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毕业设计论文设计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00834100 上传时间:2022-06-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8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道路毕业设计论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道路毕业设计论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道路毕业设计论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道路毕业设计论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毕业设计论文设计(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目录第一章 绪 论21.1 引言21.2选题的背景31.3毕业设计的主要容3第二章 路线平面设计42.1平面设计的要求42.2圆曲线设计42.2.1圆曲线半径的选用原则42.2.2一般规定52.3 路线方案的比选5第三章 纵横断面设计73.1 纵断面设计73.1.1 概述73.1.2纵坡设计的步骤和方法73.1.3 竖曲线的最小半径和长度83.2横断面设计103.2.1横断面设计的原则103.2.2 横断面组成及要素确实定103.2.3 土石方的调配11第四章 路面构造设计134.1路面设计的原则134.2 沥青路面构造设计的计算书134.2.1交通分析134.2.2 当量换算的计算144.

2、2.3构造组合与材料选取16第五章 结语18致 19参考文献20第一章 绪 论1.1 引言 我国公路交通正处于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的快速开展时期。但是,由于根底十分薄弱,我国公路建立总体上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的需要,与兴旺国家的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从公路技术等级看,在全国公路总里程中还有近20万公里等外公路,等外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比重到达14.4%,西部地区更高,到达21.8,技术等级构成不理想。从行政区划分布看,由于经济开展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公路开展在各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总的来看,东部地区公路密度较大,高等级公路的比例也较高,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更高于中、西部地区水平。

3、 因此,为逐步实现我国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总体战略目标,按照道路的使用功能和交通需求,重点提高经济相对兴旺地区的公路技术等级,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力扶持西部地区公路根底设施建立,将是本世纪末以至下世纪初我国公路交通开展的战略重点。1.2选题的背景郊区公路的建立问题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从资金上讲它与市政府、路政局、区县政府的建立资金以及融资有很大关系,没有多元化投资公路建立的良好环境就没有郊区公路建立跨越式的开展。另外在政策上要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各种优惠政策。没有优惠政策,就无法调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阶层修路的积极性,也就没有多元化投资公路建立的可行性和实际意义,同时也就失去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从

4、管理上讲就是要充分发挥各分局的技术和行业管理优势,保障公路建立按公路建立总体规划规科学的进展,使之到达远期与近期相结合,城区与郊区相结合,国道、市道、县道相结合,高速公路与一般公路相结合,到达公路资源配置合理,充分利用,协调统一的目的。 为了加快县级、乡级农村公路建立应大力推广多元化投资的建路新模式。我们要吸引区、乡、村三级政府的投资,根据道路的行政和技术等级采取相应的补助标准,以充分调动各级政府修建公路的积极性,使公路建立由行业行为、部门行为变为政府行为、社会行为,同时发挥公路部门养路费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行业管理优势,使我市的郊区公路建立在相对较短的时间规、安康、快速的开展。加快郊区公路

5、建立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特别是对于距城区相对较远的一些区县更需要加快步伐,因为这些地区根底设施相对滞后,经济开展比较缓慢,而快速顺畅的交通对于拉动地方经济的开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战略将起到巨大作用,同时也为各个远郊卫星城更好地效劳于市区创造良好的条件。1.3毕业设计的主要容道路是一条三维空间的实体。它是由路基、路面、桥梁、涵洞、和沿线设施所组成的线形构造物。一般所说的路线,是指道路中线的空间位置。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作路线的平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则是路线的纵断面。中线上任意一点的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该点的横切面。路线设计是指确定路线空间位置和各局部尺寸的工作,即通常所说的路线平面设计、路线

6、纵断面设计和横断面设计。三者是相互关联,既分别进展,又综合考虑。此次毕业设计的市东夹路是一条以市博美玻璃仪器厂为起点,途径新街村十九组,新街村二十一组,新街村十八组,新街村二十三组,新街村十七组,新街村八组,新街村二组,最后到达村一组砖瓦厂,途中除了这些村落外还有大片的农作物和塘,以及河流和港,它是一条郊区公路。本次设计容主要包括:首先要熟悉地形图和所给的原始资料,分析其地貌、高差、河渠、 耕地、建筑物等的分布情况。然后进展选线,方案比选,路线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土石方计算,土方调配,边坡设计,沥青路面设计。第二章 路线平面设计2.1平面设计的要求 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是路线

