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WM逆变电源瞬时值反馈控制技术研究论文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00042854 上传时间:2022-06-02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14.5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PWM逆变电源瞬时值反馈控制技术研究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PWM逆变电源瞬时值反馈控制技术研究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PWM逆变电源瞬时值反馈控制技术研究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资源描述:

《PWM逆变电源瞬时值反馈控制技术研究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WM逆变电源瞬时值反馈控制技术研究论文(7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分类号_ 密级_U D C _硕士学位论文PWM逆变电源瞬时值反馈控制技术研究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Research on the instantaneous feedback control technology of PWM invertersCandidate:Zhou LiangMajor:Power Electronics and Electric DriveSupervisor:Associate Prof

2、. Peng LiHuazhong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Wuhan 430074, P.R.ChinaApril , 2006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与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与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

3、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属于 不。(请在以上方框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66 / 74摘要在不允许供电中断的重要用电场合,大量使用着UPS系统。而逆变器是UPS系统的核心部件,要求它具有高质量的输出电压波形。尤其是在带非线性负载情况下仍然要有接近正弦的输出波形。因此,发展了多种多样的逆变器波形控制技术。本文的主要容是PWM逆变电源瞬时值反馈控

4、制技术,瞬时值反馈控制是根据当前误差对逆变器的输出波形进行有效的实时控制,如果控制器设计合理,既可以保证系统具有很好的稳态性能,同时也可以保证系统有快速的响应速度。全文围绕电压单环瞬时值控制技术与电容电流环和电压外环双环瞬时值控制技术这两种控制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同时结合仿真和实验来探讨如何提高PWM逆变电源的静、动态性能,改善输出波形质量。基于状态空间平均法和线性化技术给出了PWM逆变器的传递函数形式和状态方程形式的数学模型,详细分析了死区效应、过调制和非线性负载对单相全桥逆变器输出电压的影响,指出引入输出电压瞬时值反馈控制来解决非线性负载带来的扰动,抑制谐波是合理的方案。对于逆变电源的控

5、制策略,可以采用重复控制、无差拍控制、滑模变结构控制或者PID控制, 由于采用PID控制容易兼顾控制系统的稳态性能和动态性能。而且算法简单、易于实现、可靠性高,已经成为迄今为止最通用的控制方法。本文研究了基于极点配置的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仿真结果显示这种PID控制器性能优越,同时还提出一种PI调节器结合电压微分反馈的调节方式,并指出这种调节方式和PID调节其实是等效的,而且是一种简化的双环形式,因此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调节方式。对现今普遍采用的电压电流双环控制,分为电感电流环电压外环和电容电流环电压外环两类进行了分析比较,重点研究了单相逆变器电容电流环电压外环双环控制系统特性,并对其、外环调

6、节器的选取与其设计做了大量仿真,仿真结果显示电容电流环电压外环双环控制系统具有比电压单环瞬时值反馈控制系统更优越的性能。本文最后在一台样机上实现了电容电流环电压外环双环控制,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能够得到较满意的动态和稳态波形。关键词:PWM逆变器极点配置 PID控制 双环控制Abstract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UPS)systems are widely used for supplying critical loads which can not afford utility power failure. A inverter is the core

7、 of a UPS system. High quality output voltage waveform is required for these inverters. To achieve nearly sinusoidal output voltage even with nonlinear loads, many waveform correction techniques have been proposed. This dissertation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of the instantaneous feedback technology of

8、 PWM inverters. Since the instantaneous feedback technology is a real-time control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error of the output waveform .Once the controller is designed properly, it can improve system dynamic response with nice static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and simulations are centered on two co

9、ntrol approaches which are single loop controller with instantaneous voltage feedback and dual-loop control with voltage and current feedback to discuss how to improve both dynamic and static characteristics, thereby to reform the output waveform of PWM inverter.Based on the state-space averaging an

10、d linearization technique, themathematical model is given in form of transfer function and states equations. The influence of dead-time, over- modulation and nonlinear loads on output voltage in single-phase full-bridge inverters is analyzed in detail. The method which brings output voltage feedback

11、 in the control loop to eliminate the disturbance of nonlinear load is reasonable.Of all sorts of strategies, there are repetitive control,deadbeat control, sliding-mode control and PID control. The PID control method is in favor of balancing the dynamic and sta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trol sys

12、tem, easy to be calculated and realized.Above all it is reliably, and thus it is becoming the most universal control method. The design method of PID controller based on pole-assignment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simulations indicate that this PID controlled inverter provides nice characteristic

13、s. A method of PI controller combined with instantaneous differential voltage is also proposed, which is equivalent to PID control in essence and can be seen as a simplified dual-loop form. Accordingly it is a simple but effectiveadjustment.The voltage and current dual-loop control system is divided

14、 into inductor-current feedback and capacitor-current feedback. The comparison of both is given in the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verter with the dual-loop control using capacitor-current feedback and voltage are obtained and analyzed. A mass of simulations are made to design both the inner

15、 and outer controller. The simulations indicate that this voltage and current dual-loop control system is superior to single loop controller with instantaneous voltage feedback in characteristics.Finally, a single-phase inverter applying output voltage and capacitor-current feedback control is resea

