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工业“十一五”发展成就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00428968 上传时间:2022-06-0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09.9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装备工业“十一五”发展成就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装备工业“十一五”发展成就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装备工业“十一五”发展成就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资源描述:

《装备工业“十一五”发展成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装备工业“十一五”发展成就(3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3页 共33页装备工业“十一五”发展成就第一部分 机械工业工程机械行业一、行业发展情况“十一五”期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推动下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局面,行业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和技术水平,能生产出接近和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产品,并出现了在国际上享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行业基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除特种大型的工程机械外,能够生产国内工程建设所需要的18大类产品、280多个系列、1700多个品种、4000多个规格。行业规模以上生产企业约有1400家(其中主机企业710多家),职工33.85多万人;固定资产原值668亿元

2、,净值485亿元;资产总额达到2210亿元;17个产业集团公司遍布全国各地。行业年均增长率超过27%,行业销售规模在国内机械工业九大产业中上升到第四位。2009年有7家行业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行列,他们是: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三一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工股份有限公司、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龙工控股有限公司、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行业有19种大型工程机械设备被列入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发展对象;有18家企业被列入军需采购对象。 从2006年开始,我国工程机械进出口额由逆差转为顺差,2008年出口额为进口额的2.23倍,实现了大顺差,

3、出口高成长性成为国际工程机械行业主要关注的对象。出口总额仅次于美国,与日本接近,到2009年末,我国的工程机械市场总量已经达到3000亿人民币以上,占世界市场的47.7%。2009年的产品产销量及销售额都已上升为世界第一,中国已成为北美和欧盟之外最重要的工程机械市场,其中装载机、挖掘机、推土机等部分产品,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二、取得的主要成就1、各项规划指标超额完成总体上看,“十一五”期间工程机械行业经营运行情况呈强劲发展态势,各大类产品销售情况虽然年增长幅度不同,但都进入快速发展轨道,行业 “十一五”规划实际完成情况(取用2009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详见表1。表1:“十一五”规划各项指标

4、完成情况指标项目2005年实际完成指标“十一五”规划预测目标2009年达到指标比“十一五”规划目标超额完成(%)国内市场需求总量(亿元)12732340289023.00工程机械出口额(亿美元)30707710.00工程机械产品销售总额(亿元)12642500315726.38工程机械税后利润(亿元)45100237137.00主要产品销售量完成情况(台)26446441111549388841.94其中:1. 液压挖掘机(台)340527500010155935.412. 装载机(台)1073361400001493556.683. 挖掘装载机(台)2263260026933.584. 滑移

5、转向装载机(台)18630002860-4.665. 推土机(台)5096800085997.46. 平地机(台)17542000360880.407. 轮式起重机(台)110481300028627120.208. 履带起重机(台)28212001043-13.089. 塔式起重机(台)12693200002930046.5010. 叉车(台)6810811000013890826.2811. 压路机(台)8113120001985265.4312. 摊摊机(台)90418001678-6.7713. 旋挖钻机(台)119300100723614. 全断面掘进机(台)101571373.33

6、15. 混凝土拖式泵(台)3500500051863.7216. 混凝土搅拌楼(台)130020004949147.4517.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台)6500130002353981.0718. 混凝土泵车(台)120022005880167.2719. 电梯、扶梯、自动人行走道120000260000116.67上表中2009年实际达到的国内市场需求、产品销售额均比“十一五”规划目标超过20%以上,预计“十一五”末2010年即将超额完成30%,特别是经济效益指标更为显著。利润增长137%,投入产出比由11.26提高到11.44。其中电梯、旋挖钻机、混凝土泵车与搅拌楼、全断面掘进机、轮式起重机

7、出现超常规的迅猛增长。有些产品因特殊工程作业需求,如地铁城轨建设、高速铁路建设、风电建设等需要,对盾构机、旋挖钻机、大型工程起重机、大型混凝土箱梁的预制、运输、吊装设备的市场需求超出了常规发展速度,成为工程机械“十一五”期间新的经济增长点。2、进出口由逆差转为顺差从“十一五”期间开始,工程机械行业实施了国际化发展战略和扩大出口的发展思路,产品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出口增长率大大高于进口增长率,这期间是我国工程机械进出口由逆差转向顺差的大转折时期,2005年进口额为30.64亿美元,出口额为29.4亿美元,由逆差转为基本持平。到2008年,进口额上升到60.16亿美元,增长一倍;出口额由29.4亿美

8、元上升到134.22亿美元,增长了356%。有17种机型成为出口创汇的主打产品,它们是挖掘机械、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筑路机械、压路机、沥青搅拌设备、汽车起重机、全路面起重机、塔式起重机、履带起重机、电动叉车、内燃叉车、混凝土拖式泵、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泵车、电梯及扶梯,出口额达到71.6亿美元,为“十一五”期间扩大出口作出重大贡献。另一个出口增长点是工程机械零部件,成为国际工程机械行业的加工贸易基地,2008年出口量达到233.4384万吨,价值量42.81亿美元。3、行业自主创新硕果累累工程机械行业“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发展战略是:上质量、上水平、以自主品牌,扩大出口,把中国工程机械行

