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站操作规程完整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00788131 上传时间:2022-06-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煤气站操作规程完整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煤气站操作规程完整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煤气站操作规程完整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煤气站操作规程完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气站操作规程完整(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煤气站培训讲议年 月 日1、工艺流程图:用户水雾捕集器煤气加压机煤气储气柜电捕轻油器间冷器电捕焦油器煤气炉风泠器换热器旋风除尘器空气蒸汽2、3.2m煤气炉技术特性及基本参数序号名称单位数值备注1炉体结32002截面8.043煤种烟煤、长烟煤4煤粒度30605煤气产量M3600080006出口压力a347出口温度5006008煤气热值Kcal/m314509耗煤量/h2200265010空气耗量M3/c2.52.811蒸汽压力Mpa0.2812炉底压力Kpa7.5kpa13加煤方式机械液压加煤14出灰方式温式液压出渣电捕焦工作原理:电气滤清器又称静电除尘器,也称电除焦油器,当含有焦油及固体颗粒的

2、煤气经分气隔板均匀地进入电除焦油器时,在高压电场直电压为 40-60KV的作用下,带负电的电晕极周围的气体被电离,产生了大量电子与正、负离子,气体在流动的过程中,其中的焦油粒子与带正电的焦油粒子,这些带电粒子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各自向它们相对的极移动,即带负电的焦油粒子向淀极移动,带正电的焦油粒子向电晕极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其它焦油粒子,使其成更大的颗粒,最终到达沉淀极被吸附,粘着多了,由于焦油的自重沿沉淀极管壁流下达到除焦油的目的。4、间冷器技术特性及基本参数直径换热面积处理能力m3/h煤气出口温度循环水进口温度205011508500354545间冷器工作原理:在间接冷却塔中,煤气

3、与是不直接接触的,煤气是在管流动,而冷却水是在管之间流动,它们这间不直接触,即煤气走管程,水走壳程。在间接冷却塔主要是依靠金属管壁的传热,将煤气的热量传给水,达到煤气降温的目的。由于煤气温度的下降,所以煤气中有部分凝结水析出,同时有部分轻质焦油凝结析出, 这些凝结水和轻质油通过水封排出。5、换热器技术特性及基本参数直径mm换热面积蒸汽产量kg/h蒸汽压力MPa1270988500.294换热器工作原理:400600左右的煤气,进入换热器后,锅炉的水间接地与煤气进行热功当量交换,从而使水升温或沸腾保证了自产蒸汽的需要。同时也除去了一部分灰尘,落到底部水封排出。6、旋风除尘器技术特性及基本参数直径

4、处理能力/h工作温度最在工作压力Pa1750360050004006004000旋风除尘器技术工作原理:煤气带着灰尘以一定的速度沿切线方向进入除尘器,在除尘器以螺旋线的形式作回转运动。悬浮的灰尘颗粒肥料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抛向圆筒的表面,在重力作用下降落至排灰管。而煤气则从下部进入中央管,形成上升的螺旋气流,从顶部离开除尘器。7、风冷器技术特性及基本参数规格根换热面积处理能力/h煤气出口温度32170800080120风冷器工作原理: 4组273钢管每组8根,靠自然风冷却管壁或强制吹风,将煤气进一步冷却,同时利用自重进一步将煤气中的灰尘除去,落至除灰斗排出。第二章 发生炉的运行与管理衡量煤气发

5、生炉运行与管理水平,主要有三个指标,一是煤气质量,二是气化效率,三是气化热效率,当然,这三个指标还直接与气化所用的原料及设备有直接关系,但对已建成的煤气发生站来说,设备已定型,原料已选定,这两个因素变化下大,煤气发生炉的操作控制就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了。特别是当前由于能源供应紧,进入发生炉的煤炭质量和粒度均达不到设计要求,这就更要求我们认真操作,严格控制,科学管理,以确保煤气发生炉能在正常状态下运行,生产出优质、低耗煤气。一、操作规程(一) 生产前的准备及检查新建成的煤气了生站在投入正式生产前,应在安装、调试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如下工作:1、 各岗位人员进持专业培训,并给考合格。配备生产、维修、防护

