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文言文,优化高中作文教学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0614928 上传时间:2022-06-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巧用文言文,优化高中作文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巧用文言文,优化高中作文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巧用文言文,优化高中作文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巧用文言文,优化高中作文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巧用文言文,优化高中作文教学(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在教学实际中可以将文言文教学和作文教学巧妙地融合,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把文言文当作写作素材的储藏室、写作语言的展示厅和写作技巧的示范本。从中获得写作素材,汲取语言精华,吸收写作理论知识,从而优化高中作文教学,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关键词:高中;文言文;作文教学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应注重学生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在语文教学各项活动中。写作是一种语言文字综合运用活动,是“最富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最能承载和张扬学生的个性”。然而,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却是一大难点。当今学生谈作文色变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探究其原因,无非是缺乏素材,缺乏写作

2、能力。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本文以为将文言文教学和作文教学巧妙地融合,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就地取材,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思维是沿着点、线、面的逻辑规律进行发展的。语文教材就是按照这种人的认识规律进行编排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大力发挥课文的示范功能。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熟练技能。”陶行知先生也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当然能选编人语文教材的每一篇文言文都是数千年的文化积淀,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文化经典。古今汉语,一脉相承,我们应该采用“拿来主义”的精神,选择、利用这珍贵的文化遗产,将作文教学渗透到文言文教学之中,

3、充分利用课文例子,把文学艺术欣赏和创作这两种重要的审美活动完美契合,让学生从典范文章中获得写作素材,掌握写作之道,从而优化作文教学。我们不仅可以把文言文当作写作素材的储藏室,还可以把文言文当作写作语言展示厅,甚至可以把文言文当作写作技巧的示范本。下面就将本文对这方面的几点见解略谈如下:一、 积累典型素材,厚积薄发,把文言文当作写作素材的储藏室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组成部分,在教学实际中,师生往往花相当多的时间来解决字词句的疏通。但是本文觉得花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文言文,目标却仅仅满足于此,有点事倍功半。众所周知,当今学生作文最大弊病就是内容空洞。可见,积累丰富生动的写作素材是写好作文的

4、首要条件。要“言”之有物,必先“心”中有物。在学生生活阅历、课外阅读相当有限的情况之下,如果能立足文言文,巧妙利用文言文,从课文中挖掘有用的写作素材,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摆脱写作时搜肠刮肚、找不到写作素材的困境。在文言文作品中的典型素材包括有高尚品德的作者形象和生动的作品人物形象。像气节崇高的孟子,忧国忧民的范仲淹,不同流合污的屈原等等这类具有高尚品德的作者形象。像励精图治、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机智勇敢又宽宏大量的廉颇,巧喻进谏、妙语服王的邹忌等等这类生动的作品人物形象。这两种典型素材在文言文中比比皆是,如能将这些素材灵活运用于写作之中,就可以摆脱写作找不到素材的困境。庄子言“水之积也不厚

5、,其负大舟也无力”。只要日积月累,积小流而成江海,不断充实写作素材的储藏室,这样就能为优化作文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资源。除了人物形象可以作为写作的典型素材外,文言文作品本身也是值得开垦的的写作素材基地。在教学过程中将读写结合,以写促读,以读促写的双向语文教学方式,早已被广大语文教师所认同。在实际操作中,以课文为范例,把文言文作品本身当作写作的依托,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创造性的写作训练,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优化了作文教学,达到双赢的效果。在读写结合这方面,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强化训练:首先,改写全文,强化写作训练。在完成文言文的字词句和课文理解之后,用改写的方式来加于创作

6、。如在完成课文鸿门宴的字词句和内容主旨的理解之后,要求学生“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大胆想象,用现代汉语把课文改写成一千多字的故事”。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锻炼了学生的表述和想象能力。其次,局部改写,提高写作能力。第一种是运用全文的素材,进行整体的改写法,这一种是局部的运用素材进行改写。如学完荆轲刺秦王一文之后,可以就“易水诀别”这一场面,让学生结合当时的景色特点和人物心情,展开想象,写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景色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也掌握情景结合的写作技巧。再次,续写原文,培养创新能力。如就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刎颈之交”这一故事进行想象,续写一篇完整的故事,既要体现原文的人物

