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维修分部分项维修技术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00670649 上传时间:2022-06-03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8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古建筑维修分部分项维修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古建筑维修分部分项维修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古建筑维修分部分项维修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资源描述:

《古建筑维修分部分项维修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建筑维修分部分项维修技术(4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6.1整体构架的维修加固技术年久失修的木构古代建筑、整体构架通常常见病态是歪闪,其原因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大多数是因地震或常见风向的影响所致,个别的也有因局部地基下沉所致。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整体木构架的维修首先需要将构架扶正,然后再采取加固措施防止再度歪斜。1整体木构架的歪闪与扶正如果是主要构件梁或柱子有槽朽中空不能承重的情况,只有拆落修整构件后,再重新按原制规安,来到达扶正构架的目的。如果是主要大木构件根本完好的情况下,就不需要全部落架规安,而是采取打牮拔正的方法。打牮拔正的方法,是使用较为简单的工具,一方面将下沉构架抬平,叫做打牮,另一方面将倾斜的构件归正,叫做拔正。实际工作中二者是不能分

2、开的,所以此项工作被统称为打牮拔正。打牮,是用一根称为立牮杆的立捍顶在要抬平的梁皮底,杆下垫以抄手楔子两个木楔子尖尖相对相垒放置打牮时,左右相对打紧木楔,立牮杆逐渐升高顶起构件以抬平的目的。这是利用力学上的尖劈,以小力发大力的道理。如果起重的构造沉重时,另加一根卧牮于立牮杆底部,卧牮的中间垫木块做为支点,另一端加重物,使立牮杆向上升起,这一方法是利用杠杆的作用以节省用力。天秤:打牮是从下向上使下沉构件逐渐抬平,天秤是从上向下将下沉构件吊起的工具,它是利用杠杆原理,用长杉槁一般用3-5根杉槁捆扎成一根大料作秤杆,中间用支架,为支点,一端加压,另一端吊去重物。拔正用绞车,又称绞磨。古代为木制,现代

3、用铁制。现在所用的绞车,木床用方木做成,长约2米,高宽各约一米,中间置径约20厘米的木轴,大绳直径3-4厘米,牵引重物,木轴上部凿孔穿推杆作为用力点。工作时手扶推杆使木轴转动,大绳牵动构件可做上下或左右移动,再配合一些简单的滑轮调整受力的方位。它的工作原理与农村普通汲水用的木制辘轳一样,推杆相当于辘轳的曲柄,由于它的旋转半径比木轴半径大几倍或十几倍,加力点的速度恒大于生力点的速度,因而加小力可以产生大力的作用。具体操作是,一般情况下如仅是檐柱歪闪可直接用绞车拉正,如整体倾斜时,应在倾斜方向的相反方向安置两台绞车扶正。如倾斜有伴随梁枋下沉时,应同时加用立牮杆或天秤吊起梁枋。总之这是一件省工但有极

4、为需要高超技巧的工作,必须详细制定施工方案后才能到达预期的良好效果。稍不慎重将梁枋榫卯拉断,其效果则适得其反,还不如拆卸后重新安装比拟稳妥平安。2整体木构架的加固整体木构架发生歪闪,经过打牮或拆重新归安后,为防止木构架继续发生歪闪时,一般采取以下几种加固措施。1柱头与额枋之间加钉拉板木构架歪闪,由于额枋插入柱头的榫卯很小,特别是明清建筑物,一般仅为柱径的1/4,形式多为直榫遇震极易拔出,木构架归正后在柱头顶部钉一联接左右额枋头的铁板,中间留出孔将柱头的馒头榫套入,两翼伸在额枋上皮,用镊头钉钉牢。这样一周圈的柱头都钉好铁板,其效果类似现代建筑中的圈梁,可以防止柱额枋局部拔榫和整体歪斜。板厚一般0

5、.3-0.4厘米,宽度和总长度视建筑构件的大小而定,一般情况下宽度约为5-10厘米,总长除柱头直径另加50-60厘米。2檩头连接檩条是木构造建筑中纵向主要联系构件,但檩头连接榫卯一般都是直榫而且多不严实。在大型工程中揭除瓦顶更换椽望时,一般都在檩头交接处,于檩上皮加钉铁扒锔或铁板加固。3加钉拉杆椽檐头下垂大多数原因是由于檩条向下滚动造成的。因此,在考虑防止整体木构架结实时,为防止檩条再向外滚动,于每间上下檩条之间加钉拉杆椽两根,通常要用新料制作椽子旧椽子两端有钉眼,不适用,两端用螺栓与檩条钉牢。自上而下,自前坡向后坡,各檩条间的拉杆椽根本上联成一条直线。在斜搭掌式铺钉椽子的木构架中,也可以在椽

6、档间自上而下用一根长铁条,在与檩条相交处用螺栓钉牢,这种做法又称铁板椽。以上两种做法,在实践中可以证明凡采用此种拉杆椽的都没有再发生檩条外滚的现象,对防止整体木构架歪闪或檐头下垂都有明显的效果。4外廊加固在重檐建筑中,下层为周围廊式的建筑物中,周围廊向外闪是常见的病症之一。其原因主要是因檐柱上的抱头梁或桃尖梁后尾插入老檐柱的榫头长度小,且多为直榫,当檩条外滚或斗拱外闪时,直榫的梁极易拔出造成廊柱外闪或向左或右倾斜。明清时期虽然比拟普遍的在檐柱头的里侧增加一根穿插枋但后尾仍为直榫,尚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现在常用的加固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桃尖梁上皮或下皮隐蔽处用铁拉杆,前端钉在梁头,后尾穿过老檐柱用

7、螺帽拧紧嵌于柱身不露明;另一种是钉在穿插枋的上皮,两端分别穿过檐柱和老檐柱,用螺帽拧紧,嵌于柱身不露明。3临时支撑加固木构造古建筑,遇有地震、暴风、水灾等以外灾害时,常易发生整体歪闪或局部沉陷等情况。遇有此种现象,为防止残毁情况继续扩大,甚至全部坍塌,为了建筑物的平安,必须及时进展抢险加固工作。一般是进展临时支撑,由于构造情况不同,残毁程度不同,很难制定出统一的做法,但加固工作中最根本的原则应该是一致的。第一,依据构架歪闪的方位,在其相反方位用木杆斜撑,角度以45-60度为宜,杆头应顶在最大歪闪部位。木杆的细长比不宜大于1/20,斜撑底部应支垫结实,不要使其滑动。第二,梁枋折断、弯垂,应用木杆

8、支在最危险部位,支杆上需加垫木以扩大受力面积,支杆底部用抄手楔子支牢。第三,柱子下沉时,应支垫四周的梁枋以减轻柱子受力 ,防止继续下沉。第四,局部坍塌时应局部拆卸保存构件或支搭保护措施防止残毁情况继续扩大。62大木作维修技术1受压构件的维修加固技术木柱是古建筑木构架中的主要受力构件,也是整体木构架下层的支撑构件。按力学计算,大多数建筑中,柱子的断面都超过实际需要的尺寸一倍或几倍,这就为维修提供了许多方便,有的柱根槽朽虽然已超过断面面积的1/2,建筑物本身仍然平安屹立。但有些情况如白蚁柱空,外外表无明显病症,实际情况却又十分危险。此外,柱子劈裂、柱子局部槽朽等也都是常见的病害。1劈裂加固木柱劈裂