9、业推向国际化发展轨道。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发展主线,坚持自主创新,集中力量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发展市场急需的大型施工装备,实现行业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经过五年的发展,自主品牌产品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上与国际知名品牌形成了竞争格局,不仅主导了国内市场的发展,而且成为国际工程机械第三大出口国。(1)坚持自主创新,本土品牌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以徐工集团徐州重型机械厂为代表的汽车起重机和全路面起重机制造业2009年实现销售28627台,成为世界销量第一,并进入全球市场,2008年出口量达6088台,全球出口量排名第一,而同年进口只有41台。.以柳工股份为代表轮式装载机制造业

10、,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与国际品牌差异化发展特色和优异的性价比指标,2009年销售量达到149355台,实现世界销量第一,2008年出口达到27303台,创汇9.7亿美元,进口只有591台,不仅主导了国内市场,而且成为国际市场的主要出口国。.以安徽叉车集团和杭叉工程机械集团为代表的中国叉车制造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树立了自主品牌,甩掉了洋品牌的帽子,产品技术和质量不断提高,与十多个国际品牌在国内外市场上展开竞争,并且牢牢把握住了中国市场,2008年出口量达到60292台,2009年实现销售量138908台,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叉车第一制造大国。.以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为代表的商品砼机械产品(

11、砼搅拌楼、拖式砼泵、砼搅拌运输车、砼土泵车)2009年销售量达到39225台,实现世界销量排名第一;2008年出口国际市场5710台,出口量世界排名第一。.以徐工集团、柳工股份、一拖集团、常林集团、鼎盛天工为代表的中国压路机制造业,2009年销售量达到19852台,占全球销售量的50%以上。2008年出口量达到7031台,占当年销售总量的50%。.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推土机制造业,自从引进日本小松公司技术以后,通过多年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目前已完全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名牌产品,年销售量仅低于美国卡特彼勒和日本小松公司,排名世界第三位,成为中国工程机械主要出口产品之一,2008年出口额达到

12、2.29亿美元,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市场非常不景气和人民币升值情况下,仍有1.34亿美元出口额。.国内挖掘机市场“十一五”之前基本被外资品牌垄断,2004年全国销售量33049台,其中外资国际品牌27011台,市场占有率达到81%。“十一五”期间以三一重工、柳工股份、玉柴重工、三河智能为代表的民族品牌挖掘机制造业,瞄准国际先进品牌,利用好国际先进技术资源,进行整机集成创新,坚持走国际化竞争发展道路,“十一五”期间民族品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全行业销售量达到101559台,其中外资品牌比例已由81%下降到60%。其它产品如平地机、摊铺机、履带起重机、塔式起重机、旋挖钻机等产

13、品都走上世界制造大国地位和主要出口国家。通过自主创新,坚持发展本土品牌,走国际化发展战略,五年来硕果累累。(2)通过自主创新,努力发展大型施工机械,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型施工机械技术复杂、制造工艺难度大、产品生产批量小、价值高、风险大,这是大型施工机械的发展特点。在“十五”计划以前,对发展大型工程机械大多数企业是望而怯步。但是随着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大型石化、冶金、电力、军工等建设项目的需要,大型施工装备一直依靠进口,为此,“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大力开发国家急需的大型施工机械装备和发展目标。重点骨干企业经过几年集成创新的艰苦努力和国家一系列产业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支持,目前已能制造国际上常用的26种机型,

14、其技术水平已达到替代进口的目标。其中大型履带起重机、全路面起重机、大型推土机、大型混凝土泵车、摊铺机、大型旋挖钻机等产品已开始出口到世界各地,树立了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品牌的国际形象,令世人刮目相看。特别是为高速铁路的路基与路轨建设用自主研发的成套设备,轨板CA沥青混凝土成套设备、旋挖钻机桩基施工设备,大型混凝土箱梁预制、转场运输、吊装成套设备达到80%以上国产化率,有力保障了我国高速铁路和城轨交通建设规模居世界第一,技术水平第一,质量第一,为支持世界各国高速铁路建设提供了技术储备。“十一五”期间重大创新研发成功的大型施工装备见表2。表2:以自主研发为主生产的大型施工机械主要机种序号产品名称规格备

15、注1履带式起重机最大起重量1250吨自主研发2全地面起重机最大起重量1000吨自主研发3汽车起重机最大起重量120吨自主研发4液压挖掘机机重200吨自主研发5大型电铲最大斗容56m3自主研发6大型轮式装载机最大额定载重12吨自主研发7电动轮翻斗运输车最大载重360吨与比塞洛斯公司合资8大型推土机最大功率525马力关键部件进口9沥青路面就地再生成套设备最大总功率500kw自主研发10大型登高平台消防车最大举高68米自主研发11大型混凝土泵车臂架最大高度72米自主研发12盾构机最大挖掘直径15米国产化率60%以上13大型低碳技术塔式起重机最大起重力矩5200吨米自主研发14大型运梁车及提梁机最大载

