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同步练习及考试评价与衡量设计与复习教学研讨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00464868 上传时间:2022-06-0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专题十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同步练习及考试评价与衡量设计与复习教学研讨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专题十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同步练习及考试评价与衡量设计与复习教学研讨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专题十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同步练习及考试评价与衡量设计与复习教学研讨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专题十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同步练习及考试评价与衡量设计与复习教学研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十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同步练习及考试评价与衡量设计与复习教学研讨(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word高中化学远程研修化学反响原理模块专题十 化学反响原理模块同步练习与考试评价设计与复习教学研讨模块培训总结专题简介:本专题包括两局部容,一局部是复习教学研讨,包括复习课教学容确实定、教学设计思路与策略等;另一局部是化学反响原理模块的评价习题的选取与设计,具体可以分为同步练习和模块考试评价两个层级。关于同步练习的讨论主要聚焦在同步练习的深广度的调控和训练目标的多元化上,模块考试评价的讨论主要聚焦在编制程序与应注意的问题两个方面。主持人:师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在读博士 市第三十五中学高级教师 支瑶 嘉宾:省实验中学 王卫平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旌省市教学研究室化学教研员 董军上 部一、在进展化

2、学反响原理模块复习课教学设计时应该关注什么?主持人:化学反响原理模块实施5年来,教师不仅完成了新授课容的教学,也完成了复习课的教学。前面几个专题我们研讨的主要容是新授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实施中问题的解答。在这个专题中我们把目光转向复习课教学,复习课教学对我们来说同样重要。首先我们来看、的教师的场外采访。看看他们是怎么考虑复习课的教学设计的。师1:我们在化学反响原理模块复习课的教学中特别注意学生们思维能力的变化。比如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问题,复习时可以设计两种不同的问题情境,一种方式是给0.1mol/L的氨水,先给出条件再分析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是加水、固体、加热等,让学生判断电离平衡向哪个方向移

3、动,与各种微粒浓度、数量的变化,这是从正向的角度对知识进展回顾;另一种分析方式是给出0.1mol/L氨水,不是给出变化的条件,而是给出平衡的移动,或者给出微粒浓度的变化,反推可以采取什么样的变化条件。这样不仅能探查学生对理论的掌握程度,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就是在复习时要通过情景的设计,突出思维训练。师2:刚刚教师说的是对具体知识点的复习。如果是针对整个化学反响原理模块进展复习,我们在刚刚学习完化学反响原理这一章的时候教师提出将反响原理、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的容结合起来。把这三局部容进展学科综合的复习。比如我们当时给学生留的寒假作业就非常好:比如复习氧化复原时可以分为三大局部:一个是概念性、理论

4、性的知识,第二是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复习概念是要让学生回顾常用氧化剂、复原剂,而电解池、原电池这局部也是利用氧化复原反响来实现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主要是硫的转化、氮的循环、铁与其化合物性质等,这些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一直表现了氧化复原的原理,第二是进展理论知识,如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等结合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来复习也比拟好。比如我们学过的硫元素、氮元素,结合它们的反响如氮气与氢气结合成氨、二氧化硫与氧生成三氧化硫等来进展化学平衡的复习。王卫平:复习课应该说有不同的复习类型,如单元复习、模块复习、高考复习。我就单元复习课的教学设计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学校一般在高三的单元复习采取的是学案复习课的模式。根底

5、知识体系的构建这一局部属于第一个容,争取以填空等形式呈现出对核心知识的回顾,以化学反响原理第三章为例,学生应该点出这样一些重点容,比如水的电离平衡,包括水的离子积常数与应用,还有溶液酸碱性与测定方法,另外还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与弱电解质电离平衡认识,与后续的盐类水解等等。这种呈现方式主要是学生在课下完成,课上教师仅就知识之间的衔接以与核心的重点容做提示。接下来进入学案中例题的讲解,我们会本着以下原如此进展:首先控制例题的量。每个单元都会选择34道典型题目,既然是数目这么少的例题,它必须涵盖了整个单元的知识体系。所以例题要求综合性很高,但难度并不是很大,主要就是表现根底概念、符号应用、化

6、学思维方式、方法与呈现出的规律等等。紧接着会有方法或者规律的小总结,一般是作为例题之后的提升。每个例题后都有跟踪训练,这就像课后习题一样,比拟有针对性、很直接。课后作业也会留在学案上,课后习题一般是1518个题。习题本着全面、包含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的层次,也要兼顾到学生学完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行为之后他们的思维方法和知识应用的综合能力。单元复习一般分23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在于知识点的回顾、知识体系的构建和例题的讲解,由习题反映出的问题我们一般会在后一节或者两节的习题课中进展分析和比对。主持人:刚刚王教师以水溶液为例给我们介绍了单元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我们发现,教师们不仅能关注到具体知识的复习,