9、的原因大约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劈裂,建筑时常用的木料尚未完全枯燥,建成后在枯燥过程中形成裂缝,此种细小的裂缝,只要在桐饰之前用腻子将裂缝抿严实,裂缝宽度超过0.5厘米的应用木条镶嵌粘接结实,缝宽3-5厘米或以上的除嵌木条外还应用铁箍加固。另外一种是受重力压劈,多数是柱头劈裂此种情况虽不多见,但必须妥善处理,除对劈裂部位粘接并用铁箍加固外,一般在条件允许下如墙柱,在靠近柱子的梁枋或额枋端部底皮增加抱柱,减轻柱子的荷载。2柱根槽朽加固墙柱最易发生此种病症。表皮槽朽不超过柱根直径的1/2的,一般采取剔补加固,但必须将槽朽局部砍刮干净 ,因为槽朽局部的真菌残留后遇到适当气候仍然繁殖损害构件。槽朽严重自根

10、部向上不超过柱高的1/4-1/3时,一般采取墩接的方法,常用的以下几种式样。巴掌榫:这是最简单的式样,搭交榫长至少应为40厘米,粘牢后外用二道螺栓或二道铁箍加固。抄手榫:在柱断面上划十字线分为四瓣,剔去搭交的二瓣,上下相对卡牢,外用铁箍加固。螳螂头榫:墩接局部的上部做成螳螂头式插入原有柱。以上几种适用于木料墩接。在墙柱槽朽高度50厘米以上的,可以用混凝土墩墩接,预先量好槽朽尺寸,筑打长方形的混凝土墩,插两块铁板,施工时将槽朽局部截去后接墩,两铁板夹住原柱身,用二道螺栓钉牢。墙柱的柱根槽朽高度50厘米以下的,一般将柱根截平,用方石块支垫即可。露明柱的柱根槽朽高度较低时一般20-30厘米,一般用短

11、石柱墩接,直径应小于木柱径10厘米左右,垫好后在石墩外表包以5厘米厚的木板,接缝处用铁箍打牢,因为高仅20-30厘米的木墩,顺纹受压容易劈裂。3柱子槽朽中空的灌浆加固木柱中空的现象,是南方木构建筑中常见的病情,大多数都是由于白蚂蚁蛀蚀的结果。过去只有以新木柱更换,因此要局部拆卸梁架。但此种方法不需拆落梁架,为此这种方法得到普遍的重视和推广。操作程序如下:第一,先将要灌浆加固定的柱子周围支撑结实,以减除柱子的荷载。第二,在柱的一面,开宽约10-15厘米的深槽于柱空处,自上到下开通,将柱空处的槽朽局部剔除干净,以见到好木为止。并将柱空处的木屑等杂物去除干净部有杂物影响灌注效果。第三,柱身裂缝及孔洞

12、需全部用环氧腻子封闭严密,以防灌浆时浆液流淌。第四,柱身孔洞堵封后,开场配料灌浆,一般用自制的漏斗人工灌注,不加压力,自上而下分段灌注。先在最底部用槽口木条将已开的槽口堵严,高越0.5-1米,灌注浆液每次多用树脂热量增大影响质量。两次灌注时间应相隔在半个小时以上,即须等待灌浆初步固化后再继续灌注。第五,每灌完一段后再补配上段的槽口木条,用环氧粘牢,等枯燥后再进展灌浆,但需特别注意,灌浆后柱子外表不得留有浆液的污迹,假设有污迹需用酮或香蕉水随时擦擦拭干净。第六,灌浆材料配方:#3072 不饱和聚酯树脂 10g过氧化环已酮浆固化剂 4g萘酸钴笨乙烯液促进剂 2-3g石英粉 100 g第七,粘接槽口

13、木条和勾缝、补漏洞所用还氧腻子配方重量比方下:E44环氧树脂 :100 二甲笨 10二乙烯三胺:10 石英粉:适量4新换木柱原来木柱由于种种原因或全部槽朽,或是下半部槽朽高度超过柱高的1/4-1/3以上,原木柱已不适合于墩接的则应允许更换新料,应该致意以下几点:第一,柱子的形制,须严格按照原状制作,柱头卷杀和梭柱,在施工中应做足尺样板,不能随意砍削。第二,更换柱需选用枯燥木料,材料应与原来的用料尽量可能一致,如系后换劣等材质,应按原来的材质更换。墙柱应预先做好防腐处理。2受弯构件的维修加固技术古代木构造中的受弯构件,主要包括梁枋和檩等构件。这些构件都是上部承受压力,下部承受拉力。由于荷载大或年

14、久漏雨,局部槽朽,以至整体构件常常出现弯曲、劈裂或底部断等现象。中国古建筑的大梁,虽然多数简支梁,但又多是承受二处集中荷载的受弯构件。因而它的残毁因素比一般受均布荷载的简支梁更加复杂一些。常用的加固方法根据损坏情况有以下几种:1大梁劈裂,弯垂加固大梁弯垂是常用的现象之一,依据有关建筑法令规定,按建筑物价值和大梁所处的位置,对大梁弯垂尺度的限制也不一致,一般情况允许为梁长的1/250-1/100,超过1/100梁长的被视为危险构件,应考虑加固处理。重要的大梁一般限制在1/200左右。事实上,但凡弯垂严重的一定带有劈裂现象出现。加固的技术措施按以下两种分别处理。第一,弯垂的处理大梁的弯垂在允许围以

15、应视为正常现象。超过规定围的,如果大梁无严重槽朽或劈裂现象时,一般在拆卸后反转放置,即将梁底面向上,用重物加压,经过一定时间10-20天一般可以压平,就被认为是可用构件。这里所说的平,即指弯垂在允许围以的尺度。事实上,此种情况下弯垂的梁,大多数在卸除梁上的荷载时,常常是自动弹回一局部,经过加压后是可以恢复到允许围以的。经过反置加压后,如果仍不能恢复,只要大梁无严重裂缝或槽朽情况时,但凡重要构件我们也不主更换,在主要受力点支撑细钢柱以保持它的史证价值。同时对小的裂缝,局部进展粘接,槽朽处进展剔补。第二,裂缝的处理通常采用打箍和粘接的方法,梁侧面有裂缝时,一般打铁箍2-3道防止继续开裂,铁箍宽5-

16、10厘米,厚0.3-0.4厘米,裂缝宽度超过0.5厘米时,在打铁箍前应用旧木条嵌补严实,并用胶粘接。近年也常用玻璃钢箍代替铁箍,主要材料为玻璃布用不饱和聚酯树脂为粘接剂,它的优点是糊法易于操作,可以外表做旧,最大优点是固化后收缩性较大约为4%-6%恰好解决了用铁箍不易卡牢的缺点。所用材料配比方下:不饱和聚酯树脂 100过氧化环已酮浆 4萘酸 笨乙烯液 1-2g所用玻璃布以无碱脱蜡无捻方格为宜,厚度为0.15-0.3毫米。制作时应注意,先将玻璃布按需要宽度截成布条,二块布条接头时需重叠10厘米以上,操作时需注意不得留有气泡,以免影响质量。裂缝宽深时,在加铁箍前可灌注高分子材料粘接加固,通常用环氧