16、rched in the paper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ccord with theoretic analyze. And it can get nice static characteristic and well dynamic response.Keywords: PWM inverter, pole assignment, PIDcontrol, dual-loop control目 录摘要Abstract1 绪论1.1 引言(1)1.2 波形控制技术的重要性(2)1.3控制方案综述(2)1.4 选题依据和本文主要研究容(8)2 高频PWM逆变

17、电源的分析2.1 引言(10)2.2 逆变器的数学模型(10)2.3 影响单相PWM逆变器性能的因素(13)2.4本章小结(17)3PWM逆变电源电压瞬时值反馈控制的研究3.1 引言(18)3.2逆变器的PID控制(18)3.3设计实例与仿真(21)3.4 硬件电路(26)3.5PI调节器结合电压微分反馈(27)3.6本章小结(30)4 PWM逆变电源双环控制技术研究4.1引言(31)4.2单相逆变器的双环控制(31)4.3实现极点配置的双环控制器的条件(33)4.4基于极点配置的双环控制器的设计(34)4.5本章小结(51)5 实验结果5.1主电路与其性能指标(52)5.2实验波形(53)5

18、.3本章小结(56)6 全文总结6.1本文的研究容(57)6.2今后的工作展望(58)致(59)参考文献(60)附录 1(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63)附录 2(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64)1 绪论1.1引言:所有的电子设备都需要良好稳定的供电,通常我们能够直接获得的电能有两种形式:直流电和交流电。由蓄电池或直流发电机可获得直流电,由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以与风力发电可获得交流电。但用电设备可能需要各种各样的电能形式,如电压大小可调的直流电或大小、频率可调的交流电。这就需要应用电力电子技术来对电能进行控制和转换,以达到合理、高效使用能源的目的。 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

19、使用电力电子器件,通过电力电子变换电路与相应的控制理论,实现对电能的高效变换和控制的技术,具体包括对电压、电流、频率、相位、波形、相数、有功以与无功等参数的变换和控制。电力电子技术的开端始于1956年普通晶闸管的问世,目前正向着全控化、高频化、数字化、模块化以与智能化方向发展,其应用围已从传统的工业、交通、电力等部门扩大到国防、信息、家用电器以与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16。 通常,我们将直流电变成交流电的过程叫做逆变,完成逆变功能的电路称为逆变电路,而实现逆变过程的装置叫做逆变器。若按直流电源的性质来分类,逆变器可分为电压型逆变器和电流型逆变器。在电压型逆变器中,直流电源是蓄电池或由交流整流后经大

20、电容滤波形成的电压源。电压源的交流阻抗近似为零,桥臂输出电压为幅值等于输入电压的方波电压。为使电感性负载的无功能量能回馈到电源,必须在功率开关两端反并联二极管。电压型逆变器适用于向多电机供电、不可逆传动、恒速系统以与对快速性要求不高的场合。在电流型逆变器中,直流电源是交流整流后经大电感滤波形成的电流源。电流源的交流阻抗近似为无穷大,桥臂输出电流为幅值等于输入电流的方波电流。为减小负载感应电势加在功率开关上的反向电压降,必须在功率开关上串联二极管。电流型逆变器适用于单电机传动、加减速频繁运行或需要经常反向的场合。 若按输出端相数分类,逆变器可分为单相逆变器和三相逆变器。其中单相逆变器按结构又可分

21、为半桥逆变器和全桥逆变器。单相半桥逆变电路是所有复杂逆变电路的基本组成单元。 目前逆变器主要用于两类工业功率控制装置中:一是恒压恒频逆变器,主要用于UPS电源、航空机载电源和机车辅助电源等应用场合。这是一种在负载或直流电源在一定围波动时,能保持输出为恒定电压和恒定频率的交流正弦波的电源装置,简称CVCF逆变器。二是变压变频逆变器,主要用于交流调速系统中。这是一种可获得所需要的电压、电流和频率的交流变压变频装置,简称VVVF逆变器。 本文以电压型全桥CVCF逆变器为主要研究对象,为便于表述,以下简称为逆变器。对于逆变器的性能指标,除了需要满足可靠性、体积、重量、效率、电磁兼容性等基本指标外,对供

22、电质量也有具体的要求。这一要求体现为稳态和动态两个方面的指标。对于稳态指标,要求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幅值、频率要在一定的围之,波形要尽量接正弦,波形质量可以用总谐波畸变量(THD)来表征,一般要求低于5。对于动态指标,主要是在突加、突减负载时,输出电压振荡尽可能小,并且动态调整时间尽可能短。1.2波形控制技术的重要性由于非线性负载大多含有非线性元件,其伏安特性呈现非线性。对于这种负载,即使供电电压为标准正弦波,负载电流也是严重畸变的,其中包含丰富的低次谐波。由于逆变器的输出阻抗不为零,所以这些低次谐波电流必然在逆变器输出端产生谐波压降,导致输出电压畸变。因此非线性负载是影响PWM逆变器输出电压波形