7、也关注到思路方法的提升,同时也关注到教学效率的问题。尤其是省,在课时要求比拟严格的情况下,将有的容提到课前,这样提高了效率。另外值得我们借鉴的还有“学案的方式,我们看到它把知识、例题、规律总结与课后习题都放到这样的一份资料上,给学生提供了一份非常好的学习资源。旌:其实每次教师都是在比拟匆忙的情况下去完成复习教学的,这是比拟遗憾的。由此也就造成了教师多以知识梳理、辅以练习这样的方式完成一个单元或者模块的复习教学。实际上从一个模块整体的设计角度来看,它应该是统筹安排每一次单元复习到最后模块复习的任务。复习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多维的。这个多维目标应该是贯穿始终、逐步深入去实施的。比如一个维度就是建立知识

8、结构,无论单元复习、模块复习还是高考复习,建立知识结构都是比拟核心的。而建立知识结构就应该有一些指导性的策略。我们在教学推进中也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复习教学从整体架构上来讲应该是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所以我们的知识结构也应纳入实际问题,促进对知识的理解。还有一个维度是在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程序。直接指向的是实际问题,每一类问题在分类甄别之后应该进入相应的问题解决程序中去。因此,应该在建构了知识结构的根底上对问题进一步拆解,拆解之后建立相应的程序。还有一个维度是要初步体验策略。策略实际上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尤其是到综合阶段。这样看来,我们建立知识结构是为了让学生深化对概念原理的理解,第二个维度形成解

9、决问题的程序是直接解决应用问题,策略主要是为了将来解决更高阶段的问题打下根底。由此可见,基于这样一个多维度的目标,对目标进展拆解之后把它纳入单元复习、模块复习乃至高考复习中去。从第二点上看,复习教学应该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理清问题结构是核心。董军:我觉得根底阶段的复习还要注意点和面的结合。所谓点和面的结合就是根本知识点和根本知识点的应用要严密结合。另外,根本知识点的应用就是要理解根本规律,后面要强调知识结构的问题。市有这么一种做法,以前我们谈到的“归理式学案,其实它有一个前置性的学习,特别在复习课中,每一个要素就是我们复习的每一个题目,同学们通过教师的点拨认识到光会背诵表示、光会做题不行。然后

10、紧接着就是相关的应用,一个知识点要表现两个层次,这两个层次之后还要概括出规律方法与应用策略。这样逐点解决,夯实根底。最后我们要“堂堂清,即知识间的关系、以与知识在应用中的思想方法要整体地来看,也就是要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化学认识,而不是局限于具体知识点。我们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搞清楚根本知识点的学习,但不能只局限于此。所以复习课中还要进展知识结构的构建、思想方法的总结、知识应用等方面的总结和升华。二、复习课教学设计谋略主持人:通过多维目标的设计让我们体会到复习课的重要性,它不仅是简单的知识结构的回顾,也包括解决问题程序的梳理以与相应策略的提炼。董教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程序,即基于问题进展整个复习课

11、的推进。我们的选题非常重要,那么要选好题目,实际上就要对问题的结构进展分析,提炼出核,这时再结合外在的信息去筛选题目,只有这样的题目用在教学里,学生才能做到“归理式,提炼出规律来。刚刚主要是针对复习课整体的教学设计的原如此和关注点进展讨论,下面我们结合一个具体课例,看一看复习课的教学设计,特别是实施中的一些策略。教学课例:电解质溶液复习课【前测】设计问卷的问题如下:物质导电的微观根底是什么?溶液呢?什么叫电解质?如何判断那些物质属于电解质?什么叫强电解质?弱电解质?二者分别包括哪些物质?请分别书写盐酸、醋酸、硫酸、氢硫酸、氢氧化钠、氨水、氢氧化铁的电离方程式?电离方程式书写有何要点?以醋酸为例

12、,影响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因素有哪些?分别如何进展影响的?依据水的电离平衡方程式,哪些因素会影响水的电离平衡?如何影响?水的离子积是什么?如何从不同溶液的角度理解水的离子积?其数值和哪些因素有关?常温下水的离子积是多少?pH的定义是什么?常温下其大小和溶液的酸碱性有什么关系?常见的计算包括:强酸稀释、强酸混合、强碱稀释、强碱混合、强酸强碱混合,计算时把握的要点是什么?什么叫水解?什么样的盐水解?水解有什么样的规律?请分别书写醋酸钠、碳酸钠、氯化铵、氯化铜溶液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水解方程式书写有哪些要点?以氯化铁溶液为例,影响水解平衡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水解能用来解释哪些现象具体应用?溶解平衡具

