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单选题-解析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0750690 上传时间:2022-06-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单选题-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单选题-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单选题-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单选题-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单选题-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10)单选题-解析1, 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思维过程属于()。 答 案A,联想 B,幻想 C,理想 D,想象考 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分 值:2 分正确答案:D文字解析: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根据别人口头或文字的描述,人能够在头脑中产生没有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思维过程即属于想象。2,一般来说,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依从、认同和()。 答 案A,反馈 B,行为 C,实行 D,内化考 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分 值:2 分正确答案:D文字解析:一般来说,态度和

2、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即依从、认同和内化。专家点拨品德的学习阶段在历年考试中经常出现,以单项选择题、辨析题的题型出现较多。品德的学习过程经历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依从是态度:与品德建立的开端环节;认同更深入一层,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一定性;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就形成了。3,传染病流行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答 案A,有传染源,有能实现的传播途径,有易感性高的人群 B,有病原体 C,有传染源,传播途径易实现,人群易感性低 D,有人群易感,即可流行考 点:小学生的医疗保健知识分 值:2 分正确答案:A文字解析:

3、传染病流行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有传染源,有能实现的传播途径,有易感性高的人群。4,小明性格内向,不敢向他人请教问题,当他鼓起勇气和同学交流时,教师立刻对他给予表扬。教师采用的这种行为改变方法是()。 答 案A,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示范法 D,行为塑造法考 点:教学方法分 值:2 分正确答案:A文字解析: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5,麻疹的传染期(病人患麻疹后)的时间是()。 答 案A,发病到皮疹消失 B,发病到疹后5天 C,发病前2天到疹后7天 D,发病前2天到疹后5天考 点:小学生的医疗保健知识分 值:2

4、分正确答案:D文字解析:麻疹的传染期(病人患麻疹后)是发病前2天到疹后5天。6,按照一定目的、任务,利用自己以往经验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称为()。 答 案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联想考 点:认知过程分 值:2 分正确答案:B文字解析: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区分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关键是是否创造了新形象。7,人们常说“知之深,爱之切”,这种说法表明()。 答 案A,识是情感的基础 B,感是认识的基础 C,识是意志的基础 D,志是情感的基础考 点:情绪情感过程分 值:2 分正确答案:A文字解析:认识和情感的关系是:认识是情感的基础,情感又

5、反过来对认识起着调节作用。8,在比较讲授法和讨论法的教学效果时,教师分别选用两个班级,一班采用讲授教学法,一班运用讨论法,两班学生在智力、学业基础等方面尽量保持均衡,期末时测量其成绩有显著差异。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答 案A,观察法 B,实验法 C,个案研究法 D,调查法考 点: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分 值:2 分正确答案:B文字解析:实验法是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比较讲授法和讨论法的教学效果时,选用两个班级,控制了一些变量,考查在两种不同的方式下的教学效果,属于实验法。专家点拨在教育研究的各种方法中,观察法和实验法是考查频率最高

6、的内容,常以单项选择题和辨析题的形式出现。考生需要熟记二者的概念,知道二者的优缺点。9,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答 案A,惩罚服从取向 B,寻求认可取向 C,社会契约取向 D,普遍伦理取向考 点:德育的涵义分 值:2 分正确答案:D文字解析:柯尔伯格根据儿童不同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特点的不同,把儿童道德认知分为三水平六阶段,其中普遍伦理道德阶段是最高层次,指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判断是非善恶,超越现实规范的约束,即以良心、正义、公平、尊严、人权等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去进行道德判断,行为完全自律。10,西方教育史上,首次提倡“从做中学”的人是()。 答 案A,布鲁纳 B,康

7、德 C,杜威 D,卢梭考 点:教育概述分 值:2 分正确答案:C文字解析:“从做中学”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杜威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11,属于意义识记的行为是()。 答 案A,小明通过阅读成语故事记住了大量成语 B,小明利用课间时间记住了圆周率小数点后9位数字 C,小明采用历史的先后顺序记住了许多历史事件的年月日 D,小明通过诵读法记忆并掌握英语单词考 点:认知过程分 值:2 分正确答案:A文字解析:意义识记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在反复领会、理解、弄清事物本身意义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识记。小明通过阅读

8、成语故事记住了大量成语,这是属于“通过弄清成语本身意义、来源的基础上进行的识记”,是“意义识记”的一种表现形式。12,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们以()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答 案A,被动的合作学习 B,自觉合作学习 C,主动学习 D,主动合作学习考 点:学习理论分 值:2 分正确答案:D文字解析: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13,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能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 答 案A,信度 B,难度 C,区分度 D,效度考 点:学习理论分 值:2 分正确答案:D文字解析:信度指测验的可靠性;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能测量出所要测

9、量东西的程度;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专家点拨测验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信度、效度、难度与区分度。其中,信度和效度在历年考试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以单项选择题为主。考生要牢记信度、效度的概念,能够根据所给出的描述判断是否具有信度和效度。14,当人在做某件事情失败时,常常要去寻找原因,能够激发动机的归因是()。 答 案A,任务难度太大 B,努力不够 C,运气不好 D,能力不够考 点: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分 值:2 分正确答案:B文字解析:当人在做某件事情失败时,能够激发动机的归因是努力不够。专家点拨成败归因理论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理论之一。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

10、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15,“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答 案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考 点: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分 值:2 分正确答案:D文字解析: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存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16,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

11、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这是一种()的观点。 答 案A,外铄论 B,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C,内发论 D,本能论考 点: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分 值:2 分正确答案:C文字解析:对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这个问题的回答主要有内发论、外铄论和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三种观点,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17,教师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并不是以物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作为一种潜在的价值因素存在于学生身上,只有借助于学生对社会的贡献才能得到证明,这体现了教师劳动价值的()。 答 案A,滞后性 B,长期性 C,隐蔽性 D,复杂性考 点:教师专业发展

12、的内涵分 值:2 分正确答案:C文字解析:教师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只有通过学生对社会的贡献才能得到证明,体现了教师劳动价值的隐蔽性。18,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 答 案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康德 D,洛克考 点:小学教育的概述分 值:2 分正确答案:D文字解析: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绅士教育”的观点,这是他针对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子弟的教育而提出来的。19,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答 案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考 点: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分 值:2 分正确答案:C文字解析:一个优秀班集体必

13、须有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的作用,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班风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良好的班风一旦形成,就会无形地支配着集体成员的行为,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20,对于经常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一旦发现他有好的表现,马上就给予表扬。这种鼓励能帮助他改掉自己的坏习惯,从而养成良好的品行。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叫()。 答 案A,消退 B,正强化 C,负强化 D,间隔强化考 点:小学生心理辅导分 值:2 分正确答案:B文字解析:当环境中某种刺激增加而行为反应出现的概率也增加时,这种刺激的增加就是正强化,如给予奖励。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