6、及管理人员。2、 以国家标准规为依据,结合本厂实际情况,制定操作规程、安全枝术规程、岗位责任制,准备好运持记录及有关统计报表。3、 购买检测用的仪器,仪表和操作及维修用的工作器具,安全防护用品。4、 按技术要求,供应合格的气化原料,确保电、蒸汽、生产水,软化供应。5、 对全部设备、管网阀门、电器仪表系统各种安全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确认一切正常后,方可使其进入生产状态。对已经开工生产的煤气站,新炉子或大修后的炉子投入运行时,前四个条件已经具备,因此主要是以炉子及其附属设备。二烘炉新砌耐火砖的煤气发生炉在投入运行前应进行烘炉。在烘炉前,应对炉体和耐火筑质量进行检查,清除炉及炉出杂物,然后:1、

7、为防止炉篦过热和给炉膛整个截面均匀供风创造条件,在炉篦上装入含碳量15%,粒度25-75的炉渣,并高出炉篦顶部100-200。2、 接通电源、供气、供水管网,向水夹套注入软化水试漏,正常后保持规定水位,其次启运除灰系统到正常。3、 打开自然通风阀,拉开放散阀。4、 装入少量木柴,点火烘炉。并注意按烘炉曲线控制炉温度变化,待烘炉结束停止加木柴,让其自然冷却下来。烘炉曲线:5、 经化验炉CO含量0.03mg/L时,即可进入炉检查,耐火砖情况。三点炉 烘炉后,若发现部题需检修。如一切正常, 则:1、 将炉渣重新整理成馒头状,且高于风帽200以上。2、 将长度300-500,粗约100木柴从人孔装入炉

8、渣这上,厚度400-600,并到少留有3-4个风道。同时在木柴中间均匀辅些浸有机油的棉纱,将煤仓加满焦碳。3、 逐一点燃火把10个左右,扔在风道之。木柴的各部,使炉面均匀点火,待各部均匀着火后,封闭自然通风阀,开启鼓风机,调整风把或频率,此时风机控制为手动状态,维持炉压力500Pa左右。4、 从探火孔观察炉木柴燃情况。均匀着火后上段温度大约在250左右。开启加煤机加入焦碳,调整炉底压力,逐渐下碳,控制上段温度在60-80。将焦碳加到空层2000-3000处,准备加煤。同时在这一过程控制处:焦碳加入量、炉况的培养。结合化验结果,调好饱和温度。四送气 随着炉出温度,将煤加入至空层1500mm左右,

9、当探钎炉况正常,化验煤气各成份正常O20.6%时,准备送气:1、 用蒸气吹扫各设备,适时停止。2、 缓慢开启上段出口阀门将煤气送入C-72电捕焦放散并逐一吹扫至C-97电捕轻最后到气柜放散,视情况可关闭炉放散。3、 开启温式盘封送出下段煤气,从余热锅炉开始吹扫,经风冷器并入间冷器,此时上、下段煤气混合至C-97电捕轻。4、 从气柜取样化验O20.6%开启其出口吹扫低层总管放散视情况可关闭气柜放散取样化验O20.6%时可开启加压机入口阀门吹扫加压机,待合格后关闭入口阀门。5、 将鼓风机控制转为自动状态,加压机入口压力正常后,慢慢将气柜顶起,开启排送机将煤气送至用户。6、 在整个吹扫过程中注意:A

10、、 整个系统的水封,焦油流淌管,保持溢流。B、 根据风机频率,炉底压力,维护系统压力稳定且随时保持系统压力在规定围。即:炉底炉出气柜C、 前段放散关闭前,必须把后段放散打开。D、 开启任何阀门动作一定缓慢,以免引起压力波动过大。7、 电捕焦达到送电条件后送电。五并网并网是指煤气站已生产供气,新增加的炉子接通网路,而不是指全站送气。当新的炉子被确认可供气并入运行中的煤气网路时:1、 通知加压工注意煤气排送机前后压力变化,并能及时调整到工艺要求。2、 按送气规程将上、下段煤气送到C-72电捕轻放散,并取样化验O20.6。3、 将此炉炉出口压力提高至在网各炉出口压力200 pa左右。4、 缓慢开启电

11、捕轻出口阀,视情况利用供风阀逐渐提高此炉负荷至正常。关闭放散5、 待电捕焦具备条件后送电。注意:联网各炉的炉底压力一定要高于任何煤气炉的炉出口压力。 六摘炉 用户用量过小或发生炉出现故障运行无法修复需将联网的某台发生炉从联网气路中断开,具体操作:1、 通知加压工注意排送气机前压力变化,及时调节至工艺要求。2、 停止所要下网炉电捕焦电源。3、 缓慢开启C-72电捕轻放散,关闭其出口阀,视压力情况通过供风阀调整负荷量。4、 开启下段钟罩放散阀。5、 关闭上段出口阀及下段湿式盘阀。6、 开启净化设备放散用蒸汽吹扫、适时而止。七、生产炉转热备炉 热状态备用炉简称热备用炉,与煤气生产网路断开,靠自然通风