7、平面设计中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但只此对于满足一条路线行驶平安顺畅的要不够的。实践证明,直线长度过长或过短、曲线与直线、曲线与曲线配置的不适当也会导致行车事故,降低通行能力,造成行驶时间和运营费用的损失以及破坏与自然景观的协调。因此,一般来说,平面设计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平面设计必须满足标准和规的要求 2.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3. 行驶力学上的要根本的,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应尽量满足 4. 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和连贯 5.应防止连续急转的线形 本方案路线的全场1859.772m。设有三个弯道。为了防止给给驾驶者造成不便,设计时在曲线间插入了足够长的直

8、线和选取适宜半径。 6.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 本次设计的道路是二级公路,地形为平原微丘,查规得出:平曲线的最小长度为300m。而所采用的最小平曲线的长度包括圆曲线和两端的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满足要求。 7.曲线间直线最小长度的要求 (1规推荐同向曲线间的最短直线长度以不小于6v为宜。 二级公路的计算行车速度为60km/h,因而同向曲线间的最短直线长度为360m。所采用的同向曲线间的直线长度为393.222m,满足要求。(2规规定反向曲线间的最短直线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行车速度以km/h计的两倍为宜。按要求本次设计的反向曲线的最短直线长度为120m,所采用的最小长度为520.904m,满足要求。2

9、.2圆曲线设计2.2.1圆曲线半径的选用原则 1.圆曲线半径确实定,必须能够保证汽车以一定的车速平安行驶。选用曲线半径时,应充分注意地质,水文条件,使曲线既能更好的吻合地形,减少工程。 2.在确定圆曲线半径时,应注意: (1)一般情况下,宜采用极限最小平曲线的48倍; (2) 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应采用大于或接近于一般最小半径的圆曲线半径; (3)应同前后线形要素相协调,使之构成连续、均衡的曲线线形,是路线平面线形指标逐渐过渡,防止出现突变; (4)应同纵断面线形相配合,必须防止小半径曲线和陡坡相重合。 3.为保证汽车行驶的舒适性和平安性,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圆曲线的长度也宜有3s的行程。当不

10、能满足时,应考虑增大圆曲线半径或减少缓和曲线的长度;在条件受限时,可将缓和曲线在曲率相等处直接相连。2.2.2一般规定1. 圆曲线的最小半径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城市道路设计规中所规定的圆曲线最小半径如表2-1所示。表2-1 各级公路最小平曲线半径 设计速度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 一般值m 1000 700 400 200 100 65 30 极限值m 650 400 250 125 60 30 15本次设计的设计速度为60km/h,查表2-1得知:最小平曲线的最小半径的一般值为200m,极限值为125m,本方案的设有三个弯道,即有三段圆曲线,半径依次为:130

11、4.6m,483.651m,330.712m。比较最小的平曲线的半径为330.712m,大于最小半径的一般值200m。因此,满足要求。2. 圆曲线的最大半径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在与地形等条件相适应得前提下应尽量采用大半径。但半径大到一定程度时,其几何性质和行车条件与直线无太大区别,容易给驾驶人员造成判断上的错误反而带来不良后果。所以,规规定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10000m。 2.3 路线方案的比选路线方案比较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路线长度;2.平、纵面线形指标的上下及配合情况;3.占地面积;4.工程数量路基土石工程数量,桥梁涵洞工程数量;5.造价等。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本次毕业设计只做了

12、两条路线的比选,且不做定量的比较,做定性的比选,而两个方案的前一段是一样的走向,分析如下:从起点出发,必经的是与道路相垂直分布的两块地和两处住宅楼,于是此处的住宅必定要拆迁,要根据后面的选线来定具体的拆迁位置。接着是一半是田,一半是住宅楼,考虑到造价,其实应该选择从田里经过,但是考虑到后面的曲线的半径的要求,选择了通过住宅楼。以下是两个方案的不同选线的分析:方案一:分析其地貌、高差、河渠、 耕地、建筑物等的分布情况,得出图上有两个港:同心港和穿心港。考虑到要尽量不穿过这两条港,桥的造价比较高。于是,选择沿着港的方向分布,这样就可以不要穿过穿心港,而由于同心港的走向是与道路的大体走向垂直的,所以

