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河海大学(完美排版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00349035 上传时间:2022-06-02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68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水文(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河海大学(完美排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水文(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河海大学(完美排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水文(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河海大学(完美排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资源描述:

《水文(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河海大学(完美排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文(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河海大学(完美排版版)(5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水文(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河海大学(完美排版版)课程教学大纲(点击课程名称可查看本课程教学大纲)水文与水资源工程1自然地理学20 计算水力学37节水技术与管理2 测量学21随机水文学38中长期水文预报3水力学22气候学39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4水利工程概论23水文测报自动化40水务管理5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24风险分析41海洋与河口水文6生态学概论25土壤学与农作学42水灾害防治7 运筹学26项目管理43水文实验8水利经济27数字地面模型44水库群优化调度9 水文学原理28水处理技术10水文统计29水文预报11气象学30水文水利计算

2、12水文测验(英)31水资源利用13地下水水文学(英)32水环境保护14河流动力学33水问题论坛15水环境化学34水管理信息系统16水质模型35水土保持17水利法规36湖泊、湿地水文学18工程力学19工程制图1自然地理学教学大纲一 课程编号:0103101二 课程名称:自然地理学 (Physical Geography)三 学分、学时: 2.5学分; 授课学时:32; 实验学时:12四 教学对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生五 开课单位:水资源环境学院,地理信息科学系六 先修课程:不限七 课程性质、作用、教学目标(含知识、能力、素质要求)1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2 作用:学习地学知识,掌握

3、地学基本工作方法。3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认识自然地理现象、理解自然发育过程的能力与意识。八 教学内容基本要求教学内容主要是解析自然地理知识点,内容包括普通地质学、地貌学、气候学和环境生态学和自然综合等,指导学生构建自然地理知识体系。开篇:地球圈层与地理环境地质篇第一章 矿物与岩石地球化学组成与造岩矿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主要岩石种类及特征。第二章 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地史:地史划分、地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运动方式、板块运动地质构造:褶皱(背斜、向斜)、断裂、断层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质灾害等相关的问题分析地貌篇概述:地貌发育:第三章 全球地貌框架与地貌发育板块构造与全球地貌框架形成

4、地层、岩性与岩层地貌发育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发育第四章 岩溶岩溶发育条件岩溶水文与水资源岩溶地貌发育与类型岩溶开发利用问题第五章 冰川与冻土冰川:发育与类型冰川地貌发育与类型冻土:发育与类型冰川与全球环境变化第六章 河流水系与流域河流水文与水资源河流地貌:类型、发育、演变洪涝灾害与水利建设第七章 湖泊与湿地湖泊与湿地发育及类型湖泊与湿地的环境生态效应湖泊与湿地演化及开发利用问题第八章 海洋海洋地质与地貌海洋物理:水流、波浪、潮汐海岸:类型、发育海洋开发利用问题 第九章 风沙与黄土干旱与风沙、沙尘暴黄土形成与特性风沙地貌发育与类型黄土地貌发育与类型荒漠化及水土保持第十章 地理系统与地理关系地域分异

5、规律自然区划 地理系统及地理关系自然环境保护与利用九 实践环节内容与要求实践环节包括实验标本识别与鉴定,地质地形读图与解图和野外自然地理实习。室内实验:主要造岩矿物识别与鉴定(2学时)三大类岩石识别与鉴定(4学时):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地质图判读:1学时地形读图与解图 1学时自然地理野外实习 (1学分)(见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教学大纲)十 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内容、要求及占用学时(或学时比例)典型自然地理现象、结构、发育过程、地学关系等均采用多媒体手段展现与剖析。多媒体内容涉及整个课程各部分内容。多媒体手段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十一 教材及参考书教材:丁贤荣等自编 大学自然地理2004年参考:

6、杨达源自然地理学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南京伍光和等自然地理学(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黄秉维等 现代自然地理科学出版社、1999 北京何钟主编自然地理学水利电力出版社、1991 北京十二 考试方式卷面考试,半开卷十三 教学大纲说明(包括重点、难点、与其他课程或环节的分工与联系等)重点:分类掌握各种自然地理对象类型的特征与发育过程,如矿物、岩石主要类型与特征;理解地质、地貌、气候和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地理关系。难点:首先,主要地理对象类型的识别与辩异,如岩石、地质构造、地貌、土壤、植被等;其次,各种地学理论概念与野外实际相结合;综合各种自然现象,形成时空一体化的自然地理概念。2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

7、一、课程编号:0404044二、课程名称:测量学(含GPS) (Survey inc. GPS)三、学分、学时:3学分; 48学时四、教学对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生五、开课单位:土木工程学院测绘工程系六、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七、课程性质、作用、教学目标:测量学是水文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测量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处理、解决工程中有关测量问题的一定能力。了解测绘科学与技术的基本内容,促进工程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八、教学内容基本要求:该课程教学内容共分八部分,主要包括: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测量学的定义、作用、测量的基本工作