12、不熄火产生的废气由放散管排空。1、 按摘炉规程将炉与煤气网断开。2、 适当加煤,停止出灰机构。3、 缓慢关闭供气阀和饱和蒸汽阀,开启自然通风阀。4、 开启汽包手动放散阀。在操作与热备期间应注意的问题:1、 放散阀与自然通风阀开度要适当,不能过大或过小。否则不仅浪费而且可能造成事故。2、 发生炉热备期间,炉呈负压状态,因此严禁开启探火孔与加煤、除灰。同时检查各种水位、水封。3、 热备用时间超过48小时,则应启动炉子处理一次,其步骤:A、 关闭自然通风阀。B、 用蒸气吹扫炉底进风管道5分钟。C、 打开供风阀要适当,启动加煤及除灰机构。D、 经探炉确认炉况正常后,恢复热备状态。八热备炉转生产炉 当热

13、备炉修复或煤气用量增加时需将热备炉投入运行:1、 按热备用炉启运处理a、b、c步骤将发生炉启动。2、 炉出上取样化验煤气各成份在规定值O20.6。3、 按并网规程投入网路。鼓风机并网 因煤气用量增加或发生炉台放,啬而供风量不足时,要将备用鼓风机投入网路:1、 检查备用机油位、循环水及手动盘车运转是否正常。2、 启动备用机,待转速稳定后检查有无噪音、振动及电机电流、变频器频率是否正常。3、 缓慢开启新开机出口阀,直至全部开启风机变频在自动状态。十、全站停电:1、 全开饱和蒸汽阀,维持炉正压。2、 关闭供风阀。3、 拉开下段出口钟罩放散阀。4、 关闭上段煤气出口阀和下段煤气出口阀。5、 迅速切断气

14、柜入口水封让其高溢流。6、 关闭排送机能入口阀门,打开蒸汽吹扫阀,待用户完全关闭烧嘴后适时停蒸汽。7、 根据停电时间长短决定炉子是否转热备,随时检查汽包及水封水位。十一、水封突破引发水封突破的原因有缺水、压力过高等。及时向水封加水,若因压力过高无法注入,可适当调节压力,但一定要维持运行设备为正压,直至储水水位正常后再逐渐调整各压力直正常。十二、电捕焦送电1、 绝缘子箱温度80。2、 取样化验O20.6。3、 确认高压区及防爆膜。二、正常操作与管理 为确保安全和生产出优质煤气,使发生炉在正常状态下运行,各岗位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对运行中的煤气发生炉加强管理与操作:(一) 炉况控制:1

15、、 根据燃料、气化强度、探炉情况准确选择饱和温度,在以上几点稳定的情况下尽量稳定饱和温度,用自动控制时,注意实际值是否与设定值接近。2、 严格控控制各温度:上段温度若能加进煤尽量低点控制150。3、 每两小时探炉一次,其步骤及注意事项: 1、先将探炉孔汽汽封的蒸汽阀打开,再打开探炉孔盖,并将蒸汽调节至适当值。蒸汽太小则则封不住,煤气外溢;太大则使煤气含水蒸汽量增加,还会引炉压力波动。 2、将四根钢针插入炉。其中一根测中针,另一根测边针,烧两分钟取出,根据目测不同部位的颜色,判断炉的层次及温度,正常情况下,中灰:100-200,边灰400-700,氧化层:100-200,氧化层颜色:鲜红色。3、

16、经过探炉,如发现炉况不正常,则应及时处理,使其恢复正常状态。4、探完炉后,并应先盖上探火孔盖,后关蒸汽。5、由于汽封蒸汽会在探火孔口上形成抽力,将空交换性盐基带入炉,操作时最多同时只准打开两个探囊取物火孔,若多炉联网应单台操作。(二) 汽包水位与压力1、炉体夹套为常驻机构容器,余热锅炉为中压容器。夹套汽包压力0.07Mpa ,余热锅炉汽包压力0.25Mpa,若高于此值可由排空、排污加水,停外来蒸汽等方法处理。 2、水位严格控制在液位计刻度15-35之间,当低于规定水位时,应及时补水,但当夹严重缺水时,则应立即停炉,让炉慢冷却后,检查夹套无损方可进水投入生产。当高于规定水位时,应及时排污到规定水

