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学案一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00238298 上传时间:2022-06-0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03.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学案一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学案一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学案一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学案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学案一(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学案(一)复习目标: 1、复习议论文的有关知识 2、阅读训练,巩固训练。复习重点和难点 1、 找出各文中的三要素、论证方式、论证方法、结构、语言 2 、能运用所学知识做阅读题复习过程:一、典型例题:阅读敬业与乐业选段,回答问题: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截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以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是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个人因自己的地位和

2、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我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

3、是天地间第一等人。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学上发出来就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的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作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我从前看

4、见一位法国学者著的书,比较英法两国国民性质,他说:“到英国人公事房里头,只看见他们埋头执笔做他们的事;到法国人公事房里头,只看见他们衔着烟卷像在那里出神。英国人走路,眼注地下,像用全副精神注在走路上;法国人走路,总是东张西望,像不把走路当一回事。”这些话比较得是否确切,姑且不论,但很可以为敬业两个字下注脚。若果如他所说,英国人便是敬,法国人便是不敬。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与:“用志不分,及凝于神。”孔子与:“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所与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5、。1、作者所说的“人生合理的生活”是一种 生活。2、作者说“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的原因是 。3、这两段论述了三个问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1) 。(2) 。(3) 。4、文段主要采用什么论证方法? 。5、“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你是怎么看待这种观点的?请用简要的语言陈述。 。例题解析:(1)议论文常识 1、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 2、议论文结构 引论:提出问题 ;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 3、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4、最基本的论证方

6、法:摆事实、讲道理 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 (2)参考答案:1、“个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并实实在在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即有一种“职业的神圣”。2、因为如果“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弄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3、什么事“敬”;为什么要“敬业”;怎样“敬业”。4、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5、言之有理即可。提示:如从劳动是人生的必要手段表示赞成;从人类劳动是为了更好的休闲、娱乐表

7、示反对。二、文体知识梳理 (一)、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1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只有准确地把握文章的论点,才能了解文章中提出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要区别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它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 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也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譬句等。注意,有的时候道理论

8、据也指作者的推理。 3论证: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二)、论证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四种: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譬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采证明论点。 (三)、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来说,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也叫引论)、分析问题(也叫本论)、解

9、决问题(也叫结论)。 又可以分两大类:一是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叫“纵式”;一是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叫“横式”。 (四)“这”、“此”、“那”等代词的指代。 (五)、议论文的语言准确性、概括性。 二、命题方向 考纲要求: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提取、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能辨析论据类型,概括论据,按要求补写论据;能辨识、理解论证的方法和方式,理清论证的结构;能分析关键性语句的含义和作用,理解议论性语言准确、严密、生动的特点;能辨析论点与论据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对作者的论述做出判断。 考查重点: 1.找出中心论点或中心句,或用自己的话归纳中心论点。 2.论证方法,尤其是举例论证与对比论证。其中

10、对比论证要注意跨段的情形。 3.“这”、“此”、“那”等代词的指代。要学会从前一句、前几句甚至前几段去找相关 的内容。 4.某一论据的作用。要注意区别是以来论证中心论点还是分论点的。 5.某一句子的含义。当然是指在文段中的特定意思,切勿自我胡乱发挥。 6.从文段中抽出一句,放回原位。 7.补充一个事实或道理论据。 论点 考点分析论点是作者的看法和主张,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论点应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是完整的句子。它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中考议论文阅读的考查中,对中心论点的把握和表述一般都是必考的内容。 辨识文章的中心论点须先统览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在整体感知全文

11、的基础上进行。有的文章的论点表述十分明确,可以直接找原话。有的文章的论点表述不很集中,这就要用明确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一般来说,分析文章的论据有助于找到论点,因为论据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文章的论点。另外,可以通过“认为”、“必须”、“由此可见”、“要”、“是”、“不是”等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关键词来寻找论点。 实例分析 语文学习要下苦功夫 任何学问都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学习语文,同样非下苦功夫不可。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学艺在自身。”语文涉及的知识面广,量大,具有强烈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因此语文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单靠按部就班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鲁迅在学生时代就坚持做读书笔记

