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话问题分析》word版

上传人:y****n 文档编号:100533402 上传时间:2022-06-02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6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掉话问题分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掉话问题分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掉话问题分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资源描述:

《《掉话问题分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掉话问题分析》word版(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掉话问题分析课程目标:l 掌握掉话问题定位l 了解覆盖掉话l 了解切换掉话l 了解干扰掉话参考资料:l 参考资料1l 参考资料2l 参考资料3目 录第1章 概述1第2章 掉话问题的定位及解决21.1覆盖引起的掉话2原因分析3解决措施3覆盖优化案例41.2切换引起的掉话11切换失败率过高11乒乓切换18拐弯效应切换失败19常见问题20小区切换规划优化建议211.3干扰引起的掉话22原因分析22解决措施23系统干扰案例24第1章 概述& 知识点l 概述l 掉话率反映了系统业务的通讯保持能力,是用户直接感受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广义的掉话率应该包含CN和UTRAN的掉话率,由于无线网络优化重点关注UT

2、RAN侧的掉话率指标,本文掉话率描述也重点关注UTRAN侧的掉话及优化方法。掉话率的统计是建立在一定业务的基础之上的,极少的业务量所统计出的高掉话率,对网络优化是没有意义的;极高的业务量所统计出的掉话率往往是与拥塞有关。我们优化时关注的应该是话务量处于负载正常的小区。第2章 掉话问题的定位及解决& 知识点l 覆盖引起掉话分析l 切换引起掉话分析l 干扰引起掉话分析掉话率反映了系统业务的通讯保持能力,是用户直接感受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广义的掉话率应该包含CN和UTRAN的掉话率,由于无线网络优化重点关注UTRAN侧的掉话率指标,本文掉话率描述也重点关注UTRAN侧的掉话及优化方法。掉话率的统计是

3、建立在一定业务的基础之上的,极少的业务量所统计出的高掉话率,对网络优化是没有意义的;极高的业务量所统计出的掉话率往往是与拥塞有关。我们优化时关注的应该是话务量处于负载正常的小区。引起掉话的原因基本上可以分为3类,分别为覆盖引起的掉话,切换引起的掉话,干扰引起的掉话,下面我们分别就这3个方面来讨论。1.1 覆盖引起的掉话无线网络覆盖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总体来讲有四类:一是无线网络规划结果和实际覆盖效果存在偏差;二是覆盖区无线环境变化;三是工程参数和规划参数间的不一致;四是增加了新的覆盖需求。良好的无线覆盖是保障移动通信质量和指标要求的前提,因此,覆盖的优化非常重要,并贯穿网络建设的整个过

4、程。移动通信网络中涉及到的覆盖问题主要表现为覆盖空洞、覆盖弱区、越区覆盖、导频污染和邻区设定不合理等几个方面。1.1.1 原因分析 服务小区由于各种原因(如无线环境好,功率过高,站点设置太高)产生越区覆盖,导致UE在移动到被越区覆盖的小区后,因无邻区关系配置,导致掉话。 越区覆盖导致的频率干扰和扰码相关性问题。 波导效应和湖面效应会使服务小区覆盖过远,引起干扰或切换判断混乱,产生掉话。 由于孤岛效应,处于孤岛的UE无法切换出去,产生掉话。 由于一个地方没有一个足够强的主导频,出现导频污染,手机通话过程中,乒乓切换会比较严重,导致掉话率上升。 两个小区交接部分出现明显的无信号覆盖的漏洞,UE移动

