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品职业病预防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6178025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342.8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危险品职业病预防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危险品职业病预防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危险品职业病预防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危险品职业病预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品职业病预防(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二章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 第一节 我国职业危害监督管理 加强对职业危害的监测,目的在于预防和减少职业性损 伤 的发生,并对已发生的职业性损伤及早采取措施,把职业性损 伤 降低到最小,确保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从而有利于发展生产。 一、三级预防 预防职业危害,可遵循预防医学的三级预防(三道防线)的原则。 (1)第一级预防是病因预防。从根本上使人不接触职业危害因素,如通过改革工艺,改进生产过程,改善劳动条件;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减少接触的量或接触水平,使作业环境达到安全卫生标准;对人群中的易感者,定出就业禁忌症等。 (2)第二级预防是早期发现病损。在第一级预防失效,职业危害因素已开始损及人的健康时,应及

2、时发现,早期采取补救措施,如早期治疗、调离有毒有害作业岗位、定期疗养等措施,防止病损的进一步发展。要早期发现病损,实行体格检查和环境监测是很重要的。 (3)第三级预防是防止病损进一步恶化。对已患病者做出正确诊断,及时处理,包括及时调离、治疗,防止病情加重和并发症,促进康复,延长寿命。,二、预防性卫生监督 为使新建、扩建、改建(包括技术改造项目)的工程项目竣工后,作业场所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强度)符合卫生标准,国务院多次颁发规定,以及各地区的卫生法规均要求做到 “ 三同时 ”,即生产设施的设计、施工、投产必须与有毒有害作业的防护措施同时设汁、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卫生和劳动部门实行的监督,称

3、为预防性卫生监督。卫生监督部门要参加设计审查和工程验收。 新建、扩建、改建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在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中应有职业卫生项目,内容包括工艺流程以及说明生产过程中使用和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数量(包括中间产物)、卫生防护措施和预期效果、医疗保健设施等。卫生、环保、安全部门分别或联合进行审查,同意后方能施工。在工程项目竣工后,应报请当地卫生监督部门对尘毒等防护设施进行卫生学评价,并做出报告,如仍不符合卫生要求,应采取措施加以改进,批准后方可投产。,三、严格执行工业卫生标准 (一)生产性粉尘的卫生标准 防止粉尘危害是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防止粉尘危害,保护劳动者的身

4、体健康我围政府颁布了一系列防止矽尘危害的政策、法令和办法。我国还规定了生产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其中规定,含有80以上游离SiO2的乍产性粉尘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0.3 mgm3。并对其他粉尘(游离SiO2含量在10以上且不含有毒物质的矿物性和动物、植物性粉尘)也作了相应的规定。 (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的容许浓度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002)规定了327种有毒物质的容许浓度。例如,工作场所空气中CO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30mgm3。 (三)噪声的卫生标准 工业企业生产车间或作业场所的噪声值不得超过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的规定。其中规定,丁业企业的生产场所中,每天接

5、触噪声为8 h的工种,工作地点的噪声标准为85 dB(A),现有工业企业经过努力暂时达不到标准时,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90 dB(A);对每天接触噪声不到8 h的工种,根据企业种类和条件,噪声标准可相应放宽。,(四)温度的卫生标准 1高温作业的卫生标准 根据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21-2002)的规定,车间内工作地点的夏季空气温度应按车间内外温差计算。其室内外温差的限度,应根据各地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确定。 在工艺上以湿度为主要要求的空气调节车间内,如果车间内空气湿度为60,车间温度以29为宜;湿度为70时,车间温度以28为宜;湿度为80,车间温度以27为宜。 2高温作业的分级标准

6、高温作业分级(GBT4200一1997)规定了环境热强度大小分级,适用于对高温作业实施劳动安全分级管理。 (五)放射性物质的卫生标准 放射防护规定(GBJ81974)规定了职业性放射性工作人员每年所受的最大容许剂量当量,以及放射性工作场所相邻及附近地区工作人员和居民身体的不同器官每年的限制剂量当量。,四、健康监护 健康监护就是通过各种医学检查和分析,掌握劳动者的健康状况,以便早期发现健康损害的征象,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职业性损 伤 的发生和发展。健康监护还可以为评价劳动条件及职业危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提供资料,并且有助于发现新的职业危害因素。 健康监护的基本内容包括1健康检查健康检查、建立健康监护

