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原理》ppt课件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6380081 上传时间:2020-09-30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6.5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职业教育原理》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职业教育原理》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职业教育原理》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资源描述:

《《职业教育原理》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教育原理》ppt课件(10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及改革发展中的几个热点问题,政策的涵义,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政策是政党或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目标和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 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和。 党和政府用以规范、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为的准则或指南。其表现形式有法律、规章、行政命令、政府首脑的书面或口头声明和指示,以及行动计划与策略等。,职业教育政策,职业教育政策是一种公共政策。 所谓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为解决公共问

2、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是指政府选择作为或不作为的行为;是指政府决定做或不做的事情。 职业教育政策,是政党、政府等负有法律责任或行政责任的组织、机构、团体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为实现一定的职业教育目标和任务而协调职业教育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和行动指南。 我国职业教育政策,是党和国家为了贯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而制定的指导原则和行为规范,也是统一和引导职业教育从业人员意志和行为的准则。,职业教育政策纵向上的分类,总政策:党和政府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方针、立场、目标。特点:权威性、抽象性、稳定性。 基本政策:党和政府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原则、依据、行为规范。特点

3、:强制性、规范性、普遍性。 具体政策:党和政府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计划、措施以及处理具体问题所采取的方法、程序,是针对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中的某个特定问题制订的具体方案。特点:灵活性、中介性、试行性。,职业教育政策横向上的分类,目标政策:指职业教育培养质量标准的政策,倾向于教育的理论,如职业教育政策质量政策。 条件政策:指保证职业教育途径充分发挥各项功能作用的政策,倾向于教育的实践,如职业教育经费政策、职业教育教师政策、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政策等。 途径政策:指实现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政策,既有倾向于教育理论的一面,又有倾向于教育实践的一面,如职业教育体制政策、职业教育课程政策等。,职业教育政策的

4、呈现形态,职业教育法规(宪法、法律、地方及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 职业教育行政文件(命令、决定、意见、通知、指示、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工作计划等) 职业教育上级领导集体以及领导集体组成人员的声明(讲话、批语、批示等),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的选择,我国职业教育的总政策,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中共十八大报告,2012年11月8日,着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高各级各类教育质量,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 十二届人大

5、政府工作报告,2013年3月5日,我国职业教育的基本政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政府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 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 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 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改革规划纲要(2010-2020),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的具体政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政府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 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 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 关于“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

6、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 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的具体政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 制定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标准 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

7、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 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 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的具体政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 强化省、市(地)级政府统筹职业教育发展的责任,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根据需要办好县级职教中心 强化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推进城乡、区域合作,增强服务“三农”能力 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 支持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新型农民

8、、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011年10月九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并在西安召开会议进行部署,2013年2月教育部决定评选国家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我国职业教育的具体政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基本建设、实训基地、师资及校长培训等) 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 改革招生和教学模式 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 完善就业准入制度,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 制定退役士兵

9、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的办法 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 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 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 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加大对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的宣传表彰力度,形成行行 出状元的良好社会氛围,四个重要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地位和作用:职业教育的基本法,共5章40条,包括总则、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实施、职业教育的保障条件、附则,职业教育法的依据,1982年12月4日宪法规定:“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 1994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发展职业教育”,并专设

10、第八章“职业培训”,以四条法则从国家、各级人民政府到用人单位分层次对各自应负有的职业培训权利和义务提出相关要求。 1995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并“各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以及企业事业组织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并保障公民接受职业学校教育或者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职业教育法的制订与颁布,1985年12月23日,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河北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暂行条例;随后16个省、市制订“职业教育条例”。 1987年国家教委职教司酝酿职业技术教育条例,1989年启动,1990年完成;199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职业技术教育法纳入立法规划

11、,国家教委等有关部门在职业技术教育条例基础上起草职业技术教育法。 1996年5月7-15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的制订与颁布,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是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发展的重大事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确定了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规定了政府、社会、企业、学校以及个人在职业教育中的义务和权利,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提出了发展职业教育的方法途径,规定了职业学校的设置标准和进入条件等。虽然该法基本属于“宣言性”立法,但它基于新时期职业教育的经验,特别规定了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责任。,职业