23、质量的主要因素。而如今最常见的非线性负载就是二极管整流大电容滤波型负载。除了非线性负载之外,在实际的PWM过程中,为防止逆变器桥臂上下端元件直通短路而设置的死区也对波形质量有一定影响。死区的存在,使得理想PWM 输出电压中叠加了一组高频脉冲。其幅值、重复频率与PWM 脉冲一样,宽度等于死区时间,包络线为方波。后者的极性与逆变桥输出电流相反,其频率则为基波频率。显然,这一波形中含有开关频率以下的低次谐波,直接增加了输出电压的波形畸变。死区时间在一个开关周期中所占份量越大,对波形质量影响就越大。对于由理想开关构成、并且只带线性负载的PWM逆变器,只要实施某种PWM技术,不难获得理想的正弦波输出电压

24、。可惜,受到非线性负载和PWM 调制过程中的死区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基于开环的PWM技术无法确保输出电压波形满足要求。因此逆变器的闭环波形控制技术成了非常热门的课题,而其焦点又主要集中在选择和设计合适的调节器方面。1.3控制方案综述逆变器输出波形控制技术从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 (1)基于周期的控制。 (2)基于瞬时的控制。1.3.1基于周期的控制基于周期的控制是通过对前一周期或多个周期的输出波形进行处理,利用所得到的结果对当前的控制进行校正的控制方法。从本质上看,基于周期的控制是通过对误差的周期性补偿,实现稳态的无静差效果。它主要分为重复控制710和谐波反馈控制11。重复控制的基本思想源于控制理

25、论中的模原理,模原理是把作用于系统的外部信号的动力学模型植入控制器以构成高精度的反馈控制系统。由模原理可知,除非针对每一种指令或扰动信号均设置一个正弦函数模,否则无法实现无静差,重复控制利用“重复信号发生器”模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重复控制系统框图如图1.1所示。图1.1 重复控制系统框图重复控制采用数字方式实现。逆变器重复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克服死区、非线性负载引起的输出波形周期性畸变。其基本思想是假定前一基波周期中出现的畸变将在下一基波周期的同一时间重复出现,控制器根据每个开关周期给定与反馈信号的误差来确定所需的校正信号,然后在下一基波周期同一时间将此信号叠加在原控制信号上,以消除以后各周期中

26、将出现的重复性畸变1214。重复控制能使逆变器获得低THD的稳态输出波形。但其主要弱点是动态性能差,干扰出现后的一个参考周期,系统对干扰不产生任何调节作用,这一周期系统近乎处于开环控制状态,消除干扰对输出的影响至少要一个参考周期。谐波反馈控制其基本思想来源于谐波反馈的补偿作用。图1.2是逆变器谐波反馈控制示意图。谐波检测依据的方法主要有:离散傅立叶变换()15。由于非线性负载所造成的谐波畸变主要是奇次低次谐波,高次谐波可以由滤波器滤除,所以,通常只要反馈3、5、7次谐波即可,如图1.3所示。因此,在存中记录一个周期的电压瞬时值,用离散傅立叶变换的方法直接求出3、5、7次谐波的幅值和相位,然后合

27、成谐波。图1.2逆变器谐波反馈控制示意图图1.3 DFT示意图 (1-1)显然,这种方法至少需要一个完整的正弦周期。这种方法计算精度高,效果好,但是由于计算量大,一般用于功率较大的三相系统中。基于瞬时功率理论的谐波检测16。这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单相电路的谐波检测方法:在三相电路的瞬时功率与谐波电流的检测计算过程中,总是先将检测到的三相信号变为相互垂直的坐标系中的两相信号,再进一步计算瞬时功率与谐波电流。参照这种方法,可以在单相电路中再构造一相电压、电流,与实际的单相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分别相差,从而形成假设的坐标信号,进行检测计算。图1.4为单相电路瞬时电压谐波检测示意图。从表面上看,这是瞬时谐波

28、检测,但由于滞后环节会引起的延时,再加上滤波器的延时,事实上仍为周期检测。图1.4 基于瞬时功率的谐波示意图1.3.2基于瞬时的控制瞬时控制是根据当前误差对逆变器的输出波形进行有效的实时控制。(1)控制(单闭环)1718控制是工程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控制器。同样,它也被应用于逆变器输出波形的控制。由于输出波形是中、低频正弦,调节器无法保证无静差。但在系统要求的稳态精度和动态响应围设计出合适的调节器是可能的,只是难度比恒值给定系统要大一些。这种情况只限于线性定常系统,即可用线性常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然而,逆变器输出波形控制,主要是非线性负载条件下的伺服控制,因而单环对波形畸变的抑制有一定的局限性。

29、(2)双闭环控制一般文献认为单闭环控制在负载扰动抑制方面存在着不足,与直流电机类似,只有当负载扰动(电流/转矩)的影响最终在系统输出端(电压/转速)表现出来以后,PID控制器才开始对误差信号控制。因此可以仿效直流电机的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在逆变器的电压环基础上增加电流环,利用电流环快速、与时地抑制负载扰动的影响。同时由于电流环对被控对象的改造,可以大大简化电压外环的设计1920。文献21采用输出电压解耦使电流环得到满意的响应特性,对电感电流环采用负载扰动补偿来抑制负载变化的影响,并且将几种电感电流环和电容电流环控制方式作了对比,结果显示带负载扰动补偿的电感电流环与电容电流环均可以获得较好的动