7、档案和进行健康状况分析及劳动能力鉴定等。 健康检查分为就业前体检、定期体检和职业病普查。 (1)就业前体检是指从事某种有毒有害作业前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检查,可及时发现就业禁忌症,明确就业人员能否从事该项作业或安排其他适当的工作;可获得基础健康状况资料,为定期体检和动态观察提供自身对比资料。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2)定期体检是按一定时间间隔对有害作业劳动者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可及时发现职业危害因素对健康的早期影响和可疑征象,以便及早做出诊断处理,防止病情的发展和恶化;可检出高危人群,作为重点监护对象。 (3)职业病普查则是通过对接触某种职业危害因素的人群普遍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借以发现该人群中患

8、有某种职业病的患者或具有职业禁忌症的人员。 2健康状况分析 健康状况分析通常是对健康检查资料、门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职业病、与工作有关的疾病以及外伤等的检出率、发病率和平均发病工龄等,可视分析资料的需要而定。 3劳动能力鉴定 劳动能力鉴定是在健康检查和疾病诊疗的基础上,对患者的健康状况、病残程度和代偿功能情况进行综合鉴定分析,评价其劳动能力,并予以妥善安置。这样可促进患者病情早期康复,防止或减少后遗症和不良影响的发生。,第二节 矿山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职责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对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职责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应遵守

9、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职责: (1)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健康管理机构,负责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其成员并经安全监管部门组织的职业健康培训。其次要定期对单位职工进行相关安全健康培训。,(2)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下列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操作规程。 (3)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的作业场所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4)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如实将本单位的职业危害因素向安全监管部门申报,并接受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对于生产单位建设项目会引发危害的要实行“ 三同时 ”,制度和“ 预评价 ”制度,并将预评价报告报送当地安监部门备案。并在验收合格取得职业危害防

10、护设施验收批复文件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验收批复文件要报送建设项目所在地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5)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对产生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6)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生产经营单位对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和保养,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职业危害防护设施。 (

11、7)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设有专人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保证监测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监测的结果应当及时向从业人员公布。每年至少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并定期检测、评价结果应当存入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档案,向从业人员公布,并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如有职业危害强度或浓度不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必须立即进行整改治理。 (8)向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设备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并在设备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设备性能、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安全操作和维护注意事

12、项、职业危害防护措施等内容。 (9)任何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设备或者材料;向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化学品等材料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 (10)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转移给不具备职业危害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不具备职业危害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接受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11)生产经营单位对采用的技术、工艺、材料、设备,应当知悉其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对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技术、工艺、材料、设备故意隐瞒其危害而采用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其所造成的职业危害后果承担责任。 (12)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劳

13、动合同(含聘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并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保险,缴纳保险费。 (13)对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生产经营单位承担。为从业人员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 (14)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15)生产经营单位发生职业危害事故,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

14、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者消除职业危害因素;及时组织救治伤员且承担所需费用。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职业危害事故。 (16)作业场所使用有毒物品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职业健康安全许可证。,第三节 作业环境中的生产性粉尘 一、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是指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生产环境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它是污染生产环境,影响劳动者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含有生产性粉尘的空气叫“ 气溶胶 ”。由不稳定的气溶胶体经自然沉降而落于地面、墙壁上的粉尘又被称为“ 落尘 ”或“ 降尘 ”。大气中的降尘被看作为评价大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许多工农业