12、教育法的修订,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确定将修订职教法作为本届人大立法重点工作之一。 面临的问题: 外部难题:重普轻职,偏见犹存;经费短缺,条件不足;资源分散,缺乏统筹;体系断裂,沟通不畅;企业乏力,合作困难;高学低工,待遇底层;准入不严,资格无位。 内部困扰:专业错位;课程滞后;基地薄弱;模式单一;生源不足;教师困难;缺乏自主。 修订的原因: 时过境迁;国外启示;法有缺失;促进发展。 修订的重点: 提高地位;厘清体制;完善法条;强化实用。,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2011年6月23日发布(教职成20116号),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

13、发展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 2011年8月30日) 一、把握方向 适应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的迫切要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赋予职业教育新使命。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赋予职业教育新任务。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赋予职业教育新内涵。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赋予职业教育新要求。,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

14、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 2011年8月30日) 二、协调发展 奠定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 以科学定位为立足点,优化职业教育层次结构 以对接产业为切入点,强化职业教育办学特色 以内涵建设为着力点,整体提升职业学校办学水平。,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 2011年8月30日) 三、实施衔接 系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适应区域产业需求,明晰人才培养目标。 紧贴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专业结构布局。 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创新课程体系和教材。 强化学生素质培养,改进教育教学过程。 改造提升传统教学,加快信息技术应用。 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拓宽人才

15、成长途径。 坚持以能力为核心,推进评价模式改革。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教师培养培训。 推进产教合作对接,强化行业指导作用。 发挥职教集团作用,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 2011年8月30日) 四、加强保障 营造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政策环境 强化政府责任,加强统筹规划管理。 加大投入力度,健全经费保障机制。 重视分类指导,促进学校多样化发展。 推进普职渗透,丰富学生发展途径。 完善制度建设,优化协调发展环境。,教育部正在拟定并将下发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

16、培养衔接行动计划(20132015年),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25号,2012年5月4日),统一思想认识,把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作为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的关键基础和战略支撑 加快推进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是适应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趋势,迎头赶上发达国家教育技术水平,构建国家教育长远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 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大规模培养掌握信息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适应国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要求,提高在职职工和在校学生信息素养、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和就业创业技能的紧迫任务。 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重

17、要任务,是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基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25号),基本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需求导向,创新引领,共建共享,突出特色,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专家支持、学校创新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机制。 以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为着力点,全面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和科研等领域的应用水平,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强化内涵和提高质量。 加快构建数字化、开放性、共享型职业教育网络,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重组、统筹管理和综合利用,逐步建成服务决策、服务战线和服务

18、社会的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公共信息资源服务体系,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和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促进职业教育的现代化、集团化和规模化发展,促进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促进职业教育面向人人、面向社会,动态适应社会多样化学习需求,推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25号),总体目标 到2015年,职业院校配备够用适用的计算机及其配套设备设施;90%的职业院校建成运行流畅、功能齐全的校园网,信息技术能够支撑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科研等各项应用;85%的职业院校按标准建成数字校园;90%的成人学校及其他职业培训机构实

19、现网络宽带接入;其他学校都能建成卫星数据地面接收站;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职业学校建成数字化资源播放平台。建成国家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库,不断完善各级职业教育网络学习平台;建成国家职业能力培养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公共环境,为在校学生、企业职工及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建成全国职业教育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政务管理和职业院校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形成学生信息技术职业能力认证机制。职业教育信息化能力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25号),关键环节 1.努力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立和完善中国职业教育信息资源网,建立网