8、与原则。第二部分:水准测量。主要介绍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仪器、测量方法及水准路线的计算。第三部分:角度测量。主要介绍角度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仪器、测量方法及水平角和竖直角的计算。第四部分: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主要介绍距离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仪器、测量方法及直线定向的概念与方法。第五部分:平面控制测量。主要介绍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原理和方法,导线的布设方法和导线计算。GPS技术及其在平面控制测量中的应用。第六部分:地形图的测绘。主要介绍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常规测图及数字测图原理和方法。第七部分:地形图应用。主要介绍地形图的基本信息、地形图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应用。第八部分:专业测量部分(含GPS技术

9、应用)。根据专业特点,介绍相应的专业测量技术和方法。九、实践性环节的内容、要求:课间实习约占1/4总学分,要求基本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和基本测量工作。十、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内容、要求及占用学时:多媒体教学约占1/2总学分,主要用于测量仪器的介绍、测量原理和方法的演示。十一、教材及参考书:教材:华锡生 田林亚:测量学,河海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2版参考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量学,测绘出版社,1991年6月第3版十二、考核方式:考试十三、教学大纲说明:该课程的重点是测量仪器的认识与使用,高程、角度、距离测量的方法,地形图的基本知识与测绘方法。难点是测绘概念与理论的理解,导线计算,地形图应用

10、,施工测量。3水力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1404062 二、课程名称:水力学 (Hydraulics) 三、学分、学时:4学分; 64学时四、教学对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本科五、开课单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力学及流体力学中心六、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七、课程性质、作用、教学目标(含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水力学是水利类各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液体运动的一般规律和有关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学会必要的分析计算方法和一定的实验技术,为专业课的学习、解决工程中水力学问题、获取新知识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注意处理好掌握知识和培养

11、能力两者之间的辨证关系。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应贯彻启发式,互动式。着重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配以适当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阅读参考书、文献和资料,培养学生自学获取知识的能力。重视实验环节,要求学生独立操作,并分析实验成果,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从事科学实验研究的能力。精选具有一定数量的习题,建议不少于120题。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等进行教学。为学生创造应用计算机进行水力学问题计算的条件,以培养学生使用现代计算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八、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一)教学内容1水力学的基本理论主

12、要内容包括:水力学的定义和任务,液体的主要物理性质,水静力学,液体运动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液体总流的基本原理,液体三元运动的基本原理,液体的层流运动和紊流运动,水流阻力和水头损失。2水力学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有压管道水流,明渠恒定均匀流,明渠恒定非均匀流,堰流与闸孔出流,泄水建筑物下游的水流衔接和消能,渗流,水力模型试验基本原理(二)学生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基本要求1 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1)正确区分流动类型,流动形态和局部流动现象,并了解它们的联系,明确发生这些现象的场合及相互转化的条件。如:恒定流和非恒定流,均匀流和非均匀流,渐变流和急变流,一元流,二元流和三元流,层流和紊流,有旋

13、运动与无旋运动,急流,缓流和临界流,水跃和水跌等。(2)正确理解水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其物理意义。如:液体质点,连续介质,粘滞性,牛顿流体与非牛顿流体;等压面,绝对压强,相对压强,真空度,水头;欧拉法与拉格朗日法,欧拉法质点的加速度,流线,迹线,元流,总流,过水断面,流量,断面平均流速,湿周,水力半径,动能校正系数,动量校正系数;弗劳德数,雷诺数;瞬时值,时均值和脉动值,混掺长度,紊流附加切应力,边界层,粘性底层,水力光滑和水力粗糙,糙率;线变形,角变形,旋转角速度,流函数和势函数,流网;正常水深,临界水深,比能,临界底坡;流速系数,收缩系数,流量系数,淹没系数等。(3)了解水流能量转化和能

14、量损失的原因,理解水流阻力(摩擦阻力和压强阻力)的成因,明确影响沿程阻力系数及局部阻力系数的因素,掌握计算水头损失的途径和方法。(4)正确掌握水流运动的总流分析法,对恒定总流的连续方程,能量方程,动量方程的物理意义有正确理解,会在具体流动条件下联合运用三个方程求解问题。(5)正确运用三元运动的基本理论求解平面势流问题。2.对水利工程中的一般水力学问题,具有正确进行分析和计算的能力。包括:(1)水力荷载的确定。能计算平面和曲面上的静水压力,会应用动量方程求动水对边壁的总作用力。(2)过流能力的确定。会计算管道、明渠和堰闸的泄流量和相关的建筑物尺寸。(3)各种水头损失的分析和计算。(4)常见工程水

