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19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23 光学与电磁波相关规律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0441731 上传时间:2022-06-02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3.2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浙江选考)2019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23 光学与电磁波相关规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浙江选考)2019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23 光学与电磁波相关规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浙江选考)2019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23 光学与电磁波相关规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资源描述:

《(浙江选考)2019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23 光学与电磁波相关规律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选考)2019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23 光学与电磁波相关规律试题(含解析)(3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专题23 光学与电磁波相关规律 光的折射、反射、全反射1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如图1所示。图12折射定律(1)内容: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2)表达式:n,式中n是比例常数。3折射率(1)物理意义:折射率反映介质的光学特性,折射率大,说明光从真空射入到该介质时偏折大,反之偏折小。(2)定义式:n,不能说n与sini成正比,与sinr成反比。折射率由介质本身的光学性质和光的频率决定。(3)计算公式:n,因v10331011波长减小频率增大红外线热效应红外线遥感1031

2、0710111015可见光引起视觉照明、摄影1071015紫外线化学效应、荧光效应、能杀菌医用消毒、防伪10710910151017X射线贯穿性强检查、医用透视108101110161019射线贯穿本领最强工业探伤、医用治疗1019 电磁振荡的规律电路状态电容器充放电状态电容器正向充电完成电容器正向完全放电电容器反向充电完成电容器反向完全放电时刻0电荷量最大0最大0电压最大0最大0电场能最大0最大0电流0正向最大0反向最大磁场能0最大0最大 1用实验证实电磁波存在的科学家是( )A赫兹 B麦克斯韦 C洛伦兹 D焦耳【答案】A【解析】用实验证实电磁波存在的科学家是赫兹,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

3、A。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2法拉第是一位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他在电磁学方面做出了基础而重要的贡献,被称为“电学之父”和“交流电之父”.关于法拉第的成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B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C验证了麦克斯韦关于电磁波的预言D提出场的概念,认为电场对电荷有力的作用【答案】D【解析】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发现楞次定律,选项A错误;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选项B错误;赫兹验证了麦克斯韦关于电磁波的预言,选项C错误;法拉第提出场的概念,认为电场对电荷有力的作用,选项D正确;故选D.3

4、下列关于电磁场与电磁波的说法错误的是( )A麦克斯韦提出光是电磁波的一种形态B赫兹的火花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C电磁波是纵波,不能发生偏振现象D变化的电场周围可能产生稳定的磁场【答案】C【解析】麦克斯韦提出电磁场理论,并提出光是电磁波的一种形态。赫兹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A.1865年麦克斯韦提出电磁场理论,并提出光是电磁波的一种形态。故A正确;B.赫兹的火花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故B正确;C.电磁波为横波,可以发生偏振现象。故C错误;D.如果是均匀变化的电场,其周围可产生稳定的磁场,故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4下列关于电磁场

5、和电磁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场和磁场总是相互联系的,它们统称为电磁场B变化的电磁场由发生的区域向远处传播形成电磁波C在电场周围一定产生磁场,在磁场周围一定产生电场D电磁波是一种波,声波也是一种波,理论上它们是同种性质的波动【答案】B【解析】电磁波是由变化电磁场产生的,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逐渐向外传播,形成电磁波电磁波本身就是一种物质传播不需要介质,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等于光速,与频率无关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知,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是相互联系的,它们统称为电磁场,故A错误;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形成电磁

6、场,电磁场由发生区域向远处传播就是电磁波,故B正确;只有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周围才一定产生电场,故C错误;电磁波是一种波,声波也是一种波,它们具有波的共性,但前者是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后者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不同,故D错误。所以B正确,ACD错误。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光的衍射现象B变化的电场一定可以激发电磁波C一切物理规律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D太阳光中的可见光和医院“B超”中的超声波传播速度相同【答案】C【解析】A、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是光的折射现象,故A错误;B、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可以产生磁场,但不一定能产生

7、电磁波,只有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周围才一定可以产生电磁波,故B错误;C、根据相对性原理,在所有惯性系中,物理定律有相同的表达形式,即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故C正确;D、太阳光中的可见光是电磁波,医院“B超”中的超声波是声波,这两种波的波速不同,故D错误;故选C。明确彩虹是由于折射形成的;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可以产生磁场,但不一定能产生电磁波。一切物理规律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见光是电磁波的一种,电磁波的速度等于光速,医院“B超”中的超声波是声波。6电磁场理论是谁提出的( )A法拉第B赫兹C麦克斯韦D安培【答案】C【解析】电磁场理论是麦克斯韦提出的,故选C.7广州