7、性格又让人物性格有所发展。这样既帮助学生把握了原文人物性格,又培养学生想像创新能力。另外,还可以利用文中的某一观点加于运用,展开议论,培养学生的论证能力。如学了劝学之后,就“学”和“思”二者的关系展开议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当然,还可写成读后感、赏析文或者和作者、主人公对话等.可以说,文言文中处处都是写作的宝藏,只是学习运用的形式不一。方法各异而已。我们应该大胆地把文言文当成写作的依托、练习的根据地,反复地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优化作文教学。二、 积累名篇佳句,活学活用,把文言文当作写作语言的展示厅. 要写出有创造性的文章,除了有丰富的材料资源,还应该有过硬的炼字功底,理想的语言表达能力。

8、在文言文中,不仅有取之不尽的写作材料,还有用之不绝的语言之源。“特别有生命力的语言多来自文言文,它纯净、典雅、意蕴丰富、耐人寻味、读来令人口舌生津”。在现代汉语中,确实有众多的成语、熟语出自于文言文,像“完璧归赵、两虎相斗、不耻下问”等等,举不胜举。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文言文板块中指出“要求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在语言运用板块中要求“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如果能把所背诵的名篇佳句灵活运用于写作之中。将背诵和写作二者巧妙结合,让学习与运用二者相辅相成,可谓一箭双雕。“学习文言不一定就能成为作家,但在文言的海洋中邀游,则必然能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如何

9、在文言文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本文看法如下:一是直接引用名言佳旬。如学完古代山水游记之后,布置写一篇游记散文,要求能引用名言佳句。这一要求,对学生来说轻而易举。于是,诸如“嵩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等佳句跃然于学生作文之中,为文章增添了不少文采。二是模仿语言,改造佳句。引用能使作文增添不少文采,但毕竟是别人的语言,如果能模仿语言形式,巧妙改造,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语言,这样所写出的文章的语言不仅有佳句的简洁、准确的优点,更有含蓄、新颖的美感。如“仰观宇宙之大,俯察作业之多,所以头晕目眩,足以极视听之苦,倍可悲也。”明眼人一读,便知是王羲之兰亭集序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

10、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的翻版但是读完这一句话,个扎堆于作业堆中的现代中学生形象呼之欲出。这种惊人的语言模仿改造能力不能不让人拍案叫绝。三是整合语言,创造佳句。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要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的发挥作用。”培养学生整合语言能力就是一种审美创造能力,就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语言创造能力。像这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范仲淹在岳阳楼的沉吟;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王勃在滕王阁的高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苏轼在赤壁的感慨;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是辛弃疾在北

11、固亭的质问”。这一句是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对语言进行加工整合得来的。这种创新成为文中一大亮点,使文章熠熠生辉。 古往今来,那些名闻四海的大作家、诗人,他们能妙语连珠,能巧笔生花,都是充分利用人类的文化、先辈的智慧,都是站在别人的基础上的另一种创新。在所有语言中,文言文语言算得上是钻石级语言,学生学习文言文,巧用文言文的语言精华,通过积累、加工、创造,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炼字能力和思想表达能力,为优化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三、 积累理论知识,剖析技巧,把文言文当作写作技巧的示范本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这里所提到的“方法”就是理论知识。因此,学生有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有了较强的炼字

12、和语言表达能力,更需要有相应的写作理论作为指导,才能写出优美生动的文章。学生经过多年的语文学习,写作能力却徘徊不前,很大程度上是缺乏相应的写作理论知识。不知道怎样写。而“从理论的角度来看,写作是一个由事物到认识,再由认识到表现事物的双重转化动态过程。”写作技巧不在于多,在于精,在于用得恰到好处。因而就文章的谋篇布局,行文构思,一课一得。读书如销铜,作文如铸器,只要识模,全不费力。当然,模仿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是过程,达到独立完成具有创造性文章才是最后的目标。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只要把文言文当作写作技巧的示范本,认真研读课文,吸取写作理论知识,并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于写作之中,在反复地实践中就能不断提高写作能力。总之,课文是写作的例子,课文中的文言文是典型的写作例子。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在文言文教学中合理地渗透作文教学,巧用文言文,从中获得写作素材,汲取语言精华,学习写作技巧,掌握写作之道,并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写作实践之中,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优化作文教学。参考文献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学语文教与学。()【】福建教育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新课程报语文导刊,口、)【】高美玲体验独特情感,书写自我色彩】语文月刊,()阴雷晓霞中学作文教学的反思】中学语文教与学,()【】陈芳用心感受生活【】福建省语文论文集【】海峡文艺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