13、回避不了,但是考虑到拆迁的问题,选择在中间的区域通过,接着本次设计要求道路的全过程要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弯道,又结合地形图的分布,在新街村二组的地方设置一个弯道。最后再与终点相连。该方案的路线总长度为3.31km。方案二:此方案主要是从尽量减少拆迁的角度去考虑的,分析其地貌、高差、河渠、 耕地、建筑物等的分布情况,得知地形图上的的分布以田和村庄为主,但是并不是完全就按照这个来选线的,比方地形图里的穿心港要尽量的防止,而如果只是一味的考虑要减少拆迁的话,则就会两次通过穿心港。在这个问题上,就要使减少拆迁和尽量防止穿心港这两个因素相结合,尽量做的最好。而对于其他的走向的选择跟一方案考虑的差不多,比

14、方,那些和道路的大致走向垂直的住宅楼是必须要拆的,无法回避的。该方案的路线总长度为3.28km。两方案的比较:方案一:总长度比方案二长一点。在起终点之间平均圆曲线半径比方案二大,路线顺适。有三个弯道,由于这条路线途中是沿着河流的方向走的。防止了穿过穿心港。减少桥梁的个数,同时路线联系好,可将沿线的乡镇连接起来,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开展。但穿越乡村多,行车干扰大,平安隐患多。方案二:总长度比方案二短一点。在起终点之间平均圆曲线半径比方案一稍小,路线顺适。同样有三个弯道,这条路线途中穿过了穿心港和同心港,因而桥多,造价高。沿线联系乡镇少,效劳性差。但是路位多远离村镇,行车速度快,干扰少。 所以,综合

15、以上各种因素,本设计选择第一方案为主方案,第二方案为参考方案。第三章 纵横断面设计3.1 纵断面设计3.1.1 概述 沿着道路中线竖直剖切然后展开即为路线纵断面。由于自然因素的影响以及经济性要求,路线纵断面总是一条有起伏的空间线。纵断面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汽车的动力特性、道路等级、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工程经济性等,研究起伏空间线几何构成的大小及长度,以便到达行车平安迅速、运输经济合理及旅客感觉舒适的目的。 图3-1 路线纵断面图图3-1为路线纵断面示意图。纵断面图是道路纵断面设计的主要成果,也是道路设计的重要技术文件之一,把道路的纵断面图与平面图结合起来,就能准确地定出道路的空间位置。纵断

16、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的线:一条是地面线,它是根据中线上各桩号的高层而点绘的一条不规则的折线,反映了沿着中线地面的起伏变化的情况;另一条是设计线,它是经过技术上,经济上以及美学上等多方面比较后定出的一条具有规则形状的几何线,反映了道路路线的起伏变化情况。纵断面设计线是由直线和竖曲线组成。直线即均匀坡度线有上坡和下坡,是用高差和水平长度表示的。在直线的坡度转折处为平顺过渡要设置竖曲线,按坡度转折形式的不同,竖曲线有凸有凹,其大小用半径和水平长度表示。3.1.2纵坡设计的步骤和方法1、准备工作纵坡设计俗称拉坡之前应在方格坐标纸上,按比例标注里程桩号和标高,点绘地面线,填写有关容。同时应收集和熟悉有关资料

17、,并领会设计意图和要求。2、标高控制点控制点是指影响纵坡设计的标高控制点。如路线起、终点,越岭垭口,重要桥涵,地质不良地段的最小填土高度,最大挖深,沿溪线的洪水位,隧道进出口,平面穿插和立体穿插点,铁路道口,城镇规划控制用地围与标高以及受其他因素限制路线必须通过的标高控制点等。山区道路还有根据路基填挖平衡关系控制路中心填挖值的标高点,成为经济点。平原区道路一般无经济点问题。3、试坡在已标出控制点、经济点的纵断面图上,根据技术指标、选线意图,结合地面起伏变化,本着以控制点为依据,照顾多数经济点的原则,在这些点位之间进展穿插与取直,试定出假设干直坡线段。对各种可能的坡度线方案反复比较,最后定出既符

