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温线的判读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00321304 上传时间:2022-06-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7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等温线的判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等温线的判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等温线的判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等温线的判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温线的判读(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清华园教育网 高二地理等温线的判读专题复习指导一、 知识整合等温线线密(温差大)线疏(温差小)线向高纬凸(较同纬度地区温度高;线向低纬凸(较同纬度地区温度低) 与纬线平行受(纬度)影响明显 与海岸线平行受(海洋)影响显著 与山脉走向或高原盆地边缘平行受(地形)影响显著 呈封闭状曲线:线内温高(盆地)线内温低(山地)二、判读要领:1.判断南北半球:根据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在南北半球,无论七月或一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因此,等温线值由南向北递减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例1】下图为某地的等值线图,等值线的数值由北向南逐渐降低,若该图为等温线图,E所在区域为陆地;F所在区域为海洋,则该图表示

2、( )A.北半球一月等温线 B.北半球七月等温线C.南半球一月等温线 D.南半球七月等温线【解析】图中等温线的数值由北向南逐渐降低,这表明该图表示南半球;E所在区域为陆地,此时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凸出,这表明陆地气温相对较高,应为南半球的夏季即1月份。【参考答案】C2.判断海陆位置: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夏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高),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低)。图2【例2】图2中的阴影部分代表大陆,另一部分代表海

3、洋,图中等值线表示( )A.南半球7月等温线 B.南半球1月等温线C.北半球7月等温线 D.北半球1月等温线 【解析】据等温线递减方向可知,图中等温线的数值向南递减,这表明该图表示南半球;阴影部分代表大陆,此时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这表明陆地气温相对较低,应为南半球的冬季即7月份。【参考答案】A3.判断月份(1月或7月):判断月份时,要注意南、北半球的冬、夏季节的差异性。1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7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

4、。4.判断寒、暖流:寒流:寒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水温低,故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类同于冬季的陆地或夏季的海洋)。甲乙5001000等深线(m)15002000250035003000357等温线()暖流:寒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水温高,故等温线向高纬凸出(类同于夏季的陆地或冬季的海洋)。【例3】读某海域等深线和表层年平均等温线分布图,回答12题。1.甲处海底地形属( )A.大陆架 B.大陆坡 C.海岭 D.海沟2.乙处洋流可能是( )A.加那利寒流 B.西澳大利亚寒流C.加利福尼亚寒流 D.千岛寒流【解析】甲处等深线较为密集,应为地形较陡的大陆坡;图示等温线的数值向北递减,应为北半球;乙处位

5、于大陆东岸,且洋流流向为自高纬向低纬,应为寒流,即北半球大陆东岸的寒流,A、B、C三股洋流皆位于大陆西岸,应予以排除。【参考答案】1.B 2.D5.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的影响地势高:在非闭合等温线图上,地势高处等温线的度数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低。地势低:在非闭合等温线图上,地势低处等温线的度数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高。6.判断地形名称山地: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等温线的数据越小。aPbQabE图4盆地: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等温线的数据越大。【例4】读图,已知ab0,回答12题。1.若此图为等高线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的海拔小于a B.Q的海拔大于bC.P是较开阔的平缓山坡

6、上的洼地D.Q是较开阔的平缓山坡上的洼地2.若此图为等温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的温度低于a B.Q的温度高于bC.P的地形可能是山丘 D.Q的地形可能是山丘【解析】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原则,ab,则P的海拔应大于a,Q的海拔应小于b,P为山丘,Q为洼地。【参考答案】1.D 2.D7.判读等温线的疏密情况,比较温差的大小一般情况下,等温线分布密集的地区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从世界和我国等温线分布图上可以得出等温线的分布与温差大小的时间变化规律。(1)冬密夏疏:冬季等温线分布比较密集,夏季等温线分布比较稀疏,这是因为冬季温差较大,夏季温差较小。(2)温带密,热带疏:温带地区等温线分

7、布比较密集,热带地区等温线分布比较稀疏,这是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3)陆密海疏:陆地上的等温线分布比较密集,海面上的等温线分布比较稀疏,这是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表面性质均一。8.判读等温线的走向,分析等温线与纬线、海岸线与地形的关系等温线分布图反映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如果地球有一个均一的表面,则等温线分布与纬线大致平行,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但由于气温除受纬度、太阳辐射影响外,还受大气运动、地面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等温线不一定与纬线一致,经常发生弯曲。其走向有以下几种类型:(1)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这是全球等温线分布的基本趋势,它是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结果