5、出覆盖范围,产生掉话。 由于高大建筑物遮挡产生的阴影效应。1.1.2 解决措施 消除漂移信号的影响对覆盖区进行定期路测,查找覆盖不规范的基站,通过调整该站的下倾角,方位角,或降低它的最大发射功率等方法来优化覆盖区域,同时避免基站天线沿街道或湖面覆盖,避免街道效应和湖面效应等产生难以控制的信号,消除漂移信号对其它基站的影响。 查找覆盖不足的地区通过用户投诉和路测来查明覆盖不足的地方,看是否可以通过调整方位角,方位角,挂高,以及发射功率等方法增大覆盖范围(这需要综合考虑频率、扰码规划以及其它方位覆盖的情况)。如果弱场区处于商场、隧道、地下停车场、地铁入口、高层建筑等特殊场合,则需要增加RRU,或室

6、内分布来解决。 排查硬件故障如果掉话率突然上升,则需要检查本小区和相邻小区此时是否工作正常,通过OMC-B检查本小区和相邻小区告警,并检查小区各通道输出功率是否正常,排除因为硬件原因产生的小区功率收缩。 检查邻小区是否定义完整根据整个网络结构,结合路测情况,在OMC-R数据库检查是否存在露配邻区的情况,特别是不同省市相邻边界处应经常对照相邻小区数据。1.1.3 覆盖优化案例1.1.3.1 PCCPCH弱覆盖引起的掉话某地区燕儿岛路信号差,通话质量差,掉话严重。现象描述:燕儿岛路属于瑞丰合1扇和宁夏路边检2扇区覆盖。经现场路测发现燕儿岛路两边有密集筑楼群,且地形为下凹,在建筑群后存在弱场(如图1

7、红色圈位置);并且此弱场处存在瑞丰合1扇区(中兴设备)与爱尊客1扇区(其它厂家设备)发生跨CN切换。所以判断此处掉话和通话质量差主要因为弱场引起。我们需要增强弱场地区的覆盖提高通话质量,并减少跨CN的切换增加切换成功率,减少掉话。根据对根地形及网络基站布局分析,我们可以增加瑞丰合1扇区和鲁通大厦2扇区对弱场地区的覆盖,使燕儿岛路区域切换在同CN下的基站内发生。现场检查瑞丰合1扇区发现此扇区正对燕儿岛路覆盖,方位角和下倾角设置合适,没有调整的必要。我们可以尝试通过其它参数方式调整来达到要求。图1 优化前RSCP覆盖图解决方法方法一:通过多频点改为单频点方式:删除瑞丰合1扇区3频点再重新建瑞丰合1

8、扇为单频点,在OMCB处更改小区最大发射功率33.9dBm为41dBm,然后增量同步基站(如图3)。图2 最大发射功率调整在OMCR更改小区总的发射功率为41dBm,PCCPCH的发射功率为37dBm,对RNC进行增量同步:图3 发射功率调整参数修改后TMB各通道发射功率:图4 TMB各通道发射功率瑞丰合1扇区TMB各通道发射功率增大后,燕儿岛路原弱场处PCCPCH RSCP值明显提高,切换点向北移,瑞丰合1扇区直接与鲁通大厦2扇区发生切换,避免了在燕儿岛路上瑞丰合1扇区与爱尊客1扇区发生跨CN切换。调整后效果如优化后RSCP覆盖图图5 优化后RSCP覆盖图方法二:通过调整SCCPCH与PIC

9、H信道到TS4时隙:将SCCPCH、PICH配置到TS4,减少TS0的功率分担,增大PCCPCH功率以增加PCCPCH信道覆盖、解决弱场切换问题。调整宁夏路边检2扇区PCCPCH的功率降到31DB,鲁通大厦2扇PCCPCH提高到38DBM(这时TS0总的发射功率为39.8,也就是物理信道的功率和,现在占用TS0的是2个PCCPCH与1个FPACH的功率和,传输信道PCH 、FACH映射到物理信道SCCPCH,传输信道BCH映射到物理信道PCCPCH来发送)切换正常。功率增加效果与前两种方法近似,但对容量的牺牲较第二种方法大大减少。调整后效果如优化后RSCP覆盖图图6 优化后RSCP覆盖图方法三