18、合技术标准,又满足控制点要求,且土石方较省的设计线作为初定坡度线,将前后坡度线延长交会出变坡点的初步位置。4、调整将所定坡度与选线时坡度的安排比较,二者应根本符合,假设有较大差异时应全面分析,权衡利弊,决定取舍。然后对照技术标准检查设计的纵坡是否合理,假设有问题应进展调整。调整方法是对初定坡度线平抬、平降、延伸、缩短或改变坡度值等。5、核对选择有控制意义的重点横断面,如高填深挖、地面横坡较陡路基。挡土墙、重要桥涵以及其他重要控制点等,在纵断面图上直接读出对应桩号的填、挖高度,用模板在横断面图上戴帽子,检查是否填挖过大、坡脚落空或过远、挡土墙工程过大、桥梁过高或过低、涵洞过长等情况,假设有问题应

19、及时调整纵坡、在横坡陡峻地段核对更显重要。6、定坡经调整核对无误后,逐段把直线的坡度值、变坡点桩号和标高确定下来。坡度值可用三角板推平行线法确定,要求取值到千分之一,即0.1。变坡点一般要调整到10米的整桩号上,相邻变坡点桩号之差为坡长。变坡点标高由纵坡度和坡长依次推算而得。7、设置竖曲线根据技术标准、平纵组合均衡等要求确定竖曲线半径,计算竖曲线要素。3.1.3 竖曲线的最小半径和长度纵断面上两个坡段的转折处,为了便于行车用一段曲线来缓和,称为竖曲线。竖曲线的形式可采用抛物线和圆曲线,在使用围上二者几乎没有差异,但在设计和计算上,抛物线比圆曲线更为方便。本次设计中采用的是二次抛物线。1.凸形竖

20、曲线的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在纵断面设计中竖曲线的设计要受众多因素的限制,其中有三个限制因素决定着竖曲线的最小半径或长度。分别为:缓和冲击、行驶时间不过短、满足视距的要求。根据以上三个限制因素,可计算出个设计速度时的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如表3.1所示标准规定的最小半径为极限最小半径的1.52.0倍,在条件许可时应尽量采用大于一般最小半径的竖曲线为宜。竖曲线最小长度相当于各级公路设计速度的3S行程。表3.1 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设计速度km/h停车视距 S(m)缓和冲击(v,km/h)视距要求(m) 标准规定值m 竖曲线半径 竖曲线长度一般值极限值一般值极限值 120 210 4

21、000w 11025w1700011000250100 100 160 2778w 6400w10000650021085 80 110 1778w 3025w4500300017070 60 75 1000w 1406w2000140012050 40 40 444w 400w7004509035 30 30 250w 225w4002506025 20 20 111w 100w20010050202.凹形竖曲线的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凹形竖曲线的最小长度,应满足两种视距的要求:一是保证夜间行车平安,前灯照明应有足够的距离;二是保证跨线桥下行车有足够的视距。根据影响竖曲线 最小半径的三个限制因素

22、,可计算出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如表3.2所示。表3.2 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设计速度km/h停车视距S(m)缓和冲击(v,km/h)夜间行车照明m视距要求(m)标准规定值m极限值一般值 120 210 4000w 3527w1683w40006000 100 160 2778w 2590w951w30004500 80 110 1778w 1666w449w20003000 60 75 1000w 1036w209w1000150040 40 444w 445w59w450700 30 30 250w 293w33w250400 20 20 111w 157w15w100200标准规定的一般最小

23、半径为极限最小半径的1.52.0倍凹形竖曲线的最小长度同凸形竖曲线。3.2横断面设计道路的横断面,是指中线上各点的法向切面,它是由横断面设计线和地面线所构成的。其中横断面设计线包括行车道、路肩、分隔带、边沟边坡、截水沟、护坡道以及取土坑、弃土堆、环境保护等设施。城市道路的横断面组成中,还包括机动车道、人行道、绿带、分车带等。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上还有变速车道、爬坡车道等。而横断面中的地面线是表征地面起伏变化的那条线,它是通过现场实测或由大比例尺地形图、航测像片、数字地面模型等途径获得的。路线设计中所讨论的横断面设计只限于与行车直接相关的那一局部,即各组成局部的宽度、横向坡度等问题,所以有时也将路

