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学习教案

上传人:英*** 文档编号:100645578 上传时间:2022-06-03 格式:PPTX 页数:38 大小:1.4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三章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学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第三章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学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三章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学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资源描述:

《第三章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学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学习教案(3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会计学1第三章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第三章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shj)第一页,共38页。第1页/共38页第二页,共38页。第2页/共38页第三页,共38页。图图- 城市道路横断面基本城市道路横断面基本(jbn)型式型式第3页/共38页第四页,共38页。一、横断面基本形式分为四种类型,即一块板(一幅(y f)路),两块板(双幅路),三块板(三幅路),四块板(四幅路)。二、使用效果(1)在交通安全上:三块板和四块板较安全。(2)在行车速度上:一块板和二块板型式,其行车速度一般较高。(3)在照明与绿化上:三块板断面型式,能较好地处理照明与绿化问题。(4)在城市噪音上: 三块板和四块板的机动车道在当中,沿

2、街居民的干扰较小,一块板和两块板则干扰大一些。(5)在造价上:一块板占地最小,投资省。三块板,特别是四块板用地最大,但有利于地下管线的分期敷设。返回(fnhu)上一页下一页退出(tuch)第4页/共38页第五页,共38页。第5页/共38页第六页,共38页。第6页/共38页第七页,共38页。第7页/共38页第八页,共38页。第8页/共38页第九页,共38页。(四)、路侧带(人行道)布置形式(四)、路侧带(人行道)布置形式 路侧带(人行道)通常都是对称路侧带(人行道)通常都是对称(duchn)地布置在街道的地布置在街道的两侧。两侧。 路侧带(人行道)的布置问题要同时考虑行人交通安路侧带(人行道)的

3、布置问题要同时考虑行人交通安全与畅通、绿化效果和护栏、杆柱的安设等三方面因素。全与畅通、绿化效果和护栏、杆柱的安设等三方面因素。 返回(fnhu)上一页下一页退出(tuch)第9页/共38页第十页,共38页。第10页/共38页第十一页,共38页。第11页/共38页第十二页,共38页。(一)靠路边的车道宽度 1、一侧靠路边,另一侧为对向车道: (m)2、一侧靠路边,另一侧为同向车道: (m)cadbcaxb2211 设同向行驶车辆的安全净距为d,对向行驶为x,车辆与路缘石的安全净距为c,道路设计车速为V(km/h),根据行车实验观测,则有: (m) (m) (m)434343034. 07 .

4、002. 07 . 002. 04 . 0VxVdVc第12页/共38页第十三页,共38页。(二)靠路中心线的车道宽度 : (m)(三)同向的中间车道: (m)222222dadbdaxb第13页/共38页第十四页,共38页。第14页/共38页第十五页,共38页。第15页/共38页第十六页,共38页。车型及行驶状态计算车行速度(km/h) 车道宽度(m)大型车或大、小车混行40403.753.50小汽车专用线3.50公共汽车停靠站3.00第16页/共38页第十七页,共38页。 车 种条 件普通客车小客车铰接汽车路 段10.671.33环行平面交叉10.801.30信号现面交叉10.631.56

5、表4-12 普通车为标准的车种换算(hun sun)系数 注:环形平面交叉换算系数为实际观测研究结果,其它与表4-11同一个资料来源(liyun),与表4-11系数可以相互换算五、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及常用五、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及常用(chn yn)路面结构路面结构(一)机动车道路面宽度(一)机动车道路面宽度 机动车道路面宽度为机动车道两侧缘石至缘石间距离,包括车行道总宽与两侧路缘带宽度。(条)一条车道设计通行能力单向设计交通能力车道数(双向)2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第17页/共38页第十八页,共38页。机动车道路面宽度的设计步骤如下:机动车道路面宽度的设计步骤如下:(1)初定车道数;)初定车道数;(

6、2)设计交通组织方案;)设计交通组织方案;(3)拟定横断面布置比较方案;)拟定横断面布置比较方案;(4)验算选定道路方案的设计能力;)验算选定道路方案的设计能力;(5)确定各条车道的宽度;)确定各条车道的宽度;(6)确定路缘带和中央)确定路缘带和中央(zhngyng)双黄线和临时分隔物双黄线和临时分隔物的宽度;的宽度;(7)计算机动车道路面总宽度。)计算机动车道路面总宽度。 返回(fnhu)上一页下一页退出(tuch)第18页/共38页第十九页,共38页。第19页/共38页第二十页,共38页。自行车、三轮车、平板车和畜力车等 一、非机动车设计车辆二、一条车道宽度 非机动车的一条车道宽,是根据车