17、树脂灌注,先将裂缝外口用树脂腻子勾缝,防止出现漏浆,勾缝时须凹进外表约0.5厘米,留待处理后最后外表作旧。每条缝应预留2个以上的注浆孔,一般情况下用人工灌注,配方如下:E环氧树脂:二乙烯三胺:二甲胺=100:10:10重量比勾缝用环氧腻子,在上述灌浆液中加适量的石英粉即可。大梁底部断裂和局部槽朽的情况是值得特别注意的,此种情况说明大梁的力学性能随着断面减小而减少。对剩余的完整断面进展力学计算,如超过允许应力2%以上时,应考虑更换或加顶柱。经计算后剩余断面仍不符合要求可在大梁两侧先将断裂处粘牢或槽朽处剔补完,整后再用钢板螺栓加固或用U形钢板槽螺栓加固。2额枋的加固第一,额枋弯垂、劈裂的处理与大梁

18、一样,额枋的榫头常易因梁架歪闪拔出,甚至劈裂折断。榫头完整的在维修中按原位安装后,一般在柱头上加拉扯铁活,劈裂、折断或槽朽时,只要额枋正身无严重劈裂,槽朽的可以考虑只换榫头的方法予以加固。先将槽朽劈裂榫头及其延伸局部去除,然后在额枋端捕开卯口,长度需为榫4-5倍。用一块枯燥硬木心,外用玻璃布和不饱和聚酯树脂用手糊法缠绕,按原榫头尺寸只制成新榫头,然后将榫头推入额枋的卯口,用环氧树脂粘接结实,最后将额枋开卯口处表皮破去0.5-1.0厘米,用玻璃布和不饱和聚酯树脂缠绕,固化后安装就位。第二,明代以前的木构古建筑中,常常发现额枋断面小,压弯后不易调直或卸载后虽能恢复平直,但负重后仍有弯垂现象时,说明

19、枋的断面,主要是高度缺乏,遇到此情况时,可有两种加固方法。一种是在普拍枋为直榫的情况下,将普拍枋与额枋间加暗梢,并用胶粘合,使之成为拼合梁,另一种方法可在柱头处额枋底皮用角钢嵌入成为暗藏的雀替来增加额枋端部的剪力并缩短了额枋的实际长度。角钢嵌入额枋底皮局部需用玻璃钢箍缠绕隐蔽或将底皮砍薄钉木板隐蔽。3承椽枋的加固承椽枋最常见的残毁情况就是扭闪,主要是由于它的受力情况而造成的。它本身是承托山面椽子或是下层檐的檐椽尾的横向构件,原来的构造式样有以下三种。第一,椽尾搭在承椽枋上皮,出头超过枋子的里皮。第二,椽尾搭在承椽枋上皮不出头。第三,椽尾搭在承椽枋外侧的椽窝。这几种做法共同的弱点是:当檐头檩子发

20、生外滚动时,带动椽尾及承椽枋向外歪闪,第二、三两种情况的偏心受力较大,扭闪的可能也就更大一些。承椽枋如果严重槽朽时可以更换新料,但通常情况多属扭闪带有劈裂,可先补修完整方法同大梁。为防止再发生扭闪情况,应做防止扭闪的加固处理。首先应先做防止檐头檩子煽动的处理,通常加铁钉吊,然后按不同构造情况对承椽枋采取加固措施,第一式样时可在枋上皮增加一根压椽木,用铁箍、螺栓或在额枋和压椽木之间用短柱支顶,将椽子后尾夹在压椽木与承椽枋之间。第二、三式样的构造,可在承椽枋的外侧,附加一根枋子,增大椽尾与枋木的接触面。以上几种方法,经过实践证明效果是比拟明显的。4檩子的加固檩子的残毁情况,常见的顶面槽朽,局部槽朽

21、、拔榫、折断、劈裂和向外滚动等现象,通常采取修补、更换或隐蔽处增加预防性构件。第一,上皮槽朽和局部槽朽:仅是上皮槽朽2-5厘米,只要剔除槽朽局部,或按原尺寸钉补完整即可。局部槽朽,经过计算端面缺乏承重时,应更换原料。第二,拔榫:檩子拔榫主要是由于梁架歪闪而引起,维修时待梁架拔正或重新拆装归位后加铁锔子即可。仅是榫头折断时,可用一个硬杂木的新榫头,一端做成银锭盾头嵌入檩端粘牢并加铁箍卡牢。第三,弯垂 :超过檩长的1/100时,可先做翻转压平,如果弯垂程度仍不能到达1/100以时,应考虑更换新料,如果已减少到1/00以,施工时可在檩上皮垫木板找平,旧檩仍可继续使用。遇有特殊情况,经过力学计算,证明

22、原构件断面尺寸不够大,此时可以从两方面来考虑,首先考虑用减轻檩上荷载来解决,如果不可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檩子与檩下的垫板、枋子等用铁箍或螺栓联为一个整体,变成复梁的形式。如果几种方法都不可能,最后才考虑更换新料。第五,檩子向外滚动的加固措施:檩与梁头的搭交形式常见的有几种:檩、垫、枋三件联用或檩、垫二件联用。檩下用攀间枋和用托脚的。第一种圆檩置于梁头半圆槽,第二种搭在枋上,梁头凹槽更浅,稳定性较差。当上层椽子受力后在檩上产生向下的推力,促使檩向外滚动。第三种有托脚的,断面尺寸大的尚可挡住,断面小的作用不大。因而在修理过程中为防止檩向外滚动,经常采取加固措施来加以预防。最简单的方法是在梁头

23、上皮紧贴檩搭缝处,用楔形木块顶住檩头,并用铁条钉在梁头两侧。经历证明此种做法并不理想,因为檩外所露梁头尺寸很小一般长为半椽径、楔形木块受力后常易滑脱。比拟有效的方法是利用檩上的椽子做为加固构件,习惯上称为拉杆椽。5梁枋槽朽与更换根据槽朽后剩余完好木料的断面尺寸,进展力学计算,如仍能平安荷重时应进展修补,将槽朽局部剔除干净,边椽稍加归整,然后依照槽朽部位的形状用旧料钉补完整,胶粘结实钉补面积较大时加1-2道铁箍。如原构件为贵重木料制成如楠木,在钉补时更应严格要求,因为此种构件外部多无油饰或彩画。钉补木块的边缘应严实。外表要干净,不得有污点,事实上此种钉补是特殊的艺术加工,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槽

24、朽严重经过力计算不能承当荷载时,可以更换新料,严格按照原来的式样尺寸制作。最好选用与旧构件一样树种的枯燥木材。新砍伐的木材应经枯燥处理后才能使用。制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榫卯式样尺寸,除依照旧件并须核对与之搭接构件的榫卯,新制构件应尽使搭交严密。第二、梁、枋断面四边抹楞的,应仔细测量其尺度。找出其砍制规律进展制作。如原构件用铁锛砍制的则不要刨光,以保持原有建筑物的特征。第三、原构件为自然弯曲构件,斜梁在选料时应特别注意寻找弯曲形状相识的树木,进展复制。第四、更换梁、枋的原则上应照制用整根木料更换,如遇特大构件木料不能解决而影响施工进度时,可以改拼合梁,部拼合处理可采用新构造的技术,但外轮廓