15、力学问题的综合分析计算能力,如管道系统的水力计算,明渠水面线的分析计算等。九、实践性环节的内容、要求.掌握量测水位、流量、流速、压强的常规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现代量测技术。具有观察水流现象,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和编写报告的能力。(具体内容详见水力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十、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内容、要求及占用学时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大大提高讲课效率并可丰富讲课内容。所以本课程要求利用多媒体授课。多媒体的内容含盖整个教材内容。要求上课教室必须配备必要的多媒体设备。用多媒体授课所占用的学时约占总学时的30左右。十一、教材及参考书教材采用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由李家星 赵振兴主编的水力学教材,参考书可选用

16、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吴持恭主编的水力学教材。十二、考核方式考核方式一般采用笔试,但可选用闭卷或半开卷的方式。十三、教学大纲说明1.本基本要求的教学内容只包括多学时水力学课程的最基本部分。2.本课程要用到较多的数学、物理、力学知识,因此要注意处理好本课程与相关课程之间的衔接。3.水力学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应当理论联系实际。但应以分析水流现象,揭示水流规律,加强水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为主,而不宜过分强调专业需要,以致削弱水力学的理论基础。4水利工程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201042二、课程名称:水工程概论 (Introduction to Water Engineering)三、学

17、分、学时:2学分; 32学时四、教学对象:水文专业本科生,三、四年级五、开课单位:水电学院六、先修课程:材料力学、水力学等七、课程性质、作用、教学目标(含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该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我国水资源的一些特点、水利枢纽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组成;掌握各种水工建筑物的基本概念、基本特性、工作原理,并了解其设计要点等;掌握水力发电的基本原理和水能开发利用的基本方式等。八、教学内容基本要求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我国的水资源第二节 水患与水污染第三节 我国的水利电力建设第二章 水利枢纽和水工建筑物第一节 水库第二节 水利枢纽及水工建筑物第三

18、节 水利枢纽的分等和建筑物的分级第三章 挡水建筑物第一节 重力坝第二节 拱坝第三节 支墩坝第四节 土石坝第五节 碾压混凝土坝与面板堆石坝第四章 泄水建筑物第节 泄水建筑物的作用和分类第二节 溢洪道第三节 泄水孔第四节 水工闸门第五节 土基上的水闸第五章 水利枢纽的施工导流第节 施工导流的任务、设计标准第二节 导流建筑物围堰、施工泄水道第三节 施工导流的般程序第六章 过坝建筑物第一节 过船建筑物第二节 过木、竹建筑物第三节 过鱼建筑物第七章 水力发电第节 水电开发及水能利用第二节 水能开发方式和水电站的主要类型第三节 水电站的主要建筑物第四节 水电站的主要设备第五节 抽水蓄能电站第八章 电力系统

19、第一节 电力负荷第二节 电力系统第三节 水、火电厂的特点九、实践性环节的内容和要求参观水工教学模型,可以利用课内学时(2学时)进行。十、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内容、要求及占用学时(或学时比例)由于水利枢纽和水工建筑物的插图都比较复杂、插图的专业性较强,因此,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信息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果有条件的话,应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果确实有困难,多媒体教学的学时也应不少于课内学时的60%80%。十一、教材及参考书教材:张敬楼、吴良政编,水利电力工程概论,河海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第一版参考书:左东启、王世夏、林益才主编,水工建筑物,河海

20、大学出版社,1995年7月第一版十二、考核方式闭卷,120分钟。十三、教学大纲说明本教学大纲适用于环境工程专业、给排水专业本科生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各种水工建筑物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难点是其设计要点、分析方法等,许多概念来自先修课程。5遥感与GIS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103102二、课程名称:遥感与GIS (Remote Sensing and GIS)三、学分、学时:2.5学分; 授课学时:30; 实验学时:15四、教学对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生五、开课单位:水资源环境学院六、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地图学,专业基础课,计算机原理及其应用,数据库等。七、课程性质、作用、教学目标(含知

21、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是近年来新兴的、发展迅速的地学研究手段与应用工具,在地理地质科学、生态环境、农业林业、气象水文等地学领域的科研和管理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作为水文水资源专业的学生,能够了解并基本掌握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GIS和遥感的基本应用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全面地了解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学会应用高新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为将来服务于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遥感与GIS课程是水文与水资源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主要讲解地球空间信息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技术,掌握有关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

22、(GIS)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综合应用的知识。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应用RS和GIS技术从事各种地学信息(特别是有关环境与水资源信息)的采集、管理和分析评价等方面工作的能力,打下良好的3S技术应用的素质基础。八、教学内容基本要求第一章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概念与基础1-1 地球空间信息科学1-2 “3S”技术概论、产生及其发展1-3 数字地球的基本概念1-4 空间信息的地理基础 第二章 遥感技术及遥感信息获取2-1 遥感系统及其物理基础遥感系统概述2-2 遥感的物理基础电磁波性质、物体的电磁辐射特征、大气对电磁辐射的影响、地物光谱测试2-3 陆地卫星和摄影基本知识陆地卫星介绍、摄影基本