8、公交卡内部有一个由电感线圈和电容构成振荡电路,公交车上的读卡机(刷卡时“嘀”)的响一声的机器)向外发射某一特定频率的电磁波刷卡时,卡内的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给电容充电,达到一定的特定电压后,驱动卡内芯片进行数据的正常处理和传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仅当读卡机发射该特定频率的电磁波时,卡才能有效工作B卡工作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卡内的可充电池C若读卡机发射的电磁波偏离该特定频率,则线圈不会产生感应电流D即使读卡机发射的电磁波偏离该特定频率,仍可驱动卡芯片进行正常的数据传输【答案】A【解析】A、卡振荡电路接收与其固有频率相同频率的电磁波,读卡机发出电磁波频率与之匹配,才能得到充电效果,使电容电压达

9、到预定值,才能进行数据传输,故A正确;B、卡由电感线圈产生感应电流为电容充电,故B错误C、如果是其他频率的电磁波,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依然会有电磁感应现象,有感应电流,故C错误;D、卡能接收读卡机发射的电磁波,同时将存储的信息传输到读卡机中进行识别,故D错误。点睛:本题取材于我们身边最常用的IC卡考查电磁感应现象,要注意在学习中注意掌握物理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8如图所示的振荡电路中,某时刻线圈中磁场方向向上,且电路的电流正在增强,则此时( )Aa点电势比b点低B电容器两极板间场强正在减小C电路中电场能正在增大D线圈中感应电动势正在增大【答案】AB【解析】结合图中的磁场的方向,根据安培定则,

10、线圈中的电流从b到a,此时电流正在增强,表明电容器正在放电,所以下板带正电,上板带负电。a点电势比b点低,电容器两极板间场强正在减小,电场能在减小,电流放电变慢,线圈中感应电动势变小,故A、B正确,C、D错误。故选AB。9如图所示为某时刻振荡电路所处的状态,已知电容器中的电场方向与线圈中的磁场方向都向上,则该时刻( )A振荡电流正在增大B电容器正在充电C磁场能正在向电场能转化D电场能正在向磁场能转化【答案】BC【解析】因为电容器中的电场方向与线圈中的磁场方向都向上,同时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可以判断回路中电流为顺时针,电容器正在充电,振荡电流正在减小,磁场能正在向电场能转化,AD错误。故本题选BC

11、10如图所示为LC回路发生电磁振荡的某一过程,在这过程中( )A电容器正在充电B回路中的振荡电流正在增大C回路中电场能正向磁场能转化D线圈中的自感电动势与振荡电流同向【答案】AD【解析】图示时刻,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电流流向正极,故说明电容器正在充电;此时电流正在减小; 磁场能正在转化为电场能; 故A正确,BC错误; 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可知,线圈中的自感电动势与振荡电流同向;故D正确; 故选AD。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在LC振荡电路中,当电容器充电时,电流在减小,电容器上的电荷量增大,磁场能转化为电场能;当电容器放电时,电流在增大,电容器上的电荷量减小,电场能转化为磁场能11如图

12、所示,甲、乙、丙、丁四个LC振荡电路中,某时刻振荡电流i的方向如箭头所示。下列对各回路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A若甲电路中电流i正在增大,则该电路中线圈的自感电动势必定在增大B若乙电路中电流i正在增大,则该电路中电容器里的电场方向必定向下C若丙电路中电流i正在减小,则该电路中线圈周围的磁场必在增强D若丁电路中电流i正在减小,则该电路中电容器极板电荷必是上负下正【答案】BD【解析】AC、如果i正在增大,则其变化率一定在减小,故自感电动势一定在减小;若i在减小,则线圈周围的磁场一定在减弱,故AC错误。B、若i在增大,说明是放电过程,对于乙图,是从上极板流向下极板,则说明上极板带正电,进而可判断电场

