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化学必修1知识总结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0701671 上传时间:2022-06-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鲁科版化学必修1知识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鲁科版化学必修1知识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鲁科版化学必修1知识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鲁科版化学必修1知识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科版化学必修1知识总结(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鲁科版化学必修1知识总结一、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 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 基本程序:第一步:观察物质的外观;第二步:预测物质的性质; 第三步:观察和实验;第四步:解释和结论。 二、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钠Na1.钠与空气反应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现象:银白色金属表面迅速变暗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Na2O2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2.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钠浮在水面上;熔化为银白色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伴有嗞嗞响声;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过氧化钠Na2O21.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2、:2Na2O2+2H2O=4NaOH+O22. 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碳酸钠Na2CO3和碳酸氢钠NaHCO31.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Na2CO3+ HCl = NaCl+NaHCO3 (开始无明显现象) NaHCO3+ HCl = NaCl+H2O+CO2(后产生大量气体 较快)在盐酸中加入碳酸钠溶液:Na2CO3+ 2HCl = 2NaCl+H2O+CO2(产生大量气体 较慢)2.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3.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4.氢氧化钠与碳

3、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三、 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氯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氯气Cl21.与金属单质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2FeCl3 (剧烈燃烧 红棕色烟)铜丝在氯气中燃烧:Cu+Cl2CuCl2(剧烈燃烧 棕黄色烟)2.与非金属单质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2+Cl22HCl (苍白色火焰 产生白雾)3.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4.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氯气的尾气处理)5.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

4、CaCl2和Ca(ClO)2叫漂白粉漂白粉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四、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及溶液配制 物质的量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 符号n 单位 摩尔 符号 mol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A表示。 约为6.02x1023微粒与物质的量 公式:n=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用M表示 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质量与物质的量公式:n= 物质的体积决定:微粒的数目微粒的大小微粒间的距离微粒的

5、数目一定 固体液体主要决定微粒的大小 气体主要决定微粒间的距离体积与物质的量公式:n= 标准状况下 ,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CB 单位:mol/l公式:CB=nB/V nB=CBV V=nB/CB物质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关系溶液稀释规律 C(浓)V(浓)=C(稀)V(稀) 溶液的配置 (l)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计算:算出所需溶质和水的质量。把水的质量换算成体积。如溶质是液体时,要算出液体的体积。称量:用天平称取固体溶质的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水的体积。

6、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里,加入所需的水,用玻璃棒搅拌使溶质完全溶解.(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计算:算出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溶质的体积。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溶质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溶质的体积。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约为所配溶液体积的1/6),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冷却:将溶液冷却到室温;移液:(转移)沿玻璃棒将溶液引流注入容量瓶里。洗涤:用适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定容:继续往容量瓶中小心地

7、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m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把容量瓶盖紧,上下反复颠倒,摇匀。5、过滤 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过滤时应注意: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夹嘴应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有三层滤纸处轻轻接触;漏斗颈的末端应与接受器的内壁相接触,例如用过滤法除去粗食盐中少量的泥沙。五、胶体下面比较几种分散系的不同: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质的直径1nm(粒子直径小于10-9m)1nm100nm(

8、粒子直径在10-9 10-7m)100nm(粒子直径大于10-7m)分散质粒子单个小分子或离子许多小分子集合体或高分子巨大数目的分子集合体实例溶液酒精、氯化钠等淀粉胶体、氢氧化铁胶体等石灰乳、油水等性质外观均一、透明均一、透明不均一、不透明稳定性稳定较稳定不稳定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能否透过半透膜能不能不能鉴别无丁达尔效应有丁达尔效应静置分层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2、胶体的分类: 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溶胶、溶胶、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