12、,写日记,手熟笔巧,为我们留下了大约一千万字的宝贵贵财富,成为文学大师,一代风范。马克思精心研读文学名著,谙熟莎士比亚作品的词句、风格、并能背诵海涅、歌德的许多诗,讲话、写作便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毛主席求学时,每读一本书总是开动脑筋,细推深究,圈点批注,因此他的文章带有真知灼见,而被同学们传诵。 三、巩固训练(一)、 拒绝句号一定会有一些朋友反对我这个标题。他们会说多好的句号啊!句号表示一种完成,一种圆满,一种有志者事竟成,一种成果与收获,或者干脆把这溜园的句号看成一个个饱满的果实。他们还会问我,当你完成一部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在那最末一行画上一个句号时,难道你没有如释重负、飘飘欲仙般的感受

13、?没有那种大功告成后该痛快干杯的喜悦吗?当然,这样的句号我也喜欢。但人生还有另一种句号。打个比方,你在一条路上走,走着走着,忽然有一种“尽头感”时,这句号就隐隐出现,如果你停下来,你足下就清晰地现出一个句号。这条路可不是做一件事时那短短的距离,它是人生追求的路、艺术探索的路和事业奋斗的路。这路原本无止无休,你在任何一处都可以起步,跳上征徎;你也可以在任何一处画个句号,退了出来。无论什么都可以成为句号的缘故,那精疲力竭的放弃、自寻清闲的逃逸、江郎才尽的低头认输,乃至收获后的自满自足,甚至在目标达到之后,辉煌的目标也会划为一个句号,尽管这句号闪闪发光。句号,就是停止,就是终结,就是事物最终变为有限

14、的、死去的符号。我说的是这种句号。可怕的是,这些句号总是不知不觉地出来。你呢,不知不觉地完结。想想看,你曾经做过了哪些有益的事?究竟是什么时候并怎样弃你而去的?句号往往又是和人的自足、人的彻悟、人的惰性连在一起的。所以句号大多是人心甘情愿给自己画上的。人随时可能舒舒服服给自己画个句号,休止了自己。因而,我害怕句号。我对句号保持着近乎神经质的警惕。在与句号的斗争中,我一边感到生命的活力,常常闻到自身肌肉搏斗后散发出热烘烘的清香;一边认识到这原是生命存在所必须进行的奋争,也是与自身惰性与保守的对抗。当然,它何其艰难!跨过每一个句号,都需要付出双倍的力量,其中一半是创造力。然而,只要在人生或艺术的道

15、路上,消灭一个句号,便开始一段崭新的充满诱惑的路。我们还会发现,被我们拒绝和消灭的句号,最终竟然会变成逗号。你是不是也会从中得到启示: 。1、第段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有人喜欢句号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拒绝句号的原因又是什么?请作简要概括。 。 。3、揣摩文意,在结尾画线处补上一个恰当的句子。 4、在人生的道路上,你也一定有过与“句号”作斗争的经历。请举出一例。 。(二)、 人的价值人的价值,是几千年来人类思想文化史上不断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以前有人说,人的权力和地位就是人的价值。其实不然。从历史看来,过去不少显赫一时的达官显贵,他们的权力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可谓登峰造极,可是这些人在历史上

16、留下美名者却寥寥无几。然而,那些一生坎坷,或者时而走运、时而潦倒终于未能官运亨通的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们,他们的贡献始终铭刻于后世子孙们的心目中。比如,李白、杜甫的诗句永远是中国人的骄傲。在历史老人的心目中,他们是没有高下之分的“诗仙”与“诗圣”。只要人类历史存在,他们的诗句就会青春永驻。历史老人最为公正,在他看来,人的价值不在其权势地位、身份等级、金钱财富的拥有,而在其创造和贡献,在其对人类的造福。人的创造和贡献有大有小,因而人的价值有高有低。在历史上拥有权势地位者,真正为黎民百姓留下“青山绿水”,也是值得钦佩的,不可以认为权势地位与人的价值相悖;拥有金钱财富者,真正为民众留下“晴空万里”

17、他们也能体现自身的价值。人的价值不是一下子可以看清的,人们的日常所见,大都是巨人的尊卑贵贱,至于体现人的价值的精神境界,则非肉眼所能觉察,而要靠人的更改和深思。当曹雪芹在贫困潦倒中创作红楼梦, ,谁能在当时准切地估量他们的价值呢?因此,历史老人告诫世人:看人不要只看他穿的衣服、使用的事物以及他的种种头衔,而要看他的内心和行动。衣服、事物、头衔等都是人的外在现象,这些对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但是,这些并不能全面地体现人的价值内涵。估量一个人的价值,必须看他的心灵,看他的所思所想,看他的所作所为,看他为社会为大众贡献了多少。北宋名臣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有了这样的宏大志向

