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第一讲》PPT课件.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20692335 上传时间:2021-04-14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465.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民俗第一讲》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民俗第一讲》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民俗第一讲》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资源描述:

《《民俗第一讲》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俗第一讲》PPT课件.ppt(4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讲 本课程内容 福娃的民俗意蕴 第一章 民俗文化与旅游概论 1 民俗的定义、特征、社会功能 2 民俗学的产生与发展 3 民俗与旅游 第二章 信仰崇拜民俗 1 原始信仰民俗 2 巫术信仰民俗 3 民间禁忌 第三章 服饰民俗 1 服饰民俗的产生与发展 2 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 第四章 饮食民俗 1 饮食民俗概述 2 中外饮食民俗 第五章 人生礼仪民俗 1 祈子生养民俗 2 婚恋嫁娶民俗 3 丧葬祀祖民俗 第六章 岁时节令民俗 1 岁时节令民俗的形成和特征 2 节日民俗及旅游应用 第七章 文娱竞技民俗 1 民间表演艺术 2 民间体育竞技 3 民间娱乐游戏 第八章 居住民俗 1 居住民俗概述 2 中

2、外居住民俗 第九章 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1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 2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与方法、模式 3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实例 第一讲 民俗概述 民俗的定义及分类 民俗的基本特征 民俗的社会功能 民俗事项的形成 民俗与旅游 中国古文献中的“民俗” 管子 正世 “料事务,察民俗” 礼记 缁衣 “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 慎恶以御民之淫,则民不惑矣。” 汉书 董仲舒传 “变民风,化民俗” 民 普通老百姓,即庶人,可以引申为民 间。 俗 习惯,习尚。 阮藉 乐论 “习而行之 谓之俗”,某一种行为经屡次 的重复或模式 化,便演变为俗。 民俗指百姓习尚、民间习俗 1、民俗的定义 广义的概念认为,民俗

3、学是一门综 合性学科,是以城乡民间生活为研究对 象的;就民族而言,既研究文明民族的 民间生活,也研究后进民族的民间生活。 狭义民俗学对民俗概念的理解主要有四 种:一是认为民俗是文化遗留物,是一 个已发展到较高文化阶段的民族中所残 存的原始观念与习俗的遗留物。二是认 为民俗是精神文化;三是民俗为民间文 学;四是认为民俗为传统文化。 民俗一词是英国 学者汤姆斯 1846 年创用 (folklore) 第一类,民俗是旧时的残存遗风。 此观点将民俗一词的含义界定为:“古 时候大众信仰、风俗及传统的整个本体, 它在文明社会内受教育较少的分子中一 直残留到现在”;“民俗是不愿死的一 种活化石。” 第二类,

4、民俗是“俗民文化”的传 统部分,包括原始民族的传统创造,或 指说不出确实可信的发明人或制作人而 一代代传承下来的那些人类文化。 第三类,民俗是指含义广泛的传 统现象。民俗比其他文化现象和社会 现象更能表现传统文化特色,其外延 “包括舞蹈、歌谣、故事、传说和传 统、信仰和迷信,以及任何地方的民 族谚语”,还包括这个民族的文学。 第四类,民俗是已经退化了的宗教, 民间宗教是民俗的主要内容。 第五类,民俗是指民间故事,是 一种范围不能够予以明确界定、与神话 和传说没有明显分别的故事。 第六类,民俗是一种主要靠口头流 传的大众文学,包括口头流传的民间故 事、神话、传说和谚语及其他文学形式 的东西。 第

5、七类,民俗是“民俗文化”,是 文明社会中受教育较少的平民所具有的 文化表现,是民间传承的生活文化现象。 民俗学定义分岐的原因 一是不同学者受到各国不同政治制度、 生活环境、不同时代、学术观点和研究目 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二是由于各国、各民族、各地区所拥 有的民俗事象千差万别,民俗学者对民俗 概念的界定自然有着截然不同之处; 三是这门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人们 对其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清晰和共同的认 识,对民俗一词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还处 于有待深化的过程之中。 民俗学定义分岐中的共识 第一 , 民俗存在于民众之中 , 民众 既是民俗的承受者和创造者 , 又是民俗 的载体 。 第二 , 俗是被

6、民众传承的一种文化 现象 。 第三民俗的核心在于传承 。 民俗学定义 综上所述, 民俗即民间风俗,是广大民 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民俗是在民 众中传承的社会文化传统,是被民众所创 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这种社会生 活文化既是一种历史文化传统,也是民众 现实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民俗学研究的内容是书面文化传统之外的文 化,以口头、风俗或物质的形式存在,以 民间传承(或者是口传,或者是模仿,或 者是表演)的方式传播。 2、民俗的分类 民俗界对民俗的分类有多种意见, 其中代表性的有 四分法 和 三分法 。 四分法 将民俗划分为经济民俗 (物质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 (精神民俗)、

7、游艺民俗(或语言民 俗)。 三分法 将民俗分为口头民俗、物 质民俗和风俗民俗三大类。 经济民俗 指人们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 过程中所形成的民俗。主要包括生 产民俗、商贸民俗、饮食民俗、服 饰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等等。 社会民俗: 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 会关系的惯制,它所关涉的是从个人 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 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 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主要包括家 庭乡里民俗、人际交往民俗、人生礼 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等等。 信仰民俗: 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 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主要 包括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禁忌 等等。由宗教信仰派生出来的