9、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3、胶体的性质: 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粒子对光散射作用的结果,是一种物理现象。原因:是因为胶体中的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的散射而形成的。定义: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光亮的通路的现象称为丁达尔现象;用途:所以丁达尔效应常用于鉴别胶体和溶液。 聚沉胶体分散系中,分散系微粒相互聚集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胶体的聚沉。胶体聚沉的外因:加电解质(酸、碱及盐)、加热或搅拌、加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等。 电泳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的微粒在分散剂里向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说明:A、电泳现象表明胶粒带电荷

10、,但胶体都是电中性的。胶粒带电的原因:B、带正电的胶粒胶体:金属氢氧化物如、胶体、金属氧化物。带负电的胶粒胶体: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As2S3胶体、硅酸胶体、土壤胶体C、同种胶体的胶粒带相同的电荷。 D、固溶胶不发生电泳现象。胶体与渗析:使分子或离子通过半透膜从胶体里分离出去的操作方法叫渗析法。其原理是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分子和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但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故不能用滤纸提纯胶体。故利用渗析的方法,将胶体中的杂质离子或小分子除去。 六、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离 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成自由离子的过程。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他们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

11、离子。不仅如此,碱、盐等在熔融状态下也能电离而导电,于是我们依据这个性质把能够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统称为电解质。2、电离方程式H2SO4 = 2H+ + SO42- HCl = H+ + Cl- HNO3 = H+ + NO3-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我们就称之为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电离时生成的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KCl、Na2SO4、AgNO3、BaCl2、NaHSO4、NaHCO3 KCl = K + Cl Na2SO4 = 2 Na +SO42 AgNO3 =Ag

12、 + NO3 BaCl2 = Ba2 + 2Cl NaHSO4 = Na + H +SO42 NaHCO3 = Na + HCO3 注意:1、 HCO3-、OH-、SO42-等原子团不能拆开2、HSO4在水溶液中拆开写,在熔融状态下不拆开写。3、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4.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拆:将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以化学式形式出现。 下列情况不拆: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等)、氧化物、HCO3-等。 删:将反应前后没有变化

13、的离子符号删去。 查:检查元素是否守恒、电荷是否守恒。 5、离子共存问题1、凡相互结合生成难溶或微溶性盐的离子(熟记常见的难溶、微溶盐);2、与H+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生成水或弱)弱酸根离子及酸式弱酸根离子: 氧族有:OH-、S2-、HS-、SO32-、HSO3- 卤族有:F-、ClO- 碳族有:CH3COO-、CO32-、HCO32-、SiO32- 3、与OH-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有: NH42+和HS-、HSO3-、HCO3-等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以及弱碱的简单阳离子(比如:Cu2+、Al3+、Fe3+、Fe2+、Mg2+等等) 4、能相互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常见还原性较强的

14、离子有:Fe3+、S2-、I-、SO32-。HSO3- 氧化性较强的离子有:Fe3+、ClO-、MnO4-、Cr2O72-、(H+)NO3-七、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失电子总数=化合价升高总数=得电子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口诀: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反应),还原剂;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反应),氧化剂;氧化剂和还原剂(反应物)氧化剂:得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氧化性

15、还原剂:失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还原性氧化产物:还原剂氧化后的生成物还原产物:氧化剂还原后的生成物。常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a、常见的氧化剂(1) 活泼的非金属单质:O2、Cl2、Br2 (2) 含高价金属阳离子的化合物:FeCl3 (3) 含某些较高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浓H2SO4 、HNO3、KMnO4、MnO2 b、常见的还原剂:(1) 活泼或或较活泼的金属:K、Ca、Na、Al、Mg、Zn (按金属活动性顺序,还原性递减)(2) 含低价金属阳离子的化合物:Fe2 (3) 某些非金属单质:C、H2 (4) 含有较低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HCl 、H2S、HI、KI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

16、移的表示方法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氧化剂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1)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得失结果步骤:重点:(1)箭号起点为被氧化(失电子)元素,终点为被还原(得电子)元素;(2)只标转移电子总数,不标得与失(氧化剂得电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氧化剂、还原剂之间反应规律(1)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强弱一般与金属活动顺序相一致。(2)元素处于最高价的物质只具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的物质只具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既具有还原性又具有氧化性。(3)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单质反应时,是氧化剂,起氧化作用的是,被还原生

