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复习题答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00001711 上传时间:2022-06-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复习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复习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复习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复习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复习题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复习题一、 名词解释20分1、速度谱 把地震波的能量相对于波速的变化关系的曲线称为速度谱。在地震勘探中,速度谱通常指屡次覆盖技术中的叠加速度谱。2、反滤波 又称反褶积,是指为提高纵向分辨率,去掉大地滤波器的作用,把延续几十至100ms的地震子波bt压缩成原来的震源脉冲形式,地震记录变成反映反射系数序列的窄脉冲组合。3、地震资料数字处理 就是利用数字计算机对野外地震勘探所获得的原始资料进展加工、改进,以期得到高质量的、可靠的地震信息,为下一步资料解释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有关的地质信息。4、数字滤波 数字滤波就是指用数学运算的方式用数字电子计算机来实现滤波。对离散化后的信号进展滤波

2、,输入、输出都是离散数据。5、水平叠加 将不同接收点受到的来自地下同一反射点的不同激发点的信号,经动校正叠加起来。6、叠加速度 在一般情况下,都可将共中心点反射波时距曲线看作双曲线,用一个同样的式子来表示:t2=t02+*2/V2,其中,V就是叠加速度。7、静校正 把由于激发和接收时地表条件变化所引起的时差找出来,再对其进展校正,使畸变了的时距曲线恢复成双曲线,以便能够正确地解释地下的构造情况,这个过程叫做静校正。8、动校正 消除由于承受点偏离炮点所引起的时差的过程,又叫正常时差校正。9、假频 一个连续信号用过大的采样得到的离散序列实际上含有连续信号中高频成分的奉献。这些高频成分折叠到离散时间

3、序列中较低的频率。这种现象是由连续信号采样缺乏引起的,称作假频。10、亮点技术 所谓亮点狭义地说是指地震反射剖面上由于地下油气藏存在所引起的地震反射波振幅相对增强的点。利用地震反射波的振幅异常,同时也利用反射波的极性反转、水平反射的出现、速度的降低及吸收系数的增大等一系列亮点标识综合指示地下油、气藏的存在,进而直接寻找油、气藏的技术。11、相关 定量地表示两个函数之间相似程度的一种数学方法。12、自相关 表示波形本身在不同相对时移值时的相关程度。一个时间信号与自身的互相关13、环境噪音 由自然条件或环境如风吹草动、工业交流电的干扰等造成的对地震波有效信号的干扰。14、有效信号 野外地震工作想要

4、得到的含有地下地质信息的地震信号。15、振幅 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在数值上等于最大位移的大小。16、共中心点 在不同激发点、不同接收点的记录中具有公共炮检的中点。野外采用屡次覆盖工作方法时,如界面水平,则每次都能承受来自界面上同一点的反射。该点在地面上的投影称为共中心点。17、共深度点地下界面水平时,在共中心点下方的点,界面倾斜时无共深度点。18、反褶积 同2反滤波19、解编 地震数据是按各道同一时刻的样点值成列排放的,解编就是将数据重排成行。20、绕射 当地震波通过弹性不连续地连续点如断层、地层尖灭点或地层不整合面的凸起点时,按照惠更斯原理,在这些凸起点上会形成新的震源,产生新的

5、扰动向弹性空间四周传播,这种波在地震勘探中叫绕射波,这种现象称为绕射。21、偏移 在水平叠加时间剖面上显示出来反射点位总是沿地层下倾方向偏离了反射点的真实位置的,这种现象就叫做偏移。22、屡次波 在界面之间来回传播的波,主要分为屡次反射波、反射-折射波和折射-反射波。三种根本类型。23、切除 对记录中不希望保存的局部进展充零处理。包括初至切除和动校正拉伸切除25、剩余静校正 由于低速带的速度和厚度在横向上的变化,使野外表层参数不准确,导致野外静校正后,爆炸点和接收点的静校正量还残存着或正或负的误差,即剩余静校正量,对其误差进展的校正称为剩余静校正。26、波动方程 描述波在弹性介质中传播的微分方

