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地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对策初稿子3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00681189 上传时间:2022-06-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土茯苓地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对策初稿子3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土茯苓地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对策初稿子3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土茯苓地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对策初稿子3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土茯苓地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对策初稿子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茯苓地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对策初稿子3(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土茯苓的资源现状与开发利用对策摘要:通过研究土茯苓资源与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土茯苓资源的生长分布,对其蕴藏量与市场需求量进展评价;对土茯苓资源的种植情况与已开发的产品进展搜集和分析。为土茯苓的可持续利用与深度开发提供可行措施。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从而保护土茯苓的种质资源与生态环境。让土茯苓更好的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关键字:土茯苓资源 开发利用 可持续 市场需求英文摘要:前言:土茯苓是一种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始载于本草经集注,原名禹余粮。弘景在注“石部禹余粮时指出:“南人又呼平泽中有一种藤,叶如菝葜,根作块有节,似菝葜而色赤,根形似薯蓣,谓为禹余粮1。历代本草书籍如图经本草、本草拾遗、本草纲

2、目等均有记载。中华人民国药典一部规定土茯苓Tufuling Rhizom glabrae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Smilax glabra Roxb.的枯燥根茎2。土茯苓味甘,归胃、肝经。中医理论认为土茯苓具有除湿、解毒、通利关节之成效,常用于治疗梅毒、筋骨挛痛、肾炎水肿、淋浊、带下、湿热疮毒、痈肿、瘰疬等 3。地区因地处湿热,当地居民常在煲汤中参加土茯苓,以清热祛湿,市面上也有以乌龟和土茯苓为主要原料的龟苓膏出售,清热养阴。现代人喜欢醇酒厚味、膏粱美食,致痰浊湿热蕴,利用土茯苓清热祛湿,泄浊解毒治疗效果良好。此外,近年降临床研究和药理试验明确,土茯苓在用于抗癌、抗动脉硬化和治疗冠心病等方面效果良

3、好4。土茯苓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干旱和荫蔽。主要以野生采收为主,全年均可采收。土茯苓资源丰富, 分布广泛, 江南各省区均有生长 5 , 主产于高要、郁南、罗定、阳山,、郴县, , 青田、, 、等处6。土茯苓在临床上做为药材广泛使用,在生活和生产中亦做为食品或食品原料,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常作为入汤羹的药材。近年卫生部公布的关于进一步规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中将土茯苓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土茯苓的药用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但由于长期的过度采集,野生资源日益减少,市场价格一路攀升,导致“越挖越少,越少越贵,越贵越挖的恶性循环,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然而目前全国仍未进展人工栽培。导致土茯苓资源的不可持续

4、利用问题日益严重。除此之外,土茯苓的开发利用还处于粗放的阶段,局限在鲜土茯苓、土茯苓饮片、土茯苓汤料与一些临床上的应用等。开发土茯苓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本论文通过研究土茯苓资源与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土茯苓资源的生长分布,对其蕴藏量与市场需求量进展评价;对土茯苓资源的种植情况与已开发的产品进展搜集和分析,包括其规模和品种;研究土茯苓怎样野生变家种即人工种植,包括育种,选良种,建立GAP基地,最终形成产业化。为土茯苓的可持续利用与深度开发提供可行措施。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从而保护土茯苓的种质资源与生态环境。让土茯苓更好的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1. 土茯苓资源的分布土茯苓资源丰富, 分布广泛, 江南

5、各省区均有生长5 , 主产于高要、郁南、罗定、阳山, 、郴县, , 青田、, 、等处6 , 尽管土茯苓药材分布广泛,但何地能形成商品与商品集散地, 与当地的采药、用药史以与当地的经济开展水平有关。土茯苓的生长习性历代本草与现代中药专著均有记载。据本乘雅半偈记载, 土茯苓生楚、闽、浙山箐, 与海畔山谷中。本草纲目载, 土茯苓, 楚、蜀山箐中甚多。滇南本草载, 生于较湿的山谷阴处、土坡灌丛中、林缘或疏林下。本草易读载, 土茯苓生海畔山谷, 楚蜀亦有之。近代中药大辞典载, 土茯苓生于山坡、荒山与林边的半阴地。中药志载, 土茯苓生于山坡树林下, 山谷阴处较常见。全国中草药汇编载,土茯苓生于山坡林下,