30、、静态性能。双闭环控制的不足主要是电流环为抑制非线性负载扰动,必须具备足够高的带宽,才能获得满意的性能,这加大了数字控制器实现的难度。(3)滞环电压控制2223滞环电流控制在交流传动系统的研究中经常出现,在逆变电源控制中也有部分应用。电压滞环控制与滞环电流的控制方式完全一样,只是反馈信号为输出电压而不是输出电流,其控制框图如图1.5所示。这种控制方式的优点是稳定性好,不需建立精确的主电路模型,实现方便。但它也有明显的缺陷:开关频率不固定,当主电路参数与负载情况变化时,开关频率会随之改变。图1.5 滞环电压控制示意图针对这个缺点,出现了许多恒频滞环控制方式。其中有些需要精确的负载模型,有些电路很

31、复杂,因此实际中很少应用。(4)线性多变量状态反馈控制2426从状态空间的角度看,单闭环系统性能不佳的原因可以解释为单纯的输出反馈无法充分利用系统的状态信息。因此,将输出反馈改为状态反馈可以改善控制效果。状态反馈波形控制系统需要多个状态变量反馈,但它并不构成多环控制系统,而是在状态空间上通过合理选择反馈增益矩阵来改变对象的动力学特性,以实现不同的控制效果。采用状态反馈可以任意配置闭环系统的极点,从而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和稳定性,这是状态反馈控制的最大优点。状态反馈系数的确定大致有两种方法:根据系统要求给出期望闭环极点,推算状态反馈增益矩阵。应用最优控制原理,使系统的阶跃响应接近理想输出,据此确定

32、状态反馈增益27。文献中往往将状态反馈作为环、以其它的控制策略作为外环形成复合控制方案,利用状态反馈改善逆变器空载阻尼比小、动态特性差的不足,与外环共同实施对逆变器的波形校正28。状态反馈控制如果对负载扰动不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则会导致稳态偏差和动态特性的改变。(5)无差拍控制无差拍控制是一种基于微机实现的PWM方案,是数字控制特有的一种控制方案。无差拍控制系统框图如图1.6所示,它根据逆变器的状态方程和输出反馈信号来计算逆变器在下一个采样周期的脉冲宽度,控制开关动作使下一个采样时刻的输出准确跟踪参考指令。由负载扰动引起的输出电压偏差可在一个采样周期得到修正。图1.6 无差拍控制系统示意图无差

33、拍控制有着非常快的动态响应,波形畸变率小,即使开关频率不是很高,也能得到较好的输出波形品质;无差拍控制能够通过调节逆变桥的输出相位来补偿LC滤波器的相位延时,使输出电压的相位与负载关系不大。但是,无差拍控制的自身缺点也十分明显:无差拍控制效果取决于模型估计的准确程度,实际上无法对电路模型做出非常精确的估计,而且系统模型随负载不同而变化,系统鲁棒性不强;其次,无差拍控制极快的动态响应即是其优势,又导致了其不足,为了在一个采样周期消除误差控制器瞬态调节量较大,一旦系统模型不准,很容易使系统输出振荡,不利于逆变器的稳定运行。(6)滑模变结构控制滑模变结构控制最大的优势是对参数变动和外部扰动不敏感,系

34、统的鲁棒性特别强。早期逆变器采用模拟控制实现滑模变结构控制,存在电路复杂、控制功能有限的弱点。基于微处理器的滑模变结构控制完全不同于常规的连续滑模控制理论,需要离散滑模控制技术,文献29通过引入前馈改善离散滑模控制的稳态性能,文献30通过自矫正措施改善负载扰动的影响。但是滑模控制存在理想滑模切换面难以选取、控制效果受采样率的影响等弱点,它还存在高频抖动现象且设计中需知道系统不确定性参数和扰动的界限,抖动使系统无法精确定位,测定系统不确定参数和扰动的界限则影响了系统鲁棒性进一步发挥3139。(7)神经网络控制4042神经网络控制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智能控制方式,它模仿人的大脑实现对系统的控制,适

35、用于线性与非线性系统。神经网络学习所需的各种实例来自于实验和仿真得到的数据,选择一种学习算法,应用所获实例,通过离线学习获得系统最佳控制规律,应用到实际系统中去实现在线控制。由于其控制规律不依赖于系统模型,而且学习实例包含了各种情况,因此系统控制鲁棒性很强,但由于神经网络的实现技术没有突破,还没有成功应用于逆变器控制之中。(8)模糊控制4347电力电子装置往往是一个多变量、非线性时变的系统,系统的复杂性和模型的精确性总是存在矛盾,而模糊控制能够在准确和简明之间取得平衡,有效地对复杂事物做出判断和处理。模糊控制属于智能控制,其优点是:不依赖被控对象的精确模型,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自适应性;查找模糊