6、程。27、地震信号 震源激发后,有检波器接收到的反映地下情况的信息。28、均方根速度 把水平层状介质情况下的反射波时距曲线近似地当做双曲线,求出的速度。29、吉卜斯现象 由于频率响应不连续,而时域滤波因子取有限长,造成频率特性曲线倾斜和波动的现象。数字频率滤波的有限性造成的频率特性曲线的波动。30、伪门效应 对滤波因子离散化采样造成。在原来门外两侧周期性重复出现许多侧门,称伪门。31、AVO 振幅随炮检距的变化规律。32、DMO 倾斜时差校正。33、增益 扩大地震信号的过程叫做增益。34、道平衡 是指在不同或同一地震记录道建立振幅平衡。35、几何扩散校正 球面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波前面不断扩大

7、,使振幅随距离呈反比衰减,即Ar=A0/r,是一种几何原因造成的*处能量的减小,与介质无关,叫几何扩散,又叫球面扩散。为了消除球面扩散的影响,只需A0=Ar*r即可,此即为几何扩散校正。36、模拟信号 随时间连续变化的信号。37、数字信号 模拟数据经量化后得到的离散的值38、最大相位 对于一组信号bn,其z变换的根在单位圆内,且能量集中在序列的后部,则bn是最大相位的。39、最小相位 对于一组信号bn,其z变换的根在单位圆外,且能量集中在序列的前部,则bn是最小相位的。40、混合相位 对于一组信号bn,其z变换的根在单位圆内、外都有,且能量集中在序列的中部,则bn是混合相位的。41、零相位 相

8、位谱为零的信号是零相位的。42、反射波 当界面两边介质的波阻抗不同时,波在界面处会发生反射,形成反射波。43、面波 沿地层分界面传播横波,且只有在界面附近的薄层中才有适当强度的波称为面波。44、折射波 滑行波在传播过程中也会反过来影响第一种介质,并在第一种介质中激发新的波。这种由滑行波引起的波,叫折射波。45、直达波 从震源出发沿测线传播直接到达检波点的波。反射系数:反射振幅与入射振幅的比值。模拟记录:把地面振动情况,以模拟的方式录制在磁带上。 波动: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 地震勘探: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况,查明地下地质构造,为寻找油气田或其它勘探目的效劳的一种物探

9、方法。 数字记录:在野外记录的是地震波振幅的离散值,而不是记录连续波形。球面波:所有的波面都是球面的波。 将中文译成专业英语10分1、地球物理勘探 geophysical prospecting/e*ploration2、地震反射法 seismic reflection method 3、地震波传播 seismic wave propagation4、吸收/衰减系数 absorption/attenuation coefficient 5、波阻抗 acoustic impedance 6、数字记录 digital recording7、自动增益控制 automatic gain control

10、8、带通滤波器 bandpass filter 9、观测系统 layout/geometry10、应用地球物理学 applied geophysics11、亮点技术 bright spot technique 12、面波 surface wave13、反射系数 reflection coefficient 14、临界角 critical angle 15、绕射波 diffracted wave 16、反射界面 reflector,reflecting interface 18、正常时差校正 normal moveout correction 19、频率域 frequency domain 20

11、、自相关函数 autocorrelation function 21、直达波 direct wave22、时距曲线 time-distance curve 23、瞬时速度 instantaneous velocity 24、均方根速度 root-mean-square velocity 25、合成地震记录 synthetic seismogram 26、同相轴event/lineups 27、地震解释 geological interpretation28、风化带 weathering zone 29、叠加 stack30、地震资料处理 seismic data processing 31、折

12、叠频率 Nyquist frequency 32、真振幅恢复 true amplitude recovery 33、信噪比 signal-noise ratio 34、脉冲响应 impulse response 35、相关分析 correlation analysis36、层速度 interval velocity 38、反褶积 deconvolution39、高程校正 elevation correction 40、偏移 migration41、时间剖面 time profile/section 42、频散波 dispersion wave 44、虚反射 ghost 45、地震剖面 seis

13、mic profiling 46、圈闭 trap 47、调谐效应 tuning effect 48、盲区 shadow zone 49、层间屡次波 interbed multiples 50、初至时间 first break/arrival time51、横向分辨率 transverse resolution 52、假频 alias frequency 53、垂直叠加 vertical stack 54、随机干扰 random noise 55、剩余静校正 residual statics corrections 56、零偏移距剖面 zero-offset section58、测井曲线 bor

14、ehole log 59、速度测量velocity measurement60、共角度叠加 constant-angle stack 61、偏移孔径migration aperture二、 简答题56分1、 什么是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地震资料数字处理主要流程包括哪些内容. 1.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就是利用数字计算机对野外地震勘探所获得的原始资料进展加工、改造,以期得到高质量的、可靠的地震信息,为下一步资料解释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有关的地质信息(2分)。地震资料数字处理主要流程:输入定义观测系统数据预处理废炮道、预滤波、反褶积野外静校正速度分析动校正剩余静校正叠加偏移显示(2分)。地震资料的现场处理主