6、路旁丛林与山谷向阳处。玉莲等20027通过对云、贵、川、两广, 、等省区实地考察, 土茯苓的生长环境与历代文献记载一致, 土茯苓主要生长在林下,其茎藤攀附林木枝叶而生长, 特征明显, 极易发现。但由于我国面积大, 经纬线长, 各地气候条件、海拔、植被等不尽一致, 各地的生长环境略有差异。同时这些生态环境也直接影响了各地的蕴藏量与产量。下面就气候、植被有特色的几个地区作以简要介绍。见表一。表一 土茯苓的局部产区产地特征产区为土茯苓的主产区之一。该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山林植被好, 土茯苓茎叶生长茂盛、根茎兴旺、蕴藏量丰富。多生长在海拔1 2001 500 m 左右。由于山土肥沃、湿润, 比拟容易

7、采挖。据本地的用药习惯, 土茯苓分为红土苓、白土苓两种, 在调查中, 经走访民间中医, 在该地区白土苓用量较大, 某些老中医用红土苓并非白土苓的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之成效, 而是有另外的功能与主治。产区为土茯苓的主产区之一, 全省均有分布。据植物资源调查资料显示, 地区与周边县如双峰、邵东等地, 虽有土茯苓生长, 但该地区气温高、气候枯燥, 山林植被不太好, 土茯苓根茎长入地下局部较深, 土茯苓根茎较小, 挖掘相当困难, 产量小,不易形成商品。但该地区土茯苓生长的海拔较低, 农村村前屋后以与路边皆有土茯苓生长。而廉桥药市的土茯苓药材主要来自地区和地区, 这两地区所产土茯苓根状茎块大、片大, 当

8、地产量也大, 容易形成商品。产区的与地区, 土茯苓蕴藏量也很丰富。产区产区的土茯苓生长状况与有些相似, 但该产区的多数地区土茯苓生长的海拔比稍高。从实地采集的土茯苓植物标本了解到,当地土茯苓根茎深入地下较深, 土茯苓根茎也较小在这里之所以不把称为产区, 是因为土茯苓在的局部地区生长。首先是地区, 以产金刚藤为主, 满山遍野, 地上局部茎粗叶茂, 产量极丰, 在局部区域却找不到有土茯苓生长。但进入宜兴山区后, 公路两侧的山坡上即有土茯苓生长, 该地区植被较好, 土茯苓与其他灌木与树木的根错综生长, 故采挖非常困难。高要为土茯苓的主产区, 该地区气候温热、湿润, 雨量充沛, 土茯苓茎叶生长茂盛、根

9、茎较兴旺。由于该地区有食用土茯苓的习惯, 故土茯苓易形成商品。土茯苓多为野生状态,针对土茯苓的资源调查研究,国报道的较少。玉莲等20027通过对云、贵、川、两广, 、等省区实地考察,发现野生资源匮乏,破坏严重,必须进展人工栽培、野生抚育以满足市场需求。植物资源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在开发利用植物资源的同时,其破坏程度也愈加严重,对野生植物引种进展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刻不容缓。2. 土茯苓的生药学研究 土茯苓首载于本草纲目,谓其“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解汞粉、银朱毒。明代以前即有本品,不过那时还没有土茯苓之名,只是多作“充粮而已,至明时,土茯苓因治梅疮有特效而

10、受到医家们的竭力推崇。8 土茯苓供药用历史悠久,我国历代本草对此均有一记载,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称:本品最早见于公元五世纪。土茯苓最早记载的名称是禹余粮。梁代弘景本草经集注一书中,氏胃:“南中平泽有藤,叶如获莫,根作块有节,似菠莫而色赤,形如薯损,名禹余粮。9 从藏器10本草拾遗起就有各种称谓,如土第薛、刺猪菩、山猪粪、仙遗粮、冷饭团等,甚至还曾经与禹余粮同名异物。明代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土茯苓有赤白二种,入药用白者良。古来已有的土茯苓,经时珍作一番考证:“观氏此说,即今是茯苓也。故今尚有仙遗粮、冷饭团之名,亦其遗意11,时珍还认为藏器的所说的草本禹余粮、刺猪答也是土茯苓。从文献记载来看,土茯

