 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测区为一个地级市,总面积约6 500 km2。全测区的地形类别分为平地和丘陵地两种。其中绝大多数是平地,主要位于测区东南部,约占整个测区面积的80%;丘陵地主要集中在测区的西北部,其面积约占整个测区面积的20%;测区内海拔高度平地低点为10 m,丘陵地最高海拔为110

10、m。 2主要技术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修订版);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3)国务院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生产技术规范; (4)国务院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 (5)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 21010 - 2007); (6)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 1001-93); (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 73-97); (8)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及编号(GB/T 13989-92); (9)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GB 15

11、968-1995); (10)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 (11)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 000、1:50 000数字高程模型(CH/T 1008 -2001)。 3数学基础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1小题简述面状地物的上图指标。2小题简述线状地物调绘的内容。3小题简述图斑编号的方法。答案: 本题解析:1小题 面状地物上图指标阐述如下。 (1)农用地中耕地、园地、养殖水面为6 mm2(1:1万图上实地面积为0.9亩)。 (2)建设用地、农用地中的畜禽饲养地、设施农业用地、晒谷场为4mm2(1:1万图上实地面积为0.6亩

12、)。 (3)其他地类为15 m2(1:1万图上实地面积为2.25亩)。 (4)对于重要的小于上图指标的地类图斑(指耕地中的其他地类和其他地类中的耕地),实地面积大于100 m2的,按零星地物处理,小于100 m2,归入邻近地类。 2小题 线状地物调绘内容如下。 (1)线状地物实地宽度大于等于50 m,依比例尺转绘,宽度从影像上直接量算,实地核实。 (2)实地宽度大于或等于20 m小于50 m,双线表示,注明宽度。 (3)线状地物大于等于2m小于20 m,以线状地物中心线转绘,单线表示,并注明宽度。 (4)宽度变化较大的线状地物,应分段丈量。 (5)铁路、主要公路穿过居民地时应保持其连续性。 (

13、6)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道路按有关征地材料核定,没有征地材料及其他线状地物宽度量测原则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定执行。 (7)对变化不大的较大河流,以影像图位置为准,实地核实。 (8)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没有的新增线状地物应实地补调或补测。 3小题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图斑号编制,既要考虑数据库建设的要求,又要充分利用原详查成果。 (1)一幅图内,以行政村为单位编制图斑号,前边几位数字为图斑顺序号,后边三位数字为地类代号。在地类代号和图斑序号之间,用“”隔开,如:11/114. (2)飞地图斑按所在行政村的图斑顺序进行编号,前边加字母“F”编号,如:Fll/114。 (3)零星地类编号,在主

14、图斑号后面加分号表示,如:11-1/114。 (4)线状地物以图斑为单位进行编号,采用分式的方法表示。分子表示线状地物的宽度,分母表示线状地物的地类代号,前边三位数字表示线状地物地类代号,后边两位数字表示线状地物的顺序号,中间用“”隔开。 (5)图斑号顺序编制可结合外业调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编号,并将原地类转换成新地类,亦可利用原详查编号,在此基础上增减。 4. 问答题:为了保证某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项目顺利完成,保证其成果的可靠性、真实性,某测绘单位承担了该项目的质量控制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根据相关标准和规定制定数据质量控制的标准和规定、开发检查验收软件、数据检查验收试验、数据检查验收。问

15、题:1简述“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2简述数据质量控制的内容。3简述数据质量控制的技术方法。答案: 本题解析:1.根据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2009)第4.1条规定,数字测绘成果应依次通过测绘单位作业部门的过程检查、测绘单位质量管理部门的最终检查和项目管理单位组织的的验收或委托具有资质的质量检验机构进行质量验收。各级检查工作应独立进行,不应省略或代替。(1)过程检查对批成果中的单位成果进行全数检查,不作单位成果质量评定。(2)最终检查对批成果中的单位成果进行全数检查并逐幅评定单位成果质量等级。(3)验收对批成果中的单位成果进行抽样检查并评定质量等级,同时以批成果合格判定