15、要有:预处理、登录道头、道编辑、切除初至、抽道集、增益恢复、设计野外观测系统、实行野外静校正、还可以进展频谱分析、速度分析、水平叠加等(2分)。2、 什么是速度谱.它有几种方式.速度谱资料用在哪些方面. 2. 速度谱:速度V与反射时间to关系的图形。 包括叠加速度谱和相关速度谱;(3分) 主要应用:1确定叠加速度;2用于检查叠加剖面的正确性3识别屡次波4求地层的层速度5制作等速度剖面。(3分)3、 什么是叠加速度.叠加速度在不同地层模型时的含义.3. 在一般情况下,都可将共中心点反射波时距曲线看作双曲线,用一个同样的式子来表示:t2=t02+*2/V2,其中,V就是叠加速度。(3分)1在地下介

16、质为水平层状介质时,叠加速度为均方根速度;(1分)2在地下介质不是水平层状介质时,叠加速度不等于均方根速度,但是它与均方根速度的关系比与平均速度更加密切;(1分)3对倾斜界面均匀覆盖介质的情况,叠加速度就等于有效速度。(1分)4、 什么是数字滤波.一维频率域数字滤波有哪些步骤.4.数字滤波就是指用数学运算的方式用过数字电子计算机来实现滤波。对离散化后的信号进展滤波,输入、输出都是离散数据(3分)。根本步骤包括对地震信号进展频谱分析,设计适宜滤波器,进展滤波计算,对输出信号谱进展付氏反变换(3分)。5、 什么是反滤波.它的作用有哪些.假设海水层滤波器的滤波特性N=R为海底面反射系数,为海平面到海

17、底的双程垂直旅行时,求其消除海底鸣震干扰的反滤波器A和对应的时间函数a(t)。5.反滤波的作用主要是压缩地震反射脉冲的长度,提高反射地震记录的分辨能力,并进一步估计地下反射界面的反射系数;反滤波还可以消除短周期鸣震和屡次波等干扰波,提高信噪比。(3分)根据,则,变换到时间域,则(3分)6、 什么是动校正和静校正.他们的异同点是什么.6. 对正常时差校正,即把非零炮检距的反射时间都校正成零炮检距的反射时间 称为动校正,对由表层不均匀性引起时差的校正称为静校正。(2分)一样点:1)在地震记录上,为了使反射波到达时间尽可能直观、准确地反映地下构造形态,必须将这些时差从观测时间中去掉2) 不进展都影响

18、屡次叠加结果,使水平叠加剖面质量降低。(2分)不同点:1动校正是校正反射波的到达时间中包含了炮检距引起的正常时差;静校正是校正表层不均匀性引起的时差 2对非零炮检距的地震记录道上的任意一个采样时间,都要计算出一个动校正量,计算量和储存量大;校正量是个动态变化的量,即在一道地震记录中,正常时差是随着t0的增大而减小的。 静字的含义是指校正量不随而变化。这是因为静校正的假设条件是,低速带的速度远远小于基岩速度,使地震波在低速带内是垂直传播的,与各层反射波入射到基岩面的方向无关,致使在一道记录中所有采样点的静校正值都是一样的,这个值是由爆炸点和接收点表层条件决定的一个常数。3静校正方法一般分为野外(

19、一次)静校正和剩余静校正。野外(一次)静校正:它是直接利用野外观测的高程、井深、低速带的厚度和速度及基岩速度计算静校正量并校正的。其实质是把爆炸点和接收点都校正到统一的海拔高度平面上来,这个平面称为基准面 剩余静校正:由于低速带的速度和厚度在横向上的变化,使野外表层参数测量不准,或无法测量,故使野外静校正后,爆炸点和接收点的静校正量还残存着或正或负的误差,这个误差称为剩余静校正量。 (2分)7、 简述无干扰时最小平方反滤波的原理及步骤. 最小平方反滤波是以这样的最正确准则来设计滤波器的:使滤波器的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的误差平方和为最小。(2分) 输入为地震子波b(t),现要求设计一个滤波器a(t