20、络化职业教育服务体系和资源共享机制:省级信息网、学校的校园网和仿真实训基地、网络教室、远程教育培训中心、多媒体应用中心等数字化场所、设施、环境。,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25号),关键环节 2.加快开发职业教育数字化优质信息资源。开发包括网络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工作过程模拟软件、通用主题素材库(包括行业标准库、实训项目库、教学案例库、考核试题库、技能竞赛库等)、名师名课音像以及专业群落网站等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建成教学资源平台、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等综合资源平台。加快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资源开发机制、认证体系和共享模式。加快建设国家职业教育数字化

21、信息资源库。支持建设国家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开发基地。建立健全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之间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依托示范性职业院校和大型企业,建设一批国家示范性职业能力培养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25号),关键环节 3.切实增强职业教育电子政务应用能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政务信息化作为提高职业教育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超前部署、积极推进、创新应用。教育部统筹规划和指导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各地按规定确保信息的采集、报送和统计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时效性,按照国家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加强本地职业教育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重点建设覆盖实习实训、校企合

22、作、工学结合、集团办学和学生资助等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关键业务领域的管理信息系统。,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25号),关键环节 4.加快提高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水平。教育部制定标准,各地和职业院校建设宽带、泛在、安全的网络基础设施,推广应用多媒体教室、数字化实验室、远程协作教室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环境,促进常规装备和信息化装备协同融合;普及师生个人学习终端,创新数字化的专业学习工具、协作交流工具和知识建构工具,推进信息技术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过程、内容、方法和质量评价的深度融合;推进学校管理信息化应用,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学员、教师队伍、办学经费、基

23、本建设、条件装备、教务、校企合作等关键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25号),关键环节 5.提升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养。继续实施全国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职业能力提高计划,提高校长、教师和信息技术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制订职业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依托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学和培训机构以及有关企业,支持建成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培训基地,健全培训、考核和认证机制;重点推进全国职业院校信息主管培养,每所学校重点培养一名主管数字校园建设的行政领导、一名正高级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和一名校园网网络主管。定期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竞赛。各

24、地要鼓励学校组织在职人员学习、应用和创新教育信息技术,逐步将教育技术能力纳入职业院校教师资格认证与考核体系。,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25号),关键环节 6.大力发展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加快推进多层次互补、多模式共存和多样化发展的现代远程职业教育,逐步形成高度开放共享的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建成全国职业教育网络学习平台;按照有关规定支持和鼓励示范性职业院校、有条件的企业、行业组织及其他机构向社会提供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培训。支持建成农村和城市社区数字化学习中心,为当地科技文化推广、实用技术培训、成人终身学习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多渠道创新远程职业教育培训模式,推动优质信息资源

25、跨区域、跨行业和跨机构远程共享。,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25号),关键环节 7.加大信息化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力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学校加强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公共必修课教学,积极开设相关选修课,多渠道提高各专业学生通用信息技术职业能力、数字化学习能力和综合信息素养。定期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加大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专业的力度,推动信息技术与生产技术的融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着力办好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工业设计(CAD)、现代物流、智能楼宇、物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应用等与信息技术结合紧密、行业企业用人紧缺和就业前景较好的新专业和培训项目,提高学生的

26、信息技术应用知识、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25号),管理措施 加强组织管理。专家小组,技术规范,试点,督导 强化规划落实机制。规划,评估,数字校园和信息化实验区 多渠道筹措经费 推动研究 加强规范管理,当前职业教育的几个热点问题,什么叫热点? 辞海:热,指温度高。热,是物质运动的一种表现,这个概念来自于人们对冷热的感觉。 现代汉语词典:热点指某时期引人注目的地方或问题。,职业教育理论界的研究热点,资助制度,顶岗实习,职业院校 德育,依法治教,教学改革,国家教育部的工作重点,推动中高职衔接取得实质进展;加强职业教育基本制度和标准建设;深入推进

27、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推动城乡间、区域间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管理水平;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增强职业教育科研支撑能力;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 (教育部职成教司2013年工作要点摘录),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筹备工作。报请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配合编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热点讨论,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往“职业教育体系”的提法 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要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

28、发挥中等专业学校的骨干作用,同时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优先对口招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以及有本专业实践经验、成绩合格的在职人员入学,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涵义,牢牢把握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的基本属性,充分发挥其在国家技