13、体指的是谁建立的平衡?是哪两个过程之间的平衡?利用溶解平衡可以解决哪些问题?【简单进程】步骤具体设计设计意图引入从生活中的泡沫灭火器出发,让学生尝试书写发生的化学方程式,在学生有障碍时可演示实验,用现象提示学生进展思考。通过碳酸氢钠和硫酸铝溶液成分和变化的思考,促使学生产生构建分析模型的需求。思维模型的建立通过不同层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比照,让学生关注清楚分析溶液的关键步骤,最后通过师生共同的总结分析得出电解质溶液分析的思维模型。在学生产生了建模需求之后,如何建模成为任务中心,通过学生自行思考和建立的模型才会更快地为学生承受和应用,所以宜采用教师引导的方式,从学生的分析思路中逐渐得出思维模型。模

14、型的应用1.碳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混合可以发生反响, 请根据你刚刚习得的模型对二者之间的反响进展 清楚的分析。 2.“以富含硫酸亚铁的工业废液为原料生产氧化铁的工艺如下:将 FeSO4溶液与稍过量的NH4HCO3 溶液混合,得到含FeCO3 的浊液,再 将浊液过滤,用热水洗涤沉淀.请写出生成FeCO3 的离子方程式 在模型的应用中让学生逐渐获得成就感,从而形成比拟顺畅的思维模式。1中的安排是为了巩固思考模型,而2的出现如此是在应用模型的同时,让学生在思考离子之间反响的时要考虑具体信息,以使思考更全面。模型引申和总结碳酸氢根离子在不同示例中的不同变化小结指出模型的普适性,最后对本节课的进程进

15、展总结。旌:刚刚我们看了王教师的这节课的课例的设计思路,我想说一下几点:第一点,王教师做得比拟可贵的就是一个前测,这就解决了我们的复习教学是否基于学生的实际这样一个核心。有时候我们设计的问题跟学生的认识是有一定差距的,如果我们之前对学生有一个前测,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前测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王教师采用了问卷的方式,分析相应结果得出了学生的主要问题,从而确定这个节课主要的教学容和策略以与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这是值得关注的一点;另外,在这个过程中是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这一点做得也非常到位,同时很关注在实际问题解决中建构知识结构,同时形成解决这类问题的程序,即思维模型:首先是溶液中微粒种类,微粒之

16、间怎样相互作用,作用的结果如何。从水平上来看是从定性到定量。从整体来看是抓住了学科知识本体之间的结构,然后附着在实际问题中,提炼出实际问题结构并进展拆解,形成一个可操作的程序,这对学生是很有帮助的。董军:这节课有一个前测是很好的。我们在进展任何一个复习课的前期都应该有一个调研,来把握复习方向、复习的具体容和复习的深广度问题。我们有这样一种做法,在第一节课完毕的时候发第二节课的学案,学案上有前置性的学习容,这样即使像这样一周只有两课时的化学课,教师也可以在第二节课上课之前抽查一局部学生的学案,了解学生的程度和学习状况、并注意收集学生的问题,再上课的时候就有的放矢了。王卫平:教师在设计和编排这节课

17、的时候我想应该考虑到离子反响过程中概念的落实与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的比拟等。因为这节课是放在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之后的。可以对前一个单元的容进展总结、提炼,还有具体化学用语的训练和规,学生不仅板书,而且有学案投影等等,所以这个教师无论从这节课知识体系的构建、还是技能方法和化学用语的规上考虑得非常周全。主持人:刚刚几位教师基于这个案例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复习课设计的根本思路、方法和策略。不难发现,复习课教学和新授课有一样点也有差异。通过刚刚几位教师的讨论我们发现,跟新授课教学一样的是,在复习课教学的时候同样要关注学生的认识开展、关注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的困难、输出过程中缺乏的是什么。刚刚教师们都提

18、到了思维模型的建立,教师在新授课时给学生建立起的根本思路和思考角度跟在复习课的时候要建立的思维模型是有联系的,但不完全等同。新授课“输入知识的时候,即认识溶液的时候有哪些角度,复习课面对实际问题,解决的是“输出的问题。它要把认识角度具体化,对学生来讲才具有操作的依据和程序。场外,在复习课里同样要关注多样化教学。比如选取的问题要基于实际,另外也要有驱动性问题,也要关注例证、素材的选取等。当然复习课教学和新授课教学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即容量更大、更综合、要更加考虑课前课后课课外的整合设计。下 部三、一线教学实践中同步练习设计存在的问题是什么?主持人:前面主要是结合水溶液问题跟讨论了复习课教学设计中教

19、师们需要关注的点。下面我们把话题转入化学反响原理模块教学实施中教师们关注的另外一个方面的问题:关于同步练习的选取。我们从场外的采访中看看对于同步练习的选取教师们通常是怎么做的。师1:我认为对于化学反响原理同步考试与评价的设计是逐步走向科学的。最初的教学我们过多地依据旧教材,题目偏、难,没有表现新课程、新教材的特点。随着对课标、对教材的比拟研究,我们对习题课的研究才越来越符合习题课的要求。师2:在设计同步练习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综合实际,也就是要注意学段的不同,防止一步到位。很多问题设计的题目可能很优秀,但在新授课教学中不一定适合。也就是学生的根底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对学生思维的要求跨度太大。 师