36、控制表只需要占用处理器很少的时间,因而可以采用较高采样率来补偿模糊规则和实际经验的偏差。理论证明模糊控制可以任意精度逼近任何非线性函数,但受到当前技术水平的限制,模糊变量的分档和模糊规则数都受到限制,隶属函数的确定还没有统一的理论指导,带有一定人为因素,因此模糊控制的精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从上述控制方案可见,每一种控制方案有其特长,也存在某些问题,因此,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是各种控制方案互相渗透,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结合成复合的控制方案。1.4选题依据和本文主要研究容本文主要研究基于瞬时值反馈的高频PWM逆变器的波形控制技术,重点讨论的是现在最常用的单闭环控制和电流环电压外环双闭环控制。因此文章的

37、容也是围绕这两种控制方法来展开的,不但给出其具体的控制器计算方法,并且在一台样机上做了双环控制实验,验证了双环控制方式的控制效果。本文的容为:(1)高频PWM逆变器的数学模型分析(第二章)。首先建立了单相逆变电源的数学模型,然后分析了逆变系统谐波畸变的主要原因,由于逆变器的输出阻抗不为零,因此负载电流将在输出阻抗上形成压降。由于实际存在死区,过调制与非线性等不理想因素存在,导致了输出电压的畸变。(2)逆变器的电压单环PID控制已有广泛应用,但是系统的动态特性特别是非线性负载的时候以与稳态精度不是很理想,原因在于PID控制器参数设计往往基于经验现场调整或用频率特性分析法反复试凑得到,不能很好发挥

38、PID优良的调节能力。第三章提出了基于极点配置的逆变器瞬时电压PID控制器设计方法,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同时具有优良的动、静态特性。最后还介绍并分析了一种PI调节器结合电压瞬时值反馈控制方法,说明它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方法。(3)基于极点配置的方法同样用于逆变器电流环电压外环双闭环控制系统的设计中,第四章以电容电流环电压外环为例,着重分析了各种方式下的双闭环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逆变器双环控制系统具有比瞬时电压PID控制更好的动、静态性能,尽管电路结构较瞬时电压PID复杂,适合于性能指标要求极高的系统。(4)给出了双环控制方式下的实验结果。2 高频PWM逆变器的数学模型分析2.1引言

39、本文研究的是高频PWM电压源型逆变器,因此本章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同时分析了影响单相PWM逆变器性能的因素,为后续章节的分析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2.2逆变器的数学模型图2.1为单相全桥逆变电源的主电路原理图,图中滤波电感L与滤波电容C构成低通滤波器,r为考虑滤波电感L的等效串联电阻、死区效应、开关管导通压降、线路电阻等逆变器中各种阻尼因素的综合等效电阻。E为直流母线电压,u1为逆变桥输出电压,u0为逆变器输出电压,il为流过滤波电感的电流。i0代表负载电流。图2.1 单相全桥逆变电源的主电路原理图将开关管T1、T2、T3、T4视为理想器件,其通断控制用相应的开关函数S来描述:(2-1)在SP

40、WM调制下,若不考虑死区,T1和T4控制信号一样,T2和T3控制信号一样,T1和T2控制信号互补。因而u1为一双极性脉冲电压,它与直流输入的关系为:(2-2)逆变桥SPWM(Sinusoidal Pulse-Width Modulation,正弦脉宽调制)采用双极性调制方式,其调制过程如图2.2所示。当开关频率fs(这里,选取开关频率为9kHz)远远大于电网频率f(50Hz)时,可将u1在每个开关周期的平均值看作低频瞬时值,则:(2-3)(a) 双极性SPWM(b) 局部放大后的调制波形图2.2 双极性SPWM原理由于三角载波随时间线性变化,而调制波在一个开关周期基本不变。由图2.2(b)所示

41、的PWM调制波形可得:(2-4)式中:为调制信号,设为:为三角载波的幅值。将式(2-4)代入(2-3)可得:(2-5)其中,在直流侧电压恒定时为一常量。由式(2-5)可知,当调制信号为一连续的模拟变量时,也为连续模拟变量。因此,当用来低频等效u1时,就可将u1也看作连续模拟变量,即 (2-6)由于一般的PWM逆变电源所用的输出滤波器的截止频率都远小于逆变器的开关频率,而理想的PWM波形只含开关频率与开关频率倍频附近的高次谐波,这些高次谐波均可被滤波器衰减到可忽略的程度。因此,在PWM逆变电源的分析中,不妨忽略这些高次谐波的影响,而认为理想PWM逆变电源为式(2-6)所示的理想功率放大器。当选择

42、输出电压和电容电流作为状态变量,可得状态空间表达式如下: (2-7)则式(2-6)与式(2-7)构成了单相PWM逆变器的状态空间平均模型。由状态空间平均模型可以推导出双输入同时作用时系统的S域输出响应关系式与方框图(图2.3)如下: (2-8)图2.3 单相逆变器主电路方框图2.3影响单相PWM逆变器性能的因素2.3.1输出阻抗采用二阶L-C低通滤波器的PWM逆变电源,可用图2.4等效表示。U为逆变桥输出高频PWM波,R为负载。r表征了多种阻尼的综合效应,包括开关器件通态电阻、死区效应、线路阻抗、滤波电感等效串联电阻等,一般在1以下。图2.4 PWM逆变电源电路图图2.5 逆变器输出阻抗BOD

