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工测小地区控制测量PPT课件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00096505 上传时间:2022-06-02 格式:PPTX 页数:46 大小:1.2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实用工测小地区控制测量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实用工测小地区控制测量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实用工测小地区控制测量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资源描述:

《实用工测小地区控制测量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工测小地区控制测量PPT课件(4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在测量区域内选择若干个点,用高精度的方法测定其位置,这些点称为控制点。由控制点组成的几何图形,称为控制网。测定控制点点位(平面、高程)的工作,叫控制测量。 6.1 6.1 控制测量概述 在测量工作中,为了减少误差积累,保证测图精度,以及便于分幅测图,加快测图进度,满足碎部测量需要,就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及“由高级到低级”的测量组织原则。 6.1.1 控制测量及其布设原则1. 平面控制测量第1页/共46页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x,y)的工作,称为)的工作,称为平面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网根据观测方式方法来划分,可以分为三角网、平面控制网根据观测

2、方式方法来划分,可以分为三角网、三边网、边角网、导线网、三边网、边角网、导线网、GPS平面网等。平面网等。在地面上选择一系列待求平面控制点,并将其连接成连续在地面上选择一系列待求平面控制点,并将其连接成连续的三角形,从而构成三角形网,称三角网,如图:的三角形,从而构成三角形网,称三角网,如图:三角形网三角锁线形锁第2页/共46页 在地面上选择一系列待求平面控制点,并将其依次相连成折线形式,这些折线称为导线,多条导线组成导线网,如下图。测量各导线边的边长及相邻导线边所夹的水平角,这种工作称导线测量。导线网321DCBA单一导线 2. 高程控制测量 测定控制点高程(H)的工作,称为高程控制测量。根

3、据高程控制网的观测方法来划分,可以分为水准网、三角高程网和GPS高程网等。第3页/共46页 3. 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控制网的布设原则是:整体控制,全面加密或分片加密,高级到低级逐级控制。 整体控制,即最高一级控制网能控制整个测区,例如,国家控制网用一等锁环控制整个国土;对于区域网,最高一级控制网必须能控制整个测区。 全面加密,就是指在最高一级控制网下布置全面网加密,例如国家控制网的一等锁环内用二等全面三角网加密;分片加密,就是急用部分先加密,不一定全面布网。 高级到低级逐级控制就是用精度高一级控制网去控制精度低一级控制网,控制层级数主要取决于测区的大小、碎部测量的精度要求、工程规模及其精度要求

4、。 目前,平面控制网分为一、二、三、四等,一、二、三级和图根级控制网。根据测区情况和仪器设备条件,将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分开独立布设,也可以将其合并为一个统一的控制网三维控制网。第4页/共46页6.1.2控制网的分类 1.国家控制网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国家控制网。它是由国家专门测量机构,用精密仪器和方法,进行整体控制,逐级加密的方式建立,高级点逐级控制低级点。一等三角横锁 200km 天文点国家一等三角网示意图 200km 一等三角纵锁 第5页/共46页二 等 网一 等 三 角 锁 二等三角网布设于一等三角锁环内,全面布设三角网,如下左图平均边长13km,测角中误差不 大于1.0

5、,并作为下一级控制网的基础。 三、四等三角网是二等三角网的进一步加密,有插网和插点两种形式,如图。三等网平均边长8km,测角中误差不大于1.8。四等平均边长26km,测角中误差不大于2.5,用以满足测图和各项工程建设的需要。 三、四等控制点二等三角点(a)三、四等控制点插网形式(b)三、四等控制点插点形式第6页/共46页 国家高程控制网采用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国家高程控制网同样按精度分为一、二、三、四个等级。 一等水准网是国家高程控制网的骨干。二等水准网布设于一等水准网环内,是国家高程控制网的全面基础。三、四等水准网是二等水准网的进一步加密,直接为各种测图和工程建设提供必需的高程控制点。 一

6、等 水 准 路 线二 等 水 准 路 线三 等 水 准 路 线四 等 水 准 路 线第7页/共46页2.区域控制网 (1)城市控制网 在城市或厂矿地区,一般是在国家控制点的基础上,根据测区大小和施工测量的要求,布设不同等级的城市控制网。城市控制测量是国家控制测量的继续和发展。它可以直接为城市大比例尺1:500测图、城市规划、市政建设、施工管理、沉降观测等提供控制点。 建城市平面控制网包括GPS网、城市三角网与城市导线,城市三角网依次等级划分是: 二、三、四等,一、二级小三角,一、二级小三边。导线网依次等级划分是:三等、四等、一、二、三级。第8页/共46页(2)工程控制网 为各类工程建设而布设的