25、及榫卯式样不得改变。如原构件为包镶作法,也不要无根据的用整料代替,应保持原来建筑的时代特征。6梁枋修配时的预安装各种维修的梁枋构件,修补或更换的过程中,都需要随时与其相连构件校核榫卯是否严实,尺寸是否相符。在安装前,修配构件较多时,一般要进展预安装,实践证明这是一项保证工程质量的必要工作。具体做法是,在施工现场的空地上将每缝梁架的大梁两端支垫平稳,按构造次序自下而上的进展实地安装。凡尺寸不符,榫卯不严的应及时进展修改,然后拆卸保存以等待正式安装。如果是落架重新安装或新复原的梁架,预安装就是一道不可缺少的工序。3角梁的加固通常所谓的角梁局部,包括老角梁与仔角梁一组两根构件。其构造有两种,第一种是

26、仔角梁较长,后尾与老角梁尾合抱于檩子搭交处。第二种是仔角梁较短,后尾巴渐薄,附在老角梁的背上。由于角梁所处的位置最容易受风雨侵蚀,故常出现梁头槽朽,梁尾劈裂或槽朽折断等现象。梁头槽朽 老角梁头槽朽不超过挑出长度的1/5时可以将槽朽局部锯掉。用新料依照原有式样更换与原构件刻榫粘接。如槽朽超过上述限度,应自槽朽处向上锯成斜口,更换的梁头后尾抹斜如飞椽与原构件搭交粘牢后用螺栓或铁箍2-3道加固。属于第一种构造式样的仔角梁槽朽处理与此一样。属于第二种构造式样的仔角梁头槽朽时通常要整根更换。梁尾劈裂 此种现象常见于第一种构造,因后尾与檩合抱,开卯口后所剩断面较小,常易劈裂。加固时先将劈裂局部灌浆粘牢外,

27、安装时在梁外皮加铁箍一道。以加强老角梁和仔角梁的连接。或在梁的尾部用钢板抱住梁尾,延长至檩外皮,用螺栓贯穿老角梁与仔角梁。槽朽或折断的处理与大梁一样。4椽子的加固椽子、飞椽、望板、连檐、瓦口等是大构架最上层的构件,因多受雨水直接侵蚀,维修中更换的比例最大。在时代较早的木构古建筑的维修中,连檐、瓦口大多数是全部需要用一等松木照远尺寸更换,望板槽朽的比例数也比拟大。椽子中毁坏的情况多为槽朽、劈裂和弯垂,通常以檐椽残坏较多。槽朽局部如在受力最大的支点上,一般需要更换,劈裂弯垂的,不严重的一般应列为可用构件,予以适当粘接加固,椽尾劈裂不能打钉钉的则需要更换,换下的檐椽一般考虑改为花架椽或脑椽,弯垂不超

28、过长度的2%应继续使用。飞椽一般是椽尾折断或槽朽,凡椽尾长度小于正身2倍的,原则上应更换材料。飞椽一般是椽尾折断或槽朽,凡椽尾长度小于正身2倍的,原则上应更换新料。凡需要换新撩的应按原规制尺寸,用枯燥木材制作。椽子应用圆木,飞椽需用一等红白松木,遇有卷杀椽飞需按原椽制作。重新铺钉时,应注意要新旧构件搭配铺钉。63小木作的维修技术小木作,一般包括门、窗、天花、藻井、栏杆、楼梯以及佛道帐等,属于木工和雕刻工合作的构造,现将经常遇到的维修门、窗、天花的技术措施,主要如下:1板门维修板门是由多块厚木板组拼装而成的,常因原来用料密云干透,年久木料收缩出现裂缝,不严重时可用木条嵌缝,裂缝大的,应拆卸后重新

29、拼装增加一块木块,补齐原来尺度。外观比逐缝嵌木条的效果要好。2塥扇门、窗的维修塥扇门、窗是由于年久常易发生变形,边挺抹头榫卯松脱,维修时一般应拆卸后重新组装,榫卯用胶粘牢。边框局部槽朽的应钉补完整,塥心残毁时,应该缺多少补多少,不要全部换新,尽量保存原来构件,因为塥心大多为雕刻品,应尽量保存古代的艺术构件。3天花的维修平板多为通常木板,是支条组成小格式的天花。井口天花是由支条组成大方格的天花,天花板是分块安装。两种天花共同常见的毛病是整体下沉。处理的技术措施是,首先在底部用木板托住,然后用千斤顶顶平,然后在上部用铁拉条吊装在梁架的梁枋上。井口天花半残裂的,一般先钉补齐整,尽量少换为宜。缺欠的按

30、原尺寸补配,井口天花中,经常出现的现象是支条折断。因为这些支条多不是整料,长度有一档、二档、三档之分。各档支条相接榫卯多不结实。遇到此种情况采用在交接处钉拉铁板,宽约为5-7厘米,厚为0.3厘米,剔槽卧于支条底皮。天花顶部多用于帽儿梁吊起天花,施工中常常发现帽儿梁长度不够,两端未能搭在梁架上,遇到此种情况应将帽儿梁用铁栏杆吊装在附近的大梁或檩上。64瓦作维修技术瓦顶的维修是保护古建筑、延长古建筑寿命的重要技术措施。通常说古建筑应保持不塌不漏,科学的说法应该是不漏不塌。这就充分说明瓦顶的重要。一座古建筑,特别是木构古建筑物,能保持瓦顶不漏雨,就可更多地延长古建筑物的寿命。瓦顶维修技术分为两大类,

31、即瓦顶保养与瓦顶维修。1瓦顶保养主要目的是防止瓦顶漏雨,这是需要经常进展的保护工作之一。1、瓦顶除草古代建筑的瓦顶,都是用许多小块瓦件覆盖而成。按照它的做法,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北方较寒冷地区,都是杂瓦件下铺垫较厚的苫背层,南方较潮湿地区中的重要建筑也多在瓦底垫有较薄的苫背层。大多数祠堂、住宅等建筑则多不做苫背的冷摊瓦做法。瓦顶生草主要发生在有苫背层的古建筑瓦顶上。尤其是在北方,古代的苫背层掺有黄土,为草木生长准备了适宜的土壤。年久瓦缝勾灰脱落,瓦垄积土,草木籽随风飘荡落在陇或瓦缝,遇适当湿度即可生根发芽,有时竞可生长成直径相当大的树木。草木根破坏了原来瓦顶的防渗层,雨水渗入瓦顶的木构件上,

32、年久即发生槽朽、劈裂以至折断,危急古建筑的平安。为止防止屋顶漏水,首先必须将瓦顶的草木拔除。瓦顶除草的方法,主要还是用人工拔除,此事看来简单,但要连根拔起也非易事,有时严重的整个筒板瓦底部全部被草根铺满。假设只拔茎部,不取根部或取除干净,不久又回会生出新芽来。因为只拔除外露的茎部或局部草木根,有时反而刺激它的生长,损伤本身是对植物的一种刺激,因为植物是活的机体,活动和刺激是相应的。为此瓦顶除草一定要连根拔起,才能收到实效。除了人工拔草以外,也可用化学药剂去除瓦顶的杂草,但所用的药剂首先须要求对人畜无害,更不能对古建筑物所用瓦件的质地有所损伤,有效期还相当长。选择药剂相当严格。此外瓦顶拔草的时间