11、苓在明代以前的药用价值似乎不大,多“取以当食,偶用敷疮毒。时珍认为明代正德年间,因治梅疮有特效而知名。时珍谓“至人用此,遂为要药。 可见,土茯苓一直是药用的主流种。生药鉴定可为生药品种确实定和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以保证生药品种的真实性与用药的安全有效,同时在开掘利用新药源等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规定土茯苓饮片呈长圆形或不规整的薄片,边缘不整齐,切面类白色至淡棕色,粉性,可见点状维管束与多数小亮点,以水湿润后有黏滑感;粉末淡棕色,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多角形或类方形,直径848um,脐点裂缝状、星状,三叉状或点状,大粒可见层纹;复粒由24分粒组成。

12、董凯旋2010等研究了土茯苓(断面红色、白色)药材性状与显微粉末鉴别特征, 并结合TLC法鉴别断面红色或白色的土茯苓。发现断面红色或白色的土茯苓在药材性状、粉末显微与薄层色谱上都有明显的区别。认为本研究方法重现性较好、专属性较强、简单易行, 可为断面红色或白色土茯苓药材的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林耿丰2011对土茯苓质量评价体系进展了初步研究,发现大局部样品符合土茯苓的鉴定特征,但还存在一些形态特征相似,成分有所区别的混淆品。全年皆可采收。以春秋两季为采收旺季, 此时浆水足、粉性大, 质量佳 12 。中国药用植物图鉴称采收期为立秋至次年清明 13 。而某某中药志14 称夏、秋、冬三季均可采掘。土茯

13、苓为多年生植物, 何时采收依行情与农活忙闲而定。可见土茯苓的采收期全年均可。土茯苓的采收季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对土茯苓的加工方法未见报道。3. 土茯苓资源的种质评价目前,关于土茯苓种质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质量方面,林耿丰2011对土茯苓质量评价体系进展了初步研究,包括生药学鉴定,总黄酮含量的测定,各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HPLC指纹图谱研究,而对于产量方面的研究未见报道。利用现代的别离、检测手段, 进展比拟系统深入的研究, 得知土茯苓含多种化学成分, 有糖类、有机酸类、苯丙素类、黄酮与黄酮苷类、甾醇类、皂苷类15.16与挥发油17等。主要分类见表二。表二 土茯苓的化学成分糖类有机酸类苯丙素类黄酮

14、与黄酮苷类甾醇类皂苷类挥发油类己糖淀粉等琥珀酸、棕榈酸、阿酸、莽草酸、油酸、亚油酸等3, 5P, 4- 三羟基芪。落新妇苷、异黄杞苷、土茯苓苷、槲皮素、( - ) 表儿茶精豆甾醇- 3- 0- B- D- 吡喃葡萄糖薯蓣皂苷、提果皂苷、胡萝卜苷、提果皂苷元等正壬烷、L- 芳香醇、I- 萜品醇、L- 龙脑、萜品烯- 4- 醇本草纲目未载其有治头痛之功,现代中药教材亦未论与。但头痛一证,病因繁杂,虽风寒、肝阳之证为多,痰浊、湿热者亦不少,土茯苓健脾除湿泄热,并可祛风湿而止痹痛,现代人醇酒厚味、膏粱美食,致痰浊湿热蕴之头痛,用土茯苓治疗正为恰当。清代孟文瑞春脚集载有立愈汤:“治一切头痛,不拘正痛,或

15、左或右偏痛皆效。治痹证、疗痛风土茯苓“健脾胃,强筋骨,祛风湿,利关节治拘挛骨痛,配合除湿通络之品,对湿热痹证有良效18。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手指、膝关节肿痛,且手指出现结节,溃破流出淡黄色液体。采用土茯苓配伍当归、汉防己、桃仁等进展治疗,结节消失,肿胀消退19。急性关节炎期,受累关节红、肿、热、痛,功能障碍伴高尿酸血症,用虎杖土茯苓汤随症加减,配合苦桂洗剂外洗,总有效率为96.1%20。治淋证、淋病当代名医班秀文教授21指出淋证虽有寒、热、虚、实之分,治之有温、清、补、泻之别,但淋证任何类型均挟有秽浊之邪,蕴结于下焦。土茯苓甘淡平,甘如此能健脾养胃,调和营卫,淡如此能渗湿除毒而利关节,用之既能

