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说课稿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00458257 上传时间:2022-06-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说课稿(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说课稿.精品文档.氧气的制取与性质说课稿大邑县新场镇学校 吴佳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氧气的制取与性质,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进行。一、 教材分析:本课题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学生实验课,它体现了新课标注重学生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从知识运用上看,氧气的制取与性质是每年中考的必考点,涉及到的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题的分值也较高,更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实验操作之一,由此看来,它在整个初中化学中都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可

2、小觑。二、 学情分析:1、初三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初三学生正值青春发育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且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化学又是一门新开的科目,学生很感兴趣,但是学生在实验课中,自我管理,调控能力不够。2、我校学生的学情(1)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氧气的制取、性质和用途,大部分学生对氧气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2)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在对氧气的制取、性质的学习中,教师已经对基本的实验操作进行了演示,对要求进行了讲解。并且学生对如何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已有了较深刻的印象。(3)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初三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步由形象思维转向抽向思维,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

3、握的知识,通过分析、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同时我校地处偏僻的农村,学生生源比较差,知识面比较窄,动手能力差,借助实验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加强直观性,便于学生的理解。因此,教师做好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能够正确的完成实验,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三、 教学目标:1.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上述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学生实际确定以下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小组探究实验,学习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木炭、铁丝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加深对氧气化学性质的认识;情感与态度 通过小组合作,发展学生合作、思考的科学精神,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氧气

4、的制法、性质及其实验操作要领。教学重点确定依据:氧气的制法、性质是考试必考点。并且学生第一次进实验室做制取气体的实验,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只有掌握了氧气的制法、性质及其实验操作要领,才能更好地进行实验。难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及操作。教学难点确定依据:实验过程中有许多的注意事项,只有突破了它们,才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四、 教法学法1、教法分析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 “发现学”理论和 “做中学”理论。本节课主要采用“提出问题、启发诱导、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教学方法。2、学法指导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学习方

5、法的指导。在本节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指导学生掌握以下两种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五、 教学过程:(一)、教学准备仪器: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药匙、废液缸。药品:高锰酸钾、木炭、细铁丝、澄清石灰水。用品:木条、棉花、火柴、干净的纸、多媒体。学生分组:每组4人并编号,分为实验操作员1、2号,现象描述员3号,记录员4号,全班分为11个小组。(二)、教学活动设计情境导入:同

6、学们,第二单元我们研究了氧气的性质、用途以及制法,老师在课堂上亦做了演示实验,大家想不想亲自动手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1、学习准备学案内容学生活动设计教师活动设计【自主学习】一.旧知回顾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文字表达式)2.木炭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现象是:3.收集氧气可用 法,此方法收集时导气管应伸在 ,也可用 法收集,此方法收集时导气管应伸在 。4.检查装置气密性时,若气密性良好,看到的现象是 。二、新知预习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应在试管口 ,其目的是 。固定装置时试管口 ,

7、否则 。2、加热后,收集氧气应在 时,收集满氧气后应在 盖上玻片,移出水面后应 放在桌面上。3、停止加热时,应先 ,再 。1、小组内对答案,对有疑问的地方讨论,交流,讲解;2、将所遇到的问题反馈给老师。【板书】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在同学们实验探究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与本节课有关的几个问题。请同学们翻到导学案P56. 教师进行巡堂,及时处理学生所反馈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制取氧气反应原理、收集方法等知识的回顾,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使学生做到有的放矢。2、同步学习活动一、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学案内容学生活动设计教师活动设计1.下面请同学们看视频,回顾一下实验室用

8、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整个操作过程,同时思考其操作步骤及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装置如图:2.讨论归纳:(导学案P57)(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操作步骤有 。可简单记忆为:茶(查)庄(装)定(定)点(点)收(收)利(移)息(熄)。(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在管口 ,其作用是 ,固定装置时,管口应 ,其目的是 ,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其原因是 ,停止加热时应先把导气管从水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否则会造成的后果是 。对应练习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只要给固体加热,就要将试管口略为倾斜向下B、利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结束时,一定要先撤离导管C、制备气体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选

9、择制备装置时,主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1、阅读教材P45P46第二段结束。2、观看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视频3、小组内交流、讨论,形成统一答案,然后由每小组的5号同学进行抢答,每题1分,共计6分,给各小组加分。4、完成导学案“讨论归纳” ,和对应练习1.5、小组间交流对应练习1的答案。 1.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45P46第二段结束。2. 播放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视频【板书】1、实验原理: 加热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 视频看完后提问:(1). 制取气体的装置在使用前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查高锰酸钾制氧气装置的气密性?(2). 给试管加热时应注意什么?试管口为什

