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市登革热疫情报告与处置指引医疗机构版本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00859921 上传时间:2022-06-0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吴川市登革热疫情报告与处置指引医疗机构版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吴川市登革热疫情报告与处置指引医疗机构版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吴川市登革热疫情报告与处置指引医疗机构版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吴川市登革热疫情报告与处置指引医疗机构版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川市登革热疫情报告与处置指引医疗机构版本(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吴川市登革热疫情报告与处置指引(医疗机构版本)一、主要依据登革热诊断标准(WS 216-2018)广东省登革热防控专业技术指南(2015年版)(下文简称指南)二、相关基本定义输入病例:包括境外输入病例和境输入病例两类。境外输入病例指发病前14天到过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的病例;境输入病例是指发病前14天离开本县(区)(现住址)、到过本县(区)外的境登革热流行地区的病例。本地病例:发病前14天未离开本县(区)(现住址)的登革热病例。登革热暴发:在一个最长潜伏期(14天),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点(例如一个社区、居委会、村庄、学校或其它集体单位等),发生3 例与以上本地感染的登革热实验室诊断病例。三、

2、医疗机构的主要工作容按照指南的要求,医疗机构在登革热疫情防控中的主要工作容包括:(1)登革热病例的监测、诊断和报告。(2)做好病例收治工作,落实院感防控措施。(3)协助疾控工作人员开展病例流行病学调查。(4)做好重症病例的诊疗和救治。(5)实施登革热病人住院与转归情况报告制度。(6)加强培训和风险告知,提升临床医生诊疗水平。(7)加强登革热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保障检测信息流转通畅。(8)落实日常蚊媒控制措施和灭蚊周记制度。四、医疗机构的主要工作流程(1)登革热病例的监测、诊断和报告。1.医疗机构作为登革热病例发现和报告的主体,应依据登革热诊断标准(WS216-2018)和广东省医疗机构登革热病

3、例管理指引(附件1)进行登革热病例监测、诊断、报告和管理。2.发现符合监测病例定义的可疑病例后,应做好病例登记(登记容包括病例基本信息:、性别、年龄、联系、现住址,发病情况:发病日期、主要症状,以与流行病学史概况等);对其实施留院观察,并在留院观察期间做好防蚊隔离;采集可疑病例血液标本进行登革热实验室检测。有登革病毒病原学检测能力的医疗机构应立即对标本进行检测,无相应检测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尽快将标本转送至市疾控中心开展登革热病原学相关项目检测。3.登革病毒抗原(NS1)检测结果可作为初筛依据,初筛阳性病例应以登革病毒分离、核酸检测阳性或特异性IgG抗体4倍增长等检测结果为确诊依据。如果急性期血标

4、本未能确诊,医疗机构还应采集病例恢复期血标本进行登革热抗体检测,以求进一步明确诊断。4.如实验室检测结果不支持登革热诊断,且综合其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史后医疗机构排除了登革病毒感染,可停止对病例的留观。如实验室结果初步检测为阳性,医疗机构应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并结合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史进行诊断,诊断登革热病例(疑似、临床或实验室诊断病例)后24小时按相关规进行疫情的网络直报。(2)做好病例收治工作,落实院感防控措施:各医疗机构应完善登革热病例治疗、会诊、转诊等相关指引和工作制度,明确登革热病例的诊断、收治、会诊和转诊流程,加强登革热病例的收治和隔离。原则上要求所有处于传染期的病例均应劝喻其接受住院

5、隔离治疗,直至其符合解除隔离标准(解除防蚊隔离标准为病程超过5天,并热退24小时以上)。收治病例的医院应按要求严格落实院感染控制,落实收治病房的纱门纱窗、蚊帐等防蚊设施,并严格做好医院防蚊灭蚊措施。如果接诊的医疗机构不具备隔离条件,应将病例转送至登革热收治医院。(3)协助疾控工作人员开展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病例收治医院应配合疾控工作人员开展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提供病例相关的基本信息、就诊情况、临床信息和实验室检测结果。(4)做好重症病例的诊疗和救治:各医疗机构应加强登革热重症病例救治力量,成立院专家组,与时发现重症登革热的预警指征,与时组织院专家组会诊,必要时邀请市登革热临床救治专家会诊,提高治愈