7、测量控制网称为工程控制网。根据不同的工程阶段,工程控制网可以分为测图控制网、施工控制网和变形监测网。 (3) 小地区控制网 面积为15km2以内的小地区范围,为大比例尺测图和某项工程建设而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小地区控制网。 (3) 图根控制网 直接用于地形图测图而布设的控制点,称为图根控制点,又称图根点。测定图根点平面位置和高程的工作,称为图根控制测量。图根控制可用一级或两级控制,首级控制用什么方法,应根据城市与厂矿的规模而定。第9页/共46页1.概述 由测量人员根据测量任务在测区内选定若干控制点,组成的多边形或折线称,这些点称。观测导线边长及夹角等测量工作称。导线的形式:(1)闭合导线6.2

8、导线测量AB1234三角点(已知控制点)导线点5第10页/共46页(2)附合导线ABCD1234三角点(已知控制点)导线点(3)支导线 由一已知点出发,即不附合也不闭合,最多只能三个点支导线1-11-2第11页/共46页nn等级 测图比例尺附合导线长度(m)平均边长(m)往返丈量较差相对误差测角中误差(秒)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测回数方位角闭合差(秒)DJ2DJ6一级 25002501/200051/10002410二级 18001801/150081/70001316三级 12001201/1000121/50001224图根1:500500751/3000201/2000 1601:1000

9、10001101:20002000180表6-2 各级导线测量技术指标 n第12页/共46页2.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选点及建立标志 选点时要求相邻点间通视良好,视野开阔,点位处土质结实便于安置仪器,导线边长大致相等,点位分布均匀,能控制整个测区。 连测或测起始边的磁方位角 如附近有高级点,应与高级点连接,测连接角和连接边。如附近无高级点,则应用罗盘仪测导线起始边的磁方位角。 量距 图根导线一般用钢尺往返丈量 ,往返丈量较差的相对误差不大于1/2000。 测角 图根导线一般用DJ6级光学经纬仪,用测回法测1测回。注意区分导线的左角和右角。1234导线点顺时针排列右角左角导线点逆时针排列43121

10、2BBA高级点1连接角DB1连接边左角第13页/共46页 已知两点的边长D D 和方位角 ,计算两点纵坐标增量 x、横坐标增量 y 。sincosDyDx221112121212121.坐标正算问题(极坐标化为直角坐标)6.3.1 坐标计算的基本公式第14页/共46页2.坐标反算问题(直角坐标化为极坐标) 已知两点的纵坐标增量、横坐标增量,计算两点边长和方位角 。22111212121212xyxyarctantan22yxD Arctan函数,其值范围为090 ,即上式右边求得是象限角,而方位角为0 360 因此应将象限角再化算为方位角。 由 x与 y的正负号,判断其所在的象限。xyxyxy

11、xyXY第15页/共46页3.导线测量的内业工作(1)整理外业数据,绘制略图按照实际方位、折角、距离绘出略图1234第16页/共46页(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闭合图形条件:理=(n-2)180测= 1+ 2+ 3+ n闭 合 差:f = 测 理容 许 误 差:f容 = 60n如果f f容 ,则进行调整。调整方法:将闭合差反其符号,平均分配到各水平角上。即注意检核改正后内角和,即1 + 2 + n = 理nfv第17页/共46页(3)用改正后的导线内角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180左左右右后后前前巳知23=80(右角)34=8041=80检核:12=801234:前后边所夹的水平角第18页/

12、共46页(4)坐标增量的计算从图可看出:坐标增量即两点的坐标差X=X2-X1Y=Y2-Y1123YXDXYOsincosDyDx第19页/共46页理论上:00理理yx 2231111212121224122323123434414112(+)(+)(+)(-)(-)(-)(-)(+)sincosDyDxx、y的正负号取决于所在的象限 的正弦、余弦的正负号第20页/共46页 由于导线边长与角度观测存在误差,计算x与y必产生误差,从而使得各边的坐标增量总和不等于0,即yxfyfx测量测量fx 称为纵坐标增量闭合差fy 称为横坐标增量闭合差3211422yxfff导线全长绝对闭和差f:fDDfK1导

13、线全长相对闭合差K K :第21页/共46页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调整iyyixxDDfvyDDfvxii改正数改正数验算yyxxfvfvii第22页/共46页计算改正后的 坐标增量验算00yx例:121212121212yxvyyvxx 232323232323yxvyyvxx第23页/共46页注意:一定要计算到原已知坐标点上进行验算(6)计算各导线点的 坐标X2=X1+X12X3=X2+X23X4=X3+X34检核计算:X1=X4+X41巳知1点坐标:X1,Y1横坐标Y的推算同上,此处省略公式。1234XYX12Y12O第24页/共46页 360 00 00360 00 00=360=36000

