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考试总结》word版

上传人:y****n 文档编号:100083701 上传时间:2022-06-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微生物考试总结》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微生物考试总结》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微生物考试总结》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微生物考试总结》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考试总结》word版(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巴斯德效应:在有氧条件下。兼性厌氧微生物终止发酵,进行有氧呼吸,这种呼吸抑制发酵的现象称为巴斯德效应。即呼吸抑制作用。巴斯德的贡献:1.证实了微生物活动和否定了微生物自然发生学说;2开创了免疫学预防接种。3.发酵的研究 ;4.巴斯德消毒法,观察丁醇发酵时发现厌氧生命,提出好氧厌氧属于。柯赫的贡献:1设计了分离和纯化细菌的方法:划线法、混合平板法。2.设计了培养细菌用的肉汁胨培养液和营养琼脂培养基。3.设计了细菌染色技术。4.提出柯赫法则:(证明某种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的病原的基本原则)i.病原体微生物一定伴随着病害而存在; ii; 必须能自原寄主分理处这种微生物,并培养成为纯培养; iii. 分

2、离培养出的病原体比能在实验动物身上产生相同的症状 iiii 必须自人工接种发病的寄主内,能重新分离出同一病原微生物并培养成纯培养。3试述染色法的机制并说明此法的重要性。 答:革兰氏染色的机制为: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G+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脱色剂乙醇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在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反之,G-细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遇脱色剂乙醇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这时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

3、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退成无色。这时,在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 G-细菌呈红色,而 G+细菌则仍保留最初的紫色。 此法证明了 G+和 G-主要由于起细胞壁化学成分的差异而引起了物理特性的不同而使染色反应不同,是一种积极重要的鉴别染色法,不仅可以用与鉴别真细菌,也可鉴别古生菌。5.试述几种细菌细胞壁缺损型的形成,特点和实际意义。自发缺壁突变:L型细菌实验室中形成彻底除尽:原生质体人工方法去壁部分去除:原生质球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支原体L型细菌原生质体原生质球支原体低浓度青霉素等环境下基因突变有些可通过滤器溶菌酶或青霉素阻止其细胞壁的正常合成溶菌酶或青霉素处理长期进化菌,多形态G

4、+可得,球形G-可得,球形无完整的细胞壁无细胞壁无完整的细胞壁(一定抗性)无细胞壁对渗透压敏感,需高浓度盐类才能存活不敏感生长缓慢,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油煎荷包蛋状菌落有鞭毛,但不运动,可生长,可形成芽孢,可繁殖,不能分裂,形成菌落,生物活性不变甾醇 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实际意义:原生质体和原生质球比正常有细胞壁的细菌更易导入外源遗传物质,故是遗传规律和进行原生质体育种的良好实验材料。L型细菌:细菌在某种环境条件下(如低浓度青霉素)因基因突变而产生的缺乏细胞壁的遗传性能稳定的变异类型。原生质体:在+菌培养物中加入溶菌酶或通过青霉素阻止其细胞壁的正常合成而获得的完全缺壁细胞即为原生质体。原生质球:指细

5、胞壁未全部去除的细菌细胞,呈圆球形,可人为地通过溶菌酶或青霉素处理革蓝氏阴性菌而获得。 支原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自然生活条件的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细菌的基本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分支丝状。(杆菌形态种类最多)G+菌细胞壁独有的化学成分是:磷壁酸;G-菌的为脂多糖(G-病原内毒素的物质基础)细菌的主要繁殖方式是:二分裂。细菌的特殊构造:鞭毛、菌毛、性菌毛,糖被,芽孢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 , 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结构,称为芽孢。(无繁殖能力,皮层的抗性成分:含有芽孢特有的肽聚糖及DPA)芽孢耐热机制: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芽孢衣