23、知识和彩色原理2-4 不同遥感种类及其产品特征航空摄影遥感、红外遥感、 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第三章 遥感信息的处理技术3-1 遥感图像的光学处理和目视解译遥感图像的光学处理和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3-2 遥感数字图像的计算机处理遥感数字图像及其处理的基本概念、遥感图像的复原、增强处理、分类等,以及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处理、遥感图像处理系统介绍第四章 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组织4-1 GIS数据模型、编码和特征表达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空间数据的类型、结构和编码形式4-2 GIS空间数据的输入、编辑和组织GIS数据采集的类型和数据组织、空间数据的地理属性和用户识别码, 空间数据的采集(数字化)第五

24、章 GIS数据库管理5-1 数据库的概念数据库的概念、数据库模型5-2 GIS数据库GIS数据库、GIS属性数据库及其操作第六章 GIS空间数据处理、分析和制图6-1 GIS空间数据的基本处理数字化坐标变换和投影变换、空间数据的压缩、格式转换、数据的内插6-2 GIS的基本空间分析操作矢量数据的空间特征分析和栅格数据的空间特征分析6-3 GIS三维空间数据模型及其应用高程数据的获取和DEM的建立、DEM派生的地形因子以及DTM的应用6-4 GIS与遥感多源信息复合分析应用6-5 GIS数据及其产品的制图输出GIS数据产品及其表达、GIS的主要输出设备, GIS图形输出设计、制图内容及其表示方法

25、、GIS数据的制图综合等6-6 GIS应用软件的开发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应用GIS的实现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简述第七章 遥感和GIS技术应用与发展7-1技术的发展空间信息动态地图表示和虚拟现实技术、WebGIS概述等7-2 GIS技术的综合应用介绍7-3 RS技术在水利上的综合应用介绍 课程要求: 了解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现阶段的发展和应用情况; 熟练掌握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原理与方法;了解和掌握空间地理信息采集、管理、分析和制图的过程;掌握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综合应用的模型与方法; 了解及初步掌握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关的应用软件和数据处理过程,为进一步的深入学习和研究

26、打好基础。九、实践性环节的内容、要求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在课堂上介绍相关应用软件以外,还结合本课程相关教学内容,安排了专门的3S技术实习。具体内容有参观遥感图象处理系统、遥感图象调绘、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练习和实践。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遥感图象处理的过程,掌握1-2个GIS软件的应用能力。十、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内容、要求及占用学时(或学时比例)本课程对感性认识的要求较强,需要展示大量的图片和应用软件,必须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课程内容有多种不同的形式,如Powerpoint、科教片、软件介绍等。内容包括:相关基本知识和应用。要求直观、生动。多媒体教学手段贯穿整个课程。十一、教材及参

27、考书 教材:自编讲义,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印刷启用年月为:2002年6月 参考书: (1)林传真、罗健编水文遥感原理,河海大学讲义,1996年(2)陈述彭等编著遥感地学分析,科学出版社,1995(3)河海大学水环院编,地理信息系统,河海大学讲义,1996年(4)胡鹏等编著地理信息系统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5)李铁芳等编著遥感数字图象处理原理和应用,云南科技出版社 等。十二、考核方式 笔试为主,另加以其他方式(平时成绩、作业、报告或小测验等)。十三、教学大纲说明1、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主要讲解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方法。通过学习

28、使学生能掌握和使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从事各种地学信息以及水资源信息的计算机采集、管理、分析和综合应用等方面的工作。2、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教 学 内 容讲课学时第一章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概念与基础4第二章 遥感基础及遥感信息获取10第三章 遥感信息的处理技术6第四章 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组织4第五章 空间数据库4第六章 GIS空间数据处理、分析和制图9第七章 遥感和GIS技术应用与发展3总 计40 1) 了解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内涵、特点与种类 2) 熟练掌据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3) 掌握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基本方法4) 了解和

29、掌握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综合应用的过程和思路5) 了解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水文水资源方面的具体应用 6) 了解和掌握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关的应用软件。3、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地图学原理,本课程不作具体讲授,而是回顾,着重温习有关地图投影、比例尺和空间大地坐标等方面的知识;回顾和温习有关测量概念和多种大地坐标系之间的关系 本课程原则上不讨论制图和常规测量问题,只对相关概念进行拓展和深化. 本课程和水文水资源其他课程不重复。 4、内容重点、深度和广度 第一章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概念与基础 重点为了解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基本概念,空间信息的地理基础和数字地球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 遥