24、线横断面设计称作路幅设计。3.2.1横断面设计的原则1.设计应根据公路等级、行车要求和当地自然条件,并综合考虑施工、养护和实用等方面的情况,进展精心设计,既要坚实稳定,又要经济合理。2.路基设计除选择适宜的路基横断面形式和边坡坡度等外,还应设置完善的排水设施和必要的防护加固工程以及其他构造物,采用经济有效的病害防治措施。3.还应结合路线和路面进展设计。选线时,应尽量绕避一些难以处理的地质不良地段。对于地形陡峭、有高填深挖的边坡,应与移改路线位置及设置防护工程等进展比较,以减少工程数量,确保路基稳定。4.沿河及受水浸水淹路段,应注意路基不被洪水淹没或冲毁。5.当路基设计标高受限制,路基出于潮湿、

25、过湿状态和水温状态不良时,就应采用水稳性好的材料填筑路堤或进展换填并压实,使路面具有一定防冻总厚度,设置隔离层及其他排水设施等。6.路基设计还应兼顾当地农田根本建立及环境保护等的需要3.2.2 横断面组成及要素确实定1.横断面的组成公路横断面的组成应根据公路等级、设计速度、地形、气候、地质等条件来确定,以保证公路的交通平安、通行能力、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高等级的公路和低等级公路的横断面的组成不同。本次设计的道路是二级公路,二级公路的横断面组成主要包括:行车道、路肩、边坡、排水设施等。在*些路段,可能要增加错车道和紧急停车带见图3-2,在边坡上可能有护坡道、碎落台等。图3-2 二级公路的横断面组

26、成2.横断面要素确实定横断面要素确实定主要是确定组成公路路幅的各局部的几何尺寸,在实际设计中,一般是根据公路等级和交通量的大小,参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各级公路路基横断面来确定,同时结合当地地交通规划和有关要求进展适当的调整。各级公路的路基宽度一般规定如表3.3所示表3.3 各级公路路基宽度公路等级 二、三、四级公路计算行车度 km/h8060403020 车道数22222或1路基宽度m一般值12.0010.008.507.506.5(双)4.50(单)最小值10.008.5-本次设计的是二级公路设计速度是60km/h,根据上表查的车道数为2,路基宽度取为10km/h。3.2.3 土石方的调配

27、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的调配较简便,即按填、挖方分段,以下 为土石方调配说明及方法 : 1. 在土石方数量计算,基核完毕后,即可进展调配,但须先将有关桥涵位置,纵坡与深沟等等注在备注栏,供调配时参考。 2。计算本桩利用,填缺与挖余。然后按土石分别进展闭合核算,核算式为: 填方本桩利用+填缺挖方本桩利用+挖余 3.根据填缺与挖余的分布情况,可以大致看出调运的方向及数量,调配前先确定一个最远调运距离,这个距离可根据前述不同的施工方法和各种运输方式的经济运距来确定,调配时的计价运距就是调运挖方重心的距离减去免费运距后的运距,调方重心可根据土石方分布情况估定。调运后,填方如有缺乏局部可采用借方,未调用的

28、挖余方按废方处理。 4.在计算符合要求后,将调运方用箭头标在调配栏中,同时将数量分别填入远运利用 、借方或废方栏里。 5.调配完成后,应分页进展闭合核算,核算式如下:远运利用+借方填缺远运利用+废方挖余 6。 每公里合计,总的闭合核算式除上述核算式外,还需按下式进展核算:挖方+借方填方+废方 7. 调配一般在本公里围进展,必要时亦可跨公里调配但须将数量及方向分别注明,以免混淆, 8. 按页及公里分别核算无误后,即可计算运量,并合计公里运量,运量的计算式为:运量远运数量运距(立方米公里)第四章 路面构造设计路面设计应包括路面构造层原材料的选择、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设计参数的测试于确定,路面构造层组合

29、与厚度计算,路面构造方案的比选等容,以及路面排水系统的设计和路肩加固等的设计.路面构造层设计除包括行车道局部的路面外、对高速公路、一般公路还应包括路缘带、硬路肩、加、减速车道、爬坡车道、紧急停车带、匝道、收费站和效劳区的路面设计.4.1路面设计的原则 1.路面设计应该根据路面使用要求及气候、水文、土质等自然条件,密切结合当地实践经历,进展路基路面综合设计. 2.在满足交通量和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节约投资的原则,进展路面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平安可靠、有利于机械化、工厂化施工的路面构造方案. 3.结合当地条件,积极推广成熟的科