6、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透性很差,皮层的离子强度很高,产生极高的渗透压夺取芽孢核心的水分,结果造成皮层的充分膨胀和高度失水,因此,具极强的耐热性。另一种学说认为:芽孢皮层中含有营养细胞所没有的吡啶2,6二羧酸(DPA-Ca),他能稳定芽孢中的生物大分子,从而增强其耐热性。菌落:单个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称为菌落。菌苔:当固体培养基表面众多菌落连成一片时,便成为菌苔。质粒:某些细菌具有的染色体外的可以独立复制的小分子环状DNA称作质粒。青霉素(Penicillin)与溶菌酶(lysozyme)杀菌机理青霉素作用于肽聚糖肽

7、桥的联结,即抑制肽聚糖的合成,故仅对生长着的菌有效,主要是G+菌。溶菌酶的作用:切断肽聚糖的-1,4糖苷键。立克次体:是大小介于通常的细菌与病毒之间,在许多方面类似细菌,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专性寄生)衣原体:介于立克次体与病毒之间,能通过细菌滤器,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一类原核微生物。(专性寄生)异染颗粒:是以无机偏磷酸盐为主要成分的一种无机磷储备物,嗜碱性或嗜中性,用兰色染料如甲苯胺蓝或甲烯蓝染色时不呈兰色而呈紫红色,故称异染颗粒。培养基: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9.霉菌可形成哪几种无性孢子以及有性孢子,它们的主要特征始什么?1)无性孢子 4种孢囊孢子:形

8、成于菌丝的特化结构孢子囊内。分生孢子:由分生孢子梗顶端特化而成的。单个或成簇。节孢子:菌丝(横膈膜)断裂而成。厚垣孢子:部分菌丝细胞质浓缩变圆,周围生出厚壁而成。(霉菌休眠体,抵抗力强)2)有性孢子 3种卵孢子:2n,由大小不同的配子囊结喉够发育而成(藏卵器,雄器)接合孢子:2n,由菌丝生出的结构哦大小相似,形态相同或略有不同的两个配子囊接合厚发育而成(同宗,异宗)子囊孢子:n,在子囊(两性细胞接触厚形成的囊状结构)内形成的。 *担孢子:2n,担子菌特有,经两性细胞核配合后产生的外生孢子。因着生在担子上而得名。比较四大类微生物细菌放线菌酵母霉菌形态构造个体形态单细胞球状,杆状,螺旋状单细胞分丝

9、杆状无隔菌丝单细胞圆形或椭圆形比细菌大十倍左右丝绒状 、粗而分化繁殖方式主要时二分裂无性繁殖:分生孢子。菌丝断裂有性繁殖:产子囊孢子 无性繁殖:芽殖,裂殖,产无性孢子菌丝片段,产多种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培养特征液体培养均一的混浊液、絮状沉淀、表面生长菌环、菌膜菌丝团表面生长:菌膜,沉淀;均一的混浊液振荡培养形成菌丝球固体培养菌 菌落圆形,光滑湿润、,无色透明质地均匀,有臭味圆形,表面呈干粉状,有泥腥味菌落圆形、大而厚表面光滑、湿润,粘稠、易挑起常有酒香味。霉菌的菌落大、疏松、干燥、不透明,多呈绒毛状、絮状或网状等常有霉味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高氏一号培养基查氏培养基PDA培养基麦芽汁培养基10. 根

10、霉,毛霉,青霉,曲霉四种常见霉菌的主要生物学特征。菌种根霉毛霉曲霉青霉菌丝无隔多核单细胞无隔多核单细胞有隔多核多细胞有隔多核多细胞特化结构假根,匍匐枝,足细胞,产孢结构孢子囊梗,囊轴,囊托孢子囊梗 ,囊轴,囊领 分生孢子梗顶囊(两圈辐射小梗,分生孢子头)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头无性繁殖孢囊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有性繁殖接合孢子接合孢子不明(少数子囊)不明(少数子囊)什么是鉴别培养基?试以EMB 为例,分析其鉴别作用原理。 鉴别培养基是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须用肉眼鉴别颜色就能方便地从近似菌落中找到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EMB 培养基中的伊红和

