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管线间距要求规范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00876890 上传时间:2022-06-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各管线间距要求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各管线间距要求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各管线间距要求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各管线间距要求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管线间距要求规范(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word众智软件 .gisroad.详见电气设计规7.3 电缆线路7.3.1 电缆选择7.3.1.1 电力电缆型号的选择,应根据环境条件、敷设方式、用电设备的要求和产品技术数据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按下列原则考虑:(1)在一般环境和场所宜采用铝芯电缆;在振动剧烈和有特殊要求的场所,应采用铜芯电缆;规模较大的重要公共建筑亦宜采用铜芯电缆。(2)埋地敷设的电缆,宜采用有外护层的铠装电缆。在无机械损伤可能的场所,也可采用塑料护套电缆或带外护层的铅(铝)包电缆。(3)在可能发生位移的土壤中(如沼泽地、流砂、大型建筑物附近)埋地敷设电缆时,应采用钢丝铠装电缆,或采取措施(如预留电缆长度,用板桩或排桩加固土壤

2、等)消除因电缆位移作用在电缆上的应力。(4)在有化学腐蚀或杂散电流腐蚀的土壤中,不宜采用埋地敷设电缆。如果必须埋地时,应采用防腐型电缆或采取防止杂散电流腐蚀电缆的措施。(5)敷设在管或排管的电缆,宜采用塑料护套电缆,也可采用裸铠装电缆。(6)在电缆沟或电缆隧道敷设的电缆,不应采用有易燃和延燃的外护层。宜采用裸铠装电缆、裸铅(铝)包电缆或阻燃塑料护套电缆。(7)架空电缆宜采用有外被层的电缆或全塑电缆。(8)当电缆敷设在较大高差的场所时,宜采用塑料绝缘电缆、不滴流电缆或干绝缘电缆。(9)三相四线制线路中使用的电力电缆,应选用四芯电缆。7.3.1.2 电缆截面的选择,一般按电缆长期允许载流量和允许电

3、压损失确定,并考虑环境温度的变化、多根电缆的并列以及土壤热阻率等的影响,分别根据敷设的条件进行校正。若选出的截面为非标准截面时,应按上限选择。7.3.1.3 电缆线路应进行短路条件下的热稳定校验,但用熔断器作为短路保护的电缆线路允许不作校验。 7.3.1.4 在电缆沟或电缆隧道敷设的电缆,当确定其空气计算温度时,除采用规定的昼夜平均温度外,尚要根据电缆发热、散热和通风效果来确定。当缺乏计算资料时,可按规定空气温度加5考虑。 7.3.1.5 当按短路热稳定条件确定的电缆截面大于按正常工作电流选择的截面时,应结合其他条件综合考虑,宜选择在短路时允许温度高的电缆。 7.3.1.6 单根电缆穿管(管无

4、人工通风)并敷设于空气中,其长期允许电流的校正系数参照下列数值:(1)低压电缆截面在95mm2及以下时为0.90。(2)低压电缆截面在120185mm2时为0.85。(3)敷设在地中的单根电缆穿管时,其长期允许电流按敷设在空气中考虑。7.3.1.7 电缆不允许长期过负荷,在事故或紧急情况下(如转换负荷等)不超过2h的过负荷能力可为:3kV为10%,61OkV为15%。7.3.1.8 沿不同冷却条件的路径敷设电缆线路时,其截面的选择见第8章有关规定。7.3.2 电缆埋地敷设7.3.2.1 当沿同一路径敷设的室外电缆根数为8根及以下且场地有条件时,宜采用直接埋地敷设。7.3.2.2 电缆在室外直接

5、埋地敷设的深度不应小于0.70m,穿越农田时不应小于1m,并应在电缆上下各均匀铺设100mm厚的细砂或软土,然后覆盖混凝土保护板或类似的保护层,覆盖的保护层应超过电缆两侧各50mm。在寒冷地区,电缆应埋设于冻土层以下。当无法深埋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电缆受到损坏。直埋深度超过1.10m时可不考虑上部压力的机械损伤。7.3.2.3 向一级负荷供电同一路径的双路电源电缆,不应敷设在同一沟。当无法分开时,可按本规第4.5.10条的有关规定执行。7.3.2.4 电缆通过有振动和承受压力的下列各地段应穿管保护:(1)电缆引入和引出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基础、楼板和过墙等处。(2)电缆通过铁路、道路和可能受到机械