6、率。如不具备重症病例救治能力,可转送至指定重症病例收治医疗机构进一步隔离治疗。(5)实施登革热病人住院与转归情况报告制度:各医疗机构应指定专人负责登革热病例情况的报告,收治病例的医院应每周将收治病例情况汇总报送卫计局和疾控中心,一旦出现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应立即将有关病例情况上报卫计局和疾控中心。(6)加强培训和风险告知,提升临床医生诊疗水平:定期开展一线临床医生和新入职医生的登革热诊疗培训,着重强化临床医生关于登革热症状的掌握、流行病学史的询问和不同检测方法适用性的掌握;建立传染病病例迟报漏报奖惩制度,定期开展传染病漏报自查,提高登革热病例早诊、早报能力,严防误诊、迟报、漏报。医疗机构应积极

7、关注登革热疫情动态,并与时将登革热疫情动态告知一线医护人员,以求提升其在登革热流行期的诊疗敏感性。(7)加强登革热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保障检测信息流转通畅:所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应开展登革热抗原检测(NS1检测)或抗体检测,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开展PCR检测。同时,各医疗机构应加强院信息化建设,保障检测信息在院各科室之间的流转通畅,避免因为信息流转不畅而导致诊疗延误。(8)落实日常蚊媒控制措施和灭蚊周记制度:医疗机构应切实履行日常蚊媒控制责任,确保院的蚊媒密度达标,以降低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院传播风险。具体的日常防控措施包括:1.成立登革热防控领导小组,保障经费投入,制订院的防蚊灭蚊工作计划,并明

8、确责任分工,指定专人负责院防蚊灭蚊工作。2.切实落实灭蚊周记制度:医疗机构应指定专人负责,每周在院开展1次蚊媒孳生地巡查和清理,以确保蚊媒密度达标,并按要求每周填写周记表1份并装订成册。检查者应重点登记每周巡查所发生的问题,并在下周的检查中复查,确保孳生地得到有效处置。具体的灭蚊周记操作指引将见附件2。3.定期开展院健康教育,提升院各类人员的自我防护和主动就诊意识。同时,做好院日常保洁工作,定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与时清理垃圾杂物,消除积水隐患,保障院环境整洁。4.定期开展院灭蚊,确保院成蚊密度达标。无能力自行进行灭蚊的医疗机构应购买社会消杀公司的服务,以落实防制责任。附件1广东省医疗机构登革热

9、病例管理指引本指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登革热病例的诊断、报告与病例管理。一、非流行期病例监测与管理适用于当地与毗邻地区未出现登革热暴发与流行的情形。(一)监测病例定义。参照国家卫计委登革热诊疗指南疑似病例的定义:符合登革热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到过登革热流行区,或居住地有登革热病例发生),或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者。(二)监测方法。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监测病例后,进行疑似病例诊断,并按相关规进行疫情的网络直报(同时将病例情况通报辖区疾控部门);做好病例登记(登记容包括病例基本信息:、性别、年龄、联系、现住址,发病情况:发病日期、主要症状,以与流行病学史概况等);立即采集病例血液

10、标本送检。有登革病毒病原学检测能力的医疗机构应立即对标本进行检测,无相应检测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尽快将标本转送至有检测能力的疾控中心开展登革热病原学相关项目检测。非登革热流行期,登革病毒抗原(NS1)检测结果作为初筛依据,应以登革病毒分离、核酸检测阳性或特异性IgG抗体4倍增长等检测结果为确诊依据。(三)病例管理。对符合监测病例定义者,建议收治医疗机构对其实施留院观察,并在留院观察期间做好防蚊隔离。1.如实验室检测结果排除了登革病毒感染,可停止留观,并在“大疫情网”将该病例诊断与时订正。2.如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认为登革病毒感染,收治医疗机构应按照登革热诊疗指南(2014年版)中有关规定,进行临床诊断