8、。242628(2)等温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比较明显,这是因为海洋对气温起了调节作用,沿海地区受海洋的影响较大。【例5】下图为山东丘陵地区等温线图,造成这种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 D.洋流【解析】山东丘陵地区等温线的走向与海岸线平行,表明受到海洋的影响。【参考答案】B(3)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在地势起伏较大的高山地区比较明显,这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的结果。9.判读等温线的弯曲状况,探讨影响气温的因素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受海陆分布、洋流、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同纬度大陆上气温最低月份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海洋上的向高纬

9、凸出,气温最高月份则相反。(2)暖流经过的海区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寒流经过的海区等温线向低纬凸出。(3)等温线成闭合曲线的地区,受地形(盆地或山地)影响多形成暖热或寒冷中心。三、疑难点悟等温线曲折多变的原因分析1.如果等温线比较平直,呈东西走向与纬线大致平行,气温的递减方向为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低,说明纬度高低是决定气温的主要因素。这种现象在海洋中表现的十分明显。2.在大陆中部,如果等温线夏季向高纬度弯曲,冬季向低纬度弯曲,则说明夏季陆上的气温高于海上的气温,冬季相反。这是因为海陆差异和冷空气的浸入(冬季)共同作用的结果。此中现象在欧亚大陆与北美大陆表现的比较突出。3.对照地形图可以发现:等温

10、线呈封闭曲线的地区,气温值里高外低的是盆地,气温值外高里低的是山地。4.在大陆内部的局部地区,如果冬季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说明冬季气温比其两侧同纬度的地区高,对照地形图就可以发现此处位于冷空气的背风坡,山脉对冷空气的浸入起了阻挡作用,如我国的四川盆地(北部的秦巴山地)。5.高山地区的等温线走向与山脉走向基本一致。6.冬季在温带大陆的西岸,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夏季在热带大陆西岸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其走向均几乎呈南北方向,与海岸线大致平行。究其原因,对照洋流分布图可以发现:前者沿岸有暖流通过;后者沿岸有寒流通过。7.等温线越密集,说明气温的递变速度越大,两地的温差也越大。等值线分析的一般规则等值线

11、图是历年高考中的重点内容,尤其是等值线图的数值分析更是重中之重。掌握了等值线的规律,就可以正确地进行各种等值线图的分析。1.同一条等值线上,要素值处处相等;2.等值线一侧的数值必须高于另一侧的数值;3.同一幅图上,相邻两等值线之间的数值差为0(如在鞍部)或相差一个等值距;4.等值线不能相交,不能分支,不能在图中中断(陡崖处重叠,悬崖处相交);5.在两高值区或低值区之间,必须有两条相邻的等值线,其数值相等,并且这两条等值线的数值在两个高值区之间是低值,在两个低值区之间是高值(如等压线图中的鞍形气压场附近)。 四、金题引路例6(2003年高考全国文综卷第36题)36.(16分)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

12、:“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据此和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图中等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解析】本题以我国的区域为载体,考查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即地图阅读能力,属于“大区域小尺度教材原理”的命题思路。解题时要充分利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结合相关知识来推断。如在分析图中10等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时,要结合影响等温线走向的因素(如洋流、地形)等综合思考。【参考答案】36.(1)10等值线东半段接近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主要受纬度(太阳辐射)因素影响;该等值线西半段因受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黄土高原东缘)影响,呈东北西南走向。例7(2006年高考全国文综卷第911

13、题)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图。读图,回答911题。9.造成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地形 C.人为因素 D.距海远近10.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地形 B.地形、海陆差异C.人为因素、海陆差异 D.纬度位置、人为因素11.下列四组地方,气温年较差相差最大的是A.甲地、黄河口附近 B.石家庄附近、黄海沿岸C.丙地、乙地 D.甲地、丁地【解析】读图可知,1月等温线在甲、乙两地闭合,且比周围偏低,其主要原因是甲、乙两地均为山地地形;7月等温线在沿海地区基本上与海岸线平行,在太行山地区大致与山脉的走向平行,且随着海拔的升高