16、利水通淋,解毒杀虫,又不损伤正气,是治淋最好药物,但用量需4060 g,成效始显。急性淋病属中医学“淋证畴,其病机为外感湿热毒邪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22。治梅毒疮时珍认为梅毒疮为湿热之邪积蓄既深,发为毒疮,遂致互相传染。其类有数种,治之如此一也。其证多属厥阴、阳明两经,而兼乎他经。土茯苓气平味甘而淡,能健脾胃,祛风湿。脾胃健如此营卫从,风湿祛如此筋骨利,故诸证多愈。有搜风解毒汤,治梅疮,病深者月余,浅者半月即愈。方用土茯苓50 g,薏苡仁、金银花、防风、木瓜、木通、白鲜皮各2.5 g,皂荚子2 g,气虚加人参3.5 g,血虚加当归3.5 g,水两大碗煎饮,一日三服。滇南本草有土茯苓酒,水浓煎

17、服,用治诸淫毒瘀结之红肿溃痛,又治大毒疮肿,未成即溃者。现代亦常用土茯苓治疗各种性病、梅毒等23。土茯苓用途广泛,服外用均宜。唐代颂图经始有“施洲土人用以敷疮颇效之说。万氏家传方列出土茯苓酒,解毒杀虫可解风毒凝结肌肤之疮癣;积善堂经验方以其解毒消肿而疗火毒蕴结之疮痈瘰疠。现代有报道用于盆腔炎、慢性肾炎、恶性肿瘤、农药中毒后遗症、扁平疣、湿疹、脂溢性皮炎等多种外科疾患。4. 土茯苓资源的开发利用土茯苓是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块茎,又名草禹余粮、仙遗粮、刺猪苓、土萆薢,长江流域南部各省均有分布,其味甘淡,性平,入肝、胃经,为清热祛湿,泄浊解毒的常用中药。古籍中无土茯苓的记载,本草纲目始有土茯苓之名,

18、但时珍认为,弘景所述石部禹余粮、藏器本草拾遗中草禹余粮、颂图经猪苓条下刺猪苓,皆为此物。成效“食之当谷不饥,调中止泻。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解汞粉、银朱毒,并特别提到可治梅毒疮。后世在此根底上,广泛应用于各种湿热疾患,并有所开展。地区因地处湿热,当地居民常在煲汤中参加土茯苓,以清热祛湿,市面上也有以乌龟和土茯苓为主要原料的龟苓膏出售,清热养阴。土茯苓资源区域分布广泛,种质多样性丰富。我国对土茯苓的开发利用主要依靠野生资源,随着土茯苓的需求量逐渐上升,野生资源与其蕴藏量急剧下降,已日渐匾乏。地区因地处湿热,当地居民养成食用土茯苓的习惯来清热祛湿,所以土茯苓

19、易成为商品,且需求量越来越大。通过调查市土茯苓产销情况发现,市场上以销售中药饮片和鲜土茯苓为主,平均每个市场有三家鲜土茯苓销售点,平均每家每天都有30斤左右的鲜土茯苓货源,每斤12元,每天都卖到断货。且出现居民预先订货的现象。土茯苓已经是供不应求了。目前,对土茯苓药材的开发比拟全面。包括在临床药物的开发、饮片、药膳等。主要产品见表三,表四。表三 土茯苓目前已开发产品序号产品名称适应症用途1饮片2提取物:落新妇苷、土茯苓总黄酮、土茯苓总苷医药原料,中间体3风湿痹痛胶囊风湿性关节炎4口服类:慢性妇炎灵,妇炎康妇科炎症5洗液、洗巾类:怜香惜玉中药妇科洗巾、女清洗液、香妃净、净喷剂妇科炎症6复方克癣灵

20、、克银丸、银屑炎冲剂、消银康泰、精华净癣灵银屑病牛皮癣7湿度消胶囊、芜肤浴袋皮肤病8肾炎康复片肾炎9乙肝解毒胶囊乙型肝炎10丹王颗粒静脉血栓和静脉炎11足光光脚气、脚臭12前列康舒胶囊、前列腺胶囊前列腺炎13龟苓膏、土茯苓凉茶、土茯苓凉茶冲剂除湿止泻、清热解毒、利尿14必泰成平喘15复方苦参注射液肿瘤表四 土茯苓药膳序号名称材料组成成效1绿豆土茯苓糖水绿豆50克,红糖适量。药物:土茯苓50克祛湿热,解毒凉血2三米土茯苓汤柴鱼、白茅根、茶树菇、洋薏米、生薏米、熟薏米、芡实、蜜枣、桂圆肉、土茯苓、知母肉,参加瘦肉、排骨或鸡有助舒通血脉、降胆固醇、解毒消肿、祛湿通络3土茯苓粥土茯苓10-30克,生米