8、信仰民 俗已经融入日常生活的迷信与俗信。 游艺民俗: 指民间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 主要包括口头语言民俗、民间歌 舞民俗、游戏竞技民俗等等。 口头民俗 指以口头语言的形式传播的民 俗事项。包括叙事民俗、俗语民俗。 风俗民俗 指传统的风俗和习惯的形式传播 的民俗事项,包括民间节日、民间信仰、 游戏、民间医药、仪式、民间舞蹈、戏剧、 迷信 物质民俗 指以有形的,可以看得到的物质 的形式传播的民俗事项。包括民间建筑、 民间美术 、 民间服饰、民间饮食等。 二、民俗的基本特征 民俗的传承性 民俗的变异性 民俗的地域性 民俗的原始性与神秘性 1、民俗的传承性 民俗的传承性是民俗文化在时 间上的纵向延续过程

9、,体现了 某一民俗的历史发展。 2、民俗的变异性 变异性是指民俗文化在传承和播 布过程中引起内容和形式上的变 化。由于民俗是靠集体创造,靠 语言和行为传承和播布的,这就 决定了民俗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 状态之中。 如 口头民俗事项的异文 3、民俗的地域性 地方性是民俗在空间上所显示出来 的地理特征和乡土气息。由于所处 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不同,使各 类民俗不同程度地染上了地方色 彩 。 4 、民俗的原始性与神秘性 人类的许多民俗产生的历史比较悠久,有 的民俗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初期,虽然经 过不断的传承和变异,但依然有原始民俗 的存在,形成了民俗的原始性特点。 由于民俗的原始性,使得有些民俗表现出

10、 一种神秘的象征。人们进行某些民俗活动 时,常带着一种神秘的心理,认为这些民 俗具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使民俗具有神秘 性的特点。 三、民俗的社会功能 民俗的教化功能 民俗的规范功能 民俗的娱乐功能 民俗的维系功能 1、民俗的教化功能 民俗的教化功能,是指民俗在个 人行为过程中的教育和潜移默化 的作用。 2、民俗的规范功能 民俗的规范功能,是指民俗对社 会成员的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 和控制作用。法律源于民俗,源 于民俗中的“乡规民约” 等习惯 法,因此,民俗是起源最早的一 种社会规范。同时,民俗也是一 种约束最广的行为规范。人类社 会中的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受 到民俗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3、民俗的

11、娱乐功能 民俗的娱乐功能是指民俗能对社会成 员心理产生愉快的调剂作用。 和尚偷羊,娘追和尚。和尚背着羊, 娘追着和尚。 东山岭上种毛桃,哥哥挑水弟弟浇。 桃儿长得真是好,卖了桃儿娶嫂嫂。 嫂嫂手儿不太巧,半个月做不成一件 袄。哥哥面上过不去,关门假装闹脾 气。哥哥拉倒吧,光打枕头做什么。 5、民俗的维系功能 民俗的维系功能是指民俗统一人们 的行为与思想,使社会成员保持向 心力和凝聚力。 四、民俗事项的产生 共同创造理论 残余论 文化沉降论 个人创造和集体再创 造 五 民俗学的产生与发展 民俗学发端于 19世纪初期的德国。早 期代表人物是格林兄弟。 1812年格林 兄弟的 儿童和家庭故事 标志着

12、民 俗学学科的诞生。 1878年,英国民俗学会成立,并创办 了第一份民俗学杂志 民俗学刊 。 。 中国民俗学发端于 20世纪初。 1918年,北 京大学成立了“歌谣征集处”开创了中国 民俗学研究的先河 . 广州的中山大学又成为民俗学发展的另一 个中心, 1928年成立了中山大学语言历史 研究所民俗学会,并创办 民俗周刊 , 由 钟敬文 等人任主编,出版了一批民俗学 调查与研究著作,中国民俗学进入科学研 究的轨道 。 1987年,中国的文科高等院校普通开设了 民俗学课程 。 1997年民俗学取得了独立学科地位。 五、民俗与旅游 民俗文化对旅游的作用 旅游对民俗文化的积极作用 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消极

13、影响 1、民俗文化对旅游的作用 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 民俗文化旅游丰富了旅游活动,提 高了旅游地的经济效益 . 2、旅游对民俗文化的积极作用 旅游能促进民俗文化交流与传播 旅游促进了旅游接待地民俗文化的 现代化 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3、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消极影响 民俗文化的同化和庸俗化 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冲击 福娃的民俗意蕴 尚书 洪范 释五福为:“一曰寿, 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 曰考终命。”汉代桓谭解为:“寿、 富、贵、安乐、子孙众多”。 1、贝贝 “鱼”原型的福娃民俗文化蕴 涵 图腾崇拜 人们某些美好愿望 的理想象征 辟邪消灾 在中国最早的典 籍,如 尚书 、 诗经 中,就 有对熊猫的描述 。 物种稀缺,濒临 灭绝,被奉为 “国宝” 2 晶晶 “熊猫”原型的福娃民俗文 化蕴涵 3、欢欢 “火”原型的福娃民俗 文化蕴涵 光明、洁净的象征 家庭保护功能 吉祥的喻意 4 迎迎 “羊”原型的福娃民俗 文化蕴涵 图腾崇拜 司狱之神 道德模范 吉祥化身 5、妮妮 “燕子”原型的福娃民俗文 化蕴涵 春归之兆 请子之鸟 富贵象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