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

上传人:lisu****2020 文档编号:100863730 上传时间:2022-06-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9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及设计理念 两位数加两位数本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会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选用学生乘车的场景作为题材,从而提出“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的数学问题,列出加法算式。然后用学生自主探索的形式呈现学生的思考,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列竖式计算不进位加。并安排学生讨论“列竖式计算加法要注意什么”,以归纳竖式加法计算的要点。整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以下设计理念:1、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2、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体会算法的多样性。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知识与能力:1、

2、充分利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方法。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运用直观手段,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游戏活动来组织教学,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法掌握算法,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与习惯,促进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养成认真计算和书写的习惯。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找到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重点掌握笔算方法。教学难点: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优化算法。教学准备:相关课件、情境图等。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3、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今天聪聪小精灵(出示图片)要带领光明小学二年级的全体同学去参观博物馆。唉,他碰到什么难题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课本第8页情境图)1、观察主题图,收集信息 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并收集信息:从这幅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筛选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老师筛选信息并板书班级以及各班人数: 1班 2班 3班 4班 36人 30人 35人 34人 然后教师提问:根据这么多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与乘车有关的数学问题? (1) 独立思考 (2) 汇报交流 可能出现的问题有:A、车上一共可以坐多少人? B、这么多的同学一共需要几辆车? C、四个班的人坐一辆车能坐得下吗? 师:如果2个班坐

4、一辆车,我们可以怎么安排? (3) 讨论解决问题策略,老师进行及时归纳梳理: 方案一: 1班,2班坐一辆车;3班,4班坐一辆车 方案二: 1班,4班坐一辆车;2班,3班坐一辆车 方案三: 1班,3班坐一辆车;2班,4班坐一辆车 3、添加条件,确定研究主题: 师:我们知道每种交通工具都有他最大的承载能力,每辆车限乘70人(板书:准乘70人)。 (1)明确“准乘70人”所表示的含义,最多不能超过70人。 (2)确定研究主题 师:以上3种方案是否都行呢?我们先来研究第一种方案。 【设计意图: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此,我采

5、用了资源库中的情境图导课,让学生做一次组织者,来设计安排乘车的事件,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用途,使计算从“枯燥”变成“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体现标准中“让学生能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学信息做出解释,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来描述现实的简单现象”的精神。另外,先让学生猜想尝试安排乘车班级,再要求学生验证自己的安排是否合理的过程,也体现了课标中“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的推理能力”的理念。】 (二)体会算法,解决问题。引导自学课件出示研究主题:“1班、2班合坐一辆车;3班、4班合坐一辆车, 能坐得下吗?” 1、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分组自主探究“1班、2班合坐一辆

6、车;3班、4班合坐一辆车, 能坐得下吗?”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1)分工合作,列出算式 。 第一大组,解决1班、2班合坐一辆车,能坐得下吗? 第二大组,解决3班、4班合坐一辆车,能坐得下吗? (2)静静地思考,写出得数,小结方法。 (3)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4)写好的同学跟伙伴交流方法,并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补充完善,也可以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 让学生汇报交流结果:谁来说说二(1)班和二(2)班可不可以合乘一辆车,怎样列式计算?3班和4班呢?(用口算方法 解决)大家真能干。这些算式我们除了可以用口算的方法计算外,还可以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你会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吗?(1)学生独立

7、尝试。师:请你从这四道算式中任选一道,用列竖式的方法去计算。不会的小朋友可以看看课本第9页,也可以问问旁边的小朋友。请四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请板演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3634这题先不讲)(2)小组讨论。师:在刚才的列竖式计算中,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列竖式计算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请小朋友们自己先想一想,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学生思考、讨论。汇报:在刚才的列竖式计算中,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板书) 3在什么位?6在什么位?30的3为什么对 在3下面,对在6下面行吗?列竖式要注意什么?【设计意图:新课中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