20、3:我认为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研究课后习题的特点,拓展新题型,整合旧的题目。目前能较好的实现与新教材配套的练习比拟少,题目大多偏旧、偏难。我们从新教材的课后习题看出,新教材更注重课后习题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我们要充分地利用教材中的习题,也可以对教材题目进展变式练习,要多研究新教材的课后习题,分析各题目的、命题特点、题目难度,然后整合旧教材中的习题,编写适合新教材的练习题。王卫平:作为一线教师来说,在同步练习的设计上存在很多的误区,到现在为止做得都不是很完善。比如在同步练习的选取中困扰着我们的是时间紧、一线教师教学任务很重。在一线教师手里有很多现成的同步训练,但是教师们对这些题的处理都是简单地把不

21、符合课标要求的、认为超纲的、节前节后不适宜的题目删减掉,做完这种处理之后就直接发给学生做了,但是做完之后实际上我们也有很多遗憾。从现在来说,进入新课改6年,很多教师对于新授课如何讲、如何备课、如何进展教学设计以与线索的挖掘等,有很大的提升。但所有的教师感觉难度大的就是同步训练。因为同步训练本身良莠不齐、新旧不齐,所以带来的困扰很多,而且牵涉到时间的问题,所有的题目不可能自己去编写,只能把时间放在删减题目和简单地改造题目上。即使是这样,我们觉得效果也不好,因为对于学生来说,习题本身和新授课一样重要,而且习题占据了学生课外的很多时间,所以我们一直淡化习题的设计。关于习题课如何设计、习题课如何讲解的

22、问题,很多教师都有一定的盲目性。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是我们急于要解决的一个核心的问题。主持人:看来现在关于同步练习的选取问题已经成为反响原理模块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了。教师关于这一点你想给教师提哪些建议呢?旌: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习题本身功能的分类和界定的认识问题。应该说我们的同步习题也好综合习题也好,什么时候选、选什么样的习题是基于它的功能来确定的。可以分几个层级:一个是随堂练习,它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巩固和理解随堂的教学容,当然也是多维度的,还有就是课后的同步练习,它的功能是在巩固的根底上的应用,深化对学习容的理解,还有就是单元习题,主要是检测、在综合根底上的应用和巩固,另外就是模块测试题,

23、主要是检测学生是否达到模块的水平要求。我们应该从它的层级的角度进展区分。还有一类问题是:在习题选择时我们过多地关注知识点、知识点落在哪个知识结构体系中等等,从维度上显得单一、简单,我们可以关注一下方法维度。董军:我们在复习的时候维度、难度、综合度都要考虑。我们不能把每节课完毕后都要进展的课后练习,这样一个决定学生学习的至关重要的一个时间段随意地处理掉。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回事,那么作业、练习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像这种情况是非常多的,比如盖斯定律,它可以用两个反响合成一个反响,也可以三个反响合成一个反响,反响之间可以是相加的、可以是计量数变化或不变的、可以代入具体数值

24、也可以不代入具体数值。这时我们要考虑什么时候当堂课用,是用带数值的还是符号表示的;什么时候在课下做,是用三个反响的高考的层次就是三个反响。我们不能要求学生一口气全“吞下去。四、化学反响原理模块同步练习的选取建议主持人:从刚刚两位教师关于同步练习的建议中可以获得这样一些启示,首先,在进展习题筛选的时候要关注层次性。即使是同步练习,它跟当堂练习、还有之后的单元练习、模块练习和高考练习还是有比拟明显的差异的。教师们可以在一个练习的局部最后一道题有不同层次重叠,但大量的重叠就会干扰学生对核心容的学习。第二就是训练目标的多元化。实际上与新课程目标多元化的取向是一致的,在教学时要关注三维目标,在评价时也是

25、一样的。按这样的思路推演下去,会发现,在基于学生的认识进展考查时,除了认识角度之外,认识对象确实立也是很重要的。例如,在沉淀溶解平衡局部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向海水中参加石灰乳,出现沉淀,然后让学生解释。我们发现很多学生找不到沉淀转化的对象,更多的想到镁离子和氢氧根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但忽略了氢氧根的来源,实际上它是从氢氧化钙的沉淀溶解平衡得来的。由于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氢氧化镁更难溶,所以生成了氢氧化镁,导致沉淀溶解平衡的定向移动。实际上是一个沉淀转化,而很多同学都简单地把它理解为沉淀的生成。对于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的考查不一定是基于认识,还有一些是教师说的一些具有普适性的思想方法,比如变量控制,在