30、感基础及遥感信息获取重点为遥感的物理基础,各种遥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以及重要的资源卫星知识。 第三章 遥感信息的处理重点为掌握遥感数字图象的处理过程和方法。要求能够进行常规的目视解译和数字图象处理。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第四章 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组织 掌握地理空间信息和GIS基本,重点为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空间数据结构及编码。 第五章 GIS数据库管理 重点为了解GIS数据库及其数据模型,及其空间数据文件、属性数据文件的存贮方式和操作。 第六章 GIS空间数据处理、分析和制图 重点为学会对空间数据进行预处理,空间数据分析以及三维数据的产生和应用。有一定难度,内容并有所加深。 第七章 遥感与地

31、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与发展 重点为理解RS、GIS的相互关系,以及集成的方法。该章难度较难,要融会贯通才行。 了解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资源和环境上的综合应用,重点为掌握和了解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资源和环境领域方面的基本应用情况,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学习打下基础。该章内容较广,着重理解应用途径和方法。 5、学时分配建议 6、关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习的说明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纯理论较抽象,内容多而复杂.通过安排适当的实习课程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就实习课的内容和要求简要说明如下:(1) 要求了解目前世界上流行的遥感、地理信息系统通用软件的基本情况;(2) 初步

32、掌握12种GIS或遥感应用软件;(3) 能够掌握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工具和遥感工具进行具体工程时,所应有的过程和步骤;(4) 能够较独立的完成简单的遥感和GIS任务。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习课不含在讲授课程的2.5学分之内。6生态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102102二、课程名称:生态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Ecology)三、学分、学时:1.5学分; 24学时四、教学对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生五、开课单位:水资源环境学院 城市资源环境系六、先修课程: 环境学概论,水生生物学七、课程性质、作用、教学目标(含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本课程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生的

33、必修课,学分为1.5。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在解决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要求学生有生物学、化学、环境学、数学分析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和变化规律,为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和恢复已退化的生态系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八、教学内容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1.1 地球上的生命1.2 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二章:生物与环境2.1 生物种的概念2.2 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2.3 生态因子作用分析2.4 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第三章:种群及其基本特征3.1 种群的概念3.2 种群的动态3.3

34、种群的空间格局3.4 种群调节3.5 种群生活史第四章: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4.1 生物群落的概念4.2 群落的种类组成4.3 群落的结构4.4 影响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因素第五章:生物群落的动态5.1 群落变化类型5.2 群落演替的类型5.3 演替顶级学说5.4 群落演替与功能过程5.5 控制演替的几种主要因素第六章: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6.1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6.2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6.3 食物链和食物网6.4 营养级与生态金字塔6.5 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和生态平衡第七章: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7.1 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7.2 生态系统中的次级生产7.3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7.4 生态系

35、统能流模型7.5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及其传递第八章: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8.1 物质循环的一般特点8.2 水循环8.3 气体型循环8.4 沉积型循环8.5 有毒有害物质循环第九章:陆地生态系统9.1 概述9.2 森林生态系统9.3 草地生态系统9.4 荒漠生态系统第十章:水域生态系统10.1 概述10.2 淡水湿地生态系统10.3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10.4 海洋生态系统九、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内容、要求及占用学时(或学时比例):授课时,将很多有关生态学的实物照片、图画、网络内容等做成多媒体动画,增强授课效果,提高学生兴趣。要求用多媒体教室上课,多媒体授课课时占总学时的1/3。十、教材及参考书 教

36、材: 生态学 李博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2000参考书: 生态学基础教程 陈天编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5环境生态学 张合平等编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污染生态学 王焕校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十一、考核方式:半开卷考试,课后思考题。十二、教学大纲说明: 目的:从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层次讲述生态学的基本规律,使学生不仅掌握生物与环境作用的一般原理,而且能关注人类活动下生态过程的变化以及对人类生存的影响。要求:要求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认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变化规律,为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和恢复已经退化的生态系统打下基础。本课程的重点、难点

37、:在第五、七、八、十章,由于此课程涉及内容较广,学科交叉性强,而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学生在生物学、化学、环境科学等方面知识较薄弱,教学中应把握深入浅出的方法。章节 一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学时 12 2332332 37 运筹学 教学大纲一、 课程编号:0101001二、 课程名称:运筹学 (Operational Research)三、 学分、学时:2学分;32学时四、 教学对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生。五、 开课单位:水资源环境学院六、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计算机算法语言七、 课程性质、作用、教学目标(含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运筹学是水文与水资源水文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

38、。本课题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运筹中线性规划、网络分析、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等常用的运筹学方法的概念、模型求解等法,并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所学运筹解决水资源水文学中的实际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水资源系统分析、库群优化调度等后续课程作好必要的准备,也为今后从事水资源水文生产、科学研究打下基础。八、 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应能达到基本要求如下:1掌握大纲要求线性规划、网络分析、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的基本理论及算法。 2对运用运筹学解决水资源规划、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的方法有一定了解。教学基本内容如下:第一章 线性规划第一节 线性规划数学模型及有关概念第二