16、条件判定批成果质量等级。验收一般采用抽样检查。质量检验机构应对样本进行详查,必要时可对样本以外的单位成果的重要检查项进行概查。2.基础地理数据的质量控制分别包含了空间数据的质量控制、属性数据的质量控制、空间关系的质量控制。(1)空间数据的质量控制:主要是数学基础、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2)属性数据的质量控制:主要是描述空间数据的属性项定义(包括名称、类型、长度等)必须准确,属性表中各数据项的属性取值及其单位不得异常;标识码必须唯一有效、不重复;空间数据与描述它的属性数据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必须正确,即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必须具有正确的相关性,具有一个以上属性表时,各属性表之间的相关性和映射关系应当

17、正确描述和建立。(3)空间关系的质量控制:空间实体点、线、面之间的组合表达了实体间拓扑关系的相邻性、连续性、闭合性、包含性、一致性等关系,是基础地理数据处理分析的依据。3.数据质量控制技术可分为两类:一是设法减少和消除误差及错误的实用技术与方法;二是提交成果(数据入库)之前对所完成工作的检查,以进一步发现和改正错误。由此可以看出,数据质量控制分为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过程控制包括数据录入前期的质量控制、数据录入过程中的实时质量控制。结果控制为数据录入完成后的后处理质量控制。质量控制应贯穿在整个数据采集过程中,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含了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关系数据,因此它的质量控制应分环节实施。5.

18、问答题:根据华北某城市基础测绘的需求,当地测绘部门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生产该地区1:2 000数字高程模型(DEM)。1测区概况测区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地势平坦,土壤质地比较适中,耕地面积较大,土壤类型较多,境内河流较多,水利条件优越。2航摄资料本项目采用DMC数码航摄仪,相机主距为120 mm,像幅为92.16 mm165.888 mm。已完成整个测区的航空摄影工作,图像质量和飞行质量已经通过质检部门验收。3其他资抖整个测区的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布设和测量工作已全部完成,区域网外业像片控制点的精度和成果质量均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要求,质检部门已同意将该成果移交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和后续工序使用。4主要

19、技术依据(1)GB/T 7931-2008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2)GB/T 7930-20081:500 1: 1 000 1:2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3)GB/T 15967-2008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4)CH/T 3007.1-2011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测图规范第1部分:1:500 1:1 000 1:2 000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线划图。(5)GB/T 17278-2009数字地形图产品基本要求。(6)GB/T 17941-200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

20、(7)GB/T 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8)GB/T 18316-200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9)GB/T 24356-2009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问题】1简述DEM生产定向建模时的主要环节。2如何进行DEM数据镶嵌与裁切?3如何进行DEM数据接边?答案: 本题解析:1DEM生产定向建模时的主要环节包括内定向、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2.若测区范围内所有单模型DEM数据的接边较差都符合规定要求,则可以进行DEM镶嵌;镶嵌时,对参与接边的所有同名格网点的高程取其平均值,作为各自格网点的高程值,同时形成各条边的接边精度报告。DEM镶嵌完成后,按照相关规定或技

21、术要求规定的起止格网点坐标进行矩形裁切时,根据具体技术要求可以外扩一排或多排DEM格网。3.选取相邻模型所生成的DEM数据,检查接边重叠带内同名(相同平面坐标)格网点的高程;若出现高程较差大于2倍DEM高程中误差的格网点,则视为为限,将其认定为粗差点,并重建立体模型,对出现粗差点的DEM数据进行接边修测后重新接边。按以上方法依次完成测区内所有单模型DEM数据之间的接边。6. 问答题:某测绘单位承接了某省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与建库项目。1已收集和获取的资料(1)全省2 0 1 2年6月底0.5m分辨率航摄数据。(2)全省2 008年测绘生产的1:10000全要素地形图数据(DLG)

22、。其中,等高线的基本等高距为5m,居民地、道路、政区及地名等要素变化较大,而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和其他要素基本上无变化。(3)全省导航电子地图数据,其道路、政区和地名等信息内容详细,现势性好,但平面定位精度不确定。2需要完成的更新与建库工作(1)获取必要的像控资料,利用航摄资料,生产制作0.5m分辨率正摄影像数据成果(DOM),要求达到1:10000地形图精度,经质量检查合格后,建立全省DOM数据库。(2)对1:10000DLG数据进行更新,使其现势性达到2 0 1 2年6月。重点对居民地、道路、政区及地名等要素进行更新,经数据整理、质量检查和数据入库,建立更新后的全省1:10000DLG数据

