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热力学复习参考题-第八章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0478406 上传时间:2022-06-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工程热力学复习参考题-第八章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工程热力学复习参考题-第八章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工程热力学复习参考题-第八章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工程热力学复习参考题-第八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热力学复习参考题-第八章(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八章 压气机一、填空题1.压气机每小时将p10.1Mpa、t1=27的空气120压缩到p212MPa。若n1.3,则压气机消耗10.98kW的功率。2.轴流式压气机每分钟吸入p10.1Mpa、t1=30的空气200,绝热压缩到p2600kPa。压气机绝热效率为0.85,拖动此压气机需917.27kW的功率。3.轴流式压气机每分钟吸入p10.1MPa、t1=27的空气200/s,经绝热压缩到p20.8Mpa,该压气机的绝热效率为085,则出口处空气的温度达313.54。二、简述题1.理论上余隙容积对压气机的性能产生什么影响?【答】活塞式压气机由于结构和制造工艺的要求,当活塞在上止点时,总存在一

2、定的空隙Vc,使得压气机的有效吸气容积小于气缸排量Vh。理论分析表明,容积效率。可见,余隙容积对压气机单位气缸排量的产气量产生影响,余隙容积越大,压气机单位气缸排量的产气量越低,并且随压缩比的提高影响越显著;正是这个原因,余隙容积对压气机的单级压比也产生限制作用。2.在生产高压压缩空气的过程中,为什么采取分级压缩级间冷却措施?【答】活塞式压气机生产高压空气时,为了提高等温效率和容积效率,应采用分级压缩级间冷却的措施。因为压比太高,一方面如果是一次压缩,则容积效率很低,产气量小,严重的将不能生产压缩气体。分级后,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另一方面,采取分级压缩级间冷却,可使整个压缩过程向定温过程逼近

3、,减少压缩功消耗,提高定温效率。3.在多级活塞式压气机中如何分级能使压缩功耗最小?如此分级还有什么优点?【答】多级活塞式压气机应按各级压缩比相同的原则分级才能做到使功耗最小。除此之外,还可以得到如下其它有利结果:(1) 每级的耗功相等,有利于压气机曲轴的平衡;(2) 每级压缩过程的温度变化情况相同,所以每个气缸的工作条件一样;(3) 每级压缩过程排热相等,所以各级都安排同样的中间冷却器。4.多级压缩不用用中间冷却器可以吗7为什么?【答】 不可以。由理论分析可知,对理想气体进行压缩,在同样的增压比的情况下,低温下压缩比高温下压缩耗功小。分级压缩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降低压缩功,如果没有中间冷却器,就不

4、可能把压缩过程的温度降下来,也就不可能有降低功耗的效果,所以一定要设中间冷却器。5. 叶轮式压气机不可逆绝热压缩比可逆绝热压缩多耗功,这是否就是此不可逆过程的作功能力损失?为什么?【答】这不是做功能力损失。做功能力损失和不可逆导致多消耗的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叶轮式压气机不可逆绝热压缩过程中,多消耗的功全部变成热力系的内能,一般都是在比环境温度高的情况下转换的,它们并未完全失去做功能力,只是部分失去做功能力。三、计算题1.空气在稳定流动中从0.1MPa、17绝热的压缩到0.6MPa。如压缩机绝热效率为0.82;求(1)出口温度;(2)由于不可逆性引起的温升;(3)实际的输入功。已知Rg287J

5、/kgK。【解】已知:p1=0.1Mpa,t1=17;p2=0.6Mpa;c=0.82(1)可逆绝热过程出口温度T2s=T1(p2/p1)(k-1)/k=484.118K由绝热效率的定义c=(T2s- T1) /(T2- T1),故实际过程出口温度T2=(T2s-T1)/c+T1=526.6963K(2)由于不可逆性引起的温升T= T2-T2s=42.5783K(3)可逆绝热过程耗功wc,s=k/(k-1)RgT1(p2/p1)(k-1)/k-1=194.83kJ/kg实际绝热过程耗功wc=wc,s/c=237.59 kJ/kg2.轴流式压气机从大气环境中吸入p10.1MPa、t1=15的空气