14、360036426.80426.801 14 43 32 21 111107654321 y y YY 坐 标坐 标 增 量边长(m)坐 标方位角 改正后的角度 观测角 点号102 48 09102 48 09 -9-9-9-9-9-9-9-9 93 57 45 93 57 45 84 23 27 84 23 27 78 51 15 78 51 15102 48 00102 48 00 78 51 06 78 51 06 84 23 18 84 23 18 93 57 3693 57 3638 15 0038 15 00115 27 00115 27 00216 35 54216 35 543

15、12 12 36312 12 36 38 15 00 38 15 00112.01112.01 87.58 87.58137.71137.7189.5089.50 +87.96 +87.96500.00500.00 250.37 250.37 +69.34+69.34+3+3+2+2+4+4+2+2-1-1-1-1 0 0-1-1 +79.08 +79.08 -82.10 -82.10 -66.29-66.29 -37.64-37.64-110.56-110.56 +60.13+60.13200.00200.00 139.85139.85 200.00200.00287.99287.99569

16、.33569.33 648.41 648.41 566.30 566.30 500.00 500.00(1)填表(3)计算改正后角度及推方位角vf 及改正数计算角度闭合差)2(7)计算各点坐标yx 、计算)4(Kffyx、计算)5(iyyixxDDfvDDfv计算)6(24606036nff容11.0 xf03.0yf3700180.426114. 0DfKmfffyx114.022闭合导线坐标计算实例闭合导线坐标计算实例+0.11-0.03YY87.99 69.33-37.6279.08-110.52-82.1160.15-66.300089 计 算 值改正后改正后2第25页/共46页附合导

17、线 坐标的计算与闭合导线比较两处不同1.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不同 由AB已知方位角AB经导线各折角算得CD边的方位角CD与巳知的CD不相等就产生角度闭合差 f:ABCD123ABCD已知方位角已知方位角3421BB1C连接角连接角CDCDf第26页/共46页2. 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不同)()(BCyBCxyyyfxxxf计算计算 附合导线各边坐标增量的总和,即x 与y理论上应等于两高级点的坐标差,如不相等,便产生坐标增量闭合差fx、fy,即XO X XB BABCD1234Yy yC Cy yB BX XC C第27页/共46页(1)前方交会已知: XA ,YA 、 X B ,YB观测: 、

18、待求: XP ,YP 计算步骤如下ABPAB6.4 控制点的加密第28页/共46页(a) 按已知坐标反算边长和方位角221tanBBBBABBBBBAByyxxDxxyy(b)推算AP和BP坐标方位角和边长00180sinsin180sinsinABBPABAPBABPABAPDDDD,第29页/共46页(c)计算 P 点坐标cotcotcotcotcotcotcotcotABBApABBApxxyyyyyxxx 应注意,用上述公式时,A,B,P三个点的点号必须按逆时针次序排列。ABP第30页/共46页(2)(2)侧方交会ABP已知: XA ,YA 、 X B ,YB观测: (或)、g g待求

19、: XP ,YP 根据在1个已知点的观测角(或)及在未知点P观测的g g,求得另一个已知点的未观测的角 (或),然后按前方交会法计算公式求得P点的坐标。第31页/共46页已知:XA ,YA XB ,YB XC ,YC 观测:、 求:XP , YP(3)后方交会ACPB第32页/共46页cot)()(cot)()(cot)()(cot)()(CBCBCBCBABABABABxxyydyyxxcxxyybyyxxa计算公式dbcaK第33页/共46页BPBPBPxKyKKbax21计算P点坐标:BPBPBPBpyyyxxx 后方交会计算时,A、B、C三个巳知点要顺时针编排,P点至A、B方向的夹角为

20、,P点至C、D方向的夹角为,cot 、cot 函数计算应保留8位,以便保证计算的精度。ACPB第34页/共46页 待定点P位置最好在三个已知点连成的三角形的重心附近。待定点P观测已知点的夹角应不小于30,不大于120。 待定点P若位于三个已知点A、B、C组成的圆周上,则无解;若待定点P在此圆附近,则求得待定点坐标精度很低,此圆称危险圆。待定点离危险圆的距离不得小于危险圆的半径的1/5。000Kdbca危险圆判别式:第35页/共46页BABPABAPAPAPAPAPAPApDyyDxxsincosBPBPBPBPBPBpDyyDxxsincos6.5.4 极坐标法极坐标法 在右图中,在已知点A上