17、成H2;浓硫酸是强氧化剂,与还原剂反应时,起氧化作用的是,被还原后一般生成SO2。(4)浓硝酸和稀硝酸都是氧化性极强的强氧化剂,反应时,一般来说浓硝酸常被还原为NO2,稀硝酸常被还原为NO。 、判断氧化剂或还原剂强弱的依据i. 根据方程式判断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ii 根据反应条件判断当不同氧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时,如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难易来进行判断,如:4HCl(浓)+MnO2 MnCl2+2H2O+Cl2 16HCl(浓)+2KMnO4=2KCl+2MnCl2+8H2O+5Cl2易知氧化性:KMnO4MnO2。iii. 由氧化产物的价态高价来判断当

18、含变价元素的还原剂在相似的条件下作用于不同的氧化剂时,可由氧化产物相关元素价态的高低来判断氧化剂氧化性的强弱。如: 2Fe+3Cl2 2FeCl3 Fe+S FeS 可知氧化性:Cl2S。七、 铁及其化合物性质 1.Fe2+及Fe3+离子的检验: Fe2+的检验:(浅绿色溶液) 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Fe(OH)2,继而变灰绿色,最后变红褐色Fe(OH)3。 b) 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溶液显血红色。 Fe3+的检验:(黄色溶液) 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Fe(OH)3。 b) 加KSCN溶液,溶液显血红色。 2.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铁与盐酸的反应:

19、Fe+2HCl=FeCl2+H2 铁与硫酸铜反应(湿法炼铜):Fe+CuSO4=FeSO4+Cu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氯水:(除去氯化铁中的氯化亚铁杂质)3FeCl2+Cl2=2FeCl3 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变质:4 Fe(OH)2+O2+2H2O=4 Fe(OH)3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2FeCl3+Fe=3FeCl2 铜与氯化铁反应(用氯化铁腐蚀铜电路板):2FeCl3+Cu=2FeCl2+CuCl2 少量锌与氯化铁反应:Zn+2FeCl3=2FeCl2+ZnCl2八、 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雷雨发庄稼”涉及反应原理: N2+O2放电2NO 2NO+O2=2NO2 3NO2+H2O

20、=2HNO3+NO 2.氨的工业制法: N2+3H2 2NH3 3.氨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装置:与制O2相同 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检验方法: a)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验,会变蓝色。 b) 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有大量白烟产生。NH3+HCl=NH4Cl 干燥方法:可用碱石灰或氧化钙、氢氧化钠,不能用浓硫酸。 氨气1.氨极易溶于水-氨与水的反应:NH3+H2ONH3H2O,NH3H2ONH4+OH- (氨气极易溶于水1:700)2.氨显碱性-氨气与浓盐酸反应: NH3+HCl= NH4Cl (现象:产生白烟)3.氨的还

21、原性-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4NO+6H2O(制取硝酸的第一步) 铵盐1.铵盐的不稳定性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NH3+HCl (遇冷:NH3+HCl= NH4Cl )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4HCO3NH3+H2O+CO22.铵根阳离子(NH4+)的检验:NH4+OH- NH3+ H2O (加入强碱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无色气体,气体是NH3)硝酸:1.浓硝酸的不稳定性:4HNO34NO2+O2+2H2O (浓硝酸因溶有NO2而显黄色) 2.浓硝酸的强氧化性:常温下,浓硫酸、浓硝酸能使铁、铝发生钝化。铜与浓硝酸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