18、,有了充塞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 ,有了一颗颗跳荡的火热的心,再伴以扎扎实实的行动,这就是实现人的价值的历程。1、细读全文,写出作者在文中阐述的观点。 2、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第段中为什么说“人的价值不是一下子可以看清的?” 。4、仿造文中画线部分的句式,在空白处补写一个事实论据。当贫困潦倒中红楼梦, ,谁能在当时准确地估量他们的价值呢?5、对于人的价值,不同的人有不同理解。有人认为“平平淡淡才是真”,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请说出理由。(不少于30字) 。四、作业:完成讲义参考答案:(一)1、起承上启 下的过渡作用。2、有人喜欢句号,是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句号表示完成、圆满、

19、成果与收获等。作者拒绝句号是因为句号往往意味着对事业、对其他追求本不该有的终止和懈怠。3、本题为开放题,如:最积极的人生,是不断努力地把句号变成逗号的人生。4、如:我初步学会游泳后,曾沾沾自喜,产生懒惰情绪,不愿再去游泳。后来在朋友的劝说下,硬着头皮坚持游泳。一年来不但游泳能力大有长进,而且品尝到了许多成功的快乐。(二)1、人的价值在其创造和贡献。在其对人类的造福。2、举例论证(或对比论证)。3、因为体现人的价值的精神境界,非肉眼所能察觉,而要靠人的理性和深思。4、如:当居里夫人在狭小的实验室里探索科学的奥秘。5、言之有理即可。 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学案(二)复习目标: 1、学习掌握阅读议论文的

20、基本方法:理清思路,归纳要点,把握观点和材料的关系,培养议论文的自学能力。 2、体会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进行语言运用训练,进行逻辑思维训练。【重点、难点点拨】 1、学习掌握阅读议论文的基本方法。2、体会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进行逻辑思维训练。一、巩固训练指导: (一)习惯成自然 叶圣陶 “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

21、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 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

22、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 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

23、“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 , 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 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旦盟查叠盛翌邀:。擅堡丝盎。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

24、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 1文章第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观点?(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3分) 2第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意在阐明什么? (4分) 3第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 (4分) 4文中在阐述了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3分) 5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第段学校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的认识。 (4分) 1(3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2(4分)列举了观察、劳动、读书、做好公民四个事例;阐明懂得了事物的道瘪并非具备了相应的能力。 (各占2分。意思对

25、即可得分) 3(4分)不能去掉。一般而言,“知”比“不知”好;但在这里,作者用“似乎”强调了“知”与“不知”并无两样,因为“知”仅仅是懂得了道理,并没有化为习惯,形成能力。 (答“不能去掉”得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4(3分)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意思对即可得分) 5(4分)要点:学校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习惯、培养能力。 (答出要点得2分,结合实际、表述清楚得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二)学会拒绝 溪流拒绝了湖泊的挽留,把活力送到了无边的大海;小草拒绝了绿荫的庇护,把坚强展现于烈日风霜;繁星拒绝了黑暗的诱惑,向大地撒下点点星辉 学会拒绝,为我们的心灵守候一片净土,为我们的

26、生活擦亮美好的明天。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是我们熟知的清高的典范。他于四十一岁时拒绝了官位俸禄,归隐田园。拒绝,让他得到了心灵最终的归宿。与之相仿的隐士林和靖拒绝了热闹,不问世事,以梅为妻,以鹤为予,在宁静的生活中悠然自得,写出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咏梅绝唱。 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有希望之光的照耀,也会遇到藏在海底的暗礁。触礁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要学会拒绝失望的心理。诗仙李白官场失意后并没有心灰意冷、怨天尤人,而是积极地调整情绪。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潇洒地让自己脱离了许多仕途失意者无法脱离的苦海。 然而,世上许许多多诱惑人心的东西,都有着华