20、), 使得滤波后的实际输出c(t), 期望输出-窄脉冲d(t)。在最小平方意义下最接近,即需选取适当的a(t),使实际输出c(t)与期望 输出d(t)的误差平方和为最小,得 左边的系数矩阵是地震子波的自相关,右边的列矩阵是期望输出与子波的互相关。如假设反射系数序列是白噪声系列,就可以由地震记录*(t)的自相关来代替子波的自相关。 然后求解方程,做褶积,即可得到实际输出。(4分)8、 一维时间域数字滤波有哪些步骤.同4题,先从时间域变到频率域,然后按照频率域对地震信号进展频谱分析,设计适宜滤波器,进展滤波计算,对输出信号谱进展付氏反变换,最后再变回时间域即可。9、 反滤波的作用有哪些.假设海水层

21、滤波器的滤波特性N=R为海底面反射系数,为海平面到海底的双程垂直旅行时,求其消除海底鸣震干扰的反滤波器A和对应的时间函数a(t)。同5题10、 简述存在干扰时最小平方反滤波的原理及步骤.10.有干扰时最小平方反褶积的原理,是维纳(NWeiner)最先提出的,是以这样的最正确准则来设计滤波器的:使滤波器的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的误差平方和为最小。只要我们根据实际需要改变输入、输出和期望输出,就可设计出各种具体目的所需的反褶积方法。(4分)有干扰时最小平方反褶积的计算过程如下:由子波b(t)通过解方程,得到脉冲反褶积算子h(t);h(t)作自相关,得,再与b(t)作互相关,得;与*(t)褶积,得。(4

22、分)11、 偏移成像方法分类及其主要特点是什么.11.偏移成像方法分类按算法分:射线和波动方程偏移成像;按输入资料分:叠前和叠后偏移成像;按输出资料分:时间和深度偏移成像。(6分)12、 什么是速度谱.速度谱参数选择有哪些步骤. 速度谱:速度V与反射时间to关系的图形,把地震波的能量相对于波速的变化关系的曲线称为速度谱。在地震勘探中,速度谱通常指屡次覆盖技术中的叠加速度谱。速度谱参数选择主要有选点、选道2分、时窗长度、时间间隔2分、扫描速度范围2分、速度间隔2分等。13、 什么是水平叠加.水平叠加剖面存在哪些缺陷.13.水平叠加:是将不同接收点收到的来自地下同一反射点的不同激发点的信号,经动校

23、正叠加起来,这种方法能提高信噪比,改善地震记录的质量,特别是压制一种规则干扰波例如屡次波效果最好。(4分)水平叠加存在缺陷:反射界面偏移、界面产状歪曲、绕射波影响、非共反射点叠加。(4分14、 什么是速度谱.速度谱的主要用途有哪些.14.速度谱:速度V与反射时间to关系的图形,把地震波的能量相对于波速的变化关系的曲线称为速度谱。在地震勘探中,速度谱通常指屡次覆盖技术中的叠加速度谱。 包括叠加速度谱和相关速度谱;(3分) 主要应用:1确定叠加速度;2用于检查叠加剖面的正确性3识别屡次波4求地层的层速度5制作等速度剖面。(3分)15、 简述预测反褶积应用中算子长度、预测步长和白噪系数的影响。15.

24、 预测反褶积原理:根据的过去数值和当前数值,设计一个预测算子因子,对信息进展处理来获得未来时刻的预测数值。(4分) 更长的算子使谱进一步白化,使它进一步靠拢尖脉冲响应谱,但增到一定算子长度后,更长的算子不能改善结果。为了选择算子长度,理想的情况是应用未知地震子波的自相关。(2分)随着预测步长增加,输出谱的宽度愈来愈窄。在理想的无噪音条件下,预测反褶积对输出的分辨率可通过调节预测步长来控制。单位预测步长意味着最高的分辨率,而较大的预测步长意味着较小的分辨率。脉冲反褶积应用于野外资料得到的结果常常是不理想的,因为它提高了资料中的高频噪音。非单位预测步长的最大优势是压制谱的高频端,并保持了输入资料的

25、总体谱形(2分)。 随着预白百分比的增加,谱的宽度都减小。预白使谱变窄而不怎么改变谱的平坦特征;而较大的预测步长使谱变窄并改变它的形状,使它看起来更像输入地震子波的谱。预白得到一个限带输出。但是与改变预测步长相比,它的影响较不易控制。通过改变预测步长,我们对输出带宽有了一定的了解,它与预测步长有关(2分)。16、 简述低降速带的调查方法,并说明低降速带资料对数据处理的意义。16. 低降速带的调查方法有小折射、微测井、小反射、地质雷达等(3分)。低降速带的存在对地震波能量有强烈吸收作用和产生散射及噪音,并会使反射波旅行时显著增大(3分)。17、 分析观测系统对偏移成像的影响.17.如果波的传播速