8、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只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掌握知识。这正是我这个环节设计的理念。36+30是一年级学过的口算内容,学生已经充分明白相同单位相加的算理。因此,这一部分教学没有追求算法多样化,而重点放在列竖式笔算的推导,但又由于部分学生在家庭中或上期教学中已初步涉及了笔算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习,讨论交流出列竖式笔算的注意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结果的能力。】 2、动手操作,强化算理。 让学生汇报二(3)班和二(4)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吗?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汇报: 方法1:35+30=65 65+4=69 方法2:3

9、0+30=60 5 + 4= 9 60+9=69 方法3:35+4=39 39+30=69 方法4:34+5=39 39+30=69 方法5:列竖式 35 9表示什么?(边分析边摆小棒) +34 6表示什么? 69 当学生说到列竖式时,老师问:竖式计算中,你是从哪位加起的?还可以怎样加?(板书:从十位加,也可以从个位加)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例2:35+34是本课的新知识。这里设计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同计算方法,体现了标准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的理念,这部分教材这样处理是因为它比例1活,属于更新的知识,

10、有多种方法可探究。同时资源库资源的利用,也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从而去突破解决它。】(三)巩固知识,内化训练。(以游戏、活动为载体)(1)利用今天学的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今天,聪聪就想请大家帮个忙。它想买两件小商品,我们陪它看看好吗?(电脑演示商品)(2)师:谁来介绍一下商品?(3)师:帮它选两件小商品,用竖式算算一共用了多少钱。(4)学生计算。(5)汇报:你为聪聪选了什么?一共用了多少钱?2比一比谁最棒。 1、闯关比赛 请每组同桌左边的同学准备摆小棒,右边的同学准备列竖式计算,看哪组又对又快。后三题同桌之间交换,右边的摆小棒,左边的计算。 (1)32+6 (2)24+63

11、(3)59+40 (4)52+36 (5)20+67 (6)37+42 2、写算式比赛 让学生写出一些得数为99的算式如18+81=99 ,要求写出的算式又对又多,可以一人记录,也可以轮流写,其他人帮忙检查,看有没有写错,时间为2分钟。 3、拓展:我们研究一下第三种方案可不可以呢,为什么? 师:你觉得36+35是不是和我们学过的口算有些不一样,这就是我们下一节课将安排学习的内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家看书自学。 【设计意图:将“枯燥”的计算练习用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出现,淡化了“练”的痕迹,容易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同时给每个学生参与机会,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乐在活动中。前两道练习让学生小组合作完

12、成,体现标准中“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的理念。研究最后一种方案,起到前呼后应的作用,培养学生数学思考意识。而36+35又为下一节课教学埋下伏笔。】(四)总结评价,提高认识。师:同学们,你们这节课学得快乐吗?你都有些什么收获呢?你觉得自己在课堂上表现得怎样,满意吗?你认为谁今天表现得最棒?谁是今天的进步最大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是标准中的理念。我在本课小结时让学生进行适当的自评、他评、互评,评价的内容以积极的赞美为主,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赞美别人。我偶从一书上拾得“养成随时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赞美的习惯,是为人处世的一个好习惯”的格言,我想

13、这更是我每节课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教学预测 “两位数加两位数”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如果只要求正确计算得数并不难,但是要求学生又快又准地用最恰当的方法计算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我觉得本节课的难点是: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优化算法。算法多样化不是一题多解,而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体现。我们的学生由于生活背景不同,知识经验不同,所以对于相同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也不一定相同,这时学生便需要教师的肯定、激励和引导。最后让学生自主地去比较、选择和完善自我。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这个过程的最佳途径。因此在探索35+34的计算方法时,我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后,鼓励学生充分交流。当学生间交流时,我特别提出“会说不如会听”的观点,要求学生在听中补充,听后评价。尤其要比较自己的方法与谁的方法相似,从而按照思维方式将多种方法归类。这时学生对于多种计算方法的认识才清晰而有条理,算法的优化才在学生的心里得到内化。学生自愿地接受新方法,改善自己的解题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