15、生产过程中都能产生粉尘。例如,矿石开采与爆破、矿石加工、开凿隧道、筑路、劈山等;金属冶炼中原料的准备,如矿石的粉碎、筛分、运输等。在这些生产过程中,如果防尘措施不健全,均有大量的生产性粉尘产生。,二、生产性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生产性粉尘的种类和性质不同,对人体的危害也不同。一般有以下几种危害: (1)尘肺:长期吸人某些较高浓度的生产性粉尘所引起的最常见的职业病。 (2)中毒:由于吸入铅、砷、锰等毒性粉尘,在呼吸道溶解被吸收入血液循环引起中毒。 (3)上呼吸道慢性炎症:有些粉尘如棉尘、毛尘、麻尘等,在吸入呼吸道时附着于鼻腔、气管、支气管的黏膜上,长期局部的刺激作用和继发感染而引发。 (4)皮肤

16、疾患:粉尘落在皮肤上可堵塞皮脂腺、汗腺而引起皮肤干燥、继发感染时,可形成粉刺、毛囊炎、脓皮病等;沥青粉尘可引起光感性皮炎;有些纤维状结构的矿物性粉尘,如玻璃纤维和矿渣棉粉尘,长期作用于皮肤可引起皮炎。也有一些腐蚀性和刺激性的粉尘,如铬、砷、石灰等粉尘,作用于皮肤可引起某些皮肤病变和溃疡性皮炎。 (5)眼疾患:烟草粉尘、金属粉尘等,可引起角膜损伤,沥青粉尘可引起眼睑水肿和光感性结膜炎。 (6)变态反应:某些粉尘,如大麻、棉花、对苯二胺等粉尘能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湿疹及偏头痛等。 (7)致癌作用:接触放射性矿物粉尘的工人易发生肺癌,石棉尘可引起胸膜间皮瘤,铬酸盐、雄黄

17、矿尘等可引起肺癌。 (8)其他作用:如铍及其化合物进入呼吸道,除引起急慢性炎症外,还可引起肺的纤维增殖而导致肉芽肿及肺硬化。锰矿尘可引起肺炎等。 如果长期吸人生产性粉尘,最严重的是可以引起各种尘肺病。,三、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规定,根据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人接触粉尘时间肺总通气量以及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三项指标,而划分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等级。 (1)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是指生产性粉尘中含有结晶型游离二氧化硅的质量百分比。其含量高低对矽肺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标准中将其划分为4类:含量等于或小于10的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含量

18、为1050的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含量为5080游离二氧化硅粉尘,以及大于80游离二氧化硅粉尘。 (2)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系指工人在一个工作日的接尘时间内吸入含有生产性粉尘的空气总体积。在接触同一种性质的生产性粉尘行业中,由于工人所处的生产条件不同,劳动强度和接尘作业的持续时间差异悬殊,因而实际吸入到肺内的粉尘亦不同。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将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共分为5级:0级、I级、级、级、级危害。,四、生产性粉尘的预防措施 (1)组织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是做好防尘工作的关键。粉尘作业较多的厂矿领导要有专人分管防尘事宜;建立和健全防尘机构,制定防尘工作计划和必要的规章制度,切实贯彻

19、综合防尘措施;建立粉尘监测制度,大型厂矿应有专职测尘人员,医务人员应对测尘工作提出要求,定期检查并指导,做到定时定点测尘,评价劳动条件改善情况和技术措施的效果。做好防尘的宣传工作,从领导到广大职工,让大家都能了解粉尘的危害,根据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做好防尘工作。 (2)技术措施:技术措施是防止粉尘危害的中心措施,主要在于治理不符合防尘要求的产尘作业和操作,目的是消灭或减少生产性粉尘的产生、逸散,以及尽可能降低作业环境粉尘浓度。 (3)卫生保健措施:预防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第一步措施是消灭或减少发生源,这是最根本的措施。其次是降低空气中粉尘的浓度。最后是减少粉尘进入人体的机会,以及减轻粉尘的危害。