16、重与起重能力900吨自主研发15大型架桥机最大运载重量1600吨自主研发16铁路大型综合养护成套设备(含捣固车、清筛车、动力稳定车、配渣整形车等)引进技术后国产化17混凝土搅拌车最大罐容16立方米自主研发18三级配混凝土泵最大功率350kw,最大输送高度492米自主研发19沥青路面冷再生机最大功率450kw自主研发20旋挖钻机最大钻机直径3500毫米自主研发21地下连续墙双轮挖槽机最大规格1.5m80m22振动压路机最大自重28吨自主研发23摊铺机最大摊铺宽12米自主研发24铣刨机最大铣刨宽2米自主研发25集装箱叉车最大额定起重量45t自主研发26集装箱正面吊最大起重机45t自主研发(3)自主

17、创新研发水平大幅度提高“十一五”期间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取得的创新成果,与创新平台的建设和人才资源的大力开发分不开的。目前行业内中型以上企业基本都掌握了CAD软件技术,部分大企业在三维动态、模拟仿真、有限元分析、整机集成技术开发设计方面得到了应用,大大缩短了新产品的开发周期,减少了研发风险。行业内已有17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并得到国家产业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支持。这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除了掌握CAD/CAM技术开发以外,又正在融入CAE技术,形成计算机开发设计制造网络化管理,大大提高了效率。个别企业研发中心又在国际前沿技术方面如虚拟样机、数字化样机、工程实验等方面迈开了脚步,开始走进国际

18、先进技术的阵地。在硬件方面,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普遍建设了工程试验中心,企业从销售收入提取的研发经费用于技术中心的业务开展,有的企业提取的新技术研发费用已占到销售总额的5%以上。这些条件和措施为“十一五”贯彻科学发展观,调结构、转为增长方式提供了发展基础。在“十一五”期间,企业对创新研发体系和体制改革力度较大,首先非常重视人才的作用,一方面与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加强合作机制,培养高端研发人才,为他们提供创新发展的平台和优异的环境,使他们安心创业,另外从境外引进高素质人才和管理人才,带动整个团队的研发水平。部分企业还在境外发达地区设立产品研发中心,利用当地熟悉文化和市场环境的技术人才组成境外的研发中

19、心,把国际一流人才吸引过来,把开拓市场和新产品研发紧密结合起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在我们的工厂与研发机构已在美国、西欧、日本等地注册登陆,为下一步创新研发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基础。4、国际化发展战略,提升了中国工程机械在国际上的地位“十一五”规划把扩大出口和向国际化转轨的发展战略,作为行业和大中型企业发展的主要思路,使中国工程机械产品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在整机集成研发技术方面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优选国际名牌配套件,不但提高了整机可靠性,也提高了产品技术水平,进一步突出了中国工程机械产品的性价比指标。在此基础上,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工程机械行业全球性三大博览会,展开国际技术交流和市场开发,不断改善了

20、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和企业形象。如今中国工程机械产品技术水平、企业形象、出展总体规模等方面已成为本行业国际大型博览会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客商络绎不绝,海外代理商网络逐步遍及全球。与此同时,已有10多家企业对外投资办厂,有些企业还在境外收购、兼并发达国家的工厂,包括美国、意大利、北爱尔兰、法国的工厂,大大提升了中国工程机械在国际上的地位。5、产品质量得到提高“十一五”期间,我国工程机械产品质量在竞争中得到提升,无论是外观造型和表面质量、技术配置、产品可靠性缩短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比“十一五”初期有了明显提高。特别是产品可靠性是用户关注的第一要素,如今中、高端产品的可靠性指标平均提高了100多小时

21、。根据国家工程机械质量监督中心2008年的检验报告,8种主要机型平均无故障指标和首次故障时间详见表3。其中平地机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711小时,内燃叉车达到418.5小时,机重10吨以下的液压挖掘机达到782小时,都比以前较大幅度提高。表 3 :工程机械主要产品2008年可靠性检验报告产品名称平均可靠性试验时间(h)平均无故障时间(h)首次故障时间(h)作业有效率(%)内燃平衡重式叉车1000418.512498.7机重10吨以上液压挖掘机800782532.699.96机重10吨以下液压挖掘机400386.3149.899.88轮式装载机1000327.5242.696.70压路机400350

22、345.599.6平地机1000711667.3099.3摊铺机30030024699.9旋挖钻机250250099.96、代理商体制初步形成从九十年代开始,生产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销售地区广,销售规模也不断扩大,生产企业开始难以应对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于是出现了按市场区域寻找设立产品代理销售网点,但初期服务工作仍由生产厂承担为主。随着境外一些品牌和代理商进入中国市场,新的营销理念和代理商运行体制与机制逐渐被中国代理商接受,促进了工程机械行业代理商群体的兴旺和蓬勃发展,体制与机制不断完善,现在通过代理商体系销售的产品已经达到80%左右,并且有一定规模的代理商都有维修备品备件的供应和服务维修的