39、节 线性规划的图解法第三节 高斯消元法第四节 单纯形法第五节 大M法第六节 线性规划特殊情形第七节 对偶问题第八节 线性规划的几何理论第九节 灵敏度分析第二章 整数规划第一节 整数规划模型及基本知识第二节 分枝定界法第三节 0-1整数规划第三章 非线性规划第一节 非线性规划数学模型及基本知识第二节 单变量函数极值问题第三节 无约束条件下多变量函数的极值问题第四节 等式约束下最优化问题第五节 不等式约束下最优化问题第六节 正多面体法第四章 动态规划第一节 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多级系统分级决策的数学模型第三节 动态规划方法第四节 动态规划的应用第五章 网络分析第一节 网络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最

40、小跨度树第三节 网络最短路问题第四节 关键路法九、 实践性环节的内容、要求本课程安排12小时的上机实习,要求学生对有关章节的内容进行编程练习,以加深学习内容。十、 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内容、要求及占用学时(或学时比例)本课程可进行多媒体教学和黑板教学相结合进行,特别是在各部分实例教学中,宜采用多媒体教学十一、教材及参考书教材:钱颂迪主编,运筹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年1月。参考书:林延江等,水利土木工程系统分析方法,水利电力出版社,1985。十二、考核方式 考试,笔试。十三、教学大纲说明(一)本课题的性质和任务运筹学是水资源水文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本课题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运筹中

41、线性规划、网络分析、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等常用的运筹学方法的概念、模型求解等法,并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所学运筹解决水资源水文学中的实际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水资源系统分析、库群优化调度等后续课程作好必要的准备,也为今后从事水文水资源生产、科学研究打下基础。(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应能达到基本要求如下:1掌握大纲要求的线性规划、网络分析、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的基本理论及等法。2对运用运筹学解决水资源规划、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的方法有一定了解。(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必须学完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计算机算法语言。本课程主要

42、讲述数学规划的有关理论及求解方法,并为后续课程提供数学工具,打下理论和算法基础。(四)各章内容的重点、深度和广度1线性规划主要讲述线性规划数学模型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图解法、高斯消去法、单纯形法、大M法等基本算法。重点是单纯法,关键为单纯形法与高斯消去法的关系。对于无可行解,无界解、可行域无界但最优解存在、退化等线性规划的特殊情形,理解其几何意义,并会用单纯形法(表)加以鉴别。理解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与对偶单纯形法。2、整数规划主要讲述整数规划的概念,重点分枝定界法,一般了解01规划求解方法。3、非线性规划主要讲述非线性规划模型的基本概念,几何意义;单变量函数求极值的Fibonacci法、黄金分

43、割法;无约束条件多变量函数求极植的古典的方法,梯度法、最佳步长法;等式约束下最优化问题的拉格朗日乘子法;不等式约束下最优化问题的制约函数(罚函数)法。理解不等式约束下最优化问题的线性逼近和一维搜索相结合的方法。对正多面体法与参数最优估计方法作一般性了解。4、动态规划主要讲述多级系统分级决策方法,贝尔曼最优化原理,重点动态规划求解方法和动态规划的应用。5网络分析主要讲述网络基本概念,最小跨度树、最短路径、关键路法。(五)学时分配的建议内 容讲 课1线性规划2整数规划3非线性规划4动态规划5网络分析104864合 计328水利经济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 0101002二、课程名称: 水利经济 (E

44、conomics of Water Resources)。三、学分、学时: 2学分;32学时四、教学对象: 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生五、开课单位:水资源环境学院六、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七、课程性质、作用、教学目标 本课程为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经济分析的一般原理与方法以及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为进一步学习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方面的课程打下基础。八、 教学内容基本要求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水利经济的基本知识第二节 工程经济分析与评价的作用与基本准则第三节 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内容第二章 资金的时间价值及复利计算第一节 资金的时间价值第二节 利息和

45、利率的概念第三节 等值的基本概念第四节 现金流和现金流程图第五节 复利折算基本公式第六节 几种特殊的复利折算公式第七节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第三章 工程投资和费用计算及分摊第一节 工程投资和年费用第二节 现行投资费用分摊方法第三节 各种投资费用分摊方法分析第四章 水利工程效益计算第一节 灌溉效益第二节 治涝效益第三节 防洪工程效益第四节 水土保持工程效益第五章 工程经济分析原理与计算方法第一节 现值分析法与年值分析法第二节 效益费用比法第三节 内部回收率法第四节 投资回收年限分析第五节 敏感性分析第六节 其它分析方法第六章 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第一节 概率分析方法第二节 风险分析第三节 蒙特卡罗方法