27、丽的外衣,也有许许多多的人走向了诱惑,坠入了深渊。这是因为他们不会拒绝。 清代大贪官和坤便是一例。和砷一生贪赃枉法,家中累积的财富不可胜数。正因为他对钱财来者不拒,换未了他人生的悲哀嘉庆赐死,家产查抄,他一生费尽心机,换来的不过是一卷破席,更多的则是后世的唾弃。他不是愚昧之人,却做了让自己身败名裂的愚昧之事。在钱财的诱惑面前,他没有学会拒绝。 在这个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时代里,学会拒绝是我们每个人必备的良药。学会拒绝不义之财,学会拒绝非法利益,学会拒绝贪图享乐,学会拒绝嗟来之食让我们用拒绝换来良知,换来无私,换来正直,换来尊严,换来我们每一个人的无愧之心! 学会拒绝吧!让我们给自己的航程点亮明灯

28、,带上我们快乐的心情,还有明天的希望,顺利远航。 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答: 2文章第段引用和砷的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有何作用? (4分) 答: 3(1)“陶渊明拒绝了官位俸禄”、“林和靖拒绝了热闹”,你对此有何评价? (2)作为学生你觉得我们应该拒绝什么?请举一例,并说说理由。(6分) 答:(1) (2) 1、学会拒绝,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得以净化,生活更加美好。(回答“学会拒绝”或“学会拒绝不义之财,学会拒绝非法利益,学会拒绝贪图享乐,学会拒绝嗟来之食” 得1分;回答“让我们用拒绝换来良知,换来无私,换来正直,换来尊严,换来我们每一个人的无愧之心!” 得2分) 2、内容上,从反面

29、证明了不懂得拒绝不良诱惑的后果;(2分)运用正反对照的论证方法,逻辑更严密,文章更具说服力。(2分) 3、 (1)他们生活在黑暗的封建时代,他们的拒绝表现了他们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满,表现了他们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这在当时是进步的,值得肯定的。(言之成理即可,3分)在今天这种民主进步的社会里如果一味拒绝,就会失去实现个人价值和对社会员献的机会。(额外加2分) (2)示例:拒绝懒惰,因为业精于勤荒于嬉,懒惰会虚度光阴,使人意志消沉,难成大器。(本题为开放性的,举出例子得1分,理由言之成理即可得2分,共3分。) (三)读“磨脑子”的书 书有许多种。有的明白晓畅,使人轻松;有的艰深晦涩,让人费解。

30、而真正值得我们阅读的,往往是那些“磨脑子”的书。 与一般的书籍比较起来,“磨脑子”的书具有更加密集的信息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往往是前人思想的精华、阅历的浓缩。它不是那种读起来驾轻就熟的书,而是不静下心来深入思考就不能理解的书,是要经常在笔记本上记下大量困惑和疑问的书。读这种书的感受就好像啃骨头,费劲,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吃现成的肉当然也好,但终究不如啃骨头来得有劲。 读“磨脑子”的书,能够提高人的理解力和思维水平。生物学告诉我们,人的智力是用进废退的。能否经常给自己出难题,面对困难超越自我,本身就是一个人素质高下的集中表现。燕雀安于暖巢,只有雄鹰才能在风雨中翱翔。常读一览无余的书,会使原本聪

31、慧的头脑退化。 人的愉悦程度大抵与其付出的劳动量和劳动时间成正比。读“磨脑子”的书有点像高强度的体育运动,不花上吃奶的力气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惟其如此,它所带来的快乐才非同一般,它赐给我们的礼物才格外珍贵。试想,上珠穆朗玛峰的快乐岂是随便踏上哪个土包儿可以比拟的? 俗话说,宁尝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B。“磨脑子”的书正像鲜桃,而大量克隆的信息垃圾充其量只配叫做“烂杏”。读一本“磨脑子”的书,还是一次与智者的对话。它使人暂别琐碎与平庸、浮躁与虚妄,而变得神清气爽,心灵宁静。对于这样一种难得的体验,聪明人是不该长久疏远的。 真正的读书人都有同感,好书一定要精读。一目十行的读法或许适合一般读物,但