29、术技能积累中的基础性作用,推动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对接、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到2020年,形成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要求:(1)形成合理教育结构。(2)满足产业人才需求。(3)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国务院关于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决定(2012年10月第14稿),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义,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职业教育具有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和引领性,这也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外在的客观依据。 是体现终身教育理念,满足人民群众接受多样化职业教育的需要。这是大力发展

30、职业教育的根本价值所在。终身教育理念既是人的主体性在当代社会的彰显,也是以人为本理念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 是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需要。这也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问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特征-1/3,独立性和贯通性。职业教育作为与普通教育相对应的一种教育类型,应该形成既与普通教育相联系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与普通教育并行的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以九年制义务教育为基础,基点比普通教育高,既有与普通教育体系并行的层次,既有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还有高等职业教育,包括与普通高等教育对应的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层次的教育。同时还包含有相对独立的、多层次的职业培训体系。,

31、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特征-2/3,开放性和参与性。开放性表现为学制和学历开放、学习对象和学习时间开放外,还体现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外界环境的动态适应性。参与性是相对于传统职业教育体系的封闭性而言,强调企业应该是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要素。企业要办好自身的职业院校,还要支持、指导政府和公民、团体办好公办或民办职业院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特征-3/3,协调性与适应性。所谓协调性,一是指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有效贯通,不是“断头教育”;二是指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协调发展,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及职业培训的需求。三是指城乡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区域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四是指职业教育和普通

32、教育协调发展,“融会贯通”。适应性是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该是一个与社会共生的动态平衡的体系。一方面,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所培养的各级各类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结构序列相对应,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能力,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做到供求平衡,人职匹配。另一方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该是终身教育体系的构成部分,能够适应人们职业生涯发展,以及人们提高生活品质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需要。,光绪二十九年(1904年1月)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系统图 (资料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简史),26,25,24,23,22,21,20,19,18,17,16,15,14,13,12,11,10,9,8,7,6,5,

33、4,3,2,1,预备科,简易科,初级师范学堂,优秀师 范学堂,加习科,译 学 馆,大学预备科,高等学堂,高等实业学堂,本科,预科,实业 教员 讲习所,大学堂,通儒院,专科,本科,预科,中等实业学堂,初等 实业学堂,实业补习 普通学堂,蒙养院,32,27,23,20,15,11,6,3,中 学 堂,高 等 小 学 堂,初 等 小 学 堂,公共科,光绪二十九年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系统图,壬 戌 学 制 系 统 图 (1922年11月1日),左行年龄表示各级学生入学标准,组织实施时仍以其智力或其他关系分别定之,13,12,11,10,9,8,7,6,5,4,3,2,16,12,7,18,17,1

34、5,14,13,11,10,9,8,3,6,5,4,年龄,1,22,21,20,19,18,17,23,27,26,25,24,19,16,15,14,22,21,20,学年,在职职工非学历培训,成人学历 学位教育,成人高中 成人中专,成人高校 高教自考,在职申请硕士与博士学位,成人初中,成人小学,成人培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体系示意图,高职高专 (专科文凭),研究生 教育机构 (大学及其他研究机构),普通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职业初级 中学,大学 (本科文凭 / 学士学位),硕士学位 学术硕士 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普通初级中学,普通小学,幼儿园,职业教育体系结构,国家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

35、水平和教育普及程度,实施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Your Description Goes Here,职业学校教育体系,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技工学校,职业初中,初三分流,“3+1”,23年制,5年一贯制,普通初中,初等职校,高中教育阶段,中等职校,普通高中,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阶段,两类机构:职业学校, 培训机构.,三层水平:初级, 中级和高级.,职业技术培训体系,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措施1/10,树立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新理念。 明确职业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科学定