7、身宽度和车辆两侧(lin c)安全净距确定的。三、非机动车道的能行能力 5 . 0(/(360pbfbtpbwtNN)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关于一知自行车道可能通行能力推荐值:有分隔设施时为1800veh(hm)。一条(y tio)自行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计算公式为:pbbbNaN四、非机动车车行道总宽度 能力一条自行车道设计通行车交通量单向预测设计小时自地单向自行车道数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第20页/共38页第二十一页,共38页。单向自行车道总宽度(kund)=一条车道宽度(kund)车道数 根据我国各城市设计(shj)和使用经验,道路一侧自行车道路面宽度推荐值为:4.5m、5.5m、6.5m、

8、7.5m 、8.5m几种,最小宽度不应小于4.5m。 返回(fnhu)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第21页/共38页第二十二页,共38页。第22页/共38页第二十三页,共38页。第三节路拱坡度第三节路拱坡度(pd)及路拱曲线及路拱曲线 路拱即是道路车行道断面由两侧向中央逐渐拱起的形状。其主要作用是保持(boch)路面的横向排水流畅。路面顶部高出两侧的高度称为路拱高度。两侧倾斜率称路拱坡度,也称路拱横坡度,路拱形式即路拱曲线主要有抛物线型、屋顶型和折线型等。(一)路拱坡度(一)路拱坡度(pd) 路拱坡度路拱坡度(pd)的确定应以有利于路面排水和保障行车安全平稳为原则。坡的确定应以有利于路面排水和保障行车安全

9、平稳为原则。坡度度(pd)的大小主要视路面种类、表面平整度、粗糙度、吸湿性、道路纵坡度的大小主要视路面种类、表面平整度、粗糙度、吸湿性、道路纵坡度(pd)大小等而定。大小等而定。1路面种类(见表路面种类(见表4-15)2道路纵坡。当道路纵坡5%时,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类路面路拱横坡度宜1.0%。3车行道宽度。车行道宽则路拱坡度应选择得平缓一些,不然路拱高度太大,会影响车行道和道路断面观瞻。4车速。车速高的道路上,路拱坡度宜小,但应便利排水。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第23页/共38页第二十四页,共38页。表表4-15 不同路面类型不同路面类型(lixng)设计路拱坡度设计路拱坡度 路面面层类型路拱设

10、计坡度(%)水泥混凝土1.02.0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石沥青贯入式碎(砾)石1.52.0沥青表面处治碎(砾)石等粒料路面2.03.0(二)路拱曲线(qxin)1抛物线型 224xBhy返回(fnhu)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第24页/共38页第二十五页,共38页。图图4-16 抛物线型路计算抛物线型路计算(j sun)图式图式 表表4-16 各种返回各种返回(fnhu)物线路拱比较物线路拱比较 抛物线类型计算公式各点高度(m)各点间横坡(i)h1h2h3h4h5i1i2i3i4i5二次抛物线h0.96h0.84h0.64h0.36h0.200.601.001.401.80改进二次抛物线h0.88h0.72

11、h0.52h0.28h0.600.801.001.201.40半立方次抛物线h0.91h0.75h0.54h0.29h0.450.801.051.251.45改进三次抛物线h0.90h0.77h0.59h0.34h0.500.650.901.251.70224xBhy xBhxBhy22223)2(Bxhy xBhxBhy334注:h为路拱高度(god);各点间横坡值为路拱平均横坡度的i倍数,计算单位同i。 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第25页/共38页第二十六页,共38页。2直线(zhxin)接圆曲线型(见图4-17) 计算公式: ElxRlxxyT2)(2Exiy(曲线图) (直线图) 这种路拱曲

12、线可适应各种宽度及横坡度的路面。一般(ybn)多用于路面宽度超过20m的道路。3.折线型路拱 这种路拱型式主要用于多车道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图图4-18 折线型路拱折线型路拱 返回(fnhu)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第26页/共38页第二十七页,共38页。 路侧带是指车行道最外侧缘石(yun sh)至道路建筑红线间的范围,一般道路两侧各有一侧带。 一、人行道宽度(kund) 人行道宽度(kund)可按下式计算: wlwPNNW/二、人行道、人行横道、人行天桥(地道)通行能力(一)(一)行人交通特性行人交通特性我国城市人口密集,一些大城市的城市布局与道路系统大都是千面年前就已形面的,繁华的区往往就是主要

13、干道所经过的地带,两侧人行道的行人川流不息,节假日更是拥挤不堪,人行不能各行其道,危及行车安全,造成车辆延误,最终导致道路通行能力的下降。此外,行人过街也是一个棘手问题,弄不好,将对车辆交通产生不利的影响。行人交通最基础的资料是行人步行速度和行人密度。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第27页/共38页第二十八页,共38页。(二)行人步行速度和步行密度(二)行人步行速度和步行密度 根据大量实测资料表明,一般街道和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中行根据大量实测资料表明,一般街道和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中行人步行平均速度为人步行平均速度为1m/s;人行过街横道行人平均速度为;人行过街横道行人平均速度为1.01.2m/s;车站、