26、很多考题中出现在实验设计里或者对数据的分析。给学生很多数据,学生只能控制住某些量去看变量,才能研究出这个实验的目的。这也提醒教师们在进展习题选取的时候必须要对习题进展研究学。只有对习题进展研究,挖掘出问题结构后,再去看问题结构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的习题是怎么样让它显得那么丰富的?其实就不同素材的刺激,或者问题结构中的不同要素进展控制。教师如果对整个结构心中有数的话,就能很清楚地知道要留什么、删什么,补充什么。在看学生作业的时候能够准确判断学生出现问题是由于纯的知识记忆问题,还是没有抓住问题结构从而没有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下面的讨论就结合一份同步练习题跟教师们一起来筛选一下,看看我们怎么来看待这份

27、作业的题,我们怎么确定留什么补什么。案例:一份同步练习题1有关盐类水解的说法不正确的答案是 A盐类的水解过程破坏了纯水的电离平衡B盐类的水解是酸碱中和反响的逆反响C盐类水解结果使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DNa2CO3溶液中,CNa+是cCO32-的2倍2如下各离子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响的是 ( )AHCO3-+H2O H3O+CO32- BNH4+H2O NH3H2O+H+CCO2+H2O H2CO3 DH2O+H2O H3O+OH-3如下说法中错误的答案是( )A在Na2S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B水解反响中同时存在中和反响C一切钾盐、钠盐、硝酸盐都不发生水解 D醋酸盐溶于水能发生水解4在25时

28、,pH值都等于10的KOH溶液与CH3COOK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拟( ) A. 相等 B. 前者比后者大C. 后者比前者大 D. 两者都比纯水电离度小 5. 在含有酚酞的0.1 mol / L氨水中参加少量的 NH4Cl晶体,如此溶液颜色 ()A. 变蓝色 B. 变深 C.变浅 D. 不变 6在常温下,纯水中存在电离平衡H2OH+OH-,如要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并使cH+增大,应参加的物质是 ANaHSO4BKAlSO42CNaHCO3DNaAc7在Na2S溶液中c(Na+)与c(S2-)的比值是:() A 2 B小于2 C大于2 D128物质的量浓度一样的如下溶液中,符合按PH由小到大顺序

29、排列的是 ( )ANa2CO3 NaHCO3NaCl NH4ClBNa2CO3 NaHCO3 NH4Cl NaClC(NH4)2SO4NH4Cl NaNO3 Na2SDNH4Cl(NH4)2SO4Na2SNaNO39.在Na2CO3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的关系正确的答案是( )A. CNa+= 2CCO32 B. CH+COHC. CCO32cHCO3 D. CHCO3COH10如下各组离子中,每个离子都能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一组是 ( )AZn2+、Ag+、HCO3-、Cl-、PO43-、SO42- BFe3+、SO42-、Al3+、H+、CO32-、H2PO4-CAg+、SO32-、SiO32

30、-、Fe2+、S2- D Cu2+、ClO-、OH-、HS-、Na+、HSO3-11物质的量浓度一样的如下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氢氧根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NaHSO4 NaHCO3 Na2CO3 Na2SO4A B C D12把NH4Cl固体溶解在水中时存在两个电离过程,写出电离方程式和。NH4Cl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出的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使水的电离平衡向的方向移动,溶液中的随之增大,当达到新的平衡时,cH+COH-,溶液呈性;此过程总反响式为。13写出如下盐发生水解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并说明其溶液的酸碱性盐名称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显酸或碱性硝酸铵乙酸钾硫酸铁氯化钠碳酸钠14配制氯化铁溶

31、液常出现浑浊现象,其原因是_。如何操作既可得到透明溶液而又不引进杂质离子_。15现有NH4Cl和NH3H2O组成的混合溶液,假如其pH=7,如此该溶液中cNH4+_cCl-;假如pH7,如此该溶液中cNH4+_cCl-(填“、“、“=)。旌:一般来说组合一份同步练习应该关注几个方面:一个是知识本体,这节课的知识本体就是盐类水解。我们要对盐类水解的概念本体,以与盐类水解的水解平衡的容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并在此根底上设计初步应用的练习。同时对盐类水解这个概念,我们要从多维度多层次地认识它,比如宏观现象、微观本质、符号表达,还有从定性的角度怎样理解,是不是能上升到定量和半定量的水平。另外是知识结构的问

32、题,盐类水解是水溶液离子平衡中很重要的方面水解平衡。跟它相关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相互影响的比如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这时是不是能够从知识结构上进展比拟。还有就是应用方面,通过应用帮助学生梳理问题结构,形成解题思路和策略。我想主要可以从这几个角度看这份习题,看哪些习题可以留下,哪些习题可以经过改动之后使用,或者有些习题可以建议放在什么样的位置上使用。第1题应该是直接指向知识本体、概念理解局部,是定性的角度理解盐类水解的根本概念,这道题作为习题的第一题是可以的。第2题是符号表达,这里四个选项涉与到了盐类水解、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平衡和离子反响,所以这道题建议将第三个选项改成弱电解质电离