43、E图将电压源U置零,可得电源输出阻抗为: (2-9)Z0随变化情况如图2.5所示。由图可看出,逆变器的输出阻抗不为零,且在谐振频率0附近的值很大。因此,当逆变电源给负载供电时,负载电流将在输出阻抗上形成压降,对非线性负载来说,其谐波成分将引起电源输出端电压的畸变。这是非线性负载电流引起逆变电源电压波形畸变的在原因。2.3.2 输出电压波形质量的影响因素由2.2节和2.3节中可知,理想PWM波形通常只含有载波频率与载波倍频附近的高次谐波。LC滤波器的转折频率通常选在开关频率的1/10左右,远远低于逆变器的开关频率,对高次谐波具有明显的衰减作用。因此,对于由理想开关构成、且只带线性负载的PWM逆变

44、器,在合适的输出LC滤波器作用下,要获得理想的正弦输出并不困难。实际应用中,存在着很多不理想的因素。首先,PWM波形并不是理想的,为了防止同一桥臂上下管的直通,加入了死区,死区对逆变电源输出电压的幅值、相位和谐波都有影响;开关管的开通关断也不是瞬时的,有一定的开通、关断延时,开关管的参数也可能不对称,必然引起开关器件输出波形与输入控制信号之间的偏移。再次,在调制过程中,一旦出现了过调制这种情况,逆变桥不再是线性放大器,逆变器的输出电压是一个“削顶的”的波形,含有大量的低次谐波。再者,现实中的负载并不都是线性的,存在着很多非线性负载。主要是二极管整流负载。诸如电脑、工作站、监控设备等电子产品都带

45、有整流电路,将交流电源转换成直流电源给微电子器件供电,并且它们一般都是单相负载。这种整流负载带有大电容滤波,在逆变电源的输出端产生了大量的低次谐波电流。由于逆变电源的输出阻抗的存在,低次谐波电流在逆变电源输出端产生谐波压降,导致了输出电压的畸变。(1)死区为了防止同一桥臂上下管的直通,在上下管的驱动信号中加入的延迟时间,称为死区。以单个桥臂来说明,如图2.6所示。图2.7(a)中给出了一个逆变器桥臂上下开关管的理想门极驱动信号s1和s2。图2.6 单相桥臂图2.7(b)是带死区的门极驱动信号s1d和s2d,为每个开关周期的死区长度。死区对输出电压的影响与桥臂输出电流的方向有关。图2.8(a)给

46、出了上下桥臂的驱动波形,s1d是上管驱动,s2d是下管驱动。图2.7 PWM逆变器门极驱动图2.8(b)是为正的情况:此时因为死区的存在,上管开通延时了,在这期间,上管无开通信号,,下管的反并二极管D2续流,使输出电压为-E,相对理想PWM,逆变桥输出电压的伏秒值变化了;图2.8(c)是为负的情况:此时因为死区的存在,下管开通延时了,在这期间,下管无开通信号,上管的反并二极管D1续流,使输出电压为+E,相对理想PWM,逆变桥输出电压的伏秒值变化了。虽然每个开关周期的死区时间只有几个微妙,但在整个基波周期的累积效应是不容忽视的。图2.9(a)是理想PWM波形,图2.9(b)是电流波形,是功率因素

47、角,图2.9(c)是死区引起的输出电压的降落,是理想PWM输出的基波分量,图2.8 一个开关周期内死区引起的电压变化是死区引起的电压变化的基波分量。由图可看出,的存在,不仅影响输出电压幅值,还引入了相移。进一步通过对进行傅立叶分解,可以发现死区引入了LC滤波器难以消除的低次谐波分量,并且主要是奇次谐波,使得输出电压畸变。为了克服死区的影响,可以采用各种补偿措施4850,但是这些补偿方法都需要高精度的检测,实现起来成本高,而且对于非线性负载引起的输出电压畸变问题还是无法解决。(2) SPWM过调制图2.9 每基波周期死区引起的电压降落SPWM调制过程中,当调制波幅值Usm三角载波峰值Ucm时,输

48、出基波按E/Ucm为增益放大的,逆变桥等效为一个线性放大环节,调制比m(=Usm/Ucm)在0,1围为线性调制区。当UsmUcm时,SPWM在调制波波峰附近产生的脉冲宽度达到最大值,且脉宽值不再与调制波采样值成正比,调节能力饱和,出现过调制现象,这时逆变桥的等效放大倍数是非线性的,从而产生放大失真,逆变器输出端出现“削顶”波形,其中含有较大的低次谐波畸变。对于直流输入电压整个波动围与负载变化围,在逆变器系统设计时将调制深度留有足够裕量,则可以避免由于SPWM过调制引起的输出波形畸变。(3)二极管整流负载非线性负载是引起逆变电源输出电压畸变的主要原因,尤以二极管整流负载为代表。典型的非线性负载如