20、卫生保健措施属于辅助预防措施,但仍占有重要地位。 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对受到条件限制一时粉尘浓度达不到允许浓度标准的作业,佩戴合适的防尘口罩就成为重要措施。防尘口罩要滤尘率、透气率高,重量轻,不影响工人视野及操作。开展体育锻炼,注意营养对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具有一定意义。此外应注意个人卫生习惯,不吸烟,遵守防尘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未佩带防尘口罩不上岗操作的制度。 就业前及定期体检。对新从事粉尘作业的工人,必须进行健康检查,目的主要是发现粉尘作业就业禁忌症及作为健康资料。定期体检的目的在于早期发现粉尘对健康的损害,发现有不宜从事粉尘作业的疾病应及时调离。 保证尘肺患者能得到合适的安排,享受国家政策

21、允许的应有待遇,对其应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并妥善安置。,第四节 矿山工业毒物与防治措施 所谓毒物,是指进入机体后,与体液和细胞结构发生化学或生物物理变化,扰乱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引起机体可逆性的或不可逆性的病理状态,甚至危及生命的物质。在工业生产中产生或使用的毒性物质,称为工业毒物。 一、工业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在生产条件下,工业毒物主要经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而被吸收,经消化道进人人体而被吸收的较少。 (1)呼吸道:工业毒物经呼吸道吸收,是最常见、最主要、最危险的途径。气态毒物,可由呼吸道直接进入人体肺泡,而烟、尘、雾的粒径小于5um,特别是小于3um时,亦可直接被人体吸入肺泡。 (2

22、)皮肤:皮肤吸收可以通过完整皮肤(表皮屏障)、毛囊及皮脂腺、汗腺等被吸收。 (3)胃肠道:在工业生产中,毒物经胃肠道吸收引起中毒的机会很少。一股是被毒物污染的手去拿食物吃,或将食物、餐具放在车间内被污染,或误服等会造成这种情况;或者是由呼吸道进入的毒物有部分粘附在鼻咽部或混在其分泌物中,借吞咽动作而进人胃肠道。经胃肠道吸收的毒物,经肝脏解毒后,分布到全身。 毒物在胃肠道吸收的程度,主要取决于毒物在酸性胃液中的溶解度。某些脂溶性毒物和某些盐类,特别是氰化物,可经口腔黏膜直接吸收。,二、影响毒物对机体作用的因素 毒物造成机体中毒是有条件的,职业中毒的程度与特点取决于诸多因素。 1毒物本身的特性 (

23、1)化学结构:毒物的化学结构决定毒物在体内可能参与和干扰的生理生化过程。 (2)物理特性:毒物的溶解度、分散度、挥发度等物理特性与毒物的毒性有密切的关系。 2毒物的浓度、剂量与接触时间。 3毒物的联合作用 生产环境中常同时存在多种毒物,两种或两种以上毒物对机体的相互作用称为联合作用。 4生产环境和劳动强度 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中毒物的毒性作用比在常温条件下大,紫外线、噪声和振动可增加某些毒物的毒害作用。体力劳动强度大时,机体的呼吸、循环加快,可加速毒物的吸收;重体力劳动时,机体耗氧量增加,使机体对导致缺氧的毒物更为敏感。 5个体状态 如健康状况、年龄、性别、生理变化、营养和免疫状况等。未成年人,由

24、于各器官、系统的发育及功能不够成熟。免疫功能降低或营养不良,对某些毒物的抵抗能力减低等。,三、矿井空气中常见的有毒有害气体 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硫化氢(H2S)等。根据它们对人体的作用方式,可以分为窒息性气体、刺激性气体、毒性气体、爆炸性气体。 1窒息性气体 这种气体分单纯性和化学性两类。吸入窒息性气体出现的症状,首先是呼吸加速,急需空气,精神反应性衰减,肌肉协调性差,随后,判断能力出现故障,所有感觉丧失,运动失稳,迅速出现疲劳。随时间加长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虚脱(即躺倒在地)、失去知觉,最后痉挛,深度昏迷而死亡。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嗅的化学窒息