21、仁50克,粳米50克。清热解毒、除湿通络4土茯苓炖龟龟、黄氏、枸杞、淮山、红枣、党参健脾胃、筋骨、利关节、止泄泻、除四身寒湿植物资源主要有五大类24:I、食用植物资源;II、药用植物资源;III、工业药用植物资源;IV、保护和改造环境植物资源;V、植物种质资源。土茯苓目前根本处于野生状态,结合植物化学和生物活性研究成果,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深入研究,进展资源合理利用,以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以科研成果为依托, 形成以种植、加工生产、新药开发、销售为一体的经济实体, 综合利用有限的土茯苓资源。土茯苓是百合科植物光叶菠葵(Smi lax glabra Roxb.)的枯燥根茎,又称禹余粮、白余

22、粮、冷饭团等。是我国传统中药,味甘、淡、平;归胃、肝经。土茯苓具有除湿、解毒、通利关节之成效25本草纲目记载土茯苓有治疗恶疮痈肿作用,各家中医肿瘤学家把土茯苓列为治疗膀肤肿瘤的常用药物。国近年来对土茯苓的研究日趋深入,报道增多,在抗癌作用方面,土茯苓对AFB1诱发肝癌有抑制作用,体外对于宫颈癌培养株系JTC-26也有抑制作用26.27。虽然其抗肿瘤作用屡有报道,但对肝癌与其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却很少。因此,这些发现都启示我们进一步研究土茯苓抗肝癌生物活性。假如能对土茯苓进展更深入的药理活性与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很可能从传统中药中开发出有希望的抗癌新药。前景广阔。目前,众多药品生产厂家利用土茯苓开

23、发了多种单方和复方产品,例如复方土茯苓颗粒、风湿痹痛胶囊、土茯苓凉茶冲剂等。但护肤方面的开发还不够深入,如在化妆品中的应用还未见具体报道。土茯苓作为大宗商品,市场需求量大,我们可以通过挖掘土茯苓的替代品种来解决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玉莲等(2002)对药用土茯苓资源进展实地调查,野生资源匾乏、破坏严重,必须进展人工栽培、野生抚育以满足需求。野生植物是自然选择的产物,其产量、成分含量以与适应性等方面进展人工种植时,可能与人们的要求不一致。开展土茯苓生物学研究,搜集整理种质资源并进展评价,推动土茯苓种植基地转向商品基地,既满足市场需求,又保护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5. 土茯苓资源存在的

24、问题与相应对策我国土茯苓药用历史悠久,商品土茯苓来自于野生资源。随着中药产业的开展,对土茯苓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存在一些问题:(1) 混淆品居多,整体质量降低:由于菝葜属某些植物的根、茎、叶非常相似乃至根茎极为相似,再加上每种植物有不同的变种, 导致土茯苓药材在市场上品种比拟混乱。正品土茯苓为光叶菝葜,其同属多种植物与肖菝葜属的两种植物为地区习惯用药或混用品, 同时发现薯蓣科粉萆和棉萆等植物根茎也为相似的伪品, 应用时要注意区分鉴别。(2) 种质资源研究薄弱,没有进展优良品系的筛选工作:多年来种质资源的研究工作只是分散的做了些局部地区种源调查、种质鉴别等根底性工作,关于种质资源评价也只是

25、针对药材的化学成分方面进展的研究,且评价方法也比拟单一;另外,土茯苓育种也缺乏研究。总之,有土茯苓种质资源的研究仍为根底性研究,没有统一系统的开展。为了使土茯苓产业的可持续开展,亟需进展土茯苓种质资源系统的、全面的研究工作。参考已有其他药用植物如人参、地黄等相关研究的方法,借鉴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成功经验,结合药用土茯苓自身现状,可着重从以下儿方面开展工作:全面调查整理收集各地土茯苓资源(包括野生和栽培),科学评价各种质资源,综合农艺性状、产量、质量、抗虫抗病、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等方面建立起统一、科学的评价体系。在质量评价方面,土茯苓是药食两用的药材,有关质量标准的建立应将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相