36、位,把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完善现代教育体系的战略任务。 坚持服务需求,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融合发展。 坚持优化结构,实现教育结构和经济社会结构协调发展。坚持制度创新,健全职业教育国家基本制度和标准。 坚持分类指导,推动职业教育多样化、多形式发展。,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措施2/10,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架构。 统筹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学历职业教育和非学历职业教育,统筹中、高等职业教育,统筹职业教育、普通教育、继续教育,坚持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学校职业教育和企业职业教育并举,推进职业教育内部衔接、外部对接,增强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针对性。

37、 发挥中等职业学校基础作用,重点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发挥专科职业院校引领作用,重点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发展本科职业教育,培养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研究探索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相衔接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培养制度。,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措施3/10,优化职业教育布局结构。 发挥示范性职业院校的带动作用,通过多种形式整合、重组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有条件的县市按照国家标准办好县级职教中心或中等职校。 百万以上人口的地市办好1所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 技术密集型企业集聚区建设好与产业发展配套的职业院校。 国家重点发展产业,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应支持建设若干所产教对接的示范性职业院校,组建一

38、批覆盖产业链的职业教育集团。 鼓励民办职业教育发展,保障民办职业院校享有与公办职业院校同等权利,形成公办和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措施4/10,建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制度。 把集团化办学作为职业教育国家办学制度重要内容,统筹协调政府、行业、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主体,推动组建区域型、行业型、复合型、特色型等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集团。 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集团运行模式,健全董事会或理事会制度,完善集团治理结构。 支持职业教育集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注册社团法人、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或企业法人。 开展职业教育集团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各级财政支持建设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

39、集团院校。,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措施5/10,构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 完善职业院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和在职继续学习制度。 建立重视实际技能和工作绩效的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制度。 积极探索与学历证书融通的国家资格证书制度,符合技术技能人才特点的职业教育学位制度。 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和标准衔接体系。 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推进职业院校与其他类型学校学习成果互认衔接。 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增加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措施6/10,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 完善职业院校在职教师攻读硕士、博士专业学

40、位制度。 制定政府购买教师企业实践岗位的政策,开展新任教师到企业实践半年后再上岗任教的试点。 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每两年到企业实践的时间累计不少于两个月。 依托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加强德育课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培养培训。完善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制度。,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措施7/10,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政策机制。 健全职业院校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完善职业院校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 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对职业院校新任专业教师增加生产实践经历和专业技能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 制定职业院

41、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学校在核定编制内自主聘任兼职教师,所需经费由财政承担。完善行业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到职业院校从教的制度。建立企业实习指导人员补贴制度。 支持符合条件的职业院校兼职教师申报相应系列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措施8/10,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全面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制度,规范接受免费生学校的资质标准。 对涉农和职业教育师范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行学费资助制度。 对面向艰苦行业就业和参军入伍的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行学费补偿或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建立职业院校学生助学金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扩大高等职业院校奖学金和助学金覆盖面。 制定针对普通教

42、育毕业生、农民、在职职工、失业人员、退役士兵等接受职业教育的资助政策。,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措施9/10,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 完善技术复杂以及涉及到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准入制度。 用人单位招收、录用职工,属于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工种),必须从取得相应学历证书或培训合格证书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属于一般职业(工种),应从取得相应职业院校学历证书、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 对违反规定招录未经职业院校学历教育或职业培训人员的用人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要依法给予处罚,并责令其限期安排相关人员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建立现代职业

43、教育体系的措施10/10,加强职业教育国际政策对话,实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项目。 完善职业教育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 积极参与制订职业教育国际标准。 加强民间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 引进吸收国际先进的资格认证体系、人才培养标准,研究开发与国际标准对接的课程标准和体系。 支持中外职业院校间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合作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 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职业教育国际援助,提高我国职业教育对世界的贡献水平。 建立职业教育优秀人才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制度。,二、职业院校办学标准,2000年1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国务院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设立高等职业学校有关