10、么要稍向下倾斜?(3).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什么?(4). 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为什么刚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易立即收集?(5). 实验结束后,先把酒精灯移走还是先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为什么?(6). 你能简单的说出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步骤吗?备用设计:对学生回答不准确的,老师给予讲解。【板书】2、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4.对“讨论归纳”内容解疑。5、组织学生做对应练习1,教师视情况给予讲解。 设计意图:1.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验室氧气的制取实验,形象直观,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通过6个问题的层层推进,突出了本节课氧气的制法及其实验操作这一重点,突破了实验操作中

11、的注意事项这一难点,为学生顺利实验做好铺垫。3、通过小组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增强学生的组织与表达能力,增强凝聚力。活动二 实验探究制取氧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学案内容学生活动设计教师活动设计1、 制取氧气:用所给实验器材和药品制取两瓶氧气(其中一瓶留有少量水)。2、 性质实验:按照教材“实验活动”P46的方法完成氧气的性质实验。3、 思考讨论:讨论教材P46“问题与交流”(1) 检查装置气密性时,除了用手紧握的方法外,还可以有什么方法?(2) 如果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3) 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为什么要由瓶口缓慢插入?对应练习2.(1)某同学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时

12、,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可能的原因是 1、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分工,共同完成用高锰酸钾制取两瓶氧气。2、学生观看视频,了解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以及该注意哪些问题。3、学生展示讨论结果:(1)把木炭往集气瓶中伸的时候要缓慢伸入(2)铁丝燃烧实验需注意要在集气瓶底留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集气瓶底。(3)铁丝末端系一根火柴,引燃,带火柴快燃尽时才伸入集气瓶,由上到下慢慢伸入,不要碰到集气瓶壁。4、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性质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5、思考讨论,教材P46“问题与交流”,小组交流,展示结果, 并完成对应练习21、在教室内巡视,及时提醒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3、2、播放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3、组织学生讨论,总结并归纳,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并及时给予肯定与补充。4、组织学生完成性质实验,巡堂并给予一定指导。【板书】3、实验现象:物质现象表达式木炭铁 设计意图:1、通过播放视频,展示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形象直观,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2、通过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的解决,突破了难点。3、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在“做”中学,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氧气的制法、性质的理解与掌握;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增强了学习化学的兴趣。3、反思小结 学案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同学们,通过这节实验活动课,你有哪

14、些收获与感想?1、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2、相互补充。1、让学生畅所欲言,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评价。设计意图:1、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起到梳理作用。2、这种开放性的反思小结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4) 反馈练习学案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在靠近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其目的是: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先加药品,再检查装置气密性。B、用排水法收集时,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就立即收集。C、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把带有火星的木条接近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集满。D、氧气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可以用排水法收集。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下列

15、相关装置及操作正确的是()A发生装置B排水法收集氧气C.验满D存放氧气4、(1)请指出图中三处主要错误并加以改正 导管口应该塞一团棉花(2)实验开始时,应先检验装的 气密性;加热后不宜立即收集氧气,待导管口气泡 连续、均匀 冒出时再开始收集;收集氧气完毕后,应先 把导管从水中移出再 熄灭酒精灯,防止 。水倒流炸裂试管(3)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1、独立完成后对自己打分,每空2分,共计24分。2、小组内纠错,讲解。3、小组汇报平均分。1、巡视,并查看学生完成情况,做到心中有数。2、公布答案,对突出问题进行讲解。3、针对统计情况,做出评价。设计意图:1、进行量化性评价,提高学

16、生学习兴趣。2、检验本节课的学习成果。3、巩固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相关知识的掌握。(5) 作业布置 完成导学稿课后作业部分六、 板书设计: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1、 实验原理:2、 实验步骤:3、 实验现象:物质现象表达式木炭铁设计意图:板书设计侧重于知识性和提示性,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有强调的突出作用,紧扣教学目标,一目了然。说课反思这是一节活动探究课,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实验的积极性高,本节课是在“导讲评教学模式”下顺应课堂内容和主题而变化的“导动评”活动课模式,学案导、学生动,师生评。通过学案引导和多媒体辅助为教学依托,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自体验实验的乐趣,从而真正掌握氧气的制取,加深对实验室制氧气原理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敬请指导,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