13、方向必向下,故B正确。D、若i在减小,则说明是充电过程,在丁图中,电流指向下极板,故下极板必充上正电,上板带负电,所以D正确。故选BD1(浙江省2017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图中给出了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示意图,双缝和间距为0.80mm,双缝到屏的距离为0.80m,波长为500nm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双缝和上,在屏上形成干涉条纹,中心轴线上方第一条亮纹中心位置在处,第三条亮纹中心位置在处,现有1号、2号虫子分别从和出发,以相同速度沿垂直屏方向飞行,1号虫子到达屏后,沿屏直线爬行到,2号虫子到达屏后,沿屏直线爬行到,假定两只虫子爬行速度均为,正确的是( )A1号虫子运动路程比2号短

14、B两只虫子运动的时间差为0.2sC两只虫子运动的时间差为1.0s D已知条件不够,两只虫子运动的时间差无法计算【答案】AB【解析】根据双缝干涉相邻亮纹间距公式 得出相邻亮条纹间距为5mm,则得出p1p2在屏幕上的坐标分别为0.5mm,1.5mm,那么1号虫子从S1到P1的路程为800.9mm,2号虫子从S2到P2的路程为801.1mm,故A正确,已知路程差为0.2mm可以得出时间差为0.2s,故B正确C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AB2(浙江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11月选考)处于较高能级的氢原子向较低能级跃迁时,能辐射出a、b两种可见光,a光照射某金属表面时有光电子逸出,b光照射该金属表面时没

15、有光电子逸出,则( )A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向一平行玻璃砖,a光的侧移量小于b光的B垂直入射到同一单缝衍射装置,a光的衍射中央亮条纹宽度小于b光的Ca光和b光的频率之比可能是20/27Da光子的动量大于b光子的【答案】BD【解析】要发生光电效应现象,入射光频率大于该金属的极限频率,据此分析两种光的频率关系,然后根据频率越大,波长越小,折射率越大分析各个选项根据题意可知a光频率低于b光频率,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大于对b光的折射率,b光的折射率较小,以相同角度斜射到同一玻璃板透过平行表面后,b光的折射角较大,所以b光侧移量小,即a光的侧移量大于b光的,A错误;频率越大,波长越小,通过同一单缝衍射装置时

16、,中央亮条纹宽度越小,B正确;a光的频率大,故频率之比不可能为,C错误;频率越大,波长越小,即,根据可知,D正确 1(浙江杭州2019届上学期高三物理模拟)如图所示,实线为空气和水的分界面,一束红光从空气中的A点沿AO1方向(O1点在分界面上,图中O1点和入射光线都未画出)射向水中,折射后通过水中的B点。图中O点为AB连线与分界面的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1点在O点的右侧B红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速度变小C若沿A O1方向射向水中的是一束紫光,则折射光线有可能通过B点正上方的D点D若红光在水中的B点沿BO方向射向界面,则红光在界面处有可能发生全反射【答案】BD【解析】当光由空气射入水中时

17、入射角大于折射角,画出大致光路图如图所示,可见Ol点在O点的左侧。故A错误。红光在真空中速度最大,当红光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时,速度变小,故B正确。若沿AOl方向射向水中的是一束紫光,水对紫光的折射率大于对红光的折射率,根据折射定律可知,紫光的偏折程度大于红光的偏折程度,所以折射光线有可能通过B点正下方的C点,故C错误。若红光从水中的B点沿BO方向射向界面,入射角可能大于临界角,红光在界面处有可能发生全反射。故D正确。故选BD。解决本题关键掌握不同色光折射率关系和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关系,并能来用分析实际问题要知道在七种色光中,紫光的折射率最大,红光的折射率最小2(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19届高三上学期

18、9月联考)如图所示,波长分别为、的单色光a、b,沿着AO、BO方向射入半圆形玻璃砖,出射光线都沿O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玻璃砖内a光的动量大于在空气中a光的动量B在玻璃砖内a光的动量大于在玻璃砖内b光的动量Ca、b光从玻璃砖射入空气时,均受到玻璃砖的作用力D但是a、b光的临界角相等【答案】ABC【解析】A.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大于空气对a的折射率,根据可知,a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大;光子的动量:,所以在玻璃砖内a光的动量大于在空气中a光的动量,A正确;B.由光路图看出,a光的偏折角大于b的偏折角,折射定律分析得知,a光的折射率比b光的折射率大,由折射率与光的频率的关系可知,a的频率大;光

