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测试方案编写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0602680 上传时间:2022-06-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性能测试方案编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性能测试方案编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性能测试方案编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性能测试方案编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性能测试方案编写(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性能用例编写方案性能测试在软件测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性能测试又关联很多内容。例如压力和强度测试就与性能测试密切相关:针对一个网站进行测试,模拟10到50个用户就是在进行常规性能测试,用户增加到1000乃至上万就变成了压力/负载测试,如果同时对系统进行大量的数据查询操作,就包含了强度测试。为了便于性能测试工作的实施,这里的性能测试综合了性能、强度、压力、负载等多方面的测试内容,主要包含的内容有:预期性能指标测试、用户并发性能测试、疲劳强度测试、大数据量测试和速度测试、网络、服务器等方面的内容。性能测试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要求,编写方法要根据实际要求进行编写,本文提出一个常见的参考方案,在实际工

2、作中,可以根据需要加入其它例如内存泄露等和性能相关的测试用例。下面介绍各个部分性能测试用例包含的内容:2.1预期性能指标测试用例通常系统在设计前都会提出一些性能指标,这些指标是性能测试要完成的首要工作之一。针对每个指标都要编写多个测试用例来验证是否达到要求,并根据测试结果来改进系统的性能。这类通常以单用户为主,如果遇到并发用户的情况,可以归到并发用户测试用例中。这类用例通常都是可以通过手工来执行的用例,例如示例中的上传一份文件,期望的性能为2M/S,完全可以手动上传文件,同时用秒表计时。这些内容通常在需求说明书中可以显而易见的查到。不过当看到如支持并发用户300人,就应该放到后面进行。测试结果

3、也是直接记录是否达到要求,如果系统没有达到要求则进行改善。2.2用户并发性能测试用例用户并发测试是性能测试的最主要部分,包含了负载测试和压力测试的过程。主要是逐渐增加用户数量来加重系统负担,直到出现不能接收的性能点或者瓶颈。一般要测试正常数量的用户并发和极限数量下用户并发的情况。并发用户测试主要是对系统的核心功能和重要业务进行测试,要以真实的业务数据作为输入,选择有代表性和关键的业务操作来设计测试用例。主要编写以下两个方面的用例:核心模块的测试(可以理解为“单元性能测试”):对核心功能模块进行并发用户测试,测试系统是否能够稳定运行。例如对于互联网的公用邮件系统,每天早上9点左右可能是收发邮件的

4、高峰,这时候上千的用户都要在上班后进入邮件系统,系统这个时候需要接收和发送大量的邮件。所以邮件系统这一功能模块要进行并发测试。通过测试可以知道数据库服务器、操作系统、网络设备等是否能够承受住考验,同时可以对瓶颈进行分析。表2列出来一些常见的参数(表格中的数据为示例的测试用例和测试结果),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增加和删除,其中磁盘I/O、数据库相关测试参数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因此没有列出。在编写这类用例时,要进行综合分析,选出系统中的各个核心模块,分别设计每个模块的测试用例:把模块划分成小的“事务”进行测试,这样在测试分析中便于定位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例如邮件系统可以划分成:接收邮件、发送邮件

5、、打开邮件等小的事务进行测试用例的编写,每个操作做为一个用例来执行。业务组合性能测试(可以理解为“集成性能测试”):所有的用户不会只使用核心模块,通常每个功能都可能被使用到,所有既要模拟多用户的“相同”操作,又要模拟多用户的不同操作,对多个业务进行组合性能测试。业务组合测试是更接近用户实际操作系统的测试,因此用例编写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选择最接近实际的场景进行设计。这里的业务组成单位以不同模块中的“子操作事务”为单位,进行各个模块的不同业务的组合。例如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就可以选择“公文模块中的发送公文、电子公告模块中的查看公告信息、网上论坛模块中的上传文件”等事务作为一组组合业务进行测试,用例

6、设计信息如下:功能:在线用户达到高峰时,用户可以正常使用系统,保证500个以内用户可以同时在线使用系统。目的:测试系统500个以内的用户同时在线能否使用比较常见的模块:公文系统、电子公告、网上论坛。方法:采用LoadRunner的录制工具录制三个业务:业务1在公文系统内,进行打开、修改等操作;业务2在电子公告系统内,查看、发布公告;业务3在网上论坛系统内发布帖子,查看文章。每个业务分配一定数目的用户,利用LoadRunner来完成相关参数的测试。其它部分设计可以参考表2。执行时要分别记录各个事务的执行情况。多用户并发性能测试是性能测试的核心内容,包含了全部与多用户相关的测试。因此设计时要全面考