11、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的订正诊断,并按相关规进行疫情的网络直报,并将病例转送至指定收治医疗机构进一步隔离治疗。二、流行期病例监测与管理情形一:当地或毗邻地区已出现登革热局部暴发疫情。(一)监测病例定义。发热(腋下体温38)且满足以下条件2项与以上,且不能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1、明显疲乏;2、头痛;3、眼眶痛;4、肌肉痛或骨关节痛;5、颜面或胸部皮肤潮红;6、结膜充血;7、皮疹;8、出血症状(皮肤粘膜出血点、鼻衄,牙龈出血,咳血等);9、白细胞进行性降低或低于4.0109/L;10、血小板低于100109/L。(二)监测方法。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监测病例后,做好病例登记(登记容参见上述“非流行期

12、病例监测与管理”部分),同时采集病例血液标本送检。有登革病毒病原学检测能力的医疗机构应立即对标本进行检测(同时将病例情况通报辖区疾控部门),无相应检测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尽快将标本转送至市疾控中心开展登革热病原学相关项目检测。(三)病例管理。对符合监测病例定义者,建议收治医疗机构对其实施留院观察,并在留院观察期间做好防蚊隔离。如监测病例中符合下述“留院观察病例”定义者,必须对病例落实留院观察措施。1.留院观察病例定义发热(腋下体温38)伴白细胞4.0109/L,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项与以上,且不能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明显疲乏;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肌肉痛与骨关节痛;颜面或胸部皮肤潮红;结膜充血;皮

13、疹;出血症状(皮肤粘膜出血点、鼻衄,牙龈出血,咳血等);血小板低于100109/L。2.留院观察病例的处置。(1)医院发现符合留院观察病例定义者,均须立即对其落实留院观察落实,并做好防蚊隔离。(2)根据留院观察病例实验室检测结果和临床表现,按照原卫生部登革热诊断标准(WS216-2008)进行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诊断,并按相关规进行疫情的网络直报,同时将病例转送至定点医疗机构进一步隔离治疗。如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和临床表现排除了登革病毒感染,可停止留观。3.对于不符合“留院观察病例”者,但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和临床表现仍诊断为登革热确诊病例的,由收治医疗机构转介至病例现住址所在社

14、区卫生服务中心。病例应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居家隔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对辖区所有居家隔离的登革热确诊病例进行登记造册,开展随访,直至痊愈。情形二:当地已出现登革热流行。(一)监测病例定义。依据登革热诊断标准(WS216-2008)和登革热诊疗指南中规定的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定义。1.疑似病例。符合下面两项条件之一者:(1)发病前14天去过登革热流行区;同时急性起病,发热(24-36h达39-40,少数为双峰热),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疼痛、骨关节痛与明显疲乏等,可伴有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结膜充血等症状。(2)急性起病,发热(24-36h达39-40,

15、少数为双峰热),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疼痛、骨关节痛与明显疲乏等,可伴有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结膜充血等症状;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低于100109/L)。2.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面两项条件之一者:(1)符合疑似病例定义,同时居住或工作场所周围(如半径100m围)1个月出现过登革热病例,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低于100109/L)。(2)急性起病,发热(24-36h达39-40,少数为双峰热),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疼痛、骨关节痛与明显疲乏等,可伴有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结膜充血等症状;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低于100109/L);单份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或I

16、gM抗体阳性。3.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急性期血清检测出病毒核酸;(2)分离出登革病毒;(3)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二)监测方法。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监测病例后,对符合临床诊断病例者,要求采样进行登革热特异性检测,结果为阳性时,应在疫情网络上订正,并在备注中注明检测结果。(三)病例管理。现症病例应住院隔离治疗,住院期间要做好防蚊措施。特殊情况下,经评估后,可将病例转介至其现住址所在地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指导病例进行居家隔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对辖区所有居家隔离的登革热病例进行登记造册,开展随访,直至痊愈。三、重症