25、性气体。 一氧化碳在矿井中主要是由炸药爆炸时产生的炮烟、柴油机工作时产生的废气和井下失火引起坑木燃烧等产生。 2刺激性气体 这种气体与皮肤、眼睛角膜、呼吸道粘膜等组织接触时,会引起炎症。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硫化氢、乙醛是井下最常见的刺激性气体。其中二氧化氮会引起肺炎,对身体影响最大。,3毒性气体 毒性气体进入组织后能破坏组织。一氧化氮、硫化氢及二氧化硫不仅具有刺激性而且还有毒性。 (1)氮氧化物(NOx): 二氧化氮遇水后生成硝酸,对人的眼、鼻、呼吸道和肺部都有强烈的腐蚀作用,以致破坏肺组织,引起肺部水肿。 严重的支气管炎、呼吸困难、吐黄痰、发生肺水肿、呕吐等症状,以致很快死亡。 矿井中的二氧

26、化氮主要来源于爆破时产生的炮烟、柴油机工作时的废气。 (2)硫化氢(H2S): 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味的气体。 硫化氢有很强的毒性,能使血液中毒,对眼睛粘膜及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我国矿山安全规程规定:井下空气中硫化氢含量不得超过0.00066。 (3)二氧化硫(SO2): 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强烈硫磺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对空气比重为2.2,常存于巷道底部,对眼睛有强烈刺激作用。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含量不断增加,是矿石自燃火灾的主要征兆之一。 外部器官受硫化氢、二氧化硫刺激时,眼晴可用1的硼酸水或明矾溶液冲洗,喉咙可用苏打溶液、硼酸水及盐水漱口。 4爆炸性气体 例如甲烷和空气的混合物

27、。矿井内其他常见的爆炸性气体还有一氧化碳(爆炸界限12.574)、硫化氢(爆炸界限444)。,四、矿井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治措施 在爆破、使用柴油机、发生火灾爆炸、木材的腐烂、硫铁矿石的氧化分解、向积水区打钻等情况下产生的。 (一)爆破产生的有害气体及其防治 1爆破产生的有害气体 爆破产生的有害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氮气及水蒸气。爆破还生成有毒气体,包括一氧化碳及氮氧化物。 2爆破产生的有害气体的防治 爆破后,人员预先撤至新鲜风流中,机械通风,必须供给足够的风量。 有些炮烟毒气可能被封闭在采落的岩石中,装载时则释放出来,此时洒以适当的水,就可以将这些气体大部分排出。 爆破作业时应采用最大直径的炸药

28、;已明显变质或损坏的炸药不得使用;不得去除炸药的外部药筒;炮眼装药不得过多;纸张和其他可燃物不得添加在装药中,应避免仅引起燃烧而不能起爆的一切可能;炮眼中有水时应使用适当的防水炸药;装药只许用非燃性炮泥堵眼。,(二)柴油机产生的有害气体及其防治 1柴油机废气的排放 不完全燃烧或非标准燃油一空气混合和氧化的情况下,排气中还含有1剩余未燃尽的碳氢化合物、部分氧化的碳氢化合物(包括有气味的乙醛)、一氧化碳、尘烟(粒子状)、氮氧化物及二氧化硫。 2对柴油机排放废气的控制 (1)通风稀释。 (2)减少柴油机的有害气体排放。排气再循环、水涤气器、催化净化器、排气过滤器等可以减少氮氧化物的释放。 3柴油设备

29、的维护,五、特殊矿藏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防治 (一)金属矿的危害与防治 1铅及其化合物的危害 在开采铅矿的过程中,铅中毒是最常见的职业病之一。 铅还可以由被它污染的手指带进消化道。另一部分通过肝脏由胆汁排到肠内,随粪便排出。小部分随唾液、乳汁等排出。铅类一般不经皮肤侵入体内。 长期过量的吸收,在体内蓄积,就会产生铅中毒。 铅及其化合物可作用于全身的各个系统: (1)神经系统:神经衰弱,手足麻木,中毒性脑病,严重的会使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变。 (2)消化系统:铅中毒往往会引起消化不良、腹部绞痛等,牙齿会出现铅线。 (3)血液系统:中度以上的铅中毒,会引起轻度心悸、气短。接触大剂量铅,会引起急性中毒