10、:根据具体地理环境,利用周边没有阻挡的基站对弱场区进行覆盖:恢复宁夏路边检2扇区的PCCPCH发射功率为33,该其方位角由190度为170,下倾角由6度改为4度,使其通过反射来覆盖燕儿岛路,覆盖明显增强,但是同时出现与鲁通大厦的乒乓切换,改其下倾角重为5度,方位角为160度(下倾角的降低可以利用楼层反射使其覆盖加强)切换正常。调整后效果如优化后RSCP覆盖图图7 优化后RSCP覆盖图1.1.3.2 PCCPCH 越区覆盖的优化案例现象描述:华艺塑料厂的第1、2扇区在308国道上对杨家群第1、3扇区造成了非常明显的越区覆盖,导致该路段上的严重掉话。现象分析:经过测试发现,在发生掉话的路段上由南往

11、北行驶时,手机本应由华艺塑料厂的2扇区切换至杨家群的3扇区,之后由杨家群的3扇区切换至杨家群的1扇区,最后完成由杨家群1扇区至海尔冰箱厂S座3扇区的切换。但是由于华艺塑料厂在该路段上的越区覆盖,使得手机只能够在华艺塑料厂的1、2扇区间进行切换,而不能正常接入杨家群站点,同时华艺塑料厂与海尔冰箱厂S座并没有配置邻小区关系,因此在该路段上行驶就必然会发生掉话。解决方法及验证:对华艺塑料厂与杨家群两个站点的扇区天线调整前的信号覆盖如下图所示:图8 天线调整前RSCP覆盖图此时手机只能在华艺塑料厂1、2扇区间进行切换并最终导致掉话。调整前华艺塑料厂的天线方向角为10/120/220,下倾角为3/3/3

12、; 杨家群的天线方向角为30/160/270,下倾角为2/2/2。要解决该问题,只有增强华艺塑料厂覆盖该路段的信号强度,同时减弱杨家群站点对该处的影响。于是我们对这两个站点天线的工程参数进行了调整,调整内容如下:1、华艺1扇区的方向角由10度调整到350度,下倾角由3度调整到10度;2、华艺2扇区的下倾角由3度调整到8度;3、杨家群1扇区的方向角由30度调整到10度。调整后308国道上的信号覆盖如下图所示:图9 天线调整后RSCP覆盖图再次测试该路段,越区覆盖问题已经解决,手机能够正常发生切换。1.2 切换引起的掉话切换失败问题可以分为切换选择问题和切换执行问题。对于前者,主要是由于目标小区的

13、信道资源、切换相关的无线参数设置不当、硬件故障等。切换执行失败,主要是由于空口质量所致。在性能指标上体现为切换失败率过高和切换掉话等现象。1.2.1 切换失败率过高1.2.1.1 硬件故障导致切换异常 原因分析由于TD-SCDMA采用多通道智能天线系统,而良好的赋形,首先需要各个通道之间功率校正的一致性。如果功率校正通不过,将会导致赋形产生偏差,从而可能会导致系统切换失败。 测试手段通过后台的通道校正进行检查,对于校正无法通过的需要及时处理。 优化建议必要时更换系统硬件设备。1.2.1.2 同频同扰码小区越区覆盖导致切换异常 原因分析在专用模式下,UE发送的测量报告,是根据PCCPCH 的使用

14、频点以及扰码为标识来区分不同邻小区的。如果两个小区的PCCPCH具有相同的频点和扰码,正常情况下,其复用距离应该足够大,不应存在问题,但是在实际的网络中,由于越区孤岛现象的存在,可能会出现UE上报的测量报告中存在虚假邻小区信息,会导致系统发出切换指令,使得某些处于专用模式下的UE频频尝试向实际信号并不好的小区发出切换请求,其结果必然是造成切换失败(也可能是乒乓切换)。并导致孤岛覆盖周边小区的切出成功率大幅降低,而与孤岛小区具有相同PCCPCH使用频点和扰码的小区的切入成功率也会大幅降低,如下图。 越区覆盖示意图在市区内,特别是密集市区,小区有效服务半径较小,复用距离较小,地形复杂,往往会存在越