32、对于“磨脑子”的书绝不适宜。真正的好书甚至使我们有意放慢阅读速度,就像一个贪婪的孩子舍不得一口吃完手中的糖果一样。 1、这篇议论文采用怎样的结构方式?(3分) 2、这篇文章大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请你说说(2)段和(5)段中加点的词语“现成的肉”、“烂杏”各比喻什么,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4分) 3、读“磨脑子”的书,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4分) 4、对文章的中心论点及一些说法,你赞同吗?请说说理由。(4分) 1、(3分)采用总分式的结构。 2、(4分)“现成的肉”喻阅读时无须“磨脑子”的书。(或答:“现成的肉”比喻读起来驾轻就熟的书,亦可给分);“烂杏”喻大量克隆的信息垃圾(意思相症即可

33、给分)。(2分)使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他使抽象的说理变得通俗易懂,使文章生动活泼,增添文章的可读(只要说出一点表达效即可给2分。) 3、(4分)能够提高人的理解力和思维水平;能够给人带来非同一般的快乐;是与智者的对话。(答对其中两点即可给4分。) 4、(4分)赞同与否均可,只要言之成垣、持之有据,表达准确、简明即可给满分。 (四)人生的标点 人生的标点 我希望我的人生是一个句号,圆满而充实。 母亲告诉我:孩子,人生应是一个逗号,总有未完的续音,这样才不会终结,才会充满希望。于是,当我失败时,再也不愿让衰草抚慰伤痕,拒绝让微风抚平记忆。我要靠我自己站起来,是的,要靠自己,我要自己去写完那逗号后的下

34、文。渐渐地,我懂得了“逗号”的真正内涵。 父亲告诉我:孩子,人生应是一个冒号,永远都给人启迪,引人思索。于是,我在生活中尝试着发现,尝试着拓新。记得,是太阳的柔光,是落叶的飞舞,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春去秋来,我便用心灵在人生的冒号后写下了我最珍贵的感受。 爷爷告诉我:孩子,人生应是一个引号,把经历中最刻骨铭心的片断“引”起来,藏在心底,让它成为回忆的瑰宝,前进的鞭策。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启蒙老师:是她牵着我走向人生大门,是她教会我如何做人。是她在我悲伤时给我心灵的安慰,在我失败时给我重振的勇气。我将这段记忆放在引号中,成为我心灵深处的宝石。 奶奶告诉我:孩子,人生应是一串长长的省略号。面对自己的荣誉、

35、鲜花,省略些吧。这样,你才能淡泊一切浮躁,去寻找一种比生命更长久的踏实。面对别人的过错,省略些吧这样,你才能微笑着用你的胸怀去容纳整个世界。于是我学会了什么是沉着,什么是宽容;我兴奋地发掘,我应有的一颗包容万物的心爱。 终于有一天,母亲对我说:“孩子,其实,没有谁的人生可以成为一个完美无缺的句号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可贵的是,你一直都在追寻着句号。这不是目的,而是过程。但重要的,也就是这过程。” 我忽然间发觉,我在寻求“句号”的过程中成长了。我懂得了人生就是一个过程,一个不以生为始,不以死为终的过程。于是,我学会如何去珍惜我所经历的一切。曾经的历程就像退了潮的海虽己不再汹涌澎湃但它还是把

36、贝壳留绐了沙滩; , , 。 我,虽然没有得到人生的句号,但我已经拥有了最弥足珍贵的经历。毕竟,只要努力追求过了,就可以无悔。 我相信,我终究有一天会成为一个竖立的感叹号! 1从全文看,文章以“人生的标点”为题有何用意?(2分) 我的理解: 2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是什么?它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4分) 我的理解: 3依照文中划横线句用“曾经的历程就像虽但”的句式仿写。(2分) 我的仿句: 4品析文中划渡浪线语句的内涵。(2分) 面对别人的过错省略些吧,这样,你才能微笑着用你的胸怀去容纳整个世界。 我的品析: 5.请发挥想像,你觉得人生还会是什么标点?说说理由。(2分, 我的想像: 1.表明文章

37、借标点符号的外形特点和不同作用来揭示人生的哲理;同时,以标点喻人生,使文章的说理更生动、更形象。( 2 分,意近即可) 2.第一问:人生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不以生为始,不以死为终的过程。 第二问:人生贵在追求与奋斗,人只有在不断的追求与奋斗中才能彰显生命的意义。( 4 分,每问 2 分,意同即可) 3 示例:曾经的历程就像落了山的大阳,虽己不复光辉,但它把星星留给了苍穹。( 2 分,句式、内容不符合要求酌情扣分) 4. 每个人应该用宽厂的胸怀容纳别人的过错,用宽容的心态面对人生(2分,意近即可) 5.示例:人生是书名号,因为在人生的书册里留下了我们追寻梦想的足迹,书写了我们铸就辉煌的历程。( 2