23、能力,基本解除了生产企业大量的日常销售负担,而且从代理商手中获得大量的市场和产品技术与信息。在海外也由外贸出口逐渐转向境外代理商销售为主,对出口的产品进行属地化的指导和维修服务,出口市场由游击战转向阵地战,从而稳定了区域性市场的发展,提高了中国工程机械产品与企业形象,代理商销售体系的发展,又大大促进了工程机械行业发展。7、工程机械行业职业技能培训机制正在启动为了提高工程机械行业从业人员的操作、维修、调试的综合水平,提高作业效率和设备保养水平,应加快工程机械行业技术技能、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人才队伍的培养,做好后市场服务,建立完善的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体系。现经原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批准

24、,成立了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工程机械分中心。在“十一五”期间,分中心先后申报了工程机械修理工和工程机械装配与调试工新职业,并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大典,组织行业专家编写了上述二个新职业的国家职业标准,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36个工程机械相关工种的鉴定站(点),从2009年起在全行业开展行业特有工种的职业培训与鉴定工作,已有1000多人次取得了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职业等级资格证书。机床工具行业机床工具行业“十一五”实施以来,全行业在党和国家的关心与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及装备

25、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紧紧围绕“十一五”规划纲要总体目标,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着力行业重点发展项目,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尽管经历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全行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好势头。全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有所提高、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获得新进展、满足重点行业用户需求的能力有突破。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技术进步成果显著机床工具行业连续多年快速增长,行业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和财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有所提高,科技进步成果显著,自主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加快,新产品不断涌现,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广泛。2006-2009期间,机床工具行业有三项新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6、包括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的“LS4B型2500美吨闭式多连杆压力机”,湖大海捷制造技术有限公司与湖南大学、杭州智邦纳米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高速精密磨削加工关键技术与系列高档数控磨削设备”,陕西秦川机械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适用于大批量精密齿轮磨削的数控蜗杆砂轮磨齿机技术及产品”。另有83个项目荣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6项。不断推出具有先进水平的新产品,填补了国家空白,如世界上最大的直径8m数控立式车床,320mm的数控落地铣镗床、龙门跨度10m的五轴联动数控桥式龙门车铣复合机床,龙门跨度9m的数控桥式双龙门镗铣床,加工直径5m、承重500t的重型数控卧式车床,深度1000mm

27、的数控管板深孔钻床,一次装卡完成最大直径8000mm螺旋桨的七轴五联动数控加工机床,曲轴和轴拐加工的专用大型数控车床和切点跟踪随动数控磨床,加工直径2200mm的数控轧辊磨床,重型铣车复合加工中心,五坐标横梁移动式龙门加工中心,大规格精密磨齿机,大型数控超精密菲涅尔透镜加工设备,超重型数控精密船用板轧辊设备,数控高速干切削滚齿机,大型桶段铺缠一体机,加工直径1600mm的全数控螺旋锥齿轮磨齿机,定位精度6m的精密卧式加工中心,主轴转速30000r/min的高速立式加工中心,2.5m16m的动梁式数控导轨磨床,配有双滑枕和数控卡具的数控龙门道岔铣,高速铁路博格板专用磨床,数控轮对加工机床,压力吨

28、位20000kN63000kN的系列压力机, 30000kN 14米数控液压折弯机和20000kN数控液压制管机,64000kN汽车大型覆盖件液压机柔性冲压生产线等不断涌现的新产品,为航空航天、船舶、电力、国防、交通等重点用户提供所需的技术装备,提高了我国数控机床的竞争力。二、产品结构明显改善,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十一五”期间,行业企业加大了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尤其是经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冲击,企业进一步提高了改善产品结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而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也倒逼行业企业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许多企业对主要产品进行调整,压缩低档、普通产品,升级换代经济型数控机床,着力发展中高档

29、数控机床及生产线。从目前全行业来看,机床工具产品呈现出三少三多的态势:低档、大路货产品生产少了,中高档、专用产品生产多了;普通机床生产少了,数控产品生产多了,老产品少了,新产品多了。2009年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产量143904台,是2005年59639台的2.41倍,2009年金属加工机床产值数控化率达到52%,与2005年36.3%比较,提高了16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行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新进展。首先,国内企业优化重组加速推进,跨所有制的企业重组引人注目,其次国际并购工作也在积极慎重进行。通过企业重组和国际并购,推动了内外企业的有机结合,为建立产业新格局、提高行业创新能力,实现规模化生产和提