11、美蓝可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和一些难养的革兰氏阴性菌。产酸菌由于产酸能力不同,菌体表面带质子,与伊红美蓝结合从而有不同的颜色反应,可用肉眼直接判断。选择培养基:用来将某种或某类微生物营养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的培养基。(1、依据某些微生物的特殊营养需求设计“投其所好”, 2、依据不同类微生物对某种化学物质的敏感性不同设计“取其所抗”。可用来从环境中分离细菌。.简述G+与G-在细胞壁的结构和化学组成上的异同点,并指出与此相关的主要特性。性质GG-结构厚度(nm)20801015层次单层(肽聚糖层)两层:肽聚糖内壁23nm 脂多糖脂蛋白外壁层(810nm)肽聚糖结构多层(约40层)75%肽聚糖亚单

12、位交联肽聚糖网格紧密牢固12层30%肽聚糖亚单位交联肽聚糖网格疏稀、机械强度弱与细胞膜关系不紧密紧密化学组成肽聚糖含量很高(40-90)含量很低(10-20)磷壁酸含量较高(50)无类脂质一般无(2)含量较高(20)脂多糖蛋白质无含量较高 脂蛋白增殖过程中的基因表达烈性噬菌体:感染细胞后,能在寄主细胞内增殖,产生大量子代噬菌体并引起细菌裂解的噬菌体。一步生长曲线: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利用烈性噬菌体的生活周期测定噬菌体侵染和成熟病毒体释放的时间间隔,用于估计每个被侵染的细胞释放出来的新的噬菌体粒子数量的生长曲线,称为一步生长曲线原噬菌体(prophage)(或前噬菌体): 即整合在

13、宿主核DNA上的噬菌体的核酸。病毒的形态构造:形态:球状、杆状(丝状)、砖块状、弹状、蝌蚪状构造:核衣壳,包膜,核酸。病毒粒子(virion):成熟的具有侵染力的单个病毒颗粒。又称病毒颗粒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植物病毒绝大多数含DNA;少数含RNA;动物病毒一部分含DNA,一部分含RNA;细菌病毒普遍含DNA,含RNA的极少。病毒增殖的5个过程:吸附,侵入,生物合成,装配,裂解微生物的六大类营养要素:碳源,氮源,能源,水,无机盐,生长因子 实验过程: 高浓度敏感菌 Phage稀悬液 (1:10) 混匀,使之吸附 用抗phage血清处理, 中和尚未吸附的phage 用培养液高

14、倍稀释吸附phage的菌悬液(洗去抗血清) 37培养,定时取样,并作噬菌体效价测定噬菌斑(plaque) :噬菌斑是指在宿主细菌的菌苔上,噬菌体使菌体裂解而形成的空斑。噬菌体效价(titer):单位体积悬浮液中可产生噬菌斑的噬菌体数量。即噬菌斑形成单位。(双层平板法)病毒的重要性益处:生命科学研究,基因治疗 生产疫苗 生物防治危害:人和动物、植物的病原体温和噬菌体:噬菌体感染细胞后,将其核酸整合(插入)到宿主的核DNA上,并且可以随宿主DNA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在一般情况下,不引起寄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一步生长曲线的三个周期:潜伏期,裂解期,平稳期温和噬菌体的生活周期(简图)吸附侵入增殖成熟

15、整合同步复制自发或诱导多次循环裂解性循环溶原性循环15.试述微生物营养中6大要素物质以及生理功能,并举例。1)碳源:凡可被用来构成细胞物质或代谢产物中碳素来源的营养物质。提供合成细胞物质及代谢物的原料;并为整个生理活动提供所需要能源(异养微生物)。无机碳源:如CO2和碳酸盐等。有机碳源:糖与糖的衍生物(多糖:如淀粉、麸皮、米糠等;饴糖;双糖;单糖),脂类、醇类。有机酸、烃类、芳香族化合物以及各种含碳的化合物。2)氮源:凡用来构成菌体物质或代谢产物中氮素来源的营养源。提供合成细胞中含氮物,如蛋白质、核酸,以及含氮代谢物等的原料;少数细菌可以铵盐、硝酸盐等氮源为能源。无机氮:铵盐、硝酸盐、亚硝酸盐