38、 分,能举出其它的标点符号,且言之成理亦可) (五) 阅读幸福是0.25 幸福是0.25 理由 “许多学者对金钱与幸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们无一例外地提出二者的相关性为0.25。” 上面的话引自弗恩海姆与阿盖尔合著的金钱心理学。这是许多学者向许多国家的许多人,进行大规模抽样调查的结果。也就是说,金钱和幸福之间有一点儿关系,但关系并不大,用学者们的话说是“轻微的正相关”。这轻微的关系又有讲究。假设人们对幸福的满意度为一条纵轴,而金钱收入为一条横轴,两轴相交的起点为零。当人的身上一个大子儿也没有的时候,幸福满意度确实很低,几近于零。一旦人们手中有了钱,也不需很多,简单说来就是摆脱了食不果腹、衣不蔽

39、体的困境,只见坐标上的那条曲线“嗖”地蹿了上去,很快又成为一条水平线,任凭横轴上的金钱收入增至百万、千万、亿万而纵轴上的幸福满意度却不再上升,这就是所谓的金钱边际效应递减。 人文科学家与自然科学家的工作方式和成果有着很大差别,即前者从来都难以就同一科研课题得出相同的结论,就连相近的结论也难得一见。人文科学的实验条件存在许多变量,调查手法也不易规范,得出的结论往往七嘴八舌。但是,对金钱与幸福关系的研究,却英雄所见略同,并表达为清晰的数据。数据说明金钱对幸福的影响远非以前我所想象的那么严重。 细细品味,这个结论与我们的生活常识倒十分贴近。幸福不幸福本来就是一种主观性的感受,再加上人的个体也有差异。

40、某有钱人不一定有一个好胃,山珍海味未必吃得够香;某没钱人不一定身子骨羸弱,五谷杂粮也能吃得津津有味。您能比较硬板床和席梦思的幸福指数吗?那得看谁睡在上边。即使住进帝王式的庄园,享受超豪华装修,睡在高科技大床上,如果患有失眠症,睁着眼睛等天亮,那滋味也不好受。 人文科学并不是提倡“安贫乐道”,这句成语有个相对应的说法,就是“满意的矛盾状态”,那是人们无法掌握自身命运后的一种无奈。同时,科学和现状都证明幸福还有其他来源。人生在世,只要无衣食之忧,幸福的空间就广阔了,各有各的活法。有的人以工作为乐,有的人以天伦为乐,有的人以跳舞扭秧歌、看足球下象棋、养宠为乐。如果你信奉如足者常乐,那金钱的边际效应拿

41、你一点儿没辙。吃饱饭拍拍肚皮,神游神侃神琢磨,古今中外寰宇任逍遥。 金钱在幸福中所占比例之低,是命运给人一次接近平等的机会,人生的本义毕竟是幸福而不是金钱。能不能享受上苍的这番美意,取决于每个人的性格与修养。 (节选自新华文摘 2005年第12期) 1你是怎样理解标题的含义的?(2分) 我的理解: 2作者在论述金钱与幸福的关系时,是从哪两个方面分别展开的?(2分) 我的概括: 3.文章第段画线句中说“数据说明金钱对幸福的影响远非以前我所想象的那么严重”。推想一下“我”以前是怎么想的?(2分) 我的推想: 4请以文章第段画线句为观点,写出你平时积累的正、反两个事例作论据进行论证。(2分) 我的论

42、据: 5班级要召开一次辩论会,一方的观点是“拥有金钱就有幸福”,你作为反方,准备选用本文中的哪些观点和论据与他们辩论?(3分) 我的观点: 我的论据: 1.幸福与金钱的关系中,它们的正相关只有0.25,即幸福不幸福主要不是由金钱决定的。(大意对即可) 2.一是从学者的理论方面展开的,二是从我们生活常识的体验方面展开的,从理论到实践说明观点的正确性。(大意对即可) 3.“我”以前想的是金钱对于幸福起了决定的作用。(大意对即可) 4.马克思生活很贫困,但他为无产阶级的利益而奋斗,他感到幸福;延安时期物质匮乏,但战士们却无比乐观;许多犯罪分子攫取了大量钱财,但整天提心吊胆,生活对他们来说并不幸福。(