33、平衡,比如一水合氨或醋酸的电离平衡的表达式。选择一水合氨可能对学生帮助更大,因为在这里有铵根离子的水解平衡,还有一水合氨的电离平衡,这样可以从概念辨析和比照上给学生一个清晰的认识。所以建议把C选项改成一水合氨的电离平衡之后使用。第3题的综合度相对高了一些。在这节课刚刚建立对盐类水解的根本概念和平衡的移动的相关容的理解,引入这个多综合体系的概念对学生的理解是不利的,容易造成一些混淆。所以建议这道题放在单元综合练习中。第4题也是这个问题,并且第4题的核心问题是研究水的电离平衡,并不是这一课时的知识主体,建议放在单元练习中。王卫平:第五题是向氨水中添加铵根离子,这样就使得盐类水解的同步测试变成了研究

34、电离平衡的移动,建议这道题可以作两种改变,一种是把这个题改成研究水解平衡的,如改成在氯化铵溶液入氨气,看如何变化,把第5题保存,在下面紧接着出一道水解平衡的题目,两题并列突出概念之间的比拟,使学生与前期的电离平衡相区分。第6题A选项考查的是水的电离平衡,相当于是复习前面的知识,而B和D牵扯到弱离子,铝离子和醋酸根在水中存在水解的问题,但C选项放在这里难度较大,因为酸式酸根既有水解也有电离,第6题在课时训练上综合性较强,建议放在单元测试甚至模块测试当中考查。第7题题目本身放在这里考查没有问题,但从整个题的设置看,它与第一题的D选项是重复的,我们建议做如下改动:将第一题的D选项改成单一的概念形成的

35、考查,或者建议把第8题删掉。第8题涉与到弱离子水解、酸式酸根水解和电离共存的体系等等,这道题难度较大,建议放在单元测试和模块测试当中。董军:第9题很明显是由于碳酸根离子的水解导致溶液中离子间有一定的浓度关系,所以这个题考查的是知识本体,而且很直接,建议留在同步训练中。第10题最大的特点是超标,包括银离子、磷酸二氢根等典型离子,另外这道题很复杂,所以这道题不适合做同步训练,此题要用的话必须进展删减和改造。当然,假如改造后综合程度高就可以就在单元测试中,如果改造得比拟直接的话也可以直接用于同步学习。第11题的四个选项硫酸氢钠是酸式盐的电离,碳酸氢钠是以水解为主,电离兼有的,碳酸钠水解为主,这个题有

36、一定的复杂性,就一般的学生而言可以放在单元测试中,当然如果学生根底比拟好,也可以放在同步测试中。第12题直接表示了一个简单的事实,13题就让学生写水解的离子方程式,这两个题的表述很直接很具体,很根底,所以可以作为同步练习。但是这两个题“空较多,建议不要单一的都是写离子方程式、都去让学生填空,可以拆解一下,把每道题一半留在当堂练习中,一半留在课后练习上。旌:最后两道题都是指向应用,应该说是同步练习的最高水平。14题是一个实际应用的问题,学生要利用对盐类水解的认识和盐类水解平衡移动的理解来解决这个问题。15题是在综合体系中应用这节课与前面学习的容,比拟盐类水解的平衡和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从认识层

37、次上讲是从定性到半定量。这道题一方面是强化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另外强化解决问题的根本程序,也就是怎样分析体系要分析离子种类、离子的来源等、这些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怎么样的,最后进展综合分析得出结论。这两个题可以放在课后习题中,但尺度是最高水平的。主持人:通过刚刚对盐类水解这一课时的同步练习的筛选和讨论可以发现选择习题的两个维度:一个是容维,拿到一个习题要判断它考查的点跟学习的容是不是对应的,如果是对应的,那么它可以留下,如果不对应,就要考虑将它放在其它位置上。在容的考查上,除考查的知识与知识点之间的对应之外,还包括学科思想方法和认识方式。比如15题考查的就是水溶液这个体系的思想方法、认识角度和

38、认识方式的根本类型。在容维包括四个一级主题,有刚刚提到的具体知识、学科思想方法和认识方式,也包括STS和科学探究的考查。另外选取同步练习的维度是水平维,即考查的认知水平是怎样的,第一个水平就是识记,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能再认、回忆。第二个水平就是理解,即对知识本质和相关知识间的认识,在问题解决中的表现就是对知识的本质和问题间关系作出说明和具体化,或者进展比拟、分析、判断,比如刚刚第2、5、6题就是属于理解水平的考查。第三个水平就是简单应用水平,将所学知识直接应用于问题解决,或稍微变化一点情景,比如讨论水解平衡移动的时候用的是醋酸钠体系,换一个其它体系来讨论,这属于简单应用的水平。第四种就是间接应