21、测出水平角 和水平距离DAPAP,在B B点上测出水平角 和水平距离DBPBP,则 由A点计算P点坐标: 求得P点两组坐标之差若在限差之内,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的结果。 有光电测距仪或全站仪时,用极坐标法观测法求点的坐标极为方便。各种全站仪,本身带有程序,观测完毕,测点坐标即可获得(参看第17章)。由B点计算P点坐标:第36页/共46页6.5 三、四等水准测量 1. 1.主要服务方面制制、小地区的首级高程控、小地区的首级高程控国家高程控制网的加密国家高程控制网的加密、212.2.施测方法和要求等级等级视线长视线长度度( (m)m)前后视前后视距差距差( (m)m)前后视距前后视距累计差累计差( (

22、m)m)红黑面读红黑面读数差数差( (mm)mm)红黑面高红黑面高差之差差之差( (mm)mm)三等三等60603.03.06.06.02.02.03.03.0四等四等80805.05.010.010.03.03.05.05.0(1)(1)使用使用DSDS3 3水准仪,红黑双面水准尺施测水准仪,红黑双面水准尺施测(2)(2)观测程序为:后观测程序为:后( (黑黑) ) 前前( (黑黑) ) 前前( (红红) ) 后后( (红红) )(3)(3)限差要求限差要求( (三、四等水准测量限差三、四等水准测量限差) )第37页/共46页红黑双面水准尺47874687NO.1NO.2一对双面水准尺,红面

23、起点一根为4.6874.687m m,另一根为4.7874.787m m。第38页/共46页测测站站编编号号点号点号后后尺尺下丝下丝前前尺尺下丝下丝方方向向及及尺尺号号中丝水准尺读数中丝水准尺读数K+黑黑-红红平均平均高差高差上丝上丝上丝上丝后视距离后视距离前视距离前视距离黑色面黑色面红色面红色面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差累计差累计差12(1) (2) (9) (11)(4) (5) (10) (12) 后 前后-前后01前02后-前后02前01后-前(3) (6) (15)(8) (7) (16)(14) (13) (17)1.5871.5871.2131.2131.4001.4000.7550.

24、7550.3790.3790.5670.5675.2555.2556.1876.18737.437.437.637.6-0.2-0.2-0.2-0.2-1-10 0+0.833+0.833+0.932+0.932+1+1+0.8325+0.83252.1112.1111.7371.7371.9241.9242.1862.1861.8111.8111.9981.9986.7866.7866.6116.61137.437.4 37.5 37.5-0.1-0.1-0.3-0.3-1-10 0-0.074-0.074-0.175-0.175+1+1-0.0745-0.0745A转1转1转2三、四等水准

25、测量观测手簿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手簿第39页/共46页 视距部分: 后视距离(9)(1)(2) 前视距离(10)(4)(5) 前、后视距差(11)(9)(10) 前、后视距累积差(12)本站(11)十前站(12)高差部分: 黑面所测高差(15)(3)(6) 红面所测高差(16)(8)(7) 前视尺黑红面读数差(13)(6)+K1(7) 后视尺黑红面读数差(14)(3)+K2(8) 后尺与前尺读数差之差(17)=(14)(13) 应等于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即 (17)(15)(16)0.1测站的计算与检核第40页/共46页(1)(1)计算检核差差同一水准尺黑红面读数同一水准尺黑红面读数前后视距累

26、计差前后视距累计差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差(2)(2)测站检核:黑、红面高差之差的计算(3)(3)路线检核: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3.3.水准测量的检核第41页/共46页1.1.三角高程测量原理BAABviDhtan6.6 三角高程测量大地水准面AHAiDHBaDhBMABAAvtan aD:为A、B两点间的平距a:为观测M点的竖直角iA:为A点仪器高vB:为B点目标高ABABhHH第42页/共46页2.2.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对高差的影响 设地球曲率影响的改正,称球差改正c,其值从第1 1章可知: RDc22式中R为地球曲率半径,D为两点间水平距。 由于大气折光造成瞄准目标光线为曲线,从图中可看出:

27、ivciRRhABrNMPQAB球差改正气差改正Dah =Dtana+i-v+c-rABh =MP+PQ-NBABh =Dtana+i+c-v-rAB水准面第43页/共46页RDRDKcf2243. 02)1 (g球差改正与气差改正后在一起称为两差改正f式中K为大气垂直折光系数,它随气温、气压、日照、地面情况而改变,一般取平均值K=0.14。 RDK22g大气折光影响的改正,称为气差改正, 恒为负值。气差改正的公式为第44页/共46页 两点间距离较远时,三角高程测量计算公式为: fviDhtan 三角高程测量一般采用往返观测,又称对向观测,取往返平均值可以消除两差的影响。因为 由1站观测2点: h12=Dtan1+i1-v2+f 由2站观测1点: h21=Dtan2+ i2-v 1+f 22)tantan(21)(212121212112vviiDDhhh从上面公式看出两差f自动消除了。 返往返取平均得:第45页/共46页感谢您的观看!第46页/共46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