30、高国际竞争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2006年,陕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成立,整合了秦川机床、秦川格兰德、汉江机床、汉江工具厂。合肥锻压集团则是由合肥合锻压力机机床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安徽晶菱、安徽双龙、万马机床、奥力锻压、合锻技术中心等6家民营机床企业组建而成。2007年,浙江民营企业天马集团并购国企齐重数控设备有限公司。2008年,中国通用技术公司并购齐二机床集团,2010年,再次并购哈尔滨量具刃具集团公司。国际并购也是我国机床工具行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种重要方式。我国一些机床企业在关注国内重组的同时,也密切关注国际机床行业的发展动态,适时并购海外机床工具企业。2008年,天水星火机床有限公司收购法国S

31、OMAB公司81%股份,同时参股德国WMH公司25%的股份。2010年重庆机床集团收购英国霍洛伊德公司。至此,已有9家机床行业的骨干企业成功并购(控股)了12家国际机床工具行业的著名企业。通过海外购并,企业产品水平的提升和新产品的开发速度明显加快。另外,一些地区形成的产业集群也有良好的效应,如江苏扬州的成形机床集聚区,苏州泰兴的电加工机床集聚区,山东济南周边的锻压机床也发展很快。三、技术改造力度加大,效果良好通过技术改造,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高档数控机床的制造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对加快结构调整和实现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作用。2006-2009期间,机床工具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

32、资额分别为374亿9055万元、539亿1267万元、791亿1016万元、1075亿7210万元,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十一五”期间,机床工具行业对技术改造的效果和作用,在观念上有了喜人的变化,逐步改变了过去一味强调通过技术改造扩大老旧产品的生产能力的做法,更加重视通过技术改造,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工艺手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企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像武重、沈阳机床、大连机床、北一、济二、齐重、齐二、宁江机床、杭机等多家行业企业利用技术改造和新厂搬迁的时机,围绕国家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所需重型、高档数控机床,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改造和新厂建设,改革工艺流程,增加研发手段,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33、,提升高档数控机床制造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四、满足用户需求能力提高机床工具行业这些年来,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制造水平,很好地提高了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如武重机床集团开发的核电、风电专用加工设备,船用缸套、曲轴、螺旋桨加工设备,铁路道岔、车轮、机车车体等专用加工设备;济南二机床集团开发的汽车覆盖件冲压生产线、机械式五轴联动数控龙门移动镗铣床、数控高速落地铣镗床、双龙门机械五轴联动数控镗铣床;沈阳机床集团针对国家重点工程大飞机制造、铁路、核电、船舶、军工发展需要,产品上档次,形成产业规模;大连机床集团开发的九轴五联动车铣复合机床、柔性制造单元、自动生产线;北京一机床研发的龙门跨度大于10m的五

34、轴联动数控桥式龙门车铣复合机床、龙门横梁9m的数控桥式双龙门镗铣床;齐齐哈尔二机床开发的 5m车铣加工中心、2500t多工位机械压力机、重型汽轮机转子轮槽专用数控铣床、大型桶段铺缠一体机;齐重数控研发的风电制造专用系列机床、大型曲轴专用旋风铣床;秦川机床开发的大规格精密磨齿机;重庆机床开发的高速干切削滚齿机、天水星火机床开发的超长型无缝钢管加工设备;天津天锻开发的船体板材成型液压机;上海机床厂开发的超重型数控轧辊磨床和新型曲轴磨床;杭州机床和威海华东数控开发的高速铁路博格板专用磨床;德州普利森开发的大型数控深孔钻镗床;济南铸锻所研制的汽车缸体缸盖自动化铸造生产线;江西杰克机床开发的新型凸轮磨床

35、等,这些新产品的推出,满足了航空航天、电子、船舶、电力工业、轨道交通、汽车、工程机械、军工国防等行业的急需,提高了我国数控机床的国际竞争力。五、机床工具行业快速发展,国际地位提高“十一五”期间,尽管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机床工具行业仍然保持了较快速度的发展,尤其是数控机床更是高速发展。2005年全行业生产金属切削机床45.07万台,其中数控金属切削机床59639台。2009年全年生产金属切削机床580273台,与2005年相比增长28.7%,其中数控金属切削机床143904台,与2005年相比增长141.3%。2009年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014.2亿元,与2005年全行业工业总

36、产值1259.61亿元相比,增长了218.7%;产品销售产值3922.5亿元,与2005年产品销售收入1212.46亿元相比,增长了223.5%。随着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加强,我国机床工具产品出口增长速度加快。2009年机床工具产品出口47.4亿美元,与2005年出口额29.95亿美元相比,增长58.3%。2009年,中国机床产品产值从世界第3首次跃升到世界第1。在机床标准方面,中国机床工具行业也更深入地参与了机床相关国际标准的修订工作。2009年,IEC/TC44国际标准2009年年会在北京举办,在年会上,会议接受了中国代表团提交了两项新国际标准项目提案。这不仅是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工作