6、损伤等地段。(3)电缆引出地面2m至地下0.20m处行人容易接触和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的地方。7.3.2.5 埋地敷设的电缆之间及与各种设施平行或交叉的净距离,不应小于表7.3.2.5所列数值。7.3.2.6 电缆与建筑物平行敷设时,电缆应埋设在建筑物的散水坡外。电缆引入建筑物时,所穿保护管应超出建筑物散水坡1OOmm。7.3.2.7 电缆与热力管沟交叉时,如电缆穿石棉水泥管保护,其长度应伸出热力管沟两侧各2m;用隔热保护层时应超过热力管沟和电缆两侧各1m。7.3.2.8 电缆与道路、铁路交叉时,应穿管保护,保护管应伸出路基1m。7.3.2.9 埋地敷设的电缆长度,应比电缆沟长约1.5%2%,并做

7、波状敷设。7.3.2.10 埋地敷设的电缆,接头盒下面必须垫混凝土基础板,其长度应伸出接头保护盒两侧0.600.70m。7.3.2.11 电缆中间接头盒外面应设有生铁或混凝土保护盒,或者用铁管保护。当周围介质对电缆有腐蚀作用或地下经常有水冬季会造成冰冻时,保护盒应注沥青。7.3.2.12 电缆沿坡度敷设时,中间接头应保持水平。多根电缆并列敷设时,中间接头的位置应互相错开,其净距不应小于0.50m。7.3.2.13 沿坡度或垂直敷设油浸纸绝缘电缆时,其敷设水平高差不应大于表7.3.2.13所列数值。7.3.2.14 电缆敷设的弯曲半径与电缆外径的比值,不应小于表7.3.2.14所列数值。7.3.

8、2.15 电缆在拐弯、接头、终端和进出建筑物等地段,应装设明显的方位标志。直线段上应适当增设标桩,桩露出地面一般为0.15m。7.3.3 电缆在电缆沟或隧道敷设7.3.3.1 当电缆与地下管网交叉不多,地下水位较低,且无高温介质和熔化金属液体流人可能的地区,同一路径的电缆根数为18根及以下时,宜采用电缆沟敷设。多于18根时,宜采用电缆隧道敷设。7.3.3.2 电力电缆在电缆沟或电缆隧道敷设时,其水平净距为35mm,但不应小于电缆外径。7.3.3.3 电缆在电缆沟和电缆隧道敷设时,其支架层间垂直距离和通道宽度不应小于表7.3.3.3所列数值。7.3.3.4 电缆在电缆沟或电缆隧道敷设时,支架间或

9、固定点间的距离不应大于表7.3.3.4所列数值。7.3.3.5 电缆支架的长度,在电缆沟不宜大于0.35m;在隧道不宜大于0.50m。在盐雾地区或化学气体腐蚀地区,电缆支架应涂防腐漆或采用铸铁支架。7.3.3.6 电缆沟和电缆隧道应采取防水措施,其底部应做坡度不小于0.5%的排水沟。积水可直接接人排水管道或经集水坑用泵排出。7.3.3.7 在支架上敷设电缆时,电力电缆应放在控制电缆的上层。但1kV以下的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可并列敷设。当两侧均有支架时,1kV以下的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宜与1kV以上的电力电缆分别敷设于不同侧支架上。7.3.3.8 电缆沟在进入建筑物处应设防火墙。电缆隧道进入建筑物处