15、区孤岛现象。 测试手段对于越区孤岛现象,凭借一般的路测UE是很难判断的,而需要可解出频点和相应扰码的扫频仪设备进行测试。 优化建议对于具有明显偏高的站点,需注意其扇区天线下倾角的设置不要太小,且最好选用具有垂直上波瓣抑制特性的扇区天线。以规避越区现象的出现。1.2.1.3 越区孤岛切换问题 原因分析在环境比较复杂时,由于较近小区的信号由于阻挡产生一定损耗,而其他小区可能会从建筑物夹缝中透露出来,形成较强越区孤岛。由于该区域的小区和该越区小区之间不会互配置邻小区,在干扰没有严重到导致下行失步时,UE将不会选择到该小区上。但在服务小区信号较弱时,UE很可能会重选到该越区孤岛上。当在该小区上通话(建

16、立其他的DPCH也是一样)后,将会导致无法切换从而掉话的现象。此类问题在切换指标上是无法显示出异常的,主要表现为掉话严重。 测试手段可以通过DT路测进行分析定位;另外可以通过从信令仪中统计TA值,看是否存在TA过大的UE通话状态。 优化建议适当加大相应越区小区的天线下倾角或者方向角进行抑制越区现象。但是需要注意不会对本小区的服务区域造成影响;在孤岛形成的影响区域较小时,可以设置单边邻小区解决。即在越区小区中的邻小区列表中增加该孤岛附近的小区,而孤岛附近小区的邻小区列表中不增加孤岛小区。这样一旦UE驻留到该越区小区后,可以在附近小区信号强时,顺利切换出来,不会导致掉话。在越区形成的影响区域较大时

17、,如果频率和码的规划拓扑允许,可以通过互配邻小区的方式解决,不过此方法容易造成网络拓扑结构的混乱,除非频率资源比较丰富,否则慎用。1.2.1.4 目标邻小区负荷过高(或部分传输通道故障),导致切换失败 原因分析当目标邻小区的负荷过高时,切换将无法完成。另外,当目标小区的部分传输通道由于误码较高或者频繁瞬断时,将会导致地面电路资源无法激活,从而引起切换(选择)失败。如果是跨RNC时,由于源RNC不了解目标RNC的传输故障情况,因此只要有切换请求,就会尝试进行切换执行,而最终导致切换失败,这种情况要持续到源RNC收不到目标小区的测量报告为止。 测试手段 可以通过性能统计中对于目标小区的负荷统计进行

18、分析,另外检查目标小区的负荷控制门限设置是否合理; 查看信令解码,了解其相应的原因值,看是否为“”。 查看告警信息,看是否存在传输告警(包括当前告警和历史告警)。 优化建议如果是目标小区的负荷控制门限设置过低,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但是需要对该小区的运维数据进行分析后确定,以免调整后,导致该小区产生拥塞现象。对于传输故障,需要协调相关人员尽快解决传输质量问题。1.2.1.5 目标小区上行同步失败导致切换失败 原因分析在切换过程中,UE和目标小区的同步根据切换模式(硬切换和接力切换)的不同分为两种:硬切换模式下的上行同步: 目标小区上行UPPCH干扰严重,或者同时有其他UE的上行同步

19、碰撞,导致和目标小区的上行同步失败; 目标小区的UPPTS期望接收到的功率设置过小,功率步长、可能会导致同步无法完成、功率爬坡步长等。当RNC确定目标小区后,在该小区成功建立新的无线链路,在新链路上给UE 下发切换命令(此时可以停止从旧的无线链路下发数据)。UE根据切换命令(如物理信道重配)中频点和小区ID等信息,在新小区进行下行同步。UE从消息的DL-CommonInformation-r4信元中读取defaultDPCH-OffsetValue,用于计算新小区的CFN(CFN = (SFN - DOFF) mod 256或CFNnew = (CFNold+COFF - DOFF) mod