19、子的动量:,则在玻璃中,a光的动量大于在玻璃砖内b光的动量,B正确;C.由图可知a、b光从玻璃砖射入空气时,均发生偏折,可知光子的动量发生变化,由动量定理可知都受到玻璃砖的作用力。C正确;D.a光的折射率比b光的折射率大,则知a光的频率比b光的频率高,由:可知a的波长小于b的波长。a的折射率大,由可知a的临界角小,D错误。3一束复色可见光射到置于空气中的平板玻璃上,穿过玻璃后从下表面射出,变为a、b两束平行单色光,如图所示。对于两束单色光来说( )A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较大Ba光在玻璃中传播的速度较大Cb光每个光子的能量较大Db光的波长较长【答案】AD【解析】由图看出,玻璃对a束单色光折射率较大

20、,由光在介质中速度v=分析两种光在玻璃中传播速度关系,a光折射率较大,频率较大,速度较小,由v=可知,a光的波长较小;b光波长较长。A、光线经过玻璃两次折射后,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a、b两束单色光是平行光束由图看出,玻璃对a束单色光折射率较大,由分析得知,a光在玻璃中传播的速度较小故A正确,B错误。C、a光的频率大于b光的频率,根据E=h,a光子能量大于b光子能量,故C错误。D、由分析得知,b光的折射率较小,频率较小,b光在玻璃中传播的速度较波大,波长较长,故D正确。故选:A、D4如图所示,有一束平行于等边三棱镜截面的单色光从空气射向点,并偏折到点,已知入射方向与边的夹角,、分别为边、的中

21、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点出射的光束与入射到点的光束平行B该棱镜的折射率为C光在点发生全反射D光从空气进入棱镜,波速变小【答案】BD【解析】A、由几何关系可以知道,光线在点的入射角等于面上的折射角,根据光路可逆性原理知,光在点不可能发生全反射,而且从点出射的光束与的夹角为,所以从点出射的光束与入射到点的光束不平行,故AC错误;B、由几何知识得:光线在面上入射角为,折射角为,则折射率为,光从空气进入棱镜,频率不变,波速变小,故BD正确。点睛:本题是折射定律的应用问题,根据几何知识与折射定律结合进行研究,要知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频率是不变的。5如图所示,从点光源S发出的一细束白光

22、以一定的角度入射到三棱镜的表面,经过三棱镜的折射后发生色散现象,在光屏的ab间形成一条彩色光带.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a侧是红色光,b侧是紫色光B在真空中a侧光的波长小于b侧光的波长C三棱镜对a侧光的折射率大于对b侧光的折射率D在三棱镜中a侧光的传播速率大于b侧光的传播速率【答案】BC【解析】由于玻璃对各色光的折射率不同,导致色散的形成,玻璃对紫光的折射率最大,对红光的最小,可以得a侧为紫光,b侧为红光,红光的波长大于紫光的波长,由可以分析出红光在三棱镜中的传播速度大于紫光的传播速度。玻璃对紫光的折射率最大,对红光的折射率最小,则紫光通过三棱镜后,偏折角最大,红光的偏折角最小,可知,a侧

23、为紫光,b侧为红光,故A错误;三棱镜对a侧光的折射率比对b侧光的折射率大,则a侧光的频率比b侧光的频率大,在真空中,由c=f知,a侧光的波长小于b侧光的波长,故BC正确;紫光的折射率大于红光的折射率,由,可知,在三棱镜中a侧光(即紫光)的传播速率小于b侧光(即红光)的传播速率,故D错误。所以BC正确,AD错误。6(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如图所示,两块相同的玻璃等腰三棱镜ABC置于空气中,两者的AC面相互平行放置,由红光和蓝光组成的细光束平行于BC面从P点射入,通过两棱镜后,从a、b两点射出。对于从a、b射出的这两束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a、b两点射出的两束光不平

24、行B从a、b两点射出的两束光仍平行,且平行于BC边C从b点射出的光比从a点射出的光更容易使金属产生光电效应D从a点射出的光比从b点射出的光更容易观察到单缝衍射现象【答案】BCD【解析】根据光路可逆性原理,分析知道从a、b两点射出的单色光平行红光的折射率小于蓝光的折射率,根据偏折角的大小判断知,从a点射出的为红光,从b点射出的为蓝光再结合光电效应的条件和衍射现象的条件分析即可根据光路的可逆性,从a、b两点射出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则从a、b两点射出的单色光仍平行,且平行于BC面。故A错误,B正确。红光的折射率小于蓝光的折射率,光线经过三棱镜ABC后红光的偏折角小于蓝光的偏折角,进入三棱镜CBA后