49、图2.10所示。为了获得比较平直的电压,整流负载一般都接有大电容,由于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只有当逆变电源输出电压瞬时值高于负载电容时才有输出电流,而二极管一旦导通,负载又呈现很低的阻抗。二极管周期性的通断,整个电路的拓扑结构也在两者之间周期性的变化,出现了重复性的瞬态过程,逆变电源的输出电流则为一系列的尖顶窄脉冲波,典型情况下输出电压将出现消峰平顶的波形,THD的值大大上升,将无法满足供电的需求。图2.11中给出了逆变电源带整流负载时输出电压畸变过程仿真图。图2.10 典型非线性负载 图2.11 逆变电源带单相整流负载 (100v/div,100A/div,0.01s/div)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50、,可以通过降低逆变器的阻抗的办法来解决,一是在逆变器的输出增加LC谐振电路,通过合理的配置谐振频率,可以做到针对某个低次谐波的输出阻抗为零,从而将该次谐波电流吸收掉51,二是通过提高开关频率来减小滤波电感。这仅是基于滤波电路的解决方案,有明显的弱点:针对每次谐波增设一个LC滤波支路,对于容量并非特别巨大的逆变电源来说,无论体积、重量、成本都会大大增加;对于提高开关频率确难于在中、大功率的场合采用,因为受温升、效率因素限制,中、大容量的开关器件的工作频率不可能很高。综合上述,从控制角度出发,通过引入输出电压瞬时值反馈控制来解决非线性负载带来的扰动,抑制谐波显然是比较合理的方案,波形控制技术(以改

51、善输出波形为目的而引入的瞬时值闭环控制技术均称为波形控制技术)的引入,使得逆变电源系统的闭环输出阻抗大大减小,是一种通过控制手段降低输出阻抗的方法,这要比增加滤波电路或提高开关频率优越得多,因为波形控制技术可以抵御多种扰动,除了非线性负载,还有前面提过的死区效应的影响。2.4 本章小结本章首先建立了单相逆变器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输出特性进行了分析,提到了引起逆变电源输出电压畸变的几种主要原因,为后续章节的控制系统的分析打下了基础。并得出以下结论:(1)逆变电源的模型为一典型的二阶系统,其输出性能主要由LC滤波器和负载决定;(2)由于逆变器的输出阻抗不为零,逆变器的输出端必然产生电压畸变;(

52、3)通过控制手段降低输出阻抗的方法,是一种改善逆变电源性能的实用、有效的手段。3 PWM逆变电源电压瞬时值反馈控制的研究3.1引言无论哪种结构的逆变电源,要得到高质量的正弦波输出,都离不开逆变器的控制技术。对于逆变电源的控制策略,可以采用重复控制、无差拍控制、滑模变结构控制或者PID控制,但是重复控制虽然可以得到较好的稳态性能与稳态输出波形,而其动态性能比较差;无差拍控制对于系统参数的变换、负载的变化比较敏感;滑模变结构控制的稳态性能不够理想;而采用PID控制容易兼顾控制系统的稳态性能和动态性能。而且算法简单、易于实现、鲁棒性好、可靠性高,已经成为迄今为止最通用的控制方法。在工业过程控制系统中

53、,广泛使用PID控制器时,由于控制器各参数的选择要么基于经验法设计然后在系统现场调试中最后整定;要么基于频率响应特性反复试凑法设计PID控制器参数。这些控制器设计方法没有与控制系统性能指标建立直接量化关系,因而参数选择往往粗略,一旦被控对象自身开环特性恶劣时,PID控制器不能表现出很好的调节作用。本章首先提出基于极点配置的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仿真结果显示这种PID控制器性能优越,最后提出一种PI调节器结合电压微分反馈的调节方式,并指出这种调节方式和PID调节其实是等效的,而且是一种简化的双环形式,因此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调节方式。3.2逆变器的PID控制3.2.1 PID控制器的设计PID控

54、制器是一种线性控制器,其控制规律为: (3-1)式中Kp为比例系数,Ti为积分时间常数,Td为微分时间常数。PID控制器的传递函数形式为: (3-2)PID控制器各校正环节的作用如下:(1)比例环节:代表了当前的信息,与时成比例地反映控制系统的偏差信号e(t),偏差一旦产生,控制器立即产生控制作用,以减少偏差,起校正偏差的作用,使过程反应迅速。(2)微分环节:反映偏差信号的变化趋势(变化速率),代表了将来的信息,具有超前控制作用。在过程开始时强迫过程加速进行,过程结束时减小超调,克服振荡,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加快系统的过渡过程。(3)积分环节:代表了过去积累的信息,可以提高系统的型别(无差度),

55、以消除或减小稳态误差,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KpKdsKi/sUrU1-+1/L1/s1/Csr/L-i1i0U0图3.1 逆变器的PID控制系统框图- 频域分析角度看,PID控制器就是一个滞后超前控制器的特例,影响高频段的PD控制作用不仅增大相位超前角并改善系统稳定性,而且也增大了系统的带宽(因而响应速度增快),PD控制器与相位超前补偿器起着类似的作用。PI控制作用影响低频段,增大低频增益并改善静态精度,PI控制器的作用如同相位滞后补偿器。PID控制作用是PI和PD控制作用的结合。图3.1为逆变器的PID控制系统方框图,ur是参考正弦输入信号,根据这个闭环控制系统框图,考虑逆变器在参考正弦输入