44、问题的通知,同年3月15日教育部发布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要求全国执行。 2001年7月2日,教育部发布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2010年7月6日发布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新标准自发布之日施行,原试行标准同时废止。该标准为设置中等职业学校的基本标准,是教育行政部门审批、检查、评估、督导中等职业学校的基本依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制定高于本标准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办法。 位于边远地区的学校,在设置时,其办学规模及其相应的办学条件可以适当放宽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标准1/3,名称一般为“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在“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学院”前,可根据学校所在地区或行业、

45、门类的特点冠以某些适当的限定词,但一律不得冠以“中华”、“中国”、“国际”、“国家”等字样,也不得使用学校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外的地域名称,并注意避免同外地区的高等职业学校重名。一般也不以个人姓名命名。 必须配备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品德高尚、熟悉高等教育、具有高等学校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职校(院)长和副校(院)长,同时配备专职德育工作者和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经历的系科、专业负责人。,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标准1/3,建校后首次招生专业数应在5个左右。 建校初期,生均教学、实验、行政用房建筑面积不得低于20平方米;校园占地面积一般应在150亩左右。必须配

46、备与专业设置相适应的必要的实习实训场所、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适用的教学仪器设备的总值,在建校初期不能少于600万元;适用图书不能少于8万册。 建校初期,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一般不能少于70人,其中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人数不应低于本校专任教师总数的20%;每个专业至少配备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2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本专业的“双师型”专任教师2人;每门主要专业技能课程至少配备相关专业中级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2人。,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标准1/3,新建高等职业学校应在4年内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不少于2000人。 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不少

47、于100人,其中,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人数不低于本校专任教师总数的25%。 与专业设置相适应的教学仪器设备的总值不少于1000万元,校舍建筑面积不低于6万平方米,适用图书不少于15万册。 形成了具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的完备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 对于达不到上述基本要求的学校,视为不合格学校进行适当处理。,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标准1/3,中等职业学校应当具备法人条件,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法人登记;应具有学校章程;应具备基本的办学规模,其中学校学历教育在校生数应在1200人以。 校长应具有从事三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的经历,校长及教学副校长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高级

48、专业技术职务, 其他校级领导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应具有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建设所需要的专业,有明确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以及相适应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应具有必要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等工作机构;应具有稳定、可靠的缴费来源和切实的保证。,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标准2/3,应具有与学校办学规模相适应的专任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比例适当。 专任教师一般不少于60人,师生比达到1:20,专任教师学历应达到国家有关规定。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不低于20%。 专业教师数应不低于本校专任教师数的50%,其中双师型教师不低于30%。每个专业至少应配备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49、的专任教师2人。 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应占本校专任教师总数的20%左右。,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标准3/3,校园占地面积(不含教职工宿舍和相对独立的附属机构)不少于40000平方米;生均用地面积指标不少于33平方米。 校舍建筑面积(不含教职工宿舍和相对独立的附属机构)不少于24000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指标不少20平方米。 应有200米以上环型跑道的田径场,有满足教学和体育活动需要的其他设施和场地,校园安全有保障。 适用印刷图书生均不少于30册;报刊种类80种以上;教师阅览室和学生阅览室的座位数应分别按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的20和学生总数的10设置。工科类专业和医药类专业生均仪器设备价值不低

50、于3000元,其他专业生均仪器设备价值不低于2500元。有与所设专业相适应的校内实训基地和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计算机拥有数量不少于每百生15台。,三、国家级示范性高职建设,1991年10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提出:有计划地建设骨干校、示范校。 2006年11月3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提出遴选100所高职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次年启动。 2010年7月26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提出新增100所高职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51、”骨干高职院校为立项建设单位,当年启动。,国家级示范性骨干高职的建设任务1/5,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地方政府与行业企业要共建高职院校,探索建立高职院校董事会或理事会,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发挥各自在产业规划、经费筹措、先进技术应用、兼职教师聘任(聘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吸纳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 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增强办学活力。 深化内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落实教师密切联系企业的责任,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开展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互利共赢。,国家级示范性骨干高职的建设任务2/5,政策支持与投入环境建设。 各地要将骨干高