30、,出现较严重的贫血。 (4)其他病变:女工常常会引起妇女科疾病,甚至发生流产及早产等,女工哺乳期铅中毒,会通过乳汁排铅而影响婴儿发育。,2锰及其化合物的危害和防治 锰普遍存在于自然界,锰的化合物约有60多种。锰主要以粉尘和蒸汽的形式,经呼吸道吸收而引起中毒,经皮肤吸收的量极少。 主要经消化道随胆汁排入肠道,97以上的锰经由粪便排出,也有少量从尿、乳汁、汗液以及毛发排出。最短的为半年,最长的为1015年。 锰中毒按程度划分如下: (1)轻度中毒:其特点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表现为神经衰弱和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精神萎糜、情绪易变、四肢麻木或疼痛等。 (2)中度中毒:上述各种症状加重外,还出现语言错

31、乱、动作笨拙等。 (3)重度中毒:除了上述两种症状加重外,会出现步态异常(例如“雄鸡式”步态)、手指挛缩、动作失调、震颤、字越写越小,语言障碍、含糊不清、语句不连贯,表情呆板、记忆力显著减退、智力低下、有冲动行为。,(二)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危害与防治 1砷及其化合物的危害 砷又称为“砒”,其氧化物三氧化二砷,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 砒霜 ”。但它的化合物,如氧化物、盐类及有机化合物都有剧毒。 砷的氧化物和盐类,以粉尘或雾滴的形式,经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进入人体内。 长期吸人高浓度含砷化合物粉尘或气体,会使人发生慢性职业中毒,中毒危害是多方面的: (1)神经系统: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神经衰弱、四肢无

32、力等等。 (2)消化系统: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腹疼、腹泻、牙龈炎等等。 (3)皮肤:各种类型的皮炎、表皮溃疡、青铜色的色素沉着等,妇女尤为严重。 (4)粘膜:鼻出血、鼻粘膜糜烂穿孔、结膜炎、喉炎、支气管炎等等。 (5)毛发:过早发白和脱落。 (6)指甲:失去光泽、变薄、变脆、易受损。,2磷及其化合物的危害和防治 磷有黄磷(或称白磷)、红磷(也称赤磷)、黑磷和紫磷,前两种较为常见,其中黄磷毒性较大。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1)骨骼系统:导致骨骼缺钙,并阻碍体内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的正常进行,因而骨变疏松发脆。 (2)神经系统:头痛、头昏、失眠,乏力等症状。 (3)消化系统:口臭、恶心。 (4)贫血

33、,肝大。 (5) 精神错乱、脑水肿、肺水肿、肝。肾损害、心律紊乱等。 综合性的预防控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改革工艺,提高密闭化、自动化、机械化程度,减少接触机会。 (2)湿式作业,加强通风。 (3)定期测定生产环境空气中各种毒物浓度,并加以控制,使其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4)建立健康监护制度。就业前进行体检,患各种禁忌症者不能参与有关作业;操作人员要做定期体检,及早发现中毒者,及早进行妥善处理。 (5)加强卫生保健和个人防护。,第五节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 2009年8月24日,总局发布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对职业场所危害申报工作作出了明确规定。 一、申报范围 在国内

34、存在或者产生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煤矿企业除外),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该办法的规定,及时、如实申报职业危害,并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是指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粉尘、毒物等有害凶素而对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各种损害。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确定。 二、申报内容 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 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的情况;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和强度的情况; 作业场所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情况; 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 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的管理情况; 法律、法规和规章规

35、定的其他资料。,三、申报管理 职业危害申报工作实行属地分级管理。检测、评价,并按照职责分工向县级以上安监局申报。中央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职业危害申报,按照职责分工向其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 四、申报方式 电子和纸质文本两种方式。生产经营单位通过“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与备案管理系统 ” 进行电子数据申报,同时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加盖公章并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后,连同有关资料一并上报所在地相应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表、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回执的格式和内容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统一制定。 五、申报要求 每年申报一次。生产经营单位下列事项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当按照本条规定向原申报机关申报变更: (1)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的,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申报; (2)因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在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3)生产经营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在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