37、的突破,也是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国际地位提高的佐证。农业机械制造行业“十一五”期间,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通过“两减免、三补贴”支农惠农等政策加大了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之中央财政不断增加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和补贴范围,并把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农业机械制造业受益于国家政策鼓励、资金投入、财税优惠等多个方面的扶持,同时随着科研、生产、开发体系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并稳步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农机工业主要总量指标已经位于世界前列。一、2006-2009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1、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经济效益指标及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率农业机械制造行业产品体系包括种植业

38、、畜牧业机械,农产品加工业、林业、渔业机械,农业运输机械,以及可再生能源装备等共7个门类,共包含了65大类、337个中类、1374个小类。按照国家统计局对2380个规模企业(不含柴油机和水泵行业)的统计,2009年1-12月份,我国农业机械工业销售产值已经达到2264.55亿元人民币,按当时的外汇兑换比率(1美元=6.8元人民币),相当于333.02亿美元,仅低于美国。以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为代表的主要农机产品,我国生产的数量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按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2009年1-12月份生产大中型拖拉机39.20万台,高于德国、日本等国家。国际大中型拖拉机一般年产量在150万台左右。另外,我国还

39、生产了近200万台小型拖拉机,是日本生产量的近10倍,欧美国家不生产此类产品。我国年生产自走式联合收割机11万多台,欧美国家生产的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只有4.5万台左右,日本3万多台,同时我国还生产了国外不生产的背负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和背负式玉米联合收割机2万余台,联合收割机产量居世界首位。20062009年农机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单位:亿元)年份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统计企业数1735185920212380工业总产值1319.8414951906.482264.55产品销售收入1312.681485.391888.742220.02利润总额56.0278.210

40、2.27(1-11月)103.33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062009年农机制造业规模企业经济增长率 (单位:%)年份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1.8413.2727.5218.78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4.0513.1627.1517.54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5.2239.6030.78-2、农业机械产品进出口情况20062009年农机制造业进出口情况(不含水泵和柴油机)年份出口进口金额(亿美元)占销售收入比重(%)同比增长(%)金额(亿美元)占销售收入比重(%)同比增长(%)2006年28.9317.240.449.785.87.592007年42.

41、2620.446.0811.035.312.782008年64.8823.553.5313.454.8821.942009年50.5215.47-22. 1315.624.7816.13二、2006-2009年行业主要产品产量增长情况,以及主导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增长情况。2006-2009年,由于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的实施,以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为代表的主要农机产品呈快速增长,特别是大中型拖拉机和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市场火爆,产销量逐年高速增长。大中马力拖拉机和自走式联合收割机产量与同比增长 年 份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大中马力拖拉机产量(万台)19.7820.3121.7139

42、.20同比增长(%)22.102.686.9080.56自走式联合收割机产量(万台)1056.910.78同比增长(%)40.85-503856.23注:如将变型拖拉机、匹配25马力单缸柴油机等虚报数据去掉,大中马力拖拉机2009年产量应为30万台左右。“十一五”期间尤为明显的是大拖行业步入快速成长期,行业集中度逐年提高,在主导垄断的竞争阶段,行业前三位企业市场占有率之和达到75%。三、2006-2009年本行业开发出的重大装备,产业技术攻关取得的主要成果。“十一五”期间,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强农机装备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素质的目标,通过国家项目支持、振兴规划出台和配套政

43、策实施,加之自主研发、技术攻关等系列自主创新活动,开发出一批大型、经济型农业动力及适合国情的多功能农业装备,并同时推进产业化进程,为应对金融危机,扩内需、保增长,推进农业机械化提供了有效的物质装备。在农用动力机械方面,重点完成了节能型小型拖拉机和180马力级拖拉机技术及整机产品产业化。在耕整种植机械方面,重点完成了与59.288.9kW/88.9118.4kW/118.4148.0 kW三种功率段拖拉机配套的多功能联合整地机、玉米高速气力式原茬精密播种机、大豆窄行密植平作高速精密播种机、原茬小麦精少量播种机和宽幅高效植保机械研究开发。在田间管理机械方面,重点开发了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系列宽

44、幅高效植保机械、拖移式水动圆形喷灌机和大型多功能中耕除草复式作业机。在收获机械方面,重点突破了纵轴流收获技术和玉米机械化收获机械,开发了纵轴流联合收割机、4行自走式玉米收割机和不分行玉米收割机。在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装备领域,围绕农产品优质、安全、高效和节能降耗加工处理的要求,重点开发了高品质蛋白与油脂联产加工成套技术装备、果蔬绿色干燥与保鲜技术装备、棉花加工成套技术装备。仪器仪表行业“十一五”期间,以测量和控制为核心的中国仪器仪表行业,经过广大科研人员、干部与职工的艰辛努力,发展迅速,成绩突出。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分散型控制系统(DCS)在重大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不断取得突破,提高了我国重要基础产业的产