52、职院校建设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企业参与院校人才培养的鼓励政策,建立顶岗实习工伤保险制度,优化发展环境。 支持骨干高职院校开展高职单独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试点,探索“知识+技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职业倾向测试等多样化选拔录取机制。 加大对骨干高职院校的支持力度,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保证办学经费足额到位。 坚持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定位和办学方向,2020年以前骨干高职院校不升格为本科院校。,国家级示范性骨干高职的建设任务3/5,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 深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制订培养方案,引

53、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 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 吸纳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将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国家级示范性骨干高职的建设任务4/5,师资队伍与领导能力建设。 提高专业教师双师素质,与企业联合培养专业教师,3年建设期内,使具有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到90%。 加快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聘任(聘用)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一批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3年建设期内,使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

54、学时比例达到50%。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提升科学决策、战略规划和资源整合能力。,国家级示范性骨干高职的建设任务5/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培养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人才,拓展社会服务功能,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面向区域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的培训,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为企业职工和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继续教育、为中职毕业生在岗接受高等学历教育创造条件,增强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能力。,国家级示范性骨干高职的推荐条件,独立设置的全日制高职院校。 至少有三届(含三届)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 具有鲜明的高等职业教育特色、良好的发展条件和较强的发展潜力

55、,在领导能力、综合水平、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处于同类院校的领先地位,且举办方对其政策落实好、投入力度大,行业企业参与程度深,毕业生就业水平高。 项目建设资金列入地方财政和举办方专项经费年度预算。 推荐院校资产负债率不超过50%。,对国家级示范性骨干高职建设计划立项单位的要求,以专业建设为核心,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带动本地区高等职业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 根据国家规定编制建设方案,内容包括“建设基础、建设目标、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非中央财政支持建设项目、进度安排、资金来源及年度资金安排、保障措施、预期效果”等,并为所确定的3-5个利用中央财政支持经费进行重

56、点建设的专业,编制和实施建设方案;同时可确定若干利用非中央财政支持缴费进行建设的专业或项目,编制和实施建设方案。每个专业都要提出“项目建设背景、现有基础与优势、建设目标、建设内容、项目建设资金预算、项目建设进度及验收要点”6部分内容。 项目建设周期为3年,进行年度及阶段性考核评估。,国家级示范性高职的建设成效,学校综合办学水平明显提升,办学实力再上一个新台阶 专业建设达到区域与全国领先水平,带动其他专业整体水平全面提高 强化特色,形成品牌 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的问题与启示,问题: 建设和验收目标不清晰,重点不明确 建设成果及资料不丰富、不厚实 前松后紧,疲于应付

57、 对策: 既重量的扩张,也重质的提升 强化示范性及其历史积淀 充分发挥更大教职工的智慧,四、中高职衔接,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教育内在规律相适应、不同类型教育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此为第一次提出“衔接”问题。 2002年8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的衔接与沟通,建立人才成长立交桥 ”。 2005年11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进一步指出,“建立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和衔接的立交桥完善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

58、的课程体系,优化培养过程”,中高职衔接,从2007年起,教育部在下达普通高校招生计划的同时,下达普通专升本、五年制高职(招收初中毕业生)和高校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的招生计划。其中普通专升本招生计划按不超过当年应届普通高职(专科)毕业生5%的比例安排,并纳入当年普通本科招生计划总规模;五年制高职招生计划(招收初中毕业生)按不超过当年普通高职(专科)招生计划5%的比例安排,三年后转入高职教育阶段时纳入当年普通高职(专科)招生计划总规模;高校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计划不超过当年应届中职毕业生5%的比例安排,并纳入当年普通高校招生计划总规模 上述三个5%紧缩了中高职衔接的通道。,中高职衔接的历史实践,198