6、,其质量流量为116kgs,绝热压缩到p20.9MPa。由于摩阻作用,出口温度增加到t2=302。求(1) 压气机的绝热效率;(2) 摩阻引起的不可逆损耗;(3) 拖动压气机所需的功率。 【解】已知cp1.004kJ/kgK,Rg287J/kgK。已知:p1=0.1Mpa,t1=15;p2=0.9Mpa,t1=302;qm=11.6kg/s(1)可逆绝热过程出口温度T2s=T1(p2/p1)(k-1)/k=539.83K(2)绝热效率c=(T2s-T1)/(T2-T1) =87.69%(3)s=cpln(T2/T1)-Rgln(p2/p1)=0.0633 kJ/kgK不可逆损耗I= T1s=1

7、8.24 kJ/kg(4)实际绝热过程耗功wc=cp(T2- T1)=288.148 kJ/kg压气机消耗的功率P=qmwc=3342.52kW3.空气在压缩机中被绝热压缩。压缩前空气的参数为 p10.1Mpa、t1=25 。压缩后空气的参数为p2600kPa、t2240。设比热容为定值,试求:(1)通过计算判断此压缩过程是否可逆;(2)压缩1kg空气所需消耗的轴功;(3)如为可逆绝热压缩,压缩1kg空气所需消托的轴功又为多少?已知cp1.004kJ/kgK,Rg287J/kgK。【解】已知:p1=0.1Mpa,t1=25;p2=0.6Mpa,t1=240(1)s=cpln(T2/T1)-Rg

8、ln(p2/p1)=0.0309 kJ/kgK0,故此压缩过程为不可逆过程。(2)压缩过程耗功wc=cp(T2-T1)=215.86 kJ/kg(3)可逆绝热压缩过程耗功wc,s=k/(k-1)RgT1(p2/p1)(k-1)/k-1=200.21kJ/kg4.某空气压缩机每分钟吸入p10.1MpPa、t1=30的空气10,并将它可逆地压缩到6X105Pa后送入贮气筒。求: (1)可逆定温压缩比绝热压缩节省的功率至少是多少? (2)如果压缩过程的多变指数n1.35,所需的功率比绝热压缩节省的功率至少是多少? (3)设该压气机采用了闪火点为180的润滑油,压缩过程的n.35为安全起见,不容许压缩

9、空气的温度超过155,求压缩后的压力应多大?已知Rg287J/kgK。【解】已知:p1=0.1Mpa,t1=30;p2=0.6Mpa;qV=10m3/h,n=1.35,t2155(1)进口质量流量qm=p1qV/60RgT1=0.1916kg/s(2)可逆绝热过程耗功wc,s=k/(k-1)RgT1(p2/p1)(k-1)/k-1=203.57kJ/kg可逆定温过程耗功wc,T= RgT1ln(p2/p1)=155.89kJ/kg可逆定温过程比绝热过程节省的功量wc,T=wc,s-wc,T=47.68kJ/kg(3)多变过程理论耗功wc,n=n/(n-1)RgT1(p2/p1)(n-1)/n-

10、1=198.42kJ/kg可逆多变过程比绝热过程节省的功量wc, n=wc,s-wc,n=5.15 kJ/kg(4)由t2155,得到p2p1(T2/T1)n/(n-1) =0.3787Mpa5.一台活塞式两级压缩装置,每小时吸入90的空气,初态参数为p10.1MPa、t1=20,将它压缩到p3=4.9 MPa。设两缸中的可逆多变压缩过程的多变指数n1.25,要求每缸压缩后的温度小于160,以保证润滑。求: (1)压缩过程中空气的总放热量; (2)中间冷却器中空气的放热量。 已知cp1.004kJ/kgK,Rg287J/kgK。【解】已知:p1=0.1Mpa,t1=20;p3=4.9Mpa,t

11、3160;qV=90m3/h,n=1.25,m=2(1)进口质量流量qm=p1qV/3600RgT1=0.0297kg/s(2)由T3max/T1=(p3/p1)(n-1)/n,得到max=(T3/T1) n/(n-1) =7.0427两级压缩的最佳压比=(p3/p1)1/2=7max,满足润滑要求。(3)单级压缩后的温度T3=T1(n-1)/n=432.62K,t3= T2-273.15=159.47(4)空气在中间冷却器中的放热q=cp(t3-t1)=140.03kJ/kg单位时间放热量Q= 3600qmq=14972kJ/h(5)cv=cp/k=0.717 kJ/kgK由于两级压缩过程的压比、多变指数和初始温度都相同,因此两级压缩过程的放热量也相同,即qL=qH= (n-k)/(n-1)cv(t3-t1)=60kJ/kg压缩过程的总放热量qc=qL+qH=120kJ/kg单位时间放热量Qc= 3600qmqc=12830.4kJ/ h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