46、第四节 风险分析应用第七章 折旧第一节 折旧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折旧基本方法第三节 特殊问题分析第四节 折旧与税金分析第八章 财务分析第一节 财务分析与经济分析的区别第二节 财务分析的内容第三节 资金筹集方式第四节 投资估算第五节 投资项目收益的估算第六节 投资项目盈利能力分析第七节 投资项目的清偿能力分析第九章 更新分析第一节 基本概念第二节 更新分析方法第三节 更新分析方法的应用课程要求掌握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资金时间价值及其等值计算方法;熟练掌握现值法、年值法、效益费用比法、内部回收率法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实际应用;掌握水利经济分析中不确定性分析的方法原理与应用;掌握折旧的基本

47、方法与应用;了解更新分析的原理与方法。九、 教材与参考书1、 教材:黄渝祥,刑爱芳编著工程经济学,同济大学出版社,1994年9月。2、 参考书:(1) 颜振炎,白玉慧编,水利工程经济计算原理与方法,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2年2月(2) 郑伯坤编,工程经济学,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年5月(3) 陈守伦主编,工程经济学,河海大学出版社,1996年11月(4) 李寿声,彭世彰编,水利工程经济与规划,河海大学出版社,1991年11月十、 考核方式笔试十一、 教学大纲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为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经济分析的一般原理与方法以及

48、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为进一步学习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方面的课程打下基础。(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 了解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概念;2、 熟练掌握资金等值计算方法;3、 熟练掌握工程投资和效益的计算;4、 熟练掌握工程经济评价方法;5、 掌握折旧的概念与计算方法;6、 了解设备更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7、 掌握经济分析中不确定性的及其处理方法;8、 掌握财务分析的内容与方法。(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一般原理方法,本课程不作讲授,本课程侧重统计学原理在处理不确定性问题时的应用。(四)各部分内容重点、深度和广度第一章 绪论了解工程经济分析

49、与评价的在水利水电建设中的作用;水利经济的一些基本知识;水利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准则;了解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内容。第二章 资金的时间价值与复利计算掌握资金时间价值的基本概念;掌握利率与利息的概念;掌握等值的基本概念;掌握现金流和现金流程图的概念与制作方法;掌握六种复利折算基本公式;掌握等差系列、等比系列等几种特殊的复利折算公式;掌握现金流程图的分解与复杂资金流的复利计算;掌握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概念。第三章 水利工程投资和费用计算及分摊熟悉工程投资和年费用的内容;掌握现行投资分摊的方法;并能对各种分摊方法进行分析评价。第四章 水利工程效益计算熟悉水利工程的效益;掌握灌溉效益、防洪效益、治涝效益和

50、水土保持等效益的计算。第五章 水利经济分析原理与计算方法熟悉现值与年值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现值分析法及其应用;熟练掌握年值分析法及其应用;掌握效益费用比的概念;熟练掌握效益费用比分析及其应用;熟练掌握增量效益费用比分析方法及应用;掌握内部回收率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内部回收率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熟练掌握增量内部回收率分析方法及其应用;了解终值分析法;掌握投资回收年限分析及其应用。第六章 不确定性分析方法了解敏感性分析意义与步骤;掌握概率分析方法;熟练掌握风险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第七章 折旧了解折旧的基本概念;掌握折旧基本方法及其应用;了解折旧与税金分析。第八章 财务分析熟悉财务分析与经济分析的区别;

51、熟悉财务分析的内容;掌握投资项目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的分析。第九章 更新分析了解更新的基本概念;更新计算的基本方法及应用。(五)学时分配建议内 容讲课学时第一章 绪论1第二章 资金的时间价值及复利计算4第三章 水利工程的投资和费用计算及分摊3第四章 水利工程效益计算2第五章 水利经济分析原理与计算方法6第六章 不确定性分析方法4第七章 折旧4第八章 财务分析4第九章 更新分析4合 计329水文学原理教学大纲一、 课程编号:0101003二、 课程名称:水文学原理 (Principles of Hydrology)三、 学分、学时:4学分;64学时四、 教学对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生五、 开

52、课单位:水资源环境学院水文系六、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基础、物理学、测量学、自然地理学及气象学等课程七、课程性质、作用、教学目标水文学原理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水资源水文学及水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研究方法,为本专业后继课程的学习及未来从事水文水资源及水环境科学的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八、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以基本的物理定律为理论基础,阐述水文循环的物理过程、水文循环各要素形成的物理机制、各种大陆水体的水文现象及特征、水文要素的时空分布规律及数学物理模拟方法,为水旱灾害的模拟及预测、水资源评价及合理开发利用、水环境保护等应用和研究方向