43、大意对即可) 5.观点:金钱并不能决定幸福。 论据:患有失眠症的有钱人,住进豪华宫殿睁眼等天亮,他并不幸福;普通百姓以工作为乐,以天伦为乐,以跳舞扭秧歌、看足球、下象棋为乐,他们感到很满足,很幸福。 二、作业:完成讲义(二) 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学案(三)复习目标: 1、学习掌握阅读议论文的基本方法:把握观点和材料的关系,培养议论文的自学能力。 2、体会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3、议论文阅读训练【重点、难点点拨】 1、学习掌握阅读议论文的基本方法。2、体会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3、议论文阅读训练复习过程】一、阅读训练考题预测 (一)读书三境界读书

44、有三境界:“吞”、“啃”、“品”。“吞”乃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是充满饥饿感的发奋的青春初潮的标志。虽然广收博采难免盲目,进食过速导致腹胀但这个过程毕竟是日后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必不可少的前奏。古今中外有许多人都是进入中年后凭“反刍”青春岁月里的泛读而成名成家的。“吞”虽为知识积累的必经之途,但毕竟是读的低级阶段。“啃”乃咀嚼消化,强行吸收是志存高远的人生必经的头昏脑涨、寝食不安的砥砺智慧的夜路。咬烂磨碎骨头,获取钙质,这当然谈不上享受但却是峥嵘人生必须付出的艰辛。“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任何一位学有所成的人都不能蠲(jun)免的里程。“啃”是在“吞”之基础上的知性提高这是将死的知识化为活的血肉的过程

45、。“品”乃焚香沐浴,如饮醍醐(th 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是成熟聪颖的心灵与星空的娓娓絮语。月下折枝,花前怜玉,豁然贯通的人生不胜惋惜地告别了青春光阴庄严地踏上了奉献岁月。浮躁尽除,功利淡化,读书成了颐养灵性的乐事“默然回首”,天机消溶于慧心。“品”是在“啃”之基础上悟性升华这是进入人生创造之园的门票。读书人多如牛毛,但大多数都停留在第一境界,仅少数不甘人生庸碌者可进入第二境界。进入第三境界,非志强智达者不能。但能进入第三境界者,必是成功地穿越了第一与第二境界的人。“吞”至其博,“啃”至其深,“品”至其灵性若无博与深,则灵性无其根本。举凡大家鸿儒,书读到“品”的份上后,往往将“吞”“啃”

46、“品”三字当成进一步治学的相济并用的三种方法:“吞”文字,“啃”新意,“品”韵致。或者是:泛读的“吞”之,精读的“啃”之,需细细体悟的则“品”之。对一般的读书人而言,不谈三境界,如能将“吞”“啃”“品”三宇当作对待不同读物的不同阅读方法:用于消遣的书“吞”,有用的书“啃”,启心益智的书不妨“品”那么,人生同样会受益无穷。1、作者认为读书三境界“吞”、“啃”、“晶”的具体含义是:“吞”: “啃”: “品”: 2、作者认为“吞”“啃”“晶”三种读书境界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答: 3、对本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列举了大量的具体的事实,阐述了读书三境界的观点。B 本文阐释了“吞书”、“啃书

47、”、“品书”的内涵和三种境界对不同的读书人的意义。C 作者善于取譬说理,说理透彻,深入浅出,使读者心悦诚服。D 本文在阐释道理时态度平和,言辞中肯,使人易于接受。4、你在读中外名著时,采用的是什么读书方法?有什么收获?请略举一例加以说明。答: (二)据最近的各方媒体披露,北京一个不足十岁的孩子竟然“成功”地改编了西游记),且已交付某大出版社正式出版;而深圳一个父母均为打工者的儿童,竟把自己由两岁到六岁的“经历”以日记体写就一篇长篇巨著;南京一个儿童即将出版的著作也长达百万字;而中国教育电视台报道的某个女孩就更是了得,她小学还没毕业,就已经出版了一部专门研究美洲玛雅文化的专著文坛如此童星闪烁,俨