25、,从a点射出的为红光,从b点射出的为蓝光。红光的频率小于蓝光的频率。产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则从b点射出的蓝光比从a点射出的红光更容易使金属产生光电效应,故C正确。红光的波长比蓝光的长,波长越长,波动性越强,越容易产生衍射现象,则从a点射出的红光比从b点射出的蓝光更容易观察到单缝衍射现象,故D正确。故选BCD。本题关键是利用光路的可逆性考查对光的色散现象的理解能力,同时要掌握光电效应和衍射现象的条件,频率越大越容易发生光电效应,波长越大越容易衍射7(浙江省杭州市塘栖中学2019届高三选考模拟)如图所示,由单色光a、b组成的复色光束PO从某种均匀介质中射入空气中,被分

26、成OA、OB两光束沿图示方向射出,其中OB光束只含单色光b,由此可知()A在空气中,a的频率较大B在该介质中,a的波长较短,速度较大C若b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a也能使这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D通过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a的条纹间距较大【答案】AC【解析】由全反射内容可确定出a的频率大于b的频率,结合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确定出若b发生光电效应则a就能发生光电效应。AA、由光路图可知,单色光a发生了全反射而b还没有发生全反射,单色光a的临界角Ca小于单色光b的临界角Cb,由sin C=,可知nanb,则fafb,故A正确;B设a、b在介质中的速度分别为va、vb,波长分别为a介、b介;由及nan

27、b,则vavb,故B错误;C由fafb,可知a光的频率大于该金属的极限频率,也能使这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故C正确;D由fafb及c=f,则ab,又由,a的条纹间距较小,故D错误;故选:AC。8(浙江省宁波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十校联考”物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LC振荡电路中,当电流在增大时,电容器总是处于放电状态B海市蜃楼现象跟光的全反射有关,可以把海面上的空气看作是由折射率不同的许多水平气层组成的,越靠近海面,空气温度越低,密度越大,折射率越小C重核裂变发生需要用“热中子”来引发,而裂变产生的都是“快中子”,这时候需要将镉棒插得深一点来减慢中子的速度D阴极射线、射线、光电流中都包含电

28、子【答案】AD【解析】LC振荡回路中,电流在增大时磁场能增大,电场能减小;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入射角大于等于临界角在核反应堆中,用镉棒吸收中子; 阴极射线和射线本质上都是电子流,阴极射线来自原子的核外电子,而射线是由原子核中中子转化而来的.A、LC振荡回路中,电流在增大时磁场能增大,电场能减小,电容器一定处于放电状态,故A正确;B、由于光在大气层中不停地发生全反射,蜃景是景物由于光在大气层中全反射,而光在大气层中发生全反射,知下层空气的折射率大于上层空气的折射率;故B错误.C、镉棒在裂变中的作用是吸收反应产生的中子来控制核反应速率,调节反应速度的快慢;故C错误.D、汤姆

29、逊研究阴极射线,不论阴极射线,射线,光电流还是热离子流都包含电子;故D正确.故选AD.9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雨后彩虹是由于太阳光入射到水滴中发生全反射形成的B泊松亮斑的发现支持了光的波动说C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红光代替黄光作为入射光可减小干涉条纹的间距D在潜水员看来,岸上的所有景物都出现在一个倒立的圆锥里E. 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发生折射是因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答案】BDE【解析】彩虹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泊松亮斑是光的波动现象。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当波长越长时,条纹间距越宽;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即可分析潜水员视野的形状;发生光的折射现象时,光的速度随着折射率不同,而发

30、生变化,从而即可各项求解.A、雨后彩虹是由于太阳光入射到水滴中发生的折射形成的,故A错误;B、泊松亮斑是光照射的很小的圆形障碍物上形成的,影子的中间出现一个亮斑,是光的衍射想象,故B正确;C、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红光代替黄光后,波长变长,则导致干涉条纹的间距增大,故C错误;D、水面上所有景物发出的光进入水中时经过折射,最大的折射角为全反射临界角。光从空气折射进入人眼,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人眼认为光是直线传播的,所以在潜水员看来,岸上的所有景物都出现在一个顶角为临界角2倍的倒立的圆锥里;故D正确.E、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发生折射是因为光在不同介质的折射率不同,根据c=nv,可知,传播速度也不同