14、气温逐渐降低,这说明影响该地区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地形;气温年较差是一年内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读图比较石家庄附近、黄海沿岸气温年较差相差最大,一般来说,沿海地区气温年较差小,内陆地区气温年较差大。【参考答案】9.B 10.B 11.B五、拓展演练右图阴影部分为世界某大洲的局部某月(1月或7月)的等温线分布图,该处为高原地形,a、b为两条等温线,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哪种现象可能出现A.圭亚那高原的北部正值一年中的湿季B.此时正值华北平原小麦旺盛的生长季节C.此时正值墨累达令盆地小麦的收割季节D.塔里木河正值枯水期2.图中a、b等温线向北延伸的主要成因A.风带、气压带的季

15、节移动 B.洋流的影响C.山脉的分布D.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某月的气温分布情况。读图完成35题。3.E处等温线向北弯曲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影响 B.大气环流C.太阳辐射 D.人为活动4.从气温分布情况判断,F处(图中阴影部分)不可能为( )A.山峰 B.盆地 C.湖泊 D.城市5.若图中表示的是12月份平均气温分布情况,则E地降水主要集中在( )A.34月B.56月C.78月D.910月下图所示为一假想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中P处因受地形影响气温出现异常。读图完成68题。6.图中P处的气温可能为A.20或16 B.23或14C.17或18 D.19或157.该图所示可能是A.北

16、半球的2月 B.北半球的8月 C.南半球的2月 D.南半球的8月8.仅从气候因素考虑,若要在M、N两地中选一地点建海滨浴场,正确的方案及理由是A.M地:气候温和湿润 B.M地:夏季晴天多,日照充足C.N地:气候温和湿润 D.N地:夏季晴天多。日照充足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7月份平均气温图(单位:)。”读图回答911题。9.造成图中A地区等温线密集的主导因素是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C.地形地势 D.季风环流10.图中B地等温线的数值应该是A.大约32B.在2832之间C.在2428之间 D.小于2411.C地所在的地形区是我国四大盆地中的A.纬度位置最高的盆地 B.海拔最高的盆地C.面积最大的

17、盆地D.沙漠最少的盆地读某地等温线图,回答1213题。12.影响图中A、B两点气温不同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 海陆位置 地形 洋流 A. B. C. D.13.形成C岛东侧气候的因素有 纬度较低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影响 受东南季风影响 受东南信风影响 受暖流影响 受寒流影响 位于迎风坡 A. C. D.读等高线示意图,已知ab。读图回答1416题。 14.有关P、Q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A.P为山坡上的洼地,Q为山坡上的洼地B.Q为山坡上的洼地,P为山坡上的小丘C.P、Q均为山坡上的小丘D.P、Q均为山坡上的洼地15.若b的海拔高度为200米,a的海拔高度为300米,则P、Q处的海拔高度

18、为A.200P300,300P400 B.300P400,100Q200C.100Q200,200P300 D.200Q300,300P40016.若图中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同为a或同为b,则P、Q处的地形可能()A.同为洼地或同为小丘 B.只能是洼地 C.同为缓坡 D.一处为洼地,一处为小丘二、非选择题:17.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根据图中等温线的信息判断图示地区主要山脉的走向为 ,判断依据 。(2)图中甲、乙两地相比,气温较低的是_地,主要影响因素是_;图中乙、丙两地相比,气温较低的是_地,主要影响因素是 。(6分)18.图11是“两岛屿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

19、题:(1)1月等温线分布的特点是_,原因是_ 。(2)7月等温线分布的特点是_,原因是 。(3)图中15等温线在两岛中间向南弯曲,其原因是 。(4)与该岛纬度位置大体相当的纽芬兰岛,1月份的气温比该岛要低20,分析其主要原因。19.读“某地区海陆分布图”,曲线P表示1月份某大陆局部地区20等温线的分布,虚线是有待确定的等温线走向。陆地上该等温线是向P1还是向P2方向弯曲?海洋上此等温线是向P3还是P4方向弯曲?判断后请用实线在图上描绘出来,并说明理由。20.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5 120 125 130 135 115 120 125 130 5045

20、403530ABC(1)A地气温年较差大约为,比附近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 (大、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2)图示地区气温年较差最大值出现的省区是 (填简称)。(3)归纳我国东部地区气温年较差的分布规律 。参考答案1.D 2.B 3.A 4.A 5.C 6.B7.C8.B 9.C10.B11.C 12.C13.C 14.B15.B16.A17.(1)东北西南走向 判断依据:根据等温线走向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根据河流的水系特征可判断出分水岭呈东北西南走向;根据区域定位判断该山脉是武夷山。 (2)甲 地形; 丙 海陆位置。18.(1)从西南向东北气温递减;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2)由南向北递减;受