26、结合,使检测方法标准化。另一方面,优质品系的形成与演变受遗传变异、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建立规的种子种苗选育,加强先进的栽培技术的推广,制定相应的加工技术与管理措施。建立GAP基地,使土茯苓药材的种植走向规化生产。引进现代生物技术,进展种植资源研究与优良品系的选育:随着DNA分析技术的开展,分子标记的方法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种质资源的研究中。日前常用的方法有: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微卫星DNA与原位杂交等。指纹图谱、分子标记遗传图谱的构建为种质资源的研究、探查种的遗传多样性和居群间、亚种间分化与中药材优质种质资源高效育种和调控

27、规律的研究提供了科学资料。另外,利用这些技术进展种质指纹图谱的绘制和重要性状基因的标记,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从众多的地方品种(农家种)与野生种中开掘优质基因、抗病虫基因、抗逆基因。将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等方法相结合,可为土茯苓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创新提供快速有效的途径。6. 讨论与建议6.1 大力宣传对野生资源的保护,切忌滥挖滥采 野生土茯苓资源有限, 采挖时应注意保存幼苗, 并注意有意识地留一些种苗, 以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切不可掠夺似的开采, 使资源环境遭到破坏。又因土茯苓多生长在沟边、路边与林中坡地, 采挖时一定要注意保持水土, 对采挖后留下沟槽应即时填平, 种上适宜的新植被

28、。6.2 做到采收与养护相结合采收与养护相结合, 确保土茯苓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展。土茯苓系多年生草本, 采收时应注意其生长年限, 不应把多年生与近年生一起采挖, 应注意保存近年生植物, 做到有计划采收,如挖大留小,尽量保存雌株,采挖雄株。以有利于稳定其蕴藏量与可持续开展。6.2 野生变家种,规化种植对大宗常用药材土茯苓,随着开发的深入,药材需求量大幅增长。建议对土茯苓选取优良品种与适宜的生态环境, 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展人工种植,既野生变家种。进展种苗快速繁育、规化种植等相关研究并开展规化种植,以满足企业可持续开展的需求和中药现代化开展的需要。参考文献1 傅泽民.川产土获荃的基原研究J.师专

29、学报,1994(2):68.2 中国药典一部S.2005,4,246,附录47,附录53 中华人民国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国药典(一部)1S2.:化学工业,2000,15.4 沙飞,禹志领,王一涛.土茯苓品质与药理研究进展J.中药材,2006,295:516-519.5 徐国钧.中国药材学M.:中国医药科技,1996.6 中药志编委会.中药志M.:人民卫生,1959.7玉莲,玉琪,曾平,文敏,维,自更.土茯苓植物资源调查.中草药,2002年第33卷第9期8王洪然.土茯苓在临床的应用.中国民族民间医药J.2009 16:799傅泽民.川产土茯苓的基原研究J.师专学报,1994 ( 2 ) :6

30、810明时珍.本草纲目(校点本第二册)s:人民卫生,1975:1294.11惠萍,黄斌.本草纲目土茯苓刍议J.新中医.2005 ,7(7):8712 朱圣和. 中国药材商品学 M . : 人民卫生, 1990.13 第二军医大学药学生药学教研室. 中国药用植物图鉴 M .: 教育, 1960.14 某某壮族自治区卫生院厅. 某某中药志M . : 某某壮族自治区人民, 1959.15 徐圆钧, 施大文. 生药学1M2. : 人民卫生,1987. 457.16 训红. 中药材层谱鉴别M. : 科学技术, 1990. 242.17 霍新, 高玉琼, 建华, 等. 土茯苓挥发性成分研究J.生物技术,

31、2006, 16( 3) : 60- 62.18 艳林,仲杰. 吴生元教授运用化湿疗法治疗痹证的经验J. 中医中药杂志,2009,301:1-3.19 游贵君.土茯苓临床应用研究概况J. 中医药,2002,335:50.20 段有文,何华. 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51 例J. 光明中医,2003,185:34-35.21 单书健,子华. 古今名医临证金鉴M. :中国中医药,1999:252-254.22 朱军. 土茯苓苡仁汤治疗急性淋病90 例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201:22-23.23 罗安明. 土茯苓与高锰酸钾治疗锋利湿疣25 例J. 中国民间疗法,2002,105:5-6.24 胜祥.植物资源学(第二版).:,1994.25 中医大辞典编辑委员会.中医大辞典中药分册.:人民卫生,1982:19.26 严瑞琪,志英,覃国忠,等.当归等三种中药与联苯双酷对黄曲霉素B,致大鼠肝癌作用的影响癌症.癌症,1986; 5 (2) : 141.27 广勋主编.中药药理毒理与临床.: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2; 42.9 / 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