22、2+2H2O 铜与稀硝酸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碳与浓硝酸反应:C+4HNO3(浓)CO2+4NO2+2H2O 九、 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硫:1 铁与硫蒸气反应:Fe+SFeS 铜与硫蒸气反应:2Cu+SCu2S (氧化性:Cl2 S)2 硫在空气中燃烧:O2+SSO2二氧化硫:1.酸性 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SO2+2NaOH=Na2SO3+H2O 2.漂白性 使品红退色,加热后恢复原色3.氧化性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SO2+2H2S=3S+2H2O 4.还原性: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2SO2+O22S

23、O二氧化硫与氯水等的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 硫酸1.浓硫酸吸水性-浓硫酸做干燥剂,不能干燥氨气(NH3)、硫化氢(H2S)等气体2.浓硫酸脱水性-脱水炭化3.浓硫酸的强氧化性.硫与浓硫酸反应:C+2H2SO4(浓)2SO2+CO2+2H2O .铜与浓硫酸反应:Cu+2H2SO4(浓)CuSO4+SO2+2H2O 十、 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国防金属”1. 镁的燃烧在空气:2Mg+O22MgO 3Mg+N2Mg3N2 2Mg+CO22MgO+C 在氯气中:Mg+Cl2MgCl2 2. 镁的置换反应镁和热水反应:Mg+2H2OMg(OH)2+ H2 镁和盐酸反应:Mg

24、+2HCl=MgCl2+ H23.海水中提取镁涉及反应: 贝壳煅烧制取熟石灰:CaCO3CaO+CO2 CaO+H2O=Ca(OH)2 产生氢氧化镁沉淀:Mg2+2OH-=Mg(OH)2 氢氧化镁转化为氯化镁:Mg(OH)2+2HCl=MgCl2+2H2O 电解熔融氯化镁:MgCl2Mg+Cl2 十一、 Cl-、Br-、I-离子鉴别: 1.分别滴加AgNO3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Cl-;产生浅黄色沉淀的为Br-;产生黄色沉淀的为I- 或分别滴加氯水,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下层溶液为无色的是Cl-;下层溶液为橙色的为Br-;下层溶液为紫色的为I-。 2.溴Br2单质:深红棕色液体,易挥发

25、。碘I2单质:紫黑色固体,易升华,遇淀粉变成蓝色3.氧化性的强弱顺序:Cl2Br2I2 Cl2+2NaBr=2NaCl+Br2 Cl2+2KI=2KCl+I2 Br2+2KI=2KBr+I2Cl2能将Br-、I-置换出来生成Br2和I2 ,而Br2只能将I-置换出来生成I2 。十二、 常见物质俗名 苏打、纯碱:Na2CO3;小苏打:NaHCO3;熟石灰:Ca(OH)2;生石灰:CaO;绿矾:FeSO47H2O;硫磺:S;大理石、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胆矾:CuSO45H2O;石膏:CaSO42H2O;明矾:KAl(SO4)212H2O 11.国防金属:Mg ;12.海洋元素:Br 。十三

26、、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铝(Al)1.铝与盐酸的反应:2Al+6HCl=2AlCl3+3H2 2.铝与强碱的反应:2Al+2NaOH+6H2O=2NaAl(OH)4+3H2 3.铝在空气中氧化:4Al+3O2=2Al2O3 氧化铝(Al2O3)典型的两性氧化物:1.氧化铝与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2.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2O3+2NaOH+3H2O=2NaAl(OH)4 氧化铝(Al(OH3)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1.氢氧化铝与强酸反应:Al(OH)3+3HCl=AlCl3+3H2O 2.氢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OH)3+NaOH=NaAl(OH)4 3.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沉淀:Al3+3NH3H2O=Al(OH)3+3NH4+ 十四、 硅及及其化合物性质 1 硅与氢氧化钠反应:Si+2NaOH+H2O=Na2SiO3+2H2 2 硅与氢氟酸反应:Si+4HF=SiF4+H2 3 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 4 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4HF=SiF4+2H2O 5 制造玻璃主要反应:SiO2+CaCO3CaSiO3+CO2 SiO2+Na2CO3Na2SiO3+CO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