45、业安全,同时也为自身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重大工程的项目建设节约了大量资金。检测仪表和高端科学仪器等自主创新产品连续开发成功,大大提升了本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等相关领域提供了重要装备保障。一、先进自控系统在重大工程上的应用不断取得突破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在大型火电领域取得了第一个突破,其自主知识产权的DCS系统在陕西国华锦界600MW亚临界火电机组中成功应用,随后,北京国电智深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的DCS在大连庄河600MW超临界机组中的应用再次取得突破。至此,被国外DCS占据了多年的600MW及以上大型火电机组的控制系统市场,被国产DCS打开了一条缺口,并得到逐

46、渐推广,迫使国外DCS厂家大幅降价。此后,国产DCS在100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项目中也已经获得多个订单,首台机组所用DCS已经进入现场。目前,国产DCS在大型火电机组中的份额不断提高,提前实现了国家“十一五”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国产DCS在大型石油和石化领域也取得重大突破,具有代表性的进展是中控科技集团公司承担的兖矿鲁南化肥厂3052(年产30 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大化肥项目和武汉石化500万吨炼油项目。3052大化肥工程项目是目前我国煤基化工行业生产工艺装置的典型代表,首次成功采用了基于国产DCS系统实现全流程生产过程监控。新型对置式多喷嘴水煤浆气化装置为国内目前惟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47、、并具备产业化能力和经验的国际先进水平的连续大规模煤气化装置,该项目的实施,打破了国外控制系统对国际上连续加压煤气化装置控制系统市场的技术垄断,为我国大型煤气化技术装备的完全国产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此基础上,中控科集团公司的DCS又在全球最大的煤基化肥4580项目中成功应用。由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自主开发、自主设计、自主施工的“500万吨/年炼油装置”自动控制系统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获得成功应用并顺利通过了由中石化组织的专家鉴定验收,标志着我国大型石化装置的国产化能力取得了新的突破。目前,800万吨炼油项目已采用了国产控制系统,为进一步突破10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

48、、60万吨PTA等大型石油化工主装置,打破国外产品的垄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成果说明我国自动化控制系统已具备在大型炼油装置领域里的产品技术和工程实施能力,完全可以替代国外同类控制系统产品;对石油、化工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战略安全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二、检测仪表研发有重大进展一大批具有突破性质的自主创新产品,如用于西气东输管道上的多声道超声波流量计、重大工程项目大量应用的高精度压力/差压变送器、用于油田油水气测量的多相流量计、高性能安全检查系统等,其技术水平均处于当前国际先进水平。上海维思仪器仪表有限公司研制的多声道超声波流量计,填补了我国高压气体超声流量计的空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打破了国

49、外产品在大型天然气管道上天然气计量的垄断局面。上海威尔泰工业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组织科研力量攻克了高精度变送器制造过程中核心的特殊精密技术及工艺,最终研制出国产的高精度、稳定的传感器,并进一步研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0.075%0.04%级高精度智能压力/差压变送器,在技术和产品上填补了国内空白。兰州海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油井多相流量计技术,被国际能源界列举为“决定未来油气工业成功的五大关键技术”之一,国际上也只有少数几个国际拥有此项技术。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在新的油气田(特别是海洋、沙漠油田和边际油田)的开发中节省大量投资、缩短建设周期、简化生产操作、保护环境和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水平等具有重

50、要意义。清华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走出了一条 “带土移植、回报苗圃”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新思路。威视股份利用清华大学的人才、技术、设施、无形资产等众多优势,结合威视股份在资金、市场、管理、规模化等方面的强项,在“十一五”期间先后推出了“新型航空货物安检系统”、“车载移动式车辆检查系统”、“液体安全检查系统”、“高能X射线双能成像集装箱检查系统”、“集装箱/车辆快速检查系统”、“人体安全检查系统”等高技术产品,形成了自主创新的良性循环,其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国内外海关、航空、航运、铁路、工业制造、医疗卫生、环境保护、食品加工等行业和领域的安全检测。三、一批高端科学仪器研制成功无论是航天、航空、船舶、

51、电子领域,还是通讯、交通、家电等领域,要想知道一种零件、部件或者整机性能的稳定性以及设计、结构的合理性,必须进行力学等模拟试验。作为国防、科研、生产等领域的重要装备,长期以来西方国家一直在振动试验仪器上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苏州苏试试验仪器有限公司和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两家企业你追我赶,从2004年研制出10吨电动振动试验系统以后,先后研制出了16吨到40吨大推力电动振动试验系统,成为世界上16吨以上大推力电动振动试验系统仅有的5个国家之一。自主研制的16吨电动振动试验系统因参与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可靠性试验而受到表彰,获得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公司在拥有色谱、光

52、谱生产制造技术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元素形态分析的实际需要,完成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食品安全关键技术“液相色谱原子荧光联用技术的研发”,在已研制开发并具有国际水平的原子荧光光谱仪和通过对元素形态及总量的检测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水环境)的需要,开发的液相/荧光联用仪,填补了国外产品不能适应的国内市场需要的空白。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已利用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仪发展了我国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急需的汞、砷形态分析方法,解决了限量标准与检验技术不配套的技术瓶颈。由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承担、复旦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全盘自动化气相色谱仪采用了系统性模块化设计,研制了六种不同功能