33、也很重要,如果在深秋草籽成熟后,虽然连根拔除,由于施工时草籽落入瓦缝或勾灰,等于是一次重新播种。第二年还会生出草木。经历证明最好的时间是春天湖初秋。所以在秋天施工,一定要在草籽成熟之前拔除。实际施工时,有时不可能一次做到干净彻底,往往需要连续二、三年才能够收到实效。总之应连续进展,逐渐的由多到少,由少到无。越是年久失修的情况下,越是需要特别注意,才能较快地解决瓦顶生草的问题。2勾抹瓦顶年久瓦缝勾灰脱落或拔除瓦顶后,都应即使用灰将瓦缝勾抹严实。勾灰脱落应先取除残渣。拔除杂草后的瓦顶、瓦垄、瓦缝的勾灰也是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时连同底瓦的灰泥也被松动,因而在重新勾抹瓦顶前,必须将松动的勾灰清扫干

34、净,然后再用灰将瓦缝重新勾抹严实。古代勾灰材料配比,依瓦件的质地、色彩不同而异。黄色琉璃瓦顶勾灰用红土麻刀灰,材料重量比方下:白灰:二红土:头红土:麻刀:江米:白矾=100:10:10:8:1.4:0.5。绿色、蓝色、黑色琉璃瓦定及布瓦灰瓦勾灰用青白麻刀灰,材料重量比方下:白灰:青灰:麻刀:江米:白矾=100:11:8:1.4:0.5。现在施工中多不用江米和白矾,用量重量配比方下:红土麻刀灰, 白灰:红土:麻刀=100:20:4青白麻刀灰, 白灰:青灰:麻刀=100:8:4施工中应注意的是,红灰中的红土由于各地区产品质量不同,用量应经实验决定,有时为节约红土用量、勾灰时减少用量,抹完后再补刷红

35、土浆。此种做法当时的效果不错,经过几次雨水冲洗刷后即发生褪色,效果不好应尽量防止,同样布瓦顶用青灰勾抹后,再刷青灰浆的方法也是不可取的。经历证明,除了勾灰的配比应严格掌握外,勾灰的技巧对于防止瓦顶漏雨也是十分重要的,勾抹不经心,不久就会出现裂缝或勾灰脱落的现象。勾灰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筒瓦之间的瓦缝勾灰,应尽力将灰浆嵌入,第二,每陇筒瓦两侧的勾灰称为夹陇,应注意不要凸出瓦边,要稍稍凹进去一些。如凸出边瓦过多,夹陇灰枯燥收缩后,雨水很容易沿筒瓦边缘渗入筒瓦部,造成瓦垄部积水,严重的能渗透苫背层,使望板、椽子发霉,以至槽朽。第三,瓦垄底瓦之间的勾灰,不能出现空隙,因为这些部位最容易积存尘土和草

36、籽,施工中有的工人将底瓦两角抹成弧形,对防止瓦垄积存尘土、草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3经常性的瓦顶保养工作第一,清扫瓦垄和天沟、筒板瓦的瓦顶。瓦垄中遇风常易积存尘土和随风飞来的草木种子和树叶等杂物,不仅阻碍雨水的流通,积水过多还易发生瓦顶渗水、滋生杂草杂树。因此要对瓦顶和天沟应每隔二、三年至少要清扫一次,时间以初春最为适宜,在古建筑旁高大树木的地方应规定每年清扫一次。有些古建筑的瓦顶,虽然有积土杂物,并未生草,但由于年久,勾缝灰遇有局部脱落时,应及时扫除干净并补抹勾灰,以防损伤情况扩大生草木或渗水。第二,修剪妨害古建筑瓦顶的树枝。古建筑的近旁,为了美化常常栽植一些树木。年久树木长大后,往往影响建筑

37、物的平安,遇到此种情况,在一般情况下,如为杂树应连根砍除。但假设为多年古树,姿态又美,已成为古建筑的很好的陪衬物,有的由于树木本身的高龄,也被视为文物一样对待,遇此情况就不能整体砍除。然而对它那伸到屋檐边缘的树枝、落叶经常飘落在瓦顶上,大放摇曳又常常掉檐头瓦件,危急游客平安的,应适当的予以修剪,将影响平安剪除后又不防碍美观的树枝剪除掉。据此经历,要求我们今后在古建筑旁边栽植树木时,一定要与古建筑保持一定的距离,最少要远离台基4-5米以外。2瓦顶维修当瓦顶漏雨严重或是局部或全部大木构造需要落架修时,也必须先揭除瓦顶,修好大木后再按原做法苫背、宕瓦。一般情况下瓦顶维修包括揭除瓦兽件、苫背层,然后于

38、大木安装后在重新苫背、宕瓦。在此之前还要对残损的瓦兽件进展粘补;不能继续使用的瓦兽件,还需按原样进展复制。无苫背层的古建筑瓦顶维修时,工序较简单些。揭取瓦兽件及苫背层1瓦顶线装记录 在揭除瓦件之前,首先进展现状记录,除文字记录外,还应辅以草图和照片,记录的主要容如下:第一,工程做法记录 包括瓦顶的式样为歇山、硬山等;做法为筒板瓦、蝴蝶瓦阴阳瓦等;瓦件的质地为琉璃瓦包括颜色、布瓦等。此外对于瓦顶的尺寸,包括各面坡真长、各种脊长、各面檐头长度、翼角翘起的尺寸以及各种兽件的高、宽、长的尺寸等。都应记录清楚。此外各种瓦件的数量、每条脊所用的脊筒子的数目、式样、排列顺序也应记录清楚。第二,残毁情况记录

39、大吻、脊筒子、垂兽、小兽、勾头瓦、滴水瓦以及帽钉等应按构件记录它的完整程度,对于数量较多的筒板瓦或蝴蝶瓦,多用百分比记录,如*建筑物的瓦件筒瓦残毁10%,板瓦残毁15%等。第三,形制记录或称法式记录 因为古建筑的瓦顶,是最容易被后代修的局部。历史上的维修不可能完全按照我们今天不改文物原状的原则,因而现存状况,多是历代瓦兽件混杂地安装在瓦顶上,如筒板瓦的杂用尺寸不统一,吻兽件的形制不是同一时代风格,更有各色琉璃瓦杂用的情况,此种记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分析瓦顶原来的状况,在修理工作,特别是修复工程更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瓦件编号此项工作为修缮工作中的安装工作所必须的。撤除瓦件前,对所有的艺术构件,包

40、括大吻、小兽、雕花脊筒子等,为了在宕瓦时不至装错位置,拆卸前应进展编号、绘出编号位置图。编号应按照一定的顺序,然后在实物上用容易识别的颜色笔写上。对于多数量的,位置关系不大的勾头、滴水、筒板瓦等,可不进展编号。但遇有圆形屋顶的建筑,它的每陇瓦件,分陇逐件编号,才能保证在宕瓦前时顺利进展。3撤除瓦件一般顺序是先从檐头开场,卸除勾头、滴水、帽钉,然后进展坡面揭瓦。自瓦顶的一端开场或由中间向两边分揭,一陇筒瓦,一陇板瓦的进展,以免踩坏瓦件。坡面瓦揭完后,依次拆卸翼角小兽、戗脊、垂脊、正脊。通常是最后拆卸大吻,因为大吻体形大、重量大,要借助起重设备,故排在最后施工,便于操作。大吻是有几块雕花构件组成,