20、256)。然后根据下行PCCPCH功率,期望的UpPCH功率等参数,进行开环同步和开环功控(初始发送功率由uppch_desired_power+路损来确定),发上行SYNC码,SYNC码在Sync Code Bitmap中选取,收到正确的FPACH,开始在新的DPCH上发送数据。UE给RNC回重配完成消息,RNC释放旧的无线链路资源。如果UE给RNC回重配失败消息,则需要回滚到原小区恢复业务。硬切换的上行同步其实和随机接入的上行同步过程是一样的,及使用UPPCH和FPACH进行同步。 测试手段DT路测设备 优化建议调整网络结构改变上行干扰1.2.1.6 源小区下行干扰严重导致切换失败 原因分

21、析在切换过程中,如果源小区下行干扰严重,有可能会导致UE会导致源小区无法有效接收到UE上报的测量报告,从而不进行切换。此时,系统侧应该有“物理信道重配置超时”消息。而UE会出现失步,并发出“小区更新”。此时路测设备上的DPCH SIR会相应的较差。在切换带处出现下行干扰,有可能是相应小区的下行信号遭受到了其他无线信号的干扰。干扰源可能来自于TD系统内其他同频小区,也可能是其他异系统的干扰,自然界的干扰,由于其有效频段较低(主要集中在100MHz以下)影响一般不大。另外如果源小区信号发生陡降(如建筑物阻挡等),或者目标小区信号突然陡升,目标小区的下行信号有可能会对源小区的信号形成干扰(此时源小区

22、信号并不差,甚至在附近都会存在该类问题)。这也是切换失败的一种典型原因。 测试手段使用扫频仪进行系统内同频干扰小区的定位和排查;在DT路测仪上观察DPCH的SIR,此时应该较差。另外在系统侧信令跟踪中,应该有“物理信道重配置超时”信息; 优化建议 切换带处源小区遭受到严重的下行干扰,可以使用扫频进行排查; 对于源小区信号陡降或者目标小区陡升导致的下行干扰问题,可以适当调整天线参数进行优化解决。1.2.1.7 无线参数设置不合理导致切换不及时 原因分析切换过程分为切换测量、切换判断以及切换执行等3个过程。哪一个过程没有及时执行都会导致切换比较慢,不及时。切换测量,有两种策略,分别为周期性上报型和

23、事件触发型。采用周期性上报型,系统可以较好的了解UE的状态,可以对切换较好的控制,但是会导致系统信令负荷较重,故目前一般采用事件触发型的测量策略。目前系统已经支持的切换触发事件有1G(频内最佳小区变化,触发频内切换)、2A(频间最佳小区变化,触发频间切换)和2D(当前使用频率过低,触发频间切换)事件。如果切换触发事件上报不够及时,将会导致切换不够及时,从而导致切换失败和通话质量变差的可能性。 测试手段路测设备、信令跟踪分析等。 优化建议对于无线参数的优化,可以参见和切换相关的参数一章。如果测试UE上可以看到相应的邻小区PCCPCH RSCP远大于服务小区(比如大6dB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5秒以

24、上)而不进行切换,可能是由于服务小区无线参数中的“切换开关”参数设置为“TRUE”,从而导致该UE无法切出该小区。1.2.2 乒乓切换 原因分析乒乓切换产生的原因主要如下: 小区距离太近,或者小区覆盖范围太大,导致重叠覆盖区内的信号都相对较强,由于建筑物分布复杂,或者地形起伏较大,小区信号起伏并不一致,从而导致UE的乒乓切换; 部分小区切换参数设置不合理。主要有“切入UE惩罚时间定时器”(设置过小会导致UE乒乓切换过重)、“切换时间延迟(设置过小会导致短时间内的信号抖动都会发生切换)”、“PCCPCH RSCP切换迟滞量”(设置过小会导致信号稍有变动即会导致切换发生)等参数。 测试手段 DT路