16、、氨、N2等; 有机氮:尿素,蛋白质及其降解产物(如胨、肽、氨基酸等)、牛肉膏、鱼粉、花生饼粉、黄豆饼粉、玉米浆、酵母膏等3)无机盐:为微生物细胞生长提供碳、氮源以外的多种重要元素(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物质,多以无机盐的形式共给。4)生长因子:是一类对微生物正常生活所不可缺少而需要量又不大,但微生物自身不能用简单的碳源或氮源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以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有机营养物质。嘌呤和嘧啶;氨基酸;维生素;其他6)能源:指能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最初能量来源的营养物或辐射能。化学物质有机物(化能异养,同碳源);无机物(化能自养,不同于碳源)辐射能:光能自养和光能异养微生物的能源16.根据碳源

17、,能源和电子供体的不同可将微生物划分为几个类型?试各举一例营养类型碳源能源氢供体代表光能自养CO2日光H2S硫代硫酸钠等无机硫化物蓝细菌,绿硫细菌紫硫细菌光能异养CO2日光有机物(异丙醇)红螺菌化能自养CO2或碳酸盐还原态无机物H2,H2S, Fe2+,亚硝酸盐硝化/硫化细菌,氧化亚铁硫杆菌氢细菌,化能异养有机物有机物有机物大多异养菌:大肠杆菌光能自养型:以CO2作为唯一碳源或主要碳源,并利用光能,以无机物如H2S,硫代硫酸钠等无机硫化物作为供氢体将CO2还原成细胞物质,同时产生元素硫的一类微生物。光能异氧型:以CO2作为唯一碳源或主要碳源,并利用光能,以有机物如异丙醇作为供氢体将CO2还原成

18、细胞物质的一类微生物,红螺菌属中的一些细菌。化能自养型:以CO2或碳酸盐作为唯一碳源或主要碳源,以无机物氧化释放的化学能为能源,利用电子供体如H2,H2S, Fe2+,亚硝酸盐等使CO2还原成细胞物质的一类微生物。化能异养型:以有机物作为碳源和能源的一类微生物。可分为腐生,寄生,兼性。培养基:应科研或生产的需要,由人工配制的、适合于不同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用的营养基质(混合养料)。培养基的配制四大原则(一)培养基组分应适合微生物的营养特点(目的明确)(二)营养物的浓度与比例应恰当(营养协调)(三)物理化学条件适宜(条件适宜)(四)根据培养目的选择原料及其来源(经济节约)培养基配制的四大

19、方法:1.生态模拟(调查所培养菌的生态条件,查看“嗜好”,对“症”下料初级天然培养基.)2.查阅文献:(查阅、分析文献,调查前人的工作资料,借鉴人家的经验,以便从中得到启发设计有自己特色的培养基配方.)3.精心设计(借助优选法或正交试验设计法等方法.)4、实验比 较:(不同培养基配方的选择比较, 单种成分来源和数量的比较, 几种成分浓度比例调配的比较,小型试验放大到大型生产条件的比较, pH和温度试验。)野生型(原养型): 不需要生长因子而能在基础培养基上生长的菌株营养缺陷型:由于自发或诱发突变等原因从野生型菌株产生的需要提供特定生长素物质才能生长的菌株.20.如果要从自然界中选育不同微生物类

20、群或具有不同特性的微生物菌株,你如何根据学到的知识去选用以及制备不同的培养基?菌落计数法:稀释浇注平板法、稀释涂布分离法,原菌液的含菌量 = 菌落数稀释度。22.什么是纯培养?获得纯培养的方法有哪些?适应的范围是什么?1)纯培养:微生物学中把从一个细胞或一群相同的细胞经过培养繁殖而得到的后代,称纯培养.2)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稀释倒平板法(包括简单易行,但易造成热敏感菌死亡)稀释涂布平板法(简单易行,但易造成机械损伤)平皿划线分离法(分区划线适用于浓度较大的样品;连续划线适用于浓度较小的样品。快速、方便)利用选择培养基分离法(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某种微生物用液体培养基分离:稀释法(适合于细