7、虑,不要有遗漏。在测试执行时,本部分通常是采用性能测试工具例如LoadRunner来进行测试的,因此更容易执行和提高效率。2.3疲劳强度与大数据量测试疲劳强度测试是在系统稳定运行下模拟最大用户数量、并长时间运行系统,通过综合分析执行指标和资源监控来确定系统处理最大业务量时的性能。疲劳强度测试的目的就是检验系统长时间运行后的性能,因此设计用例时,需要编写不同参数或者负载条件下的多个测试用例,对服务器、软件、网络进行不同条件下的综合测试分析,测试时要记录系统发生故障的信息作为测试结果。疲劳强度测试也是采用测试工具进行的。大数据量测试分为两种:一个是针对某些系统存储、传输、统计查询等业务进行大数据量

8、的测试;另一个是与前面并发测试相结合的综合数据测试。编写用例时主要编写前一部分,后一部分尽量放在并发测试中。大数据量测试一般是针对那些对数据库有特殊要求的系统进行测试,例如电信业务系统的手机短信息表,由于有的用户关机或者不在服务区,每秒钟需要有大量的短信息保存,同时在用户联机后还要及时发送,因此对数据库性能有极高的要求,需要专门测试。本部分用例设计表格可以参考用户并发性能测试部分。2.4网络性能测试网络性能测试主要是为了准确展示带宽、延迟、负载和端口的变化是如何影响用户的响应时间的。在实际的软件项目中,主要是测试用户数目与网络带宽的关系。编写用例的格式如表3(表格中的数据为示例数据):本部分可

9、以独立测试,也可以和用户并发性能测试、疲劳强度与大数据量性能测试结合起来,在原有的基础上采用工具来调整网络设置,从而达到监视网络性能的目的。通常网络性能都是采用工具进行性能评估,由系统集成工程师来进行。2.5服务器性能测试本部分的测试用例不必独立编写,或者根据实际需要编写少量的测试用例,建议这部分的用例编写和前两部分结合起来,在用户并发性能测试、疲劳强度与大数据量性能测试时完成对服务器性能的监控,完成对服务器性能的评估。2.6性能分析基本策略在上面的用例执行完成后,接下来要进行性能分析。性能分析是性能测试的最终目的,否则测试出的指标就不会有实际意义,这里主要介绍一下性能分析的基本思路。性能分析

10、通常要围绕三个方面进行:软件、服务器、网络。软件主要是分析具体事务执行时间,尤其并发用户部分,根据测试工具测试出的结果分析那些事务执行的慢,然后可以分析执行较慢的代码,针对网页可以分析具体的页面元素执行情况。服务器的分析要结合软件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着重分析硬件的执行参数,CPU、硬盘、内存、中断、内存等情况,分析尤其要注意对这些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往往各个参数之间会互相影响,最后在调查、分析整体系统的基础上,找出影响服务器整体性能的瓶颈,确定相应的升级需求:1. 服务器硬盘负载较重,需增加硬盘。2. CPU整体性能偏低,需增加或更新CPU。3. 网卡性能偏低,需更换光纤网卡。4. 硬盘I/O负

11、载任务繁重,需使用高转速硬盘或采用RAID卡。5. 内存资源短缺,需增大内存。6. 其他方面,需要升级软件系统、合理进行子网划分、加强管理等。网络性能分析要结合结合服务器和测试目标软件,通常网络传输慢会有软件和服务器方面的原因,甚至有时候会有客户端方面的原因。不过目前网络的环境普遍可以,不管是局域网还是广域网,网络的环境越来越好。3用例管理测试用例的管理我们可以借鉴开发过程中对程序的管理方法,我们可以把测试用例看成程序测试工程师编写的程序,这个程序也要经过“设计”、“开发”、“测试”、“版本管理”、“发布”、“维护”等一系列操作,然后按照管理软件程序的方法来管理测试用例。用例管理主要包含评审、

12、修改、执行用例、用例版本维护、用例升级方面的内容。3.1 用例评审测试用例评审是测试用例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这是对“测试部门开发出的产品”进行的“测试”。基本思路是对测试准备阶段的成果进行分期评审,依次评审系统/验收测试用例、集成测试用例、单元测试用例。评审用例在比较正规的公司更容易实施,要求相应的软件开发团队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对测试给予足够的重视,才可以把这项工作做好,否则只是走走形式。有效的用例评审通常由下面两种形式组成:测试部门外部评审主要是由开发部、项目实施部、甚至销售人员参加的评审,目的主要是查找测试工程师编写的用例是否缺少内容。建议采用非正式评审的形式进行,因为我们很难把开发人员组织