48、然已呈现出“小鬼当家”的格局。 忘了是谁的名言,说是一个人即使是天才,他的第一声啼哭,也不会是一首好诗。然而在中国神奇的土地上,却历来不乏此类“出笼”, 由此而成就的“神童”更是多如牛毛。诸如四岁能诗,五岁善棋,六七岁能与财主奸商斗智,八九岁可与文人雅士掰腕等等,传说虽然玄乎,但却又有名有姓,有鼻子有眼。就是这些神乎其神的 “神童”,最终大多难逃“泯然众人”的结局。其实,许多有成就的伟人,其童年反而显得普普通通,平平常常。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由华罗庚到陈景润,他们小时候都不是什么“神童”。爱迪生甚至被视为大脑迟钝的低能儿,仅上了三个月小学就被请出校门。一个人一辈子有没有作为,有多大的作为,还真与

49、其童年的神与不神没有太大的关系。而惟一关系重大的是其后天的努力如何,后天发愤怎样。我们应当正确看待天分和聪明既不能抹煞天资聪明的孩子的存在,更应该对其采取科学的态度。试想,方仲永的父亲若能正确对待“五岁能诗”的儿子,为其创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而不是四处炫耀,以名换钱,方仲永或许会成为一个栋梁之才,起码不至于落个“泯然众人”的结局。当然,“揠苗助长”的愚蠢之举也同样是我们扼杀天才的最常见手法。一个孩子刚刚显露出一点写作天才,众多出版社出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大肆炒作。其实谁都清楚,写作是一种厚积薄发的行当,一个七八岁的孩子竞根据自身的经历写小说,一个十来岁的小学生竟然出版远古文化专著,如此学术根底

50、搞出的所谓作品,究竟能有多大的价值?青少年尤其是懵懵的童年阶段,正是其打基础、长知识的关口。若此时不但不很好地帮助其吸收知识的营养,而是千方百计令其释放体内本就不多的能量,那瓜不熟蒂便落的悲惨结局就在所难免了。 5、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答: 6、本文在举例论证中,既举了方仲永之例,又举了牛顿、爱因斯坦、华罗庚、陈景润等事例,这种论证方法又称 ,都是为了证明 。7、第段中划线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第段中“瓜不熟蒂便落”比喻的是 。(三)语文诗话语文的实质是什么?有人认为语文的实质是工具性。我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它忽视了语文功能的多样性。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正常的人都能很

51、熟练地进行语言交流,甚至有明显语法错误的表达也不影响双方的交流。我认为,语文的产生、发展决定了语文的浅层次表达是生活实践,具有工具性;高层次表达则是精神万象,具有精神性。我想,语文应该是热爱。没有一颗对生活炽热的心,怎会有“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热烈浪漫?没有对祖国山水、人文风物的痴迷神往,怎会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的拳拳诗情?怎会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陶醉?热爱生活,热爱山川风物,更应该热爱我们人自己,爱亲,爱友,爱人,便会有诗情,便会有语文。“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关爱亲人反使诗情更怯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友情因诗句而彼此拉近

52、;“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寂寞因诗句而得以慰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情因友情而更酣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多少萍水相逢的人因此而更具人文关怀语文不仅表达着热爱,悠悠千古,浩瀚的文学海洋,更浮涌着多少忧愁、郁闷甚至或是猛呼抗争。屈原忧愁悲思而抒离骚,愤懑情极乃发天问;东坡遭贬、壮志未酬而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稼轩胡虏未灭而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陈涉苦难深重怒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古今中外,灿烂的文学长卷都缀满一个个“情”字,但也不乏冷静理性。陶渊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折射出冷静的人生选择;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53、天下之乐而乐”道出政治家的深重责任感;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已经挣脱并超越了自己的苦难,显露出普度众生的情怀;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更是一代伟人对饱经沧桑的神州大地的历史性洪钟巨响“我以我的歌感动上帝/正如山以瀑布/正如山以瀑布/感动遥远的大海”。泰戈尔沉沉的喉音唱出的诗,感动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用语文抒写你的心灵,便是你自己的呢喃情话,同时也感动了你、我、他。8、本文主要阐述了 观点。9、第2段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第8段中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均出自陶渊明的饮酒诗。从全文看,作者引用这两句诗的作用分别是什么?(1)_ (2)_ 10、第5段是个过渡段。从内容上看,它在上文第_段和下文的第_段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1、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请从第4、6、8段中任选一段加以分析。_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