21、胞较大的微生物如原生动物和藻类)单细胞挑取法:用显微操作器直接分离单个细胞或单个个体进行培养。24.试述同型乳酸发酵与异型乳酸发酵之间的不同点。同型乳酸发酵异型乳酸发酵途径EMP糖酵解PK途径产物乳酸 2ATP乳酸,乙醇,CO2、ATP各1分子菌种乳链球菌、植物乳杆菌短乳杆菌、肠膜明串珠菌同型乳酸发酵:在糖的发酵中,产物只有乳酸并产生2ATP的发酵。异型乳酸发酵:产物除乳酸外还有乙醇与CO2并产生1ATP的发酵。31.试就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制说明为什么这些药只作用于细菌而对人体没有毒害作用? 青霉素药理作用是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的结构与细胞壁的成分粘肽结构中的D-丙氨酰

22、-D-丙氨酸近似,可与后者竞争转肽酶,阻碍粘肽的形成,造成细胞壁的缺损,使细菌失去细胞壁的渗透屏障,对细菌起到杀灭作用。 哺乳动物无细胞壁,不受-内酰胺类药物的影响,因而本类药具有对细菌的选择性杀菌作用,对宿主毒性小。对革兰阳性球菌及革兰阳性杆菌、螺旋体、梭状芽孢杆菌、放线菌以及部分拟杆菌有抗菌作用。磺胺类与甲氧苄啶(TMP)可分别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与二氢叶酸还原酶,妨碍叶酸代谢,最终影响核酸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硝酸盐呼吸/反硝化作用:硝酸盐还原菌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并进一步还原成NO、N2O、N2的过程。(反硝化细菌:地衣芽孢杆菌)硝化作用:在好氧条件下,无机化能硝化细菌将氨氧

23、化成硝酸盐的过程。硫酸盐呼吸:在厌氧条件下,硫酸盐还原细菌(脱硫弧菌)以外源硫酸盐(SO42 - )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基因重组:把两个性状不同的个体内的遗传基因转移在一起,经过遗传分子间的重新组合,形成新遗传型个体的方式。ED途径是少数缺乏完整EMP途径的微生物的一种替代途径,未发现存在于其它生物中。是微生物特有的代谢途径:ED途径可不依赖于EMP与HMP而单独存在化能异养三种产能方式: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反硝化作用,反硫化作用),发酵(不经呼吸链)盐生盐杆菌细胞膜含细菌视紫红质。32.什么叫生长曲线?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可以分为几个时期?划分根据?1)将少量单细胞的纯培养,接种到

24、一恒定容积的新鲜液体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每隔一定时间取样,测菌细胞数目。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菌增长数目的对数为纵坐标,绘制所得的曲线。是反映细菌生长繁殖规律的曲线。2)迟缓期:细菌数量维持恒定,或增加很少,基本平行于横轴。对数生长期:细菌生长和分裂速率最大,平衡生长。其对数与时间呈直线关系。稳定生长期:活菌数最高并维持稳定。衰亡期:细菌代谢活性降低,细菌衰老并出现自溶。死亡细菌以对数方式增加。50.简介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机制。机体固有的抵抗内外致病因子侵害的功能。机体经常处于各种致病因子的威胁下,如生物性因子(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物理性因子(如过冷、过热、电、放射等)

25、、化学性因子(如强酸、强碱、药物等),以及机体本身免疫反应引起的损伤等,都可能引起机体的损害。同时,机体本身也具有完整的防御体系,以保护机体免遭致病因子的损害。机体防御功能被破坏,则疾病发生。疾病发生后,机体的防御功能又能尽量消除致病因子,减少损害,使病变愈合,使受损害组织的功能尽可能恢复。但有时损伤。灭菌: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灭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的措施,称为灭菌。常用的化学方法:消毒剂与防腐剂,化学治疗剂常用的物理方法:高温和低温,辐射作用,干燥和渗透压,过滤,超声波 焚烧法:简单彻底,破坏极大;镊子 接种环 试管等无经济价值物品干热 干燥热空气灭菌法:空气传热穿透力差故温度高时间长