31、,故E正确.故选BDE.10(浙江省临安市昌化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下列选项中关于高中物理教材上插图的说明正确的是()A图1中弯曲的有机玻璃棒能导光说明有机玻璃的折射率大于周围空气B图2中电子表的液晶显示屏用到了偏振光C图3中全息照片的拍摄利用了光的衍射原理D图4中的彩色条纹是白光的单缝衍射条纹【答案】AB【解析】A. 根据全反射条件,有机玻璃应为光密介质,折射率大于空气,故A正确;B. 电子液晶屏的显示利用了光的偏振原理,故B正确;C. 全息照相利用了光的干涉,故C错误;D. 亮条纹间距几乎相等,是白光的双缝干涉图样,故D错误。故选:AB.11(“超级全能生”2019高考选考科目

32、浙江省9月联考)下列四个图片均来自课本中的实验、仪器、实际应用,相应的现象、原理及应用的说法相一致的是( ) A甲图“水流导光”的原理是光的全反射B乙图“CT”是利用射线能够穿透物质来检查人体内部器官C丙图“灯泡发光”是学生电源中交流或直流通过变压器的互感现象D丁图“环流器”是仪器利用磁场来约束参加反应的物质等离子体【答案】AD【解析】甲图“水流导光”的原理是光的全反射,故A正确;乙图“CT”是利用x射线能够穿透物质来检查人体内部器官,故B错误; “灯泡发光”是学生电源中交流通过变压器的互感现象,故C错误;丁图“环流器”是仪器利用磁场来约束参加反应的物质,故D正确。故选AD。12(浙江省201

33、9届高三高考选考科目9月联考)下列四个图片均来自课本中的实验、仪器、实际应用,相应的现象、原理及应用的说法相一致的是A甲图“水流导光”的原理是光的全反射B乙图“CT”是利用射线能够穿透物质来检查人体内部器官C丙图“灯泡发光”是学生电源中交流或直流通过变压器的互感现象D丁图“环流器”是仪器利用磁场来约束参加反应的物质(等离子体)【答案】AD【解析】“水流导光”的原理是光的全反射,A正确;“CT”是利用X射线能够穿透物质来检查人体内部器官,B错误;“灯泡发光”是学生电源中交流电通过变压器的互感现象,C错误;“环流器”是仪器利用磁场来约束参加反应的物质,D正确13(浙江省温岭中学2018届高三考前冲

34、刺试卷)下列四幅图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牛顿环所成的干涉图样应为中央密边缘疏松的图样B在图乙中,内窥镜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C图丙的14C测年技术,根据植物体内的放射性强度变化推算其死亡时间D在丁图中,超声波测速仪利用波的衍射原理测汽车速度【答案】BC【解析】A、将一曲率半径相当大的平凹玻璃透镜放在一平面玻璃的上面,则在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厚度随直径变化的空气薄膜。空气薄膜的等厚干涉条纹是一组明暗相间的同心环。该干涉条纹最早被牛顿发现,所以称为牛顿环;空气薄层厚度不是均匀增加,而是越向外越薄,所以干涉条纹不是疏密均匀的同心圆,越向外越密,故A错误。B、医用纤维式内窥镜都是利

35、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故B正确。C、通过测14C含量根据半衰期的定义:原子核有半数衰变所需要的时间推算时间,故C正确;D、声和光一样能进行反射,反射到测速仪,测速仪接收,利用回声测距的原理来工作的,故D错误。故选BC。14(浙江省杭州市2018年高考命题预测)如图所示,一光束包含两种不同频率的单色光,从空气射向两面平行玻璃砖的上表面,玻璃砖下表面有反射层,光束经两次折射和一次反射后,从玻璃砖上表面分为a、b两束单色光射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光的频率大于b光的频率B光束a在空气中的波长较大C出射光束a、b一定相互平行Da、b两色光从同种玻璃射向空气时,a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大【答案】AC【解析】作出光路图如图所示,可知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a光的偏折程度较大,则a光的折射率较大,频率较大,波长较小。故A正确,B错误。因为a、b两光在上表面的折射角与反射后在上表面的入射角分别相等,根据几何知识可知出射光束一定相互平行。故C正确。因为a光的折射率较大,根据sinC=1/n,则知a光的临界角小。故D错误。故选AC。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作出光路图,通过光线的偏折程度比较出光的折射率大小,并掌握折射率与波长、临界角等之间的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