56、信号ur、负载电流扰动信号i0同时作用下闭环输出电压u0的传递函数关系:(3-3)逆变器闭环系统特征方程:D(s) =LCs3+(rC+Kd)s2+(1+Kp)s+Ki(3-4)特征方程(3-4)的3个根就是系统的3个闭环极点。闭环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稳定性主要由闭环极点在S平面的分布位置决定,对于一个高阶(高于二阶)系统,其动态特性主要由闭环主导极点决定。如果根据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确定了闭环系统主导极点希望位于,其中、n分别为希望的阻尼比和自然频率,那么闭环非主导极点,可以选取s3 = -nn,式中n是正的常数,n的取值越大,则由S1,2、S3三个极点确定的三阶系统响应特性越接近由闭环主

57、导极点决定的二阶系统,一般n=510时均可,由此得到了满足动态性能要求的希望的闭环系统特征方程: (3-5)可以用极点配置方法算得:(3-6)式(3-6)是基于极点配置方法设计的逆变器瞬时电压反馈闭环PID控制器参数,PID控制器参数的选择直接与闭环系统的性能指标建立了量化关系,设计过程概念清晰,简洁明了。3.2.2 PID控制闭环系统的性能稳定性:对于逆变器闭环系统特征方程D(s),根据劳斯稳定判据可知系统稳定围如下: (3-7)将式(3-6)所求控制器参数代入式(3-7)左边:逆变器闭环系统是稳定的,从希望闭环极点在S平面的分布位置也能直接反映系统的稳定性。动态特征:从控制器参数的设计中可

58、见,如果把实际的闭环极点放置在希望的闭环极点位置,而且n取得足够大,则逆变器闭环系统近似为二阶系统,其动态振荡性、过渡过程响应时间由、n决定,这里是按希望特性选取、n的,所以能满足动态指标要求。静态特性:将s=j代入式(3-3)得到闭环输出u0的频率响应特性: = (3-8)式(3-8)表明,稳态输出U0由两部分组成:输入Ur产生的输出分量可以看成闭环系统的空载输出,负载扰动I0引起的输出分量可以看成负载电流在闭环系统阻抗上的压降。当逆变器结构参数和(额定)负载已知,控制器参数设计完成后,可以确定闭环系统的稳态基波电压,具体计算方法见文献52并进一步获得稳态精度。3.3设计实例与仿真3.3.1

59、 设计实例参数为说明基于极点配置的PID控制器设计方法的控制效果,针对一台单相PWM逆变器进行PID控制器设计,并利用MATLAB软件对其进行仿真验证。单相逆变器的主要参数如下:额定输出电压:U0额=220V 额定输出电压频率:f=50Hz额定输出功率:P0=11kW额定功率因数:cos=0.8输出滤波电感:L=0.43mH输出滤波电容:C=140F等效阻尼电阻:r=0.1PWM开关频率:fsw=10kHz3.3.2 闭环极点参数选择考察闭环极点参数n、n、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参考参数为阻尼比0.707,希望的自然振荡频率n=3500,n=10,改变其中一参数。作其闭环波特图(由于是最小相位系统

60、,只给出了幅频特性)。从图3.2可以看出,当n增大时(图中箭头的方向是n增大的方向)。(0为工作频率),G1的带宽变宽,Wd的中低频段增益变小,由-30dB减小为-60dB,因此当n增大时,逆变器输出电压稳态误差减小,非线性负载时输出电压THD减小。当取n5时,由图3.3可以看出,当n变大时(图中箭头的方向是n增大的方向),, G1的带宽变宽,但变化幅度不大,Wd在中低频段则随n变大幅频特性减小,因此n变大时,输出对指令的跟踪性能无明显变化,但对扰动抑制能力提高,非线性负载时输出电压THD变小。图3.4给出了当n=3500rad/sec,n=10,阻尼比=0.2、0.6、1.0、2.0 时候闭

61、环系统控制项G1和扰动项Wd幅频特性,当变大时(图中箭头的方向是增大的方向)图3.2 n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图3.3 n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无明显变化,G1的带宽变宽,一方面重现输入信号能力强,但是同时抑制输入端高频噪声的能力就弱。Wd的中低频段增益变小,由-40dB减小为-55dB,非线性负载时输出电压THD减小,阻尼系数选在0.7左右,即大约在0.51.0的围,输出电压稳态误差已经较小,负载扰动影响也较小,非线性负载THD不大,负载突变引起的动态过渡过程较快,而且此时,带宽不包括开关频率,高频噪声可以很好的被衰减。综上述,对于上述闭环系统极点各参数,逆变器输出电压稳态误差随着n变大、变大而减小,且n影响明显,而n影响不大;系统对负载扰动抑制能力随着n变大、n变大、变大而增强,n、影响明显。图3.4 n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