26、;玻璃,陶瓷,金属 高压蒸汽灭菌法:耐高温物品,玻璃仪器,含水或不含水物品;注意要排净冷空气,灭菌终了要缓慢降压,完毕后趁热取出物品。 煮沸消毒法:杀死所有营养细胞和部分芽孢;注射器,解剖用具 巴斯德消毒法:较低温度,保持食品的营养风味。牛奶(实验室不用) 间歇灭菌法:长亚蒸汽反覆几次。不耐热的培养基和药物等。大题:实验室常用的5种灭菌方法:焚烧法,干燥热空气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煮沸消毒法,过滤(血清,酶,维生素)。灼烧灭菌法(焚烧法)(incineration)方法:是将被灭菌物品在火焰中燃烧,使所有的生物质碳化。简单、彻底,但对被灭菌物品的破坏极大。适用范围:无经济价值的物品灭菌,及不

27、怕烧的实验器具,如接种环、镊子、试管或三角瓶的灭菌等。效果:最彻底的灭菌,包括芽孢。干燥热空气灭菌法(hot-air oven) 操作: 将物品放入电热恒温干燥箱(烘箱)内,然后升温至160170 ,维持12小时。适用范围:适合玻璃、陶瓷和金属物品的灭菌,不适合液体样品及棉花、纸张、纤维和橡胶类物质的灭菌。效果:最彻底的灭菌,包括芽孢。高压蒸汽灭菌法方法:121(1kg/cm2或15磅/英寸2)维持20min。 112(0.5kg/cm2或8磅/英寸2)20-30min。 115(0.75kg/cm2或11磅/英寸2)20-30min。 根据灭菌物品的性质或成分选择灭菌温度例如:生理盐水、营养

28、琼脂等培养基用121 。 含葡萄糖、乳糖、氨基酸等培养基用112 。适用范围:耐高温物品,玻璃仪器、含水或不含水的物品。效果:相同时间和温度比干热灭菌法更有效。煮沸消毒法物品在水中煮沸 15min,可杀死所有营养细胞和一部分芽孢。在水中加入的 a2CO3或的石碳酸效果更好。此法适合注射器和解剖用具的消毒。巴斯德消毒法(Pasteurization):用较低的温度来杀死其中的病源微生物,这样既保持食品的营养风味,又进行了消毒该法一般是将待消毒的液体食品置于61.762.8处理30min或71.6度处理15-30min,然后迅速冷却。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低温长时法:62.930min处理牛奶 高温

29、瞬时法:71.615s处理牛奶 超高温巴斯德灭菌法让液体食品停留在140左右3-4s,急剧冷却至75,经匀质化后冷却至20。实验室好氧微生物的液体培养方法(操作程序,特点):试管培养,三角瓶(摇瓶)培养,台式发酵罐培养44.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原理是什么,基于这些原理菌种保藏可分为哪些方法?其主要优缺点?原理:低温,干燥,缺氧选用优良的纯种(最好是休眠体,如分生孢子、芽胞等)创造降低微生物代谢活动强度,生长繁殖受抑制,难以发生突变的环境条件方法:斜面低温保藏法:菌种管置4冰箱、超低温冰箱(-80 )保藏,定时传代 。低温下,微生物代谢强度明显下降 。(保存2到4个月。优点:简单方便,可随时检查状态

30、;缺点:时间短,易变异要定期转接)石蜡油封藏法(隔绝空气保藏法):橡皮塞取代棉塞、加石蜡油。适用各大类菌种、1-2年砂土管保藏法:干燥无营养,保藏时间110年。适用于产孢子种类真空冷冻干燥法:加有保护剂的菌悬液在冻结状态下予以真空干燥。适用于各种微生物,便于大量保藏,菌种存活时间长,515年,是目前最好的保藏方法。液氮超低温保藏法:将菌种置于保护剂中,预冻后保存在液氮超低温冰箱中( -196)。20年。适用于各种微生物的较理想的保藏方法。缺点:价格太贵。v 菌种保藏机构 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委员会(CCCCM) 美国的典型菌种保藏中心(ATCC) 英国国家典型菌种保藏所(NCTC) 法国里昂巴斯