30、研成果,对行之有效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应在路面设计方案中积极、慎重的加以运用. 4.路面设计方案应注意环境保护和施工人员的安康和平安. 5.为提高路面工程质量,应推行机械化施工. 6.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不宜分期修建.4.2 沥青路面构造设计的计算书4.2.1交通分析 *高速公路,其中*段经调查路基为粉质中液限粘土,地下水位1.1m,路基填土高度0.5m。近期混合交通量为3012辆/日 ,交通组成和代表车型的技术参数分别如表1、表2所示,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8%。该路沿线可开采砂砾、碎石,并有石灰、水泥、粉煤灰、沥青供应。土基模量可查表进展取值,也可根据经历取不低于25MPa,泊松比可取0.3

31、5。请设计适宜的半刚性沥青路面构造。表4.1 *路段混合交通组成 车型分类一类车二类车三类车四类车五类车六类车 代表车型桑塔纳五十铃 解放CA10B 黄河JN150 黄河JN162 交通SH361比重%24.5742.3022.049.011.890.18表4.2 代表车型的技术参数 序 号 汽 车 型 号总重kN 载重KN前轴重KN 后轴重 KN后 轴 数 轮组数轴距cm 出产国 1 桑塔纳 21 2 五十铃 42 3 解放CA10B 80.25 40.00 19.40 60.85 1双 中国 4 黄河JN150 150.60 82.60 49.00 101.60 1双 中国 5 黄河JN1

32、62 174.50 100.00 59.50 115.00 1双 中国 6 交通SH361 280.00 150.00 60.00 2*110.0 2 双130 中国4.2.2 当量换算的计算 标准轴载的当量换算 沥青层底拉应力: 4-1 半刚性材料层底拉应力: 4-2 式中: N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日) n1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日) C1轴数系数; C2被换算车型的轮组系数; P标准轴载; Pi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 当轴间距大于3m时,应按单独的一个轴载计算,此时轴数系数为1; 当轴间距小于3m时,按双轴或多轴计算,轴数系数按下式计算: 4-3 式中: 轮组系数,单轮组为6

33、.4,双轮组为,四轮组为0.38。前后轴重小于25KN不予计算,故由表4.2得:一二类车以及三类车的前轴重不予计算。沥青层底拉应力:由表4.1得:三类:C1=1.0 C2 =1.0 n3=22.04%*3012=663.84次/日四类:C1=1.0 C2=1.0 n4=9.01%*3012=271.38次日五类:C1=1.0 C2=1.0 n5=1.89%*3012=56.93次/日六类:C1=2.2 C2 =1.0 n6=0.18%*3012=5.42次/日再由表4.2以及上面的公式得:故, 半刚性材料层底拉应力:由表4.1得:三类:C1=1.0 C2 =1.0 n3=22.04%*3012

34、=663.84次/日四类:C1=1.0 C2 =1.0 n4=9.01%*3012=271.38次日五类:C1=1.0 C2 =1.0 n5=1.89%*3012=56.93次/日六类:C1=1.0 C2 =1.0 n6=0.18%*3012=5.42次/日再由表4.2以及上面的公式得:故 再由下式分别求得累计当量轴次4-4式中:Ne设计年限一个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次/车道; T设计年限; N1运营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次/d;设计年限交通量的平均年增长率(%);车道系数,见表4.6表4.6 车道系数 车道特征 车道系数 车道特征 车道系数 单车道 1.0 四车道 0.40.5双车 道有分隔

35、0.5 六车道 0.30.4无分隔 0.60.7 由上表得: 所以,4.2.3构造组合与材料选取AC16 4cmAC25 8cm二灰碎石 40cm二灰土 20cm土基图4-1 拟定路面构造图表4.7拟定路面构造参数表层位编号类型抗压回弹模量厚度cm泊松比层间接触关系弯沉计算应力计算1中粒式沥青砼1700180040.25连续2粗粒式沥青砼1600120080.25连续3二灰稳定集料15003600400.25连续4二灰土7002400200.25连续5土基30300.35连续 路面构造系统数方案数 1 层位 层间条件 弹性模量 标准差 泊松比 厚度 层间系数 1 完全连续 1700.000 .