14、码头人行天桥、人行地道行人平均速度为;车站、码头人行天桥、人行地道行人平均速度为0.50.8m/s。 行人步行密度常以行人的纵横向间距来评定。行人步行纵横向行人步行密度常以行人的纵横向间距来评定。行人步行纵横向间距在不同条件下测得的数据差较大,常见间距在不同条件下测得的数据差较大,常见(chn jin)值为值为0.51.0m。纵向间距,国外资料多采用。纵向间距,国外资料多采用1.0m,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亦采用亦采用1.0m。(三)基本通行能力(三)基本通行能力1人行道、人行天桥(地道)人行道、人行天桥(地道)2人行横道人行横道 )/(48003600mhpbsNpppbw)/(

15、570048003600mtpbsNghpppccb返回(fnhu)上一页下一页退出(tuch)第28页/共38页第二十九页,共38页。3车站(chzhn)、码头人行天桥街道 )/(320020003600mhpbsNpppssb(四)可能通行能力(四)可能通行能力人行道、人行横道等可能通行能力。应对基本通行能力予以折减。城市道人行道、人行横道等可能通行能力。应对基本通行能力予以折减。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对车站路设计规范对车站(chzhn)、码头人行天桥、人行地道受外界干扰影响较、码头人行天桥、人行地道受外界干扰影响较少的地方,规定折减系数为少的地方,规定折减系数为0.7,其余地方均匀为,其余地方

16、均匀为0.5。人行道、人行横道、人。人行道、人行横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的可能通行能力详见表行天桥、人行地道的可能通行能力详见表4-18。表表4-18 人行道可能通行人行道可能通行(tngxng)能力能力类别人行道人行横道天桥、地道车站、码头处天桥、地道可能通行能力2400270024001850)/(mhp)/(mtpgh)/(mhp)/(mhp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第29页/共38页第三十页,共38页。(五)设计通行能力三、设施带宽度 设施带是指路侧带中为行人护栏、照明杆柱、标志牌、信号灯等提供的安设地带。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只设行人护栏的设施带为0.250.5m。护栏与路缘石的距离应满足行

17、车侧向余宽的要求。调查资料还显示,杆柱宽度视其有无基座在0.51.5m之间,故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值为0.51.5m,设计时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四、绿化带宽度 道路绿化包括路侧带、分车带、立体交叉、广场、停车场以及道路用范围内的边角(bin jio)空地等处绿化。五、侧带总宽度路侧带既然包括人行道、设施带、绿化带三部分返回(fnhu)上一页下一页退出(tuch)第30页/共38页第三十一页,共38页。一、分车带 所谓分车带是指在多幅道路上,用于分隔车辆,沿道路纵向设置的带状非行车部分。有设在路中央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车带两大类,前者称中央分车带(简称中央带或中间带),后者称两侧分车带(简称侧分或两侧

18、带)。 分车带的功能主要是分隔交通,此外,好作为安设交通标志、公用设施与绿化用地。分车带通常由分隔带和两侧路缘带组成。二、路肩 城市道路与公路不一样,一般都没有路肩。但是在特别(tbi)路段,即采用边沟排水的路段,仍然象公路一样,在路面外侧设置路肩。路肩又分硬路肩和保护性路肩(俗称土路肩)。 硬路肩是路肩中靠近呈行道加铺路面结构层的部分与路缘带之和,其功能是偶然停车和少量行人交通。 返回(fnhu)上一页下一页退出(tuch)第31页/共38页第三十二页,共38页。三、缘石及行人道铺装(一)缘石 缘石也称路石、道牙,为路面边缘与其他(qt)结构分界处的标石,如路侧带缘石,分隔带、交通岛等四周的

19、缘石,还有路面边缘与路肩分界处的缘石等。 缘石形状有立式、斜式或平式。(二)人行道铺装图图4-20 路肩路肩 返回(fnhu)上一页下一页退出(tuch)第32页/共38页第三十三页,共38页。第33页/共38页第三十四页,共38页。第34页/共38页第三十五页,共38页。 城市道路横断面图包括标准横断面图和施工横断面图两大类。所谓标准横断面图是指道路各路段的代表性横断面图。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其内容包括道路总宽度(即道路建筑红线宽度)、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分隔带、缘石、绿化等组成部分(z chn b fn)的位置和尺寸,以及地下地上管线位置、间距等。 施工横断面图则是由标准断面图的顶面轮廓线与实地面线按纵断面设计的高程关系组合在一起得到的横断面图。返回(fnhu)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第35页/共38页第三十六页,共38页。第36页/共38页第三十七页,共38页。第37页/共38页第三十八页,共38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