23、库。(3)利用1:10000DLG数据中的等高线、高程点以及一些地形特征要素等,内插生成5m格网间距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成果,经质量检查合格后,建立全省1:10000DEM数据库。【问题】1指出本项目中可用于全省1:10000DLG数据更新的数据资料或成果,并说明它们的用途。2说明全省5m格网间距DEM数据的生产技术方法和主要流程。答案: 本题解析:1已收集和获取的三大类资料都可用于全省1:10000DLG数据更新。全省20 1 2年6月在0.5m分辨率航摄数据主要用于居民地、道路、政区等要素变化较大情况的更新。全省2008年测绘生产的1:10000全要素地形图数据(DLG)中的水系、

24、地貌、土质植被和其他要素基本上无变化,可用作全省1:10000DLG数据更新的基础资料。全省导航电子地图数据,其道路、政区和地名等信息内容详细,现势性好,可重点对居民地名称、道路名称(等级)、政区及地名等要素进行更新。经数据整理、质量检查和数据入库,就可以建立更新后的全省1:10000DLG数据库。2本题要求利用1:10000DLG数据中的等高线、高程点及一些地形特征要素等,内插生成5m格网间距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成果,经质量检查合格后,建立全省1:10000DEM数据库。所以结合本项目的具体情况采用矢量数据生成法生产DEM数据。因为生产5m格网间距的DEM数据,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25、1)比例尺1:10000;(2)格网间距(m)5*5;(3)格网点高程中误差(m)平地10、丘陵2.0、山地5.0、高山地1 00;(4)要素分类执行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规定;(5)DEM成果文件名符合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数据文件命名规则规定;(6)DEM数据格式符合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规定;(7)DEM成果数据宜以图幅为单位输出。矢量法建立DEM的主要流程如下:资料准备矢量数据采集与接边构TIN与编辑DEM内插DEM镶嵌裁切DEM质量检查成果整理与提交。7. 问答题:某测绘单位承担某商住楼建设过程中的变形监测任务.该楼位于城市的中心区,设计楼层14层(含地下2层),楼高约50m.本建筑

26、的变形监测等级为三等. (1)已有资料:建筑物总平面图、施工设计图及相关说明文档;施工首级gps控制网资料(城市地方坐标系);周边地区一、二等水准点资料(1985国家高程基准);其他相关资料.(2)投入的主要测量设备:0.5级全站仪一台套;ds05型水准仪一台套.问题1.该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项目有哪些?2.简述该建筑的变形监测精度要求.3.简述基坑水平位移监测的方法.答案: 本题解析:1.该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项目有哪些?该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项目有:(1)建筑基坑监测项目:基坑围护墙(坡)顶部的水平位移监测与沉降监测;基坑围护墙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基坑内地下水位监测;

27、周围建筑物沉降监测和裂缝监测.(2)建筑主体监测项目:建筑主体沉降监测;建筑主体水平位移监测.2.简述该建筑的变形监测精度要求-该建筑的变形监测等级为三等,gb 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规定三等变形监测的精度要求为:(1)变形观测点相对于基准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大于1.0mm.(2)相邻变形观测点的高差中误差不大于0.5mm.(3)水平位移监测的变形观测点相对于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6.0mm.3.简述基坑水平位移监测的方法-基坑水平位移监测包括基坑围护墙(坡)顶部的水平位移监测和基坑围护墙深层水平位移监测.(1)基坑围护墙(坡)顶部水平位移监测方法:-精密全站仪配合棱镜采用极坐标法测量

28、监测点坐标,测点采用强制对中,以减少对中误差;-视准线法观测.(2)基坑围护墙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可通过测斜装置观测,在围护结构或基坑附近的土体中预埋测斜管,用测斜仪观测各深度处侧向位移.若以测斜管下部管端为相对基准点时,应保证管端嵌入到稳定土体中;若以测斜管上部管口为相对基准点时,每次观测均应测定管顶的水平位移.观测点精度不宜低于1mm.8. 问答题:某地图出版社拟编制出版一部全国地理图集,图集设计开本为标准1 6开(单页制图尺寸195mm*265mm,展开页制图尺寸390mm*265mm),其中包含一幅“中国人口密度及城市人口规划”专题图。1为编绘该专题图收集的资料包括:(1)中国1:1000