13、在一起,一般来说他们的开发进度压力很大,能够抽出时间看文档已经是“很给面子了”。当然不统一进行评审会耽误工程的进度,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时间紧迫,可以提前启动测试实施工作,待评审完成后进行用例的修改工作。通常测试工作进行一段时间评审就会结束,这个时候测试执行人员可以在工作中对测试用例的内容进行动态的调整,再次执行被修改过的部分用例(如果能够采用正式评审,效果肯定会更好。)。外部评审主要工作方式是用文档直接记录评审结果,测试人员根据评审结果对用例进行升级修改。测试部门内部评审部门内部同行对测试策略的评审,评审的核心内容是测试策略和用例编制思路是否正确,以此来保证测试用例的有效性。可以组织正式的评

14、审,由用例的设计人员进行讲解,然后大家共同评审;也可以把文档发给部门的同事进行评审。内部评审有些象开发人员在单元测试中的交叉测试。内部评审的主要工作方式是项目会议,大家可以进行激烈的讨论,共同探讨用例编写、交流经验,这样用例的编写水平才能提高,同时可以进行一些创新。评审方式中的外部评审最为重要。因为开发人员很容易发现用例中遗漏了什么内容,同时还可以发现错误的用例因为存在对需求理解的偏差。用例外部评审可以理解为开发人员在查找测试人员编写的“程序”缺陷。通常情况下先执行内部评审,然后执行外部评审。很多时候,内部评审会被忽略,建议要进行内部评审。这样至少有两个好处:集思广益和提高测试小组输出文档的质

15、量。3.2 管理方案国内大多数IT公司在测试用例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无用例而执行测试:测试的初级阶段,完全手工测试,测试执行工程中没有测试用例作为执行依据,可能会按照需求进行测试; 有用例而不使用用例执行测试:已经编写测试用例,但是受各种环境的影响,例如需求变动频繁、编写的用例过于简单等,测试用例编写后在实际工作中不能使用; 按照部分用例执行测试:随着用例编写水平的提高,部分测试用例可以在测试中发挥作用; 完全按照用例执行测试:组织建立了规范的项目管理过程,对测试用例进行规范的管理,执行测试用例以用例为准则来执行测试。 完全按照测试用例执行测试是一个公司测试水平的体现,测试用例管理成为这

16、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测试用例管理的核心内容是版本管理。如果测试用例是采用文字编辑软件例如word编写,建议采用工具(例如Visual SourceSafe)对用例进行控制。可以参照图2进行。编写用例用例评审进入版本控制库用例修改使用用例&维护&升级图2 测试用例管理示意图1、 编写用例:测试工程师根据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等文档编写测试用例。2、 用例评审:3.1小结说明了用例的评审。原则上用例像程序一样,要经过多次的修改才可以通过,而实际工作中只进行一到两次。3、 用例修改:评审结束后,需要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修改,修改后通常不再进行评审。建议在时间和人力资源比较充裕的情况下,对用例的评审要

17、像测试开发部门的产品一样,经过反复的评审和修改,然后正式投入使用,因为每次评审可能都有新的发现。4、 使用用例:在执行任务时,从版本控制库取出用例,执行时建议直接在用例上记录测试结果。这样做会带来两个好处:首先是下次测试时可以看见上次测试的结果记录,可以起一个提醒的作用;其次可以一次性的把发现的缺陷输入到缺陷跟踪数据库中,在输入时可以进行综合统计,避免输入重复的缺陷。每次使用后送入版本控制库中,进行版本的管理。5、 用例升级/维护:随着软件产品的不断修改、升级,对应的用例也需要升级和维护。针对同一个项目,可以根据需求的变更不断进行维护;如果是产品,用例的维护则更加重要,要达到用例和产品的版本一

18、一对应。测试用例的管理还可以采用专门的测试软件例如TestDirector等来进行管理,测试工具通常会具备上面的功能。如果有条件,建议采用集成华的测试工具,这样更容易对测试执行全程进行监控,可以把测试需求、测试用例、缺陷管理统一起来,大大提高测试效率。在测试用例管理规范化并成为测试的执行准则后,管理测试用例带来的巨大好处开始逐渐显现出来,测试用例成为评估测试和改进测试工作的主要依据,可以给工具带来巨大的方便。例如可以通过测试用例的执行情况来统计分析执行结果,编写测试报告,判断软件测试是否完成,通过统计测试覆盖率、测试合格率、重要测试对象的合格率是多少来完成对软件质量的评估;尤其是新员工到岗后,可以更容易介入工作。总之,不管是性能测试还是其它测试都要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根据不同产品的特性进行用例编写,最后按照要求完成测试,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在测试用例的编写过程中,尤其要记得“创新”,如果长期依靠某一测试用例编写模式、采用某些固定的模板,测试用例编写工作肯定会停滞在某一层次上不再发展,一定要跟着测试对象的不断变化来调整策略,在具体的工作中改进和提高,才能“开发”出优秀的测试用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