21、太阳辐射的影响。(3)夏季海洋气温较低,等温线向低纬弯曲;(4)本图地区位于温带大陆西岸,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过,增温增湿,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纽芬兰位于温带大陆东岸,沿岸有拉布拉多寒流流过,减温减湿,气温较低。19.(1)绘图略。陆地上该等温线向P1方向弯曲。受地形起伏(为大分水岭)的影响,气温较同纬度陆地低,故等温线北凸。海洋上该等温线向P3方向弯曲。该处有暖洋流(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近海海水水温较同纬度其它海区高,故等温线南凸。20.(1)39 小 地形(2)内蒙古、黑; (3)由南向北气温年较差逐渐增大; 等温线的判读2008-09-18 04:55等温线(is

22、otherm)图上温度值相同各点的连线称为等温线。等温线稀疏,则各地气温相差不大;等温线密集,表示各地气温相差悬殊;等温线平直,表示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较少;等温线弯曲,表示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很多;等温线是东西走向,表示温度因纬度而不同,以纬度因素为主;等温线和海岸线平行,表示气温因距海远近而不同,以距海远近因素为主。 我国夏季风主要是从太平洋和印度洋吹来的偏南风(东南风和西南风),冬季风主要是从西伯利亚和蒙古吹来的偏北风(西北风和东北风)。 夏季风湿润、温暖;冬季风寒冷、干燥 气温的空间变化(1)等温线和等温线图等温线是指同一水平面上气温相同各点的连结。任意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温度都相等。表示同

23、一时间等温线水平分布状况的地图,叫做等温线图。在分析等温线图时掌握下列一般规律: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别小。等温线向高纬突出,说明高温地区广;等温线向低纬突出,说明低温地区广。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受纬度影响突出。等温线与海岸平行,说明受海洋影响显著。等温线与山脉走向平行或高原边缘平行,说明受地形影响明显,或垂直变化大。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如线内气温高,可判断为盆地;如线内气温低,可判断为山地。(2)一月气温变化:从1月海平面气温分布图上可以看出,1月世界气温的分布,具有下列几个特点:等温线较密,北半球与南半球相比更密,说明冬季各纬度之间温度差异大。热带以外的区域,大陆上等

24、温线向南凸出,可见北半球的陆地比海洋冷,而南半球正好相反,陆暖于海。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北部,等温线急剧地向北极凸出,这正好反映了暖流对气温的影响,象黑潮、阿留申暖流、墨西哥湾巨大的增暖作用。在属于夏季的南半球,寒流的影响增强了,将等温线远远地推向赤道方向。最低温度出现在北半球的高纬度大陆上,亚洲东北部和格陵兰特别寒冷。最暖区域通过澳大利亚中部、南非和南美的南回归线附近。(3)七月气温变化:从7月份海平面气温分布图上可以看出,7月世界的气温分布具有以下的特点:等温线比较稀疏,说明夏季各纬度之间的温度差异较小。热带以外的区域,大陆等温线强烈地向北凸出,可见北半球陆暖于海,南半球陆冷于海。洋流、特别

25、是寒流对等温线的影响比较显著。7月份,北半球等温线沿非洲和北美的西岸向南凸出,是受加那利寒流和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的结果。在南半球等温线沿非洲和南美西岸向北弯曲,则是受本格拉寒流和秘鲁寒流影响的结果。最高温度出现在北半球的低纬大陆上。最热的地方在亚洲内部、伊朗、阿拉伯、撒哈拉和加利福尼亚一带的沙漠地区。气温的空间变化(1)等温线和等温线图等温线是指同一水平面上气温相同各点的连结。任意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温度都相等。表示同一时间等温线水平分布状况的地图,叫做等温线图。 在分析等温线图时掌握下列一般规律: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别小。等温线向高纬突出,说明高温地区广;等温线向低纬突出

26、,说明低温地区广。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受纬度影响突出。等温线与海岸平行,说明受海洋影响显著。等温线与山脉走向平行或高原边缘平行,说明受地形影响明显,或垂直变化大。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如线内气温高,可判断为盆地;如线内气温低,可判断为山地。(2)一月气温变化:从1月海平面气温分布图上可以看出,1月世界气温的分布,具有下列几个特点:等温线较密,北半球与南半球相比更密,说明冬季各纬度之间温度差异大。热带以外的区域,大陆上等温线向南凸出,可见北半球的陆地比海洋冷,而南半球正好相反,陆暖于海。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北部,等温线急剧地向北极凸出,这正好反映了暖流对气温的影响,象黑潮、阿留申暖流、墨西哥湾巨大