29、000数字地图数据,现势性为2 00 5年,包含县级(含)以上地界线、水系、居民地、公路、铁路、地貌(等高距200m)、地名等要素;(2)中国地图出版社2 0 1 1年出版的中国地图集(1 6开本)电子版数据;(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地图集(8开本)电子版数据,已更新县级(含)以上行政区划、地名、水系、交通等要素至2 0 1 1年;(4)2011年全国分县人口统计资料;(5)2011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包含全国县级市以上城市的人口统计数据。2专题图设计要求如下:(1)按展开页设计,版式可以选择横式(南海诸岛作附图)或竖式(南海诸岛不作附图),但要求制图比例尺尽可能大一些。(我国疆域东两方向

30、最大距离约5200km,南北方向最大距离约5500km,从黑龙江到海南岛陆地南北方向最大距离约4000km。)(2)从收集的资料中选择合适的地图编绘专题图地理底图,要素内容包括境界线、水系、地级以上城市、主要铁路和公路等,地貌采用晕渲表示,需利用收集到的数字地图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和制作生成。(3)图上人口密度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全国分级表示,同时表示地级市以上(含)城市人口规模,其他专题信息以附图或附表形式表示。【问题】1该专题图宜选用哪种版式?简述理由。2说明制作地貌晕渲需采用的资料数据,以及地貌晕渲数据制作的简要步骤。3说明用何种专题图方法表示中国人口密度和城市人口规模两个要素。4说明在本图集

31、出版前,测绘行政相关机构对该专题图进行审查时,主要应审查哪些内容。答案: 本题解析:1因要求制图比例尺尽可能大一些,按展开页设计,版式宜选择横式(南海诸岛作附图)。海南省三沙市于20 1 2年6月成立,20 1 1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没有该市的人口统计数据。由于我国东西方向最大距离约5200km,从黑龙江到海南岛陆地南北方向最大距离约4000km,故版式选择横式。2制作地貌晕渲需采用的资料数据为:中国1:1000000数字地图数据中地貌部分(等高距200m)、地名等要素,中国地图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中国地图集(1 6开本)电子版数据相关内容作为参考资料。制作的步骤包括:(1)高程数据获取和D

32、EM生成;(2)光照模型选择和光源设置;(3)确定垂直和水平比例尺;(4)纹理贴合和色彩层次调整;(5)标准格式晕渲图像的生成;(6)晕渲图投影变换;(7)等高线图形的叠加与晕渲图像的编辑修改。3中国人口密度图表示方法:根据20 1 1年全国分县人口统计资料,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采用分级统计图法表示人口密度指标,利用同种色和类似色表示数量指标,根据人口密度的大小调整其亮度和饱和度;根据20 1 1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包含全国县级市以上城市的人口统计数据),以符号法表示城市人口规模,人口规模大的城市其符号尺寸大。4本图集出版前,测绘行政相关机构对该专题图主要审查的内容:(1)保密审查;(2)国界线

33、,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界线(包括中国历史疆界)和特别行政区界线;(3)重要地理要素及名称等内容;(4)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规定需要审查的其他地图内容。9. 问答题:某城市交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行路难、停车难”已经成为摆在该市面前的首要难题之一。及时解决该城市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交通问题,建立一个基于信息的、集成的、智能的交通地理信息系统是极其重要的保障。某测绘单位承担了建立该市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的任务,包括交通专题地理数据采集、交通专题地理数据更新、交通信息平台建设等。(1)交通专题地理数据采集。交通专题地理数据采集分为地理信息数据采集、文档数据采集、统计数据采集、声像数据采集等

34、。不同类型数据的采集任务,实际作业过程中采用不同的软件进行采集和处理。(2)交通专题地理数据更新。对于专题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更新分为专题地理信息数据更新和非专题地理信息数据更新。专题地理信息数据更新的更新步骤与方法因不同的专题数据而不同,实际作业过程中采用道路竣工图(CAD格式)为道路交通数据进行更新。(3)交通信息平台建设。将系统收集到的城市交通信息,经融合处理后能够为社会公众提供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利用采集到的相关信息为该城市民和游客提供交通信息服务(搜索最优路径等),使他们在城市的出行更加方便。问题:1简述交通专题地理数据采集的方法,并为不同类型数据的采集任务设计软件环境。2简述以道路竣工