17、们,防止水随蒸汽流入炉底进风管道。(三) 排污与冷凝水排放1、 夹套热排污每炉两处保证4小时/次。余热锅炉保证4小时/次,直至排出清水。2、 炉底进风管道及自然通风箱冷凝水随时流出。加压机肝及备用机出入口阀上部,冷凝水每4不时排放一次,高低压总管冷凝水随时排出。以上各排入点若气温较低为防冻排放次可适当增加(四) 清灰:各电捕焦入口盘阀=旋风除法器、余热锅炉、风冷器做到每班两次且清理彻可用水冲方法处理。(五) 密切注视各部位指示仪表,运转部位、水封、水位、安全设施是否正常,每小时如实记录在运行日志上,且按期给各部位加油,以保证良好的润滑和密封。三、发生炉不正常及处理运行中的煤气发生炉,有时会出异

18、常现象,如煤气炉出温度过高或过低,炉渣含碳量增高,炉出现结渣、冒火等现象,均称之为不正常炉况。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1、 供应的气化原料不符合要求,如煤的质量降低,含灰分、煤矸石增多;煤的块度不均匀,含煤粉多,恶化了炉正常气化条件。2、 发生炉本身存在缺陷,如加煤系统或出灰系统出现帮障或零件损坏,致使加煤、出灰不均匀等。3、 司炉工操作失误,如饱和温度未控制好,对加煤、出灰、炉层次变化情况未及时监测和调整等。当然这些原因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牵边的,有时还是其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炉况不正常情况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互相交错的,我们在这里将常见的不正常炉况归纳为三个部题予以分析

19、说明。监于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前二个因素已基本固定。即使出现,也显而易见,故在分析时着重说明操作因素及处理办法。(一) 煤气发生炉的热运行1、 煤气发生炉热运行的特征及判断(1) 首先可从炉出温度表上看出,煤气炉出温度超过工艺规定值3.2m炉为下段600,上段120。(2) 打开透炉孔观察,可见炉面呈红亮或黄亮色,有时有局部冒火现象。(3) 探炉可发现炉有结渣现象,钎子插不下去,火层温度高,钎子拿出来时火层区呈黄亮色,有时甚至钎子烧断。(4) 煤气取样化验,CO2超过规定值,煤气发热值降低。2、 热运行形成原因及处理方法造成热运行的原因常见的有两种,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1) 饱和

20、温度太低,即向炉底供风管中加入的蒸汽量少了,送入炉,人的风中含水蒸汽量不足,使炉温度特别是氧化层温度增高,当温度超过灰渣熔点时,灰渣熔化,结成块状,这样不仅是沿炉截面的均匀供风遭到破坏,恶化了炉气化条件,而且由于大块熔渣的存在,使气流与碳的接触面减少,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未能与碳充分反应就通过了还垢层。结果煤气炉出温度高,煤气中CO2多,发热值低。出现这种情况时,应减少该台炉子的负荷,适当提高饱和温度,使炉温度降低到规定值,然后视具体情况作如下处理:当结渣不严重时,用探炉的钎子穿插,破碎渣块,并适当调整加煤量和出灰量,使炉子逐渐恢复正常。当炉子恶化情况严重,炉结成一片片大块时,为了确保供煤气质量和

21、便于处理,将该台炉与网路断开,用大钢钎和铁锤进行敲打破渣,待基本上处理正常后现接入运行。当炉子结成整块无法下料时,只得停炉打渣,处理好后再点炉生产。生产过程中,当煤气产量发生变化时,未及时调整加煤量和出灰量,造成灰层过高,氧化层上移,煤气炉出温度增高。出现这种情况时,应适当加快出灰和加煤,使灰层降至规定值,炉子即可恢复正常状况。(二) 煤气发生炉冷运行1、 煤气发生炉冷运行特征及判断(1) 插钎检查时,按规定烧钎2分钟拿出来后,钎子所示氧化层区域呈现暗红色,甚至有时看不出火层区域此时可用湿布擦钎子,根据产生水蒸气的多少来判定炎层区域。(2) 煤气取样化验,一氧化碳和氢气都较低:炉渣取样分析,含