27、的增暖作用。在属于夏季的南半球,寒流的影响增强了,将等温线远远地推向赤道方向。最低温度出现在北半球的高纬度大陆上,亚洲东北部和格陵兰特别寒冷。最暖区域通过澳大利亚中部、南非和南美的南回归线附近。(3)七月气温变化:从7月份海平面气温分布图上可以看出,7月世界的气温分布具有以下的特点:等温线比较稀疏,说明夏季各纬度之间的温度差异较小。热带以外的区域,大陆等温线强烈地向北凸出,可见北半球陆暖于海,南半球陆冷于海。洋流、特别是寒流对等温线的影响比较显著。7月份,北半球等温线沿非洲和北美的西岸向南凸出,是受加那利寒流和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的结果。在南半球等温线沿非洲和南美西岸向北弯曲,则是受本格拉寒流和

28、秘鲁寒流影响的结果。最高温度出现在北半球的低纬大陆上。最热的地方在亚洲内部、伊朗、阿拉伯、撤哈拉和加利福尼亚一带的沙漠地区等温线的弯曲判读因为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热量的主要来源,所以无论冬夏季节还是南北半球,气温都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北半球的低纬在南方,高纬在北方;南半球则相反。如图中AD是南半球,BC是北半球。 因海陆热容量不同,若大陆温度高于海洋温度,则其所在半球为夏季,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北半球向南,南半球向北);若海洋温度高于大陆温度,其所在半球为冬季,等温线弯曲状况与上述情况相反。北半球夏季时,南半球为冬季,南北半球的

29、月份相同。 根据上述分析,可归纳出适用于全球的等温线分布规律,即:按月份说,1月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7月向北凸出,海洋上正好相反;按季节说,冬季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夏季向高纬凸出,海洋上正好相反。等温线的判读: 目标: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弯曲情况来判断气温的变化; 根据气温分布的特点来分析影响的因素。 1)、判读规律: 等温线数值:(气温无论一月,还是七月,都是由低纬向两极递减。) 数值自南向北递增北半球;数值自北向南递增南半球。 等温线疏密: 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异大。 典型例析: 例1:我国一月份等温线分布密集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漠河最冷平均?30.60C,海南岛160C

30、以上,温差达480C。) 分析原因: A、纬度因素:北方冬季太阳高度小,且昼短夜长。 B、冬季风因素: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南方由于受重重山地的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和降温的程度远比北方小。 一月份00C等温线为秦岭-淮河一线,为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我国七月份等温线分布稀疏-夏季我国南北温差不大,且普遍高温。(漠河160C,海南280C,南北温差只有120C。) 分析原因:北方虽太阳高度较南方小,但夏季昼长夜短,得到的太阳光热不比南方少。 夏季最冷出现在青藏高原80C(地形因素) 2)等温线的弯曲分布规律: 等温线向高纬突出表明气温比同纬高 等温线向低纬突出表明气温比同纬低(“高高低低

31、”规律) 等温线平直下垫面性质单一。(如南半球400-600处的等温线较平直,说明海洋面积大,性质均一。) 思考:哪些因素影响等温线的弯曲分布?(冬夏季节、海陆状况、地势高低、寒暖流) chinageog 判断南、北半球位置:从整体而言,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可根据等温线数值变化判断南北半球。 判断陆地、海洋位置: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升温快降温快,所以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弯曲方向和陆地相反。 判断季节:此过程与相反。 判断寒暖流:寒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水温低,故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暖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水温高,等温线向高纬弯曲。由此可看

32、出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一致的。 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根据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来判断。 判断温差的大小:同一图中,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从世界和我国气温分布特征可知:a冬季等温线密,夏季等温线稀。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b温带等温线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c陆地等温线密,海洋等温线稀。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的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面。 如果是仅根据陆地上的等温线,那么根据气温数值判断;对于海陆等温线,拿北半球来说,如果陆地等温线向北凸,而海上等温线向南凸,则为北半球的夏季,相反,则为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如果陆地等温线向北凸,而海上等温线向南凸,则为南半球的冬季,相反,为夏季;(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则该地气温比同纬度的其他地方高,向低纬弯,则温度低)清华园教育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