41、拆卸时先将各块之间的连接铁活拔除或锯断,然后由上到下逐块拆卸,必要时应将有雕饰局部包装后再进展拆卸。拆卸瓦件所用的工具为瓦刀、小铲、小撬棍等,不要用大镐大锹以免瓦件造成新的损伤。瓦件拆卸后应随时从施工架上运走,放在平安场地,分类码放整齐。自屋顶向下运送瓦件,可装在篮子、箱子用卷扬机等吊装设备运到地平,或用人力自脚手架上抬至地平。有些地方运送瓦件,在高度不超过4-5尺时,采用溜筒。它是由三块长板装成,类似儿童的滑梯,瓦件顺筒溜到地平。更简单的仅用两根杉木槁并在一起,代替木板的溜筒。瓦顶的撤除,最后一道工序是铲除望板或望砖上的苫背层,这时应补充记录苫背层的做法、厚度。铲除时须注意不要将望板戳穿,以

42、防发生工伤事故。遇有用望砖的建筑物,最后应将望砖揭下。揭除时一般是自脊根到屋檐,即自上到下逐块揭除,如果发现椽子有朽折的局部,需预先在底部支搭平安架木。撤除瓦顶过程中,应配合照相记录工作,以备研究研究原来做法和宕瓦时的参考。4清理瓦件撤除瓦件后,重新安装前,在适当的时间要对瓦件进展清理,首先是去除瓦件上的灰迹,这道工序古代叫做剔灰擦抹,用小铲慢慢除去瓦件的灰迹,还要用麻布擦拭干净。清理工作中应结合挑选瓦的工作,挑选的标准,一是形制,二是残毁程度如何。瓦兽件的形制,首先要研究它原来的形制,选出比拟标准的瓦件,以此标准进展挑选,不合格的另行码放,以待研究处理。考虑到古代的手工操作的生产方式,构件的

43、尺寸偏差较大,挑选时应考虑到允许偏差,如筒瓦的宽度和长度0.3厘米,板瓦宽约为0 .1厘米,板瓦长度的尺寸可以放宽一些。经常遇到的情况是,瓦顶经历次重修,所用瓦件大小不一,挑选时首先应按不同规格进展码放,以便研究处理。在保存线状的修理时,我们主对于这一局部不合规格的瓦件,只要巩固,就可继续使用。在宕瓦时,仔细安排一下,将这些瓦件用在后坡或两山,安排适当并不十分影响外观。如果瓦件的颜色不对,是否使用,应按建筑物的重要性仔细考虑。残毁的瓦件,按其完整程度可分为可用的、可整修的、更换的三种。依不同构件、不同建筑的要求,检查的标准也不能完全一致,我们常用的检验标准介绍如下:筒瓦 四角完整或残缺局部在瓦

44、高的1/3以下的,琉璃瓦釉保存1/2以上的列为可用构件。碎成两段搓口能对齐的,列为可修构件,其余残碎的列为更换的构件。板瓦 缺角不超过瓦宽1/6的后尾残长在瓦2/3以上的,列为可用瓦件。断裂为二段搓口能对齐的,列为可修构件,其余残碎的列为更换构件。勾头瓦、滴水瓦 检验方法与筒瓦一致,但应特别注意瓦件前部的雕饰,如花纹残缺而轮廓完整的列为可用瓦件,轮廓残缺或色釉全脱的,一般列为更换瓦件。脊筒子 无雕饰的残长1/2以上都应保存继续使用,有雕饰的脊筒,如仅雕饰局部残缺的也可列为可用构件。小兽 残缺的应尽量粘补使用,缺欠的根据需要与可能进展研究是否补配。大吻 缺少的大吻零件如剑靶、背兽、兽角等一般需重

45、新烧配,对残存的旧件,应尽量可能的粘补完整,因为这种大型艺术构件,重新烧制时,釉色、花纹很难做到与旧件完全一致。以上所述挑选瓦件的工作,都是以保存现状为原则的。如为恢复原状工程 ,则需要按照原要求的规定处理。挑选瓦件后,最好做出详细表格,写明应有数量、现存完整、粘接的数量及需要更换的数量。凡必须重新烧制时,应及早提出方案,样品送窑厂进展复制。在条件可能时,我们主应尽量使用一样形制的旧瓦,屡次经历证明,这样做比重新制的效果更好一些。2.屋顶苫背 椽子、飞椽、望板或望砖、栈棍铺钉后即可开场苫背工作。古代建筑的屋顶,除去造型艺术的要求以外,功能上的要求应是保温与防水。北方屋顶的苫背层都很厚,一般厚达

46、20-30cm,主要是从保温来考虑的。大型建筑物的苫背层更厚一些。南方普遍房屋虽然很少用苫背层,瓦件直接摆在椽子上,但一些庙宇、祠堂的主要建筑也都有较厚的苫背层。苫背层,北方地区通常分为三层,自上而下依次为护板灰、灰泥背、青灰背。南方地区一般只用灰泥背,不用护板灰和青灰背。1护板灰 从防水的功能考虑,护板灰是屋顶防水的最后一道防线,在望板或望砖铺钉后,在其上抹护板灰一层厚度1-2厘米。材料重量配比为:白灰:青灰:麻刀=100:8:3抹灰时要求自脊根向檐头进展即由上向下,七八成干时,再刷青灰浆,随刷随用抹子轧实。护板灰的做法,原意是为了防止望板槽朽而设的,应是随着望板的出现而增加的。明代以前,大

47、多数建筑物不用望板而用柴栈俗称栈棍铺在椽子上。如遇到此种做法,应在栈棍上抹胶泥或掺灰泥一道,材料体积比为:白灰:黄土=1:4其中或掺以少量的麦壳或碎稻草。这一道泥,称为压栈泥,意思是用灰泥压住栈棍防止滑动。从防水效果考虑,作用并不明显。北方农村中的普遍房屋,凡不用望板、望板的,至今仍保存此种做法。由于护灰板直接抹在望板上,对木构造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这一层常被维修工作者特别重视。它处于隐蔽局部,允许用新的防水材料代替。最常见的做法是,在望板上先刷冷底子油一道,然后铺二毡三油防水层。或者在望板上先刷一道沥青膏再抹护板灰,这种做法,除了在施工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外,并须注意望板的接逢,必须严密,防

48、止沥青膏流淌在望板以下弄污室的油饰彩画。二毡三油防水层的做法,对于防止屋顶漏雨的效果比拟明显,但油毡的老化期虽然有二三十年之久,对于长寿的古代建筑物来说,二三十年仍是相当短促的,因而此种做法,在古建筑维修工作中,也并不普遍受到欢送。2灰泥背 北方的灰泥背,常用掺灰泥。白灰和黄土的体积比为1:3或1:4,泥另掺麦草或麦壳,每白灰100公斤掺草5-10公斤。古代的灰泥背都是相当厚,在今天的修理过程中,为了减轻整个木构架的荷重,增加抗震性能,首先考虑的就是减轻瓦顶的重量。一种方法是按原做法,将后代减薄。例如将原来厚20厘米的苫背层,改为8厘米左右。这样檐头厚约5厘米,大脊根部也不超过15厘米。另一种

49、方法是用轻质的材料,代替重量大的黄土泥,常用的材料为焦碳,做成的苫背层成为焦渣背。焦渣背是用焦渣与白灰粉混合后,淋水闷透,约5-10天,白灰与焦渣的体积比为1:3。由于焦渣本身重量比黄土轻约1/3,在采用同样厚度的苫背层时,焦渣背比灰泥背就可减轻1/3左右,假设在结合前一种方法,将焦渣背也做成平均厚8厘米,与古代做法相比就可比原做法减轻2/3以上。对延长木构架的寿命是大有好处的。此处用焦渣背对防止屋顶生草,也是相当有效的。这种做法,是从北方一些居民的做法中学习来的。所用焦渣粒径0.35-0.5厘米,做焦渣背时,一般虚铺10厘米,用木拍子拍打出浆,拍实后为8厘米。工艺比灰泥背复杂一些,稍稍练习一