35、图为道路交通数据进行更新的步骤。3简述开发交通信息平台可以采取的技术路线以及优缺点。4给出满足城市交通的最优路径搜索功能的基本思路。答案: 本题解析:1.交通专题地理数据采集的方法为:(1)地理数据采集:以该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局部地区的地理数据采集以ArcGIS为主,必要情况下可采用AutoCAD等软件辅助采集。(2)文档数据采集:用Word、Notepad等文本编辑器采集文本数据,根据情况选用键盘录入方式和扫描识别方式(3)统计数据采集:以Oracle数据库管理软件采集专题统计数据。(4)声像数据采集:用Recorder、Photoshop等软件采集声像数据。2.(1)道路竣工图拼

36、接,即每条道路竣工图分散为几个CAD文件,可以根据拼图线,将分散竣工图在AutoCAD中拼成一个完整道路的CAD绘图文件。(2)拼接道路线的图层处理,即每个竣工图文件有几个图层,拼接后的CAD图形文件中图层信息混乱,需对图层进行相应处理。(3)提取、合并每条道路涉及的电子地图,在GIS中将所有CAD文件合并为一整块该市电子地图,然后根据所给道路桩号坐标在GIS上大致定位出这条道路涉及的电子地图图幅编号。(4)竣工图与电子地图合并,打开每条道路线合并后的竣工图与相应电子地图,将道路交通数据更新成最新的竣工道路线数据。3.交通信息平台的开发主要有两个技术路线:完全自主式开发和软件系统依赖式开发。前

37、者开发的产品是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底层软件,难度大,技术要求极高,但对于原开发单位具有极大的技术优势;后者是利用GIS工具软件经过二次开发的产品,其开发工作利用普通的高级语言完成,开发的产品强调现有数据的调用、显示和分析,但提供数据编辑和生成功能很弱,产品的数据强烈依赖于同系列的GIS系统软件。4.满足城市交通的最优路径搜索功能的基本思路如下:(1)建立具有拓扑关系的路网数据模型。(2)给路网的路段赋予属性,包括长度、特征、限行等。(3)建立路网的索引关系。(4)获取各路段实时路况通行速度。(5)采用最优路径算法计算两点间的长度最短路径和用时最短路径。(6)最短路径的路网可视化表达。10. 问答

38、题:某化工厂全面建设完成后,某测绘单位承担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项目,厂区面积1.5km2。项目要求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标准,主要包括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 149122005),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地形图图幅按矩形分幅,规格为50cm50cm。在测区首级控制完成后,按三个作业组测图进行了测区划分,作业组按野外全要素进行了外业数据采集、编辑处理、测区接边等工作,最终提交的成果资料包括:(1)测图控制点展点图、水准路线图、埋石点点之记;(2)地形图数据文件,元数据

39、文件等各种数据文件;(3)输出的地形图;(4)产品检查报告等内容。2011年真题问题:1计算该厂区面积折合满幅1500地形图图幅数量。2简述测区划分的原则。3补充完善提交的成果资料中所缺少的内容。答案: 本题解析:1.根据题意,地形图图幅按矩形分幅,规格为50cm50cm,则每幅图的实际面积为0.0625km2,厂区面积1.5km2,所以该厂区面积折合满幅1500地形图图幅数量为:地形图折合整幅数1.5/0.062524(幅)。2.根据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 149122005)第5.1.1条规定,外业数字测图一般以所测区域(测区)为单位统一组织作业和组

40、织数据。当测区较大或有条件时,可在测区内按自然带状地物(如街道线、河沿线等)为边界线构成分区界限,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分区。第5.1.2条规定,各分区的数据组织、数据处理和作业应相对独立,分区内及各分区之间在数据采集和处理时不应存在矛盾,避免造成数据重叠或漏测。第5.1.3条规定,当有地物跨越不同分区时,该地物应完整的在某一分区内采集完成3002分界线两侧相互联系得地物最少(如厂区道路),三个组工作量基本相同(兼顾面积大小、难易程度和交通耗时),同一组的范围尽量相邻或相近,不要太零碎。3.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 149122005)第8.4.1条规定,上交资料要齐全,还应包括以下资料:(1)技术设计书(有项目设计书的也包括项目设计书);(2)测图控制点展点图、水准路线图、埋石点点之记、控制点平差计算成果表;(3)地形图数据文件、元数据文件等各种资料文件;(4)输出的地形图;(5)产品检查报告、产品验收报告、技术总结报告;(6)测绘资质证书(复印件);(7)仪器检验报告(复印件);(8)委托方要求而国家法律法规又允许提供的其他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