10、,以及在变电所围墙处,应设带门的防火墙。此门应采用非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制作,并应装锁。7.3.3.9 隧道采用电缆桥架、托盘敷设时,应符合本规第9.11节的有关规定。并应每隔50m安装一个防火密闭隔门,桥架、托盘通过防火的密闭隔门或可燃性的隔板墙时,通过段的电缆应作防火处理。7.3.3.10 电缆沟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每块盖板的重量不宜超过50kg。7.3.3.11 电缆隧道的净高不应低于1.90m,有困难时局部地段可适当降低。隧道应采取通风措施,一般为自然通风。7.3.3.12 电缆隧道长度大于7m时,两端应设出口(包括人孔),两个出口间的距离超过75m时,尚应增加出口。人孔井的直径不应

11、小于0.70m。7.3.3.13 电缆隧道应有照明,其电压不应超过36V,否则应采取安全措施。7.3.3.14 其他管线不得横穿电缆隧道。电缆隧道和其他地下管线交叉时,应尽可能避免隧道局部下降。7.3.4 电缆在排管敷设7.3.4.1 电缆排管敷设方式,适用于电缆数量不多(一般不超过12根),而道路交叉较多,路径拥挤,又不宜采用直埋或电缆沟敷设的地段。排管可采用石棉水泥管或混凝土管。7.3.4.2 敷设在排管的电缆,应按本章第7.3.1.1款选用,或采用特殊加厚的裸铅包电缆。7.3.4.3 电缆排管应一次留足必要的备用管孔数,当无法预计发展情况时,除考虑散热孔外可留10%的备用孔,但不少于12

12、孔。 7.3.4.4 当地面上均匀荷载超过100kN/m2或排管通过铁路及遇有类似情况时,必须采取加固措施,防止排管受到机械损伤。 7.3.4.5 排管孔的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但电力电缆的管孔径不应小于90mm,控制电缆的管孔径不应小于75mm。7.3.4.6 电缆排管安装时应符合下列条件:(1)排管安装时,应有倾向人孔井侧不小于0.5%的排水坡度,并在人孔井设集水坑,以便集中排水; (2)排管顶部距地面不宜小于0.70m,在人行道下面的排管可不小于0.50m;(3)排管沟底部应垫平夯实,并应铺设不少于80mm厚的混凝土垫层。7.3.4.7 在线路转角、分支处应设电缆人孔井,在直线段

13、上,为便于拉引电缆也应设置一定数量的电缆人孔井,人孔井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7.3.4.8 电缆人孔井的净空高度不宜小于1.80m,其上部人孔的直径不应小于0.70m。7.3.5 低压架空电力电缆7.3.5.1 当地下情况复杂不宜采用电缆直埋敷设,且用户密度高、用户的位置和数量变动较大,今后需要扩充和调整以及总图无隐蔽要求时,可采用架空电缆。但在覆冰严重地区不宜采用架空电缆。7.3.5.2 有关架空电缆线路的电杆和埋设要求见本章第7.2.3条的有关规定。7.3.5.3 架空电缆普通吊线或正吊线强度计算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3;辅助吊线强度计算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7.3.5.4 架空电缆线路每

14、条吊线上宜架设一根电缆。杆上有两层吊线时,上下两吊线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0.30m。7.3.5.5 架空电缆与架空线路同杆时,电缆应在架空线路的下面,电缆与最下层的架空线横担的垂直间距不应小于0.60m。7.3.5.6 架空电缆在吊线上以吊钩敷架,吊钩的间隔不应大于0.50m,吊线应采用不小于7/D3.Omm的镀锌铁绞线或具有同等强度及直径的绞线。 7.3.5.7 架空电缆与地面的最小净距不应小于表7.3.5.7所列数值。7.3.6 电缆保护管的加工与敷设7.3.6.1 电缆保护管的径应大于电缆外径的1.5倍。当电缆与城镇街道、公路或铁路交叉时,保护管的管径不得小于1OOmm。7.3.6.2 保护管的弯曲半径应符合所穿人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见表7.3.2.14所列数值。根保护管的直角弯不得多于2个(但有中间接头盒,并便于安装、检修者可除外)。7.3.6.3 保护管采用钢管时,其外表面应采用防腐处理,但埋人混凝土的管子可不涂防腐漆。7.3.6.4 当利用保护管作接地线时,管接头两侧应用跨接线焊接,若接头处采用套管焊接时可以例外。7 / 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