50、段时间就能掌握。焦渣背在望板上用效果较好,在用望砖的情况下,拍打用力如过猛,易使望砖震碎。厚度太薄为5厘米以下,就易发生裂缝。抹灰泥背或焦渣背时,假设遇到明代以前的木构建筑时,应注意它的屋顶,不仅挖另有弧线。此种式样,除了木构造上的处理外,在抹灰泥背时,应将大脊两端按设计要求垫厚,以保证宕瓦调脊时,顺利地做出大脊的弧线。不注意此点,调脊时将遇到很多困难,有时还要返工重抹苫背层。3青灰背 灰泥背约七八成干后,上抹青灰背一层,厚约1-2厘米,用料比例、做法与护板灰一样,但在刷青灰浆赶压的工序中,往往还铺一些麻刀,随刷随轧,增强青灰反面层的拉力,防止出现细微裂缝。3.宕瓦 依据设计图纸和撤除记录草图

51、、照片等资料,按原来式样进展宕瓦。1排瓦档 依据撤除记录,查明各面坡顶的瓦垄数,正常情况下前后坡一致,两山面一致,四翼角一致。但也常常出现不一致情况,可根据设计要求或重新统一陇数。屋顶瓦垄的排列,以每面坡计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底瓦坐中,瓦垄为双数;另一种是筒瓦坐中,瓦垄数就是单数。排瓦垄首先应弄清这一点后,再依瓦顶宽度进展排瓦档的工作,以歇山顶底瓦坐中为例。首先找出坡面的中心线A和垂脊中线B和B,然后依原来比拟标准的瓦垄距离尺寸,暂定出瓦垄中距,一般比板瓦宽出3厘米左右,在垂脊中线两侧,画出相邻的两个筒瓦中点C、C,E、和E。通量C和C的距离,以暂定瓦垄尺寸均分,须得整数,而且还需双数,以便从

52、A点起向两边对称。如原来暂定瓦垄中距不适宜,还要进展调整。正身坡面分好后,再分翼角瓦垄,先量出E至D瓦顶翼角45度中线和E和D的距离,依正身瓦垄中距均分,两端相对称一致。在檐头的青灰背或灰泥背上,画出每条瓦垄筒瓦的中线,接着进展钉瓦口,拉线排陇。在檐头拉线做出记号,再将线移至大脊,按筒瓦中点翻,在大脊的青灰背或苫背上,用白浆或红浆画出瓦垄中线,画好后应核对数目有无误差,上下是否垂直。2宕筒板瓦 琉璃筒板瓦或布瓦筒板瓦,宕瓦时一般自中线向两边分,每边先自垂脊中线一陇宕起。每陇先在檐头用麻刀灰安滴水瓦,为保证各陇滴水瓦的上下及伸出瓦口外尺寸一致,应在檐头挂线,滴水瓦伸出瓦口外应按撤除前记录,一般习

53、惯做法为6厘米左右.滴水安稳后,开场拉线宕底瓦,线的弯度须圆和。瓦下铺灰泥,自上而下依次宕瓦,按原来式样压七露三、或压六露四、或压五露五。底瓦头部预先挂麻刀灰后再铺宕,以保证宕瓦与底瓦之间的缝隙严密比宕好后单独勾缝的效果好。具体操作时,先宕两陇板瓦,一陇筒瓦,然后每宕一陇瓦,并钉好瓦钉,然后洗下向上依次铺宕筒瓦。瓦垄中间原有瓦钉时,应按原做法钉牢。总的要求,除需巩固外,从外观上应做到当匀陇直,曲线缓和。铺宕底瓦时所说的压七露三等,都是平均数,也是计算数字。因为在有曲线的瓦顶宕瓦时,瓦件不可能是等距离的,靠近檐头平缓一些,瓦件可以摆得疏忽郎些,靠近大脊处,坡度陡峻,瓦件摆得就要严密些,总结为稀宕

54、檐头密宕脊,是符合实际的经历之谈。宕瓦时,瓦件底部需用灰泥垫牢,底瓦下垫泥厚度4-5厘米,筒瓦下需用灰泥装满。施工时用木板依照筒瓦径的宽度,做一个木槽子放在筒瓦中线上,先在木槽装满灰泥,然后再铺泥。所用灰泥为:白灰:黄土=1:2-3重量比,灰的比例稍多于苫背泥有时在灰泥加麦草或麻刀。如用焦渣苫背,宕瓦一般也用焦渣,但粒径小,通常在0.35厘米以下,称为细焦渣,材料体积比为:白灰:细焦渣=1:2全部瓦顶或每面坡宕好后,进展捉节夹陇。捉节夹陇就是将筒瓦之间的缝隙勾抹严实。夹陇就是将筒瓦两侧与底之间的空当,用灰勾抹严实。用料比例及做法与勾抹瓦顶一样。3宕蝴蝶瓦又称阴阳瓦 此种式样的瓦顶,不用筒瓦,完

55、全使用板瓦,筒瓦部位用板瓦反置称为盖瓦或合瓦,底瓦又称仰瓦。排瓦档的工作与筒瓦顶一样。宕瓦时,每陇在檐头先用麻刀灰安花边瓦,瓦件的疏密,通常采用压五露五的做法。板瓦的形状是头宽尾狭,使用时底瓦须小头向下,盖瓦则与之相反响小头向上。此种式样的瓦件都是布瓦,瓦缝勾灰用青白麻刀灰。南方一般瓦垄不装灰泥,不抹夹陇灰。宕布瓦时,为防止瓦件的沙眼漏水,应先在青灰浆浸过后再用。4宕其他式样瓦顶 瓦顶做法,除上述筒瓦板瓦、蝴蝶瓦以外还有筒板瓦裹陇、干揸瓦等做法。施工程序、用料与前述方法根本一致,施工中应考前须知如下:筒板瓦裹陇的做法,主要是在每陇筒瓦宕好以后,外表再抹一层青白麻刀灰比例同勾缝,厚约为0.5-1

56、.0厘米。抹好后用一个铁制或木制的捋子铁板或木板,下部刻成半圆形的凹,将裹陇灰捋成断面一致,外表用铁抹子赶压光平。边压边刷灰浆的效果更好会一些。,这种做法的筒瓦尺寸要求不十分严格,因而裹陇灰的质量好坏,对防止屋顶漏雨的关系较重。干揸瓦的做法,是全部屋面只用板瓦仰铺,不用盖瓦,这也是比拟古老的做法之一,许多居民至今仍保存此种做法,铺瓦的操作方法与蝴蝶瓦的底瓦根本一样,但各陇之间的板瓦须犬压相错,接口严密。此外还有特殊的做法,如铁瓦、金瓦实为铜瓦上面馏金、石板瓦、草顶等,应在撤除时,仔细记录原来做法,照原样安装。4、调脊宕瓦时调脊与宕瓦的先后次序,有两种不同做法。琉璃瓦,布瓦的筒瓦顶,常是先宕瓦后