39、用,间接应用中又可以分为分析、评价、创造:在分析水平主要指应用知识去分析的情景对象具有比拟大的情景转化,比如14题。配制氯化铁溶液中常出现沉淀现象,这是一个真实的情境,学生分析它的原因就比给一个的平衡体系更复杂一些,15题是更加典型的弱电解质电离和盐类水解共存的一个复杂体系了;第二个就是评价,当面对问题的时候,可以给出几种方案,请学生评价和设计,比如发现氯化铁溶液浑浊,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就到了设计的水平。在选取同步练习的时候大多数题目是放在理解和直接应用的水平,也有少量的题目放在间接应用水平。这实际上就定位了同步练习的难度,给我们后边的模块练习和高考复习留下了更多的空间。五、如何进展考

40、试评价设计?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主持人:在化学反响原理模块的评价设计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容,就是阶段性考试题目的设计,比如期中考试、模块考试。下面就阶段性考试题目的设计进展讨论。王卫平:我就立足在单元测试方面来介绍一下我们的侧重点。我们在进展单元测试题的设计时一般会考虑三个方面即全面,多样,系数。全面就是指全面地涵盖该单元的核心知识点,并且能反映出知识之间的联系,这两点在题目中都要有所反映。全面还有第三个需要考虑的,就是突出重点容,这个重点一来可能分值上比重较大,可能在主观题中呈现,而且呈现的次数角落多,二来可能承载了更多的考查点的任务。另外我们还要考虑多样的问题,在单元测试的考查上我们也在注意

41、素材的组织,比如题目呈现的方式是图、是表、数据等,另外题型也要多样化。另一方面就是在表现学生思维的力度和思维角度方面也力求多样化。这是单元命题里难度较大的地方,一线教师根本能做到的多样化一般是素材的多样,如图表、数据,概念落实、符号考查等方面也能考虑到,题型的多样性也可以考虑到。另外单元测试题还有一个难度系数的要求。易、难的题目按比例分配,一般单元测试中以容易的题为主,中等难度和难题一般不能超过三个点,一般都在20%以下,这样就保证学生在单元测试中知识的落实比拟扎实。难题可能涉与综合性比拟强的多线索、多维度考查,或者承载了对学生水平维度的考查,这种题目在单元测试中一般只会出现12道。以这种原如

42、此命题一般是由备课组中某个教师出,然后整个备课组作为集体备课的容最后确定。董军:我从几个方面汇报如下:一是试卷的功能。作为各级教研员命制的模块测试题应包括包括四项功能:考查功能、检查功能、激励功能和指导功能。考查功能是针对学生而言。通过具体的试题,考查学生对根底知识、根本技能和学科思想方法等方面的掌握程度。检查功能是针对教师而言。通过具体的试题,检查教师对根底知识、根本技能和学科思想方法等方面教学任务和教学要求完成的程度。激励功能是针对学生而言。通过考试,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增强自信,所以平均分不能低、与格率不能低;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科学的深刻的科学性、逻辑性和科学魅力,让学生看到自己

43、的差距,明确奋斗目标,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面向教师们汇报的这份试卷,是为一所重点中学命制的模块试题,预计难度在070左右,与格率在08左右。指导功能是针对教师而言。通过具体的试题,指导教师要研究课标、研究课堂教学、研究高考的考试说明和研究高考试题,在平时的生活和教学中,用化学的视角观察社会,研究以上诸方面对素质教育带来的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是试卷命制的流程,命题一份试卷至少要走四步定位、构架、精细和布点。定位是指通过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通读教材,确定重点考查的容、考查的要求和考查的程度。比如:关于化学反响原理这个模块,从容确定方面讲主要是三局部容主题一是化学反响与能量,包括能量的

44、形式与能量的转化包括电能与化学能之间的转化、化学反响与反响热的计算两大局部。主题二是化学反响速率和化学平衡;主题三是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但主题三中所包括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溶解平衡这三大平衡,都是化学平衡原理在新素材、新背景下的具体应用。从考查要求和考查程度上讲,课程标准在容标准方面共有三项实验探究的要求,其中两项就是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响速率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当然要具体命题时不一定对两项容都进展探究,只要进展一项就可以了,以点带面。从能力考查方面看:在高考的考试说明中有明确要求3化学实验与

45、探究能力:其中要求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以与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在试题形式方面除前面所说到的一定要有探究实验形式的试题外,还结合课标和考试说明的要求以与近年来高考在这方面落实以上两纲要精神而出现的图表、图像题等等。课程标准在这方面是这样要求的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拟、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展加工。高考考试说明把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作为第一要求,其中明确提出:承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与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

46、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展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与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所以在本模块测试题中要相对多的出现图像、图表应用类的试题,如第9题,从定性的角度分析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响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第10题,从定量的角度来考查反响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建立,以与第14题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和第15题绘制外界因素对化学平衡影响的一组图像。架构就是搭建整个试卷的整体框架。首先从核心容开始,根据定位的要求和手中的素材,确定了用探究的形式进展有关化学反响速率和化学平衡容的考查,并结合图像和图表的使用考查学生