26、度不变,自激自收剖面的输入剖面的偏移脉冲响应为半圆形构造(2分)。道理很简单,地下界面如果是圆心在地面的一个半圆形构造,采用自激自收观测系统进展观测,反射波将会聚焦在圆心处,在时间剖面上呈现为一个脉冲波。如果输入剖面是用非零炮检距观测系统测得的(有炮检距剖面),则速度v不变时,其输入剖面的偏移脉冲响应为椭圆(2分)。当采用自激自收观测方式,且地下介质的地震波传播速度不变时,其输入剖面的偏移脉冲响应响应为一绕射双曲线。假设使用非零炮检距系统(例如共炮点观测系统)其脉冲响应仍为双曲线(2分)。18、 地震资料的现场处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8.地震资料的现场处理主要有:预处理、登录道头、道编辑、切除

27、初至、抽道集、增益恢复、设计野外观测系统、实行野外静校正、还可以进展频谱分析、速度分析、水平叠加等(2分)。19、 水平叠加主要有哪些方法.19.一般水平叠加:一般水平叠加就是将共中心点反射记录经动校正以后叠加起来。(2分) 自适应水平叠加:地震记录道的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都会有差异,可以根据它们在空间和时间上质量的差异来控制它们参与叠加的成分,这可以通过在每个记录道上随时间乘上不同的加权系数来到达。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去求加权系数。(2分) 超级叠加:超级叠加是一种反复屡次叠加的方法。(2分)20、 波动方程偏移方法主要有哪些.并简述其方法原理.波动方程偏移就是利用波动原理对地震数据偏移成像(2分

28、)。主要有克希荷夫积分法(2分)、有限差分法(2分)和频率波数域(2分)中的波动方程偏移。1).克希荷夫积分法波动方程偏移原理克希荷夫积分法波动方程偏移的原理是建立在波动方程的克希荷夫积分解的根底上的。克希霍夫积分法偏移仍然是沿着绕射双曲线做振幅叠加。(1分) 2有限差分法:是对波动方程进展座标变换并略去波场对深度(或相应的时间)的二阶导数,得到变换后的简化的波动方程,然后,再用有限差分法求解波动方程,使反射层偏移归位到反射界面空间真实位置。(1分)P.S.另增加几个试卷上有出现过的但是在题库里没出现的题:21. 地震资料处理中的三高处理内容是什么. 地震资料处理中三高处理是指高分辨率(3分)

29、、高信噪比(3分)和高保真度(2分)处理。22.海*底鸣震干扰的形成过程22.海*底鸣震干扰的形成过程:由于海水和空气之间是个平的强反射界面,反射系数接近-1,而海底也是个强反射界面,当地震波进入海水层内时,在这海水层的两个强反射界面之间来回屡次反射,形成海底鸣震干扰。(4分)23.水平叠加存在那些缺陷 偏移归位处理目的是什么.水平叠加存在缺陷有反射界面偏移、界面产状歪曲、绕射波影响、非共反射点叠加。4分偏移归位处理目的是实现反射波空间归位、绕射波自动收敛、波干预带自动分解、来自地下同一点波自动互相叠加。4分24.应用频率域数字滤波方法如何消除地震记录上的规则干扰波和随机干扰波.24. 频率域

30、数字滤波就是指用数学运算的方式用过数字电子计算机来实现频率域滤波方法,主要对对地震记录上的规则干扰波和随机干扰波进展频谱分析;(4分) 设计适宜滤波器,进展滤波计算,输出消除地震记录上的规则干扰波和随机干扰波的记录。(4分)25 动校正后,深浅层的动校拉伸情况是否一样.并说明原因。25动校正后,深浅层的动校拉伸情况不一样。(2分)原因:1)在地震记录上,为了使反射波到达时间尽可能直观、准确地反映地下构造形态,必须将这些时差从观测时间中去掉。2) 不进展都影响屡次叠加结果,使水平叠加剖面质量降低。3动校正是校正反射波的到达时间中包含了炮检距引起的正常时差。4对非零炮检距的地震记录道上的任意一个采