53、作好最基本的理论准备。通过课堂教学、课外阅读与练习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以下主要内容:1弄清水文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发展过程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意义;2掌握水文循环及其中的水量平衡、能量平衡原理;3了解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之间的水分交换及相互影响,掌握降水、下渗、蒸散发等物理过程及基本定量计算方法;4掌握单点产流的基本物理条件及基本产流模式,流域产流的特征、产流面积及产流面积发展过程的分析方法,产流计算模型;5了解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的关系,掌握描述地下水运动的控制方程;6掌握河道洪水波运动的数学物理描述,洪水波类型及其特征,槽蓄原理及槽蓄方程;掌握线性扩散波演算、线性运动波演算、线性特

54、征河长连续演算等洪水演算方法;7掌握流域汇流的物理过程,流域汇流的系统分析方法,流域汇流计算方法;8了解其它大陆水体如冰川、湖泊水库的水文特征及分析研究方法;9了解水文循环过程中化学物质输送的物理规律及研究方法。具体章节如下:第一章 绪 论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水问题第二节 水文学发展的回顾第三节 水文学的主要分支学科第四节 水文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第二章 水文循环第一节 水的奇异物理性质第二节 水文循环现象第三节 水文循环的尺度第四节 地球系统中的水及水平衡第三章 流域和水系第一节 基本概念第二节 水系的拓扑学特征第三节 水系的几何学特征第四节 流域的形状特征第五节 流域的结构特征* 第六节

55、 数字高程模型及应用* 第七节 水系的随机模拟* 第八节 水系的分形理论第四章 降 水第一节 降水要素及其时空变化表示方法第二节 降水的类型及影响因素第三节 区域(流域)平均降雨量计算方法第四节 降雨资料的检验* 第五节 雷达测雨第五章 土壤水第一节 土壤的质地和结构第二节 土壤中的“三相”关系第三节 土壤水的存在形态第四节 土壤水的能量状态第五节 土壤水运动的控制方程第六章 下 渗第一节 下渗的物理过程第二节 非饱和下渗理论第三节 饱和下渗理论第四节 经验下渗曲线第五节 天然条件下的下渗* 第六节 下渗后的土壤水分再分布第七章 蒸发与散发第一节 蒸发现象及其控制条件第二节 水面蒸发第三节 土

56、壤蒸发第四节 植物散发第六节 流域蒸散发第八章 产流机制第一节 截留与填洼第二节 包气带及其结构第三节 包气带水分动态及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第四节 产流的基本物理条件第五节 组合产流类型及基本产流模式第九章 地下水流第一节 含水层类型第二节 含水层的水文特征第三节 地下水运动的控制方程第四节 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关系第十章 地表水流第一节 洪水波运动第二节 圣维南方程组第三节 洪水波类型及其特征* 第四节 圣维南方程组的线性化第五节 槽蓄原理和槽蓄方程第六节 枯水及退水曲线* 第七节 坡面水流运动* 第八节 湖水运动第十一章 洪水演算第一节 线性扩散波演算法第二节 线性运动波演算法* 第三节 动力波

57、演算法第四节 线性特征河长连续演算法* 第五节 断面流速分布演算法第十二章 流域产流第一节 山坡流域的分类第二节 流域产流特征分析第三节 产流面积的变化第四节 蓄满产流的总径流量计算及水源划分第五节 超渗产流地面径流量计算第六节 降雨径流相关图第十三章 流域汇流第一节 流域汇流现象第二节 流域出口断面流量过程的推移和坦化第三节 线性流域汇流系统分析第四节 线性集总式流域汇流模型第五节 线性分散式流域汇流模型* 第六节 地貌瞬时单位线理论* 第七节 线性地下水汇流模型* 第八节 流域汇流的非线性问题*第十四章 冰雪水文第一节 积雪第二节 融雪径流第三节 冰川的形成与运动第四节 冰川的积累与消融第

58、五节 冰川径流第六节 河流冰情*第十五章 水质及河流生态环境第一节 “水质”的由来及本底水质第二节 水污染的途径及污染源第三节 水污染的主要类型及性质第四节 水体的稀释扩散第五节 污染物的源与汇第六节 影响水体自净的因素第七节 水质模型第八节 河流生态系统的特点第九节 人类活动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九、实践性环节的内容、要求实践性环节主要是配合课程中的重要章节做课外作业,以巩固基本概念和加深理论认识为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习题内容从略。十、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内容、要求及占用学时课程主要内容已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十一、教材及参考书教 材:芮孝芳.水文学原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8月.参考书:1.芮孝芳编著.径流形成原理.河海大学出版社,1991.2M.J.柯克比主编,刘新仁等译.山坡水文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89. 3.雷志栋,杨诗秀,谢森传.土壤水动力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十二、考核方式:考试十三、教学大纲说明所列章节前带“*”的属于拓展性内容,非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可视情况选讲或不讲。10水文统计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101004二、课程名称:水文统计 (Hydrologic Statistics)三、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