47、的学习能力。例如第15题。案例:第15题飞机尾气中的NO会破坏臭氧层。利用催化剂可使尾气中的NO和CO发生反响:2NO2CO2CO2N2H0。增大催化剂比外表积可提高化学反响速率。为了分别验证温度、催化剂比外表积对化学反响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局部实验条件已经填在下面实验设计表中。实验编号t()NO初始浓度(mol/L)CO初始浓度(mol/L)催化剂的比外表积(m2/g)280103103821031243501031请填全表中的各空格2请在下面给出的坐标图中,画出上表中的三个实验条件下混合气体中NO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图,并标明各条曲线的实验编号。.汽车燃机工作时产生的

48、高温会引起N2和O2的反响:N2(g)+O2(g)2NO(g) 是导致汽车尾气中含有NO的原因之一。2000时该反响的平衡常数K=0.1,假如该温度下,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N2和一定量的O2,平衡时O2与NO的物质的量恰好相等,如此平衡时N2的物质的量是。此题是通过一个环保的素材,充分表现了探究实验的单变量控制原如此,表现了在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指导下进展实验设计的考查要求,同时考查了使用信息、多形式表达结果的学科能力。化学平衡有关的计算包括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根据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在目前化学计算已经淡化的新课标时代,课标中仍然明确要求“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响物的转化

49、率,所以在命题,在14题考查了三量法的计算,在15题考查了用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与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反响进展的方向。考虑到试题的大小问题以与防止瓶颈现象,把对化学平衡特征的考查单独另题,放在选择题中考查。这样就完成了对化学平衡根底知识本体的考查,而对化学平衡的应用方面的考查,如此多是结合电解质溶液即溶液中的三大平衡来考查的。精细的含义有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文字表述精细,要做到字斟句酌,使试题文字简捷、精炼并且准确到位不产生歧义;这是任何形式的命题都要做到的。二方面,是控制程度精细,模块测试不是高考的模拟考试,学习还处在新授阶段,所以要在知识的深度和难度方面予以适当控制,不能采取一竿子到底的的做法,如

50、关于pH的计算,我们知道,关于pH的计算要求很多,如由溶液浓度计算pH分为酸型和碱性;有关溶液稀释的pH的计算;有关酸碱混合反响后溶液pH的计算,还有含有字母的要求建立关系式的有关pH的计算和考查。针对本次命题是模块的新授课的测试题,不是高考总复习,所以不考虑“含有字母的要求建立关系式的有关pH的计算和考查。三方面是体系构建精细,体系化和结构化是模块考试的特点,试题和试卷本身还要为学生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的形成做贡献。通过命题我深深的认识到,什么样是好题既好考、又有讲、还好用的试题,在考试中、讲评中和考后对学生的知识构建和能力培养还有指导意义的试题是最好的试题。布点是根据已经完成的命题,结合本

51、章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完成其它的知识点考查,这时可以考虑尽可能扩大考查面。注意的地方:命题开始时不要掬泥于知识点的全面考查,否如此就会出现平均用力、重点不突出、缺乏结构性等问题。旌:我们作为区域教研的机构,每年都会承当一定的命题任务。我们有一个规的命题流程:首先是界定测试功能,比如是模块测试题那么它就是学业水平考试,这是它的测试功能。由此我们确定多维的测试目标:比如知识结构、方法策略等。之后要统一命题依据,市有一个教学指导意见,这是我们的命题依据,教材作为主要的学习资料也是一个依据。还有就是我们区的实际教学情况。无论哪一级的考试它都必须首先了解教学情况,将教学实际作为主要的命题依据。之后确定考查

52、的容。既然考查目标是多维的,考查容肯定也是多维的。我们在命题之前会制定一个双向细目表,这里面要包括核心主干知识、整体知识结构,还有就是学科能力方法。用什么样的知识去考查能力方法是要思考的问题,然后是问题结构、解决策略,在此根底上再次明确考试的导向。确定细目表之后也要考虑预计的难度在多少。之后集体备题。我们会集体讨论试题的素材方向,备题后来后组稿,组成成卷后将会有很长的时间去“打磨试题,让它更科学合理,能更好的承当我们的测试目标和细目表中规定的考试容。在这个讨论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用一定的收获。因为它是走科学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去学习一些命题理论。主持人:在阶段性考试命题的时候要注意定位,单元测试、模块测试和模拟测试它的定位是不同的,所以在难度确实定上就不一样。另外,当确定了试题的难度定位时,在进展习题设计的时候关注的点:知识点的分布、难度确实定,特别是多样化评价目标的考查。再来看同步练习选取的二维的思考角度,会发现二者是一致的。比如多样化评价目标确实定实际上就是在容维考查的时候不仅要关注知识本体,还包括学科思想方法、STS与科学探究能力。另外一个就是水平维,它决定了一份试题的难度。教师向我们介绍了他们区在进展命题设计时的流程,我想这对我们以备研组为最小的教研单位来讲是很有启示的。作业:见课程公告中的“研修指南。19 / 1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