31、样时间,都要计算出一个动校正量,计算量和储存量大;校正量是个动态变化的量。(6分)26.简述波动方程偏移成像原理.26.波动方程偏移成像原理:1爆炸反射界面成像原理是最常用、最简单的一种成像原理,适用于叠后的地震资料的偏移处理。水平叠加剖面可以看成是这样形成的:设想把一系列爆炸震源安置在反射界面上,其产生波的强度、极性与界面反射系数的大小和极性一致,测线的每个共中心点上放置一个检波器,假定在时刻,所有的震源同时启爆激发出地震波,波沿界面法向方向向上传播直到被地面的检波器接收形成叠加剖面。这种形成叠后地震剖面的模型称为爆炸界面模型(3分)。2测线下延成像原理,将测线下延,直到到达反射点A时,波的

32、旅行时间为零,炮检距也为零(3分)。3波场延拓的时间一致性成像原理,可表示为反射界面存在于地下这样的一些地方,下行波d的到达或产生与上行波u的产生和到达在时间上是一致的(2分)。27静校正后,深浅层的静校正量是否一样.并说明原因。27.静校正后,深浅层的静校正量是一样的。(4分)原因:1)在地震记录上,为了使反射波到达时间尽可能直观、准确地反映地下构造形态,必须将这些时差从观测时间中去掉。2) 不进展将影响屡次叠加结果,使水平叠加剖面质量降低。3静校正是校正由表层不均匀性引起时差的;校正量是个静态变化的量。(4分)三、 论述题14分提示:包括方法或技术原理、效果分析、结论及建议等1、通过你在地

33、震资料数字处理课程的学习和体会,论述一种地震资料数字处理的方法或技术。 水平叠加水平叠加就是将不同接收点受到的来自地下同一反射点的不同激发点的信号,经动校正叠加起来(2分)。地震记录上的规则干扰有面波、屡次波、导波、折射波、侧面反射、电缆干扰等,不规则干扰包括环境噪音等。(2分)水平叠加主要是利用有效波与规则干扰波之间的剩余时差的差异,来压制规则干扰波,当动校正后,一次反射波时距曲线被拉平,规则干扰波的时距曲线不一定能被拉平,还存在或正或负的残存量,所以屡次叠加后,反射波得到增强,干扰波受到削弱;随机干扰波在在整个地震记录内都存在,假设随机噪音是白噪的,屡次叠加后,受到削弱。水平叠加存在缺陷,

34、反射界面偏移、界面产状歪曲、绕射波影响、非共反射点叠加。(4分)对于反射界面偏移,一般采用叠后偏移的方法使偏移归位。2、试述利用预测反褶积方法如何衰减海底鸣震干扰。3、近地表构造调查和处理的方法有哪些.如何来消除低降速带的影响.低降速带的调查方法有小折射、微测井、小反射、地质雷达等(3分)。低降速带的存在对地震波能量有强烈吸收作用和产生散射及噪音,并会使反射波旅行时显著增大(3分)。应用静校正消除低降速带的影响,野外静校正将炮点和承受点矫正到统一水平基准面上,剩余静校正矫正由于低降速带速度和厚度在横向的变化引起的残存的误差,4、应用数字滤波方法,如何消除地震记录上的规则干扰波和随机干扰波.数字

35、滤波就是指用数学运算的方式用过数字电子计算机来实现滤波方法(4分)。对地震记录上的规则干扰波和随机干扰波进展频谱分析,设计适宜滤波器,进展滤波计算,输出消除地震记录上的规则干扰波和随机干扰波的记录。(4分)地震记录上的规则干扰有面波、屡次波、导波、折射波、侧面反射、电缆干扰等,不规则干扰包括环境噪音等。(2分)对于规则干扰,可以将信号变换到其他域,针对该域中干扰信号与有效信号的差异,设计相应的滤波器,将规则干扰消除。如面波的特点是低频、低速、能量强,可以在频率域设计高通滤波器加以消除,也可以变换到FK域,根据其低频低速的特点,将其滤掉;(2分)对于非规则干扰,可以在*个域中如F*域中将相干的有效信号提取,到达滤掉干扰的目的;叠加也是一种有效的去除非规则干扰的滤波方法。(2分)频率滤波和F-K滤波都是将*一频带范围的信号充零,在消除干扰的同时,有效波也受到了压制,叠加对于水平层状介质是正确的,但是对于倾斜地层,存在反射截面偏离等缺陷,所以叠加之后还要进展偏移。. z.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