25、测仪测试; 信令测试仪的信令跟踪分析。 性能统计中,如果系统切换次数和呼叫次数比例过大,可能是系统内存在乒乓切换的现象。 优化建议 无线切换参数的优化调整。不过调整无线切换参数,虽然可以减少乒乓切换的程度,但是也会带来切换不及时等其他问题,故需要综合考虑,且在修改参数后,需要及时测试和统计跟踪。 调整天馈参数(调整扇区天线下倾角、方位角或者天线挂高),必要时也可更换扇区天线主波束的赋形波束宽度,避免覆盖范围过大。但是必须注意不要出现服务盲区等新问题。1.2.3 拐弯效应切换失败 原因分析在城区内,车辆沿着街道运动时,源小区的信号比较好,但是一旦拐弯到另外垂直的街道上,源小区的信号会急剧变低,而

26、另外一个小区的信号可能会突然急剧增强,会导致和源小区链路失步,网络侧无法接收到UE的测量报告,从而存在切换失败的现象。 测试手段路测设备 优化建议 如果信号允许,可以通过调整工程参数(加大邻小区的下倾角)或者无线参数(如调整小区临时偏置),改变切换带,使UE在拐弯前进行提前切换; 使用直放站或者射频拉远方式解决。1.2.4 常见问题1.2.4.1 为什么有时候下发测量控制是同频和异频一起,有时候则只有一种?回答:取决于当前服务小区的邻区情况,如果该服务小区即有同频又有异频邻区,RNC就下发两条测量控制消息。1.2.4.2 1g、2a事件关注的是哪几个参数,通过比较源小区和目标小区的参数决定切换

27、与否?回答:1g属于同频切换测量事件,2a属于异频切换测量时间,配置事件判决参数有:Filter coefficient负责滤波测量值的,该值愈大滤波效果越好。Hysteresis填写Hysteresis5,UE实际的值经过转换50.52.5dB说明服务和邻区小区的覆盖差值。Time to trigger填写TRRC_ttt1280, UE的测量触发时间就是1280ms说明邻区和服务小区的高于Hysteresis的s持续时间。 在测量控制消息中配置了同频和异频邻区列表。UE会根据测量的PCCPCH RSCP值进行滤波,之后和服务小区比较Hysteresis值。1.2.5 小区切换规划优化建议1

28、.2.5.1 邻小区列表的设置原则要获得一个最佳的邻小区列表,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服务质量,二是系统的负荷。如果定义过多的邻小区,将会由于切换的过多会导致信令负荷加重。而且UE测试能力的限制,也会导致测量的精度、测量的周期变大。邻小区过少会导致系统掉话较多,通信质量变差。1.2.5.2 初始小区列表设置建议最初的邻小区设置,应该在仿真的基础上(最好借助于最佳小区覆盖),和服务小区具有共同地理边界时,即可加入到邻小区中。该项功能一般的仿真软件都可以自动生成。如下图所示,对于服务小区S而言,其中邻小区有1、3、4、5。而小区2由于没有和服务小区具有共同的边界,所以服务小区的列表中没有小区2

29、。图10 服务小区邻小区关系示意图在上图中,服务小区和小区2之间虽然没有邻小区,但是由于二者之间小区3的服务距离较小,可能存在切换掉话的可能性,所以在实际的网络中,应该把小区2作为邻小区进行配置。所以最后的邻小区表应为1,2,3,4,5。1.2.5.3 对于丘陵公路类型的邻小区设置建议对于丘陵地带或者公路等地形在邻小区规划时,需要认真考虑。如虽然小区信号是相邻的,但是由于UE根本不可能在二者之间跨越,即使配置了邻小区,切换次数几乎不发生的,即可在邻小区列表中删除掉。不过这些都需要在性能统计和实际测试的基础上进行调整。1.2.5.4 开阔地带邻小区设置建议对于城区的广场、公园等开阔地带,无线传播