36、000 .250 4.000 .000 2 完全连续 1600.000 .000 .250 8.000 .000 3 完全连续 1500.000 .000 .250 40.000 .000 4 完全连续 700.000 .000 .250 待设计 .000 5 30.000 .000 .350 - 荷载 垂直力 半径 荷载位置 * Y 1 .7000 10.6500 .0000 .0000 2 .7000 10.6500 31.9500 .0000 - 设计弯沉与理论弯沉= .0357 .0483 设计厚度 = 11.95 容许强度与计算强度= .4801 -.2673 考虑强度设计厚度 =

37、11.95 容许强度与计算强度= .4801 -.1386 考虑强度设计厚度 = 11.95 容许强度与计算强度= .3841 -.1379 考虑强度设计厚度 = 11.95 容许强度与计算强度= .3841 -.0918 考虑强度设计厚度 = 11.95 容许强度与计算强度= .3700 .1067 考虑强度设计厚度 = 11.95 容许强度与计算强度= .3700 .1114 考虑强度设计厚度 = 11.95 容许强度与计算强度= .1199 .1200 考虑强度设计厚度 = 17.51 容许强度与计算强度= .1199 .1200 考虑强度设计厚度 = 19.17通过以上结果可知,拟定的

38、路面构造设计满足要求。第五章 结语 本次设计容主要包括:首先要熟悉地形图和所给的原始资料,分析其地貌、高差、河渠、 耕地、建筑物等的分布情况。然后进展选线,方案比选,路线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土石方计算,土方调配,边坡设计,沥青路面构造设计。其目的是系统地稳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掌握公路设计工作的根本容和设计方法。在这过程中我系统地稳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掌握了公路设计工作的根本容和设计方法。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限制很多环节都没有来的急仔细推敲,例如,DICAD Pro这个软件就是个大学问,我们此次的毕业设计才使用了其中的一局部,除此之外

39、还有横断面中的边坡方案的选择,我们只是了解了一些皮毛。并且,我们使用的那些方案都是教师给的,要我们选择罢了。越往后才越发现自己的设计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例如,选线上后其实还可以再好一点的,由于当时还有很多因素都没有考虑好就下结论了。方案的比选也只是进展一些定性的比较分析,事实上这些都是要用数据来证明所下的结论的。 这是我们第一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只是一个开场 。重要的是该工程设计的方法和成果对其他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致 毕业设计是对我们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整合我们所学的的各科知识,使之更为系统化。目的在于让我们整体、系统地把握本专业的特点及知识体系,对大学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进

40、展复习与融会贯穿,理论联系实际。同时能够较好的培养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理性思维。这个环节应得到较高的重视,并且能培养我们的综合能力。 本论文是在东南大学高英教师和林亚萍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在短短的3个月里,两位教师对工作兢兢业业,、严谨治学、刻苦钻研的精神一直感染着我。他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典范,更鼓励我去为以后的事业奋斗。教师们平易近人,在这段时间里,他循循善诱的教诲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在此次毕业设计过程中我也学到了许多了关于道路路线设计方面的知识,粗浅的了解了道路设计的全过程,对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巨大的帮助。心中的感谢是很难用言语还概

41、括的,唯有用今后的加倍努力来报道恩师的教诲。 转瞬即逝的大学岁月在我的心中留下了太多的记忆。感母校在四年所给予我的一切,我相信这些都会成为我以后的财富。感,大学四年所有我的任教教师教授我的专业知识,为我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根底。在即将毕业离校之际,我要感所有在生活上给予我关心和帮助以及在学业上的切磋和指点的师长。参考文献1少伟.道路勘测设计第二版M.人民交通,20042方左英.路基工程M.人民交通,19873方福森.路面工程第二版M.人民交通,19874邓学均.路基路面工程M.人民交通,20215家驷.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M.大学,19906中华人民国交通部.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9

42、2S.人民交通,19937中华人民国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 01-2003S人民交通,20038中华人民国交通部公路路线设计规 JTG D20-2006S人民交通,20069中华人民国交通部公路路基设计规 JTG D30-2004S人民交通,200410中华人民国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 JTG D50-2006S人民交通, 2006 11中华人民国交通部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 JTGD 402002S人民交通 ,200612中华人民国建立部城市道路设计规 CJJ 37-90S,199113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5768 13-2021S出 版社,202114中华人民国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 JGJ 50-2001S中国建 筑工业,2001. z.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