17、与死亡病例的诊断与管理(一)重症病例的预警指征。1.高危人群:二次感染患者;老人或婴幼儿;肥胖或严重营养不良者;孕妇;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肝硬化、消化性溃疡、哮喘、慢阻肺、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者。2.临床指征:退热后病情恶化;腹部剧痛;持续呕吐;血浆渗漏表现;嗜睡、烦躁;明显出血倾向;肝肿大2cm;少尿。3.实验室指征:血小板快速下降;HCT升高。(二)重症病例的诊断。有以下情况之一者:1.严重出血,包括皮下血肿、呕血、黑便、阴道流血、肉眼血尿、颅出血等;2.休克;3.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或衰竭:肝脏损伤(ALT和/或AST1000IU/L)、ARDS、急性心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

18、脑病(脑炎、脑膜脑炎)等。(三)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管理。1.各地市应指定2- 3家登革热重症病例定点收治医院。2.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密切关注收治的登革热确诊病例病情变化,对符合“重症病例的预警指征”者,应立即转送至重症病例定点收治医院进一步治疗。3.登革热重症病例定点收治医院,对收治的病例应做好病例登记,每天向卫生行政部门与疾控中心报告病例病情转归。对于确诊为“重症病例”者应立即向卫生行政部门与疾控中心报告。4.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收治的登革热确诊病例中的死亡病例应立即向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中心报告,同时按照有关规进行传染病卡的订正报告。四、解除防蚊隔离标准解除防蚊隔离标准:病程超过5天,并热

19、退24小时以上可解除。防蚊灭蚊预防登革热周记(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名称:医疗机构地址:周记责任人:周记年份:使用说明1.该记录本适用于医疗机构对白纹伊蚊孳生地进行检查、处理与控制记录之用。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可因应个别需要,编制合适的巡查事项。2. 医疗机构每周应对本单位管辖围各种有可能孳生白纹伊蚊的容器积水或小型积水进行检查,并与时进行处理。将每周检查和控制情况填于表。3.该记录本可作为考核评估医疗机构控制白纹伊蚊工作开展情况之依据。4.表格填写注意事项:(1)检查日期:即检查与处理的当天日期(月、日)。(2)检查围:检查医疗机构围弃置可储水的垃圾如玻璃瓶、空罐和空饭盒;可贮水容器,排水渠,洼地与

20、地面不平处,;种养水生植物花瓶与花盆托盘;小区泊车用的防撞车胎;冷气机托盘,小区外环境竹洞或树洞与生物园等积水情况。(3)表格容:共有11种有具体名称的积水类型,另增加2项“其他小积水”,在括号中填写具体检查名称;对应各类积水,需填写所检查到的积水数量、发现有蚊虫孳生积水数量与采取的控制方法。若未发现相应的积水,积水宗数以记录为“0”。(4)检查人和责任人签名:检查人为医疗机构具体实施检查和控制的人员,责任人为医疗机构法人代表。5.医疗机构应每周派专人巡视。若发现蚊子或蚊子滋生的地方,应採取即时行动,与事后跟进工作。行动包括: 清除积水 妥善处理垃圾 把可储水的容器盖好或倒转摆放,以防积水 把

21、树洞、竹洞与不平的地面以沙、泥或英泥填平 清除水渠的垃圾与落叶,以防淤塞 把车胎包好或把车胎的底部刺穿,令积水可以流出 花盆底与花瓶里的水应最少每星期清倒或更换一次43 / 17第周检查日期:月日检查围:室: 个房间,共平方米室外: 平方米,共个标准间(15平方米折算为1个标准间)积水容器种类积水数量(宗)有蚊虫孳生(宗)对存在问题的处理方法1水生植物室:室外:室:室外:2玻璃、瓷、金属、塑料等容器室:室外:室:室外:3一次性容器(饭盒、纸杯等)室:室外:室:室外:4花盆室:室外:室:室外:5花盆托盘室:室外:室:室外:6水池室:室外:室:室外:7废轮胎室:室外:室:室外:8树洞竹筒室:室外:

22、室:室外:9灰斗室:室外:室:室外:10搅拌机室:室外:室:室外:11地表小积水室:室外:室:室外:12其他小积水1()室:室外:室:室外:13其他小积水2()室:室外:室:室外:合计室:室外:室:室外:-本周是否组织喷洒灭蚊:是否,如是:用药名称:数量:升喷洒面积:平方米检查人签名:责任人签名:医疗机构预防登革热工作指引登革热是一种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人被感染登革热病毒的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一般经过5-8天后,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周身骨痛)、脸面潮红,结膜充血(如醉酒状)、有时出现皮疹等。传播登革热的蚊子生长在室外种养水生植物的花瓶、花盆托盘,与其他水缸、水盆、罐

23、等小积水容器中;孳生地大概可分为两类:人造容器(容器、轮胎、排水明渠),天然环境(树洞、竹节、叶腋)。清除积水,可以控制蚊子,预防登革热。医疗机构登革热预防控制工作,主要抓以下几个方面:一、医疗机构应指定专人负责医院防蚊灭蚊工作,负责制定医疗机构灭蚊计划,开展健康教育,开展院爱国卫生运动,检查本院围法人环境整治工作。二、医疗机构灭蚊工作目标是:消除医院辖区围蚊子的孳生地方,特别是细小的容器,以免蚊子滋生。三、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除垃圾、弃置积水容器等,改善和治理医疗机构环境。四、医疗机构负责灭蚊工作人员,应每星期(蚊子由卵变成成蚊,平均需时7天,因此检查周期为7天)派专人在医疗机

24、构围巡视。医疗机构蚊孳生地主要包括:(一)弃置可储水的垃圾如玻璃瓶、空罐和空饭盒;(二)可贮水的容器有积水;(三)排水渠淤塞;(四)洼地与地面不平处有积水;(五)花瓶里的水有蚊虫孳生;(六)花盆底有积水(七)泊车用的防撞车胎有积水;(八)冷气机的托盘有积水;(九)竹洞或树洞;五、若发现蚊子孳生或可能有蚊子孳生的地方,应立刻采取以下灭蚊防蚊措施:(一)清除积水。(二)妥善处理垃圾如玻璃瓶、空罐和空饭盒。(三)把可贮水的容器用适当的盖好或倒转摆放,以免积水。(四)把地面不平处填平,将树洞与竹洞堵塞。(五)排水渠的淤塞物应最少每星期清理一次,以防淤塞。(六)把车胎用胶袋包裹或把车胎的底部刺穿,令积水

25、可以流出。(七)花瓶里与花盆底的水每星期最少清倒或更换一次。六、检查人员应登记每周发现的问题,并在下次检查时跟进上周发现的问题,检查防蚊措施的执行。白纹伊蚊的主要孳生习性与其控制方法白纹伊蚊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成蚊四个阶段,其中卵、幼虫和蛹必须在水中才能发育、生长。在适宜的条件下(2533),从卵孵化至成蚊羽化的发育时间为10.511.5天。刚羽化的成蚊经过1天左右时间便可吸血和交配,雌性白纹伊蚊需吸血才能使其卵巢发育。吸血雌蚊的卵巢经过3天左右的时间发育成熟后,便寻找水体进行产卵,这些水体即称为孳生地。白纹伊蚊孳生地主要为各种小型或容器积水,包括室和室外多种人工和(或)天然的静滞小水体

26、。常见的孳生地包括:由玻璃、瓷、金属和塑料等制成的各类容器;用于快餐或饮料的一次性饭盒、碗、杯子等一次性容器;花盆和花盆托盘;树洞、竹筒;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等);贮水池、灰斗、搅拌机、沟槽、反梁、假山石窝等;废轮胎;地表小积水;塑料布皱褶积水,某些地下室集水井等等。由于凡是小型水体均有可能称为白纹伊蚊幼虫的孳生地,因此,在各种环境中,必须尽可能去检查和发现各种小型或容器积水并予以与时控制,主要控制方法包括:(1)与时清除无用的废弃容器;(2)妥善放置闲置容器,如放在不会被雨淋到的地方;(3)定期更换如水生植物、蓄水容器里的水;(4)填堵树洞竹筒(5)废轮胎刺穿引流;(6)投放灭蚊缓释剂,以杀灭蚊幼虫。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