22、碳量高。2、 冷运行形成原因及处理方法(1) 饱和温度太高,向炉中供风的水蒸气含量高,使炉及炎层温度低,这样不仅是碳不能充分氧化,炉渣含碳量高,而且由于炉温低,不能充分供应二氧化碳还原和水蒸气分解所需的热量,使煤气中一氧化碳和氢气都很低。出现这种情况时,应降低饱和温度,待米和氧化层温度恢复正常后,再将饱和温度调到正常值。(2) 在运行过程中,未能根据煤气产量调整加煤、出灰量,灰层太薄,有时甚至没有灰层。送入米的风未能充分预热,炉温度下降,煤气质量恶化,炉渣含碳量增设。此时应停止出灰,把灰层培养起来,使炉层次逐渐恢复正常。对湿式出灰的炉子,此时应严格控制灰盘水位,防止因灰盘水位大高而导致炉蓖因遇

23、水急冷而炸裂。(3) 煤气发生炉生产量太低,炉气化速度慢,炉温低。遇到这种情况,多台炉子同时生产时,可将部分生产炉转为热备用,逐渐增加生产炉子的鼓风量,使其恢复正常。单台炉生产就无法调整,有时为了维持生产,不得不被迫放散,这样既浪费宝贵的能源,又污染了环境,这是应该尽量避免的,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间题,一是加强计划调度,做到均衡生产;另一是建立储气柜,予以调节负荷。(三) 偏炉1、 偏炉特征及判断煤气发生炉正常运行时,炉层次分布情况如图a所示。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很难达到这种理想状况,而是沿炉截面有倾斜现象,如图b所示,这捉现象称之为偏炉,炉层次倾斜程度不大时,煤气发生炉仍能生产出合格的煤气,

24、可视为正常,只要加强管理使其逐渐均匀分布即可:而偏炉严重时,则炉一部分呈现热运行状况,另一部分呈现冷运行状况,也就是说它同时具有冷、热运行的特征,这样分析起来也就更为复杂,处理时也更为棘手。2、 1插钎检查,有的孔钎子氧化区烧成黄亮色,有熔渣块;而有的孔钎子氧化区呈现暗红色,甚至分辨不出那段是氧化层区。3、 偏炉形成原因及预防处理(1) 供风不均匀。这有两种可能:一是炉篦之间的间隙大小不一致,间隙大的一边供风多,气化反应速度快,而间隙小的一边供风量少,气化反应速度慢;另一是炉出现小块熔渣后,未及时处理,也影响沿炉子整个横截面均匀供风。因此在安装炉蓖子时,应注意调整每层之间沿整个圆周的间隙,使其

25、尽可能大小一致。同时,在运行过程中,要勤操作,当发现小块熔渣时应及时处理,以防止炉子进一步恶化。(2) 点炉时炉装渣不均匀或渣中有大块熔渣,或点火过程沿整个炉子横裁成燃烧不均匀,一部分先燃烧,而另一部分则迟迟燃烧不好,开炉后就形成偏炉状态。因此,装炉时要严格执行工艺要求,点火时要沿整个炉子的横截面均匀点着,以保证均匀燃烧。(3) 出灰不均匀。主要是大灰刀前后灰 灰松紧、多少不一致,造成炉气化不均匀,特别是新建的煤气站缺少经验,往往因此而造成偏苯三甲酸三辛酯炉;而大部分老煤气站逐渐摸索出其规律,用调整小灰刀的长、宽、位置的办法,基本上解决了出灰在均匀的问题。 在实际生产中往往不是一种原因所致,而

26、是几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其表现形式不单纯是向一边偏斜,有时还出现中间与四周不一样。双层火层等现象。因此在处理时也要灵活运用,对症下药,如一时难以处理正常时,可将炉子转为热备用,让其自然一段时间,炉况趋于正常后再行处理。四、加压工操作规程:电工检查电器、仪表安全、可靠。(一) 油箱油开车前的准备工作1、 通知位在1/2处。2、 加压机冷却水循环正常。3、 按加压机运转方向手动盘在3-5转。4、 打开加压机本身倒淋阀,用蒸汽吹扫3-5分钟,并排净积水。(二) 开车1、 关闭蒸汽吹扫阀,倒淋阀,通知焙烧打开高压煤气管道末端放散阀。2、 司炉工将鼓风机变频自控仪表转为自动状态,并保持加压机进口压力在1.2Kpa左右。3、 打开加压机进口阀门,全开加压机本身近路阀。4、 打开加压机出口放散阀,微开高、低压回流近路阀,进行置换并保持10 / 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