57、调脊,称为压肩造。有的地区并不完全遵守这样的规则。各种脊安装的次序,都是先垒两端的,后垒正中的大脊。如歇山顶是先自垂脊开场,然后戗脊、大脊。垂脊的垒砌,式样按原做法。先按图纸位置拉线找好弧线,垂兽和大型脊筒预置铁或木制脊桩。先安垂兽,然后自下而上依次垒砌脊筒,用水泥或细焦渣装满,用料比例与宕瓦一样。垒砌至最顶预留一段,等大吻安装后再封口。脊筒不用脊桩,可在中间拉铁条或铁丝,将脊筒子串起来,防止年久滑脱。戗脊,自翼交角端部开场原制安装仙人,走兽。大脊的垒砌,须等垂脊、戗脊等各种脊垒砌好后开场进展。较重要的建筑物,由于大脊的高度较高,须先支搭架木,脊筒安木或铁制的脊桩,刷防腐或防修材料。一般涂沥青

58、膏2-3道。垒砌时应按原式样、做法。如有生起,拉线时应按设计要求找好弧度。具体操作时一般自中间开场向两边分砌。5、瓦件的更换清理瓦件中按规定但凡不能继续使用的瓦件,或形制、色彩设计要求不再安装的瓦兽件,应按原制或设计要求式样进展复制。明清宫式瓦兽件,一般瓦窑厂都有成套模具,只要查清补配兽件的型号或尺寸、名称即可直接定货。6瓦件粘补残破的吻、兽、脊筒等带有雕饰花纹的艺术构件,有时它本身就可被视为单独的文物。此类构件应慎重对待,雕花构件只要轮廓完整就应继续使用。花纹稍残的可以不加修饰。凡属断裂的,能粘补的应尽量修补巩固,不要随意另换新构件。粘补的方法如下:漆皮泥:它的主要原料为漆片,又称为土片。它

59、是一种很小的昆虫分泌出来的胶质物,呈紫红色,所以又称紫胶。这是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溶于酒精,材料重量配比为:酒精:漆片:立德粉=100:40:20近些年多用环氧树脂做为粘接瓷、瓦件。用料的重量比为:6101环氧树脂:乙二胺:石粉=100:6-8:20另加色料或6101环氧树脂:环氧氯丙烷:二乙烯三胺:石粉=100:10:9:20另加色料用上述粘接材料,漆皮泥或环氧树脂粘接瓦件兽件时,裂缝处须刷干净,在断面的两面各涂粘接材料一层,使它渗透瓦件,待干再刷粘接材料,缝口对严加压,或用绳缚紧,枯燥前不要移动。大型构件如脊筒、垂兽、大吻等,有时外部用铁扒锔加固有些是原做法中固有的,应按原位安装。新加铁扒

60、锔置于雕饰花纹的较隐蔽处。65其它相关工程的维修技术与木构造相关的工程,有砖石作中的室外砖、石、地面,石墙壁、土坯墙,编墙,墙面的抹灰、刷浆,石砌台明、柱础等项,这些相关工程的维修技术分述如下:1室外地面维修室外台明,同台地面多为方格丝墁,院地面,甬道等多为条砖粗墁,具体做法与室一致,唯室外须实先抄平找好泛水,钉木桩标明高程,常见的残毁情况为酥残、碎裂。砖地面碎裂,残缺、面积小可以局部揭除重墁,面积大时需全部揭除重墁。1、地面揭除残毁地面揭除重墁时,首先做好原样记录,然后逐行逐块用撬棍轻轻揭除。依规格或残毁程度分类码放,查清数量。在铺墁前应去除砖上灰迹。2、墁砖用方砖或条砖分为粗墁和细墁。1粗

61、墁 掺灰泥白灰黄土体积比为1:2-3铺底,厚约1-2厘米,按线自一端开场,用完整砖块,依原样铺墁,随墁随用白灰面掺黄土面扫入缝灌严。现在维修常用1:3白灰沙浆垫底和灌缝。2细墁 用砍磨加工的砖块,依原样铺墁。先将砖块逐行按线摆正,用水平尺检验砖块是否方正,边棱接缝是否严格平直。缺乏之处应随时用磨石修好。无误后按标号揭起准备正式铺墁。此种做法俗称揭趟。正式铺墁时,先铺底灰后1-2厘米,砖块边棱接缝处勾灰,然后逐行逐块进展铺墁。随时用木墩锤击震,将砖缝接严,令四角合缝,砖面平整。细墁所用底灰,古代常用纯白灰浆或掺灰泥。近代常用1:3白灰沙浆1:2白灰焦渣。砖棱勾灰用青白麻刀灰,比例同瓦顶勾缝。3磨

62、砖细墁所用砖块,必须经过喀磨加工。首先用磨石或两块砖面相对,将砖正面磨平。再将四个侧面,用平尺、方尺找直校正按要求尺寸画线,再以敲平扁子把多余的砖边砍掉,用磨石磨平,底面斜收,砍后砖块呈面小的斗形。此种做法砍每砖块的五个面,故称五剥皮。4砖面加固重要建筑的砖地面,细墁后再用生桐油在外表涂刷加固,俗称钻生。一般仅刷生桐油1-2遍即可。2墙壁的维修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墙壁,并不承重,只是分隔外和加强整体建筑的刚性,从墙壁所用材料以砖墙最多,其它的有土坯、石墙、编制、编壁等。1砖墙的维修常见的残毁情况为歪闪,坍塌、墙身裂缝,下肩酥碱等。墙身歪闪或坍塌临时抢救可用木柱支顶,半年久性的可在墙根部用砖或石块

63、垒砌挡墙俗称卧牛,情况严重时应及时撤除重砌,式样有以下几种:1粗砌 用完整旧砖或新砖,不加砍磨以3:7掺灰泥垒砌,分层灌挑花浆白灰加黄土2淌白、丝缝 砖料要求质地致密,一般多用新或旧地砖,停泥砖,大开条砖砍磨加工,大小完整,用白灰浆垒砌并分层灌白灰浆。灰缝宽度不超过0.2厘米。3粗淌白 操作方法同淌白、丝缝,灰缝可稍宽,约为0.3-0.4厘米。4干摆 砖料要求比淌白高一等,一般仅限于使用停泥砖和新旧城砖。砍磨加工与淌白做法一样,但垒砌时,每层先把砖块按位置先摆一次,检查对缝是否严密,棱角是否方正平直。缺乏处及时磨平休整,此种做法俗称杀淌,无误后正式垒砌,各层之间仅在中间辅白灰浆,每隔2-3层加灌白灰浆。从外表看砖缝密接不露灰浆,故称干摆。所用白灰浆古代掺糯米和白矾,重量配比方下:白灰:糯米:白矾=100:1.4:0.52砖墙裂缝细微裂缝0.5厘米以下可用铁扒锔沿墙缝加固,每隔一米左右用铁扒锔一个。砖墙常常事先加铁拉杆防止臌闪和裂缝。较宽的裂缝0.5厘米以上,每隔相当距离,剔除一层砖后,加扁铁拉固,补砖后将裂缝用水泥沙浆1:1或1:2调砖灰勾缝。3墙面酥碱一般采取剔补的方法。用小铲或凿子将酥碱局部剔除干净,用厚尺寸的砖块,砍磨加工后按原位镶嵌,用水泥浆粘贴结实。局部酥碱处,先剔除干净,用乳胶掺砖灰面补抹平整。过去常用青灰白麻刀灰补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