31、德研究所(IPL)选择题:遗传学的三个经典实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的感染实验,烟草花叶病毒的重建实验。证明了核酸是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基因突变的应用:诱变育种营养缺陷型:经诱变产生的一些合成能力出现缺陷,而必须在培养基内加入相应有机养分才能正常生长的变异菌株。大题:产量突变菌株或者营养缺陷菌株的筛选(五大环节一样,在筛选的步骤不一样,要展开)选择合适的出发菌株制备待处理的菌悬液诱变处理筛选:初筛 复筛保藏和扩大试验。1.出发菌株的选择:出发菌株用来育种处理的起始菌株出发菌株应具备:对诱变剂的敏感性高; 具有特定生产性状的能力或潜力; 出发菌株的来源;自然界直接分离到的野生型菌株:历经

32、生产考验的菌株:已经历多次育种处理的菌株:2.制备细胞悬液要求: 菌体处于对数生长期,并使细胞处于同步生长;细胞分散且为单细胞方法:玻璃珠打散10-15min; 加.3%吐温80(表面活性剂) 用无菌脱脂棉过滤。 3.诱变处理:产量性状的育种中多倾向于低剂量(致死率在70-80%)4. 菌种筛选根据菌的特点设计.,产量突变型才需要初筛和复筛的。营养缺陷型的筛选办法:抗生素法,菌丝过滤法,逐个检出营养缺陷型。普遍转导:通过完全缺陷噬菌体对供体菌任何DNA小片段的“误包”而实现其遗传性状传递至受体菌的转导现象,称为普遍性转导F+菌株:细胞中含有游离的、带小段染色体基因的环状F因子( F 因子),可

33、与F 菌株接合,使其成为F菌株。F-菌株:即雌性菌株,指细胞中无F质粒,也没有性菌毛的菌株。原生质体融合通过人为方法,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细胞的原生质体发生融合,并进而发生遗传重组以产生同时带有双亲性状的遗传性稳定的融合子(fusant)的过程,称为原生质体融合(转化和原生质体融合可打破亲缘关系)准性杂交是真核微生物特有的繁殖方式,一种自然的体细胞原生质体融合现象,通过有丝分裂,无减数分裂,不产配子,有基因重组。发生几率低,存在范围:常见于一些真菌尤其是半知菌48.在微生物与生物环境的关系:互生,共生,拮抗,寄生。互生: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嗜血流感菌。好氧性自生固氮菌与纤维素分解菌,共生:根瘤菌与植

34、物间拮抗:一种微生物生命活动中,通过产生某些代谢产物或改变环境条件,能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或毒害杀死其它微生物的现象。(青霉菌产生抗生素)寄生:病原菌 微生物制剂:利用微生物的原理,通过加入益生菌来调整微生物区系的平衡,能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微生物在碳循环中的作用:降解作用,呼吸作用,发酵作用,甲烷形成,光合作用微生物在氮素循环中的作用:生物固氮,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氨化作用,同化性硝酸盐还原作用。硫素循环:脱硫作用,硫化作用(硫杆菌属),活性污泥:由复杂的微生物群落与污水中的有机、无机固体物混凝交织在一起构成的絮状物。在无水处理中具有

35、很强的吸附、分解有机物或者毒物的能力。生物膜:是指生长在潮湿,通气的固体表面上的一层由多种活微生物构成的粘滑、暗色菌膜,能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或者某些有毒物质。免疫的现代概念: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保护性功能,正常情况下它对机体有利,异常情况下可能损害机体。 下面概念会考填空:外毒素内毒素产生菌+菌为主-菌释放时间活菌随时分泌死菌溶解后释放化学成分蛋白质(不耐热)脂多糖(耐热)抗原性强弱或无毒性强弱举例破伤风杆菌,肉毒毒素, 沙门氏菌,大肠杆菌产生的内毒素外毒素:主要由G+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能释放到菌体外的毒性蛋白质。内毒素:存在于G-菌菌体的,菌体死亡或裂解时才释放的有毒物质,主要成分为脂多糖细菌致病的物质基础:毒力(包括侵袭力和毒素)选择题: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区分抗原,抗毒素。填空题:命名。拉丁文斜体:属名(首字母大写)+种名加词三域学说:细菌域,真核生物域,古生菌域。卫太克的五界系统: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