53、的检测器,开发了高精度多通道温度控制系统,实现了高精度的电子气体压力流量控制,形成了全盘自动化色谱工作站,具有数据采集、色谱仪自动控制功能,项目开发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可实现样品管理、仪器管理及实验室信息管理等,综合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自主创新开发的全自动在线过程气体质谱分析仪是我国首款产业化的宽压力范围取样过程气体质谱分析仪,标志着我国在在线质谱仪的开发和生产制造方面迈出了一大步。该产品主要针对生物制药、石油化工、钢铁冶炼、真空/冷媒检漏等多个生产过程提供实时分析数据,以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可以对环境监测中的水污染、

54、空气污染等进行动态、快速分析。北京东西电子公司,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针对我国质谱技术开发起步晚,与国外产品差距大,无法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以及高端产品完全被国外企业垄断的情况下,推出的四极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他们坚持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的道路,通过建立开放式研发平台,引进国际先进技术,集成创新,成功攻克四极杆制造,射频电源等技术瓶颈,设计、加工等高难水平关键部件,保证了仪器整体先进水平;分子泵和电子倍增器等关键部件采用国际一流产品,并通过反复兼容性设计,确保了整机高性能、高指标,使产品各项指标均达到或接近国际一流水平,大大缩短了与国外产品的差距。四、国

55、际标准制定达到世界水平由中控牵头,国内多家企业、科研院所参与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EPA正式纳入现场总线国际标准。标志着我国在现场总线领域拥有了国际认可的自主核心技术,这一突破对我国高端技术的整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由聚光科技代表中国提出并制定的可调激光气体分析仪国际标准提案获得全票通过,成为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正式项目。聚光科技利用激光气体分析技术成功研发出的“激光在线气体分析系统”通过了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为国内首创,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其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该项成果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荣誉。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主持研发的用于工业过程自动

56、化的无线网络WIA-PA规范经过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全体成员国的投票,以96的得票率获得通过,作为公共可用规范IEC/PAS 62601标准化文件正式发布。工业无线技术是工业自动化领域前沿热点技术,引领工业自动化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WIA-PA规范成为国际IEC标准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工业自动化领域长期以来的发展模式是依靠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与产品实现集成应用。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产业安全存在一定风险。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WIA-PA技术成为国际标准,标志着在工业无线通信领域,中国已经成为技术领先的国家之一,是改变我国工业自动化产业发展模式的有益探索和尝试。“十一五”,对于中国仪器仪表行业来

57、说,是一个比以前任何一个五年计划都要值得骄傲的五年,因为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我们自身又没有任何保护,面对的却是强大的对手,于是,我们亮剑,同对手展开了血与火的较量,我们不仅没有被击倒,而且稳稳地站在了世界仪器仪表大国之列,并将继续朝仪器仪表强国迈进。 第二部分 汽车工业从2006年至2009年,我国汽车工业在产销规模、产品开发、汽车市场开拓、对外开放、结构调整及法制化管理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产销迅猛增长,市场繁荣兴旺,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全行业50万辆规模的企业有7家,其中超过百万辆汽车生产企业有5家。超过百万的摩托车生产企业有9家。一、销量保持高速增长“十一五”前四年我汽车工业承接了

58、本世纪初的高速发展态势,产销规模逐年迅猛增长。2009年我国汽车产量和销量双双跨跃千万辆大关。 图 20012009年汽车产量二、汽车工业国际地位逐年提升2005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在世界各国中的排名分别为第4位和第3位,汽车产量占全球的比重为8.69%。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排名世界第一,汽车产量占全球的比重上升到22.6%,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汽车产销大国。2005年,摩托车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50 %,2009年我国摩托车产销量在世界各国中连续15年排名第一,摩托车产量占全球的比重提高到51%。表 2007-2009年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产量情况(万辆)序号国家2007年2008

59、年2009年1中国888.2934.51379.12日本1159.61156.4793.53美国1078.1870.5571.24德国621.3604.15215韩国408.6380.7351.36巴西297.7322318.37法国301.6256.92058西班牙288.9254.22179印度225.4231.5263.310墨西哥209.5219.1155.711加拿大257.9207.814912俄罗斯16617972.213英国175164.910914泰国128.8139.496.815土耳其109.9114.78716伊朗99.7105.175.217意大利128.4102.484.3 图 中国汽车产量占世界汽车产量比例三、产品出口逐步扩大2005年我国首次成为汽车数量净出口国。表 20012008年我国汽车及汽车底盘进出口情况年份出口进口外贸差额数量(辆)金额(万美元)数量(辆)金额(万美元)数量(辆)金额(万美元)2001247261980971900169441-47174-14963220024349026115127393317465-83903-291350200347439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