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00219459 上传时间:2022-06-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白居易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白居易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白居易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白居易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居易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白居易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白居易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 他曾将自己五十一岁以前写的一千三百多首诗编 为四类:一讽谕、二闲适、三感伤、四杂律。这个分类原不够理想,因为前三类以内容分, 后一类又以形式分, 未免夹杂,但基本上还是适用的。同时从他把杂律诗列为一类来看,也 反映了律诗这一新诗体到中唐元和年代已发展到可以和古体诗分庭抗礼了。 他晚年又曾将五 十一岁以后的诗只从形式上分为 “格诗”和“律诗”两类,也说明这一情况。四类中,价值最高,他本人也最重视的是第一类讽谕诗。 这些讽谕诗,是和他的兼善天 下的政治抱负一致的,同时也是他的现实主义诗论的实践。其中新乐府五十首、 秦中 吟十首更是有组织

2、有计划的杰作,真是 “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 ”,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和 丰富的现实内容。 从“惟歌生民病”出发,讽谕诗的第一个特点是广泛地反映人民的痛 苦,并表示极大的同情。这首先是对农民的关切。在观刈麦中,他描写了 “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的辛勤劳动的农民,和由于 “家田输税尽”不得不拾穗充饥的贫苦农妇,并对自 己的不劳而食深感 “自愧”。在采地黄者中更反映了农民牛马不如的生活,他们没有 “口 食”,而地主的马却有 “残粟”余(粮):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 ”所以诗人曾得出结论说 “嗷 嗷万族中,唯农最苦辛 ! ”对农民的深厚同情使诗人在杜陵叟中爆发出这样的怒吼: 剥我身上帛,夺我

3、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狗爪锯牙食人肉 !这是农民的反抗,也是诗人的鞭挞。 在封建社会,不只是农民,妇女的命运同样是悲惨的。 对此,白居易也有多方面的反映, 如井底引银瓶 、母别子等。对于被迫断送自己的青春和幸福的宫女, 尤为同情。如后 宫词:“三千宫女胭脂面,几个春来无泪痕为 ”白居易不只是同情宫女,而且把宫女作为一 个社会问题政治问题,认为 “上则虚给衣食,有供亿糜费之烦;下则离隔亲族,有幽闭怨旷 之苦”(请拣放后宫内人 ),要求宪宗尽量拣放。因此在七德舞中他歌颂了太宗的“怨女三千放出宫”,而在过昭君村一诗中更反映了人民对选宫女的抵抗情绪: “至今村女面, 烧灼成瘢痕。 ”基于这样的认

4、识和同情,诗人写出了那著名的上阳白发人 :上阳人 !上阳人 !红为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为玄宗末岁初选入, 入时十六今六十。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妒令潜配上阳宫, 一生遂向空房宿。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 不记年。惟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小头鞋履 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上阳人

5、,苦最多。少亦苦, 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为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 ,又不见今日上阳宫人白发歌 !唐诗中以宫女为题材的并不少,但很少写得如此形象生动。 “宿空房,秋夜长”一段,为 事、抒情、写景,三者融合无间,尤富感染力。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 使诗人还只能发出 “须 知妇人苦,从此莫相轻 ”、“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 ”这样无可奈何的感叹和呼吁, 但在那时已是很可贵了。 人民的疾苦,白居易知道是从何而来的,他曾一语道破: “一 人荒乐万人愁 ! ”为了救济人病,因此讽谕诗的另一特点,就是对统治阶级的 “荒乐”以及与此 密切关联的各种弊政进行揭露。 中唐的弊政之一,是不收实物而收现钱的 “