59、5年,我国部分中专实现中高职套办 1999年起,部分省市开始实现初中毕业生5年一贯制、3+2和3+3等模式 2010年,河北等省开始进行高职自主招生,学生不再参加统一考试 2012 年,福建省高招录取将取消专科提前批,中职毕业生可免试上大学,高考分数不再作为“注册入学”标准,由中职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毕业生,由相关高校择优录取,中高职衔接需厘清的关键问题,实行管理体制的一体化是政策得以有效执行的基础。 科学界定中高职的培养目标,是实现中高职衔接的前提。 扭转社会各界及用人单位对职业教育认识的偏差,是实现中高职衔接的关键。 加强中高职专业和课程契合度,是实现中高职衔接的核心。据有关部门统计: 中高职

60、同一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重复率高达30%以上,比如说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与高职的核心课程重复率达60%。,中高职衔接的对策,教育部将发布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其征求意见稿分4章16条,提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招生考试、校际之间、质量评价、师资建设、实训条件、校企合作等10个衔接。 教育部将实施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衔接行动计划(20132015年),其讨论稿分“背景,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指导原则,重点任务与主要内容,组织与保障”等4部分。,五、职业教育质量,质量的涵义 国际标准

61、化组织所制定的ISO8402-1994质量术语标准中,对质量作了如下的定义:“质量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和特征的总和。”可见,质量是相对某一产品或实体而言的。 对教育而言,人们对“产品或实体”的涵义认识不同,有人认为是通过教育服务而培养出的“人才”,有人认为是教育服务本身。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可见,教育质量最本质的要求就是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程度。,关于高等教育质量的规定,2012年3月16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

62、量的若干意见,提出:高等教育要“坚持内涵式发展。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总体要求,稳定规模,保持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相对稳定,高等教育规模增量主要用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以及扩大民办教育和合作办学。 优化结构,调整学科专业、类型、层次和区域布局结构,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强化特色,促进高校合理定位、各展所长,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注重创新,

63、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高校大胆探索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高等职业院校的质量观,以人为本。黄炎培提出,职业教育“是为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和乐趣,同时尽其对群之义务。”他同时指出职业教育目的有四个方面:一为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服务社会。2000年1月17日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职教育要“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 能力本位。能力按照它的功能可划分

64、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时要注意以人性的提升为基础来发展个体能力,充分体现其主体性,使能力的发展转变为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能力的获取和提高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漫长的过程,要建立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观念,以增强学生对劳动力市场不断变化的适应能力。,职业教育质量评价,职业教育质量的内容:一是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程度,即社会质量;二是学生对高职院校的满意程度,即内部质量;三是教育管理者、实施者(包括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高校领导与老师等)对教育工作的满意程度,即工作质量。从本质上讲,职业教育评价是一种职业教育价值的判断活动,是关于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判断。 职业教育质量评价

65、的问题:价值标准的缺陷;指标体系的缺失;实施主体的单一。 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对策:优化专业设置;创新培养模式;改革课程结构;转变教学方式;强化实践环节;推进校企合作;提升师资素质;和谐师生关系;开展生涯规划;进行分类指导。,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质量2012年度报告基本要求,如实反映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此外,质量年度报告还须涵盖下列内容: 反映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情况(重点是2012年度),突出“地域性”特征。 凸显地方政府与高职教育(院校)之间的“依存度”。着力反映地方政府对高职教育(院校)的需求与支持,以及高职教育(院校)对当地发展的贡献。 地方政府促进高职教育(院校)

66、发展的举措。地方政府对高职教育(院校)发展的认识水平、推进力度、改革成效以及存在问题。 聚焦落实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各地、各校高职教育在经费投入与筹措、招生制度改革、专业设置、校企合作机制、师资建设方面落实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的举措、经验与问题,尤其是在教师聘任、地校共建长效机制、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作用等方面的做法与问题。 在学生就业、为经济社会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供支撑和服务,以及文化传承方面的成效与问题。在毕业生就业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反映质量、体现价值和发现问题。 高职带动中职改革发展、助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做法、成效与建议。反映高等职业教育带动中职、拓展空间、协同发展方面的做法、成效与经验。,六、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建设,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在“以能力为中心”的培养模式下,逐渐开始注重综合素质或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这种综合素质或职业核心能力在德国被称为“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