30、特性较好,如果服务小区较近,可把该地带周围的小区都加入到邻小区列表中。当然如果该地带距离服务小区较远,被多个小区分割时,该地带即按照通用方式进行设置邻小区,不再作为一个小区来考虑。应该注意避免乒乓效应的产生。1.2.5.5 邻小区频点设置建议服务小区和邻小区之间的PCCPCH最好采用异频方式,这需要在网络规划设计时细致调整,除非由于种种原因(如地形太复杂)无法满足。1.3 干扰引起的掉话1.3.1 原因分析 TD-SCDMA系统的干扰主要分两个大的方面:系统内和系统外干扰。在系统内由于同频,扰码分配带来的干扰,以及相邻小区交叉时隙等带来的干扰。由于TD是一个TDD系统,所以会带来下行对UpPC

31、H的干扰,严重的时候会使得上行无法接入。系统外的干扰主要是异系统,特别是PHS系统会对TD系统带来比较严重的干扰。同时雷达,军用警用设备带来的干扰。以上各种干扰都会对TD系统网络性能造成很严重的影响。通常进行干扰原因分析时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同频干扰 相邻小区扰码相关性较强 交叉时隙干扰 与本系统频段相近的其他无线通信系统产生的干扰,如PHS、W、GSM甚至微波等等。 其他一些用于军用的无线电波发射装置产生的干扰,如雷达、屏蔽器等等。1.3.2 解决措施系统外的干扰需要多方面的资源协调解决。而对于系统内的同频干扰,在做频率规划时应尽量使频点分配最优,在后期加站时也要特别注意频点的规划,避免产生

32、严重的同频干扰。由于TD系统在同一个时隙内采用码分多址接入,因此要用扰码来区分同一时隙内的用户,所以扰码的分配要对扰码的相关性进行考虑。对于下行对上行带来的干扰,主要的解决方法是采用Upshifting技术。也就是将UpPCH重新配置,使它所处的时隙无干扰。干扰的主要解决方法如下: 频点优化 查找外部干扰源 异系统间的干扰 扰码规划(选择正交性好的码子) 调整交叉时隙优先级 Upshifting技术 RF参数调整等方法解决1.3.3 系统干扰案例现象描述:某地网络优化的过程中发现,海尔工业园E座3扇区覆盖的区域掉话现象严重,如图12所示,红色圆圈所示区域为掉话区域:图11 RSCP覆盖注意到该

33、区域PCCPCH_RSCP值都在-90dBm以上,一般情况下是完全可以保证起呼与保持的。但是实际的拨测结果显示,该区域呼通率很低,且呼通后保持时间很短即掉话,或者偶尔接通后通话质量也极差。从路测仪上记录的UpPCH Tx Power可以明显的看出此区域UE发射功率显著攀升,直到最大值24dBm,如图13所示。图12 RSCP覆盖根据以往的经验可以初步断定此区域存在干扰。从后台LMT软件来看,海尔E座3扇区底噪明显偏高,验证了由E座3扇覆盖的区域确实存在上行干扰,于是干扰源的定位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干扰的分析和定位:海尔工业园E座第3扇区方向实拍情况如下:图13 海尔工业园E座第3扇区方向实拍从LMT上查看第3扇区的底噪情况如下,最初E座3扇区的方向角是290度,将海尔E座3扇的方向顺时针旋转50度后,发现3个频点的底噪都有所降低,由此可见,干扰的方向性非常明显。通过旋转方向角就可以初步判定干扰源的大致方向。小区名称主频点TS1底噪辅频1TS1底噪辅频2TS1底噪海尔E座3扇f9-100dBmf8-93dBmf7-91dBm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