6、两税法”。这给农 民带来极大的痛苦。 赠友诗质问道: “私家无钱炉,平地无铜山;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 钱为”为了换取铜钱,农民只有 “贱粜粟与麦,贱贸丝与绵 ”,结果是“岁暮衣食尽”、“憔悴畎 亩间”。在重赋中,更揭露了两税的真相: “敛索无冬春。 ”对农民的憔悴也作了描绘, 并提出控诉: “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 !”中唐的另一弊政,是名为购物 “而实夺之”的“宫市”。所谓宫市,就是由宫庭派出宦官去 市物。这遭殃的虽只限于 “辇毂之下”的长安地区的人民,问题似乎不大,但因为直接关涉到 皇帝和宦官的利益,很少人敢过问,白居易这时却写出了卖炭翁 ,并标明: “苦宫市也 !”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

7、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为身上 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 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为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 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 !篇中“黄衣使者”和“宫使”,便都是指的宦官。此诗不发议论,更没有露骨的讽刺,是非 爱憎即见于为事之中,这写法在白居易的讽谕诗里也是较独特的。 宿紫阁山北村一篇, 则是刺的掌握禁军的宦官头目,曾使得他们 “切齿”。中唐的弊政,还有“进奉”。所谓进奉,就是地方官把额外榨取的财物美其名曰 “羡余”,

8、 拿去讨好皇帝,谋求高官。白居易的红线毯,虽自言是“忧农桑之费”,其实也就是讽刺“进 奉”的。诗中的宣州太守便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地方官。 红线毯,择茧缫丝清水煮,拣丝 练线红蓝染。染为红线红于花,织作披香殿上毯。披香殿广十丈余,红线织成可殿铺。采丝 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美人踏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 褥薄锦花冷。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宣州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百夫 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宣州太守知不知为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 人衣作地衣 !白居易论裴均进奉银器状 说当时地方官“每假进奉,广有诛求”,又论于迪裴均状 也说“莫不减削军

9、府,割剥疲人 (民),每一入朝,甚于两税 ”,可见“进奉”害民之甚。对于统 治阶级的荒乐生活本身,白居易也进行了抨击,如歌舞 、轻肥、买花等,都是有的 放矢。作为讽谕诗的第三个特点的, 是爱国主义思想。这又和中唐时代国境日蹙的军事形势密 切相关。西凉伎通过老兵的口发出这样的慨叹:自从天宝干戈起,犬戎日夜吞西鄙。 凉州陷来四十年,河陇侵将七千里。平时安西万里 疆,今日边防在凤翔 !这种情况原应激起边将们的忠愤, 然而事实却是: “遗民肠断在凉州,将卒相看无意收 !” 为什为无意收呢 !城盐州揭穿了他们的秘密: “相看养寇为身谋,各握强兵固恩泽 !”令人 发指的,是这班边将不仅养寇, 而且把从失地

10、逃归的爱国人民当作 “寇”去冒功求赏。这就是 缚戎人所描绘的: “脱身冒死奔逃归,昼伏露行经大漠 ”,“游骑不听能汉语,将军遂缚 作蕃生。自古此冤应未有,汉心汉语吐蕃身 !”在这些交织着同情和痛恨的诗句中,也充 分表现了作者的爱国精神。当然,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他也是反对的,如新丰折臂翁。但也应看到这首诗是为天宝年间的穷兵黩武而发,带有咏史的性质。在艺术形式方面,讽谕诗也有它自身的特点。 这是由这类诗的内容和性质决定的。 概括地说,讽谕诗约有以下 一些艺术特点:(一)主题的专一和明确。白居易自言秦中吟是“一吟悲一事”,其实也是他的讽谕诗的一般特色。一诗只集中地写一件事,不旁涉他事,不另出他意,这就

11、是主题的专一。白居 易效法诗经作新乐府五十首,以诗的首句为题,并在题下用小序注明诗的美刺目的, 如卖炭翁 “苦宫市也”之类;同时还利用诗的结尾 (卒章)作重点突出,不是惟恐人知,而 是惟恐人不知,所以主题思想非常明确。这也就是所谓 “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 ”。而且在 题材方面,所谓“一吟悲一事”,也不是漫无抉择的任何一件事, 而是从纷繁的各类真人真事 中选取最典型的事物。例如 “宫市”, 新唐书卷五十二说: “有赍物入市而空归者。每中官 出,沽浆卖饼之家皆撤肆塞门。 ”可见受害的下层人民很多,但他只写一卖炭翁 ;当时的 “进奉”也是形形色色的,同书同卷说当时有所谓 “日进”、 “月进”,但他

12、也只写一红线毯 。 这当然也有助于主题的明确性。(二)运用外貌和心理等细节刻画来塑造人物形象。例如卖炭翁 ,一开始用“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这样两句,便画出了一个年迈而善良的炭工; 接着又用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来刻画炭工的内心矛盾,就使 得人物更加生动、 感人, 并暗示这一车炭就是他的命根子。 这些都有助于作品主题思想的深 化。此外如缚戎人的 “唯许正朔服汉仪,敛衣整巾潜泪垂 ”、 “忽闻汉军鼙鼓声,路傍走 出再拜迎 ”,上阳白发人 的 “唯向深宫望明月, 东西四五百回圆 ”等,也都可为例。(三)鲜明的对比, 特别是阶级对比。 他往往先尽情摹写统治阶级的糜烂生活,

13、 而在诗的末尾忽然 突出一个对立面,反戈一击,这样来加重对统治阶级的鞭挞。如轻肥在描绘大夫和将军 们 “樽儡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之后,却用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作对比;歌舞在畅 叙秋官、廷尉 “醉暖脱重裘 ”的开怀痛饮之后,却用 “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作对比,都具 有这样的作用。 买花等也一样。这种阶级对比的手法也是由阶级社会生活本身的对抗性 矛盾所规定的。(四 )为事和议论结合。讽谕诗基本上都是为事诗,但为述到最后,往往发为议论,对所写的事作出明确的评价。这也和他所谓的 “卒章显其志 ”有关。他有的诗, 议论是比较成功的, 如红线毯在具体生动的描绘之后,作者仿佛是指着宣州太守

14、的鼻子 提出正义的诘责,给人比较强烈的印象。 新丰折臂翁的卒章也有比较鲜明的感情色彩。 但是, 也有一些诗, 结尾近于纯粹说理, 给人印象不深, 甚至感到有些枯燥。 只有卖炭翁 等个别篇章,不着 一句议论,可以看作例外。(五 )语言的通俗化。平易近人,是白诗的一般风格。但讽谕诗更突出。这是因为“欲见之者易谕 ”。他仿民歌采用三三七的句调也是为了通俗。把诗写得“易谕 ”并非易事,所以刘熙载说: “香山用常得奇, 此境良非易到。 ”(艺概 二 )袁枚也说白诗 “意深词浅, 思苦言甘。 寥寥千载,此妙谁探为 ”(续诗品 )白诗流传之广和这点有很大关系。白居易还广泛地运 用了比兴手法,有的用人事比喻人

15、事,如 “托幽闭喻被谗遭黜 ”的陵园妾,“借夫妇以讽君 臣之不终 ”的太行路 ,更具有双重的讽刺意义。讽谕诗的这些艺术特点都是为上述那些内容服务的。当然, 也不是没有缺陷。 主要是太尽太露, 语虽激切而缺少血肉, 有时流于苍白的说教。 宋张舜民说 “乐天新乐府几乎骂 ”(滹 南诗话卷三 ),是有一定的根据的。这已不是一个单纯的艺术技巧问题了。讽谕诗外,值得着重提出的是感伤诗中的两篇为事长诗: 长恨歌和琵琶行 。长恨歌 是白居易三十五岁时作的,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一方面由于作者 世界观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由于唐明皇这个历史人物既是安史之乱的制造者又是一个所谓 “五十年太平天子 ”,因此诗

16、的主题思想也具有双重性,既有讽刺,又有同情。诗的前半露骨 地讽刺了唐明皇的荒淫误国,劈头第一句就用 “汉皇重色思倾国 ”喝起,接着是 “春宵苦短日 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姊妹兄弟皆裂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 重生女 ”,讽意是极明显的。从全诗来看,前半是长恨之因。诗的后半,作者用充满着同情 的笔触写唐明皇的入骨相思,从而使诗的主题思想由批判转为对他们紧贞专一的爱情的歌 颂,是长恨的正文。 但在歌颂和同情中仍暗含讽意,如诗的结尾两句, 便暗示了正是明皇自 己的重色轻国造成了这个无可挽回的终身恨事。但是, 我们也应该承认, 诗的客观效果是同情远远地超过了讽刺,读者往往深爱

17、其 “风情 ”,而忘记了 “戒鉴 ”。这不仅因为作者对明皇的 看法存在着矛盾,而且和作者在刻画明皇相思之情上着力更多也很有关系。 长恨歌的艺 术成就很高,前半写实, 后半则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幻想手法。 没有丰富的想象和虚构, 便不 可能有 “归来池苑皆依旧 ”一段传神写照, 特别是海上仙山的奇境。 但虚构中仍有现实主义的 精确描绘, 人物形象生动,使人不觉得是虚构。语言和声调的优美,抒情写景和为事的融合 无间,也都是长恨歌的艺术特色。琵琶行是白居易贬江州的次年写的,感伤意味虽较重,但比长恨歌更富于现实 意义。琵琶女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反映了当时妓女共 同的悲

18、惨命运。 一种对被压迫的妇女的同情和尊重, 使诗人把琵琶女的命运和自己的身世很 自然地联系在一起: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至于为述的层次分明, 前后映带, 描写的细致生动, 比喻的新颖精妙 如形容琵琶一段, 使飘忽易逝的声音至今犹如在读者 耳际, 以及景物烘托的浑融,如用 “惟见江心秋月白 ”来描写听者的如梦初醒的意态, 从而烘 托出琵琶的妙绝入神,所有这些则是它的艺术特点。他的闲适诗也有一些较好的篇章。如观稼 : “饱食无所劳,何殊卫人鹤为 ”对自己的 闲适感到内疚。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一诗中,诗人幻想让大禹作唐代水官,疏浚 江湖,使 “龙宫变闾里,水府生禾麦 ”。也

19、表现了诗人不忘国计民生的精神。但历来传诵的却 是杂律诗中的两首。一是他十六岁时所作并因而得名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 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另一是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那首七律: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族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 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闲适、 杂律两类在他诗集中占有绝大比重, 象这样较好的诗却很少。 其它多是流连光景 之作, 写得平庸浮浅; 还有很多和元稹等人的往复酬唱, 更往往不免矜奇衔博, “为文造情 ”。 这不能不影响诗人的声誉。白居易最大

20、的贡献和影响是在于继承从 诗经 到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掀起一个现实主 义诗歌运动,即新乐府运动。 他的现实主义的诗论和创作对这一运动起着指导和示范的作用。 白居易在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一诗中说:“每被老元 (元稹)偷格律,苦教短李 (李绅 )伏歌行”,和答诗序更谈到元稹因受他的为发而转变为 “淫文艳韵,无一字焉 ”的经过,可见对 较早写作新乐府的李、元来说, 也同样起着示范作用。新乐府运动的精神, 自晚唐皮日休等 经宋代王禹称、梅尧臣、张耒、陆游诸人以至晚清黄遵宪,一直有所继承。白居易的另一影 响是形成一个 “浅切 ”派,亦即通俗诗派。 由于语言的平易近人,他的诗流传于当时社会的各 阶层乃至国外,元稹和他本人都曾谈到这一空前的盛况。他的长恨歌 、琵琶行流传更 广,并为后来戏剧提供了题材。当然,白居易的影响也有消极的一面。这主要来自闲适诗。 一些自命 “达道之人 ”甚至专门抄录这类诗,名为养恬集